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哪咤是什么样子

新加坡哪咤是什么样子

发布时间: 2022-11-16 09:25:14

㈠ 龙王三太子和哪咤,谁是真正的魔童

本来哪咤是灵珠,没有魔童,但申公豹一搞,哪咤就是魔童了。

哪咤之魔童降世中的敖丙彻底把“妖魔化”,“恶心”,“好色”,“坏人”这些标签从我脑海里移除了,敖丙一出场温尔儒雅的形象就把我给征服了,真的是一位“善良”的小公举。虽然最后为了龙族一族的命运想来个“杀人灭口”,这一点让我看得很是揪心,但是后面的洗白让我觉得毫无违和感。当然其与哪咤的友情加上不认命的精神足以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了,重新塑造的形象值得点赞。

㈡ 三头六臂、三头八臂,哪咤到底是怎么样子的

应该是三头八臂,神话传说就是这样子的,但在传播的时候应该是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所以有莲花的色彩。

㈢ 哪咤早期形象是什么样子出生后本就是魔童

大多数人认识的哪咤,基本都是正面的,不过这次《哪咤之魔童降世》却把早期的哪咤描述成了一个反派。实际上哪咤最早期的形象本来就是如此,只是后来经过一些小说的加工,哪咤才变成一名孝子和正面人物。哪咤有三头六臂,普通人看到还不给吓死了,而且哪咤性格也比较顽皮,不易控制所以是不是就会闯出祸来。想要了解哪咤的早期形象就要从他的原型下手,具体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相信大家都看过了。

没看过的,应该也在热搜听说过了。

豆瓣8.6,上映不到一周票房超越《大圣归来》,可以说是国漫的又一个巅峰。

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有太乙真人、申公豹、灵珠等元素,显然脱胎于封神榜,且是个道教设定。

但哪咤本咤,在最开始,却是佛教中人。

在成为这个拥有Q弹小肚皮、超浓黑眼圈的小孩之前,哪咤都经历了什么?

哪咤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起初是西域佛教的一位神祇。

他的名字——哪咤,也是由梵语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音译而来。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盛行,哪咤的故事也逐渐传入中国,被人所熟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曰:‘汝见彼绿色树林不?’白言:‘已见。’‘此是乌卢门萘山。我灭度一百年后,有么士罗兄弟二人,一名哪咤,二名婆咤,而于彼处建立寺舍,当号名哪咤婆咤。’”

这是佛经中作为人存在的哪咤。

被神化后的哪咤,成了佛教的护法神,还是位能参透佛理、能使三界安宁的巨神。

汾阳昭云:

金刚透匣谁能用,惟有哪咤第一机。

举目便令三界静,振铃还使九天归。

正中妙叶通回互,拟议锋芒失却威。

宋沙门思坦集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辑长水云:

“天王太子即哪咤之类,辅正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

可见,作为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哪咤的职责是卫护佛法,扫除邪恶,保护世人。

这样一个设定苏炸天的哪咤,却有着非常怪异的外表。

他外表凶恶,三头六臂,一双恶眼。

“明眼汉,没窠臼,,有时孤峰顶上草漫漫,有时闹市里头赤洒洒。忽若忿怒哪咤,现三头六臂。忽若日面月面,放普摄慈光。”

“尔时,哪咤太子,捧戟,以恶眼见四方。”

在哪咤的故事里,有着很传奇的一笔:析骨肉还于父母。

在重孝道的中国古代,这种行为可谓十分叛逆了。

北宋时期,苏辙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diss哪咤:

北方天王有狂了,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右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

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

要想让来自西域的哪咤完全为中国接受,必须对其进行中国化的重塑。

这就不得不提到李靖了。

李靖是隋唐之际着名的军事家,因着超凡的军事才能,常常是百姓们吃瓜时的下瓜谈资。

而当时,佛经典籍中的毗沙天王常常在西北帮助唐军获胜。

于是,李靖和毗沙天王的形象不断融合。

在南宋时期,李靖正式演化为毗沙天王。

身为毗沙天王的太子,哪咤也就顺理成章地由印度血统变为了中国血统,由凶恶的夜叉神变为了中国正神。

到了元代,哪咤的故事变得更加大众化、完整化了。

大家都知道,元代人爱看“电影”。

哪咤首次触电就是在元代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题目正名为《三太子大闹黑风山,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主要演的是哪咤与二郎神降服牛魔王和百眼鬼的故事。

这部戏剧情简单,是老百姓都爱看的邪不胜正的主题。

在《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哪咤依旧有着三头六臂,并且拥有了六般兵器,增加了一些伤害值。

“俺这壁哪咤出马,三头飐飐,六臂辉辉。三头飐飐显神通,六臂辉辉降妖怪……哪咤神怒从心上起,可早变化了神威。显着那三头六臂,六般兵器,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飞。我见那哪咤神有气力,显出那变化容仪……”

哪咤在元代参演的“电影”还有《猛烈哪咤三变化》、《西游记》(元末明初杨景贤所撰杂剧)、《哪咤太子眼睛记》(吴昌龄所撰,现已亡佚)等。

从这些作品中分析,元朝时哪咤主要还是负责降妖伏魔,并多以佛教中凶恶的形象出现,但有向道教神形象发展的趋势。

在明代,儒家是官方盖章的统治思想,而在民间,道教盛行,佛教也盛行。

儒释道三家思想互相吸收融合,也互相斗争。

在这种背景之下,明代畅销小说《西游记》中的哪咤也有了三教混一,特别是释道融合的特点。

在《西游记》中,李靖从佛教的毗沙门天王演化为道教玉皇大帝的天兵首领托塔李天王。

哪咤作为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成了玉皇大帝的重要战将,被封为三坛海会大神。

《西游记》第四回描述哪咤:

总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

神奇多敏悟,秀骨更清妍。

诚为天上麒麟子,更是烟霞彩凤仙。

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

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

又是清妍又是彩凤的,哪咤的形象显然有了质的变化。

第五十一回又对哪咤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

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

眼光掣电睛珠暴,额阔凝霞发髻髽。

绣带舞风飞彩焰,锦袍映日放金花。

环绦灼灼攀心镜,宝甲辉辉衬战靴。

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咤。

像咤儿吗?

孙悟空还曾取笑哪咤说:“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

可见西游中的哪咤,应当是有点奶的。

不过奶归奶,打起架来也是真的凶。

第四回写哪咤与孙悟空打架:

“哪咤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 刀、缚妖索、降魔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来打。”

哪咤还是可以放“三头六臂”这个佛教中的大招,可见在《西游记》之中,哪咤表面上是个清妍聪颖、法力无边的孩童道教神仙,背地里,其实还是保留了三头六臂的夜叉神设定。

因而可以说,《西游记》中的哪咤,是一个道佛融合的神仙。

哪咤形象的另一次大转变,则发生在《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的主要依据是明刻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同时也受《西游记》影响。

作者加入了自己的现象,创造了一个新的哪咤形象。

在出身上,封神给哪咤的身世加了新的设定,哪咤成了道教的灵珠子,下世为姜子牙先行官,灭商兴周。

封神描述灵珠下世后,从肉团出生,手戴金镯,红绫裹肚。

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倒是把这个形象还原得很好。

在武艺和兵器上,封神中的哪咤,武艺来自太乙真人,兵器是道教的兵器与灵物——风火二轮、干坤圈、混天绫。

在析骨肉还于父母一事上,封神加了一个救父母的前提,把哪咤变成了一个孝顺孩子。

《封神演义》出版后,哪咤神已经完成了主要的演化过程,成了一个完全的道教神。

但普通老百姓心里的哪咤,仍旧是个多版本组合的哪咤。

一千个人心目中,可以有一千个哪咤。

或许在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之后,大家心目中的哪咤又有了新的模样……

㈣ 哪咤是个什么样的人

哪咤,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少年英雄。相传哪咤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哪咤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咤”字,所以起名哪咤。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因他是女娲娘娘座下的灵珠子转世,所以闹海后剔骨肉还父母经过师傅度化成为了莲花化身的勇猛大将,协助姜子牙助周伐纣中屡立战功成为天宫的神仙,在西游记中他曾同其父大战孙悟空,后在取经路上又履助悟空大战妖魔,他是一位使人喜欢的少年英雄

㈤ 人们熟悉的哪咤的“标准像”是什么样子的

我还是觉得应该像西游记里的哪咤,天真活泼叛逆,手持火尖枪、手套干坤圈,腹围混天绫,脚踏风火轮,形似少年,容貌清秀。看起来就很讨人喜欢。

㈥ 哪咤早期形象是什么样子的,难道出生后就是魔童

事实上最初哪咤的形象来自于佛教。最早传说来自古波斯和古印度教的神话,由佛教护法军神“那咤”演变而成,哪咤出生奇异,一身神器,能变化三头六臂又或三头八臂,乃莲花化身。

㈦ 新加坡拍的这部童年阴影《莲花童子哪咤》,原来之前我们没看懂,你怎么看

我觉得我看懂了。这个故事和原版哪咤的故事差不多,增加了很多搞笑的元素。

㈧ 封神榜哪咤三太子

[编辑本段]【简介】
哪咤,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一个跃然于书本上的民间传说。
哪咤又作那咤。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相传哪咤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咤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咤”字,所以起名哪咤。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托塔天王怕他长大再惹大祸,想杀哪咤以绝后患,谁知哪咤愤怒,拿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一缕灵魂到西天告佛,如来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叶做他的肌肉,使哪咤起死回生。后来哪咤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多亏如来从中说和,赐给天王宝塔一座,让哪咤以佛为父,才消释了父子冤仇。哪咤年少但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足蹬风火轮,手使一柄金枪,项戴干坤圈,又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等六件法宝,变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咤必然前往,有时当先锋,有时为大将,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是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小英雄。
[编辑本段]【神话传说】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
《西游记》讲的是扥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广大。曾参与讨伐孙悟空,大败而归。《封神演义》说:一日哪咤去东海九湾河沐浴,因将太乙真人所赐宝物“干坤圈”置水中玩耍,东海龙宫动摇不已。龙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看,惹恼哪咤被打死。后龙王三太子敖丙调集龙兵与之大战,被哪咤打死。龙王准奏玉帝,捉拿其父母。哪咤又在天宫门前痛殴之。后为表示自己的作为与父母无关,便拆肉还母,拆骨还父。死后,其师太乙真人把哪咤的魂魄借莲花为之而复活。又赐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后助姜子牙兴周灭纣,战功显赫。
哪咤闹海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 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咤,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干坤圈和浑天绫。 哪咤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哪咤见义勇为,用干坤圈打死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咤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
第二天,四海龙王 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咤才肯收兵。哪咤想 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 咤的两件法宝。哪咤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咤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咤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编辑本段]【道教中的哪咤】
道教中说他是神兵神将的统帅,称"中坛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命池永镇天门。
供奉哪咤的要点为:
1.哪咤为神祗之一,如亦有供奉菩萨的话,应以菩萨为中,哪咤在左右。
2.供奉哪咤就不可再一同供奉托塔天王,因相传父子不和,亦不可一同供奉龙王,亦因相传两者不和,哪咤闹东海与龙王已成世仇。
[编辑本段]【佛教中的哪咤】
在佛经中哪咤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译之略。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咤之外,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
[编辑本段]【哪咤的最早记载】
根据学者们考证,哪咤最早写作那咤,更多出现在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中。“哪咤”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原来,哪咤的确是一个舶来的神名。他本是佛教中的一个神,在唐以前,我国尚无关于“哪咤”的任何记载。如此说来,“哪咤”的进口当属唐代,经以后历代文人的演义,才形成如今天我们所知之形象。
唐代僧人大广智不空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称哪咤为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还有其它的唐代佛经文献中出现的关于哪咤的记载,如“尔时哪咤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哪咤捧塔随天王”……从这些佛经不甚详细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他的角色。
由于唐代崇佛风气兴盛,佛经故事中的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迹,便广为传播了,开始成为唐代笔记小说的人物。如唐玄宗朝《开元传信记》里就记载了宣律和尚路遇哪咤的故事。这应是除佛经之外,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哪咤事迹最早的一个故事了,不过承袭之迹非常明显。
[编辑本段]【法宝】
●干坤圈——金色镯子,会变化,可大可小。投掷攻击,力量巨大,百发百中。抗磨损,硬度大,上千万亿亿次撞击都不坏。
●混天绫——红绫,七尺长,能自动捆绑敌人。即使剪断了也能自动修复。
●风火轮——双轮暗藏风火之势,可踏在脚下作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极快。
●金砖——纯金打造,砖形,投掷攻击敌人。
●火枣——枣子,使哪咤拥有最厉害、最强大、杀伤力极强的招术——三头六臂。(原本是三头八臂,但由于哪咤的这个招术不够完全成熟,导致剩下两只手臂无法使出,所以只有“三头六臂”了。)
●阴阳剑——不同属性的两把宝剑。
●九龙神火罩——太乙真人传授。罩内腾腾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条火龙盘绕。放出三昧真火。
(引用出自《封神演义》七十六回中:“……哪咤大喜,一手执干坤圈,一手执混天绫,两只手擎两根火尖枪,一手执金砖,还空三手;真人又将九龙神火罩,又取阴阳剑,共成八件兵器……”)
[编辑本段]【影视剧、动画片及着作中出场】
●哪咤传奇:52集大型动画片,中央电视台制作,2003年6月1日在CCTV少儿频道首播。该片主要情节蓝本出自《封神榜》,正面表现了哪咤机智、英勇却也有些小孩子气的形象。
●宝莲灯:内地电视剧《宝莲灯》,张盛超 饰哪咤,他协助沉香救母,也是正面形象。
●宝莲灯前传:内地电视剧,宋祖儿饰哪咤。
●莲花童子哪咤:新加坡电视连续剧,曹骏饰哪咤,其主要情节取材于《封神演义》。
●西游记:小说《西游记》和电视剧《西游记》中,除了第一次大闹天宫与孙悟空有过战斗外,哪咤数次出现都是协助孙悟空降妖。
●封神(封神榜、封神演义):各种版本的封神榜和封神演义中都有哪咤的形象,是姜子牙手下的重要将领。一般来说,我们关于哪咤的传说多源于封神榜。
●西游记后传:哪咤在该片中有重要作用,首个逃出“无天”的监狱,并协助孙悟空打败了无天,恢复了天庭秩序。
[编辑本段]【中国唯一的哪咤三太子祖庙 】
哪咤行宫坐落在宜宾翠屏山腰,重建于1991年,取自古典小说《封神榜》上的神话故事,即哪咤自刎后,托梦于其母殷夫人,在翠屏山修建哪咤行宫而建。哪咤行宫为混泥结构仿古建筑,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行宫依山就势修建。布局合理,造型古朴,斗拱雕梁、外廊回绕,飞檐翘角,宝顶凌霄。行宫主要有仙踪迹牌坊、太子庙、哪咤盘腿式神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洞门上方雕刻有燃灯道人赠与李靖的玲珑宝塔浮雕。在行宫上面山顶还建有哪咤师傅太真人神殿,塑有太真人神像。通过海峡两岸的共同考证,认定翠屏山的哪咤行宫为中国唯一的哪咤(三太子)祖庙,每年来此寻根祭祖的港澳台同胞及东南亚侨胞络绎不绝。1998年哪咤行宫应邀赴台访问,三太于金身绕台岛半年,突出了祖庙地位。

㈨ 写哪咤的样子的片断

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小孩儿来,满地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

㈩ 哪咤的法身是什么样

哪咤的法身既有有三头六臂也有三头八臂。

《西游记》中描写哪咤为“三头六臂”,而《封神演义》中的哪咤是三头八臂,可以手持八般兵器,以一独对八方强敌,六只眼睛原有的双目变成神目。

因为在我国多部书籍中都有哪咤这一形象,所以不同的书籍中,哪咤的法神有所不同,既有有三头六臂也有三头八臂。

(10)新加坡哪咤是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哪咤的形象来源

1、早在宋代的佛经中已有那咤(原型)的故事存在,比如《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密庵和尚语录》等,甚至在宋代之前就有那咤的名字出现,虽然有多本佛书中都存在那咤的记载,但哪咤并非由佛教原创,而是长发道童不是和尚。

2、宗教神属和演化过程:哪咤是以“那咤”为原型上加工改撰而成的宗教神仙,被传入本土后,先有民间传说,后有戏曲和小说等内容,原系我佛护法神,我国道教的哪咤即由此流变而来。

3、由佛释原创再从古作家编撰,晚唐至宋明期间,相似特征以及神形象被道教化,和佛教文化交融衍生而成,所诞生了哪咤这一位道教神,主要形象定格在《封神演义》。

4、古典神话名着中姓李,双名哪咤,全名李哪咤,所属亦道亦佛之神,在《西游记》里的哪咤身为如来的义子和半弟子,金咤和木咤也是佛家弟子,三太子哪咤为玉帝的三坛海会大神。

5、《封神演义》里的哪咤是阐教门人,太乙真人的弟子,商朝时期出生,兴周圣将灭纣前锋,金光洞裹炼灵珠,玉虚奉命降陈塘,翠屏圣域仙池莲花化真身。哪咤作为西周伐纣的先锋官,凭借一身宝物和高强的武艺多次过关斩将屡立大功,最终肉身成圣。

6、民间的小哪咤活泼可爱、顽皮好动勇敢善良、天生开朗聪颖绝顶,充满着纯真和童真的生动形象,被誉为正义好战,智勇双全的少年小英雄。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3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3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9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4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