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辈怎么和新西兰人见面
‘壹’ 在新西兰打招呼时,碰鼻子的时长有什么讲究吗
在一个美丽的国度新西兰,对于他们来说碰鼻子是一种特别的问候礼。在我们国家,最亲热的一种问候礼就是拥抱吧,不过这些只会发生在熟悉的两个人中间,对于陌生人有可能连握手都不存在,更不要说在异性之间,而对于新西兰人就不一样了,陌生人之间就会碰鼻子。
在塔拉乌伊拉火山,当地的导游会详尽地介绍毛利人的传说、历史和火山结构等,包括带领游客四驱车半日游,从罗托鲁瓦出发,穿越风光如画的农地以及新西兰最大的人造森林,到达塔拉乌伊拉火山脚后再登上巨大火山口的边缘;也可乘滑翔降伞落到火山口,或者采用远足方式登上1111米高的顶峰,沿途游客还有机会看到一些珍奇的野生动植物。
‘贰’ 新西兰的社交礼仪
新西兰的社交礼仪1
仪态礼仪
新西兰人说话很轻.街上遇见朋友,老远就挥手.他们不喜欢用V手势表示胜利,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视为不文明的举止;当众闲聊等是很失礼的行为.女子以抖手等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见礼仪
新西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施握手礼,在和妇女见面时,应该等女士先伸出手时才能握手问好. 正式场合的称呼是先生,夫人,女士,一般情况下,称呼比较随便,但相处还不熟时,最好还是先称呼他的姓.新西兰人也像中国人一样有施鞠躬礼的.
商务礼仪
新西兰人追求平等,他们反感把人划分为等级,商人第一次见面或业务会谈时,一般不互送礼品,但可以在生意谈成后,宴请有关人士以表谢意. 新西兰的`商业气氛比较接近伦敦,在新西兰,凡是当地能生产和制造的产品,都不准进口.与其谈生意时,最好有点板球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他们对你会有好感.
旅游礼仪
到新西兰全国各地旅游,坐火车最理想,火车不分等级,只有卧铺和餐车.许多街道上都有公用电话,在要付费的电话机上打电话,先要投10分硬币再拨号码.在新西兰,不必给小费,饭店和餐馆也不需另付服务费.
新西兰的社交礼仪2
仪态礼仪
新西兰人说话很轻。街上遇见朋友,老远就挥手。他们不喜欢用v手势表示胜利,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视为不文明的举止;当众闲聊等是很失礼的行为。女子以抖手等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见礼仪
新西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施握手礼,在和妇女见面时,应该等女士先伸出手时才能握手问好。 正式场合的称呼是先生,夫人,女士,一般情况下,称呼比较随便,但相处还不熟时,最好还是先称呼他的姓。新西兰人也像中国人一样有施鞠躬礼的。
商务礼仪
新西兰人追求平等,他们反感把人划分为等级,商人第一次见面或业务会谈时,一般不互送礼品,但可以在生意谈成后,宴请有关人士以表谢意。 新西兰的商业气氛比较接近伦敦,在新西兰,凡是当地能生产和制造的产品,都不准进口。与其谈生意时,最好有点板球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他们对你会有好感。
旅游礼仪
到新西兰全国各地旅游,坐火车最理想,火车不分等级,只有卧铺和餐车。许多街道上都有公用电话,在要付费的电话机上打电话,先要投10分硬币再拨号码。在新西兰,不必给小费,饭店和餐馆也不需另付服务费。
‘叁’ 新西兰是个非常发达的国家,那新西兰的风俗礼仪有哪些呢
新西兰是个非常发达的国家,那新西兰的风俗礼仪有哪些呢?
新西兰的风俗礼仪:
新西兰海关
新西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欧洲后裔为主,深受欧美澳影响,生活方式和习惯基本西化。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慢,人们的生活比较悠闲。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阶层的人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整体消费水平来看,新西兰人追求的是高档商品,购物倾向于名牌和时尚。
新西兰的人们普遍生活质量较高,他们通常注重衣食住行。他们大多数喜欢户外运动。除了赛马,他们还特别喜欢橄榄球。
新西兰人普遍对狗有着特殊的感情,视狗为“终身伴侣”和“羊的守护者”。他们一直珍惜几维鸟,把几维鸟视为国家象征,视其为国鸟。他们更喜欢银蕨作为国家的象征。
毛利人的举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当远方的客人来访时,毛利人会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刚开始的时候,会场一片寂静,两边都是排队的人。突然,队伍里走出一个光着脚的中年人。首先,他大叫,然后他大声唱歌。歌声一落,姑娘们在委婉低沉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他们穿着红黑相间、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手工编织的亚麻裙随着舞步轻轻摇摆。年轻人朝气蓬勃,又喊又跳。他们把剑扔在地上,看看人们是朋友还是敌人。欢迎贵宾的仪式达到了高潮,宾主一起载歌载舞,分享友谊,沉浸在欢乐之中。去新西兰惠灵顿或其他地方旅游的人,经常会遇到这样感人的场景。
‘肆’ 小孩和初次见面的新西兰长辈、同辈、晚辈如何打招呼
如果你是指老外的话,西方人没这么多讲究。只有很亲近的人才能叫叔叔阿姨。一般碰到了,无论年龄,直接称呼名字就好。比如hi Tom, hello John。 如果对方也是华人,在中国怎么叫,新西兰也怎么叫。
‘伍’ 各国的见面礼仪
跪拜礼,在我国古代很盛行,直到民国期间才逐渐废止;不过,有些特定场合还会行跪拜礼,比如、结婚、收徒,庆典、拜佛;有些家庭在过年的时候,对长辈也会行跪拜礼。
泰式跪拜礼,泰国的跪拜礼更夸张,当年泰国前总理英拉在泰国诗琳通公主殿下时,行跪拜礼,双手合十,双膝下跪,整个人都趴在地上。
鞠躬礼,是中国传到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传统礼仪。目前日本和韩国应用比较广泛。
贴面礼,贴面礼在西方比较盛行,尤其是法国,贴面礼就是双方互相用脸颊碰一下,通常从右脸颊开始,左右各碰一下。
碰鼻礼,是新西兰毛利人一种独特见面问候方式。行礼过程中,主人与客人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即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就低。
屈膝礼,在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屈膝礼是与男性的鞠躬的礼节相对应。至今在英国王室成员还是必不可少的。前不久,英国首相对威廉王子行屈膝礼,就遭不少网友吐槽。
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英法两国喜欢“吻手礼”,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妇女 。
吻脚礼,尼泊尔人的晚辈见到长辈,如儿子见到父亲,侄儿见到叔公,都要跪下来去吻长辈的脚。然后,长辈在晚辈的头上用手掌轻轻拍一下表示还礼。不过,这种礼仪有点接受不了,万一对方的脚有味道还不吐死?
摸脚礼,有吻脚礼,还有摸脚礼,印度人摸对方的脚表达对长者、智者、尊者的敬意。除了摸活人,还摸死人的,印度很多墓地或是名人的雕塑都有这样的脚型标志,以方便人们在祭拜时使用摸足礼,并以此表达对死者的敬意。
握手礼,在这些礼节之中,还是握手礼大方。握手礼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礼节。不仅熟人、朋友,连陌生人、对手,都可能握手。
‘陆’ 新西兰毛利人会见客人的最高礼节是什么
一、国名渊源
10世纪毛利人最无发现新西兰大陆。那时,毛利人称其为“奥蒂罗”,意为“白云绵绵的土地”。1642年荷兰艾贝尔·塔斯曼抵达这里,称这块土地为“斯达特恩兰特”,意为“我国之地”(指荷兰)。但其上属要他仿铲本国的省名为其命名,因其形状近似泽兰省,故改称为“新泽兰”。荷兰语中的“新的海中陆地”之意。后来,由于英国的占领并向此地大批移民,又将其名英语化,这样就成为“新西兰”了。
二、地理位置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扼南太平洋的海、空交通要冲。
三、主要概况
新西兰全国面积26.8112万平方公里。人口334.7万(1988年),大多为欧洲移民后裔,毛利人占12.5%,华侨和华裔占0.57%。
新西兰全国划分28个市,90个自治镇、3个镇区和85个郡,市、自治镇、镇区和郡均为平行建制,按人口密集程度划分。首都惠灵顿。货币为“新元”。通用英语,毛利人用本民族语言。
四、社交习俗
新西兰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四面临海新西兰, 土着民族史久远;
会客礼节极特殊, 碰鼻为礼表情感;
国民多为英后裔, 性格习俗随祖传;
坦诚直率无拘束, 生活乐趣颇广泛;
待人盛情重礼貌, 态度真挚讲和善。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新西兰热情好客,有尊敬长辈的传统。新西兰毛利人能歌善舞。男子跳舞时还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吐舌头、瞪眼睛、做鬼脸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女性多头戴花环,腰系蒲草裙,用手的姿势及抖动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对初次来访的尊贵客人款待盛情,主人要集合全部落的人,并用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歌舞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在这时候,客人要在手持刀剑的武士面前,拾起一块事先放置好的木块交给头人,以表示真诚的友谊。他们把水视为纯洁神圣之物,重要集会上都要举行泼水仪式,向参加者的身上洒清水,以此来互相祝福。他们以用“烧石烧饭”(即:将灶内鹅卵石烧红后,泼上一瓢冷水,再把盛有食物的铁丝筐放进灶里,先盖湿土,最后用稀泥糊严,经过数小时,饭即成熟)招待客人为最高礼仪。
新西兰喜欢与客人谈论有关国内外政治、天气和体育等话题。他们对狗怀有特殊的感情,视狗为“终生的伴侣”、“牧羊的卫士”。他们历来珍爱几维鸟,把几维鸟看成是民族的象征,并喻其为国鸟。他们偏爱银蕨,视其为国家的象征。
五、礼节礼仪
新西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用握手施礼;和妇女相见时,要等对方伸出手再施握手礼。他们也施鞠躬礼的,不过鞠躬方式独具一格,要抬头挺胸地鞠躬。新西兰的毛利人会见客人的最高礼节是施“碰鼻礼”,碰鼻子的交数越多,时间越长,礼就越重。
一般礼仪
这里不通行给小费。小费往往会遭到谢绝。
在建立起一种较为轻松随和的气氛之前,应恪守礼仪。
称谓与问候
见面或告别时握手为礼。若对方是女性,应等她主动伸手。
约会与准时
预先约会是可取的,客人应争取略早一点到达。
款待与馈赠
来访者通常邀请客户在旅馆或饭店里共进午餐。业务上的会见安排在主人的办公室里。你若应邀去新西兰人家里吃饭,以带力或葡萄酒之类不显眼的礼物,但不是非带不可的。
交谈
新西兰人喜欢谈论国内和国际政治局势、天氯以及体育运动。他们喜欢那些了解他们文化的来访者。
应回避的话题是种族问题。不要把新西兰作为澳洲或“澳大拉西亚”的一部分。
六、信仰忌讳
新西兰人大多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他们把“13”视为凶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设法回避“13”。他们在国内忌讳男女同场活动。即使看戏或看电影,通常他们也分为男子场和女子场。他们视当众剔牙和咀嚼口香糖为为文明的举止。他们视当众闲聊、吃东西、喝水、抓头皮、紧裤带等作风为失礼的举止。新西兰人的毛利人,对有人给他们照象是极为反感的。新西兰人不愿谈论有关种族方面的问题。他们不喜欢吃带粘汁或过辣的菜肴。
七、饮食习惯
新西兰毛利人经常利用地热蒸制牛肉、羊肉、马铃薯等食品,这些食品通称为“夯吉”。他们制作“烧石烤饭”的原料有芋头、南瓜、白薯、猪肉、牛排、鸡、鱼等,在铁丝筐内分层一次烧制成,然后洒上盐、胡椒粉等食用。
新西兰人乐于品尝中国菜肴。有些人习惯使用刀叉,也有人用手抓饭吃。
新西兰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花样,注重菜品量少质精。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甜、酸、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食。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猪肉、鸡、鸭、蛋品、野味、鱼、虾等,喜欢西红柿、芋头、南瓜、薯仔、青菜、辣椒、菜花、黄瓜等蔬菜;调料爱用咖喱、番茄酱、味精、胡椒粉等。
⑤制法 对炒、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苏菜、京菜、浙菜。
⑦菜谱 很欣赏鸡火煮干丝、番茄牛肉、糖醋鱼、脆皮鸡、油爆虾、黄油菜花、烤鸭、炒山鸡片、烤肉、烤方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特别喜欢喝葡萄酒、啤酒,爱喝矿泉水、咖啡、红茶和香片花茶等饮料。
⑨果品 爱吃香蕉、菠萝、猕猴桃、葡萄、草莓、西瓜等、干果喜欢杏仁、花生米等。
‘柒’ 新西兰的风俗有哪些
新西兰风俗跟一般的欧美国家差不多,新西兰生活节奏特别慢,人们生活特别有限,这里有着高福利,轻松的工作与压力,人们的生活质量比较高,喜欢赛马和橄榄球,当然跟基督教徒一样,讨厌13和星期五。
新西兰风俗习惯
新西兰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欧洲后裔占主导地位,受欧美和澳大利亚的影响很深,生活方式和习惯基本西化。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尚。
新西兰人的生活质量一般都比较高,通常对衣,食,住,行都比较讲究。他们大都喜爱户外运动,除喜爱赛马外,还特别喜爱橄榄球。
新西兰人崇尚平等。在新西兰,人们可以随时约见部长,市长。只要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几乎谁都可以见到总理。
在新西兰,汽车靠左边行驶,和英国一样。人行道也有一条中心线分开,来往成两行,行人也靠左边行走。
新西兰人视几维为民族的象征。新西兰是世界上唯一有几维鸟的国家,所以几维鸟备受珍爱。
在社会场合新西兰人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用握手礼。他们也有施鞠躬礼的,不过鞠躬方式独具一格,有抬头挺胸地鞠躬。
对于同自己一样身份的人,在称呼姓氏时应冠以"先生","夫人"或"小姐",但新西兰人往往在见面一两次以后就称对方名字。
新西兰人生性乐观,喜爱美化环境,空间时间很多,多半都用于园艺活动和整理环境。性格上偏于保守,不习惯和陌生人接触,但一旦相识后,会很快消除隔阂,甚至成为好朋友。
他们在和好朋友交往时,不要求对方送贵重的礼物,只要有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就使他们感到欣慰和满足了。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新西兰人别具匠心地组织起各种有趣的俱乐部,一次来愉悦身心,探究学问。诸如:"素食者俱乐部’","孪生俱乐部","理性主义俱乐部",甚至还有"汤匙俱乐部" 等等。据说此类活动至今已成为新西兰人传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并且每个人都已参加这种俱乐部的活动而感到荣幸。
新西兰人一般对狗怀有特殊的感情,视狗为"终生的伴侣","牧羊的卫士"。他们历来珍爱几维鸟,把几维鸟看成是民族的象征,并以其为国鸟。他们偏爱饮蕨,视其为国家的象征。
毛利人的礼节礼貌方式与众不同,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当远方客人来访的时候,毛利人都有举行盛大的欢迎聚会。开始时会场一片肃静,人们列队两旁,突然,队伍中走出一位赤膊光脚的中年人,先是一声吆喝,然后引吭高歌,歌声刚落,姑娘们在委婉的低声伴唱中翩翩起舞。他们穿的是红黑相间,鲜艳夺目的民族服装,手工编织亚麻短裙随着舞步轻轻摇摆。男青年英姿勃发,边喊边跳,他们把刀剑投在地上,察看来人是朋友还是敌人。欢迎贵宾的仪式进入高潮,宾主同歌共舞,共叙友谊,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到惠灵顿或者新西兰其他地方参观访问的人常常会碰到这种动人的场面。
1、在与女士交往中女方先伸出手,男方才能相握。
2、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夫人”、“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
3、新西兰人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表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可以谈论气候、体育运动(如橄榄球和板球等新西兰人特别喜欢的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
4、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必过多或贵重。
5、毛利族人之间传统的相互问候致意的方式是相互摩探鼻子。
6、新西兰人不喜欢声喧哗和装腔作势的人。
7、打哈欠的时候,要捂住嘴,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8、给人拍照,特别是毛利人,一定要先征求同意。
‘捌’ 世界各国见面礼仪有哪些
世界各国见面礼仪,人们相见,互相问好,世界上不论国家大小都会有各自的见面礼仪。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世界各国见面礼仪,欢迎阅读!
常见的见面礼仪种类
1.握手礼仪
握手是一种很常用的礼节,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
握手是现在社会大多数国家相见时最常用的礼节,广泛运用于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间。行握手礼时,一般要求主人主动,男士必须光手,女士则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
握手礼是会议、社交、慰问等情况下使用。纯礼节意义上的握手姿势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持续1-3秒钟,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
2.拱手礼仪
又叫作揖礼,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礼节之一,常在人们相见时采用。即两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目前,它主要用于佳节团拜活动、 元旦 春节 等节日的相互祝贺。也有时用在开订货会、产品鉴定会等业务会议时,厂长经理拱手致意。
3.鞠躬礼仪
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礼节。三鞠躬称为最敬礼。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亦常用于服务人员向宾客致意,演员向观众掌声致谢。
4.拥抱礼仪
在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常见的礼节,一般用于熟人和朋友之间,有时伴随着接吻礼,是比较亲密的一种见面礼仪。提醒您,这种礼仪一般用于同性或者亲密的异性之间。
流行于欧美,通常与接吻礼同时进行。拥抱礼行礼 方法 :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挟对方左后肩,左手挟对方右后腰。握各自方位,双方头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再向右拥抱,最后再次向左拥抱,礼毕。
5.吻手礼仪
吻手礼:吻手礼源于古代维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递礼物的风俗,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是一种仅对贵族已婚妇女实施的礼节。吻手礼一般在室内举行,并且仅限于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男子同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相见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则不吻。如女方地位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此礼在英法两国最流行。
6.接吻礼仪
见于西方、东欧、阿拉伯国家,是亲人以及亲密的朋友间表示亲昵、慰问、爱抚的一种礼,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一个吻。
接吻方式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亲友是贴面颊;亲人、熟人之间是拥抱,亲脸,贴面颊,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女之间是贴面颊,长辈对晚辈一般是亲额头,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间才吻嘴。
7.合掌礼仪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其行礼方法是: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对,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面带微笑。
8.跪拜礼仪
跪拜之礼,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周时就有稽首、顿首、空首三大跪拜礼仪规定,行礼者必须双手叠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时。这种礼仪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才伴随着封建制度一同灭亡。
9.吻脚礼仪
吻脚礼是由东方传入,表示一种拜服的态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对统治者所行的大礼。《旧约》和《新约》中都有关于吻脚的记载,表现一种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区,现在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礼节。
举手注目礼:举手注目礼是专属于军人的礼节,军人行军礼时举右手,手指并拢,指尖触帽檐,两眼注视对方,直到对方答礼才可放下手。遇到长者或者长官时,军人必须行军礼。
10.点头礼仪
点头礼一般用于平辈和同级别的人之间,属于比较快比较生疏的礼节。一般两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进中继续施行点头礼,长官对部下、长者对晚辈答礼也可以用点头礼。
11.碰鼻礼仪
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中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见面礼仪,即碰鼻礼。毛利主人在初次见面时必须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碰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说明客人越受他们尊敬。
12.贴面礼
在阿拉伯国家,两个老朋友相见不仅仅会握手和拥抱,还会行贴面礼。行礼时,用右手扶着对方的左肩,左手搂住对方的腰,左——右——左贴面三次。如果两人关系亲密,还会在贴面的同时发出亲吻的声音。
世界各国见面礼仪
In Thailand 在泰国
泰国人见面打招呼,通常都是先双手合十,再弓着额头触碰指尖(bow your forehead to touch your fingertips)。这在泰国被称为“wai”——手的位置越高,表示对对方越尊重。
In Argentina 在阿根廷
南美人通常很敏感,新朋友之间亦是如此。一般见面,会很随意地拥抱一下(a casual hug)后在对方右侧脸颊亲吻一下。
In Greece 在希腊
在希腊,熟人间一般是以握手为主,而亲近的人之间则是拥抱和亲吻。他们除了亲吻彼此脸颊两下以外,还伴着“拍手”(a “clap”)一次。
In Netherlands 在荷兰
在荷兰,吻面礼(cheek kissing)是有一定顺序的,要按照脸颊“右侧-左侧-右侧”的来亲吻三下。但,关系一般的人之间以及两个男人之间是不会亲吻脸颊的。
In India 在印度
印度当地人之间问候,一般是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头向前倾(但不要鞠躬),然后说“Namaste”(印度合十礼)。
In Spain 在西班牙
在西班牙,两个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亲吻彼此的脸颊(quick cheek kissing):先是右侧,然后左侧。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对方,也可以通过握手(handshake)以示友好。这种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是一种惯例。
In Botswana 在博茨瓦纳
在非洲中南部国家的博茨瓦纳,人们互相轻轻地贴一下手心(light palm touching)、碰一下手指,然后互相问一下:你醒来感觉怎么样……
In Bangladesh 在孟加拉国
在孟加拉国,人们的习惯更多是做一个比较随意的行军礼动作(casual salute)。
In U.S 在美国
美国人见面会握手或者碰拳头(a fist bump),据说这样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很赞同这样的问候方式。
In Australia 在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通常会握手(handshake),而亲近的朋友间会亲吻侧脸颊以示友好。
世界各国常见的见面礼节有哪几种?
1.日本人的礼仪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 自我介绍 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 教育 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2.朝鲜人的礼仪
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互相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谢意。
3.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礼仪
在泰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此外,尚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泰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个称呼。对成年男人,常加"乃",(意为"先生"),"乃"字是尊称,也表示男性。而对成年妇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泰国人一般只简称名字,口头称呼时,不论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亲切。
泰国人见面时通常双手合十于胸前,稍稍低头,互致问候。合十分三种: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得较高,一般到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高度;长辈对小辈还礼到胸前为止。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当别人向你合十致意,你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当然现在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也握手问好,但男女之间见面是不握手的。
泰国人认为头是人最神圣的部位,随意摸别人的头被视为莫大的无礼。小孩子的头只让国王、高僧和父母摸。别人坐时,切忌将物越过其头顶。递送东西给别人须用右手;正式场合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时,要说一句"请原谅,左手"。小辈给长辈递东西用双手,长辈接东西时可用一只手。他们认为,右手是清洁的,左手是肮脏的。至于抛东西给别人则更不允许。坐时翘腿被认为不礼貌,把鞋底对着别人,意即将别人踩在脚下,被认为是一种侮辱性举止。妇女坐时要双腿并拢,否则被认为缺乏教养。走过别人面前,必须躬着身子,以示歉意,妇女尤须这样。就餐按辈份入座,长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长者先动手。
印度是一个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居民分别信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伊斯兰教、__、锡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罗门教,等级观念极深。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此外还有乌尔都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
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则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交谈中如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将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长度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则仅及胸前。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各种宗教,因此习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说来,等级越高,荤食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饭,拿食物或敬茶,递取别人东西时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会开放,人们又严守本民族的礼仪,十分注重礼貌。礼节以握手为主。
新加坡人到中国来,一般都喜欢吃粤菜,而工程师、医生等知识分子的早点则喜欢吃西餐。他们爱吃炒鱼片、油炸鱼、炒虾仁,不信佛教的还爱吃咖喱牛肉。主食方面,爱吃米饭和包子,不吃馒头。水果方面,爱吃桃子、荔枝、生梨等。下午希望有点心。
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风俗习惯往往差异很大,因此在礼节上各不相同。在新西兰,人们尽管互不相识,但一见面,双方都要与相鞠躬。如果是客人来访,除了见面时互相鞠躬外,主人与客人还要互相碰鼻子一至两次,表示亲热和对客人的欢迎。
阿拉伯人彼此见了面,将右手举在额前,左手贴在胸,表示情意。
尼日尔爾利亚人的见面礼是各自用大拇指在手上轻轻弹几下,以示问好。
非洲的坦噶尼喀人,在见面时,各自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握手。拍拍肚子表示不愁吃穿,身体健康;鼓掌握手,表示庆贺、祝福。
在摩洛哥,家里有客人来访,主人要敬茶三杯,客人则必须饮完,然后才促膝谈话畅叙家常。
马来西人见面时,则互相把手指并在一起,把手面、手背,轻轻地拍一下,然后把手贴在嘴唇或额角。
刚果人见面里,先伸出两手握几下,然后躬下身子吹几口气。
太平洋某些岛屿上的居民,彼此见了面,互相用中指勾住,然后用力向自己身边拉,表示亲热、友好。
在也门,如果客人来访,主人便往客人身上洒香水。面缅甸人,则向来访的客人身上泼水,当客人告别时,又用水泼他,而客人也可以向主人泼水,相互泼水,表示彼此情深谊长。
‘玖’ 在与新西兰人赴约交谈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新西兰人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做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过于昂贵。
‘拾’ 新西兰交往有哪些礼仪
新西兰是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东南面的岛国。人口300多万,90%为英国移民的后裔,土着人占9%,华人有一万多。英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 新西兰人的饮食习惯大体上与英国人相同,饮食以西餐为主。 喜欢喝啤酒,人均年啤酒消费量达110公升。国家对烈性酒严加限制,有的餐馆只出售葡萄酒,专卖烈性酒的餐馆对每份正餐只配一杯烈性酒。饮茶也是新西兰人的嗜好,一天至少七次,即早茶、早餐茶、午餐茶、午后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晚茶。茶馆遍布各地,许多单位都有专门的用茶时间。 新西兰人性格比较拘谨,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在与女士交往中女方先伸出手,男方才能相握。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夫人"、"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新西兰人男女之间交往注重礼貌,观看电影要男女分场。他们崇尚平等,平民可要求高级官员接见,上级对下级态度友好诚恳。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新西兰人特别喜欢橄榄球和板球。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
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新西兰人习惯的握手方式,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这里的原始居民是波利尼西亚毛利人,虽然现在他们已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文化依然存在。毛利族人之间传统的相互问候致意的方式是相互摩探鼻子。 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身势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打哈欠的时候,务必要捂住嘴。给别人拍照,特别是给毛利人,一定要事先征求同意。
见面和打招呼
见面时向人高兴地打一个招呼是增加生活乐趣的一种礼节形式,是会令人们感到愉快的;如果这种招呼没有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者被忽视或者被置之不理,都是对人失礼,也是很不礼貌的。
、
通常同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要握手。与好久没有见面的朋友相逢的时候,通常也要握手。专家表示,不过见面时并不是非握手不可,只是微微欠身鞠一个躬也是很礼貌的。在两人是同一性别的时候,通常是由年长的人先伸出手来;在两人是不同性别的时候,要由女子先伸出手来。
如果一个男子带着手套,他应该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如果由于什么原因摘手套有困难的话,他必须说一声“Excuse my glove(请原谅我没有脱手套)”,女子则不必脱手套。
在打招呼的时候称呼对方的姓名,任何时候都是得体的。你可以说:“Good morning,Mr. Michael(早上好,麦克先生。)”如果不是好友或同学,应该称呼对方的姓氏。
有些打招呼的方式在中国和合乎礼节,在新西兰则不被采用。如果你向新西兰人打招呼说“Where are you going(你上哪儿去呀)?”或者说“Where have you been(你到哪儿去啦)?”他会认为你想打听他的私事,实在太不礼貌了。如果你说“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你吃过饭了吗)?”他可能认为你想请他吃饭。因此打招呼的时候最好使用他们的惯用方式。
介绍
在你希望两人互相认识的时候,你当然应该从中介绍。有时候,人们不经介绍就觉得尴尬。这时,你就必须介绍他们互相认识。在介绍两人相互认识的时候,一般原则是:把其中一人介绍给你所尊敬的人。在新西兰,也像在中国一样,老人是受尊敬的。在那里,妇女也是受尊敬的,而且长久以来,人们就认为已婚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于未婚妇女。
最礼貌的介绍方式就是以询问的口吻问:艾莉小姐,我可以介绍王小姐给你认识吗?“在将朋友介绍给老师或者长者认识的时候,采用这一方式是很得体的。在朋友们和年龄地位大致相仿的人们之间,可以采取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王小姐,这位是布朗先生。“
在有人介绍时,男子在任何时候都要起立,不过,有时候,老年人把一个年轻人介绍给他的时候也可以不起立。在某人被介绍给别人以后,通常就是握手、微笑并且互致问候:”你好!“如果你需要向对方表示尊重和礼貌时,还可以在问候中添上对方的姓名,如果你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可以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清尊姓大名。“这时,他应该把他的姓名重复一遍。
如果你想要同什么人见面,最好请一位同他相识的朋友从中介绍。但是,有时候,在会议或聚会上,也可以向性别相同,地位相当的人作自我介绍。伸出你的手来,说:”我叫卡尔。“他应该回答说:“我是约翰史密斯,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