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新西兰 » 新西兰多元文化社会如何构建

新西兰多元文化社会如何构建

发布时间: 2022-05-02 21:41:25

Ⅰ 用什么样的社会学理论可以解释澳大利亚是多元文化社会(要英文的Reference)

澳大利亚是由许多来自不同民族背景的人组成的国家。她是一个宽容和包容的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其民族特性的检验标准,澳大利亚拥有管理和发展多元文化的专门政府机构,澳大利亚联邦移民、多元文化和土着事务部(the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nd Indigenous Affairs)。

一、 多元文化的背景

根据1997年的人口普查统计资料,23%的澳大利亚人出生于海外。其中,6.2%出生于欧洲,5.3%出生于亚洲,2.3%出生于大洋洲,1.2%出生于中东和北非,还有不到2%的人出生于其他地区。在1830万的总人口中,有350万或18%左右的人为第2代澳大利亚人。文化及种族的多样性是澳大利亚宝贵的国家财富,因而得到了历届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政府还制定了有关政策确保这种多样性成为澳洲社会的一种积极力量,从而使澳大利亚人继续由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愿望联合在一起。

二、多元文化政策

"多元文化"这个词描绘了当今澳大利亚文化和种族的多样性。澳大利亚政府继续支持1989年《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国家议程》中的原则,这些原则清楚地阐明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政府实行多元文化的基础。 3项主要权利是:表达和分享我们各自文化传统的权利;享受同等待遇和几会的权利。以及开发和使用我们的技能和才能的权利。3项主要义务是:为澳大利亚作出最大程度的贡献;接受澳大利亚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准则;在表达自身文化和信仰的同时,接受他人也享有同等权利。这些权利和义务平等适用于所有澳大利亚人,不管他们是土着人、安格鲁-克尔特人或来自非英语国家背景的人,也不管他们是出生在澳大利亚还是海外。澳大利亚有着令人羡慕的国际声誉;她是一个种族宽容和多元文化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源于处理大量移民来到澳洲所产生的问题的需要。许多移民的母语不是英语。

三、移民政策的演变

1. 同化阶段(1901年至60年代中期)

同化政策的理论基础源于所谓的"白澳"政策。这个阶段倾向于吸收英国移民,同时也接纳其他移民,但他们必须抛弃自己的文化和语言,接受主体人口的同化以便很快得跟他们一样。这个政策大力排斥非澳洲移民。
而第二次世界大站后,它已无法抗拒人们态度的转变。澳大利亚人越来越意识到在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中,不仅仅是"我们如何看待他们"的问题,"他们如何看待我们"也同样重要。

2. 融合阶段(60年代中期至1972年)

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在1966年有效地终止了"白澳"政策,允许"杰出的"非欧洲裔人士移民澳大利亚。新的融合政策还认识到大量移民,尤其那些母语为非英语的移民,在澳大利亚定居生活时经历着许多的困难。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直接的援助。这个政策还认识到种族组织在帮助移民重新安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70年代早期,政府提供给移民的援助费用和福利有了很大增长。

3. 多元文化阶段(1972年起)

到1973年,"多元文化"这个词已经提了出来,少数民族纷纷成立全国性的组织,在主体文化中提倡他们的语言和传统。1979年,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事务学院成立,它的宗旨是提高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增强澳洲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理解与宽容。1987年,这个学院被总理和内阁部的多元文化事务办公室所取代。从此,它被吸收进了移民和多元文化事务部。

1989年,多元文化事务顾问委员会所进行的广泛的社区咨询和提供的建议使政府制定出《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国家议程》。这个议程曾得到并将继续得到两党的政治支持。1994年委员会对该议程进行了回顾和修改,发现很多内容已经实现,因而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1997年6月30日,政府宣布新的全国多元文化顾问委员会成立。这个委员会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拟一份报告,就今后十年的政策及实施纲要提出建议,旨在确保文化的多样性成为维护澳洲统一的力量。该委员会于1997年12月发布了一份关于多元文化政策的讨论文件,预期委员会将在1999年初向政府提交报告。

四、澳大利亚国籍

今天的澳大利亚人包括来自许多不同文化的人们。他们自豪地把澳洲作为自己的家园,自豪地记住并分享他们的传统和根。澳大利亚文化和语言的多样化可为澳大利亚商业提供竞争上的优势,那些与主要移民来源国做出口生意的尤为受惠。

澳大利亚国籍是澳大利亚民族特性的基石。它包含这样一个概念,即所有澳大利亚公民,无论其背景如何,均在澳大利亚享有完整与平等的社会成员资格,包括所有的法律和政治责任以及与之相应的权利。国籍将所有的澳大利亚人联结在一起,无论是澳洲的传统移民,第一代移民,还是早期移民的后代。澳大利亚丰富的文化遗产源自所有这些人的贡献。在包容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澳大利亚成为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社会。

澳大利亚国籍委员会,一个独立的全国顾问机构,于1998年8月成立。该委员会就当今有关澳大利亚国籍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如何提高社会对澳大利亚国籍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向政府提供建议。委员会由广泛代表澳大利亚社会各界的人士组成。

移民和难民通常在澳洲作为永久居民居住满两年后方有资格申请的品行,会说并懂基础英语,充分了解作为澳大利亚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所有澳大利亚公民必须参加选举并可以申请公职或为政府工作。澳大利亚政府鼓励符合条件的永久居民假如澳大利亚国籍,拥有澳大利亚国籍者可以免签前往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新西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

五、澳大利亚的移民特征

移民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国家。这意味着将100多种语言引入澳大利亚生活。它还使社区语言学校、民族传播媒介和工厂企业有了增加,宗教和文化活动多样化,出现了更多种类的食品、餐馆、时尚、艺术和建筑。过去50年里移居到澳大利亚的移民,现已被列入国家商业、工业、科研及各种专门职业最为成功的领导者的行列。

第一批澳大利亚移民是从欧洲运来的罪犯。1788年起,约16万名囚犯及刑事系统的官员被用船运到了这里。从18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自由移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19世纪20年代,来自英国的自由移民有了显着增长。早期移民浪潮在1851至1860年达到高峰,每年有5万人抵达。在这个淘金时代,中国移民是除英国人之外最大的群体。

两次世界大战也影响了澳大利亚的移民计划,安置战后难民及年青人是澳大利亚移民史上的重要章节。在过去50年中,来自150多个国家的近560万移民把澳大利亚当成了他们的家。这些人中,约290万为男性,270万为女性。

移民通过消费、扩大商业和增加政府支出影响着澳大利亚经济的"需求"方。同时,通过移民引进的劳动力、技能、资金、发展的新行业,移民对科技所作出的贡献以及通过对国际商业市场的了解而增加的经济多样化,也影响着澳大利亚经济的"供应"方。

六、移民政策

澳大利亚有2个独立的移民计划。在这2个移民计划下,人们可移民澳大利亚;或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居澳时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移民计划分为两大类-技术组和家庭组。技术组的申请人根据可使其在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特点或根据其经商能力、在澳投资及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进行选择。2001-2002年度,共有45500个名额被分配给技术组,主要是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和杰出人才移民。

家庭组申请人的选择基于直系家庭成员的担保。家庭组中最多的是澳大利亚公民和永久居民的配偶和未婚夫/妻。2001-2002年度,共有37900个名额被分配给家庭组,主要是配偶移民、父母移民、子女移民、最后一名亲属移民。

根据《1958年移民法》和移民条例,移民计划的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标准。这个计划是全球性的且不带有任何种族歧视色彩。这意味着一个申请人的国籍、种族、性别、肤色或宗教信仰不会影响对他的评估。

澳大利亚政府在继续办理家庭团聚移民的同时,致力于将移民计划的重点逐渐转到技术移民上来。

拥有学历和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移民澳大利亚解决了某些专门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扩充了澳大利亚劳动大军,提高了其技术水平,使之更具"可雇佣性"。

移民计划家庭组的设置反映了联邦政府对作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家庭的继续支持。这个组分成几个类别。一旦该组某类签证计划达到指标,该财政年度便不再签发这一类签证。

七、人道移民计划

人道移民是指由联合国难民署指定接收的海外难民和其他需要人道援助的人士。它包括遭受严重歧视以至人权受到严重侵犯的人和不能或不愿返国且与澳大利亚有密切联系的难民。1998-99年度,这部分的名额占了12000个,优先给予来自前南斯拉夫共和国、中东和非洲的人士。1998-99年度,有4000个名额被分配给难民。

澳大利亚政府承诺确保所有澳大利亚人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机会,消除民族、种族、文化、宗教、语言、性别或出生地的障碍。这将不仅强化澳洲包容的社会特性,而且帮助澳大利亚人建立一种生活方式,吸引具有澳洲未来所需技能和才能的人。

八、种族宽容

1996年10月30日,约翰·霍华德总理动议了一份关于种族宽容的议会报告,要求众议院:

重申它将致力于使所有澳大利亚人,不管其种族、肤色、信仰和出身如何,享有同等权利和同样受到尊重;

重申它将维护一个对种族、肤色、信仰和出身完全没有歧视的移民政策;

重申它将致力于在改变土着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极大的社会经济劣势的过程中同他们进行和解;

重申它将致力于维护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宽容和开放的社会,这个社会将由对国家压倒一切的奉献、它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联合在一起;

公开指责与我们的社会和我们所希望的社会格格不入的种族不宽容行为。

Ⅱ 新西兰有什么特色

新西兰的特色新西兰的“环太平洋”料理风格。受到欧洲、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玻利尼西亚、日本和越南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咖啡馆和餐厅都提供这种结合各地特色的料理。

新西兰全国总人口为491万(2019年1月)。其中,欧洲移民后裔占74%,毛利人占15%,亚裔占12%,太平洋岛国裔占7%(部分为多元族裔认同)。官方语言为英语、毛利语。48.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9%,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广袤的森林和牧场使新西兰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新西兰水力资源丰富,全国80%的电力为水力发电。森林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9%,生态环境非常好。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

Ⅲ 怎样让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实现文化同化

强调主体文化,淡化一切次体成分。如同汉武罢黜百家一样,只有主体作为基础,才能允许次体在其上生长。

共同的外部威胁能建立内部的团结“我们”和“他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冲突双方同时面临困境,需要一起面对来自外部的威时,友善的行为就会出现。明确的外部威胁会使我们的群体归属感高涨。

哪怕仅仅是想象群体灭绝都可以让一个群体因为恐惧而更加团结。因此在政治问题上,领导人常常会刻意创造出一个假象的敌人来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3)新西兰多元文化社会如何构建扩展阅读

超级目标会促进合作另一个增强内部凝聚力的方法是制定一个需要两个群体的所有成员团结起来,共同合作的超级目标。通过共同完成超级目标,冲突双方的敌意会直线下降,友谊在两个团体之间蔓延开来。

协同分工对分解小群体,建立一个新的,更具包容性的群体尤其有用。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成功的合作才能够增强两个群体之间的吸引力。如果任务失败,冲突双方都会把失败的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从而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强调主体文化,淡化一切次体成分。如同汉武罢黜百家一样,只有主体作为基础,才能允许次体在其上生长。

Ⅳ 如何认识多元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所谓文化多元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或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多元共存是指各种文化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和发展空间,互相之间应该平等共处、和谐发展。它是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要求。多元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重要资源,它可以造福于子孙后代。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因此,文化多元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文化带来一定冲击,但总的来说,文化多元化有利于世界民族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Ⅳ 新西兰的国家核心价值观

新西兰作为坐落于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国家,其世界一流教育体制在全球享有盛誉,特别是该国在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对我国进一步优化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新西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
英国学者Halstead认为,“价值观是对行为提供普遍指导和作为制定决策,或者对信念、行动进行评价……的参照点,是人们据此而采取行动的一些原则、基本的信念、理想、标准或生活态度”。[1](P65)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新西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既有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根基,又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基础。
以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为主线的核心价值观多元化教育形成时期。1840年2月,英国王室与毛利人之间签订了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促使新西兰建立了英国法律体系,确认了毛利人其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这一条约文本虽然至今仍存在较多争议,却使新西兰教育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张力,受到殖民宗主国英国教育制度和本土毛利民族传习教育的双重影响。1877年,英属殖民地新西兰发布第一部教育法,规定实行免费、义务和世俗的教育,在宗教学校、毛利学校之外设立了公立学校,并且公立学校将宗教课列为必修课程。自1907年新西兰独立到二次大战期间,所有学校普遍实施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培养具有英国传统绅士风范和新西兰国家观念的公民,其中,毛利学校还注重传习毛利民族文化传统及其特有的价值观。
价值相对主义影响下核心价值观教育主导权向个体自我选择转移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西兰受价值相对主义理论的影响,认为学校价值观教育应该保持中立的立场,没有责任和必要对个体施加价值观影响,每个个体应根据自己的生存境遇与价值志趣,选择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与生存方式。1986年新西兰国家课程委员会发布的大纲指出:道德价值是新西兰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基督精神建构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传统的基础,巫术则是毛利民族传统的基础,两者都相互作用于新西兰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全部态度和关系。1988年新西兰教育部发布了新课程方案,对价值观教育做了系统规定。其中,价值观教育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二是促进文化认同感,三是促进平等;四是致力于教育的均衡和综合化;五是发展承担责任的能力。同时,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倡导七种核心价值观:一是尊重他人的尊严和幸福;二是关心和分享;三是诚实;四是宽恕;五是同情心;六是坚忍不拔;七是自尊。
以基础价值观教育为引领,主动重构新西兰学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价值相对主义影响下的新西兰学校内核心价值观教育因强调个体的自我选择与自我评判导致一定程度的失范和无序,新西兰教育部门和研究者开始全面反思并评判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重构指向及其途径。1993年,鉴于新西兰主流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新西兰基金会提议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基础价值观的教育。1996年,新西兰基金会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和家长对未来学生品质的期望,制定了一项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并明确提出应教育学生具有以下八种价值观: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公正,团结合作,关心环境,诚实正直。2007年,新西兰教育部发布了新课程实施方案,推进基础价值观教育,并详细解释了基础价值观的每个要点。例如,“创新”为“保持好奇心,批判性、创造性和反思性的思维”,“生态可持续性”被定义为“保持对环境和谐的关心,诚实而有责任心”。[2](P32)同时,新课程实施方案强调必须将尊重他人的尊严和幸福、关心和分享、诚实、宽恕、同情心、坚忍不拔、自尊等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各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分析判断能力,鼓励他们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亦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价值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2011年,新西兰《国家安全体系报告》将“捍卫价值观”列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使其提升到与民主体制、公共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
新西兰基础价值观教育是对价值相对主义的深刻反思,它建立在四个理论前提之上:一是生活中存在一些绝对的价值规范,它不会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偷盗、欺骗、撒谎等行为是错误的;二是存在一些基础的价值观念,指导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三是对于个体出于某种理由而表现出的相应行为,可以做出基本的对错评判;四是人并不是生来就有理智与道德上的是非对错之分,如果任其好恶去行动的话,那人或多或少都会犯一些错误,而有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基础价值观教育目的就在于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美德,同时,努力保证个体的行为不至于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
二、新西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机理
新西兰自建国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来,虽然在价值观教育的行为主体认识上曾经有过变化和转移,但是其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群、多种社会形态、多种宗教生活并存的移民国家,其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国家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和谐、国民素质教育的较高美誉度,无一不在证明着新西兰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实用性。具体而言,新西兰的价值观教育确立了一种连续、普遍和广泛适用的价值观念,既适用于个体生活,又适用于社会生活;既适用于家庭教育,又适用于学校教育,其实现途径和方式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设计与本国国情充分有机结合,在平等与包容中构建分层有序的多元化教育体系。新西兰人在建国之初,就在《威坦哲条约》(即1840年英国与毛利人族长签订的共处和约)中明确指出:致力于通过新西兰的双重文化传统来履行《威坦哲条约》中对道德教育的规定。1986年国家课程委员会发布的大纲进一步明确规定:“道德价值是新西兰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基督精神建构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传统的基础,巫术则是毛利民族传统的基础,两者都相互作用于新西兰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全部态度和关系。”[3](P14)根据以上精神,新西兰所有小学都可进行这两种文化教育,可采用两种不同教学语言,传授相应价值观,不因某类特殊人群的价值观凌驾于其他价值观之上,尽可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会包容他者、包容他人不同的文化传统。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多重价值观的认同往往也容易带来国家公民意识的认同混乱和削弱,因此,新西兰人在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级上做出明确而有序的规定:小学阶段的多元化传统价值观传授不适用于中学,根据新西兰教育法,中学是统一的,是没有教派性的,中学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传授必须回到基础价值观教育中来。
二是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和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化,充分考虑受众的可接受度和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新西兰学校德育在几百年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战后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区传统受众的差异化教育需求,形成自身教育途径和方式多样化和生活化的主要特征。如在教育方式上古今融合、兼容并蓄,倡导多元化德育,既保留英国古典德育和毛利人德育的传统方式,同时又有现代色彩,吸收和融汇了环太平洋国家学校德育的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
在授课类型上宗教与德育合璧,保守与开放并存,从单纯宗教教育向世俗德育演变过程中,使宗教和世俗德育课共处,既开宗教课,又设现代德育课;有宗教教育的盲从保守性,又有大胆贴近生活创新开放的特点;既受宗主国影响,又顺应本国经济发展要求,大胆开放,吸收各种适合新西兰德育的新东西。在德育形式上活泼多样、内容丰富,适合儿童发展需要,许多读物和教科书图文并茂且又有很强的德育作用,深受儿童喜爱。新西兰重视学校德育,且不拘古老传统,不搞文化专制,倡导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多元化德育,兼容并蓄各种有益的理论和方法,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三是始终把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作为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新西兰政府指出,校长和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在学校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他们应该成为落实基础价值观计划的带头人,对该计划的实施应投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4](P75)同时,要坚持文学作品在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中的核心地位,因为文学作品不像单纯的道德说教,只是将一些道德观念强行灌输到学生大脑中去,而是能以一种心灵交流的方式打动学生,使学生在情绪感染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要遵从三个主要教学原则:主动教育原则,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告诉学生这八项基础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具体场景来让学生理解这些价值观;后果教育原则,在教学前首先要向学生讲述相应的行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后果,从内心接受法则对他们行为的约束性;三步决策原则,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学会在做每一项选择时,都要充分考虑选择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四是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个人生存能力提升有机结合。新西兰人认为,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虽然不是一项单纯使个体获得生存能力的生存教育计划,但却是一切生存能力计划存在的基础。[5]因此,在新西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该类教育并不是简单作为意识形态教育来体现,而是非常重视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一定要把受众个体的生存能力和今后工作生活际遇和适应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内容来传授。如在2007年的教学新大纲中专门在核心价值教育体系中划定了社会生存能力、数学、健康与幸福、创造性与审美能力等多个相互关联作用着的教育领域,作为新课程的结合点,并且鼓励教师和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与个人生存能力提高相结合的范围内,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教学实践。[6]三、新西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新西兰核心价值观教育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走过了一些弯路,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对我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颇有参考价值。
首先,我国应进一步强调并突出认识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鉴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除学校外,目前我国出现了党政宣传部门、社区街道、各类培训机构等多重主体一起开展宣传教育的局面。这种多重主体共同推进,对于深入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同时,也因此导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层级关系不清楚,淡化了主次关系,屏蔽部分主体的特殊作用和功能。而从新西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相关教育实践得失情况看,无论社会可以给予个体多少有用的知识,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是绝对无法取代的。因此,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这一认识,必须进一步强调和强化。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权威性必须坚持维护不动摇。新西兰政府把“捍卫价值观”列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旗帜鲜明地提出并要求把基础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搞价值相对主义,也不能搞价值中立,必须旗帜鲜明地构建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权威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优秀传统价值观与现代进步价值观的融合,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核心价值观导向,并将这种导向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负有责任,但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个人道德教育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个人道德教育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而社会核心价值观最终也要通过个体道德实践来体现。因此,我们要摒弃价值中立的做法,明确将公认的主流价值观“灌输”给学生;要反对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主义,强调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按价值观行动。价值观教育是价值引导和价值创造的过程,因此学校必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三,始终坚持与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具体的历史传统国情相结合,多元化、多样态创新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和方法。新西兰在价值观教育中,非常重视不同种族之间的教育及文化传承、发展。新西兰各族群之所以长期能够和谐相处,与新西兰价值观教育从19世纪建国伊始就一直坚持在平等、尊重与公平基础上兼顾欧洲移民与毛利人文化教育传统的保持,同时积极吸收借鉴世界性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面向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和受知特点,多元化、多样态完善优化核心价值教育体系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我国自秦汉以来,就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都在价值观教育中积累了主旨相同、形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教育传统,是我国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进一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多元化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值得借鉴和珍惜。
第四,在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设计中,教师教育的灵活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同等重要。从新西兰的具体经验看,其价值观教育在学校开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把专门建设一批价值观教育的骨干教师力量作为能否具体落实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来抓。同时对于价值观教育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教学教法如何开展、如何基于学生受知特点来实现师生教学互动、如何规定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等内容,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有很明确的任务边界和规范内容。而比照目前我们国内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教学,在如何加强师资力量配置,如何在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途径实现规范性、严谨性和灵活性三者的有机统一,还需要根据实践做出规定和示范。

Ⅵ 您认为什么是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帮助同化的最佳方式

既然作为一个多元社会,那么在这样子的大环境下,就不应该去想着去同化其他的文化,最主要的想法其实是应该想着如何去包容其他的文化这就足以证明了在这种文化的宣传古城中,其实是不太会对其他的文化造成很严重的冲击性的,这也是一个包容的过程。这个包融的过程可以列举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去,就比方说有的家庭在早上的时候习惯吃包子,豆浆,油条等食物,而有的家庭他们喜欢在自己早餐的时候吃面包和牛奶,这是不同文化不同习惯的结果,而这个样子的结果,我们都应当去尊重去遵从。

Ⅶ 什么是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帮助同化的最佳方式

作为一个多元社会,不应该去想着去同化其他的文化,最主要的想法其实是应该想着如何去包容其他的文化。因为既然是多元社会,那么各种东西就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尝试去同化对方。

多元文化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

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相关结论:

多元文化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与特定时代下社会的巨大变化,包括家庭、婚姻、宗教、教育和种族关系等领域的新变化甚至与国际大背景紧密相关。多元文化主义是对这些变化的理论回应,也是代表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文化研究倾向。

存在有一个核心的美国文化,但此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充实。这种移民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也是多元与一元的关系。新移民的到来往往对原有存在的社会产生冲击,导致社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经过长期的冲突和融合,新的一轮又形成,如此循环往复。

Ⅷ 新西兰的风土人情是怎样的

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习惯的握手方式是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

新西兰人的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

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的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新。

新西兰人性格拘谨,即使观看电影,也往往男女分场观看。对酒类限制很严,经特许售酒的餐馆,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馆,客人必须买一份正餐,才准许喝一杯。

民俗:

新西兰400万人口中约15%是毛利后裔,或属于某个部落。毛利人借由华卡帕帕(whakapapa,系谱图)可追溯到乘着瓦卡(waka,独木舟)横渡辽阔的太平洋而来的祖先。

毛利人有着丰富又活泼的文化,保留了他们长久以来与精神和自然世界的连结。他们以自己特别的“米希”(mihi,问候)方式透过来传承自己的家世。

毛利人在米希中说出他们的“芒加”(maunga,山)、“阿瓦”(awa,河)、“玛雷”(malae,会堂)、“瓦卡”、“尹维”(iwi,部落)和“提布那”(tipuna,重要的祖先)的名字。

毛利人有一种独特的舞蹈,被称为“哈卡”(Haka),这种舞蹈来源于古毛利土着武士的站舞,男女舞蹈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新西兰国家橄榄球队在每次开场比赛前,总是集体表演这种舞蹈,用以鼓舞士气。

(8)新西兰多元文化社会如何构建扩展阅读:

节日:

元旦(NewYear'sDay):1月1日

元旦次日(Day afterNew Year’s Day):1月2日

怀唐伊日(Waitangi Day):2月6日

受难节(Good Friday):4月2日

复活节(Easter day):4月4日

澳新军团日(ANZAC Day):4月25日

女王诞辰日(Queen's Birthday):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劳动节(Labour Day):1月的第四个星期一

圣诞节(Christmas Day):12月25日

节礼日(Boxing Day):12月26日

注意:每个地区还有不同的周年庆,比如惠灵顿周年纪念日(Wellington Anniversary Day)距1月22日最近的一个星期一。

Ⅸ 新西兰的社会

新西兰国立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入学年龄为5岁;对6~15岁青少年进行义务教育。2002年政府发布《儿童早期教育战略》,加强儿童早期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主要大学包括:奥克兰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怀卡托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坎特伯雷大学、梅西大学、奥塔哥大学、林肯大学。主要赴新西兰留学生来源国有中国(包括香港)、韩国、日本、印度等。 幼儿教育 不是义务教育,而是在婴幼儿上学前的照顾,早期幼儿教育服务包括幼儿园、托儿所、游乐中心、家庭日托、儿童看护中心及社区游乐园。 中小学教育 在新西兰,6至16岁的孩子都必须接受小学、中学和高中义务教育,全国有66万中小学生就读于2,800多所国立中小学,政府每年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达20亿新西兰元,新西兰的大多数孩子5岁开始上学,19岁以前在公立学校(政府拨款)上学为免费教育,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残疾、学习和行为障碍)年龄延长到二十一岁,公立学校由新西兰政府提供经费并且遍布新西兰各地。 高等教育 上完中学的学生可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和培训,这可以在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大学和私立培训机构进行,学生需要为他们的高等教育缴纳学费。大约800多家私立培训机构提供范围广泛的学习计划,其中的某些课程可获得全国学历认可。 着名学府 新西兰共有八所国立大学,19所国立理工学院。(图表参考资料来源: ) 大学名单所在城市奥克兰大学(TheUniversityofAuckland)奥克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奥克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惠灵顿梅西大学(MasseyUniversity)北帕莫斯顿、奥克兰、惠灵顿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ofCanterbury)基督城(2013Q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201-300段第21位)林肯大学(LincolnUniversity)基督城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ofOtago)达尼丁怀卡托大学(TheUniversityofWaikato)哈密尔顿奥拉克理工学院(AorakiPolytechnic)提马鲁市、在阿什伯顿、奥玛鲁、基督城﹑达尼丁设有分校。普伦蒂湾理工学院(BayofPlentyPolytechnic,Tauranga)陶朗加基督城理工学院(,Christchurch)主校园位于南岛的基督城(Christchurch)。其他大学:
东部理工学院、马努卡理工学院、纳尔森理工学院、新西兰北陆理工学院、奥塔哥理工学院、南方理工学院、泰普提尼理工学院、泰拉威帝理工学院、泰尔福德农业理工学院、UNITEC国立理工学院、国立联合理工学院、怀阿里奇理工学院、怀卡托理工学院、惠灵顿理工学院、国立西方理工学院、维特利亚国立理工学院 新西兰广播电台遍及全国,共190多家,多数为商业电台。除新西兰广播公司为国有外,其余电台分属广播网(The Radio Network)和媒体工厂(MediaWorks)两大广播网络。前者主要股东为澳大利亚地方报业集团(APN)公司,后者原为澳大利亚铁桥资本公司(Ironbridge Capital)控股,2013年6月因负债严重进入破产接管程序,由澳大利亚柯达曼萨(KordaMentha)公司接管。政府资助成立了一些反映多元文化的公益性电台。
新西兰电台:前身为1925年成立的公共广播电台,1955年改建为国有公司。下辖国家广播电台调频电台以及中波、短波电台。国家台24小时播音,重点播发时事和国内政治新闻,覆盖96%国土。国际短波电台对太平洋岛国播出。首席执行官彼得·卡瓦纳(Peter Cavanagh )。
新西兰电视台:1962年正式开播,原由新西兰广播公司统管,1988年8月成为独立的国营企业。下设电视一台、电视二台等6个频道。主要播放新闻、体育、科教、影视等节目。用户约有112.6万,覆盖全国,收视率达70%。董事局主席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
电视三台:新西兰唯一一家私人电视台,由媒体工厂公司控股。1989年11月开播,以新闻、电视剧为主,覆盖面为全国人口的98%。首席执行官保罗·马厄(Paul Maher)。
新西兰毛利电视台:2004年3月28日正式开播。首席执行官吉姆·马瑟(Jim Mather)。

Ⅹ 多元文化社会的好处

1、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局面。

2、多元文化社会里,由于每个人对各种文化都拥有自主选择权,都拥有对各种文化自由选择赞或贬的权利,并因此每个人都互相尊重,和而不同。那么对多元文化就会产生一种共同认知,而自然带进一种社会融合,即共和状态。

3、民族融合;这样,在美国文明初步形成阶段(一般认为是1607——1783年前后近两个世纪);尽管除土着印第安人外,还存在至少两支以上的移民族裔,但这种多源移民结构的存在并无单元权利的呼声的出现,融合是主流,由此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这种现象的存在固然是多元的规模(族裔少、数量少)与日后的不可同日而语,也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是区域分割使各个元呈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其次各移民群体的共同任务是发展经济,面临最根本的任务与自然环境的生存斗争。

因此,各族裔差异和利益冲突被最小化,共同利益召唤着他们共同努力,从而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美利坚民族。

4、多元文化会让一个国家的文化显得充实丰富,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比如美国的洛杉矶,目前基本是华人的天下,随处可见的华人,唐人街,华人超市,其实不仅仅是华人还有黑人,墨西哥人,

各种移民的种族,不同的种族在美国相遇磨合,融合发展,他们之间的交流可以看做是几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缩影,可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合作,丰富文化内涵与人民的生活。

所以他们存在有一个核心的美国文化,但此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充实。这种移民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也是多元与一元的关系。

新移民的到来往往对原有存在的社会产生冲击,导致社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经过长期的冲突和融合,新的一轮又形成,如此循环往复。多元文化虽有争论但也显示社会本身的进步,体现了各种族融合的成功。

(10)新西兰多元文化社会如何构建扩展阅读:

结论:

1、从美国的移民历史看,自民族形成之初始,一直存在多元和元与元的差异。最初阶段,主流文化(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占绝对优势的存在,其他处于非优势地位的各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主要以和平共处为主,随着时代的变化,元与元的差异性突现,族裔要求权利的呼声逐渐高涨,并最后以多元文化主义的形式体现。

2、多元文化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与特定时代下社会的巨大变化,包括家庭、婚姻、宗教、教育和种族关系等领域的新变化甚至与国际大背景紧密相关。多元文化主义是对这些变化的理论回应,也是代表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文化研究倾向。

3、存在有一个核心的美国文化,但此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充实。这种移民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也是多元与一元的关系。新移民的到来往往对原有存在的社会产生冲击,导致社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经过长期的冲突和融合,新的一轮又形成,如此循环往复。

4、多元文化主义的提出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也显示社会本身的进步,体现了各种族融合的成功。

网络——多元文化

网络 ——世界多元文化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19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2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1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0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6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1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3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2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78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