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1840年多少钱卖给英国
㈠ 瓦伊坦吉条约
怀唐伊 Waitangi
一译“怀坦吉”。新西兰的北岛东北部村镇,在群岛湾边。1840年英国殖民者迫使原土着毛利人酋长在此签订条约,使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
怀唐伊国家级保护区是新西兰最重要的历史遗址。它包括大量的独木舟战船(毛利语称为“瓦卡”),豪华的毛利人教堂以及条约签字屋,1840年在这里签订了怀唐伊条约(毛利人和英国人之间的协议)。在参观中心,你可以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参观肖像馆以及毛利人的武器。每天有好几次毛利人文化表演;大多数晚上都有舞台轻松的音乐演出和柔和的灯光。条约签字屋作为一个博物馆保留着。陈列包括条约原件复制品。旅馆位于保护区内,有餐厅和酒吧。
实用信息:有游客中心、旅馆住宿。
怀唐伊——新西兰的诞生地
1840年,毛利人和欧洲人在怀唐伊的条约屋(Treaty House)共同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这所房子至今仍屹立在开阔、祥和的公园之内。这里的其它重要景点有雕梁画栋的毛利会堂(Maori Meeting House)、毛利人最大的战舟、旅游中心和艺术馆。怀唐伊在新西兰人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对新西兰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必到”之处。
在怀唐伊(Waitangi)
Activities (5)
开车离怀唐伊(Waitangi)近的其它城镇:
派希亚 (Paihia) (2 minutes)
凯利凯利 (Kerikeri) (13 minutes)
罗素 (Russell) (17 minutes)
乘火车离怀唐伊(Waitangi)近的其它城镇:
怀唐伊 (Waitangi) does not have any rail stations.
乘飞机离怀唐伊(Waitangi)近的其它城镇:
怀唐伊 (Waitangi) does not have scheled passenger air services.
最近的飞机场在凯利凯利(Kerikeri) (13 minutes)
怀唐伊条约
英国政府诱迫新西兰毛利人酋长签订的吞并新西兰的条约。又译《威坦哲条约》。1840年2月6日在新西兰北岛北端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订,故名。1839年7月,英国委派海军官员W.霍布森任新西兰副总督。1840年2月5日在怀唐伊召开新西兰北部毛利人部落酋长会议,宣布条约草案,6日与毛利族酋长签订此条约。主要内容为:①毛利人各酋长让出其领土主权,凡岛上出生者,均受英国法律管辖。②保证新西兰各部落酋长的土地、森林、渔场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如出售土地,应优先出售给英国女王。③许诺毛利人可得到英国女王的保护,并可享有“英国国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和特权”。1840年5月21日,霍布森宣布新西兰成为英国的领地,并定奥克兰为首府。
㈡ 新西兰是什么时候独立的澳也一样吗
新西兰因为《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在1840年成为英国殖民地。
1907年新西兰从殖民地变成英国的一个自治领(Dominion)
可以理解为 独立日期是 1907年9月26日
但是其国庆日是Waitangi Day 2月6日
澳大利亚:
1931年,澳大利亚获得内政与外交的独立自主权,成为大英国协内的独立国家。
1986年,因为澳大利亚通过了"Australia法案",使澳大利亚正式结束了对英国的从属关系
1月26日成为了澳大利亚建国纪念日,但是不是独立日。
但2国的最高权利象征仍然是Elizabeth II
㈢ 孤悬大西洋南部发达的新西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有长白云之乡美誉的新西兰属于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方约1600公里处,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北邻新喀里多尼亚、汤加、斐济。国土面积不到27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2.1%,国土长1600公里,东西最宽处宽450公里。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虽然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总面积75%以上。两座主要岛屿南岛与北岛面积就超过26万平方公里。
新西兰是个美丽的国度。其中位于新西兰南岛的皇后镇,是在南阿尔卑斯山包围下的一个美丽小镇。面积有8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万多,可谓人烟稀少的城市。它依山傍海,到处都是美丽,到处都有美景。而且四季分明,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碧空如洗、艳阳高照,秋季到处可见红黄色的树叶,冬天皑皑白雪,仿佛进入到童话世界。
还有商业中心城市达尼丁,面积有33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3万。一座苏格兰风格的城市,古色古香,美轮美奂。达尼丁火车站是当地一座地标性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外表精致,内部富丽堂皇,让有进入王宫之感。
㈣ 新西兰的历史
波利尼西亚定居者约在公元十世纪来最先来到新西兰(毛利国名为长白云之乡Aotearoa)。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 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长白云之乡,并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到1840年,估计毛利人口为十万人,大约二千名欧洲定居者(毛利人称其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区,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请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国王室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署了《怀唐伊(Waitanyi)条约》,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王室属的一个殖民地,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件,该条约使早期开拓者有权在新西兰定居并允诺毛利人按其意愿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该条约说明毛利人将对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答应建立一个政府,使全体人民过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该条约亦确立了新西兰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该条约目前仍然是"现行文",并且是新西兰涉及民族关系方面很具争议的话题。
此条约签属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新西兰并在这里定居,多数人去南部岛定居,因为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还发现了金矿,然而,自本世纪以来,来北岛居住的人还是多于南部,到198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五十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当时,英国仍然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常被喻为"家乡",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8年,有一半的参战者死于战争或在战争中负伤。
1935年,新西兰选出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新西兰再次派出军队,大约全国人口的百分只十出过作战,战争结束后,对新西兰的农产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业迅速增长,工业空前繁荣。
由于对进口(特别是石油)和对肉类、奶制品和羊毛出口的长期依赖,新西兰的经济在1970年代和1980年带开始恶化,1970年代初期,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以后,新西兰失去其传统的出口市场,随后即出现失业和社会问题;1980年代中后期,工党政府开始进行新的货币政策、工业解除限制、取消津贴以及将许多政府部门私有化等大范围的改革,自此经济开始逐渐好转,失业人数开始下降。
㈤ 新西兰是怎样沦为英国殖民地的
新西兰于1856年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到了1947年完全独立。 新西兰5000万年来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纪,才有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一次远洋冒险中于1642年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到1840年,新西兰估计毛利人口为10万人,大约2000名欧洲定居者(毛利人称其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区,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请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国王室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王室属的一个殖民地,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件,该条约使早期开拓者有权在新西兰定居并允诺毛利人按其意愿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该条约说明毛利人将对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答应建立一个政府,使全体人民过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该条约亦确立了新西兰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该条约目前仍然是“现行文”,且是新西兰涉及民族关系方面很具争议的话题。 此条约签署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这里定居,多数人去南部岛定居,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还发现了金矿。 自本世纪以来,来北岛居住的人还是多于南部,到19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20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当时,英国仍然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常被喻为“家乡”,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8年,有一半的参战者死于战争或在战争中负伤。1935年,选出新西兰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新西兰再次派出军队,大约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出国作战,战争结束后,对新西兰的农产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业迅速增长,工业空前繁荣。 由于对进口(特别是石油)和对肉类、奶制品和羊毛出口的长期依赖,新西兰的经济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开始恶化,1970年代初期,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以后,新西兰失去其传统的出口市场,随后即出现失业和社会问题;1980年代中后期,工党政府开始进行新的货币政策、工业解除限制、取消津贴以及将许多政府部门私有化等大范围的改革,自此经济开始逐渐好转,失业人数开始下降。从90年代后期开始新西兰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失业率到3.5%的历史新低。
㈥ 1840年新西兰与英国签订了什么协议主要内容
The Treaty of Waitangi
怀坦吉条约
第一, 立法权属于英国女王。
第二, 毛利人拥有对土地,资源的所有权。
第三, 毛利人拥有所有英国国民的权利和特权。
包括9个子内容,下面是链接:
http://www.archives.govt.nz/exhibitions/permanentexhibitions/treaty.php
㈦ 怀唐伊的怀唐伊条约
英国政府诱迫新西兰毛利人酋长签订的吞并新西兰的条约。又译《威坦哲条约》。1840年2月6日在新西兰北岛北端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订,故名。1839年7月,英国委派海军官员W.霍布森任新西兰副总督。1840年2月5日在怀唐伊召开新西兰北部毛利人部落酋长会议,宣布条约草案,6日与毛利族酋长签订此条约。主要内容为:①毛利人各酋长让出其领土主权,凡岛上出生者,均受英国法律管辖。②保证新西兰各部落酋长的土地、森林、渔场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如出售土地,应优先出售给英国女王。③许诺毛利人可得到英国女王的保护,并可享有“英国国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和特权”。1840年5月21日,霍布森宣布新西兰成为英国的领地,并定奥克兰为首府。
㈧ 新西兰的货币为什么叫纽币
因为新西兰的英文名为NewZealand,新西兰的货币为新西兰元,new读音同纽,所以叫之为纽币。
新西兰元(货币代码:NZD,货币符号:NZ$),由新西兰中央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发行,是新西兰、库克群岛、纽埃、托克劳及皮特凯恩群岛的法定货币。
利率政策:
2013年6月13日新西兰央行(RBNZ)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2.5%不变,该联储称,预计将在2013年剩余时间保持利率不变,因尽管经济增长加速,但仍认为通胀风险受控。
伦敦--新西兰元本周伊始的表现十分抢眼,但眼下人气却急转直下。
起初,新西兰元似乎有望突破0.7740美元的年内高点,甚至兑澳元也存在恢复上涨的可能。
不过,所有乐观的预期于周四灰飞烟灭。
新西兰央行(ReserveBankofNewZealand)如期上调了利率,但随后显着淡化了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
(8)新西兰1840年多少钱卖给英国扩展阅读:
新西兰元历史介绍:
在1840年之前,新西兰市场流通的货币主要是英国的硬币,此外还有法国、荷兰等国的硬币。纸币很少,一般是由私营银行发行,用途只限于大额的支付。
1840年新西兰首任总督根据1816年“英国皇家铸币法”宣布当时在新西兰流通的所有硬币为合法货币,包括各种用黄金、白银和青铜制造的硬币。1870年新西兰实施“皇家铸币法”,使皇家铸币成为官方货币。
这一时期纸币的使用增加了。有六家银行各自发行自己的银行券,这些银行券的规格和图案都不一样,互相兑换也很困难。到1924年,这些银行统一了银行券的规格和颜色,但仍不能互相兑换。
1934年新西兰建立了储备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责,开始发行统一的钞票。钞票面额为1镑、5镑和50镑,实行20进位制。1961年新西兰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后规定新西兰镑含金量为2.47130克。
1967年发行十进位的新货币新西兰元,含金量1.23565克,与英镑挂钩。1971年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新西兰元改钉美元。1973年当美元再次贬值时,新西兰政府宣布放弃新西兰元与美元联系,实行有管理的自由浮动,其有效汇率值由该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一揽子货币决定。
1983年8月,新西兰储备银行废除每日制定美元汇率的做法,允许新西兰元随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行情变化而波动。1984年底,取消几乎所有的外汇管制。
1985年,新西兰采取伸缩性汇率制度,新西兰储备银行停止报出新西兰元的官方买卖价,但允许中央银行在市场失去秩序时干预市场,同时终止了与一揽子贸易加权货币挂钩。
㈨ 新西兰历史,你知道多少
毛利人约在一千年前乘坐一支或多支双体独木舟来到郁郁葱葱的新西兰。他们是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依靠星星的导航,乘风破浪,尾随候鸟迁移的航迹来到南太平洋。
根据毛利人的历史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乘坐独木舟船队,从哈瓦依基来到北岛东北海岸。据说塔希提航海者库佩是第一艘独木舟-玛塔赫罗瓦号的船长。他的妻子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奥蒂罗阿”(意即“长白云之乡”)。
玻里尼西亚定居者抵达新西兰后,很快在这片充满飞鸟和近海哺乳类动物的新大陆上,适应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当人口以每30年增加一倍的速度成长,丰富的资源逐渐组建消耗殆尽这些定居者被迫改变生活方式,他们学习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将它们贮存起来。与众不同的毛利文化逐渐形成,出现了许多围绕移居“长白云之乡”的神话和传说。
欧洲移民史
在十七和十八世纪偶然发现新西兰的欧洲探险家, 寻求的是一个传说中的南半球大陆。
最早来到这里的是荷兰船长阿贝尔塔斯曼。 塔斯曼指挥两艘商船从贸易港口麦瓦出发,于1642年末在南岛最北部的一个避风港湾下锚。 塔斯曼船长没有能够和当地毛利人建立起友好关系,他的四名船员在流血冲突中被杀死,发生冲突的地点从此得名“屠夫湾”。 后来,一名荷兰绘图员沿袭荷兰一个沿海省份的名字, 从此此地称为“新西兰(New Zealand)。
历史上记载第二名抵达这里的欧洲人是一个多世纪后的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 他指挥“努力号”进行一次科学探险航行并在茫茫大海终于1769年看到了北岛的东海岸。 库克船长环绕北岛和南岛航行,绘制了南北岛地图,记录了有关毛利人的情况并采集了动植物标本。
库克在1773年和1777年再次来到这里,并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 由此引发了欧洲旅行到新西兰的浪潮。 新来到这里的大多数人是商人, 捕鲸人, 捕海豹人及传教士, 短期停留的商人热衷于开发新西兰的资源, 向海外出口大量贵重的商品。 然而,传教士也希望把基督教传入新西兰。
怀唐伊条约
至1840年,大约有十一万五千毛利人及两千名欧洲移民者,欧洲移民显着的影响了毛利人的文化、经济生活。毛利人酋长开始日益关注他们的土地和文化所遭受的破坏及无节制的开发。他们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寻求帮助。作为当时主要的海上强国,英国被视为有能力提供保证以及法律和秩序体系。英国乐意接受这些要求,因为他们想防止法国人和美国人获得对这片新土地的任何控制。
1840年二月间,五百名酋长签署了新西兰的建国文件-《怀唐伊条约》。该条约赋予女王购买毛利人土地的权利。作为回报,毛利人以伙伴关系享有英国国民的所有权利和优待。保证毛利人拥有其土地﹑森林及捕鱼权利的条款使条约顺利签署。
条约签署时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但在大量移民对土地需求的压力下以及英国当局坚持其权威,致使条约的影响力减弱。一些毛利人部落拒绝出售土地,或者在他们的部落土地上拒绝接受英国法律,因此触发了1860年间的新西兰战争,造成大量土地充公及其它不公正的事件。至1890年间,只有不到六分之一的新西兰土地仍掌握在毛利人手中,四分之一的土地以非常不利于毛利所有者的条件租借给欧洲人。
国家成长史
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特别是1882年第一次运送冷冻肉品至英国之后,新西兰的成长便是以畜牧业为基础,在此世纪的中期,由于在南岛发现了金矿,亦带起了一阵经济的繁荣。
前所未有的社会进展伴随着 经济成长,在1893年,新西兰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给予妇女投票权的国家,老人年金制度于1898年开始实施,成为1930年代全面性社会福利制度的先锋,这又是另一个世界第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西兰以英国在欧洲站在同一阵线,在中东则与土耳其并肩作战,伤亡相当惨重,当时每三个介于20岁到40岁的男人中,就有一个受伤或牺牲于战场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西兰部队的足迹从欧洲、中东、东南亚到太平洋地区,战后新西兰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之一。
从4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农业为新西兰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但在最近几十年间,成长逐渐趋缓,然而从1984年起,新西兰政府便大刀阔斧的推动经济改革,希望新西兰更具生产力,并提高在国际间的竞争力。
受理历史的不公正待遇
过了一个世纪以后,新西兰民众开始认真对待毛利人的诉求,并由政府采取行动。在1975年,政府成立了怀唐伊法庭,开始受理毛利人对违反怀唐伊条约的起诉。
迫于毛利人的压力,1984年的工党政府同意该法庭受理对政府不当作法的起诉,时间追溯到1840年。这种转变使政府可以统筹考虑几代人尚未解决的不公正待遇问题。《怀唐伊条约》目前在维护新西兰民族观系中占有中心地位,作为民族和解的依据而受到毛利人和白人的共同承认。在近年中,政府一直积极地处理以条约为基础的起诉,以便解决历史上的不公正待遇。
㈩ 纽币对人民币汇率
根据2022年5月,1新西兰元=4.6099人民币,1人民币=0.2169新西兰元。
于1967年起使用。通常简称为$、NZ$或纽币。1新西兰元等于100分(Cents),现流通的有5、10、20、50、100元等面额的纸币,另有1、2、5、 10、20、50分及1元,2元铸币。
新西兰元历史:
在1840年之前,新西兰市场流通的货币主要是英国的硬币,此外还有法国、荷兰等国的硬币。纸币很少,一般是由私营银行发行,用途只限于大额的支付。新西兰首任总督根据1816年“英国皇家铸币法”宣布当时在新西兰流通的所有硬币为合法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