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哪里能看到几维鸟
Ⅰ 几维鸟的活动空间从什么渐渐发展到什么
几维鸟的活动空间从天上渐渐发展到地上。现在的几维鸟分布在新西兰各岛屿上,而刚分化出时,当几维鸟来到新西兰时初来乍到,一眼望去空气清新、景色宜鸟,最重要的是没有多少食肉兽。正当它们准备定居于此时,才发现先来的恐鸟已在此占地为王。无奈,几维鸟个头也没人家大,只能逐渐发展成夜行性,昼伏夜出。地上生活实在太安逸了,翅膀也好像不需要了,最终,几维鸟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Ⅱ 几维鸟 简介
几维鸟(学名:Apteryx)又译为鹬鸵,是无翼鸟科3种鸟类的共同名称。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几维鸟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羽毛细如丝发,由于翅膀退化,因此无法飞行。几维鸟很容易受到惊吓,大部分的活动都在夜间进行,觅食时用尖嘴灵活地刺探,长嘴末端的鼻孔可嗅出虫的位置,进而捕食。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虫、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寿命可达三十年,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
分布于新西兰。大斑几维鸟仅分布于新西兰南岛的西部,小斑几维鸟则在北岛和南岛都有分布,褐几维鸟的分布最广泛,除了南岛、北岛外,还见于斯图尔特岛上。几维鸟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种,几维鸟的名字是因为它们的鸣叫声非常尖锐,听起来特别像“kiwi”(几——维——),所以被当地土着的毛利族人叫做几维鸟,有的书中也翻译成希维鸟,凯维鸟或奇异鸟。
几维鸟嗅觉灵敏,视力不好,眼睛也小,有报道指动物园里曾发生几维鸟大白天走着走着撞上了
篱笆的趣事。野生的几维鸟栖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喜爱群体生活,昼伏夜出,性情温驯而且好奇心旺盛,如果当地居民的大门没有关好,几维鸟可能在夜里悄悄溜进他们家里,把钥匙和汤匙当成玩具带走。
Ⅲ 在新西兰的动物园能看到几维鸟吗
叫几维鸟。
几维鸟因叫声“kiwi”得名,被新西兰人看作是自己民族的象征,并且定为国鸟。他们常常自豪地说:“我是一只几维鸟”,意思就是“我是一个新西兰人”。几维鸟又名鹬鸵,属鹬鸟类中最原始的鸟类。几维鸟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种,都分布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分别称为褐几维鸟、大斑几维鸟和小斑几维鸟。它形如梨子,浑身长满蓬松细密的羽毛,既没有翅膀也没有尾羽,不能飞翔。可是它的双腿却粗短有力,善于奔跑,时速可达10英里,发起脾气来还能将另一只同类鸟踢出5英尺外。几维鸟喙尖而细长,休息时可当作第三条腿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形如一个三脚架。它的鼻孔长在喙部的最尖端,具有奇特的嗅觉功能,可以找到距地面7英寸土层下的小虫。几维鸟以食昆虫、蚯蚓、浆果、叶子等为生,白天躲在地洞或树根洞内,晚上才出来觅食。它眼小视力弱,有时大白天奔走中遇到前方篱笆挡道,竟毫不回避,犹如瞎子似地一头撞进去。雌性几维鸟一般一两年才下一次蛋,每次一两枚。虽然它的个头与普通母鸡差不多,但下的蛋比鸡蛋大五倍,相当于体重的1/3或1/4。如以鸟的体重和鸟蛋的比例而论,几维鸟蛋恐怕是世界所有鸟类中最大的蛋。
几维鸟还是新西兰特有的珍禽,而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则是在新西兰以外,世界上仅有的4家繁殖几维鸟的动物园之一。1975年,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曾成功孵化了一只几维鸟,这只30岁的几维鸟仍在该动物园的鸟舍中和游人见面。
已经确认的几种几维鸟都是不能飞行的,夜晚活动的鸟类,它们都生活新西兰,是该国特有的物种。北岛褐几维鸟还被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几维鸟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
Ⅳ 人间天堂:新西兰
新西兰南岛
新西兰似乎违背了达尔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规则,拥有忘记了飞翔的鸟、憨态可掬的珍稀企鹅、随时出没的海洋精灵与古老的大型鳄蜥…
第一次去新西兰旅行的人,很难不被它独特的风景、多样的物种吸引。在这片最晚被人类“染指”定居、远离大陆的遥远海岛之上,有着许多有趣的动物、珍稀的植物。
新西兰成为“动植物天堂”,是因为没有毒蛇、原生大型哺乳动物等“猛兽”。在这座违背了达尔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生存规则的国度,忘记了飞翔的鸟、憨态可掬的珍稀企鹅、随时出没的海洋精灵与古老的大型鳄蜥一道,共同描绘了独属于新西兰的美妙轮廓。
为什么新西兰没有猛兽?
这首先要从新西兰这块岛屿的“年龄”说起。约1亿年前,新西兰与超级大陆分离。这一小片曾经沉在海底的区域,在海水退去后,变成了全新的陆地新西兰。虽然有1亿年用来进化,但按照从鱼开始到爬行动物、再到登陆进化的路线,比起其他生机勃勃的古老大陆们,新西兰还是显得太年轻了。这座年轻的小岛,自己不能够独立进化出大型猛兽这类的“天敌”,四周的海洋又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附近大陆的蛇与猛兽无法游过来,安全“隔绝”成为可能。
新西兰地图
但事实上,新西兰附近的澳大利亚,也同样是四面临海,却有着太攀蛇、长吻海蛇、东部棕蛇、澳洲虎蛇等剧毒物种。
为什么环境状况类似的新西兰却没有毒蛇出没?
约5000万年以前,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地块分离。这次“分家”,让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内部的地理、气候环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样貌。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1/3以上的面积被沙漠覆盖,降雨量很小,形成了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中心的半环状气候分布。在东南沿岸一带,澳大利亚分布着大量的热带雨林,东北部沿海地区更是全年高温多雨,拥有众多人类未曾涉足的原始热带雨林。
澳大利亚,昆士兰温热带雨林
和沙漠与原始森林组成的澳大利亚不同,新西兰境内多山,山地与丘陵占据了总面积的75%,温带海洋性气候让这里四季温差不大,更鲜有极端气温出现。
在陆地上,毒性较大的动物需要同时满足温度高、丛林密的环境条件,澳大利亚全年气温高于新西兰,又有着比新西兰更密集的热带雨林,动物的毒性便更高,经过千万年的进化,形成了如今的样貌。
除了“远离大陆”“温差不大”等天赋之外,新西兰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依然保持着几乎没有天敌的生态环境,也有赖于当地人的努力。新西兰对入境动植物的检疫极为严格,且完全禁止蛇类进入,即使在动物园内,你也看不到任何一种蛇。若是在新西兰被发现进口蛇类,会被判处5年左右的有期徒刑。
对于环境的保护,新西兰人也在细枝末节上做足了功夫:在奥克兰的餐厅,几乎所有洗手间内装洗手液的盒子上都贴有“此洗手液不含棕榈油成分”的提示标签——鼓励大家使用不含棕榈油的洗护产品,以便保护热带雨林不被砍伐。
“不含棕榈油成分”的标识
岛屿自有天赋,加上其间的人们肯为守护天赋而努力,“没有天敌”的童话故事才能始终延续。
“鸟岛”
几乎没有天敌的侵袭,在新西兰,过得最舒服的当属各种鸟类了。
如果你留意新西兰街头店铺的招牌、图书与邮票上代表国家的图案,很容易就见到新西兰的国宝——几维鸟。
几维鸟
说是“鸟”,但几维鸟属无翼鸟科,并不会飞翔。由于在新西兰没有天敌,食物易得,几维鸟的翅膀逐渐退化,最终失去作为鸟儿与生俱来的飞翔本领。
几维鸟的习性与样貌,看起来也是呆萌有余、机警不足:圆滚滚的身子、细长的嘴,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十分有趣。眼睛小小、视力不佳的几维鸟,日常栖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昼伏夜出,喜爱热闹的群体生活,性情温驯、好奇心旺盛。作为鸟类,几维鸟罕见地像兔子一样住在地洞里,它们细长的嘴是极好的挖掘工具,可以挖出足够自己和后代居住的巢穴。
同样忘记如何飞翔的,还有几近濒危的南秧鸡。同为新西兰特有的鸟类,不会飞的南秧鸡没有国宝几维鸟的好运气,一度因早期人类活动影响和环境变化濒临灭绝,直到20世纪40年代左右才被重新觅得踪迹。如今,约有300只南秧鸡栖息在提里提里玛塔基岛上一个专门的鸟类保护区。
南秧鸡
除了稍显笨拙的国宝与南秧鸡之外,新西兰还拥有一些古灵精怪的独特鸟类。比如,聒噪的簇胸吸蜜鸟胆子很大,会主动飞到人类身边好奇地端详,还能像鹦鹉一般学人说话;比如啄羊鹦鹉,这种生活在高山之上的鸟类生性顽劣,被以“啄羊”冠名,人们便能读出它一贯做过的“好事”。如今,啄羊鹦鹉的“业务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啄羊,还热衷于用嘴拆掉人们 汽车 上裸露的小零件,让当地居民又爱又恨、无可奈何。
对 汽车 零件情有独钟的啄羊鹦鹉
虽然新西兰境内随处可见独特的鸟类,但若是在特定的春夏时节,来到奥克兰附近着名的穆里怀海滩,你不仅可以欣赏到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30大美景”之一的迷人黑沙滩与壮美悬崖,还能遇见塘鹅的繁殖盛会。
这些塘鹅每年冬季飞往澳大利亚躲过新西兰的冬天,再于10月前后飞回新西兰的穆里怀海滩,在这里筑巢孵卵,待次年3月前后带着小塘鹅一起飞到澳大利亚。于是,10月至隔年3月间,穆里怀海滩便成了鸟的世界,被当地人称作“鸟岛”——虽然,所谓的“岛”仅仅是海上伫立的两块巨石,但数以万计的塘鹅在此生息繁衍。欢快的鸟叫声伴着海浪拍打巨石的声响,仿若一首大自然的美妙交响。
穆里怀海滩
比起笨笨的几维鸟,塘鹅们不仅带来了大自然的和鸣胜景,也是极佳的捕鱼小能手,渔民们称之为“导航鸟”——若是追随塘鹅们的飞行轨迹追捕鱼群,保证能获得极大的收获。
塘鹅
丰富多彩的鸟类为人们提供了自然的无限乐趣,人们亦精心守护着鸟儿们的生息繁衍。在新西兰,“鸟岛”的称呼又怎么能仅仅局限于两块巨石呢?
动物乐园
良好的生态、少有威胁的生存环境之下,受惠的不仅是鸟类,更多濒危、稀有的海洋、爬行动物,都能在新西兰找到自己的家园。
素有“海洋之舟”美称的古老游禽企鹅,是飞鸟与海洋的结合。在新西兰,可以见到其他地区鲜见的三种珍稀企鹅品种:蓝企鹅、黄眼企鹅和峡湾冠企鹅。
蓝企鹅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种企鹅,身高只有30厘米——差不多是一瓶矿泉水那么高,即便是一只成年的蓝企鹅,体重也才1公斤左右。因为它们身材娇小,又常常在夜晚活动,在新西兰奥马鲁的蓝企鹅保护区附近,当地人为了保护它们,特意捐款修建了一条蓝企鹅专用地下通道,方便这些小生灵们不被人类打扰地安全过马路回家。
蓝企鹅
在但尼丁以南的奥塔哥半岛以及奥塔哥南海岸,可以见到如今全世界仅存4000余只的黄眼企鹅——连接两只黄色眼睛的,是一圈漂亮的淡黄色镶边。黄眼企鹅身型较大,一只成年的黄眼企鹅大约有70厘米高、体重在6公斤左右。
黄眼企鹅
除了黄眼企鹅,峡湾冠企鹅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鸟类之一,它们生活在新西兰南岛最南端的峡湾和斯图尔特岛,美丽又难得一见。
峡湾冠企鹅
被海洋环抱着的新西兰,同样也是海洋生物的集结地。在奥克兰的豪拉基湾海洋公园,极度濒危的布氏鲸以此为家。南半球37种海洋哺乳动物中,有超过25种长期生存在这个地区,几乎成为了一座“种群博物馆”。而若是前往南岛东海岸的凯库拉,人们便可以比在任何一片海域更轻松地遇见抹香鲸。
凯库拉水下环境特别,水域中的大陆架坡度极陡,从陆地陡降至水下峡谷;南北方寒暖流的冲撞,让这里的浮游生物与深海营养物质十分丰富,为鲸鱼群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与食物储备。定居在这里的抹香鲸,常常在觅食之余探出水面,给出海赏鲸的人一份不会落空的惊喜。
在凯库拉,可以搭乘观鲸的游船到海上近距离观鲸
故事的最后,不妨前往离岸保护区看一看鳄蜥——一种从远古时代存活下来的独特物种。作为世界上仅存的、从恐龙时代延续至今的喙头爬行动物,其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早已在6500万年前灭绝,而古老的新西兰大蜥蜴则凭着天时地利延续至今。这种“蜥蜴的活化石”,平均寿命在 100 岁以上,一生中,皮肤可以变换出几种不同的色彩。同时,它也是罕见的“三眼”动物,人们目前并不清楚其额头上神秘的第三只眼的用途,但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帮助新西兰大蜥蜴计算与辨别时间的器官。
鳄蜥
作为卵生动物,新西兰大蜥蜴的性别由孵化时的环境温度决定:只有低于22.1摄氏度,才有可能孵出雌蜥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雌蜥蜴的孵出变得越发艰难,走过漫漫进化路、栖息于“无天敌”岛屿的“活化石”,也将面临灭绝的危机——减缓全球变暖,将人类活动这一新生“天敌”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该仅仅是新西兰人的努力。
Ⅳ 几维鸟又叫做什么鸟 几维鸟的介绍
1、几维鸟又叫希维鸟、凯维鸟、奇异鸟。几维鸟学名无翼鸟科,因它们的鸣叫声非常尖锐,听起来特别像“kiwi”(几维),故而得名。几维鸟属于鸟纲无翼鸟目,主要分布于新西兰,是新西兰的国鸟。几维鸟喜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在夜晚活动于黑暗的蕨类丛中。几维鸟居住在洞穴里,巢穴挖成后要经过几个星期后才可以使用,这样是为了便于苔藓和自然植被重新生长出来,便于伪装。
2、几维鸟嗅觉灵敏,视力不好,眼睛也小,喜爱群体生活,昼伏夜出,性情温驯而且好奇心旺盛。以昆虫、蜗牛、蜘蛛、蠕虫、虾为主,也吃小蜥蜴和老鼠,也吃落在地面上的水果和浆果。
Ⅵ 关于几维鸟
大斑几维 Apteryx haastii ,仅分布于新西兰南岛。卵巨大,仅次于鸵鸟蛋,重量达体重的1/4,在所有鸟类中是最高的。昼伏夜出。
Ⅶ 几维鸟的几维鸟的分类
分布于新西兰几维鸟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种,大斑几维鸟仅分布于新西兰南岛的西部,小斑几维鸟则在北岛和南岛都有分布,褐几维鸟的分布最广泛,除了南岛、北岛外,还见于斯图尔特岛上。斯图尔特岛在南岛的最南边,岛上白天可以看到Kiwi。
褐几维鸟和大斑几维鸟体形稍大,可达35厘米左右,体重超过2000克;小斑几维鸟较小,体形只有25厘米左右,体重约为1200克。
1980年以来,对Kiwi鸟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因学家推断出Kiwi的进化史
遗传研究证实大斑点和小斑点几维鸟(the great spotted and little spotted kiwi)作为独立的物种,但棕色几维鸟被分裂成三个不同的物种,brown kiwi, rowi and tokoeka。这意味着今天五个几维鸟品种得到正式认可。
五种几维鸟为:
little spotted kiwi (A. owenii)在几个近海岛屿和惠灵顿卡罗里的避难所
great spotted kiwi/roroa (A. haastii)在南岛北部
brown kiwi (Apteryx mantelli)在北岛
rowi (A. rowi)在南岛西海岸的奥卡里托
tokoeka (A. australis)在南岛(峡湾,哈斯特范围和斯图尔特和卡皮蒂岛)。
Ⅷ 几维鸟约还有多少只 特点是什么说出来最好
新西兰境内大约有5万至7万只野生几维鸟,其中只有约4500只在自然保护区内,绝大部分生活在保护区之外.大部分未受保护的野生几维鸟常常成为果子狸、老鼠等野生动物的美餐.现存野生状态
下的几维鸟正在以每天11只、每年6%的速度递减.
几维鸟(学名:Apteryx)又译为鹬鸵,是无翼鸟科3种鸟类的共同名称.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几维鸟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羽毛细如丝发,由于翅膀退化,因此无法飞行.几维鸟很容易受到惊吓,大部分的活动都在夜间进行,觅食时用尖嘴灵活地刺探,长嘴末端的鼻孔可嗅出虫的位置,进而捕食.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虫、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寿命可达三十年,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
Ⅸ 几维鸟的介绍
几维鸟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种,都分布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分别称为褐几维鸟、大斑几维鸟和小斑几维鸟。几维鸟这个奇怪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呢?这是因为它们的鸣叫声非常尖锐,听起来特别像“kiwi”(几——维——),所以被当地土着的毛利族人叫做几维鸟,有的书中也翻译成希维鸟或凯维鸟。
几维鸟的大小与我们常见的大公鸡差不多,褐几维鸟和大斑几维鸟体形稍大,可达35厘米左右,体重超过2000克;小斑几维鸟较小,体形只有25厘米左右,体重约为1200克。三种几维鸟的长相相似,外表看上去就像多毛的大皮球。由于没有一般鸟类具有的坚硬的廓羽,而是生长着蓬松的柳叶状羽毛,柔软美丽,细软如绸。在身体的后端的羽毛上,没有一般鸟羽中央具有的羽干,仅有一些弱小的羽支,所以呈兽毛一样的丝状。它们的毛色主要呈黄褐色,带有深灰色和淡色的横斑,腹部毛色较淡,有黑褐色的条纹。它们的羽毛具有良好的保暖作用。
它们的脖子不长,头显得很小,眼睛更小,耳孔却比较大,脸上还长有硬硬的嘴须。淡黄色的喙尖而细长,长度大约为15厘米,几乎达到体长的一半,就像一个细细的圆筒一样,并且向下弯曲,与我国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提到的鹬的嘴形相似,所以几维鸟有时也被叫做“鹬鸵”。更有趣的是,它们的鼻孔长在喙的最尖端,这在鸟类中也独一无二的。
几维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属于较为原始的鸟类。与其他大多数鸟类最大的不同是不会飞翔,只能在地面上行走。它们腿位于身体的后方,短而粗壮,具有强大的跗跖部,跗跖的前后缘还具有六角形的角质鳞片。脚上具有4个小而平的趾,3趾向前,1趾向后,趾上均有锐利的爪,便于在土地上挖掘,寻觅食物。
大斑几维鸟仅分布于新西兰南岛的西部,小斑几维鸟则在北岛和南岛都有分布,褐几维鸟的分布最广泛,除了南岛、北岛外,还见于斯图尔特岛上。
Ⅹ 哪个国家的国鸟是几维鸟
新西兰国鸟几维鸟被称为“世界三大奇鸟”之一。它的奇就奇在“是鸟不会飞”。大约7000万年前,新西兰飘离澳洲大陆时,几维鸟就留在这块气候温暖的土地上。最早的几维鸟是会飞翔的,后来由于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再也没有天敌威胁,几维鸟便不再辛苦地飞起飞落。年复一年,翅膀便退化了。
新西兰人对几维鸟情有独钟。原产中国的猕猴桃,1904年引种到新西兰。因为它毛茸茸的外形与几维鸟颇为相似,新西兰人便把它命名为几维果。在新西兰钱币和邮票上都能看到几维鸟的图案;国际货币市场上,新西兰的基本货币单位也被称为“几维”。有趣的是,几维鸟产蛋后,富有爱心的鸟爸爸会很绅士地承担起孵蛋的重任,雏鸟破壳而出后,鸟爸爸还要带着孩子去觅食。所以,新西兰人把那些爱妻教子、承担家务的模范丈夫称为“几维丈夫”,这可是很高的荣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