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新加坡有什么文化差异
A. 新加坡过年的风俗和我们中国有哪些不同
新加坡华人过年习俗:传统与现代并存新加坡华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5%,他们向来都非常重视中国农历新年。因此,新加坡华人的新年活动与饮食等习俗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既保留着浓郁的传统风俗,又富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新年活动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在新春佳节,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古已有之。古词曰:“儿童行礼说辞岁,长辈分他压岁钱。一见簇新原辫子,磕头领去喜连天。”新加坡华人如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每当新年临近,新加坡人都会到附近银行换取价值为2新元到20新元(1新元约合0.709美元)不等的新钞,等到除夕夜或新年期间,装入印有图案及写有吉祥祝愿词的红包之中,再分送给自己的儿孙或其他前来拜年的孩子,压岁钱从5新元、10新元和20新元不等。没有结婚的年轻人不用给孩子红包,但结了婚的人就需要给自己有关系的晚辈红包。现在,一些有能力的晚辈也不忘行孝心,在新春佳节之际给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个红包,或是请父母去餐馆享用美味佳肴,或是送他们去国外休闲旅游。 随着时间推移,今天的红包内容当然是花样百出,里面可以是购物礼券、银行礼券,也可以是地铁车资卡、纪念邮票或钱币等。总之,目的是能够让收红包者善加利用,同时祝愿他们岁岁平安,事事顺利。 早在过年前,新加坡华人会将住家彻底打扫干净,进行称之为“春节大扫除”的宏伟工程。此后,就会购买各种新年饰品,如财神、门神和春联等,而今年有关老鼠图案的金色与红色装饰物特别畅销。同时,他们也会到花店仔细挑选自己喜爱的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树、象征开运聚财的开运竹、具有吉祥与发财之意的菊花、象征财源滚滚的金钱树等。 在新春期间,华人依然保留走亲戚、互道吉祥的习惯。大年初一,儿子儿媳和孙子辈都要向父母和爷爷奶奶拜年,女儿女婿和外孙辈则是初二上门道贺。当然除了红包外,也会送一些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水果与花卉等。 春节饮食 年夜饭也叫团年饭、团圆饭,是华人新春期间最为重视的一顿饭。它既是一次家庭成员的大团圆,也是一次品尝美食的好机会。因此,这顿饭不但丰盛而且讲究寓意。 新加坡华人以中国福建人和广东人居多,也有部分海南人和客家人。潮州人过年少不了卤味,客家人少不了豆腐,海南人则一定要吃鸡和寓意久久昌盛的韭菜。鱼象征吉庆有余,自然是华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现在许多新加坡华人新年也开始吃火锅,方便实惠,另外火锅也叫围炉,这与过年吃团圆饭的说法也甚是贴切。 新加坡华人中也有一些中西合璧的特殊文化。这些人非常重视春节。他们制作的新年食品有寓意“旺来”的黄梨挞,祝福人们步步高升的九层糕,象征家人“粘”在一起的糯米类食品等。 在新加坡,春节最为独特的一道菜是“捞鱼生”,即切成一片片的新鲜生鱼肉配以瓜丝、水果丝和各类蔬菜,再加上蜂蜜等,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用筷子将各种美味高高夹起,一边用广东话说“捞起(喜)!捞起(喜)!”,借着“捞喜”的谐音祝福来年事业发达。 现在,随着餐饮业的发达,许多新加坡华人都会到餐馆享用年夜饭,也有叫餐送到家的。为迎合农历新年,新加坡的餐馆与酒店纷纷推出精美的各式菜肴:如“喜悦祥和宴”“富贵满堂宴”“骏业宏图宴”“恭贺成功宴”等,价格的尾数也多取与“发”的谐音8。今年狮城最昂贵的团圆饭是由位于乌节路的华亭餐馆推出的价格为5888新元的豪华大餐,用料来自澳大利亚、智利与印度等国。
B. 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区别
新加坡人是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民族。新加坡的华族与中国人不同,虽然具有中华文化的传统,但已融入土生的习俗,许多风俗语言,生活习惯,与中国人有所区别,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思想意识方面,和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异。
土生土长新加坡人的简答
C. 新加坡过年的风俗和我们中国有哪些不同
新加坡是个海外华侨的聚集地,华侨占新加坡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虽说是这样,新加坡的各民族按照自己的历法有着不同的节日与风俗。春节是个重大的节日,影响久远。那么,新加坡过年风俗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最喜庆之捞鱼生
捞鱼生是南洋一带的汉族民间风俗,应该也算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独特的庆祝新年的方式。
“捞鱼生”是以生鱼条(或者使用三文鱼等等可以生吃的鱼肉条)为主食材,搭配腌姜丝及各种有颜色的蔬菜丝及水果丝,如青红椒、西芹、红白萝卜丝及柚子肉等。“一堆堆”蔬菜丝,以达到七彩缤纷、色泽诱人为目的,预先排列在一个大圆盘上,然后洒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等。
当围在圆桌的家人(或朋友、同事等人)准备好,要举筷子进行“捞生”时,再淋上特制的酱汁(通常含有麦芽糖及酸柑汁等等)。然后一个人发号施令,大家就开始以筷子将大圆盘中的各式材料高高的夹起,一边夹高还要一边说:“捞起!捞起!(捞喜)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把鱼生盘中的材料夹得愈高,听说来年就会赚得越多,在新的一年中更容易实现心愿。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会说各式各样的贺年词句,如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等等。
最吉利之芦柑礼袋
走亲访友免不了两手的礼品盒,是以也常常苦恼于礼物的选择。而在新加坡,无论怎么纠结,有一样礼物却是少不了的——芦柑。
芦柑在新加坡的传统习俗里象征着吉利。拜年时,备上俩芦柑置于礼品袋中,看上去显得格外喜庆。将这礼品袋赠予主人家,就是表达对于主人家的祝福之意。而临别之际,主人家往往也会回赠两个芦柑,以表示将这一份祝福同样分享给对方。是以芦柑礼袋是新加坡过年时最平常却也最吉利的习俗。
最热闹之China Town(牛车水)
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车水,据说是因为当年人们多用牛车拉水才有了这个名字——自是早早就热闹了起来,尤以卖对联和门神的店面最为红火。人们喜欢各式的门神保平安,也喜欢各种含义的对联表祝福,还有大大的“福”字,乐呵呵的财神爷。偶尔,牛车水上还会出现几盏特色的热带菠萝灯,更是韵味十足。
D. 新加坡的那些风俗和中国不一样
这应该是大同小异... 说夹生汉语常蹦英文词 在新加坡接待来自国内的朋友,他们常说来到新加坡好像来到了中国南方某个城市,不太有出国的感觉。原因之一就是满大街碰着的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逛街、吃饭和买东西用中文问题也不大。我回答,那是因为逗留的时间不够久,呆长了就会发现其中的文化差异,甚至是“文化冲击”。 新加坡华人讲的虽然是“华语”,但是他们的华语已经从中国的汉语“演变”了很多,加入了很多新加坡特色的用词,我刚到时常听不习惯。上下班时打车,华人司机友好地打招呼“吃饱了吗?”“在哪里做工?”去大排挡买饭,服务员总来一句“吃还是包?”就是问要不要打包,而且发“吃”的音不带翘舌。刚开始不明白,如今入乡随俗的我,每次只需简短的回答 “吃”或者“包”。 和新加坡华人打交道,发现他们的中文水平实在有限。他们通常会夹杂着英文讲中文,遇到哪个词、哪个地方不会用中文表达,就换成英文。驻外久了,自己和朋友渐渐也这么讲话,后来想想也正常,生活在新加坡这样一个以英文为官方语言的大环境里,人们在接触和认识新事物时是用英文和英语方式思维,所以第一反应就是英文,不会想翻译成中文该怎么说。 流行过华人传统节日 虽说新加坡人说起中文来不那么溜,但中华文化在这里仍有巨大影响。16世纪,一些中国人到新加坡讨生活,随后扎根下来。 新加坡有很多同乡会性质的会馆。最初,会馆只为只身在外的男性侨民提供帮助,随后多个以地缘、血缘、业缘、文化等为基础的会馆相继成立,把华人力量凝聚在一起,颂扬华夏精神,也协助海外华人寻找自身的文化根源。 如今,很多华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保留了下来, 比如对“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十分重视。拿记者10月刚经历过的中秋节为例,新加坡全岛到处是吃月饼、品香茗的气氛,人们通过举办音乐会、提灯笼游行等方式庆祝。属于新加坡印度族人的总统纳丹,亲临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用毛笔书写了中秋的“秋”字,祝所有新加坡华人节日快乐。 新闻背景:新加坡并不仅有华人文化 从19世纪初开始,新加坡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新加坡的优秀学生、富家子弟都赴英留学。这样,英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对新加坡人产生了深厚影响。新加坡到现在还是英联邦国家。英语是新加坡官方语言,年青一代也十分西化。 当今的新加坡人就是在这样一种独特的形态下生活,很难对它的文化作出简单的定性。一方面,中华文化精髓深深影响着新加坡人,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极度开放、很西化的国家。再加上它独特的种族构成,马来文化和印度文化也都在当地存在和体现,所以有人把新加坡的文化比喻成“rojak”——马来语里一道菜名,它是由各种蔬菜水果拌在一起的“大杂烩”。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E. 新加坡的饮食文化跟中国差在哪里啊
新加坡主要为华人,也有其他比如马来西亚、泰米尔人等,所以和中华的差距大同小异,在保留中华美食基础上增添了其他国家的饮食。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以及西欧人等,因其种族的多元化,新加坡的饮食因而丰富多彩。无论是中式菜肴、西式快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泰国餐、印尼餐,还是马来风味、印度风味的饮食,这里都有。新加坡被称为美食天堂,在这里不用出门,就可以吃到异国的饮食。
新加坡也有自己的特色菜,这是由长住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侨,融合中国菜与马来菜所发展出来的家常菜,称为娘惹。另外,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食物有:海南鸡饭、福建炒面、鲜蛤炒果条、炒萝卜糕、酿豆腐、沙煲饭、云吞叉烧面、虾面、卤面、鱼丸果条面、牛肉粉、鱼头米粉、肉骨茶、山瑞汤、鱼头炉等,除了这些,各式点心和粥类也很可口,如炸香蕉、五香虾饼、水晶包、春卷、潮州式薄饼、黄梨饼、皮蛋粥、猪肉粥、鱼粥、鸡粥、鸭粥等。这些食物,都是早期过来的中国移民,沿用了福建,广东那边的饮食习惯,风味,加上自己的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加坡自己的特色食物。
F. 新加坡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在哪2263
新加坡有65%的华人或华人后裔、所以新加坡存在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最大的差异在于与当地文化碰撞、融合后产生新的文化。
G. 新加坡文化:中国人与新加坡华人之间的差异都有哪些
楼主问这个问题 很大的几率是准备去新加坡吧? 我在这里只和楼主简单的说一下 具体的还得楼主自己去到新加坡后 慢慢体会文化的差异性。
首先中国大陆人到了新加坡第一个受到的就是华人的白眼,只要你走到大街上,买东西什么的说了中国话 让旁边的华人听到了 他们就知道你是中国来的 然后就像看见仇人似的 看你或者躲避你,这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了 所以久而久之就称之为那边的文化了;楼主要清楚一点 不要在你困难的时候 试图寻求他们的帮助(但是还要因人而异,有一些老人还是很好的,没有忘根),很多时候你找旁边的华人帮忙,他们反而更看不起你,因为他们觉得大陆人就是土老帽,没文化 就有几个臭钱 去他们那边把物价 房价抬高,说白了 中国人真的很有潜力,无论是技术上面的 还是商业的人 只要肯下努力 在海外都能有一席之地(我见过的是这样的),这样就可想而知对他们新加坡当地人的压力是有多大,其他的 楼主就慢慢体会吧,虽然我唠叨了一堆负面性的感受,但也是给楼主打个预防针,多往好了看 才能让自己的心态更平稳。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H. 中国新加坡文化、经济、生活、习俗、风土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加坡人的习俗及在新的生活常识
新加坡位于赤道以北136公里。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小,同东南亚其它国家相比,无明显的旱季、雨季,当地一般将11~1月称为雨季。虽说是雨季,也并不是每天都下雨,即使是雨季以外的时期,也有时会下1~2个小时雨。
新加坡所有的水管里的生水都可以直接饮用。当然,由于各人对生水的敏感程度不同,也有不服水者,肚子好的人最好还是饮用矿泉水。
新加坡的电压与中国通用。
新加坡货币为称为新币或坡币S$;辅币单位为新加坡分,1元等于10角, 10角等于10分。纸币种类:$1, $2, $5, $10, $20, $50, $100, $500, $1000, $10000, 1分,5分,1角,2角,5角。人民币可以直接去到有官方兑换标记的银行或钱庄按当天牌价兑换。新加坡海关对于携带入境的外币没有最高金额的限制。
新加坡的通讯电话,市内电话3分钟1角。请注意硬币专用电话只能使用1角的硬币。用磁卡电话或饭店客房内的电话可以直接拨打国际长途,名叫:IDD。IDD长途台为001,挂中国的时候,需加国别号“86”,然后是地区号,例如:给北京(010)-1234-5678 挂电话时,为“001+86+010+1234-5678”。价格:平日 0700hrs~2100hrs,周六、日 0700hrs~1300hrs,6秒钟2角2分。其他时间:6秒钟2角。现在,许多人都使用IP电话卡,与中国通电话每分钟只需1元多人民币。由中国带去的手机装上新加坡入网的SIM卡即可使用。
在新加坡逛商店注意橱窗上贴有红色鱼尾狮标志的商店为旅游促进局和消协推荐商店,可放心购物,但新加坡物价较贵。商店营业时间:周一到周六上午10:00至晚21:00,星期天不关门。大商场的价格是固定的,一般商场可讲价。在小商场购物别忘了索要发票,发现商品质量问题可凭票退换。
在新加坡必须随时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随地吐痰、弃物要受千元惩罚;在明令禁烟场所要遵守规定。在新加坡大酒店的某些场合,如搬行李、打扫房间应付1-2元小费。
新加坡与中国在同一经线上,与北京时间无时差。
新加坡习俗禁忌
握手寒暄 由于长期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人们见面和分手时都要握手。首次不要贸然登门拜访主人,应预先约好时间。在介绍时,通常应称呼人家“某先生”(Mr.)、“某太太”(Mrs.)、“某小姐”(Miss),这适用于新加坡所有的民族。在他人自己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可以直呼其名,否则最好按照规矩以姓相称。如果要求使用其头衔,则宜照办。 如果你参加社交聚会,人们将把你介绍给每个人,但介绍得很快,当从他们面前走过时,不用和他们握手。
吸烟须知 在新加坡,人们是很不赞成吸烟。在电梯里、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内,特别是政府办公大楼内,法律规定严禁吸烟,违者罚款500新元。要吸烟最好征得对方同意。
衣着服饰 新加坡的气候受海洋和纬度的影响,气温高,湿度大,每天气温在25°C~34°C之间,因此夏季穿轻质料子的服装最为适宜。工作时人们普遍穿便服,下班后可穿T恤衫和细斜纹布裤,仅在正式的宴会上才必须穿西装,系领带,女士们则要穿晚礼服,也令主人家觉得受到尊重。
招待应酬 招待的方式通常是请吃晚饭或午餐。当地人一般不会邀请初次见面的客人吃饭,然而主人对来访者有所了解后,便可举行正式宴会,并在席间洽谈业务。同样,来访者也不应急于请客,经常不断的会见将使双方更为接近,到那时互相宴请也为时不晚。只要不是公事宴会,客人可揩同妻子出席。
宴请新加坡客户,须注意他们的口味。新加坡人喜欢清淡,爱微甜味道,主食以米饭为主,欣赏熘鱼片、炸板虾、香酥鸡、番茄白菜卷、鸡丝豌豆、手抓羊肉等风味菜肴。他们爱喝啤酒、东北葡萄酒等饮料,对中国粤菜也十分喜欢。与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朋友和同事之间经常不事先约定就互相走访,但是如果你和主人家不太熟悉,应先打电话。无论如何,不要在进餐时间之前拜访,这样会使别人感到他们不得不请你留下来吃饭。
如果你去别人家吃晚饭,饭后要帮着做清洁工作,尽管主人通常不要你帮忙。
馈赠送礼 无论去什么地方,没有必要携带礼物,在新加坡商人之间没有赠送礼物的习惯,但人们很珍惜公司的纪念品。有时新加坡主人会邀请外国人到自己家里吃饭,客人如能带一份礼物(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鲜花),女主人将会很欣赏。新加坡人认为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品的做法是不礼貌的,因此,当你告辞时见到礼物仍原封不动地搁在一边,千万别见怪。
餐桌礼仪 新加坡华人在饭馆里吃饭时,常用筷子和瓷匙。如果外国人需要,饭店会提供餐叉和汤匙,但一个外国旅客如能使用或试着使用筷子,将会被认为是恭敬的表现。有时用手指帮忙是允许的,尤其是在吃鸡或其他禽类时。马来人和印度人可能用右手代替筷子,用芭蕉叶代替盘子。当采用马来人和印度人的方式吃饭时,应向主人请教或模仿他的做法。 用餐时不要把筷子放在碗或装菜的盘子上,不用时,也不要交叉摆放,应放在托架、酱油碟或放骨片的盘子上。如有海员、渔夫或其他爱好划船者同席,不要把盘子里吃了一半的鱼翻转过来,因为那将预示翻船,要把鱼骨移开,从上面吃到下面。
交谈忌讳 在社交性的谈话中,切忌议论政治得失、种族磨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况等,但可交流旅行方面的经验,也可谈论所到过的国家的各种见闻。好的交谈话题是当地的风味食品、餐馆、受有欢迎的旅游地区和主人一方的商业成就。
在新加坡,公开表露幽默感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不是所有的笑料都能为人们所欣赏,因此在不太了解别人之前,最好少开玩笑。
新加坡严忌说“恭喜发财”,他们将“财”理解为“不义之财”或“为富不仁”,说“恭喜发财”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侮辱和嘲骂。
举止禁忌 用食指指人,用紧握的拳头打在另一只张开的掌心上,或紧握拳头,把拇指插入食指和中指之间,均被认为是极端无礼的动作。双手不要随便叉腰,因为那是生气的表示。
新年禁忌 新年期间不扫地,不洗头,否则好运会被扫掉洗掉;不要打破屋里的东西,尤其是不要打破镜子,因为那将预示着家庭的分裂或发生其他不幸的事;不穿旧衣,不用针和剪刀,它们会带来坏运气。
数字禁忌 新加坡人认为“4”、“6”、“7”、“13”、“37”和“69”是消极的数字,他们最讨厌“7”,平时尽量避免这个数字。
色彩禁忌 新加坡人视黑色为倒霉、厄运之色,紫色也不受欢迎。他们偏爱红色,视红色为庄严、热烈、刺激、兴奋、勇敢和宽宏之象征。他们也欢迎蓝色和绿色。
图案禁忌 新加坡禁止在商品包装上使用如来佛的图像,也不准使用宗教用语。忌讳猪、乌龟的图案
I. 中国和东南亚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东南亚包括了十几个国家,如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半岛上的新加坡、泰国、缅甸,还有越南、柬埔寨、老挝等。
他们各自的历史情况有差异,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各不相同。
新加坡属于香蕉人系列,意思是“黄皮白芯”,其政治和文化理念更多受欧美影响,法制化比较彻底,儒家文化影响力很微弱。但和国内相比较,华人的家族观念还是比较浓厚一些。
印尼是东南亚的人口大国,穆斯林大国。政治上走总统民选的路子,因为独立前将近400多年一直是殖民地国家,西方的法制意识对他们影响非常大。虽然也有华人,但主要是广东和福建移民的后代,这些华人特点是能吃苦,头脑灵活,注重家族利益,商业意识浓厚,不太注意自身政治形象和不太关注政治。即使是富豪,也缺乏绅士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所以,在印尼政治地位不高。
马来西亚华人较多,遵循华人传统,小孩子在华文学校学习“四书五经”等中国儒家文化,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相对较高。但华人对社会公共事务总体关注不够,政治影响力一般(比其他国家强)。马来西亚经济上受日本影响较多,政治立场上上偏于西方。
越南文化,一直以来在自己的文化和华人大陆文化的持续影响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越南政治上现在改革的力度大于中国,坚持“藏富于民”战略。如果中国在文化和政治领域不能具有吸引力,则越南很可能从政治到文化慢慢滑向西方体系,从而脱离中国的文化影响。
在国家关系中,文化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军事影响力是相互关联的。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正日益紧密。人员交往也日益频繁,规模也在持续增大。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也在被这些国家密切关注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精神必须得到广泛遵守。这些国家不仅仅在看着,也在琢磨着,如果中国能在政治领域内能够提供模范作用,则这些国家会更进一步向中国靠拢。
中国的军事影响力,目前被抵触和提防。但对于这些曾经从殖民地地位站立起来的国家来说,如果中国能在安全领域找到一种同盟的方式,那么这些国家会逐步真正靠向中国。
J. 新加坡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哪些不同
新加坡为多元民族国家,新加坡文化是融合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混合体,鉴于新加坡的移民历史,新加坡文化深受中华文化,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和英国文化的影响,为多种文化的熔炉,创造独具特色的新加坡文化,和谐融合的新加坡多元文化,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景观,这是新加坡独特吸引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