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毛利文化有多少年
‘壹’ “毛利文化”是新西兰古老文化的代表,你对新西兰的毛利文化有哪些了解
“毛利文化”是新西兰古老文化的代表,你对新西兰的毛利文化有哪些了解?
1.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
2.在新西兰,你总会感受到毛利文化的存在。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毛利文化是新西兰特别重视保护的纯天然文化。依据人类学家的研究,毛利人原本是亚洲的居民。他们在公元3世纪穿越海洋,迁移到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
6.毛利人男女都能够唱歌。男子舞蹈更震撼。他们所跳的“哈卡”,是骁勇善战的场面。在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开幕式上,数十名身材魁梧的毛利人手持神器,像勇敢的战士一样,在广阔的草原上跳着“哈卡”舞。武士们都是赤裸上身,胸口、背部和手臂上都有醒目的纹身,给人一种威势的感觉。落幕的时候,排到论坛领袖面前的武士们,再次瞠目结舌。这一次,不是表述“顽强”和“坚毅”,而是对各国领导人表明热烈欢迎。
7.与在其他国家地位遭受挤压或同化的少数民族不同,毛利人在新西兰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他们的文化储存完好。传统语言毛利语甚至被我国法律承认。真的很少见。
‘贰’ 求毛利人的饮食、风俗习惯和服饰 有点特色的 毛利人平常吃什么穿什么有什么节日
毛利人约于1000年前由太平洋中部、即传说中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到新西兰,并从此定居下来。如果时光倒退1000年,你就会在南太平洋上看到这样一幅奇妙的景象:7条长长的独木舟上,坐满褐色皮肤、脸上和身上刺满彩色花纹、胸前挂着奇特木雕的青年男女,他们兴奋地将船向同一方向划去。顺着他们划向望去,海洋尽头的天空中,似乎有一片形状独特的云彩在飘荡。当他们真正看清这片“云彩”时,才发现那不是云彩,而是一片新大陆上的雪山之巅。这片新大陆就是今天位于大洋洲的岛国——新西兰。那些“奇装异服”的褐色人种就是最早发现新西兰的“毛利人”。所以新西兰最早的名字叫“奥蒂罗”,这当然是毛利语,意思就是“白云绵绵的土地”。
你好!
如今,1000多年过去了,毛利人依然保留着当年风俗习惯,他们身上依然有色彩斑斓的纹身,他们生活中依然充满造型怪异的木雕。在新西兰,你时刻都能从这些纹身和木雕中感受到毛利文化的存在,感受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生活。今天,生活于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继承了毛利族的传统文化。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是千方百计回乡团聚。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着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有关森林之神和大海之神的传说等。
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尤其对音乐和舞蹈有独到之处。从传教士那里学习赞美歌的旋律和和声,再经过巧妙的运用,发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乐。和夏威夷草裙舞类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罗托鲁阿毛利人居住地伴以毛利音乐进行表演外,在新西兰的节日庆典上,也是主要保留节目。传统歌曲、舞蹈的流传,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40年,毛利人和英国皇室在新西兰怀唐伊镇签订了《怀唐伊条约》,奠定了毛利人与新移民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毛利人和非毛利人共同居住在新西兰提供了依据。《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保留了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现在成为新西兰一大旅游特色。
除了音乐和舞蹈外,在美术方面,毛利人也具有风格鲜明的文化特征。毛利人的手工艺术作品,与澳洲土着人的作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在他们的天性中,都富有艺术创造能力。作品朴素、自然,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追求,没有一丝一毫的矫饰。其中,木雕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无论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镇、村寨人口处的雕刻,还是集会场所门前及周围的雕刻等,皆充分显示了毛利人将雕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这种木雕品已成为赠送友人的最佳礼物。
走在新西兰的大街上,你可以看到身材粗壮的大汉胸前用红线挂着一块黑色的木牌,那也是常见的毛利人手工木雕。别以为那只是个小小的装饰品,由此却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没有文字的毛利人呢。那时,他们为了使自己民族的历史得以代代相传,最初只是用口头传说,后来就在木头上雕刻各种象形的记号来记录。由于木雕在毛利文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几乎有毛利人的地方,就随处可见大到四五米高、小到可以挂在胸前的各种木雕制品。
在许多毛利人聚居的地方,都设有专门的木雕学院。在这里受过专门培训的学员,分散到各地再去教其他的毛利人。罗托鲁阿毛利人文化村,门口一座用毛利人木雕制成的红色大门,令人过目难忘。那个高高在上、张开大嘴、吐出舌头人像,与毛利人的迎宾仪式上吐舌头的习俗同出一辙,最早产生于毛利人认为见到野兽时做出这种鬼脸,可以吓退野兽,保护自己。后来这种形式演化到毛利人见到陌生人也要吐舌头、做鬼脸,这种绝无仅有的会客方式,显然成了毛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你在这种有点吓人的面容面前不被吓退,毛利人马上会把你当作他们的朋友,用欢快的歌舞欢迎你。多么奇特的交友方式!
最能淋漓尽致发挥毛利人木雕艺术才华的地方无疑是在独木舟上。与太平洋诸岛上的土着居民一样,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以独木舟为重要交通工具,并最早创造出了这种独特的海上运输工具——独木舟。造型丰富、多种用途的独木舟,反映了海洋民族的生活智慧和卓越的航海技术,以及强劲有力的海洋文化。
毛利族等土着居民以广袤的太平洋为自己的耕地,驾着独木舟从事生产,并往来于各岛屿之间。这种独木舟的式样有多种多样,大小也各异:有的船舷处附有边架,两边都有边架的独木舟,称双边架独木舟;一侧附有边架的,称单边架独木舟有的在两条独木舟上并铺一块宽阔的甲板,为大型独木舟,它可以增加负载;有的是仅能坐几个人的小巧灵活的小独木舟;有的则长达15米,可搭乘50人左右,为远洋独木舟。比较考究的独木舟,往往在船首、船尾、船舷甚至船桨上都雕刻美丽的装饰图案。至于作战用的独木舟,则要更宽更长些,有的可长达30米,雕刻也更加精美。
他们也把独木舟作为殉葬珍品,这种独木舟的体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独木舟上的人物形象与真人等高,但貌似魔鬼,狰狞恐怖。而且人体上的重要器官,如眼睛、牙齿和生殖器的表现都极度夸张。古代毛利人相信人死后还存在灵魂,把这种布满雕刻图案的独木舟放人死者墓穴中,又称作“灵魂之舟”。雕刻此种木雕品是其他地区所罕见的,作为一种原始美术品,它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古代大洲土着民族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形象资料。
在国际友谊博物馆就收藏着一定数量的出自新西兰毛利族艺人之手的艺术品,它们是作为国际友好交往的礼品来到中国的。如1974年新西兰毛利族访华团团长威尔逊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的毛利人木雕像,以巧妙的装饰变型和富于幻想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毛利人祖先的形象。它瞪眼伸舌,形象怪异,以螺钿嵌于眼部,更增添了几分生动。又如1984年新西兰毛利族访华团赠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木雕嵌螺钿五桨船模型,玲珑秀气,表现独木舟的造型,是毛利人海洋文化的直接反映。船体狭长,设有五桨,船舷上半部刻着规则的、连续性的蛇形图案,蛇眼以螺钿代之。船首加附鸟首装饰,这是代表图腾祖先的雕刻物,赖以保护航海的安全。船尾雕刻的装饰物,也有图腾的含义。
毛利人的艺术,是一种可以引起人们灵魂深处共鸣的艺术,是一种自然的声音。在提倡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通过接触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我们可以触摸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历史,可以感受到一种跨越地域的、原始的、粗犷的美,从而了解、学习更多的人类文化精华。
‘叁’ 新西兰的历史
波利尼西亚定居者约在公元十世纪来最先来到新西兰(毛利国名为长白云之乡Aotearoa)。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 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长白云之乡,并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到1840年,估计毛利人口为十万人,大约二千名欧洲定居者(毛利人称其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区,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请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国王室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署了《怀唐伊(Waitanyi)条约》,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王室属的一个殖民地,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件,该条约使早期开拓者有权在新西兰定居并允诺毛利人按其意愿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该条约说明毛利人将对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答应建立一个政府,使全体人民过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该条约亦确立了新西兰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该条约目前仍然是"现行文",并且是新西兰涉及民族关系方面很具争议的话题。
此条约签属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新西兰并在这里定居,多数人去南部岛定居,因为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还发现了金矿,然而,自本世纪以来,来北岛居住的人还是多于南部,到198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五十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当时,英国仍然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常被喻为"家乡",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8年,有一半的参战者死于战争或在战争中负伤。
1935年,新西兰选出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新西兰再次派出军队,大约全国人口的百分只十出过作战,战争结束后,对新西兰的农产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业迅速增长,工业空前繁荣。
由于对进口(特别是石油)和对肉类、奶制品和羊毛出口的长期依赖,新西兰的经济在1970年代和1980年带开始恶化,1970年代初期,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以后,新西兰失去其传统的出口市场,随后即出现失业和社会问题;1980年代中后期,工党政府开始进行新的货币政策、工业解除限制、取消津贴以及将许多政府部门私有化等大范围的改革,自此经济开始逐渐好转,失业人数开始下降。
‘肆’ 毛利人的习俗有那些
毛利人的传统见面礼节,是与尊贵的客人碰鼻,即双方鼻尖互相触碰二三次,以表示对客人的友好和祝愿。
欢迎仪式上,毛利人除了载歌载舞外,还会遵照传统,对客人们吐舌头、瞪眼睛、扮鬼脸。据说,这样既可以驱邪避灾,还可以察看来人是敌是友。
毛利人各族要战争前他们就先跳一种树战威胁的舞名字叫“哈卡”(Haka)。哈卡的目的是表示他们勇士要开始宣战或把敌人吓怕和赶走。
(4)新西兰毛利文化有多少年扩展阅读
毛利人种族历史:根据他们毛利长子的传说,在公元800年的时候,有一位人叫库佩(Kuрe)爱上个村人的妻子,然后有一天他就把她丈夫杀死。库佩怕那村庄的人发现后会报仇,他就准备好他的生活用品,准备离开那个岛。
划船好几个昼夜后库佩终于遇见一片很陌生的新地,这个特别大的陆地上有很长的一片白云,所以库佩就称这地为“阿提呵罗啊” (Aotearoa),英文为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意思就是“长白云之乡” 。
库佩他就划船回到他家乡跟他村的各位报告说这一大块新的岛无人居,土地肥沃,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巨鸟后来被称为“墨阿”。
初期的时期只有一些岛民到“啊提呵罗啊”专门来寻找与打猎这个“墨阿”巨鸟,他们一边点火烧森林,一边打猎,所以这种“墨阿”巨鸟在几百年后欧洲人发现新西兰时,早就绝种消失了。
在南岛的西海岸有一位女青年发现了一种绿玉他们称为“软玉”(Pounamu)。这是被毛利人视为圣物的材料,许多人形像,尠配件,武器等都用这种玉石制成的。
十四世纪,僻居南太平洋的毛利人,开启了新西兰 文明史。数百年来他们发展出严谨的部落制度,阶级制度。在西方文明尚未到达之前,毛利一直生活在他们传统社会形态之中。
‘伍’ 新西兰毛利人神秘的文化
现在有很多人想去新西兰留学,而新西兰的毛利人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今天就和的我一起来了解一下新西兰毛利人神秘的文化吧!
毛利文化的起源和风俗可追溯到其祖先移民来新西兰之前的谜样年代。
毛利人是阿奥提亚罗亚(Aotearoa,即新西兰)的“大地原居民”(tangata whenua),其文化是新西兰生活模式的一个组成部份。
传统上,毛利人都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家,向以编织及雕刻驰誉世界。他们也是出色的猎人、渔夫、园艺家和战士,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才陆续来到新西兰,最初是捕捉鲸和海豹的人,接着便是传教士和移民。
家族(Whanau)
家族观念是毛利社会结构的中心思想,是指家族本身及其繁衍的大家庭,也是组成一个帆袜举部落分支(hapū)的成份,而一个部落分支正是组成一个部族(iwi)的成份。即使今时今日,相比非毛利人来说,毛利人较喜欢以大家庭形式生活在一起,显示了传统生活模式的持续重要性。然而,随着都市化的影响,毛利人口之中也出现了不少小型的核心家庭。现时大约有20%的毛利人以大家庭形式住在同一屋檐下,半数都是三代同堂的。
毛利文化的其它重要元素
音乐和舞蹈是毛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份,他们十分喜爱歌曲(waiata)和传统舞蹈(kapa haka)。而且,毛利文化是透过音乐、歌曲、雕刻品、编织技术、其它手工艺、说故事及宗族谱(whakapapa)代代相传的。
毛利艺术的力量和美妙也体现于建筑雕刻之上,例如有雕刻的会堂(whakairo);也有些体现于各种“宝物”(taonga):包括木、骨和绿玉石(pounamu)。
雕刻和编织工艺当然是与传统生活模式息息相关,也是基于实际需要,因为,毛利族并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和宗族谱便靠会堂或房屋(marae)上的雕刻(whakairo)记录下来。例如,在有雕刻的会堂(whare whakairo)前面的雕刻已记载着这房屋的历史,其顶端的雕像乃代表其祖先。
毛利人的衣料、绳子及斗篷,多用亚麻及其它天然纤维来编织。坚硬的新西兰翡翠(pounamu,又叫绿玉石)原本是用来造武器及雕刻工具的。天然的木材则是用来雕刻神圣物像、装饰会堂(wharenui)及制作独木舟的。许多现代手工艺品店都有出售这些传统工艺品,而且备受欢迎。
毛利人的文化十分丰富和多姿多彩,是因为他们与大自然别具关连,其居住环境正是海洋、河流、湖泊和森林。对新西兰来说,毛利文化是一个活的宝库,而且原始又独特。
透过了解他们的宗族谱(whakapapa),便可追溯到他们的家族祖先当年是划独木舟横越偌大的太平洋远渡而来的。
这些家族史依然采用口述方式流传,当游客来到会堂或参加聚会(hui)时,将予举行一个欢迎仪式,并由演说者介绍他们所属的山岭(maunga)、河流(awa)、独木舟(waka)、部族(iwi)及特别的祖先(tlpuna)。
所有来新西兰的游客都有许多机会亲身体验毛利文化,其中以北岛罗托鲁瓦地热区的文化活动最着名,包括品尝用烫热石头在坑中烹调食物的石头火锅(hangi)、参观会堂(marae)、接受欢迎仪式(pōwhiri),并欣赏舞蹈(kapa haka);然后浸温泉和舒缓身心。
传统舞蹈(haka):新西兰的象征
这里说的传统舞蹈主要是指战士舞(haka),由于新西兰国家榄球队驰誉国内外,他们每逢应战前都会跳Ke Mate,令毛利战士舞也非常普及。传统毛利舞蹈有不同的形式,也有许多个别的战士舞,但始终以Ka Mate最着名。
Ke Mate战士舞其实是借着舞蹈讲述着名毛利酋长Te Rauparaha的故事,他态碧曾被敌人掳获,最初他以为自己死定了,后来逃走成功,自然很是高兴,当中有着情绪的起伏。所谓“毛人”(hairy person),其实是指那些帮他隐暪并令他成功摆脱追捕者的人士,于是向他们致意。
歌词的意思如下:
Ka mate! Ka mate! Ka ora! Ka ora! 我死!我死!我生!我生!
Ka mate! Ka mate! Ka ora! Ka ora! 我好隐死!我死!我生!我生!
Tenei te tangata p ūhuruhuru 这是毛人
Nana nei i tiki mai whakawhiti te ra 他已令太阳再次照亮
A hapane! A kaupane! 踏上一步,又踏上一步
A hapane! A kaupane 踏上一步,又踏上一步
Whiti te ra! Hi! 太阳照遍大地了!
刺青(Ta Moko)
刺青是毛利族传统的纹身艺术,通常刺在面上,其目的和用途都是十分神圣的,另一毛利语纹身(Kirituhi)则泛指皮肤上的艺术装饰,没有神圣意义。刺青的图案与雕刻式样有紧密的相关象征意义,以前必须由族内神职人员的刺青专家(tohunga ta moko)执行,现在则由刺青艺术家来做。刺青对毛利人来说是“宝物”(taonga)之一,因此,每款刺青的设计都是一项知识产权,而且每个刺青都对受刺人本身有特殊意义,含有其祖先/部族的讯息,还有其家庭与部族的关连,以及在此等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所以,刺青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项历史纪录。
近年刺青艺术开始在阿奥提亚罗亚复兴,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兴趣。2001年,Jillian White的短片《刺青》(Moko)曾于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放映,并获好评。
正式的刺青要遵从一定的程序来安排,先要了解其重要含义,取得设计及形状式样后,要得到家人的支持,最后由长辈取决。真正进行刺青时是没有1药的,该是非常痛楚,而且可能历时几个月才完成。所以这是个人勇气的表现,不适合胆小者。
毛利人与土地
在George Grey的管治时期(1845-53年),大英帝国的殖民政府向毛利人购买了许多土地,北岛南部及南岛的土地是最先购买的,因为这些地区较少毛利人居住,抗拒情况较少。事实上,有些北岛的毛利人拒绝卖地,所以在1864-66年期间,殖民政府没收了许多毛利人的土地。只有少数不合作的毛利人在1870及1880年代重新获得分配土地。对土地被没收了的毛利人来说,这是不可忘怀的委屈,因为失去了祖先的土地是非常严重的事。于是,新西兰政府自1987年起接受及处理没收土地的索偿。毛利人与土地──“大地之母”(Papatūanuku)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精神连系,他们认为土地、土壤和水都是“宝物”(taonga),毛利人视他们自己是这项宝物(土地)的监护人(kaitiaki),因土地是当地人民(tangata whenua)的团结力量之源和身份依归。
毛利人与海洋
新西兰四周环海,所以毛利人与海洋有着强烈的连系实不为奇。口述故事是毛利文化里的重要元素,而世代相传阿奥提亚罗亚(新西兰)是半人半神Maui从海里钓上来的。北岛(Te Ika a Maui)就是Maui钓上来的鱼,成为了Maui、他的家庭和所有毛利人的家园,南岛(Te Waka a Maui)是Maui的独木舟,而南岛南端的斯图尔特岛(Stewart Island)则是Maui的船锚(Te Punga)。
根据传说,毛利人的祖先原居于Hawaiiki,估计是在库克群岛(Cook Islands)或其附近。他们是划独木舟(waka)来的,第一艘到达的独木舟是由Kupe带领,并在北岛北部登岸。
新西兰的原居民都是能干的渔夫,而且会遵从钓鱼的惯例。按惯例捕获的海产(Kaimoana)是不可交易或出售的。
会堂(The Marae)
会堂(marae)是毛利文化(Maoritanga)概念的核心,是一个将毛利族价值观和哲学重复肯定的地方。每一间会堂里面的各种雕刻和装饰性面板皆缕述着这家人历代祖先的故事。
客人(manuhiri)到访一间会堂时必须遵从一套仪式,简单来说,是由一大群毛利人簇拥进入会堂的,带头的是女族人。然后,客人会接受一个欢迎仪式 (powhiri),接着要向主人致送礼物(koha)。请注意:在进入会堂入口(wharenui)之前必须脱鞋。
‘陆’ 简述毛利人及其文化在新西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毛利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新创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土着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发生混合,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它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新西兰官方文献证明,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从台湾迁出的原住民,毛利人参访台湾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祖祠,发现门窗开的位置、建筑梁柱等结构都和毛利人聚会所相同
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着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过传统歌曲舞蹈流传坊间,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毛利人一般说来也已被其他新西兰人接受,虽然有些人在城市中找房子可能遇到困难,另一些人如果要和欧洲血统的新西兰人结婚,也许会遭到反对,但就绝大部分而言,偏见并不是根深柢固的。许多毛利人害怕文化优势甚于歧视,总希望保持他们的毛利人特性。差不多所有毛利人都有一些欧洲祖先,某些认为他们自己是毛利人的人,实际上其欧洲祖先尤为突出。因此他们的特性与其说是遗传学的,不如说是文化上的。
对于大多数毛利人而言,做毛利人意味着承认和尊敬他们的祖先,有对家庭土地的要求,有在他们祖先的村庄内被接纳为这块土地上的人民(people of the land)的权利。它意味着被接纳为团体成员的资格,并和团体成员一道共同承认毛利人的独特思想和行为方式。现在已经恢复了一些对毛利语(Maori language)的教学,1987年毛利语被规定为新西兰的一种官方语言。
在当代新西兰,许多毛利人的文化习俗仍被保存下来。一切毛利人的正式集会都伴随着毛利语的演讲、战歌,正式接待宾客时都要互相以鼻子摩擦表示欢迎(称为hongi),有时还举行一种作为仪式的挑战;在预先烧热石头的地炉上烹调食物。在毛利人村庄中用作开会和典礼中心的雕有图案的房屋,仍在建筑。
‘柒’ 新西兰 毛利文化
新西兰毛利人的文化 毛利文化的起源和风俗可追溯到其祖先移民来新西兰之前的谜样年代。 毛利人是阿奥提亚罗亚的“大地原居民”,其文化是新西兰生活模式的一个组成部份。 传统上,毛利人都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家,向以编织及雕刻驰誉世界。他们也是出色的猎人、渔夫、园艺家和战士,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才陆续来到新西兰,最初是捕捉鲸和海豹的人,接着便是传教士和移民。 家族观念是毛利社会结构的中心思想,是指家族本身及其繁衍的大家庭,也是组成一个部落分支的成份,而一个部落分支正是组成一个部族的成份。即使今日,毛利人较喜欢以大家庭形式生活在一起,显示了传统生活模式的持续性。然而,随着都市化的影响,毛利人口之中也出现了不少小型的核心家庭。 音乐和舞蹈是毛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份,他们十分喜爱歌曲和传统舞蹈。而且,毛利文化是透过音乐、歌曲、雕刻品、编织技术、其它手工艺、说故事及宗族谱代代相传的。 毛利艺术的力量和美妙也体现于建筑雕刻之上,例如有雕刻的会堂;也有些体现于各种宝物包括木、骨和绿玉石。 雕刻和编织工艺当然是与传统生活模式息息相关,也是基于实际需要,因为,毛利族并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和宗族谱便靠会堂或房屋上的雕刻记录下来。例如,在有雕刻的会堂前面的雕刻已记载着这房屋的历史,其顶端的雕像乃代表其祖先。 毛利人的衣料、绳子及斗篷,多用亚麻及其它天然纤维来编织。坚硬的新西兰翡翠(又叫绿玉石)原本是用来造武器及雕刻工具的。 毛利人的文化十分丰富和多姿多彩,是因为他们与大自然别具关联,其居住环境正是海洋、河流、湖泊和森林。 这里说的传统舞蹈主要是指战士舞,由于新西兰国家榄球队驰誉国内外,他们每逢应战前都会跳毛利战士舞。 刺青是毛利族传统的纹身艺术,通常刺在面上,其目的和用途都是十分神圣的,刺青的图案与雕刻式样有紧密的相关象征意义,以前必须由族内神职人员的刺青专家执行,现在则由刺青艺术家来做。真正进行刺青时是没有麻醉药的,该是非常痛楚,而且可能历时几个月才完成。所以这是个人勇气的表现,不适合胆小者。 毛利人与土地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精神联系,他们认为土地、土壤和水都是“宝物”,毛利人视他们自己是这项宝物(土地)的监护人,因土地是当地人民的团结力量之源和身份依归。 新西兰四周环海,所以毛利人与海洋有着强烈的联系。根据传说,毛利人的祖先原居于库克群岛或其附近。他们是划独木舟来的,第一艘到达的独木舟是由Kupe带领,并在北岛北部登岸。 新西兰的原居民都是能干的渔夫,而且会遵从钓鱼的惯例。按惯例捕获的海产是不可交易或出售的。 2. 祷文:有一段祷文是主客双方都要说的,以确保大家安全和仪式畅顺。 3. 试探来意:传统上主方要确定来人的意图是友还是敌,所以会由这家人最敏捷和最强悍的战士负责执行试探任务。 8. 礼物:是由客方送给主方的,并且是由客方的最后一个演说者放下的,显示所有演说都已完成。传统上,礼物是毛利人认为贵重的物品──绿玉石、鲸骨、斗篷或其它宝物,时至今日就会用金钱来代替,多寡轻重显示来客的威望和聚会的重要性。 9. 碰鼻礼:这是传统的打招呼方式,也是主客双方的首次身体接触,是双方轻轻互碰鼻子和前额。 毛利文化不但没有失传,反而融入了现代生活,甚至越来越兴旺。
‘捌’ 新西兰的毛利文化
新西兰400万人口中约15%是毛利后裔,或是属于某个部落。毛利人借由华卡帕帕(whakapapa,系谱图)可追溯到乘着瓦卡(waka,独木舟)横渡辽阔的太平洋而来的祖先。
毛利人有着丰富又活泼的文化,保留了他们长久以来与精神和自然世界的连结。他们以自己特别的“米希”(mihi,问候)方式透过来传承自己的家世。毛利人在米希中说出他们的“芒加”(maunga,山)、“阿瓦”(awa,河)、“玛雷”(marae,会堂)、“瓦卡”、“尹维”(iwi,部落)和“提布那闷键”(tipuna,重要的祖先)的名字。
毛利人有一种独特的舞蹈,被称为“哈卡”(Haka),这种舞蹈来源于古毛利败悉土着武士的站舞,男女舞蹈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新西兰国家橄榄察罩乎球队在每次开场比赛前,总是集体表演这种舞蹈,用以鼓舞士气。
新西兰约四分之一的毛利人使用“蒂雷欧毛利语”(Te reo Mai)。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大约有一半不到二十五岁。这是种玻里尼西亚语言(类似其它大洋洲语,如夏威夷语和大溪地语),有一种独特的诗感和音乐性。毛利语是新西兰的官方语言之一。
‘玖’ 毛利文化
毛利人约于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从传说中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至此,并从此定居。今天,生活于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继承了毛利的传统文化。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看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过传统歌曲舞蹈流传坊间,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现在成为新西兰一大旅游特色。
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活。同样,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礼和纹面广为我们所熟悉。
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尤其对音乐和舞蹈有独到之处。从传教士那里学习赞美歌的旋律和和声,再经过巧妙的运用,发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乐。和夏威夷草裙舞类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罗沱路亚以毛利音乐表演外,在新西兰的节日庆典上,也是主要的。
除了音乐和舞蹈外,在美术方面,木雕也表现了毛利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处的雕刻,集会场所前面及周围的雕刻等,皆充分显示了毛利人将雕刻艺术融入日产生活中。而目前这种木雕品已成为赠送他人的最佳礼物。
毛利人木雕工艺出众,石雕手艺也不错。最着名的是在新西兰绿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该绿石被毛利文化视为护身符,是非常珍贵的。
游客可拜访一户毛利族会堂,观赏毛利传统迎客仪式。每一户毛利会堂皆由家园的老树沃卡巴巴(Whakapapa)所雕琢而成。
毛利人最早时是亚洲居民,三世纪时向南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亚群岛迁徒。当欧洲人还在怀疑地球的彼端有没有土地时,位于夏威夷南方的夏威基(Hawaiki)岛民,已乘着木筏向南方探索,并在西元八五○年来到纽西兰。第一批进驻的毛利人给这个杳无人烟的岛屿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长云袅绕之岛(Aotearoa)。
公元1200年,毛利人已分布在北岛和南岛的许多地方。他们从丰富的自然资源中获取食物并有着简单的贸易行为,所谓的“毛利文化”便日渐形成,并在口耳相传的文化之下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下来。
公元1642年,第一个欧洲航海家来到这里,当时大多数的毛利人还生活在北岛的温暖地带。荷兰人阿贝尔‧特斯曼在这一年靠岸停泊,为这土地命名为Staten Landt,即为后来的纽西兰。
1769年,英国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船长到达这个绿意盎然的岛屿,沿着海航行,并且与毛利人展开贸易活动,宣称英国对这块土地拥有主权,当时,毛利人在此已居住超过一千年以上了。
然而在毛利人的思想中,并没有所谓的‘土地所有权’,更无法认同欧洲人想要瓜分土地一事。为了平息冲突,英国政府与毛利酋长于一八四○年签署‘怀唐基条约’(Treaty of Waitangi)。
在进入二十世纪时,纽西兰的毛利人减到四万人左右,此时欧洲学者甚至认为,毛利人有可能像澳洲塔斯马尼亚的原住民一样,从此消失在历史之中。
在欧裔执政者的怀柔政策下,现在毛利人约占纽西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五,罗托鲁瓦(Rotorua)是毛利人大规模集中的最大城,毛利社区及双语学校林立,还有毛利电视节目。
土着文化
毛利人是白云之乡(Aotearoa)新西兰的土着居民,早在1000多年前,他们乘坐远航独木舟(waka hourua)离开自己的家乡哈瓦基(Hawaiki)来到此地繁衍生息。现在,毛利人虽然只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4% ,但其语言和文化却对新西兰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绚丽多彩的文化
毛利人的文化绚丽多彩,体现在他们对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追求之中。传统艺术包括:雕刻、编织、组舞(kapa haka)、讲演(whaikorero)和纹身术等在全国各地历久不衰。艺师们不仅继承了祖先沿用数百年的技艺,更发展创造出了新的技和形式。毛利人的当代文化包括:艺术、电影、电视、诗歌、戏剧和嘻哈乐等。
体验波华里(Powhiri)。
体验新西兰土着居民毛利人的欢迎仪式-波华里(Powhiri)。
泰里欧毛利――毛利语
来到新西兰的游客立刻就会注意到许多地名来自于毛利语。最初,游客可能感到毛利语如同天书一样,简直不知道如何发音。事实上, 毛利语很有逻辑,发音方式很规则,这点与英语不同。
应该如何拼读Onehunga、Whangamomona、Kahikatea和Nguru这几个词呢?
毛利语有5个元音: a、e、i、o、u (a音如car里的a、e音如egg里的e、i音如tee里的ee、u音如to里的o)。毛利语有8个与英语几乎相同的辅音――h、k、m、n、p、r、t和w。还有2个与英语不同的辅音――wh和ng。许多毛利人会把wh念得像英语的f。而ng的音与英语song里的ng发音相似,但是在毛利语中,这个辅音可以放在字首。
Kia ora――您好!
如果游客使用这句问候语向新西兰人打招呼,无论是毛利人还是白人, 都会愉快地回应。
Kia ora――您好
Kia ora tatou――大家好
Tena koe――向您问好(问候一个人)
Tena koutou――向大家问好
Haere mai――欢迎
Nau mai――欢迎
Kei te pehea koe――近来可好?
Kei te pai――好
Tino pai――很好
Haere ra――再见
Ka kite ano――下次再见(再见)
Hei konei ra――回头见
毛利人的礼仪
毛利人是玻利尼亚人的一支,有着自己独特的礼仪。欣赏毛利人礼仪的最佳场所是毛利人会场(marae)。新西兰的很多旅行社都会组织游客到毛利人会场一睹风采。
欢迎仪式(Powhiri)
欢迎仪式(powhiri)以挑战(wero)为序幕。由主人(tangata whenua)一方的勇士向客人(manuhiri)提出挑战。这名勇士通常手持长矛(taiaha),会将一个象征性的东西(通常是一段小树枝)放到地上,客人应将树枝捡起,以示自己为和平而来,不抱任何敌意。然后,主人一方的女士们(kuia)会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表演节目(karanga),通常是高声呼唤或吟唱。来客中的女宾们在经男宾前方步入会场时应做出回应。
欢迎词(Whaikorero)
进入毛利会场里的聚会厅(wharenui)后,迎接客人的将是友好的问候(mihimihi)和热情洋溢的欢迎词(whaikorero)。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真诚和友好,毛利人可能会演唱些迎宾歌曲(waiata)。通常,客人在向主人行以碰鼻礼仪(hongi)后,客人可以向主人(tangata whenua)赠送礼品(koha)。欢迎仪式结束后,主客一起入席进餐(kai)。
故事与传说
毛利文化是一种充满故事和传说的口头文化。根据毛利文化的创世说,原为一天的天父(Ranginui)和地母(Papatuanuku)被子女们活生生地分开之后,才有了天地之分。很多毛利人的雕刻与艺术作品都形象地描述了这场争斗过程。
钓上一座岛
毛伊(Maui)神话传说中提到了新西兰的诞生。传说上帝十分喜欢恶作剧。他掌管着太阳,使白日变得越来越长。然而,上帝最大的沽名钓誉之举是声称自己钓上了北岛,并称之为毛伊之鱼(Te Ika a Maui)。如果您在航空地图上看一下北岛的形状,不难发现,北岛的确很像一条鱼。毛利人认为北岛的最北端是鱼尾,而威灵顿港(Wellington Harbour)是鱼嘴。在传说故事中,毛利人将南岛称作是毛伊的独木舟(Maui's waka),斯图尔特岛(Rakiura)则是毛伊的锚(pu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