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牧场为什么要农业地域
㈠ 新西兰成为着名畜牧业国家的原因
1。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方向的以一个岛国,由于四面环海,加上纬度较低,四季阳光充沛,降雨适量,因此新西兰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畜牧业的气候条件。
2.新西兰人对畜牧业资源的合理管理。
新西兰之前也出现过因为过度放牧而造成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恢复了正常,从此,新西兰人逐步意识到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严格遵从“草畜平衡”的原则,即有多少牧草养多少家畜,尽量是草场的产草能力跟家畜所需的牧草量达到平衡状态。
3.不同时期放牧畜群不同。
新西兰的牧场主会针对草的生长过程而决定不同时期放牧的畜群,例如在初春草还是嫩芽的时候,畜群主要由小羊羔组成,因为小羊羔的食量相对较小,对生长期的草场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同时,嫩草是优质饲料,有利于小羊生长。
4.良种牧草
新西兰人比较注重牧草品种的选育,他们根据当地土壤状况以及气候条件选育最好的牧草品种。经过100多年的努力,新西兰已建成人工草场910多万hm2,约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70%,几乎覆盖了整个平原和丘陵。人工草场一般是以70%的黑麦草籽和30%的红、白三叶草籽混播。三叶草喜温暖气候,夏季生长量大,起固氮作用,而黑麦草则在冷凉、潮湿的冬、春、秋季节都能生长。这种科学的结合能使全年草量比较均衡。人工草场每半月即可轮牧一次,每公顷可养羊15-20只,高的可达20只以上,比植被好的天然草场提高5-6倍。同时人工草场播种一次可使用多年。另外,新西兰的农牧场主十分重视人工草场的管理,为防治草场退化,人工草场每年要用飞机施肥1-2次,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区,施肥时还要加入硼、硫、铜、锌等微量元素肥料,以保证家畜营养的需要。新西兰尽管人工草场比重很大,但对天然草场也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有力保护措施如根据国家专设的研究机构应用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取得的数据,对不同地区分别确定牲畜头数。
5.良种牲畜
新西兰饲养的牲畜已全部良种化,并按各地的雨量、温度与自然条件饲养不同畜种,实行区域性专业生产。通过畜种的不断改良使得畜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近几年来,新西兰每年的畜产品出口额都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其中每年出口的胴体羔羊就有3 000万只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羔羊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其中黄油、奶酪等乳制品行销世界上50多个国家。
6.草原投资机制合理
新西兰政府为了充分发展畜牧业,对不同地区的草场实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投资办法。
(1)凡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草场均为牧场主私人所有,投资建设草场由私人负责,草场可以自由转卖。
(2)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场多为国家所有,牧场主要通过合同租用,或者由国家土地开发公司建成可利用的草场后,再卖给牧场主。为了鼓励牧场主对草场进行开发和建设,国家曾经对大面积围栏、平整土地、大型水利工程等项目给予一定的投资补助,并发给低息和无息贷款。新西兰政府的这种做法改善了草原的整体状况,草原的载畜能力提高。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近年来逐步减少或停止了对私人草场建设的优惠,实行市场化原则,除保留少量的化肥补贴外,投资全部由私人负担。
7,流通渠道畅通
新西兰畜产品流通采用了灵活有效的形式。畜产品流通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拍卖市场出售。羊毛和活畜大部分是通过拍卖市场成交的。二是直接出售。目前,少量的羊毛和少量的牛、羊,不通过拍卖市场出售,而由出口商直接到农牧场收购。三是合作社经营。新西兰奶品生产者局在全国设有奶制品公司。奶农生产的奶,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出口。
㈡ 新西兰南岛以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为主,并评价该国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条件
新西兰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它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被发现的主要大陆。其丰富多采的历史, 展现了毛利人与欧洲人的传统。令人赞叹的毛利遗址与宝藏(有些可以追溯至将近1000年前)与许多美丽的欧洲殖民建筑相映成辉。如今,在新西兰任何一个城市里,都可以看出新西兰已成为一个迷人的文化多元国度。新西兰南岛是世界第十二最大的海岛。 南岛西海岸南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Southern Alps)是新西兰的最大山区;其中以航海家库克船长命名的主峰库克山(毛利语:Aoraki / 英语:Mt Cook)海拔3754米,是新西兰的最高峰。新西兰,景色如画的岛国,由北岛、南岛,及其它岛屿组成,总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北岛较接近热带气候,常年鸟语花香,故3/4的新西兰人口居住在此。南岛和北岛虽只是一水之隔,但气侯迥异,四季明显,人口非常少。在南岛,可以看到海边的雪山、宁谧的峡湾、剔透的冰河、辽阔的平原等自然美景,西方人甚至称其是世界上除南北极之外仅存的净土。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夏季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冬季10摄氏度左右,全年温差一般不超过15度。各地年平均降雨量为400—1200毫米。 [新西兰南岛经济以种植小麦和饲养羊群为主,有中小型农畜产品加工工业。主要城市有基督城、达尼丁、因弗卡吉尔、纳尔逊、蒂马鲁等
㈢ 新西兰的主要农业是什么发展这种农业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新西兰农业受到其社会、经济、劳动力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与欧美和邻近的澳大利亚都有所不同。概括地说,其独特之处有三点。
1、以畜牧业为主。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是新西兰经济的支柱行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也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头数最多的国家。
2、以家庭农场为主,但经营规模比澳大利亚小。新西兰家庭农场占农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占农场劳动力的3/4。总体上看,新西兰属于人少地多的国家,牧场尤其辽阔,全国人均3.8公顷。新西兰家庭农场的规模只有澳大利亚的1/10 左右,也比美国的要小些。新西兰饲养牛、羊的农场的平均规模为538公顷,拥有3475个牲畜单位,即2600只羊和214头牛(1头奶牛相当于5.5个牲畜单位)。
3、农业生产的商品率高,外贸依存度也高。 新西兰的农业已经高度机械化,专业化比较明显,经营集约化,不但单产比较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非常高。2001年新西兰谷物单产水平为6208斤/公顷。1999年牛奶产量为1137.2万吨。
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奶63.3吨,羊肉3.8吨,羊毛2吨,奶酪1.1吨,黄油2吨。由于新西兰的许多产品必须出口,所以外贸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的波动有时会对农业经济产生一些影响。
㈣ 新西兰牧场分布区的地形特点,并说明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新西兰农场遍布全国各地,总体南岛多于北岛.因为南岛比北岛雨水更充足,经济不如北岛发达,荒地更多.
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1:自然环境好,气候好,雨水充沛,草长得快.
2:畜牧经验丰富,过去英国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当作后备仓库,当英国打仗的时候,国内的畜牧业必然受影响,需要靠澳新提供肉,奶等产品.
3:新西兰山地多,平原少,不适合开展大规模农业种植,而畜牧业不受地形限制.
4:畜牧业比农业成本低,新西兰地广人稀,人力资源贵,放牧1,2个人就能解决了,如果种地需要大量人力.
㈤ 新西兰主要从事的农业地域类型
新西兰主要从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只适合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该区的生产特点是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5)新西兰牧场为什么要农业地域扩展阅读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1、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2、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3、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而我国的一般是国营的。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4、乳畜业: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
5、混合农业: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生产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
㈥ 新西兰牧场分布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并说明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新西兰农场遍布全国各地,总体南岛多于北岛.因为南岛比北岛雨水更充足,经济不如北岛发达,荒地更多.
原因
1、气候适宜畜牧业发展。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南纬34º-47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2月)平均温度26℃,冬季(7月)平均温度12℃。降水量10003000mm,大部分地区牧草可全年生长,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的人工草地是主要的草地类型,牧草产量达1100020000kg/(hm2·a)。
2、家畜生产成本低廉。由于气候条件优越,采用划区轮牧的方式,家畜终日在草地上采食,节省了棚圈等设施和劳力的费用,畜牧业生产成本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40%。
㈦ 新西兰发展牧业的自然条件
新西兰发展畜牧业的条件
自然方面: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牧草茂盛,牧场辽阔。(任答3点得3分)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水平高,商品化程度高,市场广阔,管理科学,重视发展人工牧场,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6.87万km2,由北岛、南岛及其他一些岛屿组成。除北岛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外,决大部分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农业劳动力约有13.2万,占经济活动人口的8.6%。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8.5万hm2。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的一半。
㈧ 新西兰的农业地域类型
新西兰是经济发达国家,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品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60%以上。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推行减少国家干预,发展市场经济,紧缩财政开支的政策。本届国民政府1990年11月执政以来,实行削减政府开支,推行低通货膨胀,低利率以促进投资和外贸出口的政策,籍此带动国内经济复苏。1993年,新经济已走出低谷,扭转了连续18年的国际收支赤字状况,通货膨胀率和银行利率达20年来最低水平,汇率合理,商业和消费信心增加。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外债负担沉重,失业率偏高,社会犯罪增多。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72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6.8%,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木材林约200万公顷,每年种植人造林4万公顷。渔产丰富,200海里经济区内捕鱼潜力每年约50万吨。
工业以农业牧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产品主要供出口。
农业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畜牧业发达,是新西兰的经济基础,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粗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
㈨ 新西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72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6.8%,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木材林约200万公顷,每年种植人造林4万公顷。渔产丰富,200海里经济区内捕鱼潜力每年约50万吨。
工业以农业牧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产品主要供出口。
农业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畜牧业发达,是新西兰的经济基础,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粗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
大牧场放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