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多少佛教徒
㈠ 世界上佛教人口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佛教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按比例来说泰国有百分之九十四的人信佛,按信仰人数来说最多的是中国。
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佛教在最近30年来的发展最为迅速,信仰者人数也最多。有18%的人为佛教信仰者,这就意味着中国有约1.85亿的佛教信仰者。
但是,在这些佛教信徒中,只有1.7%的人是“三皈依”的信徒,也就是说只有1730万人是正式皈依的佛教信仰者。因此,从报告所列举的数据来看,在当代中国五大宗教中,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为广泛,正式皈依的信徒也最多。
(1)新加坡有多少佛教徒扩展阅读:
到2050年,中国将继续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佛教人口。1910年,研究人员报告说,佛教有大约1.38亿人,主要集中在亚洲各地。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达到约4.95亿,亚洲以外的人口规模更大。
印度虽是佛教发源地,却只有百分之二的人信佛,中国寺庙众多,但是基督教和无神论者瓜分着人口比例,信佛的在中国大陆有百分之十八。
社会学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佛教人口将增加到5.11亿,但在接下来的20年里将出现下降。研究人员声称,到2050年,人口将恢复到目前的水平。
预计这一下降是因为佛教妇女的出生率很低,而且人口老龄化不会被年轻一代所取代。这一变化意味着,考虑到全球人口的增长,目前约为7%的全球佛教徒比例将在2050年下降到只有5%。然而,在一些国家,人口预计将继续增长。
㈡ 新加坡佛教的新加坡佛教与中国渊源
新加坡的佛教与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汉传佛教甚有渊源。西元一八九八年,由中国前来弘法的贤慧、会辉和转道等诸师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一座寺院——莲山双林寺,汉传佛教正式扎根立足。一九二六年,圆瑛大师和太虚大师相继赴新加坡弘法,受戒听讲者数千人,于是开始有“新加坡佛教会”、“中华佛教会”和“青年佛教会”等组织的设立。四十年代末,从中国大陆前来星岛的僧侣增多,随着移民人数不断增加,逐渐形成闽派和粤派两大系,分别属于净土和禅两大宗门。五十年代期间,新加坡的佛教主要受到台湾佛教界的影响,两地的僧侣往来密切,很多新加坡的僧侣都在台湾的佛寺出家或担任过住持。
六十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的佛教界针对青年们不了解佛教,宗教观念日益淡薄的情况,展开“佛教青年运动”。他们开办各种佛教星期学校,编写和出版大量的佛教书刊,成立“新加坡佛教青年会”、佛学研究团体,这股青年运动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佛教界为了鼓励社会大众关心佛教,还举办有佛教征文大赛。一九八一年,新加坡举行主题为“依法生活”的法会,泰国和台湾的僧伽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一九八三年,新加坡举办“佛教文化史展”,有二十多个佛教文化团体和寺院参与展出,得到新闻界的热烈支持,报纸、电台、电视台都给予详细报导。
新加坡的面积虽然只有七百一十四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三分之二,但是境内寺庙林立,属于北传的寺院有一百五十所。其中,双林寺既是该国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丛林。毘卢寺于六十年代修建,香火鼎盛,寺内供养毘卢遮那佛。报恩寺是新加坡侨领李俊承居士为报答父母恩而修建的佛寺。光明山普觉寺是新加坡僧界领袖宏船法师的道场,也是新加坡最兴隆的道场。自度庵是着名的女众道场。其他的佛寺还很多,形成“两巷一庵,一街三寺”的特殊景象。新加坡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约有二十余所,他们分别由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越南的佛教徒管理。
一九五一年,新加坡成立“世界佛教徒友谊会新加坡分会”,毕俊辉居士曾长期担任领导人,并担任过世佛联的副主席。一九五六年,成立“世界佛学社”,一九六六年,成立“新加坡佛教僧伽联合会”,他们都是各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在该国很有影响力。其他组织有印度“摩诃菩提会新加坡分会”、“新加坡佛教联盟”、“佛教青年联合会”、“新加坡锡兰佛教会”、“中华佛教会”、“佛教居士林”、“英文佛教会”等。发行的佛教刊物有《佛教联盟时事通讯》、《南洋佛教》和《佛友资讯》等。
在教育方面,从六十年代开始,致力于佛教教育的普及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先后有灵峰菩提学院、弥陀学校、新加坡女子佛学院等佛教教育机构成立。近年来,新加坡佛教界与中国大陆佛教界的交流频仍,各佛教团体经常率领代表团前往参访。
㈢ 介绍新加坡
很久以前,新加坡原地名为淡马锡,也就是水镇的意思。后来,有一个来自印尼苏门答腊的王子航海经过淡马锡,误认一只老虎为狮子,就将淡马锡改名为新加坡,在印度语(当时,东南亚一带信号奉印度教)中,新加坡的意思是狮城。
英国为了抗衡荷兰在东南亚的势力,派莱福士找寻一个港口基地。在1819年,莱福士与随从登入新加坡,从此改变了新加坡的历史。
十九世纪,英国发展新加坡为一个港口与 贸易城市,新加坡处在中国与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之间,也因为港口与贸易带来了各地移民,其中以中国人最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以新加坡为基地试与日军抗衡,结果英军大败,日本以少胜多,占领了新加坡三年八个月。新加坡人终于意识到只有独立才可生存。在1965年,经过许多风风雨雨,新加坡在李光 耀的带领下终于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国。之后,新加坡也从一个贸易港口国改造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服务业和贸易为副的经济强国。
历史上最早有关新加坡的记载是在公元3世纪。当时中国人把新加坡称为蒲罗中(意为“半岛尾端的岛屿”)。当时,人们对新加坡知之甚少。这一事实却掩盖了新加坡多姿多彩的过去。到了14世纪。新加坡已成为强大的Sri Vijayan帝国的一部分,人们称之为淡马锡 (Temasek)(意即“海城”)。
这一名称与第3世纪的称谓同样贴切。长期以来,不断有中国帆船、印度船、 阿拉伯独桅帆船、葡萄牙战舰和武吉士人的纵帆船造访座落在马来半岛南端、作为航海必经之地的新加坡。
在14世纪,这个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小岛获得了一个新名字--新加坡拉 (“Singa Pura”)或狮子城(“Lion City”)。根据传说,一位来访的 Sri Vijayan王子在这里看见了一头野兽,把它误认为一头狮子,由此产生了今天的新加坡名称。此后,英国人为这个新加坡故事又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18世纪,他们急需一个战略性的“中转站”以便为日益强大的帝国舰队提供维修、补给和保护,从而遏止荷兰人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就是以这政治背景塑造新加坡为一个贸易站。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政策吸引了亚洲各地,甚至美国和中东的商人。到 1824年,即现代新加坡成立 5年之后,当地人口已从 150人猛增至 10,000人。
1832年,新加坡成为槟城、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峡植民地的行政中心。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以及电报和蒸汽船的发明加强了新加坡作为东西方贸易中心的重要性。
14世纪,新加坡卷入了暹逻(现泰国)和爪哇的Majapahit帝国争夺马来半岛的斗争中,因此其领土成为了战场的一部分。
5个世纪后,新加坡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它曾被认为是固若金汤的堡垒,但还是于 1942年被日本人占领。战后,新加坡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不断增长,自治政府在 1959年成立。 1965年 8月9日,新加坡获得独立。
地理位置·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通讯和旅游中心。它位于赤道以北 136.8公里,东经 103° 38′至东经 104°6′,北纬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平方公里。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淘沙岛(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过一条长堤及一座大桥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群岛的主岛也仅有一水之隔。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行即可抵达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
人文·
尽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却是其成功的支柱。这个国家缺乏自然资源,但她勤劳、乐观、开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荣。
新加坡有400万人口,其中77%是华人,14%是马来人,8%是印度人,1%是欧亚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着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来到并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为了给他们自己和家人寻觅更好的生活,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中东来到这里。尽管异族通婚早就开始了,但各个种族在融入新加坡这个整体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语言·
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英语是商务和官方语言,使用最为广泛。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讲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气候·
新加坡地处热带,相对来说,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 23和 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
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
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新加坡有两个不同的季候风季节,从12月到翌年3月吹东北季候风,相当潮湿;6月到9月则吹西南季候风,最为干燥。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1月到12月。在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形成下午至傍晚时分,全岛经常会有阵雨及雷雨。
宗教·
新加坡的多民族决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筑各式各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圆顶、哥特式教堂尖顶、带有神秘神像的兴都教寺庙以及中国寺庙。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犹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与道教
早期的华人移民,如同其他种族的移民一样,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不同籍贯的华人,各自兴建庙宇,让善男信女参拜。其中有一些庙宇,已成为国家古迹,如天福官、双林寺和凤山寺等。
佛教有“三宝”——一佛、法(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以引导信徒奉行他们的礼仪。
在新加坡,绝大多数的佛教徒,是属于大乘(Mahayana)学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刚乘(Vajrayana)和其他学派。不同的学派,经由新加坡佛教总会、新加坡僧伽联合会,和世界佛教联谊会新加坡分会联合主办的宗教、文化、教育与社会福利计划等活动,有更密切的接触与合作。
兴都教
前来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们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带来新加坡。他们早期的宗教事迹,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区兴建兴都庙,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
兴都庙成为许多印度节日与庆典的焦点。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响;而他们的生活中的不同阶段,也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设有祭坛或祷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约有24间主要的兴都庙,其中在桥南路的马里安曼兴都庙(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实龙岗路的实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为国家古迹。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于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会,专门负责马里安曼、实里尼维沙伯鲁玛、西凡和维拉米玛达拉曼等兴都庙的行政与管理工作。这些兴都庙都属于基金会的。基金会也主办一些大节日庆祝活动,如大宝森节、蹈火节和九夜祈祷节。
印度族也设有印度人咨询委员会,对有关印度宗教和习俗,以及影响印度族社区的一般福利问题,向政府提供意见。
基督教
天主教会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历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莱佛士发现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过境的传教士通过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数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稳健成长并开办了数间学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会就开办了第一间男校,这间学校后来成为着名的圣约瑟书院。圣约瑟书院建于1852年,由拉萨尔修士主理。两年后,修女会在维多利亚街开办了一所女子小学——圣婴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禄六世颁令新加坡成为另一个主教区,不再隶属以前的马六甲一柔佛主教区。在1977年7月26日签署的协议下,澳门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会管辖权移交给新加坡主教。这项协议于1981年5月27日获得罗马教廷的批准。当这道教令于1981年6月26日颁布后,就在7月1日生效,此后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就直接由罗马教廷管辖。
新加坡共有3O间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会管理20所小学、17所中学、一所大学先修班和一所初级学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也开办安微尼亚山医院、雅西西慈怀病院、5间老人院和一间儿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会
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4个月,他把一块土地赠送给伦敦宣教会。5个月后,第一位传教士抵达新加坡。在最初的数十年里,一些不同的团体,对新加坡的基督教教会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它们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马六甲的海峡华人族群、海外传教士,以及印度与中国的基督徒移民。神学院与圣经学院也随着成立。
锡克教徒
新加坡共有16个注册的锡克教和锡克社团组织;以及7间锡克庙。锡克人成立的锡克人咨询委员会;专门向政府提供有关锡克教与习俗,以及锡克社区一般福利的意见。
锡克人的重要节日,主要是纪念几个锡克古鲁的诞辰,以及庆祝卡尔沙教团的纪念日。
其他宗教
新加坡推行宗教自由与宽容,各种宗教信仰追随者都可在这里立足。犹太教在新加坡有两个会堂,还有少数的袄教徒及耆那教徒,但没有庙宇。
㈣ 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国家是哪个国
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泰国、缅甸、柬埔寨、不丹
佛教信仰人数占大多数的国家:斯里兰卡、蒙古、老挝、越南、新加坡。
佛教徒较多的国家:中国、朝鲜、韩国、日本
㈤ 新加坡的宗教文化是什么样的
佛教与道教 早期的华人移民,如同其他种族的移民一样,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不同籍贯的华人,各自兴建庙宇,让善男信女参拜。其中有一些庙宇,已成为国家古迹,如天福官、双林寺和凤山寺等。 佛教有“三宝”——一佛、法(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以引导信徒奉行他们的礼仪。 在新加坡,绝大多数的佛教徒,是属于大乘(Mahayana)学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刚乘(Vajrayana)和其他学派。不同的学派,经由新加坡佛教总会、新加坡僧伽联合会,和世界佛教联谊会新加坡分会联合主办的宗教、文化、教育与社会福利计划等活动,有更密切的接触与合作。 兴都教 前来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们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带来新加坡。他们早期的宗教事迹,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区兴建兴都庙,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
㈥ 新加坡佛教的新加坡佛教现代概况
于今日,佛教在新加坡有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二大系统,故泰国、锡兰式之佛寺与僧人,及华人引入之华式佛教并存。当地大小寺庙约数百间,较古老而具规模者有新加坡双林寺、普觉禅寺、普陀寺等,其中以普觉寺为新加坡最早之十方丛林;新建而气派巍峨者有毗卢寺、福海禅院等;精致之佛院则有妙音觉苑、苦乐庵等。当地僧尼约有数百人。曾在当地弘法之华籍知名僧尼,除圆瑛大师、太虚大师外,尚有转道、转岸、转逢、达明、道阶、本道、慈航、法舫、广洽、宏船、慧僧、演本、演培、续明、广义、常凯、智华、妙灯、松年、志航、印实等。而归依之信徒约在十万以上。信众之中,未剃发而过出家生活之女性颇多。
新加坡佛教总会乃当地目前较有组织、有力量之佛教会,由李俊承居士邀集僧俗四众所组成,系新加坡佛教推行教务之最高机构,于教内外之改进与福利工作颇有建树。中华佛教会则为太虚大师所创设,负责会务者多为在家居士,目前每周定期举行念佛会。英文佛教会乃为受英语教育之佛徒共修聆法之场所,为华僧法乐所创办。佛教居士林每周定期举行修行、弘法等活动,林友千余人,于社会慈善事业颇多表现。此外,南洋大学、新加坡大学均有佛学会之组织,以及中英文佛教青年会,时有演讲、佛学研究等活动。又世界佛教徒联谊会(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亦在新加坡设立分会。此外,新加坡佛教僧伽联合会、新加坡佛教福利协会等,亦为当地重要佛教机构。
有关当地之僧伽教育,有新加坡女子佛学院之设置,为僧伽教育之先声。至于社会教育方面,佛教总会设有菩提小学,龙山寺等诸山寺院设有弥陀小学。另有寺院附设之佛经流通处,及南洋佛学书局,亦皆发挥了佛教文化之推展功能。[新加坡的佛教(演培,菩提树杂志第三八五期)]
㈦ 佛教信徒多吗有多少主要在哪
全世界佛教徒,大约四亿人。
西藏、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尼泊尔、马来西亚、缅甸、韩国、日本等等这些地区,信佛的人群比例较高,占总人口的60%以上。
中国内地,因为文革对宗教的破坏,至今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多,信佛人士比例不高。
㈧ 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是哪个
新加坡的多民族决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筑各式各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圆顶、哥特式教堂尖顶、带有神秘神像的兴都教寺庙以及中国寺庙。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犹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与道教
早期的华人移民,如同其他种族的移民一样,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不同籍贯的华人,各自兴建庙宇,让善男信女参拜。其中有一些庙宇,已成为国家古迹,如天福官、双林寺和凤山寺等。 佛教有“三宝”——佛、法(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以引导信徒奉行他们的礼仪。 在新加坡,绝大多数的佛教徒,是属于大乘(Mahayana)学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刚乘(Vajrayana)和其他学派。不同的学派,经由新加坡佛教总会、新加坡僧伽联合会,和世界佛教联谊会新加坡分会联合主办的宗教、文化、教育与社会福利计划等活动,有更密切的接触与合作。 道教有“三清”-- 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道教天师道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
兴都教
前来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们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带来新加坡。他们早期的宗教事迹,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区兴建兴都庙,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 兴都庙成为许多印度节日与庆典的焦点。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响;而他们的生活中的不同阶段,也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设有祭坛或祷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约有24间主要的兴都庙,其中在桥南路的马里安曼兴都庙(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实龙岗路的实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为国家古迹。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于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会,专门负责马里安曼、实里尼维沙伯鲁玛、西凡和维拉米玛达拉曼等兴都庙的行政与管理工作。这些兴都庙都属于基金会的。基金会也主办一些大节日庆祝活动,如大宝森节、蹈火节和九夜祈祷节。 印度族也设有印度人咨询委员会,对有关印度宗教和习俗,以及影响印度族社区的一般福利问题,向政府提供意见。
天主教会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历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莱佛士发现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过境的传教士通过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数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稳健成长并开办了数间学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会就开办了第一间男校,这间学校后来成为着名的圣约瑟书院。圣约瑟书院建于1852年,由拉萨尔修士主理。两年后,修女会在维多利亚街开办了一所女子小学——圣婴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禄六世颁令新加坡成为另一个主教区,不再隶属以前的马六甲一柔佛主教区。在1977年7月26日签署的协议下,澳门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会管辖权移交给新加坡主教。这项协议于1981年5月27日获得罗马教廷的批准。当这道教令于1981年6月26日颁布后,就在7月1日生效,此后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就直接由罗马教廷管辖。 新加坡共有30间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会管理20所小学、17所中学、一所大学先修班和一所初级学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也开办安微尼亚山医院、雅西西慈怀病院、5间老人院和一间儿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会
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4个月,他把一块土地赠送给伦敦宣教会。5个月后,第一位传教士抵达新加坡。在最初的数十年里,一些不同的团体,对新加坡的基督教教会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它们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马六甲的海峡华人族群、海外传教士,以及印度与中国的基督徒移民。神学院与圣经学院也随着成立。
㈨ 现在全球有多少人信佛
世 界 佛 教 人 口 7亿 有 约
截止2010年12月30日:世界佛教人口7亿有约!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主要排名如下:
01: 中 国 (总人口) 13.7亿.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18%. 佛教信众2亿4660万
02: 越 南(总人口)87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80%. 佛教信众6960万.
03: 泰 国 (总人口) 667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94%. 佛教信众6269万.
04: 日 本(总人口)1.28亿.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44.8%. 佛教信众5734万.
05: 缅 甸(总人口)57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89%. 佛教信众5073万.
06: 印 度(总人口) 12亿.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 2.4%. 佛教信众 2880万
07:斯里兰卡 (总人口) 2065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76.7%. 佛教信众1583万.
08: 柬埔寨(总人口) 148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93%. 佛教信众1376万.
09: 中国台湾(总人口)23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55%. 佛教信众1265万
10: 韩 国 (总人口)50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22.5%. 佛教信众1125万.
11: 老 挝 (总人口) 6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92%. 佛教信众552万.
12: 马来西亚(总人口)287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19%. 佛教信众545万.
13: 印 尼(总人口)2.38亿.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1.9% . 佛教信众452万.
14:美 国(总人口) 3亿.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1.4%. 佛教信众420万
15:中国香港(总人口) 7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42%. 佛教信众294万.
16:菲律宾 (总人口) 90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3%. 佛教信众270万.
17:尼泊尔(总人口)2800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7.8%. 佛教信众218万.
18: 蒙 古(总人口) 268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80%. 佛教信众214万
19:新加坡 (总人口) 508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32.5%. 佛教信众164万.
20: 俄罗斯(总人口) 1.4亿.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0.8%. 佛教信众112万.
附录A:不 丹 (总人口)69万. 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75%. 佛教信众51万.
B:孟加拉国 (总人口) 1.47亿.佛教信众占总人口的0.6%. 佛教信众88万.
以上22个地区的佛教人口合计6亿0305万. 主要分布---如下三区:
东 亚{佛教信众}3亿3292万{中国.中国台湾.日本.中国香港. 韩国.蒙古}
南 亚 {佛教信众} 4820万 {印度.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东南亚{佛教信众} 2亿1661万{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新加坡.大马.菲律宾.印尼.柬埔寨}
另有【佛教信众】在50万---100万之间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国和【佛教信众】在25万---50万之间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南非、荷兰、等国以及【佛教信众】在1万---25万之间的国家如:挪威、新西兰、等等共160多个国家的佛教数据{过于老旧}!因而不一 一列出!例如:澳大利亚:{根据澳洲联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调查数据:澳洲佛教人口从1996年的12万人发展到2001年的35万7813人,5年之内佛教人口增长近3倍,2001年至今已十年(今年2011年),依然高速发展的澳洲佛教最新的权威数据还未出台;澳洲如此、法国亦然;根据法国佛教联盟多年以前的统计数据:法国全国佛教信众77万,近10年:同样是高速发展的法国佛教未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公开发布:据【法新社】报道:法国佛教徒和佛教支持者大约有500万之多!{可是我们无法确认这500多万里具体的佛教人口到底是150万还是260万!因为佛教居士大多数都比较和平低调不张扬、认为学佛是个人的私事、不喜欢刻意表白和炫耀!也不太喜欢去佛教协会或联盟去注册!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统计佛教人口都是统计出来的数字总是低于实际数字:如实际7000万人,统计数据往往是5000万人!}至于德国、英国等100多个国家也都是10年前甚至是20年前的数据!根本无法采用 ,以上如法国、澳大利亚等160多个国家老旧的佛教数据不能真实的反映最近5年当地佛教人口状况:。综上所述:若是把包括法国、荷兰等等在内的160多个国家的2010年佛教信众准确地统计出来再加上22个地区的6亿0305万:最终的世界佛教信众 大约在7亿左右!
【 特别说明:本人曾查找/搜索/收集/统计过约170多个国家的佛教人口数据 ,因收集到的数据不尽相同 ,做出来的结果也不同 ,搞成了好几个版本! 就以法国数据+澳洲数据来说,我先是以多年以前的法国佛教联盟的77万佛教人口和澳洲2001年的佛教人口35万相加统计,【如法国77万+澳洲35万=112万,此为最低版】!再以法新社的500万统计;【如法国500万+澳洲180万=680万,此为最高版】虽然这两个版本我统计出来但是我根本不采用,只放在一边,两个高低版本只作参考对比!然后我又估摸着用法国和澳洲的【法国100万+澳洲50万=150万】【法国150万+澳洲70万=220万】【法国200万+澳洲100万=300万】共多个数据版本! 当我以此类推地用这样的方法统计出世界佛教总人口的各种版本!数据最高的达8.7亿【版】 ! 最低的仅 有6.4亿【版】 ,两者之间相差之巨大是可以预料到 的 ! 另有6.8亿 版和7.3亿版 ! 虽然搞的我头晕脑胀的 ! 虽然无法确定哪个版本更准确一些 , 但是,我在比较靠谱的6.8亿版和7.3亿版中!用大约7亿的平均数据来公布 ! 应该是此类统计中较为科学较为合理最为接近世界佛教人口的真实版本的数据!】
备注: 1:目前市面上所引用的世界佛教人口3亿多的数据是25年前的老黄历! 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英网络全书》等各权威辞书收录并广泛 沿用 至今;(现在已是2011年还有人在采用25年前的老数据!真逗!)。早在1981年:世界佛教信众已达3亿,遍布全球(其中我们中国就有1亿佛教信众,其余2亿佛教善信主要分布亚洲各地!
2: 印度佛教的复兴之路:西元1891年,斯里兰卡的达摩波罗居士前往印度朝圣;看到圣地的荒凉景象,心中无限的悲凉!当下发愿:在佛陀的故乡复兴佛教!并创立了{摩诃菩提会},自此拉开了印度佛教复兴的大幕!
60多年后的1955年,印度大约有60万佛教信众!1956年:印度政府举办了释迦摩尼涅槃2500年大型国际性纪念活动! 籍此良机:印度新佛教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 出生于”贱民”而又留学于英美的”贱民”领袖:安贝德伽尔博士组织并率领50万【印度教】”贱民”集体改宗,皈依佛门!轰动全印度!此次皈依佛门盛会的地点是在:南印度马哈拉斯特邦的那格浦尔!皈依时间:1956年10月14日!至此印度佛教信众一举突破100万人大关!
由于安贝德伽尔博士是印度首任司法部长;又是印度独立宪法起草人之一!长期致力消除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并成功通过立法废除了不平等的”贱民”制度!在印度约1.8亿的“贱民”中:拥有崇高的威望!在安贝博士的积极推广宣扬下:印度佛教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至1961年: 印度佛教信众达325万! 1980年印度佛教信众突破500万大关! 达到5554000人 !佛教人口占当时印度总人口的0.8%!经过30多年的快速而又不张扬的和平发展;印度佛教信众悄悄突破2千万大关、并且还在以原先的和平低调而又快速的发展法式向3千万迈进!截止2010年12月:印度佛教信众大约占印度总人口的2.4%! 约为2880万人!虽然这个数字相对印度12亿人口来说: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是对于致力复兴印度佛教的佛门弟子来说 ! 佛教人口能突破1000万大关! 就足以消除印度佛教灭亡论所带来的哀伤! 同时也很有力的证明印度佛教的复兴已颇有成效! 印度佛教人口主要分布在古杰拉特邦、北方邦、马哈拉斯特邦以及佛教圣地菩提伽耶!
印度第一大宗教是【印度教】:约有10亿【印度教】教徒,印度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约有1亿3千万;【佛教】和【基督教】以及【锡克教】在印度只能挂三排!另外:全球有三个【印度教】国家,分别是:印度、尼泊尔、毛里求斯。
3:澳门佛教发展状况和香港高度相似!澳门50%的居民信奉佛教;无论香港澳门、还是台湾和大陆;佛教均为当地第一大宗教 !在港澳台三地、道教均为第二大宗教!在台湾几十种宗教中,道教是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宗教!佛教是唯一拥有千万人口的宗教!其中,台湾道教人口高达400万之多,约占台湾总人口的18%,很高兴看到道教健康快速的发展,祝福道教!
4: 日本80%的居民是神道教和佛教混合型信仰、以佛教为第一信仰并自认是佛教信众而非神道教信众的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44.8%)、以神道教为第一信仰并自认是神道教信徒的占总人口的(49.6%)。
5: 美国5年前的佛教人口仅占美国总人口的0.7%。近5年美国佛教发展有如火箭般的神速!大批大批白种人改信佛教,在美国400多万佛教居士中,美国白人占一半还多,美国全境有佛教寺院(/精舍/禅净中心/等佛教道场)2000多座。其中纽约就有佛教道场寺院200多座!纽约佛教道场近半数集中在曼哈顿地区;纽约曼哈顿下东城一带就有超过70处佛教道场!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一带也有佛教道场22处!法鼓山纽约东初禅寺和纽约上州象冈道场在纽约华人居士中有很高的影响,佛光山纽约道场在白人中颇受欢迎!吸引了不少白种人学佛!而位于洛杉矶的西来寺不仅是全美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美国接引能力最为强大的佛教道场,吸引众多的不了解佛教的美国居民认识佛教并信仰佛教!佛教三大系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在美国相互辉映荣耀着慈善、和平、尊重、平等、科学的佛教!另外:洛杉矶、纽约和旧金山是美国佛教人口最多的三大城市。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看累了,那就放松一下,我们一起称念圣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6: 俄罗斯全国40%的佛教人口分部在图 瓦、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共和国这三个地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联邦 {卡尔梅克}共和国---这是 欧洲惟一信仰佛教的国家。领土面积是7万6千 平方公里、人口36万;全国65%以上的居民信奉藏传佛教!是标准的佛教国家!
7: 【佛教高速发展的国家{佛教人口高速增长}】 过去十年{2001年--2010年}佛教在非佛教地区高速发展的国家分别如下:
01: 中 国. 02: 澳大利亚. 03: 美 国. 04: 印 度. 05: 法 国. 06: 新西兰. 07: 加 拿 大. 08: 巴 西. 09: 南 非. 10: 荷 兰. 11: 英 国. 12: 阿 根 廷. 13: 菲律宾. 14: 智 利. 15: 德 国. 16: 巴拉圭. 17: 葡 萄 牙. 18: 瑞 士. 19: 奥地利. 20: 瑞 典.
8:阿弥陀佛! 佛教为第一大宗教的地区有5个: 分别如下
中 国 (18%)、 新 加 坡(32.5%)。
中国香港(42%).中国澳门 (50%). 中国台湾(55%).
阿弥陀佛! 佛教为第二大宗教的国家有5个:分别如下
日 本(44.8%). 韩 国(22.5%). 尼泊尔(7.8%).
马来西亚(19%). 澳大利亚 (2001年为1.9%.).
阿弥陀佛! 世界佛教国家有8个:分别如下:
泰 国 ( 94% ) . 不 丹(75%). 缅 甸(89%). 柬 埔 寨 (93%).
蒙 古(80%).老 挝(92%). 越 南 ( 80%). 斯里兰卡(76.7%).
8: 越南佛教人口虽然占越南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基督宗教三大派系之一的天主教对越南的影响也超级巨大!因为越南曾经是基督宗教(天主教)法国的殖民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下,天主教一直【惯性】地占据越南各行各业的最高层,即使是到了2011年的今天,越南的天主教依然是越南主流社会很多高层人士的唯一信仰!占总人口约4%的300多万越南天主教 教徒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外交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并影响着当今越南的政治格局和军事走向!{越南的情况比较 类似 【南非】,在黑人占绝大多数的南非,人口较少的白人却掌控南非的经济命脉并影响着南非的政治和军事的走向。}
10:根据 IMF 2011年发布的2010年世界各国/地区人均GDP排名
根据IMF最新数据:得出以下经济资料:
世界最贫穷的 佛 教 国家:缅 甸:人均702美元 世界排名157位
世界较贫穷的 基督教 国家:津巴布韦:人均594美元 世界排名164位
世界最贫穷的 印度教 国家:尼 泊 尔:人均562美元 世界排名 167位
世界较贫穷的 伊斯兰教国家:塞拉内昂:人均326美元 世界排名180位
世界较贫穷的 天主教 国家 :布 隆 迪:人均180美元 世界排名 184位
最贫穷的佛教国家缅甸2010年世界排名157位{IMF 2011年发布}人均是702美元!比缅甸还要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多达70几个!其中除了一个最贫穷的【印度教】国家尼泊尔2010年排名167位,人均562美元。还是剩余70几个极度贫穷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在【基督教国家】中, 美国和英国确实蛮富裕,而津巴布韦也不算太穷,还不算太穷的基督教国家津巴布韦:人均594美元 世界排名164位 {IMF 2011年发布},比第一贫穷的佛教国家缅甸还要稍微贫穷落后一点,可见国家的贫穷与富裕和宗教信仰无关,那些说信仰佛教的国家就会贫穷,说信仰基督教国家就会富裕的言论很显然是个谎言!因为还有很多基督教国家都很贫穷和极度贫穷!当然也有贫穷的 伊斯兰教国家:塞拉内昂:人均326美元 世界排名180位;以及贫穷的天主教国家【布隆迪】人均180美元 世界排名 184位!这些贫穷的铁证,很好的说明了【国家的贫富与宗教信仰无关】!而我们中国世界排名第95位,人均4382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和伊朗、泰国、同属一档!祝愿那些贫穷的国家早日脱贫致富,因为无论是什么宗教、什么人种、什么国家,大家都是地球人,地球人即使不能互相帮助那也应该互相尊重,而不应该歧视诋毁、不应该斗争欺骗!正如弘一大师所云
㈩ 哪个东南亚国家信仰佛教
信仰佛教的东南亚国家很多,佛教在东南亚主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传播于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区。
其中,泰国以佛教为国教,全国90%以上信仰佛教。佛教也为柬埔寨国教,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缅甸也以佛教为主,佛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老挝的国教也是佛教,65%的老挝人信奉佛教,1961年老挝宪法规定佛教为国教。
另外,相隔不远的南亚国家斯里兰卡也是佛教为主的国家,信仰佛教的人口在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