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新加坡怎么样
① 抗日战争日本经济损失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那么日本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日本经济损失,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日本抗日战争经济损失
武汉会战,日军伤亡25.7万人,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此战是日军消耗大量有生力量,无法聚集力量继续进攻中国,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经济损失
日本在对东北14年的统治中,仅1932~1944年,就从东北掠夺了2.23多亿吨煤、1100多万吨生铁、580多万吨钢。1942~1944年的3年间,征收的粮食970万吨被直接运往日本。据统计,1944年末,日本开拓移民占地共达152.1万公顷,占东北全部耕地的1/10。
日军侵占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以后,决定以军用手票支付不包括华北在内的侵华日军军费。此票不编号,发行量全由日本临时军事会计来确定,要发行多少就发行多少。1937年末,发行额为137万日元;一年后猛增到3680万日元,1942年12月,发行额已达5亿日元;到1943年4月,军票才停止发行。
日军凭暴力强制规定军票与法币的比价,不断使军票升值。1939年8月规定法币与军票等价,1940年5月成为100:77,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军票价值扶摇直上,1942年5月法币与军票的比价降为100:8。日本侵占香港后也发行了大量的军票。
日本为了支付其巨额军费开支,在中国沦陷区发行了大量公债,仅以日元计值的就有大东亚战争国库债券、大东亚特别国库债券、大东亚割引国库债券、中国事变国库债券、战时报国债券、日本国库债券、日本债券等45种之多,计为当时的日币26亿日元,加上以伪满币、中储券、中联券、旧台币计值的,按当时的外汇兑换比值计算,日本战后残留在中国的公债约为471亿日元,这还不包括日本在抗日根据地周边和伪蒙疆地区发行的公债、日伪发行的变相公债、在台湾发行的邮政储蓄券等。
日本对关内沦陷区经济的掠夺,仅据全国金银币、金银条、船舶、工矿、道路、交通、港口、农村水利、住房私产、资源减损、军费损失等各项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不完全统计,即达559.43844亿美元。例如湖南全省78县市,被敌沦陷者44县市,被敌侵扰者11县,被轰炸者9县。总计全省人口伤亡262.2383万人,财产损失达当时国币12.19221027万亿元(以1945年9月物价为准),损失之巨冠于各省。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巧取豪夺和劫掠子中国大量文物。查明有据统计有书籍、字画、碑帖、古物、仪器、标本、地图、艺术品、杂件等共3607074件,另1870箱,又被劫古迹741处。(一定要要回来)
日本侵华战争和亚洲、太平洋战争期间对海外华侨大肆掠夺,造成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南洋华侨所受财产损失6亿多美元。菲律宾受损失的达1.2万家,新加坡7300余家。
② 二战时期日军是如何攻占新加坡的
1941年下半年,德军转向东线进攻苏联,大英帝国本土所受的压力已逐渐减少,同时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意图日趋明显。丘吉尔决定派遣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护航舰只组成新太平洋舰队(Z舰队)奔赴远东。 12月4日,Z舰队达到新加坡。 Z舰队也就是防守新加坡的海军全部主力。这时马来半岛和新加坡陆军部队共有约8.8万,由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军组成,帕西瓦尔中将负责指挥陆军。空军有约150架老式飞机,如美国淘汰的F2水牛式战斗机。
日军的实际战略目标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尼),袭击珍珠港也只是战略支援任务。为取得荷属东印度,必需要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日军对马来半岛的进攻兵分两路:一是陆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已经进占印支南部的近卫师团,从陆上进入泰国,占领曼谷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将率领的第5和第18师团,分批从海上登陆。新加坡的防御是针对海上进攻的,岸炮只有极少数可以作大角度旋转,所以对付后面的登陆毫无用处。此时新加坡还有英、澳、印联军约8万人,粮食弹药虽较为充足,士兵士气低落,无制空、制海权。
整修一周后,马来虎山下奉文向狮城发出了致命的吼声。42年2月8日晨,日军炮兵和航空兵对新加坡岛上的火炮阵地、机场等设施进行了猛烈轰炸。随后,近卫师团在新加坡东北角的开阔地带佯装登陆,使守卫在东北部的英军主力第18师不能向其他处调动。2月8日夜,日军主力第5和第18师团乘冲锋舟在长堤以西灌木和沼泽地登陆,守在这里的是疲惫不堪且疏于防范的澳大利亚军。日军登陆后,着手建立并巩固登陆场,随后近卫师团也向西转移并在登陆场登陆。日军3个精锐师团并肩向南推进。至2月14日,日军先后占领了武吉知马高地、因保丁水库和加冷机场等要地,并对城区造成三面包围之势,同时加紧空袭。2月15日,在日军登陆一周后,帕西瓦尔签定了无条件投降书,这座“东方第一坚城”落入日军之手。
帕西瓦尔用了9周的时间最终将大英帝国苦心经营的狮城交给了日本帝国,其中战略处于被动当然是主要原因,但防御战术的失误也不可忽视的。
③ 新加坡大屠杀的事件纪念
日军在新加坡的“大检证”
以下是黄添右老先生的叙述。“日本军队在占领新加坡后,在人们还没来得及清理遍地瓦砾的废墟、掩埋被日军炸死者的尸骸的情况下,1942年2月中旬至3月初,侵略军就将新加坡划分为四个“检证区”。我所在被“检”的区域叫做水检证中心,是由日本皇军警备团和宪兵队负责“检”的区域。日本兵到各家各户驱赶12~60岁之间的男性居民,每人限带五天的粮食到其指定的区域内集中。“检证”中心在海山街。周边六条街道被用带刺的铁丝网围起来,周围有坦克车和日本兵监视。”
“我的姐夫叶秋涛带着刚满15岁的我,怀着愤怒和恐惧的心情进入了“检证”区域。天气炎热,环境嘈杂,人山人海,个个都汗流浃背,洗澡和大小便都极困难。一清早,人们就等待被“检”,日本兵不许排队的人站着,只准他们蹲在地上,拥挤中不免秩序混乱,有人争先恐后时,日本兵就用棍子殴打,打得他们头破血流。我们属于瘦弱之辈,当然不敢贸然参与到拥挤的人群中。”
“当我进入“检”室之前,姐夫嘱咐我要镇定,万不得已时,就只好跟日本兵拼了。有了这种心理准备,我倒是镇定多了,当我们站在小桌前接受日本军审视时,毫不紧张,日本军在一张纸条上盖了印章,手一挥,我们就拿着纸条从另一个门走出去。那张盖着章子的纸条印着以下的字样:昭和十七年,“检”,大日本皇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将。”
“人们拿着这张纸条走出门口时,门房除站着一名日本兵岗哨之外,还坐着另一个日本军头目,他手一挥将人们放行,指示走一条街道回家;或另一只手一挥,命令人们爬上停在街口的大货车。那些上了货车的,都是些身体壮实的人,他们被运送到新加坡樟宜或榜鹅的海边集体枪杀。人口不到百万的新加坡就这样被杀了5万人。”
“我住的那条街,有三个青年人被“检”上了货车,其中一个没死,偷跑了回来,长期藏匿,直到日本人投降后,才敢出来露面。那两个被杀的人,其中一个已婚,遗下了老母亲和新婚已怀孕的妻子,老母亲哭瞎了眼,含恨死去,妻子生了个遗腹子,母子俩过着凄惨的日子。另一个被杀者,留下了未婚妻,终日以泪洗面。日本人又去印度尼西亚抓爪哇青年到新加坡做苦工,病了又将其赶出集中营,以致他们饿死街头巷尾。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所谓“解放”和“德政”。”
以下是另一位幸存者自述
“那年我21岁,未婚,住在胶园(现福建义冢附近),靠割胶为生。3月26日当天清晨6点多,大队日军闯入小镇,着令全镇二三百成年男人全部集中到学校对面的篮球场,站着等候“检证”(甄别)。被令集中者,还包括兴华学校校长殷春初,教务主任朱绩夫和老师黄火生。鬼子命令男子脱掉上衣和短裤,只穿内裤一排排的蹲在球场上。从早上晒太阳到下午四五点。鬼子包围着球场,有的持枪监视,有的配长剑来回踱步。五六个兵负责检查男人的身体。据说,鬼子是检查男子身体有没有刺青图纹,特别是在手部拇指与食指间虎口处。鬼子认为,有刺青者,就是私会党,而私会党是抗日的。”
“当鬼子来到他身边正检查其隔壁的男人时,突然就把那男子带走。他心跳得很,心想这次没命了。他说,检查到他时,他手拿着的衣服,刚好衣角遮到之前曾擦烂过的,已不明显的黑色五花点刺青。鬼子没注意到而走到隔壁去。我逃过了鬼门关,但并没有被释放,而是又被拉进学校。过后,又一个一个排队出来问话。我不敢先出,待到最后剩下二三十人时才出。很幸运的,我顺利过关。到晚上才终于被释放回家。我马上走入山芭逃难。”
“肃清结果,共有15人被扣押,包括三名师长。他们被关在学校。第二天校长就押去太平宪兵部折磨。剩下14人在第三天凌晨,被押出村子,到不远的沙叻北火车站附近三和矿场与和合兴矿场旁(现今高压电塔边),日本兵用刺刀疯狂刺杀14人。凄惨号叫声响彻云霄,连村子也听到。”
“怎料到在刺杀过程中,竟有一人可能绑不紧,挣脱绳索突然拔腿飞跑,冲到矿湖边纵身一跳,在黑夜的掩护下逃出生天。他就是40岁左右会游泳的教务主任朱绩夫。”
“13具尸体第二天就由印度人就地埋葬。直到大战结束后,亲人们才到乱葬岗捡拾尸骨。由于无法区分,就全部合葬在现今墓址。而被折磨至死的校长,尸骨不知何去向,村民也将其名刻在碑上。他亲戚王卡也是殉难者之一。”“我全家搬到马来甘榜住了三年多,到和平后才搬回沙叻北来。” 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
在新加坡市区的美芝路(Beach Road)有一座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的公园——战争纪念公园。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就坐落在这座公园里。顾名思义,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1942-1945年,日本占领新加坡的三年零六个月苦难的日子里,被迫害致死的新加坡各族人民,其中大多是华侨。
建立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的构想始于1962年。在这一年,在新加坡多个地方相继发现日本占领时期被屠杀者的遗骸。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不忍让这些骸骨散弃在荒郊野岭,于是在2月28日成立了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遗骸善后委员会,负责探查、发掘和安葬等工作。纪念碑于1967年2月15日,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主持下宣布落成揭幕。
李光耀在致词说,这座纪念碑标志着一种经验和教训,它时刻提醒人们,当他们对未来的事物与发展毫无准备之时,什么可怕的祸患都可能降临。“只有我们痛定思痛,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明智而勇敢的巩固我们的未来,我们许多死难的同胞才不至于白白地牺牲”。此后,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
远处就能够看到纪念碑那高达70米的碑身高耸入云。四支锥形的白色石柱,组成一座巨大的锥形石塔,插入蓝天,象征新加坡的华裔、马来人、印度裔和欧亚裔所共同担负的苦难和精神。纪念碑四周环绕着碧水,方形基座的南北两面由石阶分成四个面,分别由四种文字写着“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1942-1945”。沿石阶而行,穿过水池,来到纪念碑的中心。在四支石柱上,各自有一面铭文,记录着纪念碑建立的始末。而在整个建筑的中央,有一尊半人高的方形石台,四面都有不同文字的铭文,中文部分这样写道: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日军占领新嘉坡,我平民无辜被杀者,其数不可胜计。越二十余年始得收敛遗骨,重葬于此,并树丰碑永志悲痛。”
纪念碑下埋葬的,正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新加坡市郊山谷内发现的被日军杀害的数千具尸骨,他们在此处得到了安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新马一带发起了众多抗日运动和赈灾活动。当中两名积极参与抗日的义士——梅启康、梁后宙(又名梁宙),前者不幸在肃清中丧命,后者组织乡民支援中国抗战,他一家35人被日军杀害,自己逃过一劫。今年是二战70周年,记者特地采访了梅启康与梁后宙的后人,一起来追忆这段已沉寂多时的往事,让后人看到前人的光辉,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
访梅启康、梁后宙后人 追忆抗日义士事迹
岁月悠悠,转瞬70年过去了,多少人还记得在那烽火连天的年代,多少人为了正义、民族、国家和家园走上抗日道路?多少人惨死在日军的炮火或屠刀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新马形成的众多抗战救亡文艺运动中,最具号召力的是戏剧活动。各方言群都热烈响应,包括广东帮与商界代表梅启康,他粉墨登场,亲自参与戏剧演出,以实际行动筹款赈灾。在检证中,梅启康因不愿招供而遭处决。梅启康的生平事迹鲜少被人提起,直到最近其家人在本报刊登了一则追思启事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遭遇不幸的也包括梁后宙。梁后宙这位对开发林厝港贡献很大的先驱人物,一家35人被日军杀害,仅他和另外五名家人逃过一劫。若不是不久前新加坡历史博物馆接收梁后宙后人捐赠的一批颇有历史价值的遗物,相信这起惨绝人寰的事件,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1942年3月6日,梅启康被朋友带去日军宪兵部。他当天回家时神情沮丧,隔日一早再到宪兵部报到,从此一去不返。新加坡沦陷后,日军便展开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以肃清抗日分子。当年位于史丹福路的英国人青年会总部被改为日本宪兵部,日本宪兵就在这里以酷刑对付抗日分子。据《新马华人抗日史料》的记载,梅启康是被检查及指名被逮捕的人之一。梅启康的长子梅保坚说,当时父亲抛下一句“不要害人”的话后,便匆匆忙忙上车离开。事后他从朋友口中得知,父亲是不愿招供而被折磨至死的。
不会唱不会演也要上台讲两句
1896年出生于广东台山的梅启康,9岁随父亲南来,抗战时期是昙花镜影慈善剧社的名誉会长及海天游艺会社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东南亚各地华人社区纷纷成立筹赈祖国难民的筹赈会,全情投入抗日活动中。本地华社也不落人后,几乎每一种娱乐形式都动用了,业余剧社的社员也纷纷参加抗日筹赈,包括先后于1913年和1920年成立的海天游艺会和昙花镜影慈善剧社,这两个社团多以演剧的方式进行抗日筹赈。
梅保坚(89岁)接受本报访问时说:“父亲曾说过中国难民很苦,他们因战争流离失所。父亲不会唱,也不会演,但也上台讲两句,为筹赈出一分力。”一次,海天游艺会演出粤剧《吕布与貂蝉》为中国难民筹款,梅启康还饰演董卓一角。现在,这张剧照就展示在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二战史料展厅里。梅启康也是星华筹赈会的广帮代表之一。本报曾报道,在一份《星华筹赈会主办救济英国战时妇孺游艺大会第一次会议议案录》中,清楚记录梅启康是出席会议的数十名来自各分区及各方言群代表之一。梅保坚说,其父是星华筹赈会的广帮总务。
热心公益和教育事业
抗日战争年间,梅保坚已是一名少年。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很少跟家人提起他在外的活动,但记得父亲跟吴铁城有联络,详情则不得而知。吴铁城是当年中国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1939年曾奉命赴南洋各国联络和争取华侨捐款资助抗战。梅启康走时,留下妻小九人,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的梅保坚才16岁。在梅保坚的心目中,父亲是个坚贞不屈的义士,为人慷慨仗义,除积极参与抗日活动,也非常热心公益和教育事业。
有关梅启康的资料零散且有限。较完整的资料只能在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二战史料展厅和国家档案馆梅保坚的口述历史中找到,而且不多。至于梅启康的其他贡献记录,则几乎是零。多亏梅保坚,他虽年事已高,但说话条理分明,思路清晰。记者根据他的忆述,找到一些线索,终于从梅汝南堂的《本堂宗亲记录部》《广惠肇留医院八十周年特刊》《精武体育会50周年纪念特刊》《精武体育会七十周年纪念专辑》《百年树人》和《新加坡全国社团大观》刊物中翻查到一些相关资料,并拼凑起来,才对梅启康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摘自联合早报) ■ 克兰芝烈士纪念碑
■ 伊丽莎白公园烈士纪念碑
■ 陆军少将林谋盛之墓
■ 旧福特汽车工厂
■ 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
■ 樟宜监狱博物馆
■ 亚历山大医院
④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华人华侨在抗日的时候,他们还称中国为祖国。现在在南洋的华人还称祖国是中国吗
因为那是过南洋的都是在中国出生的中国人啊现在他们完全跟中国没关系了啊连移民的第二/三代都算不上了这几年他们还勉强比较可以接受中国人(虽然有时候还是很讨厌因为现在去新加坡的中国人多了他们觉得降低了水准污染了环境)不过十几年前我刚去的时候有部份的人很讨厌也看不起中国人呢.............他们有莫名的优越感觉得新加坡人高中国人一等好像忘了他们祖先是中国人他们是华人
不过当然还是有好多友善的新加坡人啦
⑤ 抗日战争期间,新加坡成立了由谁为主席的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抗日战争期间,新加坡成立了由陈嘉庚为主席的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南侨总会成立时,发表《南侨代表大会宣言》,无情揭露日本侵华的暴行,号召全南洋华侨坚抱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念,各尽所能,各竭所有,力求实践其每月近400万元的常月捐; 勉励南洋华侨精诚团结,密切联系;
要求全体侨胞积极向祖国投资,增强祖国的经济实力。同时,宣言希望南洋华侨同所在地政府搞好关系,争取他们同情中国抗战。南侨总会的成立,标志着南洋华侨冲破传统的帮派地域观念,实现了建立在抗日救国基础上的大团结,从而使南洋华侨的抗日爱国救亡运动走上了新的道路。
总会成立大会后,南洋各地80多个筹赈会,1000多个分会在南侨总会的领导下,为祖国抗战筹赈捐款,派遣侨胞回国参战,组织华侨慰劳团,有力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战。
南侨总会主席为陈嘉庚,副主席为庄西言、李清泉。
(5)抗日战争期间新加坡怎么样扩展阅读:
陈嘉庚的经历:
一、陈嘉庚1910年春,毫不犹豫的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唤醒侨胞,兴我中华。
二、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他组织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同时发起全面抵制日货运动,在腐朽的封建专制和新型的民主革命之间,在民族尊严与帝国主义强权之间,他的态度和立场是鲜明积极而坚定的,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嘉庚立即投身于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斗争洪流。
三、1938年11月,他被推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带头捐款捐物,精心筹划组织,三年多的时间共筹款15亿元,还有大量药品、卡车的物资,同时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建立制药厂,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四、1939年他应国内之情在南洋各地招募了3200余名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为中国的全面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1940年前,陈嘉庚一直是个坚定的拥蒋派,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4月9日,他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不但强烈的批评张、杨的兵谏行为,而且对国共合作发表了一边倒的看法:国共没有任何联合的道理,唯有在中央军的指挥下才能长久。
他组织的南洋华侨的多次捐款,也全部汇交了国民政府,这是他对共产党人还缺乏了解,三年后他才对中国的抗战真相有了新的认识,思想上也有了质的飞跃。
六、1940年5月31日,陈嘉庚和慰劳考察团一行来到延安,受到延安军民各界热烈而隆重的欢迎,陈嘉庚一行人深入雅安的学校,机关,工厂,商店和医院,与群众广泛接触,并与华侨青年和集美厦大奔赴延安的校友交流座谈。
边区的官兵一致艰苦奋斗,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边区人民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困难中,仍然积极而坚定的抗日和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使他们深受感动,与中共领导特别是毛主席的多次悔悟,使他极为震撼。
七、1932年年初英军不战,而向日军占领了新加坡,早就被认定为南洋抗日巨头的陈嘉庚遭到了日本宪兵队的疯狂搜捕,必欲杀之而后快。
幸得友人陈贵贱帮助陈家岗,未能来得及与家人告别,也未能带走一件行李,匆忙中乘一艘小火轮逃往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夜里不久也为日军占领,陈嘉庚在黄季丹等校友的帮助掩护下,更名改姓多次转移仍然深陷重围,时时有被捕杀的危险,历经了磨难。
为了防备,一旦落入敌人之手,则必定强迫他当傀儡做汉奸,因为他身上一直藏着一小包青化甲,随时准备殉国成仁。
⑥ 在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先后占领我国哪些省市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抗战期间,中国部分沦陷的省份有13个。按照沦陷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别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绥远省、广东省、湖北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贵州省和云南省。
另外,在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有6个直辖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直辖市也划入了部分沦陷的范畴。
(6)抗日战争期间新加坡怎么样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建立了大小十九块抗日根据地;
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百团大战等战斗战役的阶段胜利,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记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主要在日军后方及日占区进行游击战。
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69.4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⑦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还侵略了哪些亚洲国家
就是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范围:
大致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南海群岛、印度 支那、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澳大利亚、 新西兰、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⑧ 日本和新加坡战争是哪几年
1941年至1945年。
1941年底,日本攻占马来亚后,开始准备入侵新加坡。新加坡当时和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一样,也是英国的殖民地,驻有英国军队,不过新加坡当地居民以华人华侨为主。
1941年12月8日日军开始进攻马来西亚,1月7日攻占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1942年2月8日日军对新加坡发动总攻,2月15日珀西瓦尔签署投降书,新加坡沦陷。日军历时70天席卷马来半岛并俘虏英军13万多人。
(8)抗日战争期间新加坡怎么样扩展阅读:
相关影响
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例如裕廊前线、巴西班让沿海防线、武吉知马沿海海岸等地,义勇军都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激战,曾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而义勇军队员也有很大伤亡。
但英国由于以保卫遭受法西斯同盟德国侵略的本土为主,除1月下旬曾有少量从马来亚退守的援军抵达新加坡外,并没有向驻新加坡的英军提供其它任何实质上的军事援助,造成防守新加坡的力量势单力孤。
再加上由于训练和装备等问题,新加坡英军节节败退。在多次败于日军后,英军总司令部决定投降。由于此时“华侨抗日义勇军”仍在继续抗日,英军总司令部在投降后于2月13日下令解散“华侨抗日义勇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加坡抗日战争
⑨ 在抗战中对中国人有帮助的外国人
1陈纳德 组织援华空军,组建飞虎队,组织飞跃驼峰航线
2史迪威 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
3苏联援华航空队 苏联先后派出援华军事顾问300余人,在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机关、各军兵种、各战区帮助工作,其中成都区空军即有苏军顾问7人。与此同时,苏联还派遣空军志
愿队员2000余人来华参战,先后进驻南昌、武汉、重庆、梁山(今梁平)、成都等地,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其中200多名官兵为之献出生命。据
苏联公布的战史资料,从1937年12月在南京上空秘密参战,到1939年底基本从各地机场撤出,共有700多名志愿队员直接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
昌、成都、重庆、兰州等地的25次战役,出动飞机千余架次,击落日机数百架,炸沉日军各类船舰70余艘。
⑩ 抗日时期 鬼子 都侵略了哪些国家 还有地区(这个请跟国家隔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已经早就已经占领了朝鲜。明治维新第19年是侵略并占领的朝鲜。进而侵略东三省。后来侵略了外蒙发生了诺门坎,第1次第2次战役,以失败告终,日本国内军部政府,北进派失败南下派胜利。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侵略。英属X港地区。法属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侵略到,印度边境又撤回来了,兵力不足。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有一支军队打到,澳大利亚,很快就撤回来了。相信你也得看二战时的地图吗?东北被日本铁蹄蹂躏了14年。很想印度澳大利亚,打了一仗就撤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