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恒天然拍卖日期怎么定的
㈠ 新西兰恒天然牛奶是怎么一回事
1. 新西兰对奶粉安全的检测在世界上是最严格的
2. 这次化学残留物DCD是因为奶牛吃了含有DCD化肥的牧草,因而生产的牛奶中含有微量DCD
3. 微量的DCD对人体无害,新西兰检验出的DCD含量,比照欧盟的含量,只有其1/100
4. 有DCD残留的奶粉,新西兰奶粉产量的一小部分,新西兰共有超过10000家牧场向恒天然集团供奶,只有200家牧场过去曾使用DCD的化肥
5. 目前国际上对DCD在奶粉中的含量没有要求,也就是说目前你使用的其他国家牛奶,有没有DCD,有多少DCD,也是未知数。
6. 台湾卫生署做了检验,检测结果是0.05PPM,接近仪器检测的极限值,也证明新西兰奶源是最安全的
7. 此次事件,只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应中国的消费者已经杯弓蛇影,另外中国各大媒体,也乐于炒此类事件,为了维稳,也为了增强国人幸福感,只是手段有些不妥
㈡ 新西兰恒天然奶粉为什么那么便宜
可以增加销量而提高知名度。
买奶粉的注意事项:
1、看阶段:大多数奶粉是按幼儿的年龄段分类,一般分为0-6个月、6个月以上、1-3岁、3-6岁。选购奶粉时,要根据年龄来挑选。
2、看配方:看添加的成分及分量、比例等。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奶粉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都有明确规定。
3、看包装:挑选正规、规模大厂家生产的奶粉,注意其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标识有商标、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批号、保存期限等。
4、看品质:奶粉为白色略带淡黄色,如果颜色深或带有焦黄色则为次品。带有轻淡的乳香气,如果有腥味、霉味、酸味,说明奶粉己变质。
企业前景分析:
2011年版的《世界乳业形势》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全脂奶粉进口32.6万吨,脱脂奶粉进口8.9万吨,占全球总贸易量的11.8%,较上一年的10%再次增加1.8个百分点。
无论是外资品牌,还是民族品牌,消费者首要看重的无非是产品质量。对于已经遭遇过危机的国内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是首要任务。虽然国内品牌呈现出利好的发展势头,但“警钟长鸣”,勿让质量问题再次打击消费者。
国内奶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奶粉品牌都在加紧抢占终端资源,促销战、价格战频发,在高端市场,洋品牌依然占据绝对的优势。
随着我国本土奶粉品牌在研发、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日渐成熟,我国奶粉的市场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㈢ 恒天然集团的历史介绍
尽管恒天然成立于2001年,但其历史却可追溯到200年前新西兰乳业刚刚诞生的时候,从最初的很小规模,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品企业之一。
早期:1800– 1930年代
新西兰的乳业可以追溯到1814年,当时传教士塞缪尔·马斯登(Samuel Marsden) 买了一头公牛和两头母牛运到新西兰。得天独厚的温带气候条件使得乳业稳步发展。
第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奶酪公司于1871年在奥塔戈半岛(Otago Peninsula)成立。跟其它合作社一样,其成立的目的也是为了资源整合。到20世纪初,新西兰大多数乳品厂都采取合作社模式。到19世纪30年代合作社总量超过400家。
同时,乳品合作社开始向海外销售产品。上百个小规模的新西兰乳品企业越来越难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于是政府在1923年成立了乳品出口生产控制局来控制乳制品出口。这是历史上首个乳品局。
发展与整合:1930-1960年代
乳品局鼓励奶农开拓新的市场,使产品能获取更好的收益。乳业因此走向繁荣。
此时的乳业也开始整合。合作社也开始注重提高效率,借助技术升级改进运输和冷藏,包括1951年起应用的奶罐车收集全脂牛奶,1955年引进的牧场牛奶冷却技术。
到60年代,400家合作社整合为168家。
市场和产品多元化: 1960-1990 年代
从60年代起,新西兰乳业开始实行市场和产品的多元化。当新西兰最大的海外市场英国准备要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时,乳品局开始寻找新的市场。
到80年代,乳品局已经有了19个海外分支和关联企业,到1995年达到80家。新西兰乳品局当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乳品营销网络。
为了能够在海外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新西兰的乳品合作社必须更加高效。为此乳业进一步整合,到1996年整合为12个家乳品企业了。
在不断扩大海外市场的同时,奶农为了增加收益也不断开发新产品。乳业逐渐发展出一套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架构,同时创立了一些新的品牌。
合作社从生产出口英国的主流产品奶油和奶酪转向奶粉。新产品中包括1991年生产的世界上第一批可涂抹奶油。
产业协作:1990-2000年代
1996年新西兰政府将乳品局的资产转移给合作社时,处于竞争关系的乳品合作社不得不第一次联手保证生产和营销的密切配合。
到2000年底,这个产业95%的产权属于两个公司: 新西兰乳品集团和Kiwi合作乳品公司(另外两家小公司拥有剩下的5%份额)。
1990年代,取消管制的威胁增加了。乳业考虑了许多方案来应对这个变化,最终决定由一家整合后的公司来结束主要乳品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
恒天然成立:2001年
2001年7月,84%的奶农参与投票将新西兰乳品局、新西兰乳品集团和Kiwi合作乳品公司合并。当年10月合并完成,成为恒天然合作集团。
为了避免潜在的内部矛盾,恒天然以新公司的身份购买了两家合作社和乳品局的资产。新公司由占全国90%的奶农共同拥有。
㈣ 安佳淡奶油保质期怎么看
看安佳淡奶油保质期,只需要查看包装盒的背后,安佳淡奶油的保质期是9个月,它的日期格式是日/月/年,比如安佳淡奶油的生产日期是2018-08-28,到期日期是2019-05-25。安佳是新西兰恒天然旗下的一个品牌,所属产品有安佳淡奶油、安佳奶油芝士、安佳马苏里拉芝士碎、安佳黄油等诸多产品。
㈤ 对新西兰恒天然问题奶粉事件评论(700字)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是提供给全球各大知名奶粉公司奶制品原料的。中国有雅培,美赞臣,惠氏,德国的爱他美,新西兰的凯瑞康,荷兰的牛栏等。到现在为止根据商业合约恒天然集团并未透漏到底是提供给了哪8家公司奶粉。但是新西兰NUTRICIA旗下的凯瑞康第一时间做了预防性召回,并且明确说明,检测中没有发现问题,不过以防万一还是进行了召回。在中国的用户没必要杯弓蛇影。 需要注意三个事实: 1. 恒天然的自检发现问题而非某些质检机构; 2.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因为使用这些奶制品而出现与肉杆菌相关的疾病; 3.世界上对肉杆菌在奶粉的含量,目前没有检测要求,也就是说即使使用其他国家的制品,有没有,有多少也是未知数。 关于中国的媒体,只是一次集体狂欢罢了。对于做出主动预防性召回的NUTRICIA狂轰乱炸,落井下石。从“致病菌”升级到了“致命毒” 又一次维稳有功啊。之后发改委已经对这些耳熟能详的洋奶粉品牌因为市场垄断进行了罚款,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 1. 使用洋奶粉将会付出更多的价格,因为检验程序增加,成本上升 2. 更多机会接触到问题更多的国产奶粉,因为政府行为的扶植,而且价格不会便宜 3. 各种号称可以替代奶粉的东西粉墨登场 价格不菲
㈥ 恒天然集团的介绍
恒天然集团(FonterraCo-operativeGroup)也称恒天然合作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简称“恒天然”,其性质原是一家合作社,总部位于新西兰奥克兰。恒天然集团由当时新西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公司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而成,是新西兰当地最大的公司。年销售额达80亿美元,是新西兰国内最大的公司,也是世界上第6大乳品生产商。2013年8月2日恒天然集团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经中新双方核查,现初步确定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2013年8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检测结果曝乌龙称原本被怀疑含有肉毒杆菌的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原料均未发现肉毒杆菌,而是含有一般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梭状芽孢杆菌,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暂无解禁通知。
㈦ 新西兰恒天然收入下滑1%,奶粉多次不合格,曾是三鹿重要股东
12月4日,新西兰最大乳企恒天然合作社(下称恒天然)正式披露了2021财年第一季度(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的业绩情况。
数据显示,2021财年第一季度,恒天然实现总收入41.81亿新西兰元,同比微降1%;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达到2.5亿新西兰元(约合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00万新西兰元,增长幅度在40%左右。
恒天然方面表示,客户对乳制品的持续需求和对供应链的谨慎管理是公司业绩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利润率的提高和餐饮服务和消费者数量增加,公司的毛利润得以增加。
原奶收购价格上涨
伴随中国市场从疫情中逐步恢复,乳制品需求出现了强劲反弹。而由于中国买家的购买需求强劲,特别是对全脂奶粉的需求,使得恒天然的原奶收购价格进一步上涨。
由于对新西兰乳制品的强劲需求,恒天然宣布其缩小了对2020/2021年度牧场原奶收购预期价格的范围。
“将价格从每公斤乳固体6.30-7.30新西兰元上调至6.70-7.30新西兰元,意味着收购价格的中间价,即奶农将获得的报酬,已经增加到每公斤乳固体7新西兰元。”恒天然首席执行官MilesHurrell说,“我们看到中国市场的需求持续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恢复,这一点在最近全球乳品贸易交易平台(GDT)的拍卖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中国买家的购买需求强劲,特别是他们对全脂奶粉的需求,是推动原奶收购价格上涨的的关键因素。”
Hurrell表示,公司在实施战略方面继续取得进展,今年第一季度开局良好,集团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达到2.5亿新西兰元,比去年同比增加7200万新西兰元。
“销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反映了市场对乳制品的强劲需求和我们在供应链方面高效管理的结果。整个业务的改善使得我们调整后的收益增加了40%。”Hurrell表示,随着中国市场持续从疫情中恢复,乳制品需求出现了强劲的反弹,这帮助大中华区的餐饮服务业务在一季度实现了出色的表现,“在一季度,我们的餐饮服务业务又扩展到13个中国城市,这使得我们业务能够触达的城市总数超过了360个。”
尽管亚洲市场表现突出,恒天然在报告期内的业绩情况却呈现出了一定的“区域不协调”——非洲销量下降和欧洲成本上升,导致其在亚洲地区的增长有所抵消。
中国牧场持续亏损?
自2007年建立第一个试验牧场起,恒天然目前在中国已建成三个奶牛养殖基地,分别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山西省应县,以及与雅培共同在山东齐河县兴建的牧场。
恒天然在中国共有存栏3万多头泌乳牛,每年生产超过3.3亿升牛奶。行业数据显示,恒天然中国牧场每年出产的高品质原奶,占到中国乳品行业奶源总量的1%。
然而,此前恒天然业绩表现不佳,还被曝中国牧场持续亏损,加上对贝因美的投资几乎“血本无归”,这导致恒天然的管理团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为了补充现金流并甩掉包袱,今年10月,恒天然宣布将把其在山西和河北玉田的两处牧场群及其在汉沽的牧场以5.55亿新西兰元(25亿人民币)的总价分别出售给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优然)旗下子公司内蒙古天然乳业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元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自此,这项持续了一年多的出售事宜也尘埃落定,下一步该交易还需获得中国相关部门的反垄断许可和其它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将在本财年内完成。
在中国建立牧场13年之后出售该业务,不仅是恒天然经过复核充分考虑后做出的决策,也符合其目前全球战略规划的需要。
对此,Hurrell表示,出售中国自有牧场将帮助合作社更加优先考虑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在过去的18个月里,我们一直在复核每项业务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我们的资产和投资能够满足今天合作社发展的需求。出售自有牧场符合我们专注于新西兰奶源的决定。”
奶粉抽检不合格
众所周知,恒天然是以大包粉(全脂奶粉)起家的,国内外很多奶粉企业都在购买恒天然的大包粉,采用干法工艺制成婴幼儿配方奶粉,恒天然还是三鹿奶粉的重要股东。
而飞鹤、旗帜、三元、摇篮、完达山、君乐宝则直接以鲜奶为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俗称“鲜奶工艺”。基于此,飞鹤、君乐宝带领国产奶粉强势崛起,市场份额不断升高。
但实际上,恒天然在华也有自己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比如安满(Anmum),不过,由于在渠道、营销上水土不服,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中,恒天然显得无足轻重。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了2020年5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2020年5月,全国海关在口岸监管环节检出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的食品173批次。
本次有进口自新西兰1批次共75千克,恒天然FONTERRA limited生产的全脂奶粉,因感官检验不合格未准入境。
在2020年4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中,也有1批次共25千克进口自新西兰,由恒天然FONTERRALIMITED生产的脱脂乳粉,因包装不合格被拒入境。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恒天然,其他进口奶粉也频繁登上质量黑榜单,尤其是法国毒奶粉,这在很大程度上,重挫了进口奶粉的品牌形象。
今年11月2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1批次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情况的通告(2020年第207号)。通告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托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2020年总局食品抽检计划,该公司抽检的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陈典飞婴儿用品商行销售的北京世达环球科贸有限公司进口的“康维多·荷莱蕊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检出了违禁物质。
“进口奶粉不等于高质,号称百年乳企的康维多竟然检出违禁物质,加上恒天然旗下奶粉不合格就是最好的说明,”业界人士告诉《五谷 财经 》,如今国产奶粉处于 历史 最好水平,主流品牌更是连续100%抽检合格,而进口奶粉却屡屡出事儿,这将进一步改变中国奶粉的市场格局。
“国产奶粉已经从奶源,加工,配方,检验,执行标准等多个方面领先世界水平,所有毫不夸张的说目前国产奶粉质量已经是全球最好的奶粉,不敢说第一但一定是最好的之一。”第三届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宋昆冈如上表示。
㈧ 新西兰恒天然奶粉事件分析
其实“ 三鹿奶粉 ”已经成为了很老的话题了,不过三鹿 奶粉事件 给中国奶粉市场带来的影响非常大,让中国 奶粉品牌 在很长时间都处于低迷状态,很大一部分中国消费者将目光放在了进口奶粉上。而新西兰奶源是世界上公认的,新西兰奶粉品质也让无数消费者信赖,可是新西兰恒天然肉毒杆菌奶粉事件发生后引发了新西兰奶粉信任危机,下面就是关于新西兰恒天然奶粉事件分析。
2013年8月3日,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向政府通报,于2012年3月生产的三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被检出含有肉毒杆菌,其中涉嫌污染的产品恒天然集团负责人声称有38吨。2013年8月5日,恒天然集团也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因其产品受到肉毒杆菌影响的中国消费者道歉,而中国政府也因此限制了部分新西兰奶粉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事件是恒天然集团自己曝出来的,而且经过最终测验恒天然肉毒杆菌原为乌龙事件,被确认含有的细菌是生孢梭菌,这个不是像肉毒杆菌那样的毒素。
恒天然肉毒杆菌奶粉事件和三鹿毒奶粉事件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三鹿毒奶粉是故意添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做法是违法的,也是不能原谅的,但是新西兰恒天然这次肉毒杆菌事件是因为生产流程出现问题所致,虽然不排除人为疏忽,可是恒天然主动曝光奶粉出问题并及时查明情况,这一做法获得很多消费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