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新加坡绿卡有什么好处找工作
❶ 新加坡PR都有什么好处
我认为PR还是非常重要的,身在国外,一个身份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很多事情的前提条件。如果你更重视实际的例子,我列举以下几条:
PR可以在转售市场购买组屋。如果没有PR身份,在新加坡只能租房子住或者买公寓。租房子的每个月花的钱和买房每个月还房贷的钱差不多,所以不划算。公寓没有多少人供得起。所以PR就是在新加坡有一个立足之地的必要条件。
然后学费上PR会有优惠。一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硕士学位课程,PR比别的外国人付的学费一年就少4000新币(大约不到2万人民币)。要是大学课程差的更多。
PR在新加坡找工作要容易很多。因为根据新加坡的法律,雇主有义务帮助雇员解决身份问题。而很多公司不愿意承担其所用的费用和产程的责任,所以大多公司都明确要求申请工作的人是公民或者PR
PR申请贷款和信用卡时,比较容易得到批准。PR申请外国签证时比较容易得到批准。这些都说明了PR在信用评级上有优势,因为新加坡的移民局已经对你做过了调查并且认为你合格了。
PR还可以用新加坡的图书馆,看病有补贴等等。
❷ 有了新加坡绿卡有什么好处
子女教育
新加坡距离北京飞行时间6小时,距离上海飞行时间5小时,无时差。如果孩子在新加坡读书,可以随时看望;或者全家移居新加坡,也可以随时回国探亲。
新加坡实施双语教育,让孩子在掌握流利英语的同时不放弃母语,而且子女可就读政府公立学校,享有国民教育及优质英语教育环境。剑桥体系的教育系统,使得孩子的成绩受到世界的认可。可以轻松报读美国,英国等知名高等学府。
新加坡人口组成中华人占70%,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中国的传统。在新加坡生活,沟通无障碍,完全没有身在异乡的感觉。
事业拓展
新加坡为区域性征税,且税制低廉(公司所得税17%;资本利得税豁免),海外收入无需申报纳税。无遗产税。新加坡是名符其实的亚洲贸易中转站,与美国双边贸易自由往来,没有关税。在新加坡设立公司,可降低出口关税成本,起到了绝佳的贸易跳板作用。
在资金安全方面,新加坡致力于打造第二个瑞士,保证个人资产安全。获得新加坡护照后,可以免签17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日本及绝大部分欧洲国家。
❸ 有新加坡绿卡后都有哪些优待和注意事项
新加坡的绿卡不值钱。没什么有待。买房子前提你得先结婚,买房子,人家新加坡人买新屋子,你必需买人家住过的。有个新加坡的绿卡找工作方便,和本地人一样。新加坡的绿卡五年,十年一签,注定你不能离开新加坡。我真的想不到,有个这边的绿卡有什么好的。呵呵。PS我自己有一个。
❹ 有了新加坡绿卡有什么好处
新加坡有六种永久居民核准计划,适合专业人士、大学生和其他拥有专门技能的人士。
1.原则批准永久居民(AIP)
如在新加坡就业或将其家庭在5年内迁移至新,可申请永久居民。
2.落户永久居民(LPR)
拥有可被接受的专业经验或大学以上文凭,但目前没有在新加坡工作的人士,有兴趣落户新加坡。该计划给香港人5年的原则批准永久居民权,持有人颇可考虑该计划。申请成功者将有两年时间在本地寻找就业机会和迁移家庭来新。一旦寻获工作或家庭迁移来新,申请者将得到永久居民地位。落户永久居民资格无法更新。
3.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永久居民计划(PTS)
在该计划下申请永久居民的人士,在申请前必须找到工作。他们也必需持有就业准证,年龄在50岁以下。申请人的配偶和年龄在21岁以下的子女也可申请永久居民。申请人将在分数制度下被评估:就业准证的种类、在新加坡时间、学历、基本月薪、年龄、在新是否有亲属。
4.海外艺术人才计划
在艺术、摄影、舞蹈、音乐、戏剧、文学和电影等方面的海外艺术人才可申请该计划。申请人必需先提交一份详细的个人履历表,及证明文件(像集、报刊报道等等)给国家艺术理事会评估。如果艺术理事会认为人选合适,申请者将收到永久居民的申请表格。
5.储蓄计划
有意向新加坡政府储蓄S$150万(US$90万)的企业家可参加该计划。
6.商业移民计划
该计划适合于拥有良好营业纪录并有详细在新加坡业务计划书的企业家申请。申请人至少需拥有总值S$300万(US$190万)的业务计划书并对新加坡经济有渐进的贡献。投资项目必需得到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批准。
❺ 取得绿卡有哪些好处
美国永久居民卡(United States Permanent Resident Card),亦称作绿卡(green card),是用于证明外国人在美利坚合众国境内拥有永久居民身份的一种身份证。“获得绿卡”则用于指称成为永久居民的移民过程。绿卡持有者的合法永久居留权是由官方授予的移民福利,其中包括有条件地在美国居留与获取工作的许可。持有者必须保持他的永久居民身份,如果该身份所需的某个条件不再满足时,持有者将可能失掉该身份。
拿绿卡的好处:
1、每位家庭成员任何时候都可自由进出美国,并居住在美国,即永居权;
2、子女在读于各大专院校,可付与州民相同的学费;
3、学生可以在学当中合法工作;
4、享受优势突出的就业机会;
5、可享受就读公立学校、医疗保障、社会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
拿到绿卡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离开美国超过一年,必须于离境前先申请回美签证(reentry permit, I-327),作为入境的有效移民签证,回美签证有效期最多两年。 超过一段时间未入境美国的持卡人,在入境时很可能会被判决失去永久居留权,因为移民法要求绿卡持有人离开美国,必须是暂时性的离境。
❻ 现在新加坡技术移民有什么优势吗
新加坡技术移民项目的优点:
1、 无英语要求;
2、 无移民监,出入自由;
3、 具有新加坡绿卡之中国人士能非常方便地获得进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留学、考察、工作等各类签证;
4、 新加坡社会福利佳、医疗制度健全;
5、 入籍条件宽松,可以不入籍并一直保持绿卡身份;
6、工作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7、 生活品质高、治安好、环境优雅、公共设施完备;
8、 永久居民子女的大学前教育费用由政府负担,父母只交极少量的学杂费,一般每月10坡币左右(1坡币合人民币5.2);
9、 无沟通障碍,当地主要语言为中文和英语。
10、 拥有新加坡护照可以免签往返世界上150余国;
11、 天天有航班往返于大陆、新加坡之间,航程之需要4小时;
❼ 拿了新加坡绿卡,回国工作,可以不
拿了新加坡的PR可以马上回国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条件限制,只不过在Re-Entry Permit(通常有效期为5年) 到期前要回来新加坡更新,不然PR将作废。
中国有没有限制,主要看你从事工作的单位有否限制,一般政府公务员会避免持有外国的永久居留权。
新加坡PR像有的福利待遇:
1 有公积金
2 子女受教育享有与公民差不多的待遇
3 自由出入新加坡
4 自由从事工作或商业生意
5 有医疗保险
6 可以购买政府组屋
❽ 新加坡绿卡有哪些福利去新加坡生活,会有多幸福
教育福利
新加坡政府部门院校优先录取当地公民(Citizen)和永久居民(PR),永久居民就读政府部门院校可享受极低培训费,每一年大约7千到1.7万人民币,而国际生读政府学校每一年3-7万人民币。尽管花费不太高,可是教育教学质量“很高”,2019年的QS发布最新大学排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排行并排亚洲第1,世界排名第11位!
新加坡的街道都非常干净整洁漂亮,道路两旁花草树木成荫,高楼顶乃至都是有大面积植物群落。这是由于新加坡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国家的基础建设和环境绿化。新加坡的绿地面积达到50%之上。总面积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甚至将150平方千米不想做其他开发设计,专业整体规划做园林绿化生态公园。在新加坡,不必担心污染问题,等同于在一个天然森林氧吧。蓝天白云草地,花香鸟语,景色随处皆怡人。
治安稳定
新加坡被称作全世界社会治安比较好的国家之一,这儿的发案率极低。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的法律规范十分完备的,法律条款十分严苛,执法力度又比较严格,进而高效的管束非法刑事犯罪的形成。新加坡的警卫部队成立时间1820年,至今已有已经有贴近200多年的历史了。新加坡的警员总数达到38,000之上,与所管总面积对比,警员分布密度特别大,可以很好的确保社会治安问题,防止各种各样犯罪事件!
❾ 移民新加坡享受哪些福利
1、养老金保障
新加坡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计划。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CentralProvidentFund,CPF)最开始是由英国殖民政府创立的,虽然英国本身有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因为新加坡非常特殊,所以在殖民地采取了一种不同的替代政策,即雇主和雇员都需要交费。
随着保障功能的扩展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公积金的缴费率也不断提高。1955年,缴费率只有雇员工资的10%,其中雇员和雇主各出5%;后来曾经一度高达40%,雇员和雇主各出20%,现在的缴费率又降到了33%,雇主出13%,雇员出20%,每月的最高缴费基数有封顶线。由于这个制度是完全积累制的,所以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必须按月上交。雇员的缴费要由雇主从其每月的工资当中预扣,而雇主如果没有按时缴费的话,则必须向中央公积金局提出正当的理由。
虽然CPF最初只是一个养老计划,后来它的作用也延伸到允许提取存款用于其他目的。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还是购买房子(拥有一个家)。后来,公积金存款也被允许用于高等教育,医疗以及健康保险。现在还能在股票投资市场上进行投资。此外,购买房屋也被很多新加坡人看作是老年时期的一种有效的收入保护手段。因此,在新加坡的社会政策当中,住房和社会保障就不可避免的被连在了一起。其他国家类似的积累基金一般只用于提供退休收入,新加坡的CPF推动了一个庞大的住房计划,从而推动了新加坡物质和社会上的变革。
退休养老是中央公积金制度设立的最先动因,也是这一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早在1955年7月,中央公积金局便推出了养老储蓄计划。新加坡的养老保险采取全部缴纳的制度,即雇主和雇员分别按一定比例为雇员存储退休金。当公积金会员年龄达到55岁并且退休账户达到最低存款额这两个要求后,可一次性提取公积金。若最低存款未达到规定数额,可选择推迟退休以继续增加公积金账户积累,或用现金填补差额,或由其配偶、子女从各自的公积金账户中转拨填补。政府鼓励已达退休年龄但身体健康的会员继续工作,以使他们积蓄更多的公积金存款。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看到公积金账户是一个综合账户,覆盖居民很多方面,政府其实是在帮助居民进行一种类似于金融理财的工作。随着中央公积金使用范围的逐步放宽,为避免公积金过多用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其他项目支付而影响养老金的积累,确保会员有足够的存款保障晚年生活,1987年中央公积金局推出"最低存款计划"。规定公积金会员在年满55岁提取公积金存款时,必须在其退休账户中保留一笔存款作为最低存款。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利用东方人孝文化的传统道德,在养老保险上注重家庭养老保险。1987年中央公积金局同时推出了"最低存款填补计划",规定公积金会员可在父母年龄超过55岁而公积金存款少于最低存款额的情况下自愿填补父母的退休户头,填补金额是最低存款额和他的父母年龄达55岁时退休账户结存额之差。从1995年7月起,会员也可以为配偶填补以保障其晚年生活。
2、医疗保障政策
在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公积金局制定了多项医疗保健计划,主要包括"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健保双全计划"(Medisheild)和"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简称为"3M"计划。
(1)"保健储蓄计划"。1984年4月,公积金局推出"保健储蓄计划"。在该计划下,公积金会员每月须把部分公积金存进保健储蓄账户。缴费比例因投保年龄不同而不同,年龄越大,相应缴费比例越高。公积金会员可以动用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为本人或是任何一个直系亲属如配偶、子女、父母和祖父母支付在当地的医疗费用,主要支付公立医院和获准私人医院的住院费和某些门诊费。1992年7月,公积金局还推出自雇人士保健储蓄计划,以保障自雇人士在急需时有能力支付其医疗费用。
(2)"健保双全计划"。"保健储蓄计划"对发生一般医疗费用的居民来说已经能保障,但对因患重病和慢性病等花费多的国民来说,账户资金可能不够。为此从1990年7月开始,公积金局又实施了"健保双全计划"。这是一项大病医疗保险计划。它允许会员以公积金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投保,确保会员有能力支付重病治疗和长期住院而保健储蓄不足的费用。自1990年开始,所有75岁以下的保健储蓄储户除非选择不参加这项医疗保险,否则都被自动纳入该保险计划内。
1994年7月,公积金局又推出了"增值健保双全"计划。与"健保双全计划"相比,"增值健保双全计划"须缴付的保费稍高,相应的支付待遇也较高。
(3)"保健基金计划"。尽管"保健储蓄计划"和"健保双全计划"覆盖了绝大多数新加坡人口,但仍有少部分贫困国民无力支付医疗费。为此1991年新加坡提出了由政府拨款建立专项基金的设想。1992年1月《医疗基金法案》获议会批准。1993年4月医疗保健基金正式设立以援助在"保健储蓄计划"和"健保双全计划"外仍无法支付医药费用的贫病者,实际上是对他们实施医疗救济。
上述三重医疗保障安全网确保了新加坡国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
3、住房保障计划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国土面积狭小而人口密度很大。1959年自治时面临着严重的"屋荒",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人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恶劣的住房条件导致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居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发展局。1964年又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计划。
首先,新加坡政府主导组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土地和资金保障。新加坡是市场经济国家,但住房的建设与分配并不完全通过市场来实现,而是由政府主导。新加坡政府十分明确自身在解决住房问题上的责任,制定了符合其国情特点的住房政策和分阶段建房计划,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法律、金融和财政手段,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
土地是国家财富之源,也是组屋建设的基础和命脉所在。1966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可在任何地方征用土地建造公共组屋;政府有权调整被征用土地的价格。根据该项法令,新加坡政府协助建屋发展局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获得土地开发权。
在资金方面,新加坡政府以提供低息贷款的形式给予建屋发展局资金支持,支付大笔财政预算以维持组屋顺畅运作。此外,为保障普通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组屋,其售价是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阶层的承受能力来确定,而不是靠成本来定价的,因此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并造成建屋发展局的收支亏损。这部分损失政府核准后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给予补贴。据统计从政府开始拨款计算,累积的政府补助金总额已达159亿新元。政府财政支撑是新加坡组屋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2)实行"公共住屋计划"。为解决低收入者无力购房的难题,1968年9月中央公积金局推出了"公共住屋计划"。在这一计划下低收入会员可以动用其公积金普通账户的存款作为首期付款之用,不足之数由每月交纳的公积金分期支付。如果普通账户的存款不足支付,可向建屋发展局贷款,用将来的公积金来偿还。
(3)以家庭收入水平为依据,实行公有住宅的合理配售政策。自1968年新加坡大力推行政府组屋出售政策以来,购房者日益增多,如何搞好公房合理配售,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合法权益,为此,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缜密而严格的法律法规,对购房人条件、购买程序、住宅补贴等均作出严格规定,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合理分配。政府制定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购屋准入政策,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调整收入上限。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规定只有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者才可申请购买组屋;80年代提高到2500新元,随后到3500新元,目前放宽至8000新元,以接纳更多人购买。这样基本保证了80%以上中等收入的家庭能够购买到廉价的组屋。
出台法律严格限制炒卖组屋,确保组屋政策顺利实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限制炒卖组屋的行为。建屋发展局的政策定位是"以自住为主",限制居民购买组屋的次数。规定新的组屋在购买五年之内不得转售,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如果确实需要在五年内出售,必须到政府机构登记,不得自行在市场上出售。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再购买新组屋,旧组屋必须退出来,以防投机多占,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等等。由于严格执行了上述一系列措施,新加坡政府有效地抑制了"炒房"行为,确保了组屋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据建屋发展局的最新统计自1960年以来,建屋发展局共兴建组屋990320套,目前约有82%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中,组屋政策真正成为"普惠性的政策"。
4、教育福利
1989年6月,中央公积金局推出教育计划。会员可动用其公积金户头里的存款,为自己或子女支付全日制大学学位或专业文凭课程的学费。可动用的款项是扣除最低存款额之后总公积金存款的80%。学习毕业后一年需还本付息,分期付款的最长年限为十年。这项计划使公积金功能扩大到教育保障,有利于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新加坡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总结新加坡法定福利,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首先,新加坡的制度很适合也只能适合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政府所谓的保障更多的是帮助公民进行金融理财,所以弹性特别大,细节特别多,差异性和个性化也很强。
其次,新加坡的意识形态还是偏向于自由主义,国民社会保障水平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收入而非社会的再分配,也就是在以政府责任为主的传统社会保障中强调更多的个人责任,新加坡政府主张"人民的事由人民自己掏钱",从保障资金的来源上强调个人对自己的福利保障承担足够的责任。这一点与西方国家盛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即政府每年要提供大量补贴和拨款相比截然不同。
另外,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按照"效率优先,机会平等"的价值理念而设计的,在以关注公平为主的传统社会保障模式中加入更多的效率机制。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协调社会发展的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李光耀强调指出:"如果从工作和进步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利益,没有公平地让全体人民分享,我们就不会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合作和参与。""不能听任自由竞争造成社会不公引致局势紧张",但同时又谨记效率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重新分配不能过头,以致造成浪费和滥用,卓越者不再奋发图强"。正是抱着这一理念,新加坡政府虽然主张通过国家的力量给予低收入阶层一些照顾,扶弱济困,以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但却反对实行欧洲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以避免"泛福利"现象的发生。
这一价值理念在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中得到了鲜明的印证和体现。医疗保障制度通过实施"3M"计划,不论公务员或私人企业雇员,不论富有者还是贫困者都有能力负担自己和家庭的医疗保健费用,从而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保证了社会公平。同时划入个人医疗保健储蓄账户的资金以会员的工资为基数,这使得医疗保健储蓄与个人工作收入紧密相联,会员越是努力工作,医疗保健储蓄存款就越多,他所享受的医疗服务就更好,这又体现了效率原则。而住房保障制度在对社会较脆弱阶层给予补贴、满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同时,也不是人人享受同样的福利、买到同样的房子,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购买大小、档次、舒适程度不同因而造价也不同的住房。
最后我们要说,新加坡的制度特别强调家庭本位--强调家庭互助共济,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由于历史原因,新加坡深受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孝悌"观念在这里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因此新加坡十分注重发挥家的社会功能,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维护社会稳定,要求国民充分履行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义务,鼓励家庭成员互助共济。这一理念充分反映在中央公积金制度中。多数公积金计划都涉及到一家三代人,鼓励全家人守望相助、互相支持。其中,"保健储蓄计划"是指会员储蓄以保障个人、配偶、子女以及父母的医疗费用。会员不但可以保障自己,,而且惠及配偶、父母和子女,尽到孝道与责任。"最低存款填补计划"和"家庭保障计划"、"家属保障计划"的推行强化了家庭保障功能,使家庭成员之间的社会障利益相联,增强了子女对父母、国民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意识,从而密切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家庭凝聚力,提高了社会稳定性。
❿ 获得新加坡绿卡就相当于移民吗
不是的。只有申请加入新加坡国籍,成为新加坡公民,才是移民新加坡。
新加坡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ce),即通过新加坡移民局获得的一种新加坡身份。新加坡永久居民可申请加入新加坡国籍,成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永久居民可享受新加坡公民待遇,可在新加坡自由就业与创业。
申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PR)可以通过专业、技术移民,结婚移民,特殊移民,自雇移民和投资移民。
1、投资移民
新加坡投资移民目前仅存250新币投资移民,项目称为“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英文全名,旨在吸引海外投资者、企业家和商业管理人才在新加坡投资和创业。
满足条件的申请人在完成投资后,全家人都获得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权。是新加坡仅存的一步到位的投资移民方式。
2、技术移民
加坡为了引入优秀人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原因,会给与优惠支持优秀人才移民来新加坡。
当然被认可为优秀人才是需要条件的,首先需要有新加坡公司雇用,并有一定相符的工作经验和学历,申请获得就业准证,最后才向移民局申请,经新加坡移民局批准后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
3、创业移民
创业移民是指先申请获得创业准证,然后在申请新加坡永久居留权(PR),从而移民到新加坡移民。
4、结婚移民
如果夫妻任何一方是取得新加坡国籍的公民,都拥有向移民局申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资格,新加坡移民局会将这种事件当做具体的个别案件审批。
(10)拿到新加坡绿卡有什么好处找工作扩展阅读:
新加坡永久居民与公民的区别:
一、新加坡公民享受政府花红、红利、津贴等等,而永久居民不享受;
二、SPR持有者第一代男士不需要服兵役,而SC持有者都需要服兵役;
三、新加坡护照持有者,不存在子女的身份问题,而永久居民就不一样了,永久居民的子女也只能持有SPR身份;
四、还有新加坡公民的身份证是粉色的,而永久居民是蓝色的,SPR持有者进出新加坡需要获得许可多次出入境的签证;
五、公民享有新加坡公民享有的永久权益,而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需要延期,通常第一次申请spr是5年,然后延期申请可以选择5或者10年;
六、新加坡公民持新加坡护照,而新加坡永久居民持本国护照。在政治权利上永久居民不可以在新加坡享受任何只属于公民的权益,比如选举权。以及政府规定只有公民才可以做的工作,如政府公务员;
七、永久居民可以享受(也必须接受)好处有:与公民一样的CPF公积金的相关缴纳规定,取消SPR身份时可以拿回部分CPF;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率也和新加坡公民一样。
21岁以上并且是SPR2-6年的可以申请SC;还有就是找工作比较容易,因为每个公司对于聘用各种工作准证持有者都有一个数额限制,而对聘用SPR没有限制。
八、新加坡公民购买HDB政府组屋有政府津贴,而永久居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