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蜂是什么蜂种
Ⅰ 世界四大顶级蜂蜜分别是什么
世界四大顶级蜂蜜分别是中国的洋槐蜂蜜、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阿根廷的桉树蜂蜜、加拿大的三叶草蜂蜜。
一、中国洋槐蜂蜜:
洋槐蜂蜜是蜜蜂采集洋槐花蜜酿制成的,同时也是我国着名的“四大名蜜”之一,质地黏稠、透明且有光泽,纯正的洋槐蜂蜜呈透明的水白色,但因含杂质而多呈水白偏黄色,有清淡且自然的槐花香味,口感甘甜鲜洁并略有微酸味,不易结晶,低温环境下偶有结晶多呈乳白色的油脂状。
二、新西兰麦卢卡蜂蜜:
麦卢卡蜂蜜是蜜蜂采集麦卢卡花蜜酿制成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北部,色泽呈质地浓稠且半透明的黄褐色或深琥珀色,有麦卢卡特有的自然芬芳香味,味道甜润适口并略带有淡淡的微酸味,易结晶,尤其在13~14℃的低温环境下很快能结晶成明黄色的油脂状。
三、阿根廷桉树蜂蜜:
桉树蜂蜜是蜜蜂采集桉树花蜜酿制成的,其中尤以阿根廷出产的桉树蜂蜜最着名,色泽呈质地浓稠且半透明的琥珀色或深琥珀色,有桉树特有的花香味,味道酸甜并带有轻微的咸味和一丝丝的辣喉感,回味时有独特的桉树花香味和淡淡的桉醇味,易结晶,结晶后多呈暗黄色的粗颗粒状。
四、加拿大三叶草蜂蜜:
三叶草蜂蜜是蜜蜂采集三叶草花蜜酿制成的,产地主要集中在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地,其中尤以加拿大的三叶草蜂蜜产量最高且品质最好,色泽呈质地浓稠且透明的琥珀色,有三叶草特有的花香味,味道甘甜鲜洁,回味时有自然的三叶草花香味,易结晶,结晶后多呈浅黄色油脂状。
Ⅱ 新西兰除了养“牛、羊、鹿、猪、鸡”还养什么养“蜂”
大疫情前些年,因为工作原因在国外也跑了些地方,要说机场检查每个地方都是比较严格的,但是说可以加上“特别”两个字的地方莫过于惠灵顿国际机场了。2015年我们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飞往新西兰的首都惠灵顿,快要着陆的时候乘务员播放了一个提醒,大概意思是说不要把其他国家的蜂蜜带下飞机,出关时更是受到了更严格的检查,鞋跟不能有泥,同航班一个喜欢户外的游客,因为带了个帐篷,还被专门拿出来细细检查一遍。为什么会有如此“特别”严格的检查呢?这主要和新西兰作为一个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有关。
今天,我们从新西兰一个比较细微地方——“蜜蜂和蜂蜜”来观察这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情况,那就是养蜂业Beekeeping。说起养蜂业,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我们中国的天然蜂蜜生产总量排名世界第一,蜂蜜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日常食品。那新西兰的养蜂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蜜源地。蜂蜜口感和香味的区别主要取决于蜜源地,而世界优质的蜜源地主要分布在中国,阿根廷,德国,土耳其,新西兰等国。而新西兰这个被称为“最孤独”的国家,远离大陆,独自游离于各国之外反而成了其农业发展的一个优势。
新西兰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和西欧各国差不多,夏季平均温度20度,冬天12度,多雨湿润而地形多山,辽阔的牧场,地热资源丰富,植物群落众多,如白苜蓿(white clove),麦卡卢树(Manuka),百里香(Thyme)等等贯穿南北两大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新西兰孕育了良好的蜜源资源。苜蓿花蜜是新西兰养蜂业的主要产品,品质较高,但是新西兰最有特色就是麦卡卢蜂蜜了。麦卡卢是一种新西兰本土茶树,百年来一直是原住民毛利人的天然草药,可以镇痛解热等等,最近研究发现,这种颜色深郁,带有药物香气,采自麦卡卢茶花的蜂蜜自带一种抗菌特性的活性物质,也因此成为了新西兰蜂蜜的代表品种。
现在来说说“蜜蜂”。大家对蜂蜜很熟悉,那大家对新西兰蜜蜂有了解么?除了少部分本土的野生蜜蜂外,新西兰的蜜蜂品种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意大利蜜蜂,也称为西蜂,是商业用途的主要品种,原产于地中海亚平宁半岛,产蜜和生产蜂王浆能力强,是所谓的“黄金种蜜蜂”;此外还有欧洲黑蜜蜂等新西兰很常见的群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越冬能力。这两大蜜蜂品种最早来自英国的传教士,来到新西兰也有150多年的 历史 了。
最后回到我开头谈到的情况。要想保证农产品独一无二的地域性,严格的海关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新西兰政府对养蜂业管理如此之严,是怎么执行的呢?在行业方面,早在1914年就成立了新西兰养蜂协会,后面还根据需要相继成立了各种俱乐部和协会,主要与政府部门就养蜂相关事务进行沟通协调;新西兰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蜂蜜买卖管理局,专营蜂蜜出口,并要求养蜂业者每年必须登记注册。随着世界蜂蜜需求量的增长,这种具有垄断性质的机构最终消失,政府对本国养蜂业的管理,对内主要是在技术,资金和市场方面提供咨询;监控蜜蜂相关疾病的传播等,对外检疫局在海关等地实施相关检查,来防范蜂类疾病和寄生虫,以及为出口蜂蜜出具品质证明。
到此,大家对新西兰的养蜂业有一定了解了吧,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有机会再踏上这个离南极洲最近的国家去看看。
Ⅲ 新西兰蜂蜜和国产蜂蜜的区别,谁能告诉我
蜂蜜的品质取决于原产地的环境、植物群落、蜜蜂群体和蜂场管理;新西兰蜂蜜一向是全球高品质蜂蜜的典范。纯净的自然环境、天然的植物群落、健康的蜜蜂群体和先进的蜂场管理造就了新西兰蜂蜜的高端品质,更为纯净,营养价值更高;同时,新西兰立法禁止给蜜蜂喂食抗生素和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也确保了蜂蜜的安全性。客观来说,国内蜂蜜市场鱼龙混杂,在品质、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Ⅳ 有人知道新西兰纽蜂王蜂蜜这个牌子么是进口的还是国内分装的
纽蜂王是新西兰绿色纽澳品牌的子品牌,主要为蜂产品系列。
纽蜂王所有蜂蜜均采自地球上最后最纯 净 的乐 土-新西兰 。新西兰 是 世界上唯一无任何核能 和工业的国家,100%纯 净 无污 染,空气中无任 何化学残留物,确保了 所有花种,森林,田野 和 牧 场 都 是 天 然 , 纯 净 ,无污 染。正因为 如 此,采自新西兰 蜜源的 蜂蜜在天然性,品质,质地,味道及营养价值都是其他蜂蜜所难以媲美的。 纽蜂王蜂蜜来自新西兰天然独有花种: 纽蜂王所有蜂蜜均采自不同种类的新西兰当地独有花种。新西兰隔离的独特地 理位置和海洋性气候造就了很多独有的花种,每一种纽蜂王蜂蜜 均采自不同种的花朵,每种花朵 采集的蜂蜜,都有自身独特的口 味,颜色,质地和健康功效。
纽蜂王蜂蜜 系列含有新西兰最全的蜂蜜品种, 新西兰当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纽蜂王让全世界消费者能够享受不同种的新西兰纯蜂蜜特色 ,值得推荐
Ⅳ 关于蜜蜂的资料
蜜蜂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蜜蜂属完全变态,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末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待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新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实际上养蜂人使用的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由此看来,
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峰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
Ⅵ 这是什么品种的蜜蜂
熊蜂,亦称bumble-bee。膜翅目(Hymenoptera)蜜蜂科(Apidae)熊蜂族(Bombini)昆虫。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在温带最常见。非洲大部分地区及印度的低洼地无熊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熊蜂非本地产,系引入以帮助有花植物传粉。熊蜂体粗壮多毛,一般长1.5~2.5公分(约0.6~1吋)。多为黑色,并带黄或橙色宽带。在地下筑巢,或找废弃鸟巢鼠洞栖身。 熊蜂(40张)
熊蜂属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属,是一种多食性的半社会性昆虫,其进化程度处于从独居蜂到半社会性蜜蜂的中间阶段,是多种植物特别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授粉者,本属已知300余种,广泛分布于寒带、温带,温带地区较多。目前,世界五大洲都有分布。熊蜂个体大,寿命长,浑身绒毛,有较长的吻,对一些深冠管花朵的授粉特别有效。熊蜂具有旺盛的采集力,能抵抗恶劣的环境,对低温、低光密度适应力强,在蜜蜂不出巢的阴冷天气,熊蜂可以继续在田间采集。而且,熊蜂不像蜜蜂那样具有灵敏的信息交流系统,它能专心地在温室内作物上采集授粉而不去碰撞或从通气孔飞出去。因而,熊蜂成为温室中比蜜蜂更为理想的授粉昆虫,尤其为温室内蜜蜂不爱采集的具有特殊气味的番茄授粉,效果更加显着,增产幅度高达30%以上。用熊蜂给温室蔬菜授粉,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改善果菜品质,养活畸形果菜的比率,解决运用化学授粉所带来的激素污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