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湖水为什么冷
A. 为什么湖边的水更容易结冰
sorry~
我没看清题目~
我以为说湖里水和河水比呢~
现在给你正确答案~
嘎嘎
水在约4℃时密度最大。冬天气温下降,上层湖水的温度随着降低,而湖底的水温度较高。水温高于4℃时,由于热胀冷缩,湖面上温度低的水密度较大,要下沉,湖底温度高的水密度较小,要上升,因而形成对流,使全部湖水不断冷却。
当整个湖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这是因为水的温度在0℃—4℃之间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的缘故。所以当气温继续下降,上层湖水的温度降到4℃以下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不再下沉,不能形成对流,湖底水的温度能长时间保持在4℃。
当上层湖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湖面开始结了层薄冰。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需要很长的时间温度才能降到0℃并结成厚厚的冰。俗语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
满意了吧?
分拿来哈~
^_^
B. 怎样解释仅湖面结冰这一奇特现象
由于太阳辐射先到达湖水表面,一般情况下湖水的温度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而瓦塔湖恰恰相反,随着深度的增加,湖水的温度却不断升高。于是人们做出了种种猜测。一些人认为,湖水可能是被从湖底涌出的温泉加热的;另一些人推测说,一股从地壳深处流出的岩浆流烤热了底部湖水;第三种意见认为,湖里在发生某些不可知的化学反应而释放出热量。
1973年,由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以及日本和新西兰的有关组织发起了一项“干谷钻探计划”。这一年的11月,钻探者打孔穿过瓦塔湖的冰和水,一直钻进湖底取出岩心,发现湖底的水很暖,但水下的岩层却很冷,这就否认了地热从下面加热湖水的说法。由于在取出的岩心中找到了水生物的化石,表明这里曾是海洋峡湾的一部分,现在的咸水,可能就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
前苏联的地质矿物学博士弗罗洛夫认为,瓦塔湖里的温水可能是被太阳晒热的。瓦塔湖水非常清澈,看不到任何微生物群和悬浮分子,湖面由于刮大风和强烈的蒸发而没有积雪。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不受任何阻碍地透过清澈透明的冰和水,好像穿过温室玻璃一样,将湖底烤得如同湖四周的岩壁一样灼热。而从湖底反射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被湖水所吸收,将湖水从下至上烤热。湖面的冰层能像棉被一样阻挡湖水热量的散逸,底层湖水的热量也不会因对流而丧失。这个湖紧挨冰层的下面有一层淡水,再下面的水就变成咸水,而且含盐最随深度加大而增加,其湖底的湖水含盐度要比海水高出10~15倍。水的含盐量越高,密度越大,也越重。上层淡水即使是冷的,也比下面热的咸水轻,根本不会有热对流运动,所以下面的水永远是热的。
C. 不冻湖的成因有哪些说法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科学家们在这个冰封雪裹的世界里却发现了一个水温很高的热水湖——范达湖。这个湖最深处66米,水温高达25℃,盐类含量为海水的6倍多,氯化钙的含量高得吓人,是海水的18倍。南极干冷世界中出现的这一十分温暖的湖泊给科学界带来了难解之谜。
日本、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的南极考察队从各个不同角度对这一疑谜加以解释,争论不休。其中有两种学说颇为盛行,一种是“太阳辐射说”,一种是“地热说”。
太阳辐射说认为,热湖来自太阳辐射的积蓄。夏天,当强烈的太阳直射湖面,太阳光中的短波光线透过冰层和湖水,把湖底、湖壁烘暖了,剩余的辐射几乎都被底层咸水所吸收、蓄积,湖面的冰层也产生一种“温室效应”,阻止了湖内热量的散发。而氯化钙这类的盐类浓溶液能有效地蓄积太阳热,南极热水湖恰恰就是这种盐类蓄热的巨大的天然装置。但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间虽然长,但阴天非常多,实际到达地面的辐射能很少,再说冰面又反射了90%以上的辐射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使表面水温升得很高。另外,暖水下沉后,必然使整个水层的水温升高,而不可能仅仅使底层的水温增高。
地热活动说认为,范达湖距罗斯海50千米,而罗斯海附近有活动的默尔本火山和正在喷发的埃里件斯活火山,表明这一带地底岩浆活动是非常剧烈的,岩浆上涌现象很严重,受地热的影响,湖水的温度就会出现上冷下热现象。这种解释似乎很有道理,可是,国际南极钻探计划实施以后,科学家们发现范达湖所在的赖特干侣区中并没有地热活动,这一学说也就宣告失败了。
这样一来,太阳辐射说就比较权威了。这一学说的主力派的代表——美国学者威尔逊和日本学者乌居铁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论点。他们指出,虽然南极阴天多,地面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很少,但是冰是有一定透明度的,对太阳光有一定的透射率。这样,表面以下的冰层也或多或少会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加上这个地区风特别大,冬天的积雪被风吹走,积雪层很薄,多为裸露的岩石,使得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多,气候较为温暖。日积月累,表层及以下冰层的温度便有所上升,最后到了融化的程度。由于底层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底层水不会升至表层,结果,就使高温的特性保留下来。同时,表层水冬天有失热现象,底层水则依靠上面水层的保护,失热微小,因而底层水温特别高。近来,人们观测到底层水温有缓慢升高的趋势,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依据。
持地热说者虽然没有占住脚,但也不同意威尔逊和乌居铁的说法,认为上述说法有许多想象成分。例如,几十米厚的冰层究竟能透过多少阳光。这些透过冰层的阳光使冰层融化并使水温升到这样高的程度,有什么科学依据。如果事实真的像威尔逊、乌居铁所说的那样,那么,类似范达湖这样的湖泊就会有很多,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持地热说者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正在寻求新的论据。看来,争论仍在继续,南极热水湖疑谜还有待揭开。
D. 新西兰有冷热湖之分吗
新西兰有很多湖泊,它们有冰川湖、沙丘湖、河壅湖、牛轭湖和火口湖等等。大小各异,形状不一。有趣的是,南岛多长条状甚至线条状的湖,北岛多星星点点状的湖。水温的变化很大,有冷湖和热湖的区分。
南岛的南阿尔卑斯山区,是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区,受到大冰川的刨蚀,冰川退后,冰碛物阻塞,积水成湖构成“冷湖区”。从北往南,湖的数量越多,面积越大。湖床都很狭长,一般作南北或西北一东南方向延伸。它们长20千米~85千米,宽1.6千米~1.9千米,深300米~400米。湖面的高度相近,几乎都在海拔300米左右。
南岛最大的湖泊特阿瑙湖,东岸拉成一条长50千米较直的岸线,西岸向外伸展出三条狭长的湖弯。它向南流进马纳普里湖,面积虽小,却深达444米。
特阿瑙湖东北面的瓦卡提普湖,形状很怪,弯弯曲曲,忽粗忽细,绵延84千米,宽只有8千米,周围高山耸峙,湖深390米,比海平面还低69米。瓦卡提普湖由数条河集合而成,河水流入湖内,也由此向低处流出,因此湖水增减迅速。根据测量,湖中之水每分钟高度便增减8厘米,因此有“呼吸湖”之称。虽然湖水变化快速,但湖面依旧平滑光洁,只有当人们划舟渡湖时,才会在水面漾开层层涟漪。沿岸居民在湖畔遍植杨柳,柳丝绵柔低垂,倒映在湖水中,风来柳摇波动,恰似一幅蓝绿交织的水彩画。
北岛同南岛相反,中部是火山活动强烈的地区,火山喷火口或者是熔岩阻塞河道而形成许多湖泊构成“暖湖区”。陶波湖是新西兰最大湖泊,面积612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57米,近岸有高达200多米的熔岩礁,湖中央有个莫图太科岛,高出湖面180米。陶波湖实际上是一个大火山锥,湖底和近岸处,有很多热泉汩汩外流。
陶波湖地处北岛中央,湖水碧波荡漾,宁静的湖面和被云层掩蔽时而隐现的山峦,很难使人相信,在过去数十万年中曾无数次地喷发过炽热的岩浆,今天的陶波湖是当年火山活动的中心。现在湖的西南仍耸立着三座活火山,最高的一座海拔2796米的恩加鲁赫山,山光湖色相映照,为陶波湖地区增添了诗情画意。陶波市现在是北岛中部的商业中心和旅游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这里划船、游泳、滑水、狩猎。陶波湖盛产鲑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垂钓。
陶波湖,毛利语是“蒂的大斗篷”的意思。蒂是一个探险家的名字,他曾来到此湖并命名。
塔腊韦腊火山南麓,有个罗托马哈纳湖,湖水泥绿色,1886年由于火山爆发给埋葬了。1910年,在原来的地方再度出现一个更大的湖泊,湖水变成乳白色,好比牛奶一样。水温原来只有26℃左右,现在热得不能伸手了。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谜。
E. 在南极有湖泊吗
南极有湖水。 范达湖极其有名,原因是这个藏身于南极无雪干谷区的湖是一个暖水湖。在68.6米深的湖底部,水温高达25℃。素有“白色大陆”之称的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那里终年冰雪茫茫,95%的大陆被厚达2000米的冰层覆盖,平均气温低达零下几十度。然而,这个在南极干谷区发现的湖,却以其难以置信的温度,深藏在莽莽冰原之中。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也带来一系列难解的谜团。 范达湖最深处近70米,湖面上有一层4米厚的冰层,冰层下的湖_水温是0℃左右,水温在15~16米深的地方升到7.7℃,到了40米以下,水温缓慢升高。至50米,升高的幅度突然加剧,至68.6米的湖底,水温竟高达25℃,与东海地区夏季表面海水的温度相当。 它深度越大,水温越高,湖水上淡下咸。湖表面冻结着一层4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极少,湖水含盐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形成分层现象。湖底水的含盐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氯化钙的含量更高得吓人,是海水的18倍。 这些奇异的现象一经披露就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一些固执己见的科学家觉得这事简直不可思议,认为或许是观测错误造成的,或者是某种偶然的因素使然。为了验证上述观测结果是否可靠,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多次观测,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彻底否定了偶然论和观测错误论。 热水湖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解释这一事实的科学依据。为此,新西兰、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的南极考察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予以说明,争论不休。其中,有两种观点颇得人们的赞同,一是太阳辐射说,一是地热活动说。 太阳辐射说认为,南极的夏天太阳照射的时间比较长,气温较为温暖。同时该地区风大,积雪被风吹走,积雪层很薄,加上湖中裸露的岩石,使得夏季地面吸热增多,湖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比较多。长年累月,表层及以下冰层的温度便有所上升,最后达到使之融化的地步。表面水的密度也比较大,导致温暖的表层水下沉,使底层水温升高。 还有一些人认为热水湖是地热活动所致。范达湖距罗斯海50千米,罗斯海附近有两座火山,一座是“默尔本火山”,另一座是“埃里伯斯火山”。默尔本火山是一座活动火山,埃里伯斯火山现在仍然在喷发着。可以表明,这一带的岩浆活动得很剧烈,这就会产生高地热。受这种高地热的影响,范达湖的水温就会出现上冷下热的现象。这一解释非常直观,容易被人接受。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两种观点都没有站住脚,因此,范达湖表层湖水冷、下层湖水热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 来源: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F. 新西兰陶波湖在冬季可以游泳和泛舟的原因
因为新西兰属于热带地区,温度比较好,即使冬天气温也不会特别低,水面也不会冻冰是可以泛舟游泳的,所以我认为新西兰陶波湖冬季水面不冻冰是可以游泳和泛舟的。
G. 在南极洲为何有个湖从未结冰呢
南极大陆98%的地域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冰盖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2500米,最大厚度为4800米,它的淡水储量约占世界总淡水量的90%,在世界总水量中约占2%。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将升高60米,我国东部的经济特区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具体为什么地球上的淡水都跑南极去了,我们姑且不讲,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极冷的世界里竟然奇迹般地存在着一个“不冻湖”。要知道整个南极最高气温才-25度,极端气温低达-90度。大自然的神器果然超乎想象。
目前为止,围绕此范达湖“不冻”的问题,科学界依然莫衷一是,到现在也没有哪一位科学家拿出一个令人满意和信服的结论或答案。为揭开此谜,前苏联考察队利用电波器在他们基地附近厚达3000米的冰层下,又发现了九个“不冻湖”,这一新的发现使得对“不冻湖”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一部分人所提出的“在南极洲冰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着一个由外星人建造的UFO飞碟基地或者希特勒在南极建立的研制秘密武器的基地,是他们的活动场所所散发出来的热能将冰融化后形成许多不冻湖,范达湖就是其中之一。”的观点备受关注。
H. 南极的千年不冻湖之谜疑似外星人基地,是真的吗
南极洲被称为“冰雪大陆”、“白色大陆”和“世界南极”。这片1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完全被硬冰覆盖,平均厚度为1880米,在许多地方超过4000米。气候极其寒冷,年平均温度仅为-25℃,最低温度达到-90℃。5 ~ 6级冷风常年吹来。在这里,一切都失去了活力和原始状态。油凝固成黑色固体,像沥青一样,煤油不能达到燃点,变成不可燃的。南极洲的腹地非常可怕。一旦有人进入,就很难再出去了。
直到现在,关于南极这个不冻湖的猜测一直进行中。没有哪位科学家能出让人信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