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① 去新西兰还要注意些什么 当地风俗习惯有没有与中国的一些习惯有冲突的地方(就是文化冲突)
非常对立并且直接的冲突基本上没有.但文化差异是肯定的.总的来说不要太嚣张,不要到处露财.另外要懂得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惯,就可以了.不用太担心.当地人基本上还是非常友善的.
② 中国和新西兰的教育差异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主要对孩子进行开放式的教育,与国内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因此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国际化的教育而选择留学。新西兰留学顾问了解到,最近关于新西兰华裔家长对待孩子教斗让育问题成了讨论的焦点,梅西大学研究员呼吁华裔家长参与当地的教育方式。
儿童心理发展成新西兰关注焦点
梅西大学研究员Angcla Macmarlane说,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现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这项调查主要在寻找三种不同教育方式。长期以来,宽松的教育方式、普通的教育方式、严格的教育方式这三种不同教育方式,对不同族裔的文化教育背景,养育下一代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Macmarlane还说,我们寻访了华裔家长如何解决自己孩子与Kiwi孩子之间的矛盾时,发现目前学术界这项还是空白,我们还没有中国家长参与在这个调查之中。很希望有中国家长的参与、但目前还没有华裔家长的参与。这项由梅西大学牵头的调查,将对12-16岁的100名儿童进行图表及表格式调查。我们希望华裔家长能参与找到如何解决华裔传统教育与西方文化教育的平衡点。
中新教育体制的差异
1.教学理念:中国的教育方式表现为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听,有时候甚至是要背单字、片语等。而被视为全球最佳之一的新西兰的教学制度,则鼓励学生们广泛参与,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老师通常会指导。老师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协助,以取代讲台上的长篇大论,并采用所有鼓励的措施,对于学生的反应非常重视。
2.教学氛围:新西兰的教育制度决定了学习大多是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的,而中国学生在最初普遍不太能适应。学生们感觉新西兰的老师没有像中国老师那样给学生压力。新西兰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公众图书馆及互联网上广泛地收集学习资料。
3.教学方式:新西兰的教学方法与中国有很多不同,教师不会像中国教师那样事无具细地一一交待和解释,而是更灵活、生动地引导式授课,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许多中国学生在刚开始时对此往往表现出不习惯和不理解,甚至有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这些都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
新西兰教育体制,延续英国的优秀传统唤此教育,再加上富有创意的改革空链局,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这样的教育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更能全面开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留学360新西兰留学顾问表示,若选择留学新西兰家长应积极配合当地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实现国际化教育。
③ 新西兰与中国文化差异有哪些
在中国的礼仪中,都是很注重待客之道,这一点在饮食文化中更容易体现出来。在中国,上门做客吃饭,是不需要准备什么的,尽管坐着等亲戚朋友忙活,就可以享受得到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不过这是在我们中国,如果你被新西兰的朋友邀请去做客,千万不要这个样子,否则会把脸丢到国外去了。
而且,新西兰人的时间观念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强。在约会之前,双方都要提前商量,并且确定一个时间以便准时赴约。参加宴会时,客人通常会早到几分钟。但21点之后,就不要再打扰新西兰人了,因为此时的新西兰人已经进入休息时间了。
④ 新西兰历史与中国历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新西兰于1856年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到了1947年完全独立。
新西兰5000万年来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纪,才有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一次远洋冒险中于1642年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到1840年,新西兰估计毛利人口为10万人,大约2000名欧洲定居者(毛利人称其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区,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请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国王室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王室属的一个殖民地,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件,该条约使早期开拓者有权在新西兰定居并允诺毛利人按其意愿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该条约说明毛利人将对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答应建立一个政府,使全体人民过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该条约亦确立了新西兰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该条约目前仍然是“现行文”,并且是新西兰涉及民族关系方面很具争议的话题。 此条约签属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新西兰并在这里定居,多数人去南部岛定居,因为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还发现了金矿。
自本世纪以来,来北岛居住的人还是多于南部,到189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五十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当时,英国仍然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常被喻为“家乡”,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8年,有一半的参战者死于战争或在战争中负伤。1935年,新西兰选出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新西兰再次派出军队,大约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出过作战,战争结束后,对新西兰的农产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业迅速增长,工业空前繁荣。
由于对进口(特别是石油)和对肉类、奶制品和羊毛出口的长期依赖,新西兰的经济在1970年代和1980年带开始恶化,1970年代初期,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以后,新西兰失去其传统的出口市场,随后即出现失业和社会问题;1980年代中后期,工党政府开始进行新的货币政策、工业解除限制、取消津贴以及将许多政府部门私有化等大范围的改革,自此经济开始逐渐好转,失业人数开始下降。从90年代后期开始新西兰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失业率到3.5%的历史新低。
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大同小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只是我们现在丢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