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什么叫幸福感
1. 什么叫幸福
心理学上把持续的快乐称为幸福感,这跟一时的开心不同。你过得是否开心、是否幸福,跟你的快乐能持续多久有关。
问这个问题的人其实已经发现了过得开心幸福的秘密:
有的快乐是可以持续的,有的快乐则不能持续。
1.开心是有层次的。
你吃到了一块美味的点心,那一刻是很快乐美好的。但这种快乐只能持续一小会儿,可能你多吃几块这种快乐就消失了。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亲人间的天伦之乐、收获知识的求知快乐、团队中的不可缺失主力的成就快乐、事业成功的价值之乐,可能你的快乐会持续的久点,甚至贯穿一生。
人类的需求层次分为5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随着每一个需要层次的升级,满足的难度越来越高,但当随着需要层次的提高,实现后收获的幸福快乐的感觉也越来越持久。
意义本身有时候是苦的,有时候是难受的,但它同时是快乐和幸福的。所以幸福并不等于就是舒服。
关爱和被爱,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样你就有爱和归属;帮助和利他,别人因你的行动获益,这样你就获得了一种被需要价值感;做你内心认为对的事情,用一生的行动去坚持实现它,你会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感,最终达到实现人生的意义。
找到自我位置,感恩,追求意义,幸福就会顺其自然而来,并一直持续下去。
#关注微信公众号【麋鹿心成长】,一起用心的视觉打开新的人生大门!#
2.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吗
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近日公布了2009年度《幸福星球报告》,哥斯达黎加荣膺世界最幸福、最环保的国家。中国内地排名第20位,中国香港则位列第84位,美国排在114位,幸福指数比伊拉克及伊朗都更低。 前10名国家中有9个来自拉美。其中哥斯达黎加高居榜首,人民对生活满意度为8.5分(最高10分,即85%的居民满意),幸福指数则有76.1分,远远抛离第2名的多米尼加。越南排名第5位,是前10名内唯一的非拉美国家。
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状况比上世纪60年代还恶劣,因为虽然预期寿命和幸福感增加了,但幅度远不及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增幅。其中美国、中国内地及印度整体评分均逊于20年前。但相对污染度高达9.4分、排第114位的美国,中国内地污染度只有2.1分,故能跻身前20名。香港居民预期寿命达81.9岁,满意度也有7.2分,污染度却有5.7分,因此只排在第84位。 津巴布韦由于预期寿命及满意度均低于其他发展中或发达国家,故位列榜尾。
3. 幸福的是什么
一次上课的时候,生词表里出现了“幸福”这个字眼。我的新西兰学生问:“老师,有两个词:快乐和幸福,英文都是happy。中文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我当时愣了一下,这个问题我毫无准备,从未想过。但是学生的细心认真、好思好问让我非常感动和欣慰,当时也不知怎么就脱口解释说:“快乐和幸福最大的不同在于快乐可以有很多原因,而幸福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心底对爱和被爱的感受。快乐只是一种情绪,而幸福是一种信仰。当你心底有爱,你把爱给别人,同时也从别人那里感受到了爱,那种感觉应该就是幸福吧。感觉到幸福的人一定有快乐;而一个现在快乐的人,他却并不一定已经拥有幸福。快乐可以是低俗的,但幸福应该是高尚的。”学生听完后,想了想,又问:“老师,我可以这样理解您的话么?——比如我今天学会了一个很难的语法,我很高兴,这只是我快乐。但是我回家以后告诉我的丈夫,他为我的进步高兴,我们一起庆祝这样一件好像并不是很大很重要的事。这个时候的感觉应该是幸福。对吗?”她的话让我惊讶和感动。或许我解释的时候用到几个词是她还没有学到的,但是这似乎并没影响她理解我的话。我想她真的听懂了我的解释,真的领会了“幸福”的含义以及“幸福”与“快乐”的区别。
幸福是什么?我想就是用自己的真心来付出和感觉爱吧。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我从没想过要给幸福一个定义,但是我却在课堂上做了。我感谢我的学生。回答完她的问题,我的脑子里都是爱人的笑容和体贴。她的一个不经意的提问,让我又回忆起跟爱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回忆的内容是不变的,不同的是此时回忆的心情。一次次细小的体贴和关怀,还有他经常跟我开的那个小小的、调皮的玩笑:他总喜欢在我认真做事、不注意他的时候突然喊我一声。等我认真地转身询问他有什么事的时候,他总是认真又调皮地回答:“什么事都没有。就是想叫你一声,再你转身看着我的时候对你笑一笑。”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个玩笑有些迷惑,有时还觉得有点无聊。但此时回忆起来却是这样的温暖。我们其实常常忽略这样的爱。突然觉得这样的表达比一束玫瑰更应该感动我的心,更应该去好好珍惜。
给幸福一个定义,定义你自己的幸福--来自心底的爱的感受。
4. 什么叫幸福
[编辑本段]中国幸福学——幸福公式
一 根据幸福定义求公式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根据以上定义以及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我们就可以得出幸福的公式。
就某人的某一个幸福而言,某人对某事物的幸福感(F)与其对某事物事前的渴求度(Q),以及事后的被满足度(Z)以及每个人所特有的幸福系数(K)是成正比的,即:
幸福感(F)=幸福系数(K)*渴求度(Q)*被满足度(Z)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知道:
1 在幸福系数(K)和渴求度(Q)一定的情况下,被满足度(Z)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满足度(Z)=渴求的事物实际被满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当被满足度(Z)小于零时,说明渴求的事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那么,幸福感将是一个负数,也就是渴求的结果不但没有获得幸福,反而陷入不幸当中比如,炒股票渴求本周赢利10%,结果却亏了(或叫做被套)10%,结果当然是不幸的了
当被满足度(Z)等于零时,那么幸福感F也为零,炒股情形中,相当于不赔不赚
当被满足度(Z)大于零小于1时,说明渴求的事物有进步,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结果是有幸福感,但还有欠缺 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结果是盈利小于10%
当被满足度(Z)等于1时,说明渴求的事物完全被满足了,此时获得的幸福感是完美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结果也是10%
当被满足度(Z)大于1时,说明渴求的结果超出期望值,那么获得的幸福感也就超出想象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结果赢利大于10%
2 在幸福系数(K)和满足度(Z)一定的情况下,渴求度(Q)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渴求度=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渴求度通常情况下为1,也就是设定事物的目标值与你正常的期望目标值是一样的,。
如果设定的目标超出自己在一定时间,在正常情况下的力所能及,那么,这样的渴求度就会大于1,当然,这样的渴求是不容易被满足的,因为超出了你的期望但如果被满足,那么幸福感也会更大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较符合实际,但如果设定赢利20%,那么此时的渴求度就是2
如果设定的目标小于自己在一定时间,在正常情况下的力所能及 ,或者说渴求目标很容易实现,那么,此时的渴求度就是小于1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万元较符合实际和有把握,如果你渴求本周赢利5万元,那么你的渴求度就是05那么,如果你的渴求被满足,那么你的幸福感就会打对折的。
3 在渴求度(Q)和满足度(Z)一定的情况下,幸福系数(K)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
在同样的条件下中,在拥有对同样事物的渴求度(Q)和被满足度(Z)的情况下,每个人因为性格以及爱好等自身特性的不一样,从而导致每个人获得的幸福感也不一样,简单地讲就是说,有些人爱激动,而有些人不易激动,幸福系数也可以称之为激动系数。这个幸福感的差别系数就是幸福系数,假如设定幸福系数K最小值为1, 那么,在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幸福系数都是大于1的。
通常情况下,女人的幸福系数要大于男人的幸福系数,因为女人一般比男人爱激动,所以,女人一般比男人容易得到幸福,以及容易得到更大的幸福。比如男女结婚,男人和女人获得的幸福感就是不一样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女人易受挫折,好有不幸感。
通常情况下,小孩的幸福系数要大于大人的幸福系数,因为小孩比大人爱激动。
二 简化的幸福公式
因为 幸福感(F)=幸福系数(K)*渴求度(Q)*被满足度(Z)
因为 满足度(Z)=渴求的事物实际被满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因为 渴求度(Q)=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所以 幸福感=幸福系数(K)*(乘以)所渴求事物实际的被满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编辑本段]1〉概念
拼音:xìng fú
英文:well-being;happiness;blisshappy
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 ,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伦理学标准概念)
1、定义
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条件和活动趋向和谐的生活状态。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怪兽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为对欲望的满足
2、幸福的本质
人对生活的满意感、和谐感。
[编辑本段]2〉幸福定律
中国幸福学认为,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由此我们就推导出幸福的六个定律。博弈圣经
一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暂时的
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二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递减性及推论
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N次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推论 1 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为幸福的递减性,我们进而可以进一步得知,当我们享受过一个幸福N次后,在一般情况下,这辈子,我们是再也享受不到这个幸福了。
推论 2 幸福资源的递减性
因为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们能享受的幸福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递减、减少的。
三 幸福第三定律——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与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那么人们的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那么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
四 幸福第四定律——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及推论
因为幸福感与渴求度成正比,所以当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时(也就是渴求度为零时),那么,某事物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推论一 幸福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
因为幸福的直接来源是渴求,因为金钱并不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所以幸福与金钱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推论二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次数却越来越少,幸福感的强度也越来越小。
随着人民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资源却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民能获得的幸福也就越来越少,而且获得幸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发展 所得出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所以说,如果我们一味地搞经济发展,结果只能走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老路,最终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得不偿失的发展道路。
推论三 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
渴求既包括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们在关注人民幸福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具体表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上),经常忽视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思路。
当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当人民的思想充满了金钱意识的时候,那么人民的思想就开始腐朽堕落了,社会就开始沉沦没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时即使我们比美国人更有钱,比美国更强大,又有何用。金钱是换不来幸福的。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觉的
幸福是需要有感觉的,如果你的渴求事实上已经获得了满足,但当你没有感觉或感觉不到渴求被满足的时候,你仍然是不会有幸福的感觉的。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获得是需要有愉悦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获得了满足,但此时的你如果仍沉浸在其他事件的悲痛之中,那么此时的渴求被满足的感觉仍然是难以获得幸福的。
[编辑本段]3〉幸福的规律
定义
人的幸福三要素需要、条件和活动之间必然的、稳定的、本质的联系和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
内容
1、幸福的需要规律:适合条件不用付出代价或付出较小代价就能满足的需要就是有利于幸福的需要,人要积极满足、享受和发展这种需要;与条件相矛盾、冲突,满足它要付出更大代价的需要就是有害于幸福的需要,人要接受、忽略直至遗忘它;
2、幸福的条件规律:不用付出代价或付出较小代价就能满足需要的条件是有利于幸福的条件,人要充分享受和积极创造、改善这样的条件;有害于需要满足或要付出太大代价才能满足需要的条件是有害于幸福的条件,人要避免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
3、幸福的活动规律:使需要和条件趋向和谐的活动是有利于幸福的活动,人应该做这样的事;使需要和条件趋向矛盾冲突的活动就是有害于幸福的活动,人不应该做这样的事。
[编辑本段]4〉幸福的原理
当代人学家张荣寰2007年11月重新定义“幸福”和推论了幸福原理: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 ,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幸福是人与人激情的热流从心河弛向爱之深海的温馨;是善良人的单纯。当人们付出责任的汗水,其额头必然散发出幸福的光芒。为幸福学的产生奠定了论论基础。以下是根据张荣寰2008年相关学术中阐述和总结的幸福原理:
1幸福不是宗派神学的禁欲体验,也不是礼教理学的享乐感受,更不是金钱地位的无限欲望,而是信念和向往实现的人格满足。
2幸福来自从我做起的祝福, 即来自每个人由衷的祝福,只要你选择首先祝福他人,幸福就从此开始蔓延。这种蔓延将使你的身心都发生变化,从思想上无私的给予,而首先达到了人格上的满足。这种满足将引领人的命运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便你是个不幸的人,因着习惯性的祝福他人,帮助他人实现幸福,就会得到相应的幸福。
3幸福来自依靠,最直接的是依靠自我人格的提升,将人格、生态、产业和一切公共事物赋予理性,最有价值的幸福就此诞生。人的幸福只能是人格社会的产物;是新淑女,是新君子和谐共进的结果。人与人相互正面的影响,将提升这种响应的满足感,这种他人或者自身带来的满足感就是幸福。我就是你的幸福,因为你就是我的幸福。彼此确指的是什么?只能是人格的升华、生态的净化、产业的更新。
4幸福是自我人格影响的正面结果,幸福不是以往社会的剥削压迫,也不是灾祸人格的谬误思想,偏激情感、野蛮意志、低贱个性,而是人格社会的为真理信仰、为命运修养、为幸福负责、为统一开放、为未来优先的公益意识和行为。是幸福人格的正确的思想、仁爱的情感、文明的意志、高雅的个性、光明的行为。
5幸福是与生具来的使命,幸福不是有可能实现的想象,而是奔赴伟大荣誉之路的忠实感情;幸福不是随波逐流或者任性施威的情欲,是幸福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合理的生活过程、文明的风尚和逐步完善的幸福生活,幸福的幸仰是与生具来的使命。
6幸福是价值观的实现,只有幸福观念才能引导和导引幸福,幸福实现人生目的,社会价值。理智支配欲望,敬业压倒苟安;道德消长于真理,利益增减于人格。如此意志,过去贤圣有之,今日之世人则更易掌握,失败有加,非入卑微,信仰丢弃,方坠低贱。宇宙之悠悠,衰微只及肌肤;人格之抛却,颓废必致灵魂。真理之漠视、冷漠、懈怠、过敏、懦弱、丧失自信、定史生活乏味,意气如灰;专制、压迫、野蛮、违背责任心,让社会动荡,生态失衡!一旦拥有正确的幸福观和应用获得幸福的原理及其方法,就会产生有价值的幸福。
7幸福是生命乐趣的抒发,幸福一旦继续,博爱般的奇迹就会久盛不衰。学习的是榜样、垂范的是德行、宏扬的是永负责任、知恩报恩、合理的是生活过程;谁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人,谁的激情在燃烧着岁月、谁的时代就会来临、谁的幸福就会来临!
8幸福是正视人生的信仰,幸福的信仰一旦被漠视,人格便会堕落,社会便会倒退。玩世不恭,自以为是,自暴自弃,假公济私,先己后人油然而生。社会公众不能安居乐业,自然灾害不断,人生悲剧难料,人的发展堪忧,即便是宗教精英,抑或政治英雄,皆不免灾祸之忧苦,传媒之笑柄,更沦为后代之罪人!然则,只要以幸福人人的人格标准进行人的修养和行为,以合理的生活过程进行社会的行政,将幸福的信仰进行到底。如此人人修养,不管是个人,还是种族,乃至整个人类,只要以幸福的信仰精神去正视人生,就一定会实践获得幸福的基本方法:即帮助任何能触及到的人获得幸福!
9幸福是终极信仰,一切信仰终极目标是一种人格的最终满足,或者说超越暂时的幸福,以一种阶段性的幸福状态表现一个人的信念乃至步入最后永恒幸福的大门时所证明自身认同真理的正确性。对此,古今中外的哲人虽有各自的表述与理解,但却证明了不幸福的人千差晚别而幸福的人只有一门,那就是融入到自己的信仰当中去,以一种人格满足来给予爱,回应爱。
1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对幸福涵义的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内容不同而不同。无产阶级把幸福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上,认为人们的幸福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于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更不仅在于个人的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创造和斗争
2幸福(Fortune),美国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刊物。1932年创刊,原为月刊,1978年改为半月刊。由亨利·卢斯(Henry Rose)创办的时代出版公司发行。在芝加哥出版。
因为:1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 都存在有一个前提,即渴求。2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得到的。所以:
幸福的定义就是: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渴求就是人们希望实现某个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的愿望。仔细体会一下不难理解,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报刊文章,电影电视里每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幸福的故事,无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状态下,并且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才获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个幸福的获得都来自于渴求,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摘自:中国幸福学研究)
5. 幸福感到底是什么
年轻的时候有的人想的是安安稳稳的工作,平平淡淡的家庭生活,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祥和又平凡的家庭生活。不求荣华富贵于一身,只求平安健康的过日子。他们没有过高的要求,但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幸福。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不然,他们向往自由,追求梦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职场叱咤风云,他们是上司眼中的优秀人才,是同事眼中的遥不可及。他们的幸福是他人的尊重,认可,优秀。
越长大,我们越明白,幸福感就是平安快乐。在孤独无助的时候可以应允你所有的渴望,无人问津的时候可以有美好的记忆可以回忆,老病缠身时希望的在的人都在,不会因为生活不济而悲伤不已,不会因为磨难重重而四处奔波,幸福是健康的身体,是优秀的能力,是拥有的都珍惜,未拥有却想拥有的有勇气争取和追求,这样是幸福吧。
一世恍如一时,眨眼间尽是光阴。幸福感对于每个人,每一个人生阶段都非常之重要。来这世上走一遭,珍惜拥有的,追求想拥有的,幸福感必定在其中。
6. 什么是幸福感
幸福感是比出来的,自己本不清晰幸福的概念,比比周围不如自己的人,幸福感就有了。如果看到别人有自卑感,便更会产生自己的幸福感,而且幸福感还会膨胀。
她们的幸福感立刻就没有了,因为她们工作近十年,工资也就两千元。这两位本来很有幸福感的女士回到办公室,很长一段时间话少了,闷闷不乐,因为找不到幸福感了。
7. 什么是幸福
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一 根据幸福定义求公式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根据以上定义以及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我们就可以得出幸福的公式。
就某人的某一个幸福而言,某人对某事物的幸福感(F)与其对某事物事前的渴求度(Q),以及事后的被满足度(Z)以及每个人所特有的幸福系数(K)是成正比的,即:
幸福感(F)=幸福系数(K)*渴求度(Q)*被满足度(Z) .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知道:
1 在幸福系数(K)和渴求度(Q)一定的情况下,被满足度(Z)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满足度(Z)=渴求的事物实际被满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当被满足度(Z)小于零时,说明渴求的事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那么,幸福感将是一个负数,也就是渴求的结果不但没有获得幸福,反而陷入不幸当中.比如,炒股票渴求本周赢利10%,结果却亏了(或叫做被套)10%,结果当然是不幸的了.
当被满足度(Z)等于零时,那么幸福感F也为零,炒股情形中,相当于不赔不赚.
当被满足度(Z)大于零小于1时,说明渴求的事物有进步,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结果是有幸福感,但还有欠缺. 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结果是盈利小于10%.
当被满足度(Z)等于1时,说明渴求的事物完全被满足了,此时获得的幸福感是完美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结果也是10%.
当被满足度(Z)大于1时,说明渴求的结果超出期望值,那么获得的幸福感也就超出想象.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结果赢利大于10%.
2 在幸福系数(K)和满足度(Z)一定的情况下,渴求度(Q)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渴求度=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渴求度通常情况下为1,也就是设定事物的目标值与你正常的期望目标值是一样的,。
如果设定的目标超出自己在一定时间,在正常情况下的力所能及,那么,这样的渴求度就会大于1,当然,这样的渴求是不容易被满足的,因为超出了你的期望.但如果被满足,那么幸福感也会更大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较符合实际,但如果设定赢利20%,那么此时的渴求度就是2.
如果设定的目标小于自己在一定时间,在正常情况下的力所能及 ,或者说渴求目标很容易实现,那么,此时的渴求度就是小于1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赢利10万元较符合实际和有把握,如果你渴求本周赢利5万元,那么你的渴求度就是0.5.那么,如果你的渴求被满足,那么你的幸福感就会打对折的。
3 在渴求度(Q)和满足度(Z)一定的情况下,幸福系数(K)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
在同样的条件下中,在拥有对同样事物的渴求度(Q)和被满足度(Z)的情况下,每个人因为性格以及爱好等自身特性的不一样,从而导致每个人获得的幸福感也不一样,简单地讲就是说,有些人爱激动,而有些人不易激动,幸福系数也可以称之为激动系数。这个幸福感的差别系数就是幸福系数,假如设定幸福系数K最小值为1, 那么,在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幸福系数都是大于1的。
通常情况下,女人的幸福系数要大于男人的幸福系数,因为女人一般比男人爱激动,所以,女人一般比男人容易得到幸福,以及容易得到更大的幸福。比如男女结婚,男人和女人获得的幸福感就是不一样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女人易受挫折,好有不幸感。
通常情况下,小孩的幸福系数要大于大人的幸福系数,因为小孩比大人爱激动。
二 简化的幸福公式
因为 幸福感(F)=幸福系数(K)*渴求度(Q)*被满足度(Z) .
因为 满足度(Z)=渴求的事物实际被满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因为 渴求度(Q)=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所以 幸福感=幸福系数(K)*(乘以)所渴求事物实际的被满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编辑本段]1〉概念
拼音:xìng fú
英文:well-being;happiness;blisshappy
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 ,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伦理学标准概念)
1、定义
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条件和活动趋向和谐的生活状态。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怪兽.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为对欲望的满足.
2、幸福的本质
人对生活的满意感、和谐感。
[编辑本段]2〉幸福定律
中国幸福学认为,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由此我们就推导出幸福的六个定律。博弈圣经
一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暂时的
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二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递减性及推论
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N次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推论 1 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为幸福的递减性,我们进而可以进一步得知,当我们享受过一个幸福N次后,在一般情况下,这辈子,我们是再也享受不到这个幸福了。
推论 2 幸福资源的递减性
因为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们能享受的幸福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递减、减少的。
三 幸福第三定律——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与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那么人们的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那么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
四 幸福第四定律——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及推论
因为幸福感与渴求度成正比,所以当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时(也就是渴求度为零时),那么,某事物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推论一 幸福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
因为幸福的直接来源是渴求,因为金钱并不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所以幸福与金钱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推论二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次数却越来越少,幸福感的强度也越来越小。
随着人民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资源却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民能获得的幸福也就越来越少,而且获得幸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发展 所得出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所以说,如果我们一味地搞经济发展,结果只能走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老路,最终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得不偿失的发展道路。
推论三 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
渴求既包括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们在关注人民幸福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具体表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上),经常忽视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思路。
当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当人民的思想充满了金钱意识的时候,那么人民的思想就开始腐朽堕落了,社会就开始沉沦没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时即使我们比美国人更有钱,比美国更强大,又有何用。金钱是换不来幸福的。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觉的
幸福是需要有感觉的,如果你的渴求事实上已经获得了满足,但当你没有感觉或感觉不到渴求被满足的时候,你仍然是不会有幸福的感觉的。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获得是需要有愉悦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获得了满足,但此时的你如果仍沉浸在其他事件的悲痛之中,那么此时的渴求被满足的感觉仍然是难以获得幸福的。
[编辑本段]3〉幸福的规律
定义
人的幸福三要素需要、条件和活动之间必然的、稳定的、本质的联系和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
内容
1、幸福的需要规律:适合条件不用付出代价或付出较小代价就能满足的需要就是有利于幸福的需要,人要积极满足、享受和发展这种需要;与条件相矛盾、冲突,满足它要付出更大代价的需要就是有害于幸福的需要,人要接受、忽略直至遗忘它;
2、幸福的条件规律:不用付出代价或付出较小代价就能满足需要的条件是有利于幸福的条件,人要充分享受和积极创造、改善这样的条件;有害于需要满足或要付出太大代价才能满足需要的条件是有害于幸福的条件,人要避免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
3、幸福的活动规律:使需要和条件趋向和谐的活动是有利于幸福的活动,人应该做这样的事;使需要和条件趋向矛盾冲突的活动就是有害于幸福的活动,人不应该做这样的事。
[编辑本段]4〉幸福的原理
当代人学家张荣寰2007年11月重新定义“幸福”和推论了幸福原理: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 ,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幸福是人与人激情的热流从心河弛向爱之深海的温馨;是善良人的单纯。当人们付出责任的汗水,其额头必然散发出幸福的光芒。为幸福学的产生奠定了论论基础。以下是根据张荣寰2008年相关学术中阐述和总结的幸福原理:
1.幸福不是宗派神学的禁欲体验,也不是礼教理学的享乐感受,更不是金钱地位的无限欲望,而是信念和向往实现的人格满足。
2.幸福来自从我做起的祝福, 即来自每个人由衷的祝福,只要你选择首先祝福他人,幸福就从此开始蔓延。这种蔓延将使你的身心都发生变化,从思想上无私的给予,而首先达到了人格上的满足。这种满足将引领人的命运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便你是个不幸的人,因着习惯性的祝福他人,帮助他人实现幸福,就会得到相应的幸福。
3.幸福来自依靠,最直接的是依靠自我人格的提升,将人格、生态、产业和一切公共事物赋予理性,最有价值的幸福就此诞生。人的幸福只能是人格社会的产物;是新淑女,是新君子和谐共进的结果。人与人相互正面的影响,将提升这种响应的满足感,这种他人或者自身带来的满足感就是幸福。我就是你的幸福,因为你就是我的幸福。彼此确指的是什么?只能是人格的升华、生态的净化、产业的更新。
4.幸福是自我人格影响的正面结果,幸福不是以往社会的剥削压迫,也不是灾祸人格的谬误思想,偏激情感、野蛮意志、低贱个性,而是人格社会的为真理信仰、为命运修养、为幸福负责、为统一开放、为未来优先的公益意识和行为。是幸福人格的正确的思想、仁爱的情感、文明的意志、高雅的个性、光明的行为。
5.幸福是与生具来的使命,幸福不是有可能实现的想象,而是奔赴伟大荣誉之路的忠实感情;幸福不是随波逐流或者任性施威的情欲,是幸福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合理的生活过程、文明的风尚和逐步完善的幸福生活,幸福的幸仰是与生具来的使命。
6.幸福是价值观的实现,只有幸福观念才能引导和导引幸福,幸福实现人生目的,社会价值。理智支配欲望,敬业压倒苟安;道德消长于真理,利益增减于人格。如此意志,过去贤圣有之,今日之世人则更易掌握,失败有加,非入卑微,信仰丢弃,方坠低贱。宇宙之悠悠,衰微只及肌肤;人格之抛却,颓废必致灵魂。真理之漠视、冷漠、懈怠、过敏、懦弱、丧失自信、定史生活乏味,意气如灰;专制、压迫、野蛮、违背责任心,让社会动荡,生态失衡!一旦拥有正确的幸福观和应用获得幸福的原理及其方法,就会产生有价值的幸福。
7.幸福是生命乐趣的抒发,幸福一旦继续,博爱般的奇迹就会久盛不衰。学习的是榜样、垂范的是德行、宏扬的是永负责任、知恩报恩、合理的是生活过程;谁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人,谁的激情在燃烧着岁月、谁的时代就会来临、谁的幸福就会来临!
8.幸福是正视人生的信仰,幸福的信仰一旦被漠视,人格便会堕落,社会便会倒退。玩世不恭,自以为是,自暴自弃,假公济私,先己后人油然而生。社会公众不能安居乐业,自然灾害不断,人生悲剧难料,人的发展堪忧,即便是宗教精英,抑或政治英雄,皆不免灾祸之忧苦,传媒之笑柄,更沦为后代之罪人!然则,只要以幸福人人的人格标准进行人的修养和行为,以合理的生活过程进行社会的行政,将幸福的信仰进行到底。如此人人修养,不管是个人,还是种族,乃至整个人类,只要以幸福的信仰精神去正视人生,就一定会实践获得幸福的基本方法:即帮助任何能触及到的人获得幸福!
9.幸福是终极信仰,一切信仰终极目标是一种人格的最终满足,或者说超越暂时的幸福,以一种阶段性的幸福状态表现一个人的信念乃至步入最后永恒幸福的大门时所证明自身认同真理的正确性。对此,古今中外的哲人虽有各自的表述与理解,但却证明了不幸福的人千差晚别而幸福的人只有一门,那就是融入到自己的信仰当中去,以一种人格满足来给予爱,回应爱。
1.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对幸福涵义的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内容不同而不同。无产阶级把幸福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上,认为人们的幸福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于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更不仅在于个人的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创造和斗争.
2.幸福(Fortune),美国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刊物。1932年创刊,原为月刊,1978年改为半月刊。由亨利·卢斯(Henry Rose)创办的时代出版公司发行。在芝加哥出版。
因为:1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 都存在有一个前提,即渴求。2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得到的。所以:
幸福的定义就是: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渴求就是人们希望实现某个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的愿望。仔细体会一下不难理解,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报刊文章,电影电视里每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幸福的故事,无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状态下,并且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才获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个幸福的获得都来自于渴求,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摘自:中国幸福学研究)
8. 什么叫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满足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从前现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哲学家的思辨和人们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到现代时期出现了付诸社会运动和制度建构,这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
9. 什么叫幸福呢,
电视剧 《老大的幸福》播出以后,一时间在社会上广泛引发了人们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的思考和讨论,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经典的见解,但是也有不少错误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在千百万幸福追求者的心目中,幸福有着各种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意义。这也是近些年有些媒 体报道说,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指数)却在下降(据有关媒体调查),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与我们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倡导、宣传、引导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 什么是幸福?古往今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一直被视为人生之大福;有人以“富贵是福,多子是福,团圆是福,长寿是福”;也有人认为“平淡是福,贫穷是福,吃亏是福,孤独是福”;还有人认为“工作是福,奉献是福,竞争是福,牺牲是福”等等,可以说“幸福”是千人千事,所悟不同。按照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讲,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和生存状况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主观确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所谓幸福就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这说明幸福既包含着物质生活的幸福,也包含着精神生活的幸福,幸福既存在于现实,同时又具有理想的因素。人们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就会感到幸福,反之,就会认为不幸。所以幸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关键在于个体的定位。关键在于人们的视角与心态,关键在于自己需要学会和懂得体验属于自己的幸福。有的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一辈子活得坦然、充实、幸福;而有的人或把捞钱当做幸福,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或把当官看成幸福,为了升迁不择手段;或把吃喝玩乐视为幸福,灯红酒绿,忘乎所以……最终在无休无止地私欲追逐中远离了幸福。在此,我想到了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的中共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的事迹,王部长生前,“用亲民获得爱戴,用求索破解疑难,用公道赢得尊重”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我曾经列过一个公式:幸福=现实/欲望,对一个人来说,现实往往是一个变化不大的定值。幸福感的大小就取决于欲望的高低。”欲望越小,幸福感越高;欲望越大,幸福感就越低,二者之间正好呈反比的关系。生活中,虽然说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实现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而且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单纯把追求物质享受理解为幸福生活,那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的。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傅家五兄妹的生活横跨商界、官场、股市、娱乐圈、市井胡同,傅老二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表面上跻身鲜亮的上层生活,却因早年前妻的背叛对感情意气消沉;傅老三是个副处长,但却更像是媳妇手掌中的“窝囊废”;梦想着成为大明星的傅老四、有着自己音乐追求的傅老五,傅家的兄弟姐妹都像是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平常人。傅老大是东北顺城这个小城市的一个普通小市民,他靠着自己的手艺,过着自给自足、有滋有味的生活,但却被弟弟妹妹们认为过得太不幸,非要把大哥接到北京享福。傅老大来到北京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闹出了不少笑话,但他从未感到自卑,也没有不屑,而是带着一颗朴实的心,以小城市人特有的真挚入乡随俗而不失本色,与任何人都能打成一片。他乐于助人,关爱残疾儿童,救助为生计所迫几乎投河自尽的残疾男童的母亲,并以此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然而他的弟弟妹妹们却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哥哥老大的生活,以自己的幸福标准来衡量哥哥的幸福,最可悲的是,傅老大的弟弟妹妹们强行将大哥好容易得到的幸福活生生地拆成了不幸,非要让他过上和他们一样的“幸福”生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觉得缺少幸福感,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欲望太多,又不可能样样都能满足,于是便产生痛苦。名是缰,利是锁,对于名利想得越多,活得就越累,就越是觉着自己不幸。在诸多利益得失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更多地享受到幸福和快乐。《老大的幸福》还教育我们必须明白的又一个道理:幸福绝对不是单个人的事,撇开了集体、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幸福是不存在的,一个人的幸福要与人分享才叫幸福。 所以说,《老大的幸福》所折射出的求真求善的情感观念和质朴无私的价值观念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十分积极的启迪意义和示范作用。正如着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所称赞:该剧具备其他电视剧难以取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剧中主人公傅吉祥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一切以他人为先的精神状态,就是我们当前需要大力提倡和树立的一种和谐的心境,傅吉祥的扮演者范伟,创造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堪称楷模的中国公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