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快速崛起
⑴ 新加坡2020年经济萎缩5.8%!想要快速复苏怎么做才好
新加坡2020年经济萎缩5.8%。想要更快的复苏经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控制疫情。这是因为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由于这种病毒具有高传染性的性质,使得疫情的传播性非常严重。这也间接的导致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开展相关的工作。因此对于经济的贡献而言,就会出现负增长的状态。如果希望能够尽快的恢复产业,并且达成相关的经济指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控制好外部的疫情状况。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国家通过宏观政策进行经济上的调控,使得政策能够更好的推进产业的复苏以及经济的增长。
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想要尽快的恢复疫情的状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控制疫情,然后通过各种宏观经济调控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引导。
⑵ 东南亚中的新加坡为什么可以突破重围,成为亚洲四小龙
- 地理位置优越
新加波北边与马来西亚为邻,俩个国家之间隔着一个柔佛海峡;南边与印度尼西亚相望,中间隔着一个新加波海峡。同时,它还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新加波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中转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运输中心。
许多国家的贸易都会经过新加波,或者由新加波代为传输,慢慢地这就成为新加波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知道,一个国家能发展起来,最关键的还是政府,政府如果政策好、不惹事儿,又重视国内经济的发展。那么,早晚都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
现今社会,讲的是谁国力强大,谁就有说话权利的!
⑶ 我知道新加坡国土面积才700平方公里类似中国惠阳城市地区的大小,为啥发展那么快呢
第一:抓住机遇。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在40余年内抓住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第二:国际化的氛围。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新加坡能够及时吸收外面的好的理念、思想文化,同时更容易与国际接轨。
第三:三大支柱。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这三类产业正好不需要太多的土地,却能有较高的产值。
第四:环境优美。新加坡在绿化和清洁方面效果显着,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第五:国际贸易发达。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开通,带动全球贸易迅速成长,新加坡成为世界主要贸易据点,新加坡港也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第六:旅游业发达。很多外国游客都愿意到新加坡旅游,旅游业是全球最高产值的行业之一。
第七: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主要的炼油中心,其炼油产能相当于石油产品消费量的两倍。石油对于人类的作用无需质疑。
第八:转型的成功。新加坡在初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
⑷ 新加坡为什么能崛起
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2、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 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3、投资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⑸ 新加坡为什么能
新加坡能崛起的原因:
一是高度发达的运输与信息产业。新加坡之所以集聚了全球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4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原因在于它的港务集团经营着全球最繁忙的中转集装箱码头,处理着全球1/4的转运量,能为客户提供通往130个国家700个港口的200多条航线;从樟宜国际机场起飞的客、货航班往返于50个国家的140个城市,每周定期航班3250次;此外,新加坡绝大多数人口拥有宽频网络接收功能,目前已取得每秒21兆兆位的国际联系宽带。
二是优越的企业总部发展环境。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营造总部经济所追求的高水准、高效率、低成本运营管理之目标。仍以新加坡为例,它有超过500家的本地和外国金融机构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本地的证券和贷款市场以及亚洲的美元市场都可以为经商者提供所需的资金,使之成就为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并正在塑造亚太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三是高效务实的政府形象。跨国公司总部青睐新加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廉洁、清明、务实。政府坚持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每年计划引进全球一流博士500名,国立大学每年有2000名研究生毕业受聘。每年对公务员和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潜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报酬、晋升、调动挂钩。但新加坡公私分明,部长一级均不准公车私用,其反腐工作从机制入手,形成公务员“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的制度环境。
四是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本存量。新加坡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达到财政支出的20%以上,全国不论是公务员,还是企业员工每年都有12.5天的培训时间,实施终身教育
⑹ 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这个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
首先,政治上新加坡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讲究民主自由,政治环境比较宽松,这对于商人有较好的发展;
其次,经济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新加坡就已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实力是不容忽视的;
之后,文化上,新加坡中西结合,既有东方中华5000年的熏陶,又有西方欧美文化的影响,使新加坡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对于商人的创新开拓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地理位置上,新加坡得天独厚,临近马六甲海峡,扼住了亚洲海上生命线,单单港口收入每年就达上亿新币。
所以一个国家的发展并不是只有一个原因,应该多角度多方面分析。
⑺ 新加坡是怎么诞生的
在历史上,狮城新加坡的诞生可谓一波三折,但是透过波谲云诡的时空迷雾,我们仍能看到一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主线,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华人与英国人的默契合作,这个马六角海峡旁的小岛才能一跃变成世界交通枢纽之一。
新加坡的莱佛士雕像
以历史的宏观视角看,新加坡可以说十分幸运,在亚洲布局最早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没有成为这个小岛的殖民宗主,而这两个海上帝国,最终都黯然失败,反倒是“赶了晚集”的英国人攫取了新加坡的控制权,实事求是地说,英国人在殖民历史上的角色并不光彩,对于他们的批评远多于赞美,但至少在新加坡,他们将一个海岛建设成了国际港口。
当然,英国人的成就离不开华人的配合,英国人的治理经验加上华人聪慧勤劳的特质,联手把新加坡变成了一个充满商业热情的模板城市。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加坡的诞生,是华人和英国人合作的结果,堪称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新加坡史》康斯坦丝·藤布尔
《马来西亚史》安达娅
《最新世界殖民史》大盐龟雄
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加坡迅速崛起为亚洲发展经济体的位置优势是
马六甲海峡。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使得海运空前繁荣,地球的各大海运咽喉要道,比如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周边国家迎来繁荣。尤其是新加坡这种超小规模的国家,只要政策到位,经济会爆炸式增长,而埃及巴拿马这类稍微大一点的国家就没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过路费是相对固定的,受众规模越大,稀释后越没效果。
⑼ 新加坡为什么能成为成功的经济体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总是与政府的影响和介入分不开,这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背景渊源。新加坡独立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落后的经济基础; 有限的国内市场; 教育不普及; 高失业率; 种族冲突; 无社会和居住保障; 面对外来威胁。
贫穷落后的现实迫使新加坡把吸引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策略。吸引富国投资,不仅是出于尽快摆脱生存的危机的考虑,更是出于其自身安全的考虑。如何吸引外资是新加坡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新加坡的做法是:政府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外资落户。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奏效的。但用于补贴的资金从何处来呢?在这个问题上, 新加坡有其独到的做出:通过强制推行个人储蓄中央公积金来解决国家资本的来源和积累问题。中央公积金不仅为吸引外资提供了补贴来源,同时也为兴建政府组屋(相当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初创的1965~1973年之间,新加坡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以补贴的方式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度,重点发展转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来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大力兴建政府组屋,不仅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国内消费市场,即使人民安居乐业又有助于国家资本――中央公积金的扩大积累,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随着形势的变化,虽然后来政策有所调整,但基本模式并未改变,而是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完善。例如,在1974~1985年之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并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新加坡在贸易转口占经济主导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加工业,出现了国内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来雇佣劳动力。当时的政府一方面通过制定移民法,利用廉价外来劳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中央公积金的缴纳率,限制本地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
1986~1997年,针对房地产投资过热和劳动力成本增长过快等问题,新加坡大力发展服务性行业,将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二引擎",特别是金融和信息资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把新加坡变成地区金融和信息中心,使其具有贸易和金融的吸纳和辐射能力。
1998年后,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以及高昂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原有的发展模式遇到了挑战,其经济政策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利用成熟的经济体制,积极发展知识型经济产业,鼓励国民创新创业,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
新加坡的成功经验:
一是法制健全。新加坡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实行严格的法制管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从法制健全,到政局稳定。目前生效的立法有500多种,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无论国家部委还是法定机构,背后都有一部法或几部法的支撑,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宏观微观,严丝合缝。如在公务员管理上,也制定了一整套严密、详细、具体的法律条例,包括《公务员法》、《公务员行为准则》、《公务员纪律条例》、《防止贪污法》、《财产申报法》及《公务员指导手册》等,从公务员的录用、晋升、调动到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休假、退休以及对公务员的考核、培训等,以及公务员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都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凡有关公务员的问题,都从有关条例中找到答案。采取分职、分权、分责,实行条规管理,凡违反《公务员法》、《反贪污法》等法律法规的公务员,不仅是批评教育、停职停薪,而且要绳之以法、问责治罪。
二是精英治国。李光耀经常对人说“新加坡什么资源都没有,除了人”。新加坡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开放政策,更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新加坡政府一贯倡导“人才立国”、“精英治国”的理念,推行“精英主义”,让最优秀的人来管理国家。同时,积极推行“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治国策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形成了一整套满足管理国家行政事务、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要求的公务员培训制度和方法,培养造就了一支公正廉洁、敬业高效、富有创新意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新加坡人口少,经济发展快,人才需要量大,特别是实行“精英治国”的政府更是求贤若渴,这是新加坡多年来秉承的思想。对此,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政府每年从高中毕业生中挑选品学兼优者,提供总统奖学金,送其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学习,并与政府签约,毕业后为政府服务至少5年。如其间由政府选送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学制),还需要再签约延长为政府服务3年。在这8年的工作期间,政府和总统奖学金获得者可以双向选择。若认为人才特别优秀,政府会给予提拔。这种遴选人才的方式,把遴选关口和遴选时间提前,把有潜质的青年都可作为政府未来官员的人才储备,并且可在长期的考察中,根据每人的特点和不同情况,为其提供最适合的岗位。对执政党来讲,人民行动党就是一个精英式的领导政党,强调“为政在人”,新加坡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少数精英人才,治国者必须是最优秀的人才。党员也分为干部党员和群众党员两大部分,干部党员是从社会各界中的优秀分子中寻找邀请入党,并实行高薪政策来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让其成为部长、议员等。而内阁部长的薪水紧盯金融、制造、会计、工程、法律、跨国企业六大私营企业的最高薪水走,而群众党员一般是难以晋升到干部党员之中的。在新加坡政府体系中长期以来已构成一种独特的成就取向的业绩政治,人才的选拔完全基于个人的能力和表现,让各类优秀分子进入政府机关服务。
三是忧患意识,即创新意识。新加坡这个小国能够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最核心和关键的一条就是其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也是创新意识。这种忧患危机意识得以很好的理解并贯穿在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成为了新加坡立国、强国之魂。首先,不断推进政府部门改革,加强机构与运作机制革新。如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提出了公共行政和运作方法的“八化”(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集权分权化、透明化、创新化、电子化、亲商化),进入新世纪又推出了21世纪公共服务计划,把“创新、求变、革新、改进”作为政府的基本价值观,追求全面性服务的卓越化。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类似,新加坡政府部门组织结构是垂直性的结构体系,而要提高服务效率,需要提供一种整合的无缝政府服务,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要进行重组。这对新加坡而言是个不小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政府专门制定政策,出台新的规定,同时拨专款做这些事情,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次,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塑造“创新领先型国家”。新加坡是全球公认的电子政府发展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在着名咨询公司埃森哲针对电子政务的调研中,新加坡连续5年与加拿大、美国一道被评为全球电子政府的“创新领先型国家”。从1981年起,新加坡政府就以综合并且一贯的方式,开始实施政务电子化。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面向三大目标:公民、企业和公共机构雇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应用,推动公共部门精益求精地改进公共服务,有效地改造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政府、公民和商家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以更高水平的便利度、效率及效力提供公共服务。
四是实用主义。在新加坡的各项政府工作中都有着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小国、危岛、孤城情境使人民行动党党员、国会议员、政府高官与普通公务员,都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形成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的“生存哲学”。“功效至上”或“有用”成为政府制度和政策执行是否正确的法则。政府从来不受任何信条的约束和限制,只相信“有用便是真理”的原则,一切为了新加坡的发展有用、有利。
希望能帮到你。
⑽ 新加坡NTU这几年综合实力突飞猛进,它是这么做到的
据媒体报道,2021年6月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21年亚洲大学排名,其中来自于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位居亚洲第五,甚至超过了东京大学。此消息也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网民们的关注与评论。
部分网民认为由于泰晤士高等教育更为注重一个学校的国际生比例以及教学学习环境,所以在此次榜单中,南洋理工大学可以超过东京大学;但也有部分网民认为,因为在近十年以来,各类大学榜单较为照顾到工科类大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南洋理工的上升。那么新加坡的NTU是怎么做到综合实力突飞猛进的?以下笔者来讲讲自己的看法。
一、NTU(南洋理工大学)实际上在近年来理工类大学的上升并非只是新加坡一家,我们以香港为例,在20年前香港的第一高校毫无疑问是香港大学,然而近年来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也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