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发行郑和下西洋邮票
Ⅰ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设计意图
2005年6月28日发行2005-13《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志号2005-13
邮票规格:30×50毫米,整版9枚(3×3)(横三枚连印),小型张规格为70×50毫米,采用胶雕套印。崔彦伟设计邮票、王虎鸣设计版张边饰。
邮票发行量1060万套,小型张发行950万枚。
第一枚由李庆发雕刻、后两枚由姜伟杰雕刻,小型张由呼振源雕刻。北京邮票厂印制。
2016年2月24日邮票标价7元,小型张标价23元。
Ⅱ 根据1985年郑和下西洋的邮票说故事
郑和(1371—1435),本名马和,回族,云南晋宁人。因随燕王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任内宫监太监。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在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他先后七次率领明朝船队远航,到达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他是和平的使者,开辟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政治联系。郑和每到一地,都用中国产的磁器、丝绸、金银等物品换取当地特产,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郑和的远航比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当时郑和所乘船只最大的长约150米,宽约60米,可容1000人,船队规模很大。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纪念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85年7月11日特发行这套纪念邮票。
本套邮票共四枚。
第一枚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画面上,一位谦和、英武的壮年宦官,头戴内使乌纱,袍绣金色坐蟒,手持一卷航海图,目光射向远方,背后是风云变幻的大海波涛,衬托了这位伟大航海家的风姿。
第二枚为“和平的使者”。画面为郑和古里之行。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郑和船队曾经到过印度不少地方,如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柯枝(今印度柯钦)、小葛兰(今印度奎隆)、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和阿枝巴丹、甘巴里)等地。画面展现了印度官员陪同郑和乘象游览、群众载歌载舞欢迎的场面。画面舞蹈采用了印度古典舞蹈“波罗多”舞,背景是印度的古建筑和船队。
第三枚为“贸易与文化交流”。画面选择了与阿丹通商的情形。据史书记载,郑和船队曾到达属于阿拉伯地区的有“祖法儿”、“阿丹”、“尺方”等国。这些国家在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中都有详细记载。邮票设计者参考了日本出版的《阿拉伯帝国遗产》,因而邮票画面的建筑、服装、道具等都实有所据。为了真实表现古代海上丝绸贸易的特点,作者甚至在画面的丝绸上也细致地采用了“明代黄地缠枝花缎”的古代图案。
最后一枚是“航海史上的壮举”。画面是郑和到达东非的情形。根据史书记载,郑和船队曾到属于非洲地区的有十剌哇、竹箭、木骨都东、麻林、剌撒、孙剌等国。这一幅选用了夜景作为背景,皓月当空,祥云瑞霭,一派月明风清的胜景,非洲人民热烈欢迎东方的使者。
这套邮票在艺术上完全采用中国画法,以工笔重彩为基础,但用的是生宣纸,这就使得线条的勾勒、颜色的渲染更加生动。本套邮票富于民族特色,充分表现了图画的意境,是邮票中极富艺术性的精品。
Ⅲ 郑和下西洋的邮票设计意图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邮票设计意图从宣传中华,宣誓和平,以史为鉴等
一是以郑和下西洋之壮举,来宣扬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用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是以郑和遍访30多个国家而秋毫无犯的大国礼节和风度,来宣扬世界和平,倡导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平等和尊重;
三是借此回顾那段历史,告诫人们不应只是陶醉于过去的辉煌,而且要积极进行总结和反思,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且以古观今,以史为鉴。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2005年06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邮票由一套三枚和一枚小型张组成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为1套3枚,
"郑和像""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各发行1060万枚;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小型张1枚,发行950万枚。
Ⅳ 郑和下西洋的纪念邮票这样设计是什么意图
图呢????????
Ⅳ 中国人民邮政为什么把郑和下西洋的史事制成纪念邮票
小点说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也是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
——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郑和下西洋期间,通过多种形式与当地开展双边贸易,平等互利,互通有无,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麝香、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及生产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种货物。这种贸易活动,推动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郑和下西洋,向海外传播科学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礼仪、宗教艺术等中华文明,将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医学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向当地人民传授凿井、筑路、捕鱼技术,推广农业技术和农作物栽培方法,推行货币、历法、度量衡等。同时,亚非国家的文明成果也传入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郑和下西洋,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600年前,面对人类还知之不多的广阔无垠的海洋,面对险象环生的长途远航和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郑和与他的船队没有退缩,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继汉、唐、宋、元各代与世界各国人民陆上交往的不断扩大,又开辟了中华民族从海上走向世界的新纪元,将中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郑和下西洋,发扬了中华民族重视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为振兴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是一个既有陆域又有海域的国家,中华民族为探索海洋奥妙、发展海洋事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勇于探索海洋、经略海洋的生动写照,激励我们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加倍努力,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Ⅵ 郑和下西洋有邮票得到哪些信息
在郑和下西洋之际,国家邮政局、香港邮政与澳门邮政三地联合特别发行一套《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全套邮票有3枚,另有一枚小型张,小型张表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浩荡船队,3枚邮票分别是《郑和像》、《睦邻友好》和《科学航海》,热爱祖国这一主题则贯穿于整套邮票。
在艺术处理及表现手法上,该套邮票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中国传统木版画的表现形式,并融入了现代设计意识及设计理念。《郑和像》这枚邮票的郑和形象则直接采用了明刻本《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郑和绣像。
(6)新加坡为什么发行郑和下西洋邮票扩展阅读
600年前,中国人郑和率领270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进步。
Ⅶ 郑和下西洋邮票 1980年 580周年 含义
J113郑和下西洋五八零周年邮票是1985年7月11日发行的,不是1980年发行的。这套邮票的含义,就是纪念中国古代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当时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的友好程度,也大大的提高了中国的知名度。发行这套邮票的当年就是这位航海家下西洋已经580周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