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牛为什么到时间会成群回家
㈠ 新西兰股市为什么那么牛
新西兰股市那么牛是因为它很稳定。外盘再跌,人家依然可以高开高走次数比较多,没受过影响,基本也属于跌百分之一就是暴跌了这样,很少看见人家跌百分之一以上,所以说他最稳定。
㈡ 邵阳南山风景区为什么会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
因为首先南山风景区那里的风景真的很美,还有就是那里可以作为中国的特景区,还有就是因为风景太美了,所以被称为中国的新西兰。
㈢ 新西兰奶牛牧场游记
新西兰奶牛牧场游记
如果牛像人一样有七情六欲,那么它幸福的表情,应该就如同在哈里森夫妇的牧场里的牛一样。蓝天白云之下,这些黑白花奶牛,悠闲地在无边的绿草上晃悠,一边晒太阳,一边吃草。这些健康的奶牛都归功于重新回归新西兰的生物学畜牧!
新西兰奶牛牧场
七月,在中国是盛夏的开始,而在新西兰,正是春天的开始。飞机还没在Hamilton降落,从机仓的窗口望出去,已经有一种清新的凉意。Hamilton,汉密尔顿,位于新西兰的北岛怀卡托(Waikato)河流域地区,是新西兰第四大城市,人口12万。俯视而下,清澈透蓝的怀卡托河,将汉密尔顿从中分开。而怀卡托河谷地区,正是新西兰传统的畜牧地带。因此,除了那线条优美的怀卡托河,充盈你眼眸的,便是那醉心的嫩绿,时刻提醒你——春天在这里。
在新西兰我一般都住在背包客集中的青年旅馆,晚餐很简单,只是牛奶的味道令我印象深刻。新西兰是全球最大的产奶国,也是最大的牛奶出口国。牛奶多以奶粉的形式,侵占着世界各地的奶业市场。临行前曾想象,在这个以畜牧业立国的牛奶大国,这里的牛奶会不会特别香浓,但答案却是相反的。这里的牛奶并不如国内液态牛奶般浓稠,但是却有一种清甜的感觉。新西兰牛奶跟国内的牛奶相比,感觉就好像是现泡的菊花茶,和纸包装的菊花茶相比一样,前者清新爽口,后者虽然更甜更浓,但香甜得庸俗。这种奇妙的感觉,让我对第二天的旅程更为向往——到一个家庭牧场(Farmstay)居住。
生物学畜牧回归新西兰
从汉密尔顿到Otorohanga,奥托罗汉加,50多公里的路程。火车的沿途,尽是绿色的牧场。不过,这些牧场大多数是养羊的,极少是养牛的。这倒是让我很困惑——产牛奶大国的牛都到哪里去了?
刚出火车站,哈里森牧场的一家之主安东尼· 哈里森就已经在等着我们了。不消二十分钟,我们就来到了他们家的牧场。哈里森夫妇在新西兰旅游小镇Otorohanga边上经营奶牛场已经有40年了。丈夫安东尼今年60岁,莎莉也有57岁了。如果牛像人一样有七情六欲,那么它幸福的表情,应该就如同在哈里森夫妇的牧场里的牛一样。蓝天白云之下,这些黑白花奶牛,悠闲地在无边的绿草上晃悠,一边享受着日光浴,一边细嚼慢咽着初生的春草。
新西兰奶牛牧场
安顿好行李,莎莉带我们去看了一下那些幸福的奶牛。安东尼和莎莉是坚持传统有机放牧的牧场主。这里的牧草并不是只有单一的黑麦,而是丰富多样的,牛知道挑最好的草来吃,而且都是大口大口地吃。在几年前,牛只之间需要为了争夺好草而相互争斗,但是如今,有足够的草让它们各吃各的。这个牧场曾经濒临土壤腐蚀、牧草变坏、牛只健康衰退的危机,现在,哈里森夫妇和牧场的花奶牛,都因为“生物学畜牧”而重振精神。所谓“生物学畜牧”,就是指遵守生物学的原则来进行牧场管理,与工厂式的集中圈养相反。
“与工业式的运作相比,用生物学畜牧来运作牧场,会不会在速度上跟不上呢?而且,你们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对于我的疑问,安东尼信心十足:“可以让镇上的人享用到优质的营养品,而非仅仅是产品,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次日清晨3点多,一切还很安静,偶尔有几声鸟鸣,我隐约听到哈里森夫妇已经起床了。但是7月的新西兰,寒气还没褪尽,晚上还是挺冷的。直到8点半,我才懒懒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这个时候,哈里森夫妇早就已经完成了对牛只的第一次采奶,开始放牧了。新西兰的畜牧周期从每年的7月开始,到次年的5月底结束。而7月到9月,也就是奶牛的产犊期。在这几个月里面,他们夫妻都要早起,逐一检查母牛,如果有快临盆的母牛就要特别照顾了。
用心就有好牛奶
哈里森夫妇现在终于又用回他们曾祖父那样的方式来运作他们的牧场。不单是照顾牛只,从土地开始,哈里森夫妇就开始用心——他们不会为了让土地多长草而使用化肥。对于那些工业化的大牧场,安东尼很是不屑:“他们已经忘却了经营牧场的艺术。他们只知道请专家来,盲目地听指挥;对于牛只的健康问题,他们束手无策,只得听那些像推销员一样,向你推销各种药品的兽医的喋喋不休;还有化学饲料公司,诸如此类。他们要什么,就请什么人来,他们已经不会思考了。即便他们也会巡视他们的牧场,但是他们绝对看不出什么道道来,只不过做做样子罢了。”
不过眼见哈里森夫妇围着牛只忙前忙后,却很少为牧场除杂草。虽然我不太懂得什么是杂草,什么是牧草,但只要看一下,就能看出草地的草并不止一种。安东尼说,“只有那些向你兜售农药的公司才会告诉你你要除掉所有的‘杂草’。你只有搞清楚那些所谓的‘杂草’是什么类型的草,才知道要不要清除。” “牛只知道它们需要什么。它们懂得什么食物会补充它缺的什么养分。过去我们剥夺了它们自救的权利,现在我们把这种权利还给它们,”莎莉得意地说:“这个牧场的牛只不再单一地食用被信奉为最佳奶牛牧草的黑麦。他们享用的牧草,就像沙拉一样丰富——有菊苣,车前草,蒂莫西草,还有鸭茅草。”
事实上,哈里森夫妇也曾经使用化肥来经营他们的.牧场。不过自从3年前,安东尼和莎莉就不再向他们的土地施用氮和过磷酸盐这些化肥,改为使用有机肥料。这些天然的牧草,也使得牛只产出的奶更纯净。因为化肥种植出来的牧草被牛只食用以后,化肥的毒素最终还是会流向牛的身体,融入到牛奶当中。
让他们转向生物学畜牧的,是新西兰牧场主和消费者之间的良心契约:“现在越来越多大型牧场了,而且大多是非生物学畜牧的。小型牧场是新西兰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得给人们多一种选择。”安东尼认为现在新西兰人的健康问题,很大部分是源于那些低质量的,却大量生产的食品:“在我们这个年纪,去的葬礼越来越多。我们如何才能重新真正拥有选择食物的权利?幸好,现在有良心的牧民也越来越多。他们将生产高品质的、真正利于消费者健康的产品视为自己的责任。”哈里森夫妇认为,工业式运作的牧场,需要为环境的恶化负责,例如污染水源,腐蚀土地,一氧化二氮的排放等等。
像哈里森夫妇这样,开始努力摆脱所谓“现代工业式”的养殖,回归无化学饲料的传统放牧的小牧场近年渐渐多了起来。这些小型牧场大多是拥有100头以下的家庭牧场。现在新西兰大概有8000到11000的牧民,其中大概有3000牧民是受雇于那些遥控牧场管理的投资者。
在这个什么都求快求多的时代,拥有千头奶牛的大牧场和大型制奶工场已经不是什么稀有事物。难得在这股潮流之下,少数的牧民依旧坚守传统,老老实实地经营着他们的家庭牧场。他们在乎的是真正健康的牛只,而非利润。感谢哈里森夫妇,以及和他们一样坚持信念的牧场主,我们才可以选择更优质的奶制品以及更洁净的碧草蓝天。在牧场的这个晚上,我睡得分外安稳香甜,因为我知道这里的一切是真正的纯净,无论是牛奶,是土地,还是人心。
新西兰 Farmstay
Tangowahine Farm
牧场主:Hugh and Pauline Rose
地址:1078 Tangowahine Valley Road, RD2 Dargaville
电话: +64 9 439 1570
价格:木屋210奥币一晚;套间135奥币一晚,加床25奥币一人。
Clouds
牧场主:Julia Ogilvie
价格:40奥币一晚,包餐。
地址: 150 Hamilton Rd, Awhitu Central
电话: 09 235 1186
Peppertree Farm
牧场主:Felicity and Steele Ellmers
价格: 双人房110奥币一晚
地址: 25 Cookson Road. Rotorua.
电话: +64 7 345 3718
Woodhigh Forest Farm Farmstay & Homestay
牧场主: Peter and Linda Sinke
价格:双人房90奥币一晚,包早餐
地址: State Highway 58, Haywards
电话: +64 4 238 2400
;㈣ 去新西兰回来带点什么礼物好
去新西兰回来带点什么礼物好
新西兰留学回国,不妨带点这些:
乳制品篇
【婴儿奶粉】
新西兰作为世界最着名奶源地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广袤的森林和牧场使新西兰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地理上与世隔离,没有世界其他地区常见的各种动植物病虫害,这使得新西兰的畜牧业能够全部采用放养方式。同时,新西兰奶制品采集工艺先进等众多优势也注定了新西兰奶粉的闻名遐迩。
推荐品牌:Karicare,Karicare Aptamil
【成人奶粉】
国内现在的乳制品质量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奶粉一定是大家回国必买的东西之一了。新西兰有世界上最纯净的奶源,气候温润、牧场广阔,无论是牛奶还是羊奶,都奶味醇厚,口感香纯,非常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补充营养。
推荐品牌:安佳(Anchor)、百益康(BioActive)
【牛初乳】
新西兰的牛初乳源自无污染牧场成长的健康乳牛分娩后72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含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生长因子、脯氨酸多肽等活性物质,是一种完整的天然营养补充剂,可提高免疫力,增进人体健康,促进大脑活力,加强注意力。适合中老年人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推荐品牌:百益康(Bio Active)
【奶片】
奶片是新西兰卖得最火的一款儿童食品,可以让小馋猫们一边吃零食一边补充钙质和蛋白质。厚厚的奶片,纯纯的奶香味道,和那些添加了很多糖分和添加剂的假奶片完全不一样。可以直接嚼着吃,也可以泡热水吃,泡出来就是一杯牛奶。
推荐品牌:Healtheries
蜂产品篇
新西兰的蜂产品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天然最安全也最高端的蜂产品了。新西兰拥有全球最健康的蜜蜂群体,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立法禁止给蜜蜂喂食抗生素的国家。
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瑞瓦瑞瓦蜂蜜、南岛三叶草蜂蜜、百里香蜂蜜等,都是蜜中珍品。由于远离大陆,地处海隅,新西兰的自然环境极为纯净,植物群落非常健康,酸雨和重金属污染基本绝迹,这样纯洁的蜜源环境,是那些处在大陆上的其他蜂产品输出国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新西兰出产的蜂蜜、花粉、蜂王浆、蜂胶等,都品质极高。
推荐品牌:康维他(Comvita)、蜜纽康(Manuka Health)、Nelson Honey等
护肤化妆品篇
【Trilogy有机玫瑰果油】
这款经过认证的有机野玫瑰果油可使用于面部和全身,抗皱滋润效果显着。实验和调查显示,它能够在8周内提高皮肤滋润程度,减少皮肤的细纹和皱纹并改善皮肤的柔软度。由于其超细的品质,能够被皮肤迅速吸收,不留任何油腻的残留物,使皮肤一整天都感到柔和,水份充足。
【Antipodes有机护肤化妆品】
纯净无污染的新西兰拥有许多独特的植物种群,这意味着天然护肤品和天然化妆品的生产厂商能够种植或收获新鲜有机的独特原料。麦卢卡蜂蜜、亚麻、卡瓦卡瓦(kawakawa)、海藻、圣诞花(pohutukawa)、鳄梨以及有机蜂蜡等均为新西兰的天然美容品,以这些为原料的新西兰本土有机品牌Antipodes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极佳的护肤效果而闻名世界。
【Royal Nectar 皇家花蜜蜂毒面膜】
这款面膜不用多说了吧?绝对的爆款!别看小小一瓶,却有着能够替代肉毒杆菌的强大功效。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具有深层抗氧化能力,能够 *** 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的循环再生,使肌肤紧致、延缓衰老。
【Karen Murrell天然无毒口红】
据说一个女人在一生中,从日常的喝水,吃东西包括接吻等,会吃下去约两公斤的口红,是不是很惊人!所以爱美的女生们怎么可以在生活中吞下这么多有毒的物质?
Karen
Murrell口红就不一样了,它的所有制作原料绝对纯天然,不使用任何的矿物油,不使用动物身上提炼的材料,不使用防腐剂。绝对的无毒无害,孕妈咪们也可以放心使用。色号也超多超美超百搭!
【Linden Leaves润肤油】
Linden Leaves的中文是菩提叶的意思,品牌创办人曾被授予“新西兰功绩勋章”。Linden
Leaves的明星产品就是润肤油,里面含有真正的花瓣和水果,散发着美妙的清甜气息,保湿和美白效果显着。因为成分的天然纯净,即使是敏感皮肤和孕产妇也可以使用。
保健品篇
【关节修护产品】
新西兰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湿冷,人们容易患上关节类疾病。因此,新西兰研制的各类关节修护产品也是世界顶尖级的,其中的有效成分大多提取自新西兰海域中的青口贻贝等海产品,用以供给关节健康所需的蛋白多糖和胶原质,达到修复和重建受损关节组织的目的。
推荐品牌:好健康(Good Health)、汤普森(Thompson’s)、Go Healthy等
【护肝草本精华】
国内人应酬多,喝酒也多,喝多了就伤肝,所以护肝很重要。强烈建议送些新西兰本土出产的护肝草本精华,如奶蓟草胶囊等,给工作忙碌的亲朋好友们。
推荐品牌:汤普森(Thompson’s)、Go Healthy等
【儿童保健品】
新西兰对儿童保健品管理尤为严格,无论是儿童鱼油、儿童维生素还是儿童膳食营养补充剂,都是纯天然成分,配方经过严格检测,儿童可以放心服用。
推荐品牌:Radiance,好健康(GoodHealth)等
新西兰旅游回来带什么礼物好?
1、奶粉可以带,但如果途径澳洲转机就不可以了,澳洲海关不允许携带奶粉入境,去其他国家转机也要非常注意这条政策。
2、 蜂蜜是最应该带的新西兰特产,这边有种MANUKA蜂蜜,只有新西兰产,这种蜂蜜有药用价值,据说有种活性酶,对胃好。
3、纯天然的绵羊油,很多女性亲戚朋友都点名让带绵羊油作为礼物。绵羊油通常在礼品店有售,虽然味道不好闻,但据说保湿功效非常好。
4、手工艺品,如果不是很讲究可以买陶艺,这个是最多的啦;还有毛利木刻和新西兰玉,都是不错的选择!
5、还有羊毛、羊制品,从羊毛内衣到皮靴都可以看。
新西兰回国带什么礼物好
如果家在北方冬天冷,带Ugg Boots;
给女士带护肤或香水之类的化妆品,比国内便宜;
给老人带鱼油,蜂胶之类的营养品;
给小孩带奶粉;
街坊邻居一般朋友带绵羊油;
。。。
新西兰带什么礼物好
奶制品,如:奶粉,奶酪等。
新西兰回国带什么礼物
蜂蜜、巧克力、奶粉、葡萄酒
绵羊油、植物护肤品
各类保健品,等…
看你给谁带了~
去新西兰蜜月的话,带点什么回来好呢?
先恭喜恭喜:)
如果说魔戒的话,mm是去新西兰的南岛么?mm一定会喜欢~不过6月这边是冬天~估计下雪呢~记得多穿衣服
这里比较出名的是保养品,但我觉得那些楼主mm不一定能带多少~所以就不介绍了
我个人觉得比较实用的是这边的羊毛+possum毛的毛衣,买得好的话,真的超级暖的哦~质量超赞的~如果你去特产店,店员会跟你说possum毛是貂毛或者果子狸毛了~其实那是这边的一种负鼠,因为太大量.是新西兰合法宰杀的..但真的超暖的~
还有我比较喜欢的是羊皮靴子,好暖哦~里面都是100%纯羊毛~就是款式不怎么样~但冬天穿着它,你就再也不想换鞋子了~
这里的蜂蜜也很好喝~manuka花的,比国内的好喝多了,也纯净很多~
绵羊油也蛮便宜,如果mm喜欢的话,也可以买点回来
至于摆设的那种工艺品之类的东西~说老实话,我不太会欣赏毛利人的那些工艺品~
希望可以帮到你啦~新婚愉快~
去新西兰送什么礼物好
带中国剪纸,或者丝绸手帕吧,给主人带件丝绸睡衣,轻便易带,也不贵,还是中国特色。
新西兰特产及伴手礼 去新西兰回国该带什么礼物 优游
1, 羊胎素,已成为妇女趋之若鹜的保 养品
2,新西兰葡萄酒
3, 新西兰的精油是众多农场所形成的必然物,不受虫害的农场不必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所以可以充分相信新西兰出产的精油的安全性。
去韩国回来带点什么礼物好
一般的女孩子。去买点韩国的少女品牌的口红什么的。专卖店去买就可以。一般会有折扣。买3个以上有时候7折。还会送东西。比免税店便宜。算起来大概20左右一个。送送同事什么的蛮好的。其他你按照关系远近女人可以挑选的化妆品很多。长辈可以买韩国的人参制品。尽量买中国少的或者差价大的东西。
去德国回来带点什么礼物好
德国特产和纪念品
到了巴黎,大家都知道,带个小小的艾菲尔铁塔模型回去是必须的,在英国,是王室卫兵,比利时是撒尿小孩,荷兰是风车、小木鞋和奶酪。那么德国呢?
其实德国的特产也是很多的,比如许多名牌产品,科隆香水,双人刀剪,等等。欧美人到德国经常带一些特色食品回家,比如着名的黑森林樱桃蛋糕,或者卡瑟尔火腿(Kasseler),或者纽伦堡小肠子(Nuernberger)。
属于国外旅游者们常带的综合性纪念品的有黑森林的布谷鸟钟(Kuckucksuhren),德国民族彩帽(Trachtenhuete),木雕,纪念瓷盘,手杖扎签(Stocknaegel),各种啤酒杯。
巴伐利亚
德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纪念品。比如巴伐利亚的民族皮裤子、民族帽子、形形 *** 的玻璃的和陶质的啤酒杯。
柏林
在柏林,旅游者常买的有柏林的代表“人物”-柏林熊,当初东德的轿车特拉比(Trabbi)的模型,还有那装在罐头里的“柏林空气”。
图林根
东德南部的图林根州是童话中的小矮人的故乡,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经常把这里大大小小的“小矮人”(Gartenzwerge)装入箱子里。图林根着名的还有圣诞树上挂的圆球,它们在下一个圣诞节往往就挂在世界其它角落的圣诞树上了。
黑森州
在黑森州,人们爱喝的特色饮料是苹果酒(Apfelwein)。这里的苹果酒陶杯也是旅游者们热衷于收藏的宝贝,德文的名字也是土话:Apfelweinbembel。
哈尔茨山(Harzgebirge)
在横跨德国东西部的哈尔茨山地区,名牌纪念品有巫婆娃娃(Hexenpuppen)和名闻遐迩的草青鸡蛋酒(Kraeuterlikoer)。
北德
在北德,深受游客们欢迎的纪念品有水手服,有趣的玻璃瓶内船和红白条纹相间的绵袋子,上面写着土话“Moin,Moin!”。
吕纳堡草原
到吕纳堡草原(LueneburgerHeide)去的旅游者们,带回的纪念品主要是长毛绒的小绵羊,德文叫“Heidschnucken”。
梅福州(Mecklenburg-Vorpommern)
在梅福州,游客们看到纪念品店里卖那些鹅卵石状、然而有很多窟窿的“鸡王石(Huehnergoetter)”,往往觉得莫名其妙。但待他们听说这种石头会带来好运气,他们便慷慨解囊了。当初这个地区的人们把鸡王石放在鸡窝里,据说是这样可以使鸡多生蛋。在波罗的海边,有许多旅游者极耐心地寻找那种叫“Donnerkeilen”的石头,那是千万年前墨鱼的化石。
石荷州(Schleswig-Holstein)
石荷州是隔开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半岛地区,这里着名的是海边那些红白色调的灯塔。旅游者们到了这里,多半会带个木头的灯塔回去。
德累斯顿
在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所谓“老弗里茨”的小雕像不仅受到游客的欢迎,而且也是当地人经常购买的。所谓“老弗里茨”即当年的弗利德里希二世。
㈤ 中国到新西兰养牛要多久
新西兰 距离 中国 9952公里,如果在国内最南的广州或深圳,飞行时间12小时左右。 如果是广东以北的城市出发,那么时间为出发城市到广州或深圳的时间+12小时。 以上都为直飞时间,不包括中转停留时间哟
如果要去那里养牛,那就不属于距离问题了,而是另一个话题
㈥ 毛利人当时为什么要带老鼠去新西兰
南半球大西洋东部岛国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国家,领土面积与英国相仿,是我国台湾岛的7倍。港台人按音译称其纽西兰,荷兰语新西兰的意思为“新的海中陆地”,最先登陆的岛民毛利人则称这里为“长长的白云之乡”。毛利人的这个美丽而浪漫的称谓,我觉得最为贴切。
在新西兰的日子里,我们先从南岛的基督城向南,又从北岛的惠灵顿向北,在这修长的岛国南下北上,马不停蹄,“云游”的城镇甚多,考察的范围甚广,那绿色的草原、广袤的山野、澄澈的湖水、灿烂的星空,无不令人洗心革面,雪山皑皑、河水滔滔、鸥鸟翻飞……蓝天白云更是如影随形。这么一个处处田园牧歌、约30%国土为保护区的既现代、又天然的国度,在1000年前,还鲜有人迹,在200年前还没有国家。
大约在公元1100年,一个叫库彼的波利尼西亚航海者发现了新西兰,他的妻子把这里取名为“长长的白云之乡”,回到波利尼西亚后,向人们描述了这块美妙的土地,但直到1350年,作为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毛利人,由于家乡食物的匮乏而开始移民新西兰,他们的独木舟船队浩浩荡荡,在北岛罗托鲁瓦附近的东海岸登陆,然后逐渐移居内陆。
罗托鲁瓦是一个重镇,热泉喷涌,地热资源丰富,几乎家家有温泉可泡。想必当年毛利人也是由此而乐不思蜀。在十八世纪,新西兰的毛利人约有十几万,他们与世隔绝,有自己的语言,无国家的概念,能歌善舞,醉心艺术,工于雕刻、编织等。在罗托鲁瓦你能目睹毛利妇女娴熟的剑麻搓绳手艺,也能欣赏他们美妙的歌舞表演,有趣的是,据维多利亚大学科学家进行的基因分析,毛利人的祖先应当源自中国,可谓“本是同根生”呀。
1642年,荷兰探险家阿尔贝塔斯曼乘两条船从爪哇、印尼南行探险,意外地抵达新西兰,成为第一个发现这块土地的欧洲人,只是因为北岛毛利人的抗拒而未登陆。记得我们的飞机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间的海域经过时,飞行图显示:塔斯曼海,就是以这位探险家的名字命名的。
1769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在考察澳大利亚之前,也发现了新西兰,经与毛利人沟通,登上了陆地,便成为第一踏足新西兰的欧洲人。库克船长在新西兰人的心目中,可谓举足轻重,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他的塑像,全国最高的、海拔3764米的山峰,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库克峰。
1840年,英国总督赫伯森从悉尼来到新西兰,与毛利人谈判,在当年的2月6日,签署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怀唐义条约》,以后,新西兰便将2月6日定为国庆节。因为,这一天,英国人在新西兰的统治地位得以确定,大规模移民由此开始。在我们所经城市的显要位置,几乎都能见到记载最初定居者名字的纪念碑。
奇特的活化石——三眼楔齿蜥
出于本职和爱好,出访之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在1.5亿年前,南半球的新西兰,尚与南极、南美、非洲、澳大利亚连在一块,组成冈瓦纳古陆,以后才逐渐分离,由于新西兰独立于其他陆地,在世界上所有动物区系中,属于最古老的一个,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有中生代末期的动物类群。
同时,新西兰也是一个相当贫乏的动物区,本地的哺乳动物,除了两种蝙蝠外,一无所有。两栖爬行类,少的可怜,蛇根本没有,但一种名为三眼楔齿蜥的爬行动物,却格外引人注目。
由于在新西兰这块土地上,没有三眼楔齿蜥的捕食天敌,它们悠哉悠哉地生活,默默地延续着,从恐龙时代一直走到今天,堪为侏罗纪时代的孑遗物种——活化石。近几百年以来因人类登陆,肆意捕杀,并带来了老鼠,使这种动物在主岛上灭绝殆尽。
维多利亚大学生物系苏珊女士让我们看摸她养的一只活的三眼楔齿蜥,它是一只一尺多长、浑身覆鳞的、文文静静的,约有17岁龄的雄性动物,但还未进入成年。三眼楔齿蜥的寿命可达百年,20岁才进入性成熟期。
它们的低调、缓慢、深居简出的生存策略,正是它们得以长久延续的关键。它的名字叫三眼,可为什么看不见呢?一问苏珊女士才知,它的确有个“颅顶眼”但并非真正是能看东西的眼睛。
甭管怎样,能与这来自恐龙时代的神奇生灵做亲密接触,也算开眼了,但愿三眼楔齿蜥,永远成为这个世外桃源的活神仙。
几维鸟,新西兰人的象征
在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食物丰富,飞翔能力逐渐退化。这里分布着很多本地特有的鸟类,而且,不少是无翼鸟,因此,新西兰有无翼鸟故乡的称号,但大多无翼鸟在近几百年人类登陆后灭绝了,仅恐鸟灭绝的就有15种。
新西兰唯一保存下来的无翼鸟,就是着名的几维鸟。港台译为奇异鸟,又名鹬鸵。当然,在英语中是直接叫几维,不叫鸟。 成年几维体重约2000克,但是,蛋的重量达500克,几乎是体重的四分之一,按照这个相对比例,世界上再没有什么鸟能产下比几维更大的蛋了。从绝对值比较,几维的蛋,远不如象鸟、恐鸟的大,甚至不如鸵鸟、鸸鹋的大。几维的另一形态特征是喙部修长,喙部即为鸟嘴,几维的嘴长超过腿长,嘴端有鼻孔,无翼、无尾。
几维共有三种:北岛中部的普通棕几维、南岛西北的大斑几维、卡皮提岛的小斑几维。
几维在新西兰人的生活中,触目皆是,有银行的名字叫几维的,新西兰的两角与一元的钱币上一面印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头像,另一面便是几维。几维是新西兰的国鸟,新西兰人更是坦然地以几维自称。记得我在新西兰时,正赶上电视里直播奥运篮球赛事,中国队对新西兰队,可人家播音员不称本国球员为新西兰队,而是简称几维。
在我看来,从新西兰的这种特有珍禽的身上所表现出的与世无争、不事张扬、既务实又悠闲的性情来比喻新西兰人,倒也贴切。但也有一件事却多少令我有点耿耿于怀,那就是,新西兰人把从我们中国引种去的猕猴桃称为几维果。
百年猕猴桃,他乡奇异果
在新西兰考察的日子里,我们吃的最多、也是最爱吃的水果,就是猕猴桃。猕猴桃原来只产于中国,不是像有些人以为是猕猴爱吃的桃,它是因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猕猴桃味美价廉,营养丰富,可惜,在这里被“几维人”称为几维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100年前,新西兰的一位叫伊莎贝尔的女校长,到中国湖北宜昌看望她的姐姐,并把中国猕猴桃种子带回了新西兰。经过当地园艺专家亚历山大的悉心培育,第一棵新西兰猕猴桃——几维果诞生了。之所以叫几维果,他们自有一番道理:色泽棕黄,毛短而少,顶部的把酷似“鸟嘴”,活脱脱一个果中几维,所以,在新西兰,猕猴桃的英语便是几维果。
这样,原产中国的猕猴桃,经过百年耕耘,在气候及温湿度适宜的新西兰,不仅扎下了根,而且独占鳌头,且又风靡了世界。
带毛的定时炸弹——帚尾袋貂
沿东线南行,时而,与那条南岛唯一的铁道并行,时而,与惊涛拍岸的大海相望。我为了得到最佳观光效果,坐在了人们认为乘车最危险的副司机的位置。坐在车的前排,可以随时捕捉到一一映入眼帘的事物,特别是各种动物,分栏相围的牛群羊群、穿着马甲的马、引自南美的驼羊、大规模圈养的赤鹿、貌似乌鸦的澳洲喜鹊、成双成对的黑胸麻鸭(当时被我们直译成天堂鸭)、妖艳红嘴的黑天鹅,甚至追跑打闹的野兔、碧空翱翔的雄鹰……
但最令人奇怪的是公路上,总能见到被汽车轧死的小动物,有兔、有鹰、有刺猬,更多被轧死的就是“果子狸”。我感到疑惑,亚洲的果子狸怎么会跑到这南半球的岛国呢?如果新西兰有这么多的果子狸,闹非典时,他们一定也大为紧张吧?怎么没听说呢?从那些动物的遗骸看,脸不花,尾不长,不像果子狸,英语称为“咆貅”。在奥克兰博物馆,了解到这种动物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是一种引自澳大利亚的袋貂科、帚尾袋貂的动物——帚尾袋貂。它体长32-58厘米,体重约2-5公斤,体色棕黑、有浓密的灰色绒毛,吻尖耳大,面目如狐,尾长而卷,尾后半部有扫帚状的毛,因此得名。帚尾袋貂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东南、西南及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最普通的有袋动物,夜行为主,觅食各种植物果叶、捕捉昆虫及小动物,白天隐身于树洞、灌丛或兔穴之中。
最早的引入时间是1800年,也许是种群个体少,没有成功。1858年,再次引入,获得成功,1890-1900年期间,人们又做了努力,一下从澳大利亚及其塔斯马尼亚引来200-300只,多数放生于南岛,少数放到北岛南端惠灵顿稍北的一个地方。当时,人们之所以一再地往新西兰引进异地物种,完全是为了经济目的,这种易活、易捕、对人无威胁的小野兽,被作为狩猎和毛皮动物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的确,我们在新西兰的一些商店也见到用袋貂毛织的袜子。甚至听说,在南岛西部,还有人吃这种动物。但是,无论是人吃,还是汽车轧,或猎抢打,都无法遏制帚尾袋貂的增长势头。如换成中国,它们的下场自然会同果子狸一样了。
在人少资源多的新西兰,对帚尾袋貂的利用程度,远没有它们自身繁衍的快,这种繁殖力强盛的动物,在新西兰这块没有天敌控制的土地上,日益发展壮大,呈爆炸式增长,不到一个世纪,已遍及全国,达7000万只,平均每个新西兰人摊17只,而他们全国的羊才4000万只,平均每人10只,每只帚尾袋貂一宿要吃300克植物的果叶,那么,全新西兰每天约有3吨的植物会被帚尾袋貂吃掉了,不仅对植物,对牲口、对鹿产业是极大的威胁,它们还会吃掉和侵犯很多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带来结核病等。请神容易送神难,人们当初“见其利而不见其弊”的行为,如今带来了恶果,也被专家称为“带毛的定时炸弹”。
养鹿王国——新西兰
中国是世界上鹿的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有约20种,占世界之半;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最悠久的国家,其中,鹿茸入药,由来已久。新西兰的养鹿业,发展迅猛,已居世界之首。多年来,仅在从皇后镇快到基督城的南岛中线的沿途,路旁见到的赤鹿饲养种群就很大,数以万计。
有一天,在南岛南阿尔卑斯山脚下,我们在曾拍“指环王”的雪山草场前小憩后,便驶上一个叫林德峡谷的地方,这里立有一个石碑,上面注明,1871年,有人释放了七头赤鹿于此。看来,新西兰养鹿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
人们养鹿的目的,起初是狩猎,食肉和用皮张。以后,用鹿的头角做客厅的装饰,近年,取茸入药,做保健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新西兰有广阔的原野、充足的阳光,适度的雨量,牧草繁茂,加上鹿茸、鹿肉出口贸易的带动,养鹿业便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全新西兰的养鹿场达5000个以上,鹿的存栏数量达180万头,居世界第一。
煮熟的鸭子不让进,严防死守把国门
听说新西兰的检疫入关极其严格,我们也算是亲有体会了。同行的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杨博士给朋友捎了两只北京烤鸭,入境时,被海关“截获”,没收?犘液醚畈┦砍鲜堤畋¨了入境卡,如果隐瞒不报,被查验出来,至少罚款几百美金,想来挺后怕。事实上更害怕的是新西兰。这个孤悬海外的岛国,以养殖业、特别是畜牧业为生,如果带入病疫,造成的危害将会是灭顶之灾。还听说,在2004奥运会上,新西兰的自行车选手乌尔莫刚刚得了金牌,头上戴着橄榄树的花环。新西兰农业部的官员就敏感地告诫:出于安全原因,其花环不得带入国境,如果违背新西兰动植物进口限制的规定,偷偷带进动植物,将受到巨额罚款乃至坐牢处罚。
其实,新西兰的入境检查之所这么敏感、严格,是有道理的。建国不到200年的新西兰,的确从引入物种上得到了巨大实惠,像以上提到的猕猴桃、养鹿业,但也换来了沉痛的教训,像帚尾袋貂的爆发、本地物种的丧失……新西兰到底引进了哪些物种?即新西兰的海外移民,除了人类,还有谁?人类及其动物移民大军的迁入,究竟给新西兰的土着——本地特有动物造成了怎样灭绝性的结局?
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访了数家博物馆,或用我写的书交换,或直接索要相关资料。为什么要在博物馆,特别是有自然类的博物馆,应该展示这类主题呢?我想,这就是科普的重要任务,它涉及国计民生,个人行为,生态安全,经济稳定。终于,我在奥克兰博物馆得到了完整的答案,在一排排引进动物的标本前驻足,抄写下一个个引入动物的名字,犹如受到了一次“生态地震”的震动和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异国他乡,我就强烈感觉,应该把这些事件和故事介绍给我国的公众,毕竟,我国的盲目引种状况也同样严峻。
中国与新西兰
在没有到新西兰以前,我对这样一个南半球国家,几乎是一无所知,到了新西兰的基督城,才知道这里的“南极中心”是世界上与南极关系最密切的城市;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迎来新一天的国家;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女权运动的国家之一;新西兰的“价值党”是世界上最早的绿党之一;新西兰还是个与中国关系源远流长的国家。也许,有到过新西兰的人会说,新西兰与中国的关系不就是中餐馆多、中国留学生多、中国游客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多吗?其实不然。
中国与新西兰虽远隔重洋,可在地缘上同属亚太地区,并有着漫长的交往史。早在1860年,就有华人移民新西兰,成为那里早期的移民群体之一。
位于南岛皇后镇附近的一个叫箭镇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中国村,但已经没有任何中国人了。小河流淌,逝者如斯,诉说着早年的艰辛。一座座矮小的窝棚,类似一处土着人的遗址,通过解说牌得知,1886-1906年间,共有25名华工在这里采金。他们之中没有女性,因此,也没有后代,随着一个个老死他乡,最后一位熬到1920年,便结束了这段华工的海外辛酸史。
早年的华工,都受到当时新西兰政府极不公正的待遇。在汉米尔顿博物馆有一个名为“野蛮的税”的展览,就是揭示早期华人移民被迫交纳(每人100新币)人头税的历史。后来,新西兰政府对此给予了道歉。1874-1881年,共有5000名华人在新西兰打工,其中一半在南岛奥塔戈省。达尼丁,便是该省一座因淘金而兴盛起来的城市,曾有来自广东的大批华人来此谋生,他们当时大多从事的是服务性的工作,开菜园、开餐馆、开洗衣店,含辛茹苦。为了改善命运,他们把很大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的确,很多老华侨的儿女都很争气,如今,不少当年老华侨的子孙,第三代、第四代,现在已经当上律师、医生,成为新西兰社会的佼佼者。
中新友谊的历史,也是可圈可点的。1937年,日军侵华,中国政府向国际联盟发出紧急呼吁,在多国会议上,新西兰代表威廉乔丹仗义执言,支持中国抗日,并与前苏联(当时只有这两个国家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投了“国际联合行动”的赞成票。
在抗日战争中,新西兰医生凯瑟琳霍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像白求恩一样,在晋察冀边区行医,治病救人,舍生忘死,聂荣臻元帅曾特地为她题词:“救死扶伤,忘我献身,支持抗战,青史永存”。
恐怕大家最熟悉的新西兰人,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爱黎(1897年12月2日-1987年12月27日)。1927年,他来到中国上海,从此留居中国。他一生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宣传、介绍中国,出版、翻译大量中国的诗歌,撰写了大批介绍中国的书籍,可谓着作等身,达63部之多,为中新友谊做出卓越贡献。
灭绝,从新西兰恐鸟谈起
在新西兰,面对碧水蓝天,绿野山川,让你时时会萌生那惊鸿一瞥的幻影,这么一个美丽安祥的大洋中的伊甸园,一只只憨头憨脑的、两人高的大鸟,出现在远远的天边,可是,一见到人,就匆匆掉头,消失在人类世界的地平线……
恐鸟是澳洲最高的鸟,成鸟有两个成人那么高,体重达270公斤。800万年前,恐鸟就已经生活在新西兰,曾一度繁盛,达25种之多,其蛋大如篮球,约十几公斤重,一只恐鸟的蛋,相当于100只鸡蛋。
1350年,毛利人划着独木舟来到新西兰,首批毛利人从北岛一上岸,就见到一只只又高又大的鸟走来晃去,吓得他们恐惧万分,慌忙逃回船上,所以,就给这些鸟起名“恐鸟”。
人类发现恐鸟之时,也是恐鸟将要遭殃之日。不久,这些波利尼西亚人手持长矛,陆续登岛,屠杀恐鸟,取走鸟蛋,还将鼠、狗等动物引到新西兰这个原本洁净的土地上,终于使这些大鸟灭绝了。北岛恐鸟,17世纪灭绝,南岛恐鸟约在1850年灭绝。
在毛利人墓穴雕刻中,人们发现一些奇怪的涉及到恐鸟的哀诗,面对新西兰的毛利文明渐为欧洲文明所取代,这些谶语可谓不幸言中:“哀哉,我们将因失去恐鸟而失落。”
从人类学角度看,毛利人对恐鸟的缱绻怀念之情,也折射出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对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影响是多么深刻。遗憾的是,灭绝意味着永远。
在新西兰的一个画廊,我曾见到这样一幅画,成群的家鸡家兔家猫家狗家牛家羊的涌入,与此同时,一个个本土的动物——恐鸟、泰卡鸡、垂耳鸦、笑猫头鹰……流离失所,淡出画面,走向绝种。
在新西兰,自从人类登陆以来就引发了新西兰生命世界的多米诺骨牌的连连倒塌。
㈦ 新西兰牛羊种类分别哪些列举最多的
新西兰到处都可以看到奶牛,全新西兰奶牛一共650万头,比人口还要多。但你知道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新西兰奶牛的“相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早,把基督教带到新西兰的Samuel Marsden也带来了奶牛,那是1814年,他带来的奶牛品种叫Shorthorns,这是一种来自英国东北部的奶牛,是一种易于繁育的综合性奶牛,也可以做肉牛,养殖门槛低经济性好,曾经好几十年都是新西兰最常见的奶牛。
品种:Shorthorns
到了1849年,苏格兰移民又引进了一个新品种Ayrshire,主要是在南岛,这个品种没有上一种那么成功,最多的时候也只有10万这个数量级。
今天,上面两个品种都算是非主流品种。下面,小编就把新西兰最常见的奶牛品种介绍在下面,下次朋友们出游的时候可以留意。
Jerseys
Jerseys奶牛国内翻译娟珊牛,Jerseys奶牛目前占新西兰奶牛的10.4%。
Jersey从1862奶牛开始引进新西兰,最先是北岛地区。它与Holstein牛的奶质有一个很大不同——Jersey牛奶的干物质、奶脂及蛋白含量均高于Holstein牛奶 ——也就是奶较稠、非常有奶香,这就是为什么题主会觉得“牛奶味道有很明显的不同”。
Jersey奶牛是乳脂率最高、体型最小的奶牛品种。非常适合小的农场,可以支持更高密度的喂养,所以Taranaki地区是非常普遍的——Taranaki地区农场小,所以Jersey奶牛成为当地存栏最多的品种。
Holstein-friesians奶牛国内翻译荷斯坦牛,是世界上最多的奶牛品种,在新西兰占比34.7%。
这种牛最好认,就是长着一幅“奶牛相”——中国叫黑白花奶牛。1884年就引进到了新西兰,最早在坎特伯雷地区最流行,4年后北岛也开始引进。
与Jersey相比,Holstein-friesians体格很大(体重超过半吨),他们的牛奶含有高浓度的蛋白质和乳糖。
在新西兰,这种牛一般以牧草为主食,生产能力一季超过4000升牛奶,相比之下,在北半球通过喂养高能量饲料的饲养场,每头一季可产10,000升牛奶。
Kiwicross
新西兰杂交牛Kiwicross,目前在新西兰奶牛中占45.6%。
虽然新西兰人100年前就开始交叉繁殖Jersey和Holstein-friesians,但直到2005年才将品种正式确定为单独的品种,现在已成为新西兰最受欢迎的品种Kiwicross。
它的外观是黑褐色牛身,有一些白色或黑色斑点点缀,这个品种养殖效率高,容易产犊,具有更高的生育能力和寿命。
大多数新西兰奶牛都经过产奶品质的测试,分析牛奶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测试人员每年平均访问一个农场四次,并从牛群中采样牛奶抽查。
㈧ 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新西兰怎么养牛
新西兰因雨水充足和气候温和,成为畜养牛只的绝佳环境,在其他较寒冷的国家,每逢冬季就得把牛圈养在室内并喂食饲料,新西兰因无须负担这类开销而拥有工本优势。一年四季,新西兰奶牛都处于放养的状态,那的奶牛活得更自然更舒服。
㈨ 有关纽西兰牧牛业的资料
,世界输出奶制品的国际分额,新西兰有31%,澳洲11%,新西兰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牛奶低温干燥技术和设备,该设备一次可以生产20吨雾化奶粉.
新西兰有2万6千个奶牛农场,最小的规模也要在200头牛左右,1个人,给200头牛挤奶,只需要45分钟.
新西兰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全国奶牛数量高达400万,并且新西兰环境优美无污染,因此新西兰生产的奶粉产品深受各国的青睐。
㈩ 新西兰发展乳牛业的原因
新西兰的乳牛也主要集中在北岛的北部和西北部。那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水充足,土壤肥沃。除此之外,新西兰还拥有优良的乳牛品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乳牛需在繁茂的草场内饲养,活动范围不是很大,所以新西兰的大多数乳牛场的规模都比较小,牧场的平均面积约60~70公顷,由单个家庭经营,牧场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员完成,有时候也可以雇佣一两个帮手。
新西兰现在有牧场7000多个。牧场内广泛采用机械。牧民先把乳牛带进牛奶棚用机械挤奶,然后将牛奶送往附近的奶酪加工厂,制成各种乳制品。新西兰的农牧生产占整个国民的收入的3/4,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0%以上,其中乳类产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