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新西兰 » 新西兰对他国援助的量怎么查

新西兰对他国援助的量怎么查

发布时间: 2023-02-17 02:00:06

⑴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国旗左上角都有英国的旗帜,那澳洲是否就不是独立国家了历史原因是什么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元首是伊丽莎白二世.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英联邦成员国,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英国的君主——英国女王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总督为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
政治:英国女王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总督为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由总理提名,由女王任命。在联邦行政会议的咨询下执掌联邦政府的行政权,为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联邦议会是澳的最高立法机构,由女王(由总督代表)和参、众两院组成。1992年12月17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内阁会议决定,澳大利亚的新公民不再向英国女王及其继承人宣誓效忠。
新西兰也是这样

在国旗的左上角标有英国小国旗的国家一般全都是英联邦内的国家,国旗如此构图的国家在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中一共有四个,他们分别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图瓦卢,这四个国家全部都是在南太平洋澳洲地区。因为它们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是英联邦附属成员国,所以他们的国旗左上角都有一个英国小国旗的构图。

英联邦,也称共和联邦(英语:Commonwealth of Nations),类似于法兰西共同体以及俄国主导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由53个独立国家组成,其中多为大英帝国的前殖民地。

在英文里,因为历史原因或为了将它从其他联邦中区别时,它或会被表达为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或British Commonwealth。

英联邦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她同时是英联邦王国的国家元首。

二次大战以后,大英帝国的版图开始分崩离析,殖民地纷纷从英国独立。自从1920年代,英国开始考虑让殖民地自主,并于1931年落实成为威斯敏斯特法令通过, 此时英联邦正式确立。英联邦的成立,是基于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历史背景,让大家在独立以后能够继续维持自由平等的关系。1946年,协会名称由“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修改为“Commonwealth of Nations”并一直沿用至今。

现时大多数前英国领土和殖民地都留在英联邦,除了下列地区:

缅甸(1948年独立)
爱尔兰从英国独立以后,曾经是会员国。1949年建立爱尔兰共和国以后离开英联邦。
南也门(1967年独立,统一后的提出了加入的申请)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起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20世纪最后一个脱离英联邦的地区。
津巴布韦在2002年时,被英国以该国执政者藐视人权并在大选中舞弊为由暂停该国在协会内的会籍一年,导致津巴布韦政府愤而主动退出此组织。
南非和斐济都曾退出,后又重新加入。巴基斯坦曾被中止成员国资格4年,2004年5月恢复。

前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是与英国并无宪制关系的国家,但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另外,卢旺达及柬埔寨亦申请加入,虽然获接纳的机会微乎其微。

在英联邦的成员国中,贫富悬殊极为明显。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属于发达国家,而其余的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有些还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穷国需要富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富国则需要穷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过去的英联邦特惠制,实际上就是英联邦内的“最惠国待遇”。现在这一制度虽被取消,但经济上互求和互惠的关系依然在英联邦内部优先发展。从政治和外交的角度看,英国很需要英联邦作为它重展大国雄风的一个舞台,而别的成员国希望借助这个舞台增强本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可以说,尽管英联邦的凝聚力已大不如从前,但这个组织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有若干迹象表明,英国正着意对英联邦施加更大的影响,力图在英联邦内重新发挥其主导作用。布莱尔政府一方面加强了对英联邦贫穷落后的成员国的经济援助,同时用英国的价值观重整英联邦内部秩序。最近,英国以“践踏人权”作为借口,鼓动欧盟和美国对英联邦津巴布韦实行制裁就是一个例证。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若真的想使英联邦重新凝聚起来,恐怕还得坚持“地位平等”的原则。

⑵ 新西兰也是很不错的地方,那么它们那里的教育体系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带您了解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卓越的学术成就、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全球认可的资质、出色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研究机会,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将为您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在这里学习具有国际视野,为学生在全球就业做好准备。

 学年

新西兰在其高等教育课程中提供两个入学时间——七月和二月。职业课程的招生也可能在 3 月、4 月和 5 月提供,而衔接课程可能有额外的日期。始终检查您喜欢的课程中的可用摄入量。

 学习英语

由于您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课堂学习和交流都将使用英语进行,因此精通该语言对您来说很重要。如果您对语言的掌握有限,可能会建议您在学习计划开始之前注册英语语言课程。这些课程可能是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由一系列私立机构和大学提供。请注意,大学的语言课程可能是全日制的。

⑶ 美国决定二战走向为何说即使美国不参战轴心国也不会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美军如果不参战会怎么样?

首先,东线战场会怎么样?

大家注意,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虽获胜,然而伤亡是德军的一倍还多,元气打伤。

而1944年开始的十次进攻战役中关键性的7次,都是在诺曼底战役6月爆发以后进行的。

而诺曼底战役以美军为首的盟军登陆接近300万,而德军不惜从东线抽调主力部队,也只拼凑了38万人。

从此时开始,德军开始全面崩溃,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自己,在东西线各有400万大军夹攻下,也是绝对支持不住的。

但如果美国没参战,苏军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最有可能的是在苏联境内同德国进行持久战。

以德军当时的实力,如果不需要兼顾西线,还是可以对付苏军的。虽德军不可能再次攻入莫斯科,但守住已经占领的苏联大部分领土还是问题不大的。

其次,日本方面会怎么样?

对不起,日本不需要向美国宣战,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打垮英国、荷兰、法国,占领整个东南亚地区,多的印尼的油田。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需要和美国海军交战,日本海军当然可以突破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进而控制整个海域。当时英国海军全力保护英国和地中海,无法兼顾这里。

而日本南方军75万兵力占领东南亚后,完全可以继续西进,从缅甸出发,继续占领早就对英国极度不满的印度,进而进入中东地区。当时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厌恶英法的压迫,不会为他们卖命,有可能整个中东就会丢掉。

唯一挡在中间的土耳其本来就亲德,现在就很有可能加入轴心国。

那么,德日就会在土耳其会师,一句占领大部分的亚洲和欧洲。然而,日军必然会加入对苏作战,一举占领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日军当时还可以出兵至少100多万甚至200万。在德日左右夹击下,苏联未必支持得住,有可能会全线崩溃。

苏联如果崩溃了,在整个欧亚,德日就没有了敌人,随后强的日本海军帮助下,加上日本数千架战机的支援,英国恐怕也守不住,会被德军登陆打垮。

由此,欧亚彻底被征服,成为轴心国实力。而非洲其实本来就无足轻重,主要实力都在北非。

隆美尔当时那点实力就可以在北非横扫英美,此刻占领北非也是很轻松。

非洲也会沦陷。

至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本来也就没什么实力,挡不住日本的进攻,大洋洲也完了。

由此,轴心国控制了亚洲、非洲、欧洲,同美国对峙。

而南美洲很多国家亲德还有大量日本移民,也不可靠。搞来搞去,恐怕只剩下北美洲还能在美国领导下苦苦支持了。

所以,美国是二战最为关键的力量。他不加入作战,全世界就是轴心国的。

作为当时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加入二战,那就肯定是能够决定走向的大影响。毕竟美国的国家实力摆在那里,美国何时参战,加入到哪个阵营,肯定会影响到战争什么时间结束。不可否认,美国主导建立同盟国阵营后,的确加快了二战的结束进程,加速了法西斯的覆灭。

在二战时期,美国不仅派出了强大的兵力在太平洋地区和西欧地区分别同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鏖战,成为了二战中对抗法西斯的重要力量。当时的美国,即使如题主所说不直接派兵参战,也会成为其他盟国的背后支持者,支持这些国家对抗法西斯国家,同样在背后参与着战争。

参加二战之前的美国,虽然在国内“孤立主义”盛行,但美国的高层领导人早就意识法西斯国家就是喂不饱的野兽,一味的退让绝不会让德意日满足,反而只会让他们的野心更加的膨胀。美国也明白,如果他不支持反法西斯国家,那么当法西斯国家获得胜利后,战火延伸到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早在美国正式参战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已经开始力挺援助各受害国,包括向英国和加拿大出售军火,向中国提供贷款等等。在1940年9月25日,美国一次性向中国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贷款,约合现在的3.3亿美元。1941年3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而后又将中、苏两个包括进去。

当时的美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当时的各主要参战国,提供了大量的前线及后勤装备。美国共计向 同盟国 提供了价值8000多亿美元(合现在的价值,后同)的物资,其中英国获得了5150亿美元的援助,苏联获得了1800亿美元的援助,法国获得了524亿美元的援助,中国获得了262亿美元的援助。

欧洲战场上对德军作战的主力,苏联同样接受了大量的美国援助,苏联的前线装备基本可以自产,但是后勤保障车辆,各种原材料都需依赖美军援助。苏联能够在德国东线连续进行强有力的反击,与美国提供的援助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在东方主战场上,美国的援助,更是扶大厦于即倾。

如题主所说,美军不参战,那也只能止步于不直接参加热战,为各国铆足劲提供物资装备,是美国假若不直接参加战争肯定要做的事情。美国不可能眼看敌人的实力越来越大,美国虽孤悬海外,但想不被战争波及,是不可能的,一旦德日解决各自的战事,将目标瞄准美国也是必然的。

而美国的高层领导人也不是傻子,也不是没有远见的政治家,对这一点还是很好的遇见了,假如日本未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没有爆发。那美国可能就一直在幕后支援同盟国吧,同盟国依旧会赢得胜利,但美国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通过二战获得如此大的利益了,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先看欧洲,法国一个月就被德国打垮投降了,而英国方面,希特勒却是很难啃下来,而且丘吉尔那个犟老头还死不投降。只要丘吉尔不投降,希特勒就不算是打赢。德国海军根本就没法和皇家海军抗衡,希特勒妄图通过不列颠空战消灭英国空军的梦想也没能实现。德国想建设海军造军舰去打英国,这个时间非常漫长,而且他还不能打苏联,军工建设都得挪到海军上来才行。

而苏联方面,德国前期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进到莫斯科城墙底下,结果被苏联人按在地上摩擦,愣是没打赢。紧接着,苏联又打赢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两场至关重要的战役,都是在苏联没有拿到多少租借法案援助的情况下的。这两场战役直接决定的不是别的,就是苏联打不输这场战争。即便没有美国援助,苏联也是顶住了德军,但是绝对是打不到柏林,勉强能将德军赶出去。

希特勒错过了1941年这个重要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是苏联最为艰难的时刻,而苏联靠着自己就挺住了。过了1941年,苏联的军备和后方都稳定了下来,德军就很难占到便宜了,他的后勤补给什么的都成问题,想再度打到莫斯科,基本就没什么希望。

而你再看亚洲,亚洲就不一样了,1941年,日军已经在中国横着走了,那个光头从南京逃到了重庆,首都都被他丢了。所谓的这个相持阶段,国军实际上都打输了。而且,资源什么的也是非常短缺。日本只要不打美国,那光头绝对是打不赢的。1945年战争结束,当时官员们走到占领区,遇见的小孩都是讲日语的,你说,再过几年,他还能反攻么?

但是日本这边其实也不好过,他占领的地区都属于啥资源都没有,有也没被发现的那种。他急需那些资源,就在眼前,诱惑力极大,他非常想拿过来,但是他还拿不来,想拿来,只能开战, 这会儿美国已经把日本逼到了他必须和美国开战的地步上来了。

其实呢,美国说是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之后参战的,但是他实际上早就参战了,但是名义上却是中立。他将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中英苏,保证盟国能够抵抗德意日的侵略,同时他又掐断了德意日的补给,甚至他还派出军舰给运送物资的货船护航,他参战前几个月对于德意日的态度又是非常强硬的那种。 即便他名义上是中立的,他实际上也是参战的一方。

日本袭击珍珠港,算是帮了美国一个大忙,美国政府有了一个借口去说服民众支持战争,毕竟再晚一点,有些国家能不能坚持下来还是个问题。这会儿的欧亚这些国家打的筋疲力竭了,美国人来了。

头几天看了一部鹰酱主旋律大片《决战中途岛》,除了荷尔蒙炸裂的爆炸与战斗场景,吐槽机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事儿。在电影里鬼子的形象比我想象的好,士兵勇猛无畏,将领恪尽职守,整部片子非但没贬低鬼子,反而有点拔高了他们。

继而我又回忆了一下鹰酱的其他主旋律大片,似乎大多是这种套路,敌人很勇猛,很强大,当然,最终依然输给了代表爱与正义的鹰酱同学。套路是这么个套路,但可以看出鹰酱有个好处,不贬低打败过的对手。

或者我们换一种比较中二的说法,只有打败伟大的对手,才能成就更伟大的自己。这大概是那群文艺鹰酱的基本想法,没人会以踹倒胡同口的垃圾桶为荣,那么做只会凸显你自己才是傻X。

大抵上在这方面咱们做的有点不够,抗日神剧里那群鬼子简直是几代近亲杂交的产物,其智商和武力突破了人类的下限。虽然吐槽机对鬼子痛恨之情犹甚,但还是得说那并不符合事实,如果鬼子菜成那个德行,我们居然跟臭棋篓子下了十四年,用千万级的伤亡才赢?总觉得抗日神剧是TM在骂我们自己。

对于美国的看法也可以适用上面的道理,即使鹰酱已经成为对手,那它也是一个伟大的对手,我们不能靠贬低它获得心理优势,也不能靠抹杀人家的贡献来证明它的虚弱。诚如某战忽局前辈所言,就算到今天鹰酱依然很强,丫还是世界第一强国。

至于鹰酱在二战中的作用,只要反向思考一下就行,如果他们加入了轴心国会怎样?诚然那种选择并不符合他们的核心利益,但咱们可以畅想一下,不被燃料限制的德国装甲部队+具备远航能力的鬼子海军+几乎无限后勤的美国海空部队,这仗得怎么打?

所以说美国再怎么隔岸观火,你喷丫再多阴谋论,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二战打到1941年末,美国已经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如果他们不加入盟军参战,欧洲那边可能还有缓局,谁也不能保证毛熊那群灰色牲口会爆发出怎样的战斗力,如同不能保证爱微操的元首会不会出错招一样。

但是咱们东亚这边呢?大哥是常凯申队长哎?这货才是20世纪最强微操达人哎?1945年8月14日还能把全州弄丢哎?其他地区不敢说,吐槽机这个东北佬如今怕是大概率要说日语了,见人就“挖大青蛙”还鞠躬的日子简直想想就难受。

所以总结来说美国确实决定了二战的走向,他们是盟军中绝对支柱性的力量,整个盟军体系中美、苏、中、英四个国家缺一不可,只要少掉任何一个就很难打赢。还是那句略微中二的话,即使鹰酱是对手,那也是个伟大的对手,咱们犯不上贬低它。

谁说的 有数据比对嘛?一天天竟胡说 没有美国 英国人的海上生命补给线就完了 没有美国的支援 苏联人熬不过1942 没有美国的帮助国军在印缅地区站不住的 没有美国人 日本是不会投降的 美国不参战和支援 光德国就可以打败苏联 至于全境占领不会 至少工业和资源的掠夺 让德国可以完全独当一面

讲 历史 要讲求 历史 唯物主义,也就是 历史 真实是怎么样的,就该怎么去说。虽然现在的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做的那些事情,很多人都很不喜欢,充当着世界警察,实在看不下去。但是,说实在话,二战时期美国如果不参战,轴心国真的基本上是至少可以在亚欧非横行的。

一般公认二战的胜利,是美苏两国占主导的。但实际上,苏联在1940-1941年是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除了苏联军民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外,导致苏联战场能够逆转的关键,美国也是重要的因素。因为这个时候的美国提供了苏联大量支援,这使得苏联可以坚持下去。忽略这一点是不对的。

我们看到德国在欧洲的肆虐,也就是因为英吉利海峡的缘故,未能进入到英国本土,但是英国想要登陆欧陆反击,其实也很艰难。所以,欧洲战场上,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阵营,其实已经很大程度上要赢下来了,但因为美国的介入,后续就发生了改变。

太平洋战场就更不必说了。中国战场,中国军民的努力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但从来没有施行起有效的反攻,直到1944年。

我们看到,无论是苏联战场、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美国都深度介入,没有美国财富和军力介入,轴心国其实已经占到绝对上风,几乎可以确定是能赢下的。

所以题主这么说,其实是不对的。虽然我们不喜欢美国,但二战时期没有美国,同盟国赢不了,这也是事实。

我的看法是正好相反,美国确实决定了二战的走向,如果美国不参战,轴心国几乎可以肯定必须赢了!

我的理由是这样的:

第2次世界大战美国在参战之后,他的战略中心就定在了大西洋战场。因为,参战之后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个人商量好要先欧后亚,先解决欧洲的德国和意大利,再去解决亚洲的日本。

可是,想要打败德国和意大利就得保证大西洋航线畅通无阻。于是,美国对法西斯宣战之后,开始将主力压往大西洋战场。

一开始战争不顺利,面对德国的潜艇破交战,美国和英国一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每个月被击沉的船舶仍然是天文数字。

而此时英国已经是岌岌可危,虽然有美国参战激励了英国人,但是英国本岛的物资短缺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后来,美国就讨论如何缓解这个问题。于是有人提了一个建议:全力开动美国的战争机器,让美国生产的船舶数量超过在大西洋上被击沉的数量,如此就能缓解英伦三岛的物资短缺。

大家一想,就是这个道理啊,美国的优势就是生产力极为发达!

就这样,着名的自由轮诞生了,这种轮船排水量1万吨,可以搭载大量货物,最重要的是它是流水线的产物。这种轮船从铺设龙骨到完工最快只需要30个小时。在整个二战中,美国一共生产了5000多艘自由轮。

于是,让德国潜艇绝望的现象出现了,虽然他们不断击沉盟军的轮船,可是盟军的轮船数量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美国还生产了大量的军用舰艇。从他参战之后到二战结束,一共生产了1万多艘,其中航空母舰就多达200多艘,这就保证了他在大西洋战场的胜利。

如果没有美国参加第2次世界大战加入到盟军的一方,英国就输定了,最起码英伦三岛一定会向德国投降。

如果英伦三岛投降了,大西洋就会被德国海军控制。只要英国投降,西班牙就会完全倒向德国,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然后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三国联军在北非战场可以轻易的击溃残余的英国部队,假使他们那时不投降。

美国参战的原因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人肯定会要偷袭珍珠港的,因为他要得到东南亚地区的丰富战略物资,所以必须去攻击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日本的计划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然后利用半年的时间取得对美军的几次大胜,迫使美军退出西太平洋,并且和日本签订停战协议。

如果美国不参加第2次世界大战,那就说明他的太平洋舰队在遭到日军的袭击之后忍下来了,菲律宾这个殖民地被日军占领之后他也忍下来了。

于是,日本可以集中军事力量对东南亚进行占领。

这里的西方殖民军根本就不是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对手,因为即使美国加入了第2次世界大战,日本在和美军战斗的时候,仍然在东南亚地区势如破竹。

那么,到1942年夏天的时候,也许日本不仅完成了对东亚地区的占领,甚至很可能已经侵入到了印度境内。

而此时因为美国没有参战,英国本土已经向德国投降,北非战场也一片溃败,大批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正在从中东地区杀往印度,形成对这块殖民地的夹攻。

由于本土都丢了,印度这个地方的殖民政府哪里抵挡得了日军和德军、意大利军队的围攻呢。

可以肯定,印度这块殖民地很快就会被轴心国占领。

同时,因为不需要将关东军的精锐调往太平洋战场,这支军队可以趁苏联远东地区兵力空虚的机会向北攻击占领苏联远东。

而轴心国的军队在占领印度之后,又可以向北攻击夺取苏联的中亚地区。

此时,苏联就只剩下东欧的一小部分和西伯利亚丛林了。而轴心国也几乎完成了对欧亚大部分地区的占领,这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都可以被他们所利用,用来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苏联二战时期,付出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如果美国不参战,法西斯国家可以将大部分力量用来攻打苏联,那么苏联付出的生命可不是2000多万人,一定会多得多。

而苏联又得不到来自外界的物支援和对法西斯力量的分担,他们的抵抗力会更弱,受到的攻击会更猛烈。

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必然会在轴心国的围攻下被征服。

所以,没有美国参战第2次世界大战,轴心国肯定会胜利的。

当然,第2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四大同盟国都有这样的作用,这4个国家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参战,或者倒向轴心国都会带来同样的结果!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美国决定二战走向,这一点显然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二战的前半段山姆大叔还只是隐藏在幕后对二战的总体局势进行操控,而自珍珠港之后,直接介入战争的山姆大叔更加完全控制了二战的总体走向,可以说,整个二战就是山姆大叔的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通过二战,山姆大叔最大限度地将其国家利益最大化,最终使其变身为世界惟二的超级大国之一,其影响力辐射至太平洋及大西洋两岸。


在冷战结束后,山姆大叔利用国际地缘政治的空档期,加强对中亚及西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甚至在极端情况下直接使用武力打击,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

可以说,在某大国重新崛起以前,山姆大叔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就将很难有人撼动。而这一切,都跟二战中其成功的国际战略是分不开的。

如果二战中,山姆大叔不参战的话,轴心国会不会赢?老实说,这个问题应该说不可能成立。在二战的中后期,山姆大叔直接参战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无论日本有没有偷袭珍珠港。山姆大叔只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直接介入战场以使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化,没有珍珠港就必然是在欧洲战场,山姆大叔不会让自己一直游离于主战场之外,尤其是参战各方包括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已经拼得筋疲力尽,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正是山姆大叔出手收拾残局的最佳机会。以最小的代价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一战奠定战后数十年世界霸权,精明的山姆大叔绝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但如果假设成立的话,那么二战的总体战局显然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至于轴心国会不会最终胜利,这个得要分东西线战场具体分析。


在西线欧洲及北非战场,在诺曼底登陆之前,熬过斯大林格勒战役考验的苏联红军已经扭转了卫国战争的总体局势,并于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了坦克大会战的决定性胜利。


自此役后,欧洲战场东线的局势完全被扭转,以法西斯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开始转入战略防御态势,而苏联红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但如果没有山姆大叔的直接参战,已经被打残的英法军队自保英伦有余,在西线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可能性很小,欧洲战场的总体局势将直接取决于苏德的正面对决。在不考虑第三方因素的情况下,经过数年缠斗,实力相当且相互知根知底的苏德两国大概率下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势力范围将大致相当于后世冷战时代的北约及华约势力范围。


而在东线亚洲战场,没有山姆大叔的介入,在英法无力顾及,中国已经被打残的情况下,那么在东南亚战场,日本的进攻势头事实上将无法阻挡。

当日军席卷整个东南亚之后,抗战生命线被彻底切断的重庆政府将很难继续抵抗,哪怕常队长的抵抗意志再坚定,民族意识再强烈,已经退至西南一隅的重庆政府在失去国际援助以后,大概率将会实现第二次宁汉合流,蒋汪再一次合作,不过这次是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

在此情况下,日本人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梦想实施的大陆战略将获得成功,他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就将在亚洲地域内实现,我大中华将迎来又一次的亡国危机。。。


综合分析,如果二战中后期山姆大叔不参战的话,总体局势确实很可能会是轴心国获得胜利,最极端的情况是,德日在中亚会师后北上击溃苏联,将整个欧亚大陆变成轴心国的势力范围。


所幸由于山姆大叔的介入,以上情况并没有最终成为现实。虽然其出发点是基于其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但客观上对国际局势包括我国的抗战形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美国参战后,二战才真的变成了世界大战,各国间相继宣战,战争也迅速升级,所以,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就不会爆发,那只是欧亚地区的两场局部战争!所以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

如果研究一下美国参战后提供给盟军的军事支援、(人力物力)就不难发现、美国起了决定性作用!如美国不参战、后果不堪设想!

⑷ 新西兰签证如何上网可以查询结果

新西兰签证递交申请后可进入新西兰签证申请中心查询结果。

新西兰驻华使领馆不单独接受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的签证申请。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申请签证需根据所居住的城市将签证申请递交到新西兰驻各地签证中心。

新西兰签证中心的“查询您的申请状态”功能仅适用于已经在新西兰签证申请中心递交申请且已收到受理编号。该功能仅能显示签证申请当前所处的位置,但并不能显示其具体处于哪个受理阶段。

在线递交的签证申请查询:如果通过在线提交了申请,并且新西兰移民局要求递交护照原件到签证中心后,新西兰签证中心才能查询护照的状态。

如果申请人拟在新停留时间超过2年,则需提交在新移民局指定医院所做的3个月内(申请受理日之前)的新西兰移民局专用体检及X光表。年满17周岁的申请人还需提供居住国期间12个月以上的无犯罪记录公证(有效期为6个月,截止到申请受理日)。

(4)新西兰对他国援助的量怎么查扩展阅读

入境新西兰的注意事项:

新西兰海关入境规定严格。每位旅客入境时可以随身携带一定数量的免税物品,对于超出部分则需要向新海关申报,交纳关税和商品服务税。

每位旅客能够随身携带入境的免税物品包括:价值700新元以内的免税物品;每人(17岁及以上)50支香烟(50克烟草或50支雪茄);4.5升葡萄酒或4.5升啤酒;3瓶酒精饮料(每瓶不超过1125毫升)。以上物品仅限个人使用。

新西兰法律禁止或限制多种野生动植物产品的进口,包括:活的动物、肉类、皮类、毛类、骨、羊毛、蛋类、养殖品、生物制品、壳类、珊瑚、毛发、蜜蜂产品、植物、水果、蔬菜类、花卉、种子、坚果类、鳞茎类、稻草类、竹类、木头和其他作物。

⑸ 各个国家对中国地震捐款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到目前为止,中国收到的国际援助已超过1亿美元,另外有价值1000多万美元的物资。中国政府欢迎和衷心感谢国际社会的援助。以下为国际社会对华援助排行榜(不完全统计)。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决定沙特向中方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帮助中国抗震救灾,目前在所有援助中国的国家中排名第一。

1、沙特

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8.5万顶帐篷、40万件篷布、50万条毛毯,将再次捐赠救灾物资

2.、美国红十字会

1000万美元

3.、印度

500万美元

4.、韩国

约500万美元援助物资、派遣救援队

5.、日本

约5亿日元(约480万美元)紧急援助,派遣专业救援队、医疗队、50台血液透析机

6.、德国

400万欧元

7.、俄罗斯

四批物资,价值400万美元,并派出救援队、医疗队

8.、挪威

2000万克朗(约合400万美元)、11万欧元物资,挪威船级社中国分部提供100万人民币现金。

9.、意大利

200万欧元救灾物资,50万欧元现金。

10、欧盟

200万欧元

11.、美国政府

50万美元和170万美元物资

12. 英国

200万英镑

13. 土耳其

200万美元

14.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100万加元(约合100万美元)

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100万加元

15. 澳大利亚

200万澳元(约合190万美元)援助

16. 亚洲开发银行

165万美元

17. 世界银行

150万美元

18. 马来西亚政府

150万美元

19. 斯洛伐克政府

2900万克朗(约合142.5万美元)的救援物资。

20. 丹麦

135万美元

21. 巴基斯坦

100万美元物资、5万美元、1万顶帐篷

22. 西班牙

100万欧元并提供6吨救灾物资

23. 爱尔兰

100万欧元、11万欧元物资援助。

24、国际奥委会

25. 阿尔及利亚

100万美元

26. 比利时

65万欧元

27. 泰国

80万美元

28. 芬兰

50万欧元援助。

29. 荷兰

50万欧元援助。

30. 老挝

50万美元木材援助

31. 加蓬政府

50万美元援助。

32. 法国

约25万欧元物资、追加价值13万欧元的物资

33. 新西兰

50万新元(约40万美元)

34. 瑞士

40万瑞士法郎(约38万美元)

35. 希腊

20万欧元

36. 克罗地亚

20万欧元援助。

37.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30万美元紧急援助

38. 新加坡

20万美元,派遣搜救队

39. 越南

20万美元

40. 巴西

20万美元物资

41. 斯洛文尼亚

10万欧元

42. 朝鲜

10万美元援助

43. 波兰

10万美元援助

44. 柬埔寨

10万美元

45. 冰岛

780万冰岛克朗(约合10万美元)资金援助

46. 萨摩亚政府

10万美元

47. 马达加斯加政府

10万美元援助。

48. 立陶宛

20万立特(约9万美元)

49. 卢森堡

5万欧元援助

50. 联合国难民署

5万美元

51. 国际移民组织

5万美元现金援助

52. 蒙古

5万美元

53. 爱沙尼亚

50万爱沙尼亚克朗(约合49000美元)

54. 捷克

70万捷克克朗(约4.3万美元)物资

55. 阿尔巴尼亚

4万美元

56. 印尼红十字会

1万美元

57. 阿拉伯驻华使节委员会

向灾区捐款5万人民币。

58. 莫桑比克

4万人民币

59. 加勒比驻华使团

向灾区捐款4.84万人民币。

60. 伊朗

150吨物资援助。(价值不详)

61. 吉尔吉斯斯坦

120吨救灾物资(价值不详)

62. 乌克兰政府

80吨救灾物资(约342万人民币)

63. 塞尔维亚

救灾物资援助。(价值不详)

64. 白俄罗斯政府

20吨救灾物资。(价值不详)

中国香港

香港各界捐献善款已接近10亿,香港特区政府捐款3亿港元

中国台湾

政府和民众踊跃捐款,红十字救援队乘包机抵达成都,马英九捐款20万台币,台现任“行政院”总辞前拨20亿台币赈灾

中国澳门

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和澳门红十字会共收到8400多万澳门元的捐款,澳门特区政府也宣布拨出1.1亿元人民币作为赈灾款项

(以上数据来自媒体公开报道)

⑹ 新西兰国家是什么时候建国的,求介绍

1907年独立的。
新西兰是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西隔塔斯曼海同澳大利亚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遥遥相对,有“世界边缘的国家”之称。全境由南岛、北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268046平方公里。人口 330万(1986)。其中86%是英国移民后裔, 9%是毛利人。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惠灵顿。
古代历史 约公元 950年,波利尼西亚人库佩由社会群岛漂流至新西兰,返回后,称此地为“奥蒂罗”,意为“不夜之乡”,或“白云绵绵的地方”。此后,陆续有波利尼西亚人来此,至1350年左右,大批波利尼西亚人中的毛利人迁徙至北岛、南岛定居。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毛利人的社会组织是部落。使用的工具是石器、骨器。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狩猎和采集,也有了雕刻、编织等手工艺(见彩图)。部落由酋长、自由民、奴隶各等级组成。殖民者入侵 1642年,荷兰探险者A.J.塔斯曼航行至此,称之为“斯达特恩兰特”,意为“我国之地”。后荷兰殖民者认为此地酷似荷兰的西兰省,又取名新西兰。由于塔斯曼在航行中遇到险恶风浪,并在登陆后与毛利族人发生冲突,因而把新西兰描绘成为一片可怕贫瘠的土地,未能引起殖民者的重视。1769~1770年间,英国海军军官、探险家J.库克环绕新西兰的岛屿航行,并绘制了该岛的海图。1777年他的航行报告发表后,欧洲人开始移民新西兰,捕鲸人、传教士、商人、移民等接踵而至。他们砍伐木材、捕捉海豹、鲸鱼等运往欧洲。1837年英国成立了新西兰协会,英国人在新西兰购买土地。1839年 7月,英国政府派遣海军军官W.霍布森任新西兰副总督。在他的威逼利诱下,1840年2月,毛利人酋长被迫在北岛怀唐伊镇,签订了怀唐伊条约。迫使毛利人把土地主权“让给”英国,以换取英王对他们的“保护”。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1841年霍布森任总督。定奥克兰为首府。1843年首府移至惠灵顿。以后,英国向新西兰大批移民。1845年,G.格雷任总督后,制定并实行新西兰宪法,主张对毛利人实行同化政策。1862年的《土着土地法》使移民和毛利人之间的私人土地买卖合法化。在这以后的40年中,毛利人失去了他们绝大部分最好的土地。毛利人与殖民者之间的冲突,激起了1843~1872年长达30年的毛利人起义。19世纪50年代,新西兰成了澳大利亚的粮食产地。1890年后新西兰又成为英国的畜牧业产品的基地。不久,新西兰的奥塔戈和西海岸发现金矿,淘金者纷至沓来,移民人口激增,生产和贸易有较大发展。1870年,新西兰总督J.沃格尔实行“开发”政策,举借大量外债兴建公路、桥梁、铁道、电信等公共工程。用援助移民的措施增加劳动力。结果,新西兰人口在10年中增加一倍,交通和电信事业也得到发展。但因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和国内黄金产量下降,失业严重,经济陷于萧条,持续到1895年。
独立后的新西兰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移民及其后裔中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国内政治生活有较大影响。工人运动、农民斗争不断掀起。1907年,英国被迫同意新西兰成为自治领,成为英联邦成员,但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仍未能摆脱英国的影响。1891~1912年新西兰自由党执政时期,政府进行了某些改革,开发土地,实行农场主永久租用国家土地的制度。对购买和改良土地及修筑道路提供信用贷款,征收累进税。给农民以低息贷款。鼓励工会活动,制订工业调停与仲裁法案和给妇女以选举权利等。政治、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了政党政治的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新西兰随英国参战,主要是输送兵员并供应食品和毛织物等军需品。由于出口市场有保证,工业有所发展,一度出现经济繁荣。同时,因对德宣战,新西兰占领了德属西萨摩亚。战后,新西兰参加了巴黎和会(1919),签署《凡尔赛和约》,加入了国际联盟,成为一个主权国家。1920年,国际联盟将西萨摩亚交新西兰“托管”,新西兰并和英国、澳大利亚共管瑙鲁。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认新西兰自治领对内对外政策的独立。1935年,工党执政时期,增加农场主收入和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提供就业机会,兴建公共工程与住宅,扩大社会福利事业。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新西兰参战,基于国家安全的原因,新西兰转向依靠美国,加强与美国的合作。1942年后,美军驻扎到新西兰,1951年签订了《澳新美安全条约》。
1947年,新西兰正式接受《威斯敏斯特法》,获得完全自主,但仍为英联邦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西兰国民党和工党都主张鼓励加工工业,维持福利国家。但经济不稳定。新西兰经济仍以农牧业为主,是世界畜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废除了对新西兰产品的进口特惠关税,新西兰产品的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影响。1974年后,又受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直至1977年后,对外贸易才逐渐转为顺差。1972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84年 7月大选,工党获胜,工党领袖D.R.朗伊出任总理。1987年8月15日全国大选中,工党再次获胜,朗伊继任总理。1987年6月,新西兰退出澳新美安全条约组织。

⑺ 汶川地震都有那些国家援助了中国

1、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阿卜杜拉决定沙特向中方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帮助中国抗震救灾。(共计约合人民币4.2亿元)

2、加拿大政府捐助超过3100万加元。(折合人民币约2亿元)

3、印度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500万美元救灾物资。(约合人民币3500万元)

4、日本政府决定提供约5亿日元紧急援助。(约合人民币3300万元)

5、俄罗斯政府已提供四批救灾物资,价值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00万元)

6、挪威政府将向中国提供2000万挪威克朗紧急救灾援助。(约合人民币2700万元)

7、意大利政府向中方提供50万欧元和150万欧元的救灾物资。(共计约合人民币2200万元)

8、土耳其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200万美元援助。(估计约合人民币1400万元)

9、英国将提供100万英镑援助。(约合人民币1360万元)

10、西班牙政府将提供100万欧元紧急援助。(约合人民币1080万元)

11、爱尔兰政府决定向中国红十字会提供100万欧元现金援助。(约合人民币1080万元)

12、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150万美元援助。(约合人民币1050万元)

13、以色列政府向中方捐赠价值15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约合人民币1050万元)

14、比利时将提供65万欧元紧急援助。(约合人民币700万元)

15、巴基斯坦政府向灾区捐赠价值10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约合人民币700万元)

16、韩国政府将提供价值100万美元援救资金以及救援物资。(约合人民币700万元)

17、阿尔及利亚政府决定向中国政府提供100万美元紧急援助。(约合人民币700万元)

18、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向中方提供100万澳大利亚元援助。(约合人民币660万元)

19、芬兰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50万欧元援助。(约合人民币540万元)

20、荷兰政府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向中方提供50万欧元援助。(约合人民币540万元)

21、德国政府向德国红十字会提供50万欧元帮助中国救灾。(约合人民币540万元)

22、泰国政府已向中国政府捐款50万美元。泰国公主诗琳通向灾区捐款10万人民币。泰国红十字会和普密蓬国王“猜帕塔那”发展基金会各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10万美元。(共计约合人民币500万元)

23、法国政府提供价值38万欧元的物资。(约合人民币410万元)

24、老挝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价值50万美元的木材援助。(约合人民币350万元)

25、美国政府提供50万美元援助。(约合人民币350万元)

26、新西兰政府决定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中方提供50万新西兰元援助。(约合人民币270万元)

27、瑞士政府将向中国提供40万瑞士法郎的首笔紧急援助。(约合人民币260万元)

28、丹麦外交部宣布向中国红十字会提供75万丹麦克朗紧急援助。此外,丹麦红十字会已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中方提供价值超过100万丹麦克朗的救灾物资。(约合人民币250万元)

29、克罗地亚政府通过克罗地亚红十字会向中方提供20万欧元援助。(约合人民币220万元)

30、希腊政府决定向中国政府提供20万欧元紧急援助。(约合人民币220万元)

31、新加坡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20万美元物资援助。(约合人民币140万元)

32、越南政府将向中国政府提供20万美元现金援助。(约合人民币140万元)

33、巴西政府决定向中国政府提供20万美元物资援助。(约合人民币140万元)

34、斯洛文尼亚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10万欧元援助。(约合人民币108万元)

35、朝鲜政府已决定向中国政府提供10万美元紧急援助。(约合人民币70万元)

36、柬埔寨首相洪森以柬埔寨王国政府名义捐款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0万元)

37、萨摩亚政府向中方提供10万美元援助。(约合人民币70万元)

38、波兰外交部已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灾区提供10万美元援助。(约合人民币70万元)

39、立陶宛政府决定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20万立特。(约合人民币63万元)

40、卢森堡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5万欧元援助。(约合人民币54万元)

41、蒙古政府已决定向中国政府提供5万美元紧急有效援助。(约合人民币35万元)

42、爱沙尼亚政府将向中国捐款50万爱沙尼亚克朗。(约合人民币34万元)

43、捷克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70万捷克克朗物资援助。(约合人民币30万元)

44、阿尔巴尼亚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4万美元援助。(约合人民币28万元)

45、莫桑比克政府(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向中国政府捐款4万元人民币。

⑻ 支援巴基斯坦的国家有哪些

巴基斯坦洪灾发生后,世界各国向巴基斯坦伸出援手,已向巴基斯坦支援的国家有:中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印度、韩国、日本、泰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匈牙利、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埃及、澳大利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塞尔维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克罗地亚等,有那么多国家援助,巴基斯坦一定能够战胜洪灾造成的灾难,能迅速恢复重建家园。

⑼ 对于新西兰这个国家,大家知道到底有多强大吗

新西兰是一个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岛国,在片长大家的眼中,新西兰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家。新西兰领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1万,其东部濒临太平洋,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部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北部距离最近的国家是斐济和汤加,新西兰最近的邻国是澳大利亚,两国相距约1600公里。新西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超过了4万美元,然而它不仅仅是一个发达国家,还是一个少有的拥有海外领土的国家。新西兰本土由北岛和南岛组成,两岛之间以库克海峡隔海相望。

第三个地方是托克劳群岛,位于他家的北部地区,距离新西兰本土约3300公里。托克劳群岛由三座珊瑚礁组成,陆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人口仅有1466人。当地的官方语言为托克劳语和英语。经济主要依靠农业以及出售邮票、纪念币和捕鱼权为主。新西兰的海外领土就只有托克劳、纽埃和库克群岛,其中有爱与库克群岛基本算得上是一个与新西兰有特殊关系的这个国家,而真正完全属于新西兰的海外属地就只剩下托克劳一个地方。新西兰和这些岛屿都曾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他们都是新西兰从英国继承而来的。直到如今,托克劳依然不愿独立留在新西兰,也是因为新西兰的强大。新西兰经济高度发达,对于土地人口极少的拓客来说是一个强大的依靠。

⑽ 对国际发展援助和中国对外援助比较有兴趣,请提供些参考专着或论文信息资料。谢谢。

多国减停对华援助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难料
新西兰对华发展援助简况

2010-06-24 14:34 文章来源:国际司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中新发展合作始于1989年,主要以技术合作为主,最初形式是直接向有关项目单位提供无偿援助。1990年,新政府与我国政府建立了全面的技术合作关系。1997年,在中新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下,进一步明确了中新发展合作以扶贫,技术转让和政策交流领域的合作为主。截止2010年4月,新方对华无偿援助累计约2610万新元(约1880万美元)。
澳大利亚对华发展援助简况

2010-06-24 14:32 文章来源:国际司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中澳发展合作是中澳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10月,中澳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澳技术合作促进发展计划协定》。迄今,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Ausaid)共向我提供6.2亿澳元(约合4.7亿美元)援助,已完成合作项目127个,正在执行9个项目。合作项目涉及农、林、牧、能源、交通、纺织、教育、卫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综合扶贫、体制改革、能力建设、农村发展等领域。

中澳发展合作目前主要包括政府治理、环境发展、艾滋病防治等3个领域。2004年,澳向我提供2100万澳元,用于政府管理项目合作。从2007年开始,澳向我提供5000万澳元,用于5年的合作,重点支持卫生与艾滋病防治(2500万澳元)和环境发展(2500万澳元)两个领域。此外,澳发署利用援助资金,支持与我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丹麦对华无偿援助简况

2010-06-24 14:30 文章来源:国际司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2005年12月21日,中丹两国政府签署了发展合作协定,标志着中止多年的两国间双边发展合作的重新启动。2006年初,丹麦政府在驻华使馆专门设立了发展合作处,旨在通过发展合作,促进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根据丹麦政府制定的对华发展援助战略框架,2004-2008年度向中国政府提供3亿丹麦克朗(约5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用于支持中国环境领域的发展,重点是在风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清洁发展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
荷兰对华无偿援助简况

2010-06-24 14:25 文章来源:国际司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1986年,荷兰政府开始向我国提供无偿援助。1996年,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荷关于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截至2008年底,荷方共对华提供约1.64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共开展57个合作项目,支持在环境保护、法律合作、私营部门发展以及藏文化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欧盟对华无偿援助简况

2010-06-24 14:23 文章来源:欧盟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欧盟于1984年开始向我国提供财政技术援助。1995年以前,欧盟对华提供的发展援助以扶贫为主,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1995年以后,欧盟调整了对华政策及对华发展援助政策,扩大了对华援助的领域。

截至2010年6月,中欧发展合作项下共支持了75个项目,累计援助金额约7.3亿欧元。其中已完成项目58个,累计金额约4.8亿欧元;正在执行的项目17个,累计金额约2.5亿欧元。双方合作项目涉及经济与社会改革、贸易、司法、政府治理、农业、环保、能源、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众多领域。

欧盟自2002年起在发展援助项下开始制定《国别战略文件》(简称CSP)。欧盟对中国的第一个《国别战略文件》涵盖2002-2006年度,将“支持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完善政府管理与法制”作为中欧发展合作的三大优先领域。根据该文件,欧盟在2002-2006年度的5年间,共向我提供约2.5亿欧元的无偿援助,涉及12个项目,目前大部分项目都已开始执行。

目前,欧盟正在执行第二个对华《国别战略文件》,涵盖2007-2013年度。该文件分两期《国别指导性计划》(简称MIP)实施。第一期MIP涵盖2007-2010年,资金总额约1.28亿欧元,计划开展11个项目。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经签署财政协议或已进入实施阶段,仍有少量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欧方正就第二期国别指导性计划(2011-2013年度)征求各方意见,预计年内将正式出台。

意大利对华无偿援助简况

2010-06-24 14:22 文章来源:国际司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中意发展发展合作始于1981年,截止2010年3月,意方共向我提供约2.11亿美元的赠款。其中,已执行完毕项目36个,执行中项目12个,合作项目涉及公共卫生、综合扶贫、文物保护以及残疾人权益保护等。自1999年起,双方恢复了发展合作年会制度。
瑞典对华无偿援助简况

2010-06-24 14:20 文章来源:国际司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瑞典国际开发署(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 简称SIDA)是政府机构,成立于1995年,其职能是规划管理并组织实施瑞典同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以及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及多边发展合作。

自1985年开始,瑞典政府通过双边渠道共向我提供了约合6400万美元的无偿技术援助。2005年以前,我与瑞方的合作属松散型合作,政府间不签署任何文件。2005年后,双方开始签署项目换文。截至2010年6月,已签署项目换文并已完成项目18个,正在执行的项目10个,合作总金额约1209万美元。双方合作项目涉及环境保护、性别平等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方式主要有专家互访、联合研究和培训考察。

近期,瑞典政府修改了对华技术合作《国别战略》,明确了未来合作将以“合作伙伴关系”的形式进行,主要合作领域为公民社会、环境和气候变化以及性别平等。
多双边无偿援助国别介绍

2008-06-03 16:32 文章来源: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网站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调研

1、澳大利亚
中澳发展合作是中澳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10月,中澳签署了《中澳技术合作促进发展计划协定》,澳方开始对华提供发展援助。迄今,中澳已完成126个合作项目,澳方提供无偿援助3亿美元;正在执行的合作项目10个,澳方提供无偿援助约7000万美元。合作项目涉及农、林、牧、能源、交通、纺织、教育、卫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综合扶贫、体制改革、能力建设、农村发展等领域。
澳政府将在2010年前,每年对外援助规模从目前的20亿澳元提高到40亿澳元,对中国的援助稳中有降。
2006-2007年度澳方将继续提供3800万澳元的援助。主要包括:政府治理,环境水资源管理,艾滋病及其他传染病防治等三个重点领域。此外,澳发署的对华援助特别支持与我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2006年——2010年新方案中明确提出今后的对华发展合作将主要以经验和政策交流为主,不再提供资金和硬件援助。
中澳发展合作新方案的基调为确定为:“适应变化中伙伴关系的新战略”( A NEW STRATEGY FOR A CHANGING RELATIONSHIP)。如果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配合中央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建立和谐社会等战略,围绕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综合扶贫开发,平衡地区发展,加强公共卫生系统特别是重大疾病综合防治、促进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能源节约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执政能力、建立健全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私营部门发展等领域运作项目建议书,澳方认可的几率较高。
另外,在促进区域合作、和平与安全、贸易投资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合作潜力与空间。
地方试点与中央决策相结合是未来的合作模式。
中澳合作还有两个传统的特色领域:奖学金项目(ADS)和扶贫小项目(SAS)。澳每年向我提供24为发展领域的奖学金名额,重点是中西部省份和与发展合作重点领域密切相关的中央部委和机构。澳扶贫小项目(SAS)广为人知,援助对象主要是中澳重点领域无法覆盖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特困山区和严重灾区。原则上5年内不在同一地区重复支持。

2、加拿大
中加合作始于1982年。20多年来,双方进行的合作涉及农业、林业、能源、交通、教育、通讯、环保、人才开发、体制改革和扶贫等众多领域,项目总数110个,已完成84个。对华援助总金额约7.6亿加元.(6亿美元).
加拿大对华”国别发展规划框架(CDPF_COUNTRY DEVELOPMENT PROGRAMMING FRAMEWORK)和2005年5月加政府公布的国际政策(CANDA’S INTERNATIONAL POLICY STATEMENT)已成为中加发展合作指南.新国际政策包括外交、国防、商务和发展四个部分。关于发展部分,新政策明确指出到2010年,CIDA至少将其三分之二的双边援助集中用于25个国家(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环境可持续性(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和政府治理(governance)作为今后中加发展合作的两个重点领域。也逐渐向政策和立法等高层次发展。
3、丹麦(丹发署 DANIDA)
1989年停止,2005年恢复对华援助。根据2004-2008年对华发展援助战略框架,丹麦政府将在未来四年内,向中国政府提供3亿丹麦克郎(约4000万欧元)的无偿援助,用于支持中国环境领域的发展,重点是在风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清洁发展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合作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各部委作为中方的执行机构。
4、欧盟
1984年开始对我财政技术援助。1995年以前,欧盟对华提供的发展援助以扶贫为主。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1995年以后,调整了对华政策及对华发展援助政策,扩大了欧盟对华援助的领域。
迄今,发展项下支持了60个项目,累计金额6亿欧元。涉及农业,环保,能源,教育,卫生,贸易,司法和政府治理等众多领域。
中欧双方将加强在发展合作领域的合作,优先领域仍为“支持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完善政府管理与法制”。
管理模式为:集中管理(CENTRALIZED) 和分权管理(DECENTRALIZED)。集中管理项目又分两类, 一类由欧盟总部或委托其驻北京使团直接负责,中方对项目实施的参与仅限于政策咨询,而不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和管理;另一类集中管理项目, 由欧方牵头成立项目的指导委员会,中方(商务部)作为主席单位共同参与项目的管理,项目的主要参与方作为观察员参加项目的指导委员会。在分权管理模式下,中方(商务部)将与项目的牵头实施单位共同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欧方将作为有发言权的观察员参与指导委员会。在项目实施上,中方将牵头实施部门将成立项目的执行办公室(project task force –PTF)任命全职的项目主任,欧方将不再派遣欧方项目主任,只派欧方长期专家组长,负责协助项目主任工作,为项目活动开展提供咨询服务。
5、德国
1982年,德国开始对华提供无偿。2006年,两国关系合作优先支持下列领域:
中国西部城市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合作;能源利用效率;企业社会责任;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优化利用。根据两国发展战略政策对话,未来两国技术合作的重点领域:经济体制改革,法律合作,金融系统发展及就业促进;环境政策;自然资源管理;能源及城市发展;环境友好的交通系统。
目前合作特点:1)合作领域相对集中(今后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环境政策咨询、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律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新能源开发利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2)资金规模逐年减少3)合作形式呈多元化趋势。4)硬件援助比例减少(主要以人员培训,专家咨询等形式合作,硬件比例已不足15%,中方也得不到现金援助);5)项目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由单个项目project转为框架项目programme,项目主要在国家层面实施,个别项目在所选择的示范省份执行)。
6、意大利
1981年开始与我国进行“三年一期”的双边发展合作,意大利外交部发展总司代表意政府负责向我提供无偿援助,主要用于急救医学,农业开发,基础卫生和教育,文物保护,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2005年年会上,意方表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仍为重点援助国家。双方商定公共卫生、综合扶贫、文化保护、环境保护及残疾人权益保护等为两国发展合作的优先领域。并继续提供奖学金,用于支持中国学生赴意留学及开展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
7、日本
日本政府对华官方发展援助ODA分为无偿援助、日元贷款和技术合作三大部分,分别由商务部、财政部、科技部主管。其中,无偿援助包括:一般无偿援助、小规模无偿援助、文化无偿援助、紧急无偿援助等。从1981年到2006年6月,我部接受无偿援助总额约1384亿日元(约12.6亿美元),执行各类项目139个,设计卫生,环保、教育、农业、扶贫等多个领域。2005年3月, 日方向我正式通报计划于2008年与日元贷款一起终止大规模对华无偿援助,但可探讨继续提供小规模无偿援助、开展文化、环境和人才培训领域的相关合作活动。2006年3月,日方向我通报,今后日本对华无偿援助将集中在环境保护与传染病防治、增进两国交流与促进相互理解两个方面。
8、韩国
2001年正式中韩合作。韩国国际协力团中国事务所Korea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KOICA) 负责韩国对外发展合作。
合作领域:林业;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
9、荷兰
1986年,荷兰政府开始向我国提供无偿援助。2006年,荷兰政府计划提供1450万欧元,支持在环境保护、法律合作、私营部门发展以及藏文化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PSOM项目: 2003年12月,中荷两国政府签署了“新兴市场促进”PSOM项目谅解备忘录,荷兰政府每年提供200万欧元无偿援助,用于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并鼓励中荷私营部门间的投资与贸易发展。PSOM项目优先选择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通过增加当地就业、转移技术、与当地中小企业合作等,最终为消除贫困做贡献。中国每年可有4个项目获PSOM预算支持,平均每个项目预算约为50万欧元,项目执行期2年。领域:农业;能源和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水资源。详情:www.evd.nl/psom
中国亚洲协作(AF):旨在通过科学技术合作,知识转让和交流,并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加强中荷双边关系。该项目重点内容为人力资源开发。
项目对荷兰及中国学术机构提出的合作意向提供支持。通过建立合作项目开展培训、技术合作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合作将至少包括一个中国和荷兰的与经济或社会相关的机构。鼓励私营部门的参与。年度资金总预算210万欧元。对每个项目的最大投入至多45万欧元,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80%。执行期2年。重点领域:私营部门发展、能源、水管理、农业、卫生;环境;完善政府管理。详情:www.evd.nl/af
10、新西兰
中新合作始于1989年,合作领域以小规模扶贫项目为主,正在探索在政策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扶贫项目重点领域:食品安全、能力建设、基础教育(扫盲、图书馆和学校)、基础卫生(妇幼健康或社区健康活动,卫生意识的教育等)、小规模经济活动或可持续生产活动、小规模基础设施(市场、卫生和教育设施)、国内小型研讨会、培训活动等。
11、挪威
挪威开发合作署(NORAD)是代表挪威政府对外提供发展援助的机构。1996年始,挪威政府将中国作为重点援助的国家,环保领域是挪威对华援助的优先领域。自1995年中挪双边环境合作备忘录签署以来,两国在污染处理、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开展可富有成效的双边合作。但目前,挪威在华开展的合作项目基本上由环保总局负责管理和实施。所以各单位在制定项目建议书的过程中,要主动征询各地环保局的意见。
12、瑞典
瑞典国际开发署(SIDA)是政府机构,隶属瑞典外交部,职能是规划管理并组织实施瑞典同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及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及多边发展合作。瑞典国际开发署目前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中瑞发展合作国别战略文件。该战略涵盖了与中国在环境保护、司法合作、生态建设、妇女平等参与及HIV/AIDS防治等多方面的合作内容。2010年后,瑞方将以新的合作模式,加强与我在环境保护和人权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
13、英国
DIFD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负责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扶贫。英国的援助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宗旨,重点领域在减轻贫困、减免债务、实施“良政”和人权、妇女权利、卫生健康、教育、环境及防止冲突和灾害等方面。从援助额看,2002年英国为世界第5大援助国,前四位是美、日、德、法。英国的援助包括国际发展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发展援助分为官方发展援助和非政府组织机构的援助和慈善活动等,但以官方发展为主。
英国的发展援助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双边援助以技术合作项目为主,多边援助主要是对欧盟的捐款。从地区来看,双边援助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国家。2006年5月,DFID发表《2006-2011年对华援助计划》,确定了今后5年对华援助重点仍然是帮助中国减贫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下简称MDG)相关的领域。其主要内容为:基础教育、艾滋病的防治;肺结核防治;水资源管理,水供给及卫生。
14、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关系简况
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是世界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人口和发展领域援助的最大国际援助机构,总部设在纽约,理事机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人口基金执行局,由36个成员国组成。人口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各国政府的自愿捐款。人口基金的年度总资源约为5亿美元。人口基金的援助涉及三大领域:一是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和性健康领域;二是人口和发展战略;三是倡导倡导:人口基金支持宣传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的精神、原则与目标。上述目标包括生殖健康与权利;提高妇女地位;加强国家在制定和执行人口与发展战略方面的能力;减少教育领域的性别差距;降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人们对人口与发展问题的认识;为人口与发展领域筹集资金。
欧洲对华无偿援助情况

2005-01-28 15:57
一、总体情况介绍

欧洲国家对华双边无偿援助的管理工作可以用五句话进行概括:1.国别多;2.项目大;3.领域宽;4.地域广;5.层次多样

1. 国别多-截止目前,由我们负责对外协调的援助国别包括欧盟、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挪威、瑞典、比利时、卢森堡、捷克、希腊、哈萨克斯坦、丹麦13个欧洲国家和组织。另外,我们正积极对外开展工作,争取与西班牙、法国等更多有意对华提供无偿援助的欧洲国家建立官方发展合作机制。

2. 项目大-截至到今年11月,欧洲国家对华无偿援助的项目总数约为500 个,累计约23亿美元。尽管援助金额及项目数量有限,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无偿援助项目有利地推动了我国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成为落后地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的一个重要渠道。

3. 领域宽-中、欧发展合作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如:综合扶贫、教育、文化交流、文物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政府管理、贸易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医疗卫生、艾滋病防治、社会保障、救灾及残疾人扶持等领域。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