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风俗习惯有哪些
1.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社交方式,你知道新加坡的哪些社交礼仪呢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社交方式,你知道新加坡的哪些社交礼仪呢?
无论你去哪里,每个国家,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些社交方式。今儿想和大伙儿来聊聊关于新加坡的一些社交礼仪,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比较比较发达,在旅游期内坐公交车十分方便,每一个地铁站都标着显着标记。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商店的遍布也是有民族特色。如东部地区有一个“马来市场”,关键售卖马来服饰食品类。新加坡政府部门竭力阻拦付台费,即使是对服务员的附加服务项目付台费,另一方也可能拒绝接收。
此外新加坡人还有一点很特殊,就是对“财源滚滚来”这一句祝颂词十分抵触,他们认为这话有唆使他人去发钱财、损人不利己的意思。此外,在新加坡大家是禁止嚼口香糖的。
小编所知道的新加坡的风俗礼仪差不多就是这些了,还有不全的地方,欢迎大家来补充呀。谢谢大家的关注!
2. 马上要去新加坡,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全面介绍一下吧
信仰:
1、华人大都信佛教或道教
2、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
3、印度人信印度教
4、西方人信基督教
礼节:
1、华人见面相互作揖
2、马来人见面行双手的握手礼
3、印度人见面行合十礼
孝道:
新加坡人尊重长辈。敬老准则是:对父母和其他长辈,要用亲切的称呼;当父母或其他长辈讲话时,不要插嘴;父母或其他长辈呼唤时,要随叫随到。
礼貌:
1、新加人邻里遵守《邻里礼貌守则》:见到邻居要互相问候;逢年过节要请邻居来访,帮助邻居照管屋子;使用公共电话或公用场所,要时时多方为别人着想。
2、重视“礼貌之道重于行”礼貌口号是:真诚微笑。处事待物,总是伴以真诚的微笑,打扰别人要微笑着说声“对不起,打扰您了“。排队打电话,打电话者会微笑着对等候者说声:“对不起,让您久等”。连交警对违章者罚款时也笑容可掬。
3、重视礼貌教育。“处事待人,讲究礼貌”,“真诚微笑,处世之道”。
4、店员严格遵循礼貌待客守则:顾客临门,笑脸相迎,顾客购物,别等他开口;顾客选物,耐心介绍,顾客提问,细心聆听,认真解答。
国家介绍:
新加坡国土面积682.7平方千米,华人占76.8%,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7%首都是新加坡,货币为“新加坡元”官方语言有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国花为兰花。
做客:
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
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
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可谈旅行见闻,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对男士:
公众讨厌男士留长发,蓄胡子。国家对嬉皮型留长发的男性管制严格,留着发,穿牛仔装,拖鞋的男士,可能会被禁止人境。尤其是年轻人,不要把头发留得长可及肩。
颜色及数字
喜欢红、绿、蓝,认为紫色、黑色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
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商业:
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
标志:
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
3. 介绍一下新加坡的风土人情
是的,网络一下就会有很多资料,我搜的网络,希望可以帮到你。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效果显着,故亦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盘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猛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华侨多称其为“石叻”或“石叻坡”,当地货币也称之为“叻币”,源于马来语(Selat)“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
新加坡四大民族
华族
中华文化最能表现在伦理道德观念上,这种观念在新加坡的华人社会中继续保存。家祖宗舍的创立,可以维持乡党友爱的互助精神。华人结婚要选黄道吉日,时髦的华裔新娘在婚礼中端出一只小小的瓷制茶杯给新郎的父母,当公婆从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时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纳到这个家庭。
马来族
马来文化表现在宗教思想上,他们的风俗习惯与宗教息息相关。回教法律和苏丹制度则维系着他们生活的安分与团结。马来人的婚礼几乎邀请全村人前来参加,来宾们酒足饭饱离去时,手上都握着一个煮熟的蛋,表示多子多孙的意思。
印度族
印度人占了新加坡9%的人口为第三大族群。印度的文化与他们的宗教思想关系密切,无论文学、艺术、舞蹈,都含有极浓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俭朴,但对于庙宇的建筑则非常讲究,各种的雕塑都精致无比。
欧亚族
欧亚裔是指欧洲人与亚洲人结合的后代,新加坡的欧亚裔,大部分来自马六甲和印度,其欧洲血统大多源自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大部分欧亚裔为天主教徒,新加坡人口近2%为欧亚裔。
4. 新加坡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1、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2、新加坡人接待客人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3、由于新加坡居民中华侨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4)新加坡风俗习惯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加坡礼仪文化
1、服饰礼仪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着上有自己的特点。马来人男子头戴一顶叫“宋谷”的无边帽,上身穿一种无领,袖子宽大的衣服,下身穿长及足踝的纱笼;女子上衣宽大如袍,下穿纱笼。华人妇女多爱穿旗袍。政府部门对其职员的穿着要求较严格,在工作时间不准穿奇装异服。
2、仪态礼仪
新加坡人举止文明,处处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他们坐着时,端正规矩,不将双脚分开,如果交叉双脚,只是把一只腿的膝盖直接叠在另一只腿的膝盖上。他们站立时,体态端正,而不把双手放在臀部,因为那是发怒的表现。
3、相见礼仪
在社交场合,新加坡人与客人相见时,都施握手礼。男女之间可以握手,但对男子来说,比较恰当的方式是等妇女先伸出手来,再行握手。马来人则是先用双手互相接触,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4、餐饮礼仪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饭,有时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馒头。马来人用餐用手抓取食物,他们在用餐前有洗手的习惯,进餐时必须使用右手。饮茶是当地人的普遍爱好,客人来时,他们常以茶水招待,华人喜欢饮元宝茶,意为财运亨通。
5. 新加坡的传统文化
1、节日
节庆活动:新加坡日历上印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4种历法,依各种历法有许多节日。在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习俗演变。
主要节庆有新年、印度族丰收节、新加坡河木筏大赛、印度族大宝森节、伊斯兰教斋月及开斋节、耶稣受难日、哈芝节、卫塞节、端午节、新加坡美食节、国庆节、中秋节、齐天大圣诞辰、中秋赏灯会、印度族屠妖节、印度族九宵节、九皇爷庆典、印度族盗火节、印度族万灯节、圣诞节等。
2、宗教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伦理道德,保留着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习惯。马来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作为宗教禁忌不吃猪肉,不喝含酒精饮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头被视为神圣,除长辈和父母外,他人不可触摸。
穆斯林妇女多带头巾。印度族多信仰印度教,许多人是素食者,生活简朴,但对庙宇建筑十分讲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设有祭坛或祷告室。视牛为神的动物,不吃牛肉,不能赠送以牛皮革制成的礼品。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
(5)新加坡风俗习惯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加坡禁忌事项
1、不能吃口香糖
因为口香糖特别难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携带口香糖,违者会被罚款,严重的可能会被逮捕。
2、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
有用黄色油漆划分出来的特定的吸烟区,在禁烟区吸烟是会被罚款的,第一次被发现最高可罚1000。酒吧、舞厅、卡拉OK和夜间场所除外。
3、地铁禁忌
严禁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喝水或吃东西,会被罚款。因为榴莲味道太重,所以严禁携带榴莲进入地铁或者公交车。
4、禁止在机场付小费
新加坡不鼓励小费,机场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馆的帐单会列出服务费(10%)。
5、不要当面拆礼物
这在新加坡,是不礼貌的行为。
6. 新加坡的习俗有那些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别为:华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马来人基本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兰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欢乌龟。严禁放烟花鞭炮。
新加坡的华人见面多行传统礼——相互作揖;马来人见面多行双手握手礼,印度人见面时常行合十礼。
新加坡华人过春节送红包礼。亲友之间互赠红包联络感情,有些企业家在职工初回上班时要分发“开工红包”给职工,以示开门吉利。
新加坡人尊重长辈,举世闻名。他们的敬老准则是:对父母和其他长辈,要用亲切的称呼;当父母或其他长辈讲话时,不要插嘴;父母或其他长辈呼唤时,要随叫随到。
新加人邻里之间,日常交往,大多数人自觉遵守《邻里礼貌守则》。见到邻居要互相问候;逢年过节要请邻居来访,帮助邻居照管屋子;使用公共电话或公用场所,要时时多方为别人着想。
新加坡人重视“礼貌之道重于行”的准则。礼貌口号是:真诚微笑。人们处事待物,总是伴以真诚的微笑,打扰别人要微笑着说声“对不起,打扰您了“。排队打电话,打电话者会微笑着对等候者说声:“对不起,让您久等”。连交警对违章者罚款时也笑容可掬。
新加坡重视礼貌教育。街头张贴讲礼貌的宣传品,“处事待人,讲究礼貌”,“真诚微笑,处世之道”,等口号随处可见。新加坡的店员严格遵循礼貌待客守则:顾客临门,笑脸相迎,顾客购物,别等他开口;顾客选物,耐心介绍,顾客提问,细心聆听,认真解答。
新加坡国土面积682.7平方千米,华人占76.8%,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7%首都是新加坡,货币为“新加坡元”官方语言有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国花为兰花。
7. 新加坡新年的习俗都有哪些
● 站在凳上捞鱼生
新加坡人在过年时,必须要吃一道称为“鱼生”(Yu Sheng)的菜。象征新的一年风生水起、好运旺旺来。这道菜其实是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各种配料然后进食。这道菜的重点在于如何吃这道“鱼生”,当然不只是将菜夹起来往嘴里送那么容易,所有人得将鱼片、配菜高高地捞起来(广东话称为lo hei)吃掉,这样来年就可以事事顺利、步步高升——举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新加坡人一向以有礼貌着称,但如果春节期间,你在新加坡的餐厅里,看见一群人站在椅子上把筷子举得老高在吃,千万别觉得太奇怪,这是新加坡的节日习俗,不妨也站到凳子上也为自己求个好彩头。
● 两个桔子拜大年
桔子作为新年礼物。这一点可能是新加坡独有的春节特色。新加坡保留春节期间拜访亲友的习惯,一般来说,大年初一,晚辈拜访长辈。初二以后,同辈互拜,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即便拜访的人是长辈或上司,人们上门携带的礼物不但相同,也非常之轻,是什么呢?两个桔子。
● 大人给小孩发红包
每当大年夜全家齐聚,吃完团圆饭后,一个重要的节目就开始了,那就是向晚辈发放红包。新加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结了婚的人要给没有结婚的人(没有结婚的人无论多大都算小孩)送红包。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8. 去新加坡应该注意那些问题生活习惯及社会风俗是怎样的
1、新加坡有很多种宗教信仰存在,到一些宗教场所时要尊重别人的信仰习惯。
2、在公共汽车、剧场、影院、餐馆和装有空调的商店、政府机关办公室等禁烟区吸烟,要被罚款。
3、使用公厕后要记得主动抽水冲洗,否则将被认为是违法行为,一旦罪名成立的话,将被罚款。
4、在新加坡的地铁等公交系统里注意不能喝饮料、水等,否则也要罚款。
5、在新加坡必须随时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随地吐痰、弃物要受千元惩罚;在明令禁烟场所要遵守规定。
6、新加坡的自来水可直接饮用,无需煮沸
银行货币
银行营业时间在周一至周五为上午10:00至下午3:00;周六为上午9:30至下午1:00(少数银行于周六营业至下午3:00)。一些位于乌节路的银行则于周日上午9:30至下午3:00继续营业。
大多数银行办理旅行支票和外币兑换业务。但某些银行于周六不办理外币兑换业务。
在樟宜机场、乌节路及市中心一带的大多数购物中心,都有合法的钱币兑换商。在兑换商处兑换钱币,会比在酒店或银行兑换划算。一定要找有执照的兑换商,并问清楚兑换率。
电信服务
大多数购物中心及地铁站设有公用收费电话。使用电话卡可拨打本地和国际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按每3分钟1角收费。有些电话亭也可以用信用卡打电话。
各邮局、7-Eleven便利店和电话卡代理商出售各种面值的电话卡和国际电话卡。
新加坡电信、第一通与星和是新加坡的三家移动电话服务公司。拨打国际直拨电话的代码是:新加坡电信001、第一通002、星和008。
宗教礼节
1.衣着:在参观庙宇和回教堂时,衣着必须端正,手脚都得有衣物遮盖。
2.脱鞋:到访印度寺庙和回教堂,都得在进门之前脱鞋,到本地人家里作客也是如此。
3.进餐:在吃印度餐或马来餐时,请用右手。
4.打招呼:本地孩子称呼长辈都为“叔叔”和“阿姨”。
其他事项:
1.电压:新加坡供电电压为220-240伏的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大多数宾馆提供变压器以满足使用不同电压的电器(如 110—120伏,频率为60赫兹)的游客的需求。
2.小费:被称为“服务费”,是明文规定的。大多数酒店和餐馆的帐单上都会列出10%的服务费。
3.语言:由于新加坡有78%是华人,所以中文在这里可以行遍天下。碰到印度人,也只要略懂英文即可。
新加坡英语:Singlish,带有华人方言或马来词汇的英语,最常见的是在句末加上“啦”或“咯”等。
宗教:宗教信仰方面,华人一般信仰佛教,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在新加坡,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信仰者。这些人信奉着自己的神灵,尊重着别人的信仰,所以他们在同一个国度里融洽和平的相处,一派祥和。
9. 新加坡有什么风俗习惯
1、娘惹文化
娘惹是数百年前中国移民和马来女性所生的女性后代,主要在槟城、马六甲、新加坡和爪哇一带。娘惹保存的中国传统习俗加入了马来文化习俗的影响,所以不等同于中土文化。
2、宗教文化
新加坡的宗教文化种类众多,实行宗教自由政策,新加坡为多宗教国,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占了人口的83%。新加坡的宗教包括佛教与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等等,其中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
3、脱鞋习惯
很多新加坡人在家里都不穿鞋,如果你有要去拜访新加坡人家里的话,若是看到他们的家门口放着脚垫,四周还有几双人字拖,则需要入乡随俗脱掉鞋子。在新加坡,有些寺庙与清真寺也会有脱鞋才能进入的规定。
4、“安哥”与“安娣”
在新加坡,老年人统称为“乐龄人士”,你在街上总会听到有人在称呼他们“安哥”与“安娣”,这种叫法来自于英文单词“uncle”和“auntie”。
5、香烟的管制
新加坡对于香烟的管制十分严格,日渐扩大的禁烟区域、越来越复杂的法律法规,甚至连本地人有时候都不太确定到底能不能抽烟。所以新加坡大多数的公共场合、桥上、医院外甚至巴士站5米范围内,都不允许吸烟。
6、消费税
在餐厅或咖啡店消费过后,你会发现账单上有两个数字,7%和10%。其中“GST 7%”表示7%的消费税,而“SVC 10%”则表示10%的服务费。所以,所谓的小费就以服务费的形式,已经被计算在你的账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