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最早是个什么样子的

新加坡最早是个什么样子的

发布时间: 2022-10-11 09:10:12

1. 新加坡原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吗新加坡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新加坡早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3世纪,中国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半岛末端的岛屿”。史料记载,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龙牙门”或许就是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1330年,一个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首次来到此地,将其命名为Pancur(泉水),当时已经有华人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海城)的,是1365年的《爪哇史颂》。类似的名字还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一份越南文献上。一直到14世纪末,梵文名字Singapura(意为“狮城”)才首次出现。

当时,暹罗(即今天的泰国)以及位于爪哇岛的马加帕希帝国(Majapahit Empire)争夺着新加坡的控制权。根据马来文献的记载(Sejarah Melayu),新加坡在一次与马加帕希帝国的战争中失败。但是一名巨港(Palembang)的王子,Iskandar Shah,之后杀死了当地的领袖,并自己宣布成为新加坡的新统治者。此后不久,他就被赶走,目前并不清楚到底赶走他的是暹罗人还是爪哇人。之后他逃亡北方马来半岛的麻坡(Muar),并在那里建立了马六甲苏丹国,而新加坡则是苏丹国中重要的一部分。

2. 新加坡的历史发展有哪些阶段

1、早期文明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着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比淡马锡(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一千多年。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吉宝海港,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到来,称这个居留地为Pancur(意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 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或海城)的称谓出现于1365年的《爪哇史颂》,新加坡岛开始受到重视是在14世纪,室利佛逝王子拜里米苏拉在该区域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后来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毁了河口的据点,此后两个世纪内没有关于新加坡的史料。
2、英属时期(1819-1942) 新加坡现代历史要追溯至19世纪初期,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 1818年底,总督莱佛士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莱佛士于1819年1月29日在新加坡河口登陆之后,发觉新加坡具备发展为港口的优越条件,该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邻近的溪涧也有可靠和充裕的水源。 最初是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到了1820年,新加坡开始为大英帝国产生利润。 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2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并于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 1832年,新加坡成为海峡殖民地政府的所在地。 1867年4月1日,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由位于伦敦的殖民地办公室直接管辖。 到了20世纪初,新加坡从沼泽遍布的荒地,跃升成为全世界第7大港口。 3、日据时期(1942-1945) 1941年底,英国完全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击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一枚小宝石,新加坡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南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日本必须拿下新加坡才能彻底把英国人赶走。 新加坡华侨人口密集,这里是南洋华侨抗日运动中心,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便发动东南亚八百万华侨,为中国筹集了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巨额外汇,此时落入虎口的新加坡华裔由于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国抗日,又组织义勇军进行过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本的忌恨和疯狂报复。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战争开始仅两个月,日军就占领了整个马来半岛与星洲。 1942年2月15日,英军总司令白思华宣布无条件投降,逾13万名英国、澳洲、印度等守军沦为阶下囚,这是英国军史最大浩劫(新加坡之战),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后将她改名为昭南岛,同年2月18日至25日,为报复星华义勇军和先前支持中国抗日的华人,日军开展了以“大检证”为名的肃清行动,日军当局在多个地方设立“检证中心”,他们的计划是甄别所有介于18至50岁的华裔男性,将所有的“反日分子”铲除,最后日军抓走约二万多人,当中绝大多数被带到郊区或偏远的樟宜、榜鹅海边予以集体枪杀,剩下则被送到泰国做苦工。 日军还勒索南洋华侨,要华侨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 经历了3年多的苦难,随着日本的投降,新加坡华人无不高兴,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占领超过3年的期间约有2万至5万名华人惨遭杀害(新加坡大屠杀),战后,多个地方相继发现被屠杀者的遗骸,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不忍让这些骸骨散弃在荒郊野岭,同年成立了善后委员会,负责探查、发掘和安葬等工作。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于1967年2月15日落成揭幕,每年2月15日(沦陷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死难的平民,新加坡抗日片《和平的代价》描述日军占领新加坡的艰苦日子,同时也叙述星华义勇军的抗战经历,看了这部电视剧才对历史人物比如陈嘉庚和林谋盛等人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了解到南洋华人对抗日所做出的贡献。
4、迈向自治(1945-1963) 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1946年3月军事管制结束后,海峡殖民地就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战后的新加坡已经与战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总督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 该体系于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选举;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宪法,享有较大的自治权。 1955年,新加坡举行选举,马绍尔成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长,由他所领导的劳工阵线,同巫统和马华工会组成联合政府,由于争取完全自治谈判破裂,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 1957年3月,林有福率领的谈判代表团在伦敦谈判中对新加坡新宪法的主要条文达致协议。 1959年新加坡进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人民行动党在51个立法议院议席中赢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赞成票,于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5、新马合并(1963-1965) 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两地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的商人也开始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反而对他们实行固打制。 双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后升温,当时马来西亚财政部长说这是因为印尼的对抗活动而导致军备预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国银行在资助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活动。 两地在政治上也有冲突,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 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务的挑拨离间,新加坡又发生了严重的种族暴乱伤亡惨重,“马来人至上”的观念也逐渐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马来人的政党都公开表示反对“种族主义” 的信条。 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他认为,解决两个族群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独立出去,以保证马来族的统治,于是,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尤索夫·宾·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新加坡人在建国后集体危机感成经济奇迹原动力,人民靠着勤奋的打拼学会在逆境中求得生存。
6、立国至今(1965-至今) 新加坡在建国后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新加坡也协立东盟,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它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失业率当时高达12%。 新加坡为了求存求活,开始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 虽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1990年11月28日,吴作栋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 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纳丹于1999年9月1日,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

3. 谁知道新加坡的历史

新加坡 早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 3世纪 , 中国 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半岛末端的岛屿”。史料记载, 1320年 , 元朝 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龙牙门”或许就是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 1330年 ,一个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首次来到此地,将其命名为 Pancur (泉水),当时已经有 华人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海城)的,是 1365年 的《爪哇史颂》。类似的名字还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一份 越南 文献上。一直到14世纪 末,梵文名字 Singapura (意为“狮城”)才首次出现。 当时,暹罗(即今天的泰国 )以及位于爪哇岛的马加帕希帝国(Majapahit Empire)争夺着新加坡的控制权。根据马来文献的记载( Sejarah Melayu ),新加坡在一次与马加帕希帝国的战争中失败。但是一名巨港( Palembang )的王子,Iskandar Shah,之后杀死了当地的领袖,并自己宣布成为新加坡的新统治者。此后不久,他就被赶走,目前并不清楚到底赶走他的是暹罗人还是爪哇人。之后他逃亡北方 马来半岛 的麻坡( Muar ),并在那里建立了马六甲苏丹国,而新加坡则是苏丹国中重要的一部分。 现代新加坡的建立 18世纪中叶,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他们在槟城(1786年)和新加坡(1819年 )建立了贸易港,并从荷兰人那里抢得了马六甲( 1795年 )。 1818年 末,印度总督哈斯丁勋爵(Lord Hastings),决定授权明古连(Bencoolen)总督 莱福士爵士(Sir Thomas Stanford Raffles)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1819年1月29日,莱福士在考察了附近岛屿后登陆新加坡。第二天,他就与Temenggong Ab'r Rahman签订了初步的协定,在当地建立一个贸易港。虽然Temenggong是实际的统治者,新加坡是柔佛-廖内-龙牙(Johor-Riau-Lingga Sultanate)马来苏丹国的一部分。柔佛苏丹Abl Rahman在前一年已经和荷兰人签订了条约,他的王国其实已经处于荷兰的统治之下。显然莱福士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是,莱福士知道柔佛内部对这位新苏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分歧。Abl Rahman苏丹是前一位苏丹的小儿子。莱福士成功地将被流放的长子Tengku Hussein偷渡回新加坡。1819年2月6日,莱福士宣布Tengku Hussein成为受大英帝国所承认的柔佛苏丹。一份新的正式条约签署,授权英国在新加坡合法地设立工厂。该举动遭到荷兰的马六甲以及爪哇总督的强烈抗议。 英国政府在1819年8月之前并不知道莱福士与荷兰人的冲突。而当他们知晓时,新加坡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一块殖民地。更何况,英国曾经在拿破仑战争中对荷兰有恩惠。到1820年时,新加坡开始为英帝国产生利润,三年后,新加坡的贸易额已经超过槟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地得到确立,2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 第一个是 1824年3月的《英荷条约》(Anglo-Dutch Treaty)。根据此条约,荷兰撤销所有对英国占领马来亚、新加坡的反对意见,并将他们在马来半岛和印度的所有基地让给英国人。作为回报,英国同意将其在苏门答腊的基地让给荷兰。在马六甲海峡中划出一条分界线,两国各自取其南北两端。该条约也有效地削减了柔佛苏丹国的影响力,它的国土被分成三份:位于马来半岛的柔佛以及新加坡(已经正式属于英国),和廖内群岛(由荷兰控制,今天是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第二个条约是8月与苏丹Hussein和Temenggong Ab'r Rahman签订的,两个人同意将岛屿的管辖权让给英国,而因此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现金回报。 海峡殖民地 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三个英国位于马来半岛的殖民地,于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受到英属印度当局的管辖。到1832年,新加坡成为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峡殖民地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由位于伦敦的殖民地办公室直接管辖。 随着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发展以及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东亚和欧洲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后,随着当地橡胶种植业的发展,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1873年到1913年间,当地的贸易增长了八倍。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区域内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经增长到80,792,其中华人占到61.9%,马来人和印度人分别占13.5%和16.05%,其他人种,包括欧洲人,则占到8.5%。 1921年 ,英国在新加坡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之后又补建了一个空军基地。小岛的繁荣与平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破。日本飞机于1941年12月8日子夜时分开始轰炸这座沉睡的城市。 1942年2月15日 ,新加坡沦陷,并被重新命名为“昭南岛”( Syonan )。被占领出时,很多华人被日军大屠杀 。日本统治了该地区达3年半,直到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 迈向自治 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英国军管开始。到1946年3月,军管结束时,海峡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而槟城和马六甲则于1946年成为马来亚联盟(Malayan Union)的一部分,1948年成为马来亚联邦的一部分(Federation of Malaya)。 战后的新加坡已经与战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总督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该体系于 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虽然总督依然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人民已经有权选出立法会议中的6名成员。 1948年6月,由于马来亚共产党企图使用武力夺取马来亚及新加坡的政权,新加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持续了长达12年。到1953年底,英国政府任命了一个由蓝带尔爵士(Sir George Rendel)率领的考察组重新评估新加坡的宪法地位,并提供相关建议。政府最后接受了蓝带尔的建议,并最终修改新加坡的宪法,赋予新加坡更大程度的自治。 1955年的选举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新的登记制度使原本只有75,000人的合格选民增加到300,000人。而且华人选民的数量首次大幅度增加。最后,劳工阵线(Labour Front)取得10个席位。马绍尔(David Marshall)于1955年4月6日成为新加坡的首任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他领导的劳工阵线与巫统(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及马华(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组成联合政府。 在与伦敦关于新加坡完全自治的宪制谈判破裂后,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林有福出任新的首席部长。1957年3月由林有福所率领的代表团成功地在伦敦与英国方面达成协议。1958年5月28日,双方在伦敦正式签字。 新加坡在1959年取得完全自治。当年5月新加坡的第一次大选举行,选举第一届完全民选的立法会的51名成员。人民行动党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在选举中获得了43席,成为第一大党。6月5日,新加坡总督古德爵士(Sir William Goode)宣布新宪法生效,新加坡成立自治政府,他本人担任首任元首( Yang di-Pertuan Negara Head of State),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当时,人民行动党与共产党合作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共产党人控制了许多大众组织,特别是工人及华校生。两党的合作并不十分愉快,双方都在利用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中间派希望与非共产党的马来亚合并并独立,而共产党人则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的共产国家。 两派的紧张关系到1960年开始恶化,最终于1961年分道扬镳。共产党人自己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党社会主义阵线(Barisan Sosialis)。而在1961年,马来亚也进入战局,宣布愿意与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合并组成联邦,前提是英国管辖的婆罗州(Borneo)、 文莱 (Brunei)和沙劳越(Sarawak)也加入这个联邦。 成立马来西亚的提议 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首相东姑(Tunku Abl Rahman)提议马来亚联邦应该与新加坡、沙劳越、北婆罗州和文莱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及政治合作,并将合并作为一种选择。合并的主要条款由东姑和李光耀签署,包括了建立一个负责国防、外交和国安的中央政府,而当地政府则可以负责教育及劳工的问题。 1962年9月1日,新加坡举行有关合并的全民公投,三分之二的人选择支持合并。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正式成立,包括了马来亚联邦、新加坡、沙劳越和北婆罗州(即今天的沙巴)。文莱拒绝加入。合并遭到了邻近国家的反对,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都提出抗议。 独立: 然而,合并是短暂的。主要的分歧是种族问题。原本马来亚的马来人占大多数,并享有特权。马来人主宰了联邦的政治生态,而华人则主宰了马来亚的经济命脉。然而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加入联邦后,华人也更有机会参与马来西亚的政治运作。巫统开始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以及经济环境。新加坡最终不得不于1965年8月9日退出联邦,宣布独立。独立的新加坡于1965年9月和10月分别成为联合国及英联邦的会员国。 当代: 独立后,新加坡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及经济。裕廊工业区(Jurong Instrial Park)于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Kallang)、红山(Redhill)等地也建立了小规模的工业基地。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市政局(Jurong Town Corporation)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Development Bank of Singapore)也在该年成立。 1979年石油危机之后,政府惊觉发展中的问题,并对经济进行重组。政府修改了相关的教育制度,提升人民的技术水平。在这一年,新加坡的华校被撤销,所有学校使用英语教学。 住房问题被放在首位。建屋发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组屋(HDB flats),廉价提供给民众。新加坡公民还可以使用自己的公积金户头(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购买组屋。 英国于1967年突然决定撤除其在新加坡驻扎的所有部队,使新加坡政府决定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新加坡相仿以色列 ,规定所有年满18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兵役。967年,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进入1970年代的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政局稳定。然而新加坡政治舞台却被一个政党,人民行动党所主宰。执政党经常利用各种司法程序,压制反对派的声音。比较着名的反对党政客包括了J.B Jeyaratnam(最近由于与人民行动党多位领袖长年的官司缠身而宣告破产)和邓亮洪(Tang Liang Hong,目前居住在 澳大利亚 )。 然而,完全怪罪新加坡政府对反对派的打压也不全是公正的。例如,当局并没有主动进行出版审查制度,而主要由公民的“自我审查”。独立后的新加坡政治舞台上从来没有过重要的反对党,主要也是由于执政党长年的宣传与执政的结果。

4. 新加坡是怎么诞生的

在历史上,狮城新加坡的诞生可谓一波三折,但是透过波谲云诡的时空迷雾,我们仍能看到一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主线,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华人与英国人的默契合作,这个马六角海峡旁的小岛才能一跃变成世界交通枢纽之一。

新加坡的莱佛士雕像

以历史的宏观视角看,新加坡可以说十分幸运,在亚洲布局最早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没有成为这个小岛的殖民宗主,而这两个海上帝国,最终都黯然失败,反倒是“赶了晚集”的英国人攫取了新加坡的控制权,实事求是地说,英国人在殖民历史上的角色并不光彩,对于他们的批评远多于赞美,但至少在新加坡,他们将一个海岛建设成了国际港口。

当然,英国人的成就离不开华人的配合,英国人的治理经验加上华人聪慧勤劳的特质,联手把新加坡变成了一个充满商业热情的模板城市。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加坡的诞生,是华人和英国人合作的结果,堪称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新加坡史》康斯坦丝·藤布尔

《马来西亚史》安达娅

《最新世界殖民史》大盐龟雄

5. 新加坡的历史和由来是怎么样的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着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

”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

气候特征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气不稳定,通常在下午会有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在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岛内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

6. 新加坡的历史和由来是什么

新加坡的历史和由来:

1、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端口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

2、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着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3、14世纪末,室利佛逝国的王室后裔拜里米苏拉来到新加坡,但是不久之后,因得罪暹罗大城府王国,导致对方派藩属彭亨出兵讨伐淡马锡。拜里米苏拉不敌逃到马六甲,改五屿地名为满刺加,建立了马六甲王国(满刺加、麻六甲)。1414年,拜里迷苏拉国与苏门答腊波散王国的公主结婚,并改信伊斯兰教,招徕许多穆斯林到满刺加经商。

4、由于马六甲王国地处马六甲海峡,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很快就发展成为东南亚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东西方交往转口站。随着葡萄牙与荷兰人的到来,及亚齐的崛起,新加坡卷入区域博弈中,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毁了河口的据点。1600至1700年,新加坡逐渐没落。

5、新加坡的近代史肇始于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与柔佛的胡申苏丹和天猛公签订正式条约,统治新加坡。

1824年,两项新条约使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属土。新加坡作为自由港,吸引了来自周边各国的移民。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华人为主,包括马来人、印度人和欧裔人等在内的多元种族的东南亚商贸枢纽。1821年,首批移民的中国帆船自厦门开抵新加坡。到1836年,新加坡的华侨人口增13749人。

7. 新加坡是怎么形成的

新加坡早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3世纪,中国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半岛末端的岛屿”。史料记载,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龙牙门”或许就是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1330年,一个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首次来到此地,将其命名为Pancur(泉水),当时已经有华人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海城)的,是1365年的《爪哇史颂》。类似的名字还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一份越南文献上。一直到14世纪末,梵文名字Singapura(意为“狮城”)才首次出现。

当时,暹罗(即今天的泰国)以及位于爪哇岛的马加帕希帝国(Majapahit Empire)争夺着新加坡的控制权。根据马来文献的记载(Sejarah Melayu),新加坡在一次与马加帕希帝国的战争中失败。但是一名巨港(Palembang)的王子,Iskandar Shah,之后杀死了当地的领袖,并自己宣布成为新加坡的新统治者。此后不久,他就被赶走,目前并不清楚到底赶走他的是暹罗人还是爪哇人。之后他逃亡北方马来半岛的麻坡(Muar),并在那里建立了马六甲苏丹国,而新加坡则是苏丹国中重要的一部分。

现代新加坡的建立
18世纪中叶,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他们在槟城(1786年)和新加坡(1819年)建立了贸易港,并从荷兰人那里抢得了马六甲(1795年)。

1818年末,印度总督哈斯丁勋爵(Lord Hastings),决定授权明古连(Bencoolen)总督斯坦福·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nford Raffles)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1819年1月29日,莱福士在考察了附近岛屿后登陆新加坡。第二天,他就与Temenggong Ab'r Rahman签订了初步的协定,在当地建立一个贸易港。虽然Temenggong是实际的统治者,新加坡是柔佛-廖内-龙牙(Johor-Riau-Lingga Sultanate)马来苏丹国的一部分。柔佛苏丹Abl Rahman在前一年已经和荷兰人签订了条约,他的王国其实已经处于荷兰的统治之下。显然莱福士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莱福士的塑像今天竖立在他当年登陆的地方但是,莱福士知道柔佛内部对这位新苏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分歧。Abl Rahman苏丹是前一位苏丹的小儿子。莱福士成功地将被流放的长子Tengku Hussein偷渡回新加坡。1819年2月6日,莱福士宣布Tengku Hussein成为受大英帝国所承认的柔佛苏丹。一份新的正式条约签署,授权英国在新加坡合法地设立工厂。该举动遭到荷兰的马六甲以及爪哇总督的强烈抗议。

英国政府在1819年8月之前并不知道莱福士与荷兰人的冲突。而当他们知晓时,新加坡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一块殖民地。更何况,英国曾经在拿破仑战争中对荷兰有恩惠。到1820年时,新加坡开始为英帝国产生利润,三年后,新加坡的贸易额已经超过槟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地得到确立,2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

第一个是1824年3月的《英荷条约》(Anglo-Dutch Treaty)。根据此条约,荷兰撤销所有对英国占领马来亚、新加坡的反对意见,并将他们在马来半岛和印度的所有基地让给英国人。作为回报,英国同意将其在苏门答腊的基地让给荷兰。在马六甲海峡中划出一条分界线,两国各自取其南北两端。该条约也有效地削减了柔佛苏丹国的影响力,它的国土被分成三份:位于马来半岛的柔佛以及新加坡(已经正式属于英国),和廖内群岛(由荷兰控制,今天是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新加坡共和国建立后,华人经济随着新加坡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华人资本按照新加坡政府经济战略的调整,由传统行业迅速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科技工业。1968年,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被确立后,华人金融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旅游业是新加坡多元化经济的又一重要支柱也是华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吃、住、行、游、购、娱各业,绝大部分都由华人经营

8. 新加坡的由来

一、民族

因为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来区分:华人占了人口的74.2%,还有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等公民。

二、人口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总人口临时数字为553.5万,其中337.5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2.7万个“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狮城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有约163万人。

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欧亚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目前总人口561万(2017年6月),公民和永久居民396万。

三、新加坡历史起源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着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

”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8)新加坡最早是个什么样子的扩展阅读

新加坡的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

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

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采用英语,作为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

9. 新加坡是什么样的国家语言历史

历史
独立前
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马来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公元3世纪的中国。公元14世纪,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爪哇语:Temasek)。1819年1月29日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和槟城、马六甲并列一个辖区,受英国直接统治。
1941年太平洋战争时期,新加坡被日本占领达3年6个月,取“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改称“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亦可指作南方之光)。1945年8月,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罗洲(现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从而完全脱离英国统治。1965年8月9日,李光耀由于和当时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权力分配上意见不合,新加坡被马来西亚逐出联邦,被迫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建国后
进入1970年代以后,虽然新加坡在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1990年,在李光耀宣布卸任总理职位时,新加坡已经成为区内乃至整个亚洲经济发展的楷模。在其第二任总理吴作栋的带领下,这个东南亚小国又平稳地度过了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但到21世纪初第三任总理李显龙接任时,新加坡却再度面临如何面对区内其他经济体崛起的新难题。
华语称谓
在过去,新加坡曾使用过“新嘉坡”作为其独立初期的华语国名。后来由于受到当地华侨所带来的方言习惯的影响,出现了如“星嘉坡”或“星加坡”等衍生的国名称谓,一般也有简称作“星洲”、“狮城”或“星国”,有的还称之为“石叻”、“叻端口”、“石叻端口”甚至“实叻端口”等等。
国花的由来
1893年,侨居新加坡的西班牙籍女园艺师艾妮丝·卓锦培育成功了一新品种兰花,新加坡植物园为了纪念她,便将其命名为“卓锦万代兰”,有卓越锦秀、万代不朽之意。这种浅紫红色的美丽兰花有四个花瓣,象征各民族及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4大语系,花朵清雅脱俗,象征新加坡人朴实的气质,强劲的生命力,更象征新加坡民族刻苦耐劳,勇敢奋斗的精神。

国名来由: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独立日:8月9日(1965年)根据新加坡政府2008年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达484万人,其中384万人属于本国公民或永久居民(总称“本地居民”),在本地居民中,新加坡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8.8%,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2.4%。因此,新加坡不仅是除澳门和摩纳哥之外,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也是除中国大陆及台湾外,全球华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或地区。
新加坡的华人基本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福建人,其次为潮州人、广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加上近年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数量日趋增长,华人文化构成也越来越复杂。由于新加坡华人中使用福建闽南语超过半数,致使新加坡成为继中国福建闽南地区及台湾之后,另一个闽南语大宗使用区。
新加坡宪法中列明马来语为国语,但官方语言也包括了英语、华语以及泰米尔语。政府机构与社群之间通用的语言是英语,学校也以英语为主要的教学用语。早期的新加坡华人大多依其移民地来源使用不同的方言
1980年代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类似于中国的“推广普通话”)后,新一代新加坡华人已经习惯使用新马华语;此外新加坡政府对电视、电台的华语节目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例如许多从台湾进口的闽南语电视连续剧和香港进口的粤语电视剧就必须用华语重新配音后才可播出,香港电影也一律配音“华语”后才可上映。
英语虽为新加坡通行的语言,但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情况十分普遍。因此,新加坡政府又发起了“讲正确英语运动”,鼓励国民学说、多说以英美两国英语为标准的规范英语。
2008年新加坡政府订为“华语年”,鼓励新加坡国民多多使用华语对话,希望让“华语”可以在商业贸易的沟通场合上广泛的使用。“在未来,如果你只会说英语、而不会讲华语,那你必定会吃亏,因为世界正在改变。”从以上政府官员的说法中,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对华语文的重视。

10. 新加坡的历史 简洁

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马来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13世纪的中国。

14世纪,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爪哇语:Temasek)。

1819年1月29日,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和槟城、马六甲并列一个辖区,直接受英国统治。

1942年2月15日(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占领新加坡,并将之更名为“昭南岛”,行政上称作“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取自“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时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在南洋之领土”的意思。1945年9月12日,日军宣布投降,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罗洲(现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从而完全脱离英国统治。

在马来西亚期间,李光耀由于和当时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种族权利分配上意见不合, 李光耀主张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民族平等方式来取代“土着优先”的保护土着政策。人民行动党与巫统的政治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两次引发新加坡种族骚乱。最后,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要求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于是,8月9日,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宪,解除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使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5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0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6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4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6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2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