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西南部为什么多冰川地貌
⑴ 新西兰南岛比北岛多雪峰和冰川的原因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此题考查南岛比北岛多冰川分布的原因.冰川分布的地区要求温度低,降雪多.因此从气候,地形,纬度等方面分析原因.
(3)此题考查工业结构特点,简析其发展该工业的优势条件.从图例中分析工业结构的特点.发展工业一般从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4)此题考查特卡波小镇所在的盆地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的理由.新西兰南岛小镇特卡波,滨临冰川湖泊,气候环境干燥稳定,常住居民300多人,入夜后原居民严格管理灯光的使用,将黑暗留给自然.2012年6月,特卡波小镇所在的盆地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
解答: 解:(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根据图中的图例分析得出此图的内力作用的表现有岩浆活动;火山或地热分布;地壳运动或板块运动;断层带或深海沟.
(2)冰川分布的地区要求温度低,降雪多.因此从气候,地形,纬度等方面分析原因.新西兰南岛比北岛多冰川分布,原因是:南岛纬度较高,气温低;西风控制时间长,降雪大,冰川面积大;海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多雪峰.
(3)从图例中分析工业结构的特点.布拉夫镇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发展工业一般从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布拉夫镇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与水电能源资源丰富;濒临海洋,交通便利;地处新西兰南端,受中纬西风影响,污染物对本土环境影响少.
(4)从题目的材料中总结特卡波小镇所在的盆地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的原因.特卡波小镇地处中纬西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气候环境干燥稳定)能见度好;该地以农业为主(以放牧业为主)大气污染少;小镇远离城市(居民严格的灯光管理),光污染少.
故答案为:
(1)岩浆活动;火山或地热分布;地壳运动或板块运动;断层带或深海沟.
(2)原因:南岛纬度较高,气温低;西风控制时间长,降雪大,冰川面积大;海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多雪峰;
(3)以重工业为主;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与水电能源资源丰富;濒临海洋,交通便利;地处新西兰南端,受中纬西风影响,污染物对本土环境影响少.
(4)该地处中纬西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气候环境干燥稳定)能见度好;该地以农业为主(以放牧业为主)大气污染少;小镇远离城市(居民严格的灯光管理),光污染少
⑵ 新西兰西南部地貌是怎样的
新西兰西南部位于东部的太平洋板 块和西部的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 交接带上。这里是全世界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过去500万年以来的构 造活动造就这里的多山特征。几乎100 多万年的详细抬升历史由菲奥德兰南岸 和邻近地区的13个或更多的海岸阶地 记录下来。阶地由海洋的各种侵蚀作用对海岸侵蚀造成,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 阶地比现在的海平面高1000多米。库克山国家公园附近,有新西兰超过3000 米的29座山峰中的28座。尽管这里的 盆地地形是在更新世的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但后来却经历了实质性的改变,这些 改变在维斯特兰南部和阿尔卑斯山南部尤为显着。
山区的侵蚀速度仍然很高,尤其在降雨量很高的西部地区。强烈的冲沟、锯齿状的山脊、大大小小的滚石是这一地区的典型特征。菲奥德兰地区的 冰后期经历的改造远不如阿尔卑斯山南 部强烈,冰川造成的地形几乎完好的保存下来。南面的海洋的侵蚀在基岩海岸 上造成了“铁染”海岸,和奇形怪状的沿岸礁石和陡崖。菲奥德兰地区的岩石一般都是结晶岩,一系列的火成岩占优势地位,如花岗 岩、闪长岩、变质片麻岩等。在最西南段由未经变质的沉积岩,在东北部地区,菲 奥德兰地区毗邻这一套主要年龄为二叠纪的主要呈南北向展布的火山岩和沉积岩。
山区的蛇绿岩带是一个关键的单元,它由一段洋壳和融熔物质组成。向 东,二叠纪瓦克砂岩组成的阶地变质程度越来越高,逐渐变成片岩,这些片岩是 构成阿斯匹林国家公园内的阿尔卑斯山南端的主要岩石类型。片岩带在阿尔卑 斯断层的西南盘一侧平行于断层,向东北方向逐渐变得狭窄。在库克山国家公 园内片岩又逐渐恢复为二叠纪三叠纪的瓦克砂岩阶地阿尔卑斯断层西侧,南维 斯特兰由泥盆纪瓦克砂岩基底、高温变质岩、花岗岩、沿岸地区小范围的年轻的白垩纪和第三纪沉积岩组成。它们都严重地遭受了更新世冰川的侵蚀,他们现 在都变成了崎岖不平的山区和孤立的小山,上面覆盖着冰后期的冲积物和泻湖充填沉积物。这里降水丰富,雨季较长。从沿海低地年降水量3000到5000毫米逐渐向内地增加,向高海拔地区增加,在 南阿尔卑斯山的西坡降水量超过10000毫米,且多以降雪的形式出现。山区西 部降水量较多,且一年四季变化不大,东部山区降水量很少,每年只有1000毫米左右。
⑶ 新西兰气候类型及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新西兰(英语:New Zealand),又译纽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北岛、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政治体制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9%,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广袤的森林和牧场使新西兰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新西兰水力资源丰富,全国80%的电力为水力发电。森林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9%,生态环境非常好。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川与湖泊。
新西兰的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天,6月至8月为冬天。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冬季平均气温10℃左右,全年温差一般不超过15℃。全国各地年平均降雨量为600~1500毫米。
新西兰平原狭小。河流短而湍急,航运不便,但水利资源丰富。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南岛的库克峰海拔3754米,为全国最高峰。海岸线长约1.5万公里。
新西兰是一个比较美丽的城市,其实,我一直想去新西兰玩耍,去看看其他国家的美景,然后体验一下其他国家的人文风情,我是比较喜欢四季如春的感觉的,因为这样,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穿比较好看的衣服了,因为很多衣服,都是比较单薄的,如果穿的比较厚重的话,就感觉不到,衣服的时尚了,所以这是一点原因,还有就是,我是非常喜欢有岛屿的地方的,因为能够看到大海,大海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宽广,有着好看的风景,给人一种释怀的感觉。
⑷ 为什么新西兰南岛多雪峰和冰川
南岛纬度高,山地比重大,平均海拔高气温低;终年在湿润的西风控制下,加之山地地形的抬升,降水丰富。
⑸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 为什么冰川地貌广布
欧洲西部地区。狭义的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
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山地主要分布于英国西北和法国东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英吉利海峡以及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区属睁桥旦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发达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钾盐等矿产。
重要海港有伦敦、利物浦(英),马赛,布鲁塞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有伦敦、巴黎、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马赛等着名城市。除摩纳哥外,其余6国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广义的西欧指欧洲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位于欧洲西部、中部和北部。欧洲最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其主干向东伸展为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为狭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岛多火山地震。
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夏干冬湿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湿润气候。有煤、铁、石油等矿藏。大多数国家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农业、对外贸易和交通运输均十分发达。
西部地形
⒈平消简原为主 ;欧洲西部地势低平,平原比例大,重要平原有波德平原、西欧平原;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广,北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阿尔卑斯山脉。勃朗峰4810米,是欧洲西部悉扰最高峰。
⒉冰川作用明显
北部:受冰川作用,多峡湾、冰碛湖、海岸线曲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为典型。
南部:受冰川刨蚀,多U形谷、角峰、冰斗、冰碛湖,冰碛物的堆积形成波状丘陵。以阿尔卑斯山地区最典型。
⑹ 新西兰西南部地区有什么特点
新西兰国土面积为268,680km²(世界国家和地区第75名)。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2.1%,国土长1,600公里,东西最宽处宽450公里,海岸线长6900公里。
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新西兰素以“绿色”着称。虽然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总面积75%以上。两座主要岛屿(南岛与北岛)面积约为266,200km²。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9%,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广袤的森林和牧场使新西兰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新西兰水力资源丰富,全国80%的电力为水力发电。森林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9%,生态环境非常好。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
⑺ 新西兰为什么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山岳冰川
全世界有冰川的地方很多,但是一直从高山上延伸到距海平面仅300米处的温带雨林,能让普通游人零距离杰出的冰川,全世界一共只有三座。其中两座在新西兰南岛。因此来新西兰如果没有爬过冰川,就像到了中国没有走上过万里长城一样。本文详细介绍了新西兰冰川的特点和位置,前往冰川的路途,攀登冰川都有哪些不同的选择,以及攀登过程中的奇风异景。
到新西兰来一定不能错过的是南岛西海岸的冰川, 阿尔卑斯山中的弗朗茨•约瑟夫冰川和福克斯冰川。
这两个冰川是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 冰川从阿尔卑斯山脉南麓淌下,一直延伸到距海平面仅300米处的温带雨林。你可以很轻松的走到冰川脚下,可以走上冰川零距离的接触冰川,对身体素质没有特别的要求。这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很难做到的,是新西兰非常独特的一项must-do experience.
弗朗茨•约瑟夫冰川和福克斯冰川非常相似,互相离的也不是很远,到底选择哪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爱好,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并咨询了分别去过这两个地方的洋人驴友,总结出一条重要的区别,
那就是弗朗茨•约瑟夫冰川要比福克斯冰川干净一些,冰层更白更透亮一些。有了这条结论,作决定就不难了。当然是弗朗茨•约瑟夫冰川,而且我们决定参加8小时的冰川徒步旅行的项目。这项活动是所有活动中最热门的一项,最好提前预订。但是,西海岸的气候变化无常,一年365天有300天有雨,年降雨量高到6-8米。这么大的降雨量是维持这个神奇冰川存在的来源;当然如果赶上这种雨天,那么走冰川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乐趣大大降低。而且如果因为下雨而想取消的话,是没有退钱一说的。所以想要最大程度的体验冰川,运气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有相当娴熟的登山技巧,也可以考虑自己登冰川,这两个冰川中,只有弗朗茨•约瑟夫冰川允许游客自己攀登。但是,当地政府警告说:Unless you have the correct equipment and ice climbing experience, for your own and others safety, you should not consider climbing on the glacier. If you wish to walk on the glacier it is strongly advised that you go with a guided walk company. 掌门和我哪条都不具备,所以我们选择跟向导上冰川,是全天8小时的那项, 可以在冰上体验6个多小时。我们当时去的时候费用是90纽币一位,今年听说涨到了160纽币一位。不过还是非常值得的。如果体能不太好,可以选择直升飞机,390纽币一位。
我们去的时候是十月底,春天,气候要比冬天稳定一些。我们是从皇后镇出发,计划在Wanaka 湖停留两个晚上,然后前往弗朗茨•约瑟夫冰川。 一路上我们都在关注冰川的气象预报,其预报的准确度仅限于24小时之内。因此计划一定要制定得很灵活,经得起随时的调整。当我听到明天的冰川是晴天,后天(也就是我们计划登山的日子),气候将转多云, 护法当即决定取消一晚上的住宿,提前一天赶往冰川。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护法的英明果断。 从lake Wanaka 出发到冰川将近500公里,估计需要至少5小时。这一段路途是山路,很是崎岖,如果有晕车的朋友就开不快了。我们赶到冰川住处的时候已经快晚上九点了。从来没有冰川的体验的掌门和我都很兴奋,热烈地讨论着明天上冰川的都要带些什么,会不会很冷,要不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迷迷糊糊中天光大亮了。好一个晴朗的天。湛蓝湛蓝的天空,零星的点缀着几朵白云,微风拂过,真真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天了,真真是太适合登冰川了! 为了保险起见,想想要在冰上行走一整天,掌门和我还是穿了毛衣毛裤,我还带了手套,各自背了一个双肩包,带了足够的水和食物,精神抖擞的出发了。到了集合的地点,已经有点出汗了,这才发现所有成员中就数我们两个穿的最多又最没用,因为我们穿的衣服都不防水。上冰川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保持干燥。唉,出洋相了,迅速的借了两件防水外套换上。 向导发给我们每人一双登冰川的专用靴子, 好沉阿, 一穿上两条腿就象绑了两大包沙袋一样,迈不开步了。想想要穿着这双鞋走八小时,心里不免有些发怵;偷偷看了一眼掌门,只见掌门也瞪着两条腿发呆。 我们两个互相看了一眼,决定减轻装备,精简了一下食物,脱掉毛裤,只带一个相机,这样一来感觉轻松不少。 我们一行由20多个人,大多数是白人,欧洲,美洲来的,包括我们两个,一共只有4个亚洲面孔。其他游客大多比较年轻,20岁左右,利用假期出来游世界,身体看上去也比较强壮,大多数都是一身短打扮。我看着他们裸露的胳膊大腿,想想冰川,就替他们捏把汗,不过后来的事实还是证明我多虑了。
⑻ 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形成的有利条件
峡湾地貌其实就烂皮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主要的形成原因就是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的刨蚀作用使地面形成大量戚历侍的u形谷,且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不断上升,从高吵而使得这些冰坎慢慢被海水淹没了,当这些海水进入了U形谷,造就成了海峡,这就是峡湾地貌如何形成的过程。
⑼ 欧洲南部为什么会有冰川地貌
在中生代期间(2.5亿~6640万年前),河水将被侵蚀的物质冲刷并沉积在被称为特提斯海的广阔洋底,并在这里缓慢变成由石灰岩、黏土、页岩和沙岩组成裂旅明的水平岩层。[6]
在第三纪中期(约4,400万年前),非洲构造板块向北移动,与欧亚构造板块碰撞,那些早先沉入特提斯海的深层岩石被挤压向结晶体的基岩及其周围而形成褶皱,这些深层岩石随同基岩升高至接近今日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这些构造运动持续到900万年前才停止。在整个第四纪期间肆告,侵蚀的力量啃咬着这庞大的新近形成褶皱而被推挤上来的山脉,形成了今日阿尔卑斯山脉地形的大概轮廓。
在第四纪期间,地形进一步被阿尔卑斯冰川作用和被填满山谷并溢向平原而不断伸展的冰舌塑造成形。如同圆形露天剧场似的凹地,宛如薄刀刨削过的刃岭,诸如马特洪峰(Matterhorn)、大格洛克纳山(Grossglockner)之类的巍峨山峰,皆从山顶上耸起形成;山谷被扩阔并加深成为一般的U字形,大瀑布从高出主谷底部数百尺的一些悬谷喷泻而出;修长而深不可测的湖泊给许多坚冰刨削后的山谷注满了水;融化的冰川沉积了大量的沙砾。当冰离开山谷时,无论是对横向山谷或Z字形山谷都是重新向下切削。迄今所有的河谷皆已被侵蚀成海拔大为低于周围的高山。在白朗峰附近的阿尔沃河(Arve River)的河谷中,地形凹凸的差异达3,993公尺(13,100尺)以上。[7]
地质构成
在阿尔卑斯山脉范围内,各地的高度和形态大不相同:有主山脉周围低洼的前阿尔卑斯形成褶皱的沉积物,也有内阿尔卑斯结晶体地块。从地中海到维也纳,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西段镇凯、中段和东段,各段都有几个不同的小山脉。[7]
冰川作用改变了自然环境:谷地的气候比周围的高处温和得多,人类可深入山区建立居民点,交通便利了;由于冰碛沉积,土质也较为肥沃。在现代,仍有严重的冰川侵蚀在继续。在阿尔卑斯山脉中,仍有成千平方哩以上的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