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西兰精神病多
1. 新西兰的福利怎样,当地人性格怎样
三大移民国家 AU NZ CA
可以说NZ是整个福利最好的 也是自然环境最好的 无论从养老 医疗 住房 失业各个方面讲 你可以去考证。
但是移民难度的 NZ的投资移民是最有难度的 技术移民还是可行
CA 和AU的投资移民都比较容易 尤其是CA 他们的技术移民的话 因为AU 开设了TAFE这样一个工作 移民双保证的课程 所以AU的技术移民应该是整个3国最快的吧 这就是为什么澳洲 中国人最多的原因
顺便说下气候 CA比较偏冷 AU而是炎热干燥 没看新闻40度热浪都要热死人的 NZ是气候最佳的不冷不热。
所以综上个人觉得NZ是最棒的
说排外的话 澳洲怎么地都比欧洲好很多
欧洲是最排华的 尤其是什么意大利啊 法国啊 还有些小国家 人家喜欢日本人 香港人 听到大陆人就晕了 因为大陆人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好影响
2. 世界上福利制度最好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哪个国家的幸福指数最高
新西兰———福利制度最好的国家。
有些评论家说新西兰人的“生老病死全给国家包了”。新西兰这个福利国家是现行人道主义精神的完美范例。绝大多数新西兰人顺理成章地接受一切福利待遇,以为这是他们生来就有的权利,同时也是政府回报支持者的明证。
不管福利制度到底对国民带来正面还是负面影响,有一点可以肯定,新西兰历届政府,尤其是工党政府,已经制定了这样一种制度,使绝大多数新西兰人的基本生活和普遍健康得到保障。所有公民都有权享受这种制度的优惠。
新西兰人的基本工资、家庭津贴、医疗津贴和退休金,都按统一定额发放,无须事先进行个人经济状况调查。政府税收用来供给众多的津贴:由于国库主要来源于累进所得税,福利国家实际上也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家庭是社会的重要成分”这一信念。尽管家庭津贴现在已不是政府的主要开支,但由于它仍然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支付给大多数新西兰人,自然成为他们一生中首享的福利项目。年龄在16岁以下(包括领养和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儿童,以及16—18岁之间、尚未工作的青年都可得到生活费。该笔钱可以从邮局领取,也可以以母亲的名义每月存入邮政储蓄帐户里。
社会福利部下属儿童福利厅为儿童提供广泛的照顾。公民退休或是达到一定年龄(尤其是妇女)以后由国家负责安排他们的晚年生活。养老金是社会福利开销最大的项目。其发放形式有两种,受益人可以而且只能任择其一。第一种是老年津贴,享受对象是所有60岁以上的退休者和部分55岁以上的妇女。老年津贴不用交税,而且享受老年津贴的公民还可以额外工作挣钱,不过当工作收入超过一定数额时,老年津贴会有所减扣直到完全终止支付。另一种是普通养老金(受益人可以视具体情况更换养老金形式)享受对象是所有65岁以上持有居留证(在多数情况下是20年)的公民。普通养老金同老年津贴等值,但是前者及其受益人的任何额外收入都要征税。
其它社会福利津贴的目的在于出现意外情况时保障国民的收入。最大的单项津贴为丧偶的妇女(子女尚未独立的母亲得到的津贴更多)而设。那些遭丈夫抛弃,或丈夫在精神病院住院6个月以上的妇女也有权享受这项津贴。该项津贴在发放前都要作个人经济状况调查。因伤病临时辍工8天以上可得到疾病和伤残津贴。1974年新西兰颁布了综合性质的事故赔偿方案。那些先天性或偶发事故中永久必致残者,包括盲人在内,都有资格得到伤残津贴,对于伤残矿工的福利则另有特殊规定。
新西兰妇女的平均寿命为75岁,男人为69岁。这一统计数字表示着新西兰人健康状况良好。新西兰是世界上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新西兰人的平均寿命比澳大利亚人、苏格兰人、美国人都长,比丹麦人、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挪威人、瑞典人和俄罗斯人略短些。在新西兰,心脏病死亡率最高,癌症次之。虽然政府在医疗方面投入不少,但健康服务并非完全由国家承担。公共医院,不管是普通医院还是精神病医院,都由地方选举组成的医院董事会负责管理,中央政府予以资助。
公共医院与私人医院互助为补充,后者拥有全国1/6的病床。所有私人医院都必须在健康部登记。所有公共医院治病一律免费,医院的手术设备由国家无偿提供。在私人医院(私人妇女医院包括在内)或由私人医生治病的费用,可按统一标准报销一部分,余下的由病人自行承担。注册药剂师根据医生药方列出的所有药品一律免费提供给病人,国家给予补偿。私人机构也提供其它健康服务,而且常常得到政府资助。如具有私营性质的普朗克特社团,在大多数镇上和郊区开设医务所,并为疑难病症开设一系列专科医院,同时也对抚养儿童提供咨询服务,健康部派遣护士组前往学校进行卫生医疗检查。健康部野营委员会对康复中的病人及问题儿童举办野营活动。私人牙医的服务也面向大众,16岁以下患者的医务费由国家支付,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由学校牙医服务处负责。大多数小学校园里都设有这种机构,由经过特殊训练的牙科护士组成。
3. 为什么西方的变态和精神病那么多
因为西方评判桥裤变态和精神病病人的标准比较低,于是稍微有些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就是心理疾病了。但这些在中国根本就不算啥问题、不算是敏仿简病。大态
4. 关于精神病症,你知道多少
我们这个学期刚刚学了精神病学,所以对这个疾病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老师问我们,你们觉得精神病是一种疾病么?我们说是,那么为什么呢,其实一个人的疾病不仅仅是机体出现了问题,当你的精神方面出现了障碍那也算是一种疾病。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精神障碍有,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等等,精神症状是异常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们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的,这是精神障碍的广泛意义。
老师上课讲了很多关于患者的例子,有那些抑郁症纤型患者因为家属一时没看住就上吊自杀的,还有往自己身上捅刀子的。听起来真的心里拔拔凉。但是其实他们的心里有我们正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再比如说,有一些人有被害妄想症,这种人总是觉得别人要害他。还有一些由于吸毒,酒精中毒这些引起源基的精神障碍。其实我们刚听完课的时候感觉自己都没那么正常了。
其实同性恋也是精神障碍的一种,我也挺质疑的但是确实是。
我们上一周去精神病院见习,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有一点点忐忑,因为在我印象中的精神病患者都比较可怕,他们会打人骂人,有些抑郁症患者每天都想着怎么样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去的那一天真的有所改观,我们对待那些患者并雹竖谨不是害怕,而是同情,可怜。他们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他们没办法拥有自己的家庭,精神是一个人的支柱,当支柱没了,这个人也就塌了。
5. 精神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
精神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
现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精神病病发也越来越严重,下面精神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精神疾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
“在亚太地区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精神疾病的重要性,” 日本金泽大学全球事务组织副教授 Atsuro Tsutsumi 在报告中说,“但对其关注度仍低于其他重大疾病。”
事实上,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 (years lost e to disability/YLD) 的第二大因素。
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引入的疾病衡量方法,其将病情的普遍情况与病情在发展过程中导致的患者虚弱程度相结合。由于精神疾病的发病时间相对较早,它所导致的总损失年数很高。按照这一标准,在报告涉及的15个国家和地区中,精神疾病平均占据了伤残所致声明年损失总数的20%以上。
更为严重的是,马辛说,抑郁症严重时,会出现悲观绝望的心态,甚至有自杀的行为,15%到20%的抑郁症患者会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中国被划入较落后的组别
该研究共涉及15个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研究针对不同国家在精神卫生方面的工作成果进行了评估。
按照环境、可及性、机会以及治理4类18个指标,研究对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进行了评估和排名。这15个国家可以清晰分出四个组别,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得分均超过90分,位列第一、第二,属于第一组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与新加坡、韩国、日本作为亚洲高收入国家,列于第二组别;中国大陆得分为45.5分,位列第九,与马来西亚、泰国同属第三梯队;印度、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则排在最后一个组别当中。
报告还称,同一组别的国家在协助精神病患者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类似的,但不同组别之间的程度相差很大。
“治疗缺口”巨大
报告指出,中国的精神疾病存在巨大的“治疗缺口”——需要治疗却没有寻求或未能获得治疗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极高。在我国,有92%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位于第四组别的印度(90%)。目前,未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总人数估算为 1.58亿。
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精神科医生过于稀少。官方数字显示,中国目前每10万人仅拥有1.7名医师,全球这一平均数字是3.96名。尽管这一数据在近年来显着提升。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卫计委“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顾问马弘教授依然指出:“我们没有足够的精神科医生。”
南方周末记者曾在西藏地区采访调研时发现,当地几乎找不到精神科医生,更没有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
报告同时显示,14%的中国注册精神专科医生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另外有29%的人只有三年的大专教育证书。整体看来,受过良好训练的精神健康人员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
中国计划在2020年将精神专科医生人数增加到4万人。马弘说,“我对于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存在一些担忧。”
686项目——社区化治疗的中国实践
报告提及,关于精神卫生服务转向基层治疗方面的建议众多,但是在中低收入国家的成功案例很少。中国的“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重度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 686 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
这被称为是一个为精神病人“解锁”的项目。所谓“解锁”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包括由精神科医生和护士在内的专业团队在关锁现场对患者实施解锁, 将患者接到指定的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和住院治疗(系统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工娱治疗或改良电休克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患者病情好转或稳定后出院,回到社区继续接受随访、服药、康复和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干预措施。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是686项目的牵头单位。马弘说,从 2005 年的 60 个试点开始,截至2012年,“686”项目已在全国解锁精神病患者2000多例,2012年一年就解锁救治286例,到 2014 年底,已经覆盖了中国 87% 的行政区,最终将覆盖整个国家。
“686”项目最大的意义是带动了全国的精神卫生发展,建立了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出台了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培训了大量的基层人员和患者家属,将以往被“锁”住的精神病人回归家庭,回归社区。
她补充说,在这期间,项目共登记了 430 万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到 2014 年底,已为315 万名患者提供以社区为中心的管理和服务。
“综合社区团队应持续扩张,潜在的专业人才资源也不应被忽视,例如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培训成为病例管理员。”马弘总结道。
除了实践,亚太地区国家也都开始了实质的立法和政策制定。报告认为,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中国标志性的首部精神卫生法。历经27年的讨论,2012年10月,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该法案于2013年生效。
新的精神卫生法正式强制要求部分治疗免费,但报告认为法律的实际益处有限,治疗仍然受限。马弘说,她所在机构的未发表研究发现,在拥有两名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中,93% 的家庭会陷入穷困。
附:关于抑郁障碍
定义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症、恶劣心境、心因性抑郁症、脑或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伴发抑郁、精神病后抑郁等。
抑郁症中至少有10%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此时应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常与应激事件有关,急性发作者大多数可明显或完全缓解。预后一般较好,不留人格缺陷,但部分可能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003年一项针对北京1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障碍患者的终生患病率6.87%,女性高于男性。
抑郁障碍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40%~7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此外,生化因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人格因素、儿童期的经历、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药物因素等都可成为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证据表明,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人格缺陷等因素的联合作用可使个体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显着增高。
疾病负担
抑郁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研究显示其复发率高达80%,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WHO研究显示,抑郁症位居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第5位。而在15~44岁年龄组的前10位疾病中,有5项为神经精神疾病(抑郁症、自杀与自伤、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和酒/药物依赖)。抑郁症、自杀/自伤是精神障碍中导致疾病负担损失最大的问题。
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精神障碍与自杀所占疾病负担将名列第1、2位(20.2%),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列第3~5位。抑郁症、自杀与自伤,以及老年痴呆的疾病负担明显增加,而抑郁症仍是精神疾病负担中的最主要问题(1990年为44%,预测2020年将为47%)。
抑郁障碍对患者及社会的影响
抑郁障碍可显着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抑郁障碍相关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包括:不能上班、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以及亲子关系问题等。最重要的是,抑郁障碍者的自杀、自伤,甚至杀害亲人的危险性增高,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自杀在青年及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认为可能与酒精和药物滥用率的增加有关。
自杀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之一,是导致抑郁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的自杀率目前为22.2/10万人,且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3~4倍,。和抑郁障碍有关者占自杀的40%~70%左右。
疾病主要症状
抑郁障碍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和意志行为降低,其中以情绪低落最为重要。典型症状可见早晚有所变动,具有晨重夕轻的变化。在精神检查时应注意如下方面:
情绪:情绪低落是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患者大多数时候显得情绪悲伤、心情压抑、自我评价降低,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等。部分患者有深深的内疚甚至罪恶感。
兴趣: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兴趣减退及愉快感缺乏。
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患者做什么(包括自理生活)都需别人催促或推他一把,否则就根本不想动。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且通过休息或睡眠并不能有效地恢复精力。对工作感到困难,常常不能完成任务。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无助感。
思维及言语:患者往往思维活动减慢、言语活动减少。思考过程困难,一些简单的问题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决断能力明显降低,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焦虑或激越症状:患者有焦虑、紧张等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这类症状往往更为突出。
躯体症状(食欲、体重、睡眠及性欲):多数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某种形式的睡眠障碍等,性欲低下在抑郁症患者相当常见。
自杀:由于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责,并感到绝望,因此抑郁症患者很容易产生自杀观念。
慢性疼痛:慢性功能性疼痛和抑郁障碍密切相关。慢性功能性疼痛可成为抑郁症的重要症状或就诊的主诉,而抑郁症状使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疼痛症状明显加重。
治疗策略
对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包含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电痉挛治疗等。抗抑郁药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根据国外抑郁障碍药物治疗规则,急性期推荐使用新型抗抑郁药,如SSRIs、SNRIs、NaSSAs等类药物。
对抑郁障碍的治疗要有针对性,自始至终、全面改善或消除抑郁的核心症状,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同时应提高人群对精神健康的意识及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纠正不正确的看法,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促使患者主动就医治疗。全社会应争取不断改善抑郁障碍防治,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6. 世界上哪个国家精神病最多
个人认为人群中精神病比例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很不幸也很不愿意说,很有可能是我们的祖国或者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