当前位置:首页 » 观新西兰 » 新西兰什么城市适合养牛

新西兰什么城市适合养牛

发布时间: 2023-01-07 18:55:47

⑴ 新西兰的主要农业是什么发展这种农业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新西兰农业受到其社会、经济、劳动力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与欧美和邻近的澳大利亚都有所不同。概括地说,其独特之处有三点。

1、以畜牧业为主。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是新西兰经济的支柱行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也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头数最多的国家。

2、以家庭农场为主,但经营规模比澳大利亚小。新西兰家庭农场占农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占农场劳动力的3/4。总体上看,新西兰属于人少地多的国家,牧场尤其辽阔,全国人均3.8公顷。新西兰家庭农场的规模只有澳大利亚的1/10 左右,也比美国的要小些。新西兰饲养牛、羊的农场的平均规模为538公顷,拥有3475个牲畜单位,即2600只羊和214头牛(1头奶牛相当于5.5个牲畜单位)。

3、农业生产的商品率高,外贸依存度也高。 新西兰的农业已经高度机械化,专业化比较明显,经营集约化,不但单产比较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非常高。2001年新西兰谷物单产水平为6208斤/公顷。1999年牛奶产量为1137.2万吨。

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奶63.3吨,羊肉3.8吨,羊毛2吨,奶酪1.1吨,黄油2吨。由于新西兰的许多产品必须出口,所以外贸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的波动有时会对农业经济产生一些影响。

⑵ 我国可以学习新西兰农业的地方

网络知道
新西兰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听云者
TA获得超过9.1万个赞
关注
成为第771位粉丝
1、畜牧业经济发展
1.1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
衡量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看这个国家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由于三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强度不同以及结合的方式不同,形成了土地密集型的畜牧业、资本密集型的畜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的畜牧业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受三大要素的制约,世界各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与三种模式相对应的分别是:以土地投入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澳新模式);以资本投入为主的美国和欧洲的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欧美模式);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传统模式)。
在欧美模式中,虽然都属于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经营规模的不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北美模式和欧洲模式。北美模式是指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土地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但劳动力资源紧缺,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的过程中,选择了土地、资本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大农场的发展道路。欧洲模式是指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几个欧盟成员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资本和技术实力雄厚,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选择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
1.2我国应该借鉴欧洲模式
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由于受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制约,所以,总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模式。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土地资源非常稀缺,这是基本国情。受土地资源供给的约束,我国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不可能采取澳新模式走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由于受土地、资本及技术等条件约束,我国在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亦不可能采取北美模式走以大农场为主的发展道路。唯一可供我们选择的(也是可行的),只有欧洲模式。
为什么我国要选择欧洲模式?因为欧洲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那么。什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呢?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草地大产草少,人口多耕地少,农户多农场少。草地资源质量差,决定了我国发展畜牧业经济无法采用澳新模式。我国虽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地资源(其中,3亿公顷为北方草原,1亿公顷为南方草山草坡),差不多相当于耕地面积的4倍,但是,仔细分析,这些资源的质量很差。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难度大,潜力有限。北方草原大都地处北方的寒冷地带,无霜期短、寒冷、干旱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受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我国天然草地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资源质量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存在天壤之别。
1.3我国的畜牧业应该实现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
人口的二元结构及耕地资源稀缺,决定了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亦不可能采用北美模式。草地大产草少,决定了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不具备选择澳新模式的基本条件。我国人口的65%属于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供给过剩是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我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低,同利用机械相比,利用廉价劳动力更具有比较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是劳动密集型的,而不是资本密集型的主要原因。从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低、科技素质差,人均耕地面积小,决定了我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不可能是技术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
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是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可以肯定,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发展也不可能逆潮流而上。换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畜牧业生产也必然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迈进。但是,实现规模化生产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例如,培育家庭农场、建设规模化的饲养小区、发展大规模的商业化大农场,等等。我国目前的畜牧业生产从业者多数是小规模的农户,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基于这样的基本国情,我国实现畜牧业生产规模化途径应以培育家庭农场为主,即逐步实现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但是,毫无疑问,我国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进程将取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漫长,所以,我国的畜牧业生产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将面临各种挑战。
2、欧洲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2.1欧洲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
笔者曾经先后考察过匈牙利、芬兰、奥地利、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几个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包括养猪业、家禽业、肉牛业、奶牛业,都是紧紧依赖于家庭农场,像北美那样的牧场在欧洲几乎找不到。家庭农场有两个基本特征,特征之一:就是农场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和子女,很少有雇工。一般情况下,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与家庭劳动力的供给水平相适应。特征之二:就是经营规模都不大。在德国,奶牛存栏量4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66%,生猪存栏量60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83%。在荷兰,家庭农场平均饲养奶牛59头。在奥地利,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更小,在饲养奶牛的农场中,养牛10头以下的农户占养牛农场总数的38%,养11—50头的占55%,养50头以上的占7%;在养猪农场中,年存栏量在100头以下的,占养猪农场总数的92%;年存栏量101—400头的,占7%;年存栏量400头以上的;占1%。
2.2欧洲的家庭农场经历了由农户到农场的转变
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西欧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许多农场都是兼业型农场,他们种粮、种菜、养猪、养牛同时从事几个行业,甚至有些农民是一边到工厂打工一边经营农场,农场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专业化程度也很低。这些农场实际上相当于我国现在的农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奥地利的多数农场属于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牧结合型农场,即使是单纯从事养殖业的农场也都既养猪又养鸡,兼业型农场依然占农场总数的70%。2007年4月,笔者在考察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畜牧业时,访问了一个农场叫弗拉格纳农场(Fragner),这是一个经历了三代人经营的世家农场。1961年农场只有20头猪,13头奶牛,同时还经营几公顷耕地,当时属于一个兼业性农户。但是,40多年后的今天,该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奶牛农场,奶牛存栏量达200头,同时还经营着104公顷的土地用来生产奶牛所需要的饲草饲料。可以说,弗拉格纳农场由一个兼业农户转变为一个专业化的农场,是在城市化和工业进程中实现的。它所在的村庄,1945年时有167个经营奶牛的农场,但现在全村只剩下他一家了,其他的农场有的转产,有的转让,有的出租,有的进城成为城市人口。弗拉格纳农场通过购买和租赁别人的土地扩大了自己农场的规模。弗拉格纳农场所经历的变化,记述了许多欧洲现代的家庭农场由农户向农场转变的历史进程。
2.3以家庭农场为中心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欧洲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以家庭农场为服务对象,围绕家庭农场而建立的。政府出台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是针对家庭农场的;科技推广体系是针对家庭农场设计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项目是针对家庭农场设计的;成立的各种行业协会是直接为家庭农场提高服务的。这种服务理念和制度设计贯穿于机械制造、动物育种、饲料营养、草场改良、疫病防治、粪污处理、农场管理等各个环节。这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造就了具有欧洲特色的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业。事实上,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例如,荷兰和德国都是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荷兰的家庭农场在上个世纪50年代,手工挤奶相当普遍,一个挤奶工一天最多可以挤10~15头奶牛。60年代初开始推广机械挤奶,到60年代末机械挤奶得到普及。目前,荷兰的挤奶方式正在由机械挤奶向机械人挤奶转变。荷兰在欧洲各国中是采用机械人挤奶最多的国家。欧洲各国已经投入使用的挤奶机械人总共有500套,其中,在荷兰就有250套。荷兰的农场主们一直高度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来发展奶牛业。他们紧跟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运用到奶业的生产实践中去。例如,他们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牛群,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饲养管理,利用现代环保技术从事奶业生产,等等。
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奶业生产通过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饲养体制也实现了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的转变。笔者所访问的所有奶牛农场都采用现代的品种、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管理。从品种上看,他们所利用的德系西门塔尔在乳肉兼用型品种当中,无疑属于世界顶尖水平(母牛的平均单产水平约为7吨,同时,公犊有很好的育肥能力)。从技术上看,他们利用的草场全部为人工配方草场,每块草场上有10种以上牧草配伍,保证了饲草营养的多样性;牧草青贮及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得到了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在家庭农场中得到了普遍采用。从管理上看,普遍实现了完全舍饲与TMR技术的完美结合;高产奶牛的补饲实现了由计算机控制;牛的粪便全部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环境中的异味小,所以除了一些大型的奶牛场实现了场村分离外,还有相当数目的小型奶牛场依然在村庄内经营。
2.4我国应该以家庭农场为中心发展现代畜牧业
从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经济发展趋势上看,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美国、加拿大选择了大农场的发展道路,而欧洲各国则选择了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虽然他们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但都分别实现了现代畜牧业这一产业发展目标。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正处于选择何种规模化发展道路的交叉路阔。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差异性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形成了农户、专业户、大农场、规模化饲养小区等多种经营成分并存的局面。但从全局上看,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仍然是以农户的家庭经营为主的国家,借鉴欧洲模式,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农户打造成家庭农场,是畜牧业走向规模化经营的现实选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特被强调针对家庭农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高科技的研发都要服务于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
3、发达国家畜牧业组织化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3.1发达国家畜牧业的组织化特征
发达国家的农业属于高度组织化的产业之一。在农业内部,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种植业、林业和渔业。这是因为:第一,许多畜产品属于鲜活产品,货架期很短,要提高销售效率需要把生产者组织起来,进行有组织地销售;第二,畜禽属于活的动物,不能被人类直接消费,需要经过屠宰、加工后才能食用,所以畜牧业的产业链比种植业、林业和渔业都长,为了改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需要建立产业组织。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业组织,按照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三类,即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与三种组织对应的名称分别是农民联合会、农业合作社及农会或农业协会。农民联合会属于农民自己的政治性组织,独立于任何党派和政府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农民利益,在参与政府决策中,为农民说话,反映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如果政府出台的某项政策招到它的反对,这项政策就很难付诸实施。农业合作社属于农民自己的经济性组织,合作社向农民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①销售服务(销售合作社),例如,向社员销售机械、饲料、兽药等投入品;②加工服务(加工合作社),社员生产的牛奶、肉类都是经过合作社加工后进入市场的;③金融服务(信用合作社),社员可以通过合作银行进行储蓄和贷款。农会属于农民的技术组织,主要对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经常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在育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防疫等许多方面为农民提供上门服务。
3.2发达国家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征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我国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我国目前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为“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协会+农户”,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为“合作社+公司+农户”。这两种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我国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之间基本是一种买卖关系,属于松散型的合作,公司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有时存在经济利益纷争,彼此之间缺乏诚信与关爱。国外的“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是公司的所有者,农户是合作社的股东,因此,农户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经营的好坏与农户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年末农民可以享受分红。公司和农户之间在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方面存在一种互动力,形成了“品牌—市场—收益—品牌”良性循环。而“公司+农户”很难形成这种良性循环。
3.3我国应该让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业组织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既可以维护农民利益又可以为农民提供公众服务,起到了政府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达国家政府赋予农民组织许多权利,例如,行业的规章制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技术推广、政府补贴的发放、质量认证、市场监督等许多工作都交由行业组织办理。而我国目前行业管理的许多权利掌控在政府部门手中,但由于人力资源缺乏,许多事情想管而无力去管,很容易形成管理漏洞,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将来应该逐步放权,把自己无能力管的事情交由行业协会来管,让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⑶ 新西兰发展乳牛业的原因

新西兰的乳牛也主要集中在北岛的北部和西北部。那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水充足,土壤肥沃。除此之外,新西兰还拥有优良的乳牛品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乳牛需在繁茂的草场内饲养,活动范围不是很大,所以新西兰的大多数乳牛场的规模都比较小,牧场的平均面积约60~70公顷,由单个家庭经营,牧场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员完成,有时候也可以雇佣一两个帮手。
新西兰现在有牧场7000多个。牧场内广泛采用机械。牧民先把乳牛带进牛奶棚用机械挤奶,然后将牛奶送往附近的奶酪加工厂,制成各种乳制品。新西兰的农牧生产占整个国民的收入的3/4,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0%以上,其中乳类产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⑷ 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新西兰怎么养牛

新西兰因雨水充足和气候温和,成为畜养牛只的绝佳环境,在其他较寒冷的国家,每逢冬季就得把牛圈养在室内并喂食饲料,新西兰因无须负担这类开销而拥有工本优势。一年四季,新西兰奶牛都处于放养的状态,那的奶牛活得更自然更舒服。

⑸ 我们想去新西兰经营一家养牛场,请问该怎么做

1.以你现在的情况,经营农场是没可能的,因为你首先要买农场,你不是永久居民,买农场不可以贷款,农场大概70万纽币左右。如果你想创业移民,你又没有相关的工作背景,经验,这个也不可能。或者你申请创业移民,用你IT的背景开IT公司,2年后申请移民。

2.你可以利用你IT的工作经验和国内的学历申请新西兰的技术移民(你需要得到新西兰公司的job offer),同时在国内好好赚钱,到时候PR那下来了,就可以贷款买牧场。

3.如果技术移民不行(那不到offer之类的)的话,只有申请学生签证过来读个一年的文凭,然后一年工签找个工作,工作找好以后,申请移民,移民成功就买农场。

4. 投资移民,150万纽币。

P.S开农场很辛苦的。。

这个是创业移民的网站:
http://www.immigration.govt.nz/migrant/stream/invest/entrepreneur/default.htm

⑹ 新西兰牧场分布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并说明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新西兰农场遍布全国各地,总体南岛多于北岛.因为南岛比北岛雨水更充足,经济不如北岛发达,荒地更多.
原因
1、气候适宜畜牧业发展。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南纬34º-47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2月)平均温度26℃,冬季(7月)平均温度12℃。降水量10003000mm,大部分地区牧草可全年生长,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的人工草地是主要的草地类型,牧草产量达1100020000kg/(hm2·a)。
2、家畜生产成本低廉。由于气候条件优越,采用划区轮牧的方式,家畜终日在草地上采食,节省了棚圈等设施和劳力的费用,畜牧业生产成本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40%。

⑺ 全球最优质的四大奶源基地分别是哪里

全球最优质的四大奶源基地分别是:
1、北欧的丹麦、瑞士;
2、西欧的英国、荷兰;
3、美洲阿根廷;
4、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
判断奶源好不好,除了看地域环境,还要看原料奶验收的质量控制,包括控制牛体及牛场卫生、清洗消毒挤奶设施、规范挤奶程序、冷却原料乳等等。
牧草喂养的牛,免疫力较高,营养均衡
考虑种植牧草养牛的话,推荐可种植 巨菌草 高产优质

⑻ 新西兰主要从事的农业地域类型

新西兰主要从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只适合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该区的生产特点是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8)新西兰什么城市适合养牛扩展阅读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1、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2、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3、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而我国的一般是国营的。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4、乳畜业: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

5、混合农业: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生产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

⑼ 为什么说新西兰的奶源是全世界最好的

只有在最纯净的地方,才能养育出最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最纯净的牛奶。”国际乳品行业对新西兰乳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译纽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新西兰两大岛屿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面积26.8万平方公里。首都惠灵顿,最大的城市是奥克兰,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 新西兰是一个奶牛数量超过人口总数的国家,那里,有着广阔无边的肥沃牧场,孕育着优质的奶源。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有三分之一的国土是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保持着原状的大自然,纯净,原始,环境保护良好,基本没有工业污染,新西兰是国际公认最好的优质奶源地之一,农畜牧业、旅游是主要产业。政府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政策以及气候地理的优越性,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新西兰奶源的优质和安全,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新西兰原产地的奶源是来自吃青草的奶牛、奶羊,而不是来自饲料喂养的奶牛、奶羊,目前国际上能真正做到畜牧放养的国家屈指可数。
奶牛生长产奶要吃草,草场是奶业发展的基础,使用草场和维护草场是长久的矛盾,如何有效利用草场,维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西兰下了很大力气。新西兰目前有人工草场约900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70%。
新西兰是全球奶业的领先国家,同时也是乳制品及有机乳制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有超过90%的原奶被加工成干乳制品用于出口,出口对象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有机产品出口额前三位的包括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当今新西兰奶业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丰富的草地资源,为奶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自然基础条件。为了保护新西兰“纯净”的形象,新西兰政府对工业的控制几近苛刻,一切以保护自然环境、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由此,以畜牧为主业的新西兰被誉为奶牛“天堂”。
新西兰是至今唯一没有爆发过口蹄疫和疯牛病的国家,连荷兰都难与之相比。

⑽ 新西兰牧场分布区的地形特点,并说明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求大神给答案~

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新西兰农场遍布全国各地,总体南岛多于北岛.因为南岛比北岛雨水更充足,经济不如北岛发达,荒地更多.
原因
1、气候适宜畜牧业发展。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南纬34º-47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2月)平均温度26℃,冬季(7月)平均温度12℃。降水量10003000mm,大部分地区牧草可全年生长,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的人工草地是主要的草地类型,牧草产量达1100020000kg/(hm2·a)。
2、家畜生产成本低廉。由于气候条件优越,采用划区轮牧的方式,家畜终日在草地上采食,节省了棚圈等设施和劳力的费用,畜牧业生产成本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40%。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0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11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