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新西兰 » 新西兰佛光山有多少僧侣

新西兰佛光山有多少僧侣

发布时间: 2023-01-11 08:13:20

A. 台湾最着名的佛教寺庙 或最大的佛教寺庙

台湾的四大丛林
台湾的宗教信仰是十分普遍的,也是多元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等,都有广泛的信徒。
据说,信众最多的是道教,也就是信奉保佑出海平安的天后妈祖,这对于身居海岛、世代与海相接的台湾人来说,当然是很好理解的。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等西方宗教的信徒,近年来似乎有增多的趋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金碧辉煌的佛寺和妈祖庙之间,不时也能看到高悬十字的尖顶教堂。而台湾的佛教,不仅信众少于道教,历史也不及道教悠久。当然,实际上很多人既信仰道教,同时也信仰佛教。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众多高僧的弘法,几十年来台湾的佛教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大丛林”,即:证严上人的慈济功德会;星云大师的佛光山;圣严法师的法鼓山;惟觉老和尚的中台禅寺。
这四大丛林,几乎都有庞大的僧侣组织和百万信徒、广袤的庙宇和巨额的资产,还兴办了学校、医院,并拥有自己的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在岛内和两岸三地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大丛林,就其在台湾的地域分布而言,恰好南、北、中、东各一。法鼓山在台北县,位于台湾北部;中台禅寺在台中的南投县,即台湾中部;佛光山在高雄县,号称“台南佛都”;慈济在花莲县,居台湾东部。当然,每大丛林在台湾各地乃至海外还有各自的分支机构。就其承继祖庭与弘法方式而言,四大丛林既各有所宗、各具特色,又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弘扬“人间佛教”,也就是推动佛教面向人间,服务社会。

证严上人是一位瘦弱而坚强的女性,也是四大丛林中唯一一位比丘尼佛教领袖。她出生于台中一个富裕家庭,因父母多病,自幼出入寺庙,为父母消灾祈福。25岁自行剃度出家,后皈依印顺长老为师,秉持师命“为佛教、为众生”,于1966年在花莲县创办“慈济功德会”。从最初竹筒里省下的五毛钱到今天募集的上百亿善款,从最初只有30多个信徒到现在的400万会员,从最初花莲起步到如今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证严上人和慈济人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他们奉行“慈悲为怀、济世救人”的宗旨,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慈济人的身影。慈济的慈善志业,涉及到赈灾、环保、骨髓捐赠、干细胞移植等多个方面,他们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如非洲、阿富汗、科索沃,当然也包括中国大陆,特别是在2003年SARS(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在台湾,我们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慈济义工在为各种善事忙碌,他们中有老板、富商、官员、明星、妇女、学生,不同国籍、种族、宗教信仰的人,纷纷投身于慈济事业中。据说,台湾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或多或少参加过慈济教育、文化、医疗、慈善的事业和活动。因此,慈济以其非凡的慈善业绩,于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善基金会”的名义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证严上人也被誉为“东方特蕾莎”,多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有人则干脆称之为“人间观世音菩萨”。

法鼓山的圣严法师,已于2009年2月圆寂。马英九等台湾政要亲往吊唁,马英九作为法师的弟子,还亲手安放了师父的舍利函下葬。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均发去唁电,足见圣严法师在台湾佛教界的地位。圣严法师是江苏南通人,14岁在家乡狼山广教寺出家,后从军到了台湾,曾任国民党军情人员。1960年退役后再入佛门,并到日本求学获得博士学位。圣严法师学成后,回到台湾师承农禅寺东初老人,1977年老人圆寂后接掌佛门事务,1989年在台北县金山乡购地创建法鼓山。圣严法师是台湾少有的“博士”僧、学问僧,对佛学有极为精深的研究,是一位大学者、作家、教育家。他一生用中、日、英三种文字写下了百余种着作,如《正信的佛教》、《戒律学纲要》、《禅修指引》、《放下的幸福》、《智慧人生书》、《美好的晚年》等都是台湾长盛不衰的畅销书。圣严法师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主张以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三大教育推动全面教育,相继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佛教学院、僧伽大学、法鼓大学等院校,又担任台湾多所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发起“心灵环保”、“心五四运动”、“心六伦”等社会运动,影响相当广泛。因而,他被誉为“全体台湾人的精神支柱”。

以上两大丛林,可惜在台期间我无缘拜访其大本营,而佛光山与中台禅寺则有幸结缘,更有切身的感受。
先说说中台禅寺。中台禅寺位于台中南投县埔里镇,与日月潭邻近,仅20分钟的车程。也许因为这一关系,中台禅寺成了来台必去的旅游景点。也许与日月潭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其自身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吸引了广大游客。
我们从台中市出发,大约一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中台禅寺。远远地望去,禅寺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建筑极为雄伟壮丽,为台湾着名设计师李祖原居士,也就是台北101大厦的设计者设计。他设计之前遍访世界各大寺庙和教堂,以吸取所长和激发灵感。惟觉老和尚亲自主持,历时10年,耗资40亿台币,于2001年9月1日禅寺正式落成开光启用。中台禅寺建成后却褒贬不一,赞扬者认为其突破了一般寺庙的格局,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反对者则以为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但不管怎样,其建筑规模之宏大,气势之弘阔,用料之考究,设备之先进,都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人们要冠以“五星级”寺庙的雅号。
这里没有一般寺庙的山门,我们在寺前下车,顺一坡道拾级而上,颇似西藏布达拉宫。进门后受到寺方接待,副住持见尊法师在会客室与我们交谈、品茗,安排一比丘尼陪同参观。在一层大殿,我们看到高大无比的四大天王,感觉比古埃及神庙的神像还要壮观。二层是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据说是由印度的红花岗岩雕琢而成。从二层我们直接乘电梯到达16层,由上而下参观。无论是佛殿还是禅堂,都清雅敞亮,美轮美奂,没有普通寺庙那种香烟缭绕、嘈杂拥塞的感觉。整个寺庙不设香案,不点香火,佛像前敬献的是鲜花睡莲,完全符合当下提倡的低碳环保理念,我以为这样的礼佛方式实在值得推广。
参观禅寺一个多小时,接着再去参观禅寺的博物馆。当时正逢浙江省博物馆有关阿育王塔(即雷峰塔)的专题文物展在此借展,这是难得一见的。我们先参观了这个专题展,再看禅寺常设展。中台禅寺自身收藏的文物,大都与佛事相关,按照材质的不同(如铜、铁、木、石、纸、帛等)分类展示,颇多珍品。博物馆的馆长是一位比丘尼,有博士学位,亲自为我们讲解。就其设施和展示手段而言,即使与普通公共博物馆相比也毫不逊色,堪称一流。
参观结束后,回想见尊法师在接待我们时提到惟觉老和尚提出的佛教“五化”,即科学化、艺术化、生活化、教育化、学术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佛教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到了中台禅寺一定能得到某些真谛。这的确是一座与时俱进的丛林(自注:“与时俱进”是陪同的比丘尼一路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佛教现代化在这里可以说达到了极致,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即此一端其功亦伟矣。
惟觉老和尚是四川营山人,多年来一直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推动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早年提出“三通”论:“两岸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中台先通。”前些年岛内“台独”分子搞所谓“公投”,惟觉老和尚坚决反对这种分裂国家的行径,呼吁“绝对不领公投票”。近年来,选送了多位中台禅寺的年轻法师到四川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今年他不顾80多岁的高龄,还专程来大陆参观了上海世博会。

最后说说佛光山。佛光山位于高雄县与屏东县的界河高屏溪北岸,原本是一座荒山,星云大师于1967年购得此地,率领众徒披荆斩棘,苦心经营几十年,现已成为绿树成荫、殿宇相接、气象万千的佛教圣地。
星云大师是佛光山的开山宗主,在台湾宗教界享有崇高地位。不仅如此,他把佛教事业发展到全世界,是一位极有国际声望的高僧大德。但通过几次接触和交谈,感到大师其实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谈吐幽默的智者。
与星云大师结缘,要感谢我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先生。他早年通过赵朴老拜会了星云大师,后来又在大师创办的佛光大学任教,因而与大师十分熟悉。我们第一次与星云大师见面是在台中别院(佛光山在台湾各大城市都设有这样的分支机构),大师一连讲了几个机智幽默、寓意深刻的笑话,令人捧腹。随后不久,我和田青应邀参加在台北别院举办的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开幕式,与大师交谈,得知大师与家父同年(1927年生人),更有了亲近之感。大约半年后,我与田青竭力推动,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于今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大师亲临现场讲话,并到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了演讲,受到热烈欢迎。在京期间,我陪同大师,对大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星云大师是江苏江都人,12岁在南京栖霞山出家,后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来台湾,早年主要在宜兰弘道,历尽艰辛。创建佛光山后,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创办9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12所书局、50余所中华学校、16所佛教丛林学院,暨智光、普门、均头等完全中、小学,美国西来、台湾佛光、南华及澳洲南天等大学,实现了自己“佛光普照五大洲”的宏愿,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佛教大业。
大师着作等身,着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据大师告诉我,他青年时代从事过文学创作,写过小说、剧本,主编过杂志,因此大师的着作,无论是宣扬佛法还是劝导善行的书籍,都明白晓畅,引人入胜。这是我拜读了大师相赠的几部着作之后的一点感受。
星云大师早在58岁的时候,就极为明智地退出了佛光山住持事务。但是,在大师制定的一套科学而严密的制度下,佛光山的事业依然蓬勃发展。在佛光山,佛光缘美术馆总馆长如常法师陪同我们参观了禅堂、寮房、书店、大佛城、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美术馆、宗史馆……无处不感受到大师的精神和魅力。最后,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佛陀纪念馆,这是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繁忙的建筑工地,预示着佛光山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王能宪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B. 佛光山妙光法师的简介

师于十七岁时独自逃至广东省南华禅寺。晨钟暮鼓,梵音经声、素食淡菜、参禅打坐、礼佛修持,一住就是五个春秋!因多种机缘成熟。后来四处访师学艺、遍迹了名山古刹,一心学佛参禅,习武学医,现已有多种国家有关部门考试审核后颁发的证件,其中有武汉进修学院的“新闻与采访”和“法律与公证”的证件;北京华陀中医药学院的“中医针灸”、“中医按摩”、“中医康复治疗师”等到共有20多本有关的证件。
因缘殊胜,天赐良机,师荣幸参拜了“国际(香港)咏春拳总会宗师——梁挺博士为师,修习咏春拳。让其真正的以“佛医禅武”济世人的理想推向了另一个新起点!
多年来,师都免费义务帮人治病、施药,有些甚至还要赠送车旅费,多次应邀前赴马来西亚、香港等地讲学、义诊。故此也得了“慈悲王”的美誉。
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弘法利生、普渡有情。是师多年来所奉行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宗旨。师平易近人,幽默健谈,从不装模作样的摆架子!所谓“摆架无宗师,宗师无架子”,师常教诲弟子们 ,学佛、念佛、拜佛、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颗真实不假的真心。要正信,正知,正觉,不要误信、偏信、迷信。“禅”有文字禅,生活禅、般若禅、动禅、静禅等......
目前,师因感佛恩浩荡,众生需求,以报父母,师长之恩,决定首次公开《子午八卦推拿法》和多种临床灵验药方。以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点穴、站桩练功等一体和配药,制药、防病、治病等,适合男女老少和寺院僧侣学习的健身、防身所修炼的实用功夫!结合师多年的修为和内气修炼的秘决,倾囊相授于有缘者。也可在各大城市的寺院或居所举办“佛学讲座”、“禅修止观”、“四臂观音颇瓦法”、“医药按摩.针灸”、“咏春拳”、“健身养生功”研修班!
希望慈悲的甘露将会撒向世界各地、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能共沾法喜、离苦得乐......
在此,感谢各政界部门的领导,感谢曾以一技相传的名师们,感谢所有支持的朋友们与护法居士!永远的感恩您们!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愿:普天下的父母亲永远健康长寿!
弘法利生、普渡有情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C. 世界佛教大德高僧有哪些

释迦文佛,龙树,无着,世亲,马鸣,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鉴真,慧能,善导,道生,莲花生,阿底峡,米勒日巴,宗喀巴,空海,道源,马哈希,阿姜查,一行,顶果钦哲仁波切
。。。。。。。。。。。。。

D. 请问:各学佛同修师兄~师姐!有没有知道................

人是这个宇宙之间的,一个以人为本的正报,地球是以我们人所依靠的,叫依报。我们要靠地球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地球,你说我们凭空,如何来安住我们的家园,我们的这些生活,所以这个人和地球是不可以分的。
解说:佛教认为,大地万物是同体共生,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如能体悟“依正不二”的道理,就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存。那么世间就会时时有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美好情境。
星云大师:我想人和人的关系是讲究爱,我要爱惜,所以爱升华要慈悲,因此我们对这个世间要慈悲,对地球也要慈悲。就如佛教里面过去有一位叫晱子菩萨,他说我每次走路不敢用力,怕踩痛了大地;我每次讲话不敢太大声,怕惊醒了已经熟睡的大地;我每次有了这肮脏、邋遢的东西,不敢随便丢弃,怕污染了大地。这个几千年来过去没提倡说要环保,但是佛教几千年来很重视,天下名山僧占多。所以历代的高僧大德,天下丛林都非常重视环保。
解说:四十多年前,台湾南部高雄县大树乡内,有一片荆棘丛生,深壑崎岖的荒山,因漫山遍野的乱草杂竹而得名“麻竹园”。
慈惠法师(佛光山开山寮特别助理):四十年前的佛光山这块地,它不只是荒山,它根本就不能用的一个山,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块地。
解说:1967年组织僧侣救助队渡海来台,整整18年的星云大师,选择了这片不被任何人看好的乱竹丛林,一砖一瓦地建立起他心中的人间佛果。
星云大师:四十多年前,这里是一个没有人管理的地带,这个土壤都是沙石,都随水土流失了,都是深坑。我来先把它填平,把它种植,有的是把这不能让这个土石再流了,我就用这个石头啊,拨开,保护这些水土。
慈惠法师:土推开来以后有很多的大石头,我们就去把那些石头捡起来,所以每天就跟着捡石头,捡了以后就拿这些石头来对这个山坡,做一个水土保持的坡坎,保持这个山坡不要让它塌下去。
星云大师:几十年来对着一块是没有用的这个荒山,这个深坑啊,我也能把它建成一个,现在目前的这样的世界。

E. 四位僧侣面前写着四个字“本、米、木、全”,分别是他们圆寂的年龄。请问他们究竟活了多少岁呢

你好!
1.41吧,2.24吧,3.40吧,4.24吧或“本”是50,“米”是60,“木”是40,“全”是60
打字不易,采纳哦!

F. 有谁知道星云大师吗

星云大师,江苏扬州(江都)人,1927年生,十二岁于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5年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来台湾。曾主编《人生》、《今日佛教》、《觉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早年主要在宜兰弘道,1967年依托信徒支持在高雄县大树乡购买土地,从此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里程碑。 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并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中华学校、佛教丛林学院及大、中、小学等数十所。 星云撰有《释迦牟尼传》、《星云禅话》、《迷悟之间丛书》等几十种着作,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 大师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则有数百万之众。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957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碑。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并创办九所美术馆、二十六所图书馆、出版社、十二所书局、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教丛林学院,暨智光、普门、均头等完全中、小学,美国西来、台湾佛光、南华及筹办澳洲南天等大学。2006年西来大学正式成为美国大学西区联盟(WASC)会员,为美国首座由中国人创办并获得该项荣誉之大学。 1970年起,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设立云水医院、佛光诊所,协助高雄县政府开办老人公寓,并与福慧基金会于大陆设立佛光中、小学和佛光医院数十所,育幼养老,扶弱济贫。 1976年《佛光学报》创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1997年出版《中国佛教白话经典宝藏》、佛光大辞典光盘版,设立佛光卫视(现更名为人间卫视),并于台中协办“全国广播电台”。2000年创办佛教第一份日报《人间福报》,2001年将发行二十余年的《普门》杂志转型为《普门学报》论文双月刊;同时成立“法藏文库”,收录有关佛学之两岸硕、博士论文及世界各地汉文论文,辑成《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中国佛教文化论丛》各一百册等。 大师着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则达百万之多;一生弘扬人间佛教,倡导“地球人”思想,对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自然与生命、圆满与自在、公是与公非、发心与发展、自觉与行佛等理念多所发扬。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先后在佛光山、台北中正体育馆、香港红磡体育馆、洛杉矶音乐中心、多伦多星座大饭店、温哥华卑诗大学和平纪念馆、雪梨达令港会议中心、巴黎国际会议中心、东京国际会议中心等地召开世界会员大会,与会代表每次都在五千人以上;2003年通过联合国审查肯定,正式加入“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

G. 五台山,为何被誉为四大佛教之首常说的“五台”,指的是哪五台

对于信仰佛教之人来说,五台山是最为神圣的地方之一。行走在五台山景区内,时常会看到虔诚的信徒,两步一跪一拜,令人深深折服。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因有五座山峰耸立,称作五台,目前五座台上均修有庙宇。但五座台却很少有人登临。五台海拔均超过2000米,空气稀薄,时有积雪。

《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民间传说,五座山峰原来是耸立的,后被龙王五个儿子闹腾之后,用尾巴将其扫平了,才成为现在的模样。龙王五儿子后被文殊菩萨降服,现五台山的五爷庙就是祭祀他的庙宇。



文献记载,五台山最早为神仙方士的居所,名叫紫府,是道教胜地。《清凉山志》载,佛教祖师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到了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影响日盛,成为佛教圣地。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于是大孚灵鹫寺,在此修建,成为中国最早的寺院,大孚灵鹫寺是显通寺的前身。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的佛教发展达到了第一个巅峰时期。

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

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到了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迎来了第二个巅峰。

唐朝《古清凉传》记载,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那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着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



从唐至今,经历多次变迁,五台山寺庙建筑遭到多次破坏和重修。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灵鹫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瑛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怀镇是寺庙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动和经济生活的中心。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在五台山,人们把台怀地区(即现在的台怀镇)称为“台内”,其它地区则称“台外”。

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名着《徐霞客游记》中的《游五台山日记》里写道:

“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湾与怀的音义皆同),此诸台环列之概也。”



【东台望海寺】海拔2795米,面积100余亩。台顶望海寺,隋代建寺,元代重建,明代重修,内供聪明文殊菩萨。大雄宝殿为多边型建筑,殿外立柱为青石雕的龙。

【西台法雷寺】海拔2773米,面积300余亩。台顶法雷寺,小部分已倒塌,内供狮子吼文殊菩萨,在佛教传说中,文殊菩萨以狮子为坐骑,象征其威猛。

【南台普济寺】海拔2485米,面积200余亩。台顶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菩萨。普济寺古老,各殿类似窑洞,有的建于清康熙年间,石砌的墙、石板铺的瓦。

【北台灵应寺】海拔3058米,面积达400余亩,是五台山的最高点,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灵应寺,内供无垢文殊菩萨。



【中台演教寺】海拔2894米,面积200余亩。台顶演教寺,内供儒童文殊菩萨,新建成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气度非凡。

中台的山脚向上有灵鹫山菩萨顶,乃缘起第一寺,加持力特别大。前有大白塔,是五台山中心标志。当年罗汉摄摩腾尊者以神通观出内有舍利子,是最重要的圣迹。

白塔的边上就是最为有名的五爷庙,相传祭拜后非常灵验,所求之事3年内必定实现。

读者们,关于“五台山的 历史 ”,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H. 我想去台湾台南佛光山旅游,在那里玩三五天,我是江苏沭阳的,我时间很宽敞,请问有什么途径,最方便,最

您好 第一您不能跟团 因为跟团 不会让你脱团 第二 您户籍没有开通自由行 您只能办理 商务 或者医美的入台证 去台湾 而恰恰 这两种入台证 价格也相对较高 可以参考一下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0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