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春节是什么节日
❶ 新加坡新年的习俗都有哪些
● 站在凳上捞鱼生
新加坡人在过年时,必须要吃一道称为“鱼生”(Yu Sheng)的菜。象征新的一年风生水起、好运旺旺来。这道菜其实是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各种配料然后进食。这道菜的重点在于如何吃这道“鱼生”,当然不只是将菜夹起来往嘴里送那么容易,所有人得将鱼片、配菜高高地捞起来(广东话称为lo hei)吃掉,这样来年就可以事事顺利、步步高升——举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新加坡人一向以有礼貌着称,但如果春节期间,你在新加坡的餐厅里,看见一群人站在椅子上把筷子举得老高在吃,千万别觉得太奇怪,这是新加坡的节日习俗,不妨也站到凳子上也为自己求个好彩头。
● 两个桔子拜大年
桔子作为新年礼物。这一点可能是新加坡独有的春节特色。新加坡保留春节期间拜访亲友的习惯,一般来说,大年初一,晚辈拜访长辈。初二以后,同辈互拜,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即便拜访的人是长辈或上司,人们上门携带的礼物不但相同,也非常之轻,是什么呢?两个桔子。
● 大人给小孩发红包
每当大年夜全家齐聚,吃完团圆饭后,一个重要的节目就开始了,那就是向晚辈发放红包。新加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结了婚的人要给没有结婚的人(没有结婚的人无论多大都算小孩)送红包。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❷ 新加坡过年的风俗和我们中国有哪些不同
新年是中国最传统最喜庆的节日,而在新加坡这个华裔人口占70%以上的地方,
如果新年在新加坡旅行,农历大年三十,一定要到牛车水参加新年倒数派对,当新年钟声敲响的一刻,绚丽的烟火将照亮牛车水的夜空。
新年的第一天,可以体会一下新加坡华人的过年习俗——捞鱼生,就是用新鲜生鱼肉,配以瓜丝、水果丝和各类蔬菜,大家围坐一起,一边用筷子将各种美味高高夹起,一边用广东话说“捞起!捞起!”借着“捞喜”的谐音,祝福来年风生水起。
吃完“捞起”,可以到圣淘沙看花展,或者到新加坡河畔看歌舞表演,或者就在乌节路血拼一番。另外千万不能错过的是妆艺大游行,36辆法拉利跑车和5个巨大的花车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舞游行保准让你眼花缭乱,游行结束,还有通宵的街头舞会,铆足精神狂欢一整夜吧。
贴春联
早在节日降临前一个月,一般华人家庭都开始忙碌,准备一番。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春联的习俗据说起源于汉代。那时候,人们是把神仙“神荼”和“郁垒”的画像贴在两扇门上。传说这两个神仙是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人们把他们贴在门上可以消灾避难。宋朝的春联已演变为在对联上写吉利联语的习俗。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常见的有 “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等等。春联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年糕
在新年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又称黏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新年必备佳品。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送礼
送礼是向亲戚朋友表示敬意与爱意的表现,根据华人尊老敬贤的传统,幼辈应送礼物给年长者。比如女婿在春节前一周送礼给岳父岳母,为了表示吉利,礼品都是双数的,在传统礼节上,受礼人都要回礼,以表示谢意。这种互赠礼物的习俗,正是华人“礼尚往来”的处事态度。
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祭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迎春
在新加坡,大多数人是在午夜12时正迎春。一般华人仍有迎接财神爷的习俗,人们也在这一天涌到寺庙去许愿或祈求平安。
拜年
传统上,拜年的习俗是晚辈向长辈跪拜、祝福。不过对于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来说,跪拜是令人感到别扭的,他们都不再遵循这种习俗,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双手捧着一对柑向长辈祝福。
送柑是中国南方人的过年习俗,由于广东话“柑”与“金”谐音,送柑(送金〕就表示吉利、好运。而华人有“好事成双”的观念,因此当人们提着一袋袋柑向亲友拜年时,袋里装着的柑不是个粒就是个粒。为了对长辈表示尊敬,送柑须用双手奉上。按照习俗,当客人告别时,主人也得以柑回礼,以示互祝好运。
春节不仅是海外华夏子孙传承中华文化的日子,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日子。现在海外华人散居在世界各地,几乎遍布全球,他们带着对中国新年的一往情深,把华人的春节祝福也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❸ 新加坡过年的风俗和我们中国有哪些不同
新加坡是个海外华侨的聚集地,华侨占新加坡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虽说是这样,新加坡的各民族按照自己的历法有着不同的节日与风俗。春节是个重大的节日,影响久远。那么,新加坡过年风俗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最喜庆之捞鱼生
捞鱼生是南洋一带的汉族民间风俗,应该也算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独特的庆祝新年的方式。
“捞鱼生”是以生鱼条(或者使用三文鱼等等可以生吃的鱼肉条)为主食材,搭配腌姜丝及各种有颜色的蔬菜丝及水果丝,如青红椒、西芹、红白萝卜丝及柚子肉等。“一堆堆”蔬菜丝,以达到七彩缤纷、色泽诱人为目的,预先排列在一个大圆盘上,然后洒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等。
当围在圆桌的家人(或朋友、同事等人)准备好,要举筷子进行“捞生”时,再淋上特制的酱汁(通常含有麦芽糖及酸柑汁等等)。然后一个人发号施令,大家就开始以筷子将大圆盘中的各式材料高高的夹起,一边夹高还要一边说:“捞起!捞起!(捞喜)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把鱼生盘中的材料夹得愈高,听说来年就会赚得越多,在新的一年中更容易实现心愿。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会说各式各样的贺年词句,如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等等。
最吉利之芦柑礼袋
走亲访友免不了两手的礼品盒,是以也常常苦恼于礼物的选择。而在新加坡,无论怎么纠结,有一样礼物却是少不了的——芦柑。
芦柑在新加坡的传统习俗里象征着吉利。拜年时,备上俩芦柑置于礼品袋中,看上去显得格外喜庆。将这礼品袋赠予主人家,就是表达对于主人家的祝福之意。而临别之际,主人家往往也会回赠两个芦柑,以表示将这一份祝福同样分享给对方。是以芦柑礼袋是新加坡过年时最平常却也最吉利的习俗。
最热闹之China Town(牛车水)
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车水,据说是因为当年人们多用牛车拉水才有了这个名字——自是早早就热闹了起来,尤以卖对联和门神的店面最为红火。人们喜欢各式的门神保平安,也喜欢各种含义的对联表祝福,还有大大的“福”字,乐呵呵的财神爷。偶尔,牛车水上还会出现几盏特色的热带菠萝灯,更是韵味十足。
❹ 新加坡有什么节日
新加坡重要节日:
新年:(1月1日)新年新加坡国家会放假1天。
哈之节:(1月21)这个节日起源于回族,因为回族自古的习惯就是在于这天屠宰牛,羊肉,以谢圣人庇护以及要给族人一种做人为善的精神。这个时候,新加坡国家会放假1天。
农历春节:(2月9日)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统佳节。春节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节日之一,由于新加坡是华人社会,自然春节也是非常重视的,非常热闹的。这个时候,新加坡国家会放假三天,部分学校会放假一周左右以庆祝春节。
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一个星期五(3月25日)基督教节日。由于新加坡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延续至今的英式思想和理念,所以这个节日自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节日。
劳动节:(5月1日):这个节日新加坡放假1-3天。
卫塞节(VESAKDAY)是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佛陀出生于公元前624年四月十五月圆日,出生地是今尼泊尔兰毗尼。这个节日是纪念佛陀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个节日新加坡会有一天的假期。
国庆节:(8月9日)八月九日是新加坡的国庆日(National Day),这是纪念1965年新加坡独立的日子,是一年一度的大节日。在这个时候新加坡会有一天的假期。
开斋节: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
屠妖节(Deeppavali),又称为万灯节、印度灯节,10月末到11月初举行这个节日,这一天是印度历的7月的第一天。这一天是新月降临的一日。
圣诞节(12月25日)Christmas,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 东正教的圣诞节庆祝则在每年的1月7日。
❺ 新加坡有哪些重大节日
2012年新加坡公定假期时间表
New Year's Day元旦:1 January Sunday(1月1日 周日) *
Chinese New Year 春节:23 January Monday,24 January Tuesday(1月23日 周一,1月24日 周二)
Good Friday: 6 April Friday(4月6日 周五)
Labour Day 劳动节: 1 May Tuesday(5月1日 周二)
Vesak Day 卫塞节: 5 May Saturday(5月5日 周六)
National Day国庆节: 9 August Thursday(8月9日 周四)
Hari Raya Puasa: 19 August Sunday(8月19日 周日)*
Hari Raya Haji: 26 October Friday(10月26日 周五)
Deepavali 屠妖节: 13 November Tuesday(11月13日 周二)**
Christmas Day 耶诞节:25 December Tuesday(12月25日 周二)
❻ 新加坡的春节的日期
新加坡为多元社会,依新加坡法定公共假期法令,农历新年只有两天公共假日,除非假日落在星期天,则星期一补假一天。(没有回答网友所说的3天或15天)
❼ 新加坡有什么节日
众所周知,新加坡有7成以上是华人,还有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人种,来看看新加坡都有些什么节日吧。
不仅有华人的节日,也有马来人,印度人的节日呢。公共假期也都考虑到了所有民族呢。
春节(新年)
新加坡华人保留着过春节的习俗,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家历十二月(腊)二十四日,新加坡华人开始是祭灶(即送灶神)。这天各家各户都准备许多祭品,主要有蜜柑、甘蔗、糯米饭和其他粘性甜食,以便让灶神爷吃了之后多讲好话。
新春佳节,“捞鱼生”已经成了一种习俗。由于“鱼”和“余”谐音,加上必须要用筷子以“捞”的方式来吃,因此华人都喜欢在过农历年时大吃特吃鱼生。主要是为了讨个好兆头,希望年年有余。现在鱼生的花样非常多,有鸿运鱼生、幸运鱼生、三文鱼生、生虾鱼生、发财鱼生、芒果鱼生、越南鱼生等...
春节期间,华人都吃桔子和鱼。因为汉语的“桔”字,右半为“吉”字,“鱼”字与“富裕”的“裕”字谐音,以此来祈求在新的一个里能够和吉祥和富裕。各家各户还要印上一个红底金色的“福”字以及互赠贺年卡。贺年卡上常常印着振翅飞翔蝙蝠,因为“蝠”与“福”字谐音;或印有荷花、苹果、竹子、梅花等,因“荷”、“苹”与“和平”谐音,“竹子”象征节节向上。
送红包也是新加坡华人欢度春节的一个传统风俗。在新加坡,送红包已有多年历史。长辈送给小孩的红包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除夕守岁时,由父母用红纸包些钱币给小孩压岁,俗称“压岁钱”第二种是拜年红包,一般是已婚的长辈送给小孩,而未婚长辈则不必送。华人过春节,不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总要分送红包,亲友之间也要互赠红包。
舞龙是新加坡人欢度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庆祝活动。新加坡舞狮又可分为北狮和南狮。北狮的大狮由双人舞,小狮由单人舞,有滚绣球、过跳板、上楼台等技巧动作。南狮由二个合作,前者举狮头,后者用双手抱前者腰部,摆动狮身。南狮更注重技巧表演,如爬高台、蹬彩球等。
舞龙也是新加坡华人春节传统庆祝活动之一。入夜以后,龙身内灯光闪烁,通体透明,舞动起来,别具魅力。最常见的龙约长70米。一支龙队需七八十人才舞得起来,困为交替更换者必不可少,还要有龙珠手和放烟火的人。
妆艺大游行
从1973年开始,新加坡人在过中国春节的同时也开始过斤盖伊节。斤盖伊这个词的古义是“装饰的彩车”。彩车游行是节日活动的最高潮,来自世界各地装扮独特的彩车在繁华的街道上漫游,演员在上面载歌载舞,街道两旁的观众人山人海,全国各族人民都在这个时候涌向街市,参加新春2月这个美丽的民众化装活动。前来助兴的有:扣人心弦的美国“仙乐”队伍,活泼可爱的日本儿童单轮车队,新加坡的莲舞蹈团的中国古典纺丝仙女,精彩的美猴王家族花车,、马来族、印度族和蒙古族的音乐及舞蹈。政府的高级官员届时亲临现场,予以祝贺。
中元节
中元节也是新加坡华人十分重视的节日。新加坡华人普遍的庆祝方式是邻里之间组织大规模的中元会。中元会每年选一位炉主,主持中元会事务,并向会员收月捐等。从七月初开始,新加坡各大小社团、商家、小贩都庆祝中元节,大街小巷搭棚建坛,将中元会会友一年的会钱购买献祭福物,并请地方戏班演戏、唱歌助兴。
中元节又俗称鬼节,由农历七月初一到三十号,整整一个月时间都要设坛拜祭无主阴魂,在这期间有宴会、歌台表演、喊标福物等活动,十分热闹。
清明节
是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日前后两个星期,人们会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去扫墓,祭拜祖先。
端午节
原本是屈原投江纪念日,现在发展成包粽子拜祭神明的节日。新加坡每逢端午节便会举办龙舟比赛。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天上的月亮分外的圆,地上的人也团圆,人们吃月饼、喝香茶、提灯笼,联络所、社团举办中秋晚会,裕华园也举办大型灯展,十分热闹。
卫塞节
在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及涅磐纪念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在节日的前几天就开始举行一连串的庆祝会,各佛教团体及寺庙张灯结彩,大放光明,象征佛陀的光辉世世代代照耀人间。
开斋节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回教徒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个月后见到新月才可开斋,回教徒会把家里打扫干净,装饰一番,穿上新缝的传统服装,备好各式美食糕点来庆祝开斋节,其热闹气氛与华人的春节不相上下。
哈芝节
是回教徒前往回教圣地朝圣后隔天所举行的重要宗教仪式,节日订在回历十二月的第十天,庆祝仪式主要是宰杀牛羊,感谢真主。
大宝森节
是印度人的节日,又称屠妖节或万灯节,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住屋周围点上灯,迎接守护神和幸运女神,印度兴都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用车载着神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背着铁架,刺着银针,向神表示谢恩或赎罪。庆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带。
圣诞节
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基督教堂会举办特别的庆祝仪式,教徒也会唱圣诗、访问家庭。每逢圣诞节,乌节路一带都会张灯结彩,各大商厦都会装饰一番来吸引众人,整个街道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耶稣受难节
纪念耶稣牺牲的节日,是一个庄严的节日,受难节之后的星期日便是复活节,庆祝耶稣的复活。受难节与复活节都是纪念和感恩的节日。
元旦新年 1月1日
劳动节 5月1日
卫塞节 5月7日
国庆日 8月9日
印度族万灯节 10月19日
❽ 新加坡过春节吗
新加坡人也过春节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一年中各种民族节日很多。重要的有华人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马来人的开斋节、印度人的大宝森节、新加坡国庆节。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5%以上,所以中华传统的春节是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节日。
春节是地地道道的中华传统的体现;春节的热烈和喜庆的气氛,比起中国大陆和台港地区毫不逊色,甚至更觉隆重。之所以如此,一是由于新加坡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挚爱,二是彰显多元文化的特色和亮点,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前去观光度假和购物。
每逢春节,新加坡华人家家户户写春联、贴福字,屋里屋外红红火火;买年货、做年菜、除夕吃团圆饭喜气洋洋;民间也兴拜年、祝福、送红包和压岁钱,图个吉利。
南洋华人还用独特的方式来欢庆华人年,那就是一家人欢聚一堂“捞鱼生”。“捞鱼生”是一种菜式,以生鱼条为主食,加以有色蔬菜和水果丝、白芝麻、花生碎,调和五香粉、胡椒粉、酱汁等,装成一个大盘。“捞鱼生”仪式开始时,便由一人发令,其他人一起把大盘中的菜物高高捞起,并齐声高喊:“捞起,捞起(捞喜),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 。“捞鱼生”带有吉祥的意味,祈求来年好运,能发大财。一份考究的鱼生,价值新币千元以上。品尝过这种既当菜又当饭的鱼生,确有其特色,但并无当地人那份兴致和着迷。
春节的市场上张灯结彩,人山人海,一派繁忙景象。特别是牛车水(唐人街)更是大量出售华人风味食品,中国民族服饰和林林总总的吉祥物。那里锣鼓喧天,舞龙队、舞狮队尽情表演。一年中唯有春节这一天,这里可以燃放烟花爆竹,节日的气氛非常浓郁。
“春到河畔迎新年” 是每年春节活动的重头戏,举行的地点是滨海湾。在那里春节期间有各种文艺演出,有各式杂货市场,有中华各地特色小吃,还有迎新灯展,并在新加坡河两岸燃放大型烟花。春节还展出手工扎制的巨龙形彩灯,四川成都的灯彩,广西民俗文化表演,还有LED舞龙队,都是新的亮点。一年一度的妆艺大游行,往年都在乌节路等闹市区举行,今年移至新加坡河进行水上大游行,载歌载舞如同扬州古运河花船表演,不知哪个更加出色。
闻名遐迩的新加坡风景区圣淘沙,新春花会已经开幕,100万株花卉竟相绽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这可算是热带雨林的南洋岛国春节展示的一大特色。
❾ 新加坡有什么节日
1、八月九日国庆节
当天政府一般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庆典活动。
2、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农历春节
过年时,华人都喜欢去牛车水采购年货。除夕前1周都会热闹到凌晨,有很多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作精彩表演。
3、四月五日清明节
是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日前后两个星期,人们会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去扫墓,祭拜祖先。
4、四月七日食品节
食品节是新加坡和美国纽约的一年一度的传统性节日,但两地的日期不同,而且庆祝活动的形式也各有特色。到了这一天,这两个国家的人民都会制作食品互相问候。
5、农历八月十五端午节
原本是屈原投江纪念日,现在发展成包粽子拜祭神明的节日。
6、农历七月初一到三十号中元节
在这期间有宴会、歌台表演、喊标福物等活动,十分热闹。
7、农历四月十五日卫塞节
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及涅盘纪念日。
8、回历九月开斋节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回教徒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个月后见到星月才可开斋。
9、回历十二月的第十天哈芝节
回教徒前往回教圣地朝圣后隔天所举行的重要宗教仪式,庆祝仪式主要是宰杀牛羊,感谢真主。
10、公历在一月至二月间大宝森节
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住屋周围点上灯,迎接守护神和幸运女神。
11、公历在十月至十一月间屠妖节
此时家家户户点燃油灯,家人以姜油涂抹全身,表示纯洁和清白。
12、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
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基督教堂会举办特别的庆祝仪式,教徒也会唱圣诗、访问家庭。
13、一月一日元旦
新加坡虽然大大小小的节假日不少,可是政府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制定“黄金周”计划,除春节大年初一,初二放假外,他们只是对节日的当天实行放假。
(9)新加坡春节是什么节日扩展阅读:
4月 1日 愚人节 4月 5日 清明节 4月 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9日 菲律宾勇气日 4月13日~15日 泰国泼水节/泰国宋干节/泰国新年
4月17日 食品节(新加坡) 4月20日 菲律宾濯足节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团结日 4月25日 读者节/世界儿童日 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国际秘书节
❿ 新加坡过年的风俗和我们中国有哪些不同
新加坡华人过年习俗:传统与现代并存新加坡华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5%,他们向来都非常重视中国农历新年。因此,新加坡华人的新年活动与饮食等习俗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既保留着浓郁的传统风俗,又富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新年活动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在新春佳节,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古已有之。古词曰:“儿童行礼说辞岁,长辈分他压岁钱。一见簇新原辫子,磕头领去喜连天。”新加坡华人如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每当新年临近,新加坡人都会到附近银行换取价值为2新元到20新元(1新元约合0.709美元)不等的新钞,等到除夕夜或新年期间,装入印有图案及写有吉祥祝愿词的红包之中,再分送给自己的儿孙或其他前来拜年的孩子,压岁钱从5新元、10新元和20新元不等。没有结婚的年轻人不用给孩子红包,但结了婚的人就需要给自己有关系的晚辈红包。现在,一些有能力的晚辈也不忘行孝心,在新春佳节之际给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个红包,或是请父母去餐馆享用美味佳肴,或是送他们去国外休闲旅游。 随着时间推移,今天的红包内容当然是花样百出,里面可以是购物礼券、银行礼券,也可以是地铁车资卡、纪念邮票或钱币等。总之,目的是能够让收红包者善加利用,同时祝愿他们岁岁平安,事事顺利。 早在过年前,新加坡华人会将住家彻底打扫干净,进行称之为“春节大扫除”的宏伟工程。此后,就会购买各种新年饰品,如财神、门神和春联等,而今年有关老鼠图案的金色与红色装饰物特别畅销。同时,他们也会到花店仔细挑选自己喜爱的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树、象征开运聚财的开运竹、具有吉祥与发财之意的菊花、象征财源滚滚的金钱树等。 在新春期间,华人依然保留走亲戚、互道吉祥的习惯。大年初一,儿子儿媳和孙子辈都要向父母和爷爷奶奶拜年,女儿女婿和外孙辈则是初二上门道贺。当然除了红包外,也会送一些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水果与花卉等。 春节饮食 年夜饭也叫团年饭、团圆饭,是华人新春期间最为重视的一顿饭。它既是一次家庭成员的大团圆,也是一次品尝美食的好机会。因此,这顿饭不但丰盛而且讲究寓意。 新加坡华人以中国福建人和广东人居多,也有部分海南人和客家人。潮州人过年少不了卤味,客家人少不了豆腐,海南人则一定要吃鸡和寓意久久昌盛的韭菜。鱼象征吉庆有余,自然是华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现在许多新加坡华人新年也开始吃火锅,方便实惠,另外火锅也叫围炉,这与过年吃团圆饭的说法也甚是贴切。 新加坡华人中也有一些中西合璧的特殊文化。这些人非常重视春节。他们制作的新年食品有寓意“旺来”的黄梨挞,祝福人们步步高升的九层糕,象征家人“粘”在一起的糯米类食品等。 在新加坡,春节最为独特的一道菜是“捞鱼生”,即切成一片片的新鲜生鱼肉配以瓜丝、水果丝和各类蔬菜,再加上蜂蜜等,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用筷子将各种美味高高夹起,一边用广东话说“捞起(喜)!捞起(喜)!”,借着“捞喜”的谐音祝福来年事业发达。 现在,随着餐饮业的发达,许多新加坡华人都会到餐馆享用年夜饭,也有叫餐送到家的。为迎合农历新年,新加坡的餐馆与酒店纷纷推出精美的各式菜肴:如“喜悦祥和宴”“富贵满堂宴”“骏业宏图宴”“恭贺成功宴”等,价格的尾数也多取与“发”的谐音8。今年狮城最昂贵的团圆饭是由位于乌节路的华亭餐馆推出的价格为5888新元的豪华大餐,用料来自澳大利亚、智利与印度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