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星洲邦社团属下有什么企业
㈠ 新加坡三证指什么
为了加强对私立院校的管理、规范留学市场,新加坡政府设立了“第三认证”。
新加坡教育部向国会提交"私校教育法案",接受新架构监管的首批私校已经注册。所有私校必须在法案通过后的18个月内注册,不然有可能被取消资格。
至于新架构中的"教育信托保障"(ETrust)自愿认证计划推出。这一认证计划取代"消协保证计划"(CaseTrust)的计划。除了在各个方面都必须展示优异表现,它同时也兼有消协保证的作用,保障学生所缴交的学费。
新加坡的私立学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私立性质的学校,必须同时在新加坡商业注册局和教育部注册;另一种是由社团或合法非营利机构或企业举办,可不在新加坡教育部注册。不在新加坡教育部注册的私立学校,隶属于新加坡旅游局。已有TLCLanguageSchool等10所私立学校退出新加坡"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CaseTrustforEcation)",不再具备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
由于新加坡私立学校的英文名称为正式注册名称,而它们的中文名称没有法律意义,都是由学校自己确定的。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私立院校时首先要注意,在选择学校时,不要被学校的中文名称所蒙蔽,不要看中文名是"大学"就认为要比"学院"好。一定要注意确认学校的英文校名。
另外,新加坡私立院校众多,但获得消协保证计划资格(CaseTrust)的院校或获得新加坡标新局(SPRING)素质资格认证SQC(SinggaporeQualityCalss)的并不多,而同时获得这两项认证更是少之又少。新加坡消协对留学生推出的"利益保护计划",是指那些质量好、资金雄厚的私立学校,学生在交费时不需要把学费划到学校账户,而是划给指定的银行,由银行按月划给学校。这就避免学生选择那些指着学费运营的经营困难的私立学校。如果学校出现问题,银行可以中止划款,可以减轻学生的损失。选择这样的学校,自己利益才能获得保障。
㈡ 新加坡基金会怎么办理
现在新加坡非盈利组织有三种:
1.公众担保有限公司
2.社团
3.慈善信托
目前区块链项目的主体都是以第一种形式在新加坡落地,也就是圈内所说的新加坡非盈利基金会。
注册新加坡基金会需要提供哪些文件和流程?
1.基金或基金会的名称:全英文大写XXX FOUNDATION LTD.
2.提供两位或两位以上成员的,身份证、护照,电子档即可
3.签合同
4.耐心等待10-25工作日
5.查收注册完成文件
基金会注册好后,需要相关的律师文件来证明,这个项目的合法性以及所发代币的属性。
通称“法律意见书”,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律师针对区块链项目的法律意见书有哪些:
1.根据新加坡监管条例出具Token非证券性质证明法律意见书
2.白皮书法律合规律师意见书
3.私募条款
4.公募条款、网站公示以及免责申明
5.英文白皮书编写
6.包含项目进程中的所有法律相关的咨询,方案设计与资源对接
7.募集主体(基金会)与运营主体间的服务文件
O
先说说如何办理开户:
一、开户资料:1. 新加坡基金会全套资料
2. 董事及账户签字人的身份信息(护照)
3. 账户签字人的地址证明(身份证)
4. 开户额外附加材料
二、开户流程:1.填写信息采集表
2. 准备开户资料
3. 跟银行预约开户时间,等结果
4. 开户成功后,转入账户激活金
再说说是否真的需要开户:
一、目前绝大部分客户注册新加坡基金会,主要都是从事区块链项目,很多银行审核很严格,几乎不通过,除非骗银行说是从事其他业务,但须提供相应材料证明。
二、即便账户开成功了,新加坡基金会是公众担保公司,性质属于非盈利组织,被监管的很严格,每笔款项的进出账,都需详细的说明及证明,否则,做审计没法解释。
三、开户用途,因为区块链行业的特殊,几乎没人收取和支付法币(人民币、美金),不只是因为外币管制严,法律层次涉及也太多太广(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走账户有凭有据的),为了规避风险,都以数字代币互换或交易,那银行账户又不能收取或提现虚拟代币,所以账户也就没有半点用途和意义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
㈢ 介绍新加坡
很久以前,新加坡原地名为淡马锡,也就是水镇的意思。后来,有一个来自印尼苏门答腊的王子航海经过淡马锡,误认一只老虎为狮子,就将淡马锡改名为新加坡,在印度语(当时,东南亚一带信号奉印度教)中,新加坡的意思是狮城。
英国为了抗衡荷兰在东南亚的势力,派莱福士找寻一个港口基地。在1819年,莱福士与随从登入新加坡,从此改变了新加坡的历史。
十九世纪,英国发展新加坡为一个港口与 贸易城市,新加坡处在中国与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之间,也因为港口与贸易带来了各地移民,其中以中国人最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以新加坡为基地试与日军抗衡,结果英军大败,日本以少胜多,占领了新加坡三年八个月。新加坡人终于意识到只有独立才可生存。在1965年,经过许多风风雨雨,新加坡在李光 耀的带领下终于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国。之后,新加坡也从一个贸易港口国改造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服务业和贸易为副的经济强国。
历史上最早有关新加坡的记载是在公元3世纪。当时中国人把新加坡称为蒲罗中(意为“半岛尾端的岛屿”)。当时,人们对新加坡知之甚少。这一事实却掩盖了新加坡多姿多彩的过去。到了14世纪。新加坡已成为强大的Sri Vijayan帝国的一部分,人们称之为淡马锡 (Temasek)(意即“海城”)。
这一名称与第3世纪的称谓同样贴切。长期以来,不断有中国帆船、印度船、 阿拉伯独桅帆船、葡萄牙战舰和武吉士人的纵帆船造访座落在马来半岛南端、作为航海必经之地的新加坡。
在14世纪,这个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小岛获得了一个新名字--新加坡拉 (“Singa Pura”)或狮子城(“Lion City”)。根据传说,一位来访的 Sri Vijayan王子在这里看见了一头野兽,把它误认为一头狮子,由此产生了今天的新加坡名称。此后,英国人为这个新加坡故事又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18世纪,他们急需一个战略性的“中转站”以便为日益强大的帝国舰队提供维修、补给和保护,从而遏止荷兰人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就是以这政治背景塑造新加坡为一个贸易站。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政策吸引了亚洲各地,甚至美国和中东的商人。到 1824年,即现代新加坡成立 5年之后,当地人口已从 150人猛增至 10,000人。
1832年,新加坡成为槟城、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峡植民地的行政中心。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以及电报和蒸汽船的发明加强了新加坡作为东西方贸易中心的重要性。
14世纪,新加坡卷入了暹逻(现泰国)和爪哇的Majapahit帝国争夺马来半岛的斗争中,因此其领土成为了战场的一部分。
5个世纪后,新加坡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它曾被认为是固若金汤的堡垒,但还是于 1942年被日本人占领。战后,新加坡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不断增长,自治政府在 1959年成立。 1965年 8月9日,新加坡获得独立。
地理位置·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通讯和旅游中心。它位于赤道以北 136.8公里,东经 103° 38′至东经 104°6′,北纬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平方公里。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淘沙岛(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过一条长堤及一座大桥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群岛的主岛也仅有一水之隔。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行即可抵达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
人文·
尽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却是其成功的支柱。这个国家缺乏自然资源,但她勤劳、乐观、开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荣。
新加坡有400万人口,其中77%是华人,14%是马来人,8%是印度人,1%是欧亚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着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来到并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为了给他们自己和家人寻觅更好的生活,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中东来到这里。尽管异族通婚早就开始了,但各个种族在融入新加坡这个整体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语言·
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英语是商务和官方语言,使用最为广泛。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讲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气候·
新加坡地处热带,相对来说,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 23和 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
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
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新加坡有两个不同的季候风季节,从12月到翌年3月吹东北季候风,相当潮湿;6月到9月则吹西南季候风,最为干燥。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1月到12月。在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形成下午至傍晚时分,全岛经常会有阵雨及雷雨。
宗教·
新加坡的多民族决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筑各式各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圆顶、哥特式教堂尖顶、带有神秘神像的兴都教寺庙以及中国寺庙。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犹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与道教
早期的华人移民,如同其他种族的移民一样,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不同籍贯的华人,各自兴建庙宇,让善男信女参拜。其中有一些庙宇,已成为国家古迹,如天福官、双林寺和凤山寺等。
佛教有“三宝”——一佛、法(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以引导信徒奉行他们的礼仪。
在新加坡,绝大多数的佛教徒,是属于大乘(Mahayana)学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刚乘(Vajrayana)和其他学派。不同的学派,经由新加坡佛教总会、新加坡僧伽联合会,和世界佛教联谊会新加坡分会联合主办的宗教、文化、教育与社会福利计划等活动,有更密切的接触与合作。
兴都教
前来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们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带来新加坡。他们早期的宗教事迹,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区兴建兴都庙,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
兴都庙成为许多印度节日与庆典的焦点。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响;而他们的生活中的不同阶段,也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设有祭坛或祷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约有24间主要的兴都庙,其中在桥南路的马里安曼兴都庙(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实龙岗路的实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为国家古迹。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于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会,专门负责马里安曼、实里尼维沙伯鲁玛、西凡和维拉米玛达拉曼等兴都庙的行政与管理工作。这些兴都庙都属于基金会的。基金会也主办一些大节日庆祝活动,如大宝森节、蹈火节和九夜祈祷节。
印度族也设有印度人咨询委员会,对有关印度宗教和习俗,以及影响印度族社区的一般福利问题,向政府提供意见。
基督教
天主教会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历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莱佛士发现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过境的传教士通过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数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稳健成长并开办了数间学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会就开办了第一间男校,这间学校后来成为着名的圣约瑟书院。圣约瑟书院建于1852年,由拉萨尔修士主理。两年后,修女会在维多利亚街开办了一所女子小学——圣婴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禄六世颁令新加坡成为另一个主教区,不再隶属以前的马六甲一柔佛主教区。在1977年7月26日签署的协议下,澳门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会管辖权移交给新加坡主教。这项协议于1981年5月27日获得罗马教廷的批准。当这道教令于1981年6月26日颁布后,就在7月1日生效,此后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就直接由罗马教廷管辖。
新加坡共有3O间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会管理20所小学、17所中学、一所大学先修班和一所初级学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也开办安微尼亚山医院、雅西西慈怀病院、5间老人院和一间儿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会
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4个月,他把一块土地赠送给伦敦宣教会。5个月后,第一位传教士抵达新加坡。在最初的数十年里,一些不同的团体,对新加坡的基督教教会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它们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马六甲的海峡华人族群、海外传教士,以及印度与中国的基督徒移民。神学院与圣经学院也随着成立。
锡克教徒
新加坡共有16个注册的锡克教和锡克社团组织;以及7间锡克庙。锡克人成立的锡克人咨询委员会;专门向政府提供有关锡克教与习俗,以及锡克社区一般福利的意见。
锡克人的重要节日,主要是纪念几个锡克古鲁的诞辰,以及庆祝卡尔沙教团的纪念日。
其他宗教
新加坡推行宗教自由与宽容,各种宗教信仰追随者都可在这里立足。犹太教在新加坡有两个会堂,还有少数的袄教徒及耆那教徒,但没有庙宇。
㈣ 新加坡有哪些大学啊 (越多越好)
南京远信出国为您解答: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国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为东亚AACSB认证成员、东亚EQUIS认证成员、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Universitas 21 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12年,该校改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1949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1955年,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立了南洋大学。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大(NTU),为国际科技大学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简称G7联盟)发起成员、AACSB认证成员、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APSIA)成员,是新加坡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为工科和商科并重的综合性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的倡办人是新马胶业钜子陈六使先生,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齐驱并进;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学正式企业化。
㈤ 新加坡为什么被称为“狮城”
据史籍记载,公元116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一位王子乘船到该岛附近游玩,看见一只黑头白胸的怪兽,当地人告之为叫“Singa”(狮子),后称此地为“Singapura”,即为“新加坡”之称(也称“狮城”)的来历。早年也有因其小或“Sing”的读音而称之为“星洲”、“星岛”的。据《新加坡年鉴(2003)》记载,公元1330年前后,一位名叫汪大渊的中国商人到过新加坡,他把这个地方称为“淡马锡”(Temasek,“渔村”之意),并说岛上已有华人居住。1819年1月29日,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设立贸易转运站。182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是英国在远东的重要转口贸易商端口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新加坡人把莱佛士奉为“国父”,在新加坡河畔当年莱佛士的登陆地,塑有一尊他的雕像。还有以“莱佛士”命名的马路、酒店和医院等。1942年新加坡被日军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1948年加入马来亚联合邦,1959年6月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英国仍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颁布“紧急法令”等权力。1963年9月16日由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砂劳越、沙巴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拥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这一天,被确定为新加坡的国庆日。1965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成为共和联邦成员国,12月成为共和国,尤素夫.伊萨出任第一任总统。
㈥ 注册新加坡基金会需要什么条件
新加坡基金会注册需要满足的条件:
1、基金会的公司名称:提供公司名称(核名),取名自由。名称结尾以基金会结尾。
2、经营范围:可选1-2个经营项目如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资产管理等
3、董事信息:董事护照扫描件、需要至少两名成员,公共担保公司不存在股东,没有股份,只有公司成员,成员会体现在公司名单中股东位置,两个人都有决定权。需要至少一名新加坡本地董事(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公民)和一名合规的新加坡秘书(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公民,且为新加坡注册秘书)客户可以自己提供新方董事,如不能提供,我司也可以提供新方董事。
4、注册资本:不用验资到位,最低1新币,
㈦ 大陆人怎么注册新加坡的公司
注册条件要求:
1、公司名称
新加坡公司的名称为英文,而且不接受中文名注册,以 PTE.LTD. (Private Limited)结束。(一般是建议提前准备2-3个备用,提供想要注册的公司名称后,和新加坡会计和商业管制局(ACRA)进行名字查询,以确认该公司名称的可用性)。
2、注册地址
新加坡公司必须提供一个新加坡本地的注册地址。公司的运营和联络地址可与注册地址不同。*我司可以提供注册地址服务
3、营业范围
自 2005 年公司法修订今后,除非公司章程对公司的经营规模有所约束,新加坡公司能够从事一切合法的运营活动,但在注册时需求挑选一项或许两项公司的主经营业务。
4、注册资本
新加坡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1新币,最高没有上限。新加坡公司对于注册资本的缴足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且不征收印花税。(香港公司注册资本达1万港币以上需缴纳千分之二的印花税。)
*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作为公司运作的资金,建议在公司注册后的第一个财务年度内注资。
5、公司董事
新加坡公司的董事必须是高于18岁的自然人。公司的董事会可以由一名或多名董事组成,但必须至少包括一名新加坡本地董事。
任何国籍人士或公司都可以成立新加坡公司,但公司必须至少有一位18岁以上的董事,新方董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新加坡公民
2)新加坡永久居民
3)就业准证持有人(准证超过1年)
4)基本核准就业准证持有人或亲属准证持有人
*我司提供新加坡本地居民挂名董事服务,挂名董事不参与公司的经营,也不占有公司的股份。
6、股东资格
新加坡公司股东组成无任何限制,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公司。
7、法定秘书
新加坡公司必须委任一名法定秘书。
㈧ 孙炳炎的人物生平
孙炳炎先生(1912-2002)是新加坡着名的企业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华人社会领袖。1912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初六)生于福建省同安县孙厝村(今辖于厦门市集美区)。1926年,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乐安学校高小毕业后就到新加坡谋生。1932年用当学徒、伙计积攒的2000元做资本创立森林公司,经营枋材,至70、80年代发展成森林企业集团,属下有20多家分支企业和子公司,在建筑、金融、电子、商业等方面为新加坡的建设与腾飞做出了成绩。1983年退休,由四子孙聚得接任森林企业董事长职务。
孙炳炎先生自1938年起就追随陈嘉庚先生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任南侨筹赈总会新加坡芽笼区分会主席。1956年作为星马工商考察团团员,在访华期间曾两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陈毅副总理的一次特别接见。自50年代以来,长期支持陈嘉庚先生在家乡所创办的华侨博物院、同安同民医院和乐安学校,或捐赠款物,或筹集资金,予以充实、扩建、增建;在厦门市设立教育基金,奖教、奖学。累计在厦门的捐献约合人民币800万多元。
孙炳炎旅居新加坡长达77年之久,而且在1965年加入了当地国籍,成为所在国公民,但他暮年常说,“我这个人是会想的,我想怎样帮助中国强大起来。我是有感情的,对故乡的感情越来越深”。直至生前最后的日子里,他对故乡,一直殷殷地恋着;他对祖籍国,一直深深地爱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孙炳炎对于祖先和故乡的依恋,使他一直都想得更多、更远。他对故乡的牵挂绵延在他离别故乡的几十年间,特别是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阶段,每年都要回来好几次,他在家乡总有做不完的事。他在神志还十分清楚的最后日子里,仍然对海内外的乡亲、族亲寄托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孙炳炎先生自1956年与中国矿产公司签订五羊牌水泥总经销合约后,与中国保持着贸易往来。1981年5月率新加坡华商访闽团一行29人,访问厦门、泉州、漳州、福州、武夷五市,与福建有关方面签订了几项合作协议。此后每年几进几出带领海外商家来往于新加坡和厦门、北京、哈尔滨等中国的几个城市之间,寻找投资创业机会,并于1985年与厦门开元饭店合作经营新加坡酒店,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推动海外华商及华人社团与中国开展文化、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华人领袖之一。
在新加坡,孙炳炎先生于1940年任福建会馆理事、1941年参与创办孙氏公会以来即成为多个社团的中坚分子。自60年代起至2001年前后,连任孙氏公会、怡和轩俱乐部、中华游泳会、同安会馆主席(会长)和福建会馆副主席等职。提任中华总商会副会长、会长期间(1960—1969年),组织领导了维护华商合法权益,推动区域经济交流,向日本讨还血债和建立蒙难人民纪念碑等活动。进入90年代之后,努力推动全球同安乡亲的交往合作及与故乡的联络联谊,促成了世界同安联谊大会的召开。
2001年1月29日,子女们举办“孙炳炎先生九序荣寿庆典”,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前总统黄金辉等国家首脑、社会贤达及来自中国的代表,共800多人出席。
孙炳炎先生于2002年4月30日病逝。居丧期间,中国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张九桓偕同使馆其他官员,前新加坡总统黄金辉、前马来西亚副首相敦嘉化 等政治领袖,当地社团领导,工商、金融、文教、体育、宗教等各界代表,或亲往吊唁,或致慈善礼券、献花圈、送挽轴、刊登挽词,或驰传电文,以表哀思与景仰。致电吊唁的还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有关社团、中国香港特区、黑龙江省、吉林省、福建省政府和北京市、哈尔滨市、泉州市、厦门市政府,以上述省、市侨联、海外交流协会、海外联谊会等机构、组织和孙炳炎先生友好。举殡之日,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副会长蔡天宝宣读公祭文,新加坡佛教居士林长李木源主理佛教仪式。
㈨ 新加坡华人的社团
华人初到侨居地时杂居于牛车水一代。基于相同地缘,汉语方言及血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华人形成了五大帮群:福建帮,潮州帮,广东帮,客家帮,海南帮。在英国殖民时期,殖民政府基本上采用的是以华治华的手段,指定了一些华人的领袖来管理华社。所以,华社是属于一个半自治的状况。他们组织的方式是通过一些民间组织来互相照顾自己,例如处理同伴的丧事。
因此,这些组织很多时候是个宗教组织,后来再发展成宗庙,或者是从这些照顾善后的组织里面,再发展成同乡会馆和宗亲会馆,以便彼此之间互相照应。经过时代的演变,华人在经济和教育上都有了显着的成长,一些实力雄厚的华商开始发起了跨越帮群的社团组织。这些包括了成立俱乐部 (例如怡和轩),商会(例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1906成立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是华社的最高机构,自成立起就背负着为华人争取权益的责任。二战时期,新加坡华人曾透过商会来筹款捐赈物资,帮忙受难中的中国。
在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慢慢的争取到了自治。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许多使种族和谐的政策,让大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的一起生活。所以,当时新加坡政府并不太鼓励这些会馆。华人慢慢地由侨居转向了定居,在新加坡落地生根。随着国民意识与认同感的加深,会馆也慢慢地走向了衰退,而这些会馆的组织功能也逐渐被政府取代。
现今的会馆虽不如以前来的重要,但仍然扮演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尤其是让年轻的一代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及加深文化认同。 华源会(中国大陆)、九龙会(香港)、新加坡台北工商协会(台湾)
㈩ 新加坡基金会属于什么组织机构
所有基金会都属于社会组织(也叫做非营利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NGO)三种形式之一的基金会,社会组织分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和基金会,都属于非营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