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体如何防腐
A. 新加坡为什么被称为威权政治
新加坡立国于1965年,其创始人李光耀,自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他从心底里接受了英国的那套文化和政治体系。
李光耀是客家人,他从小又接受汉人的儒家文化教育,中华文化的一大统思想,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基于上述两种文化的交融,李光耀建立新加坡时,由于旁边有马来西亚的虎视眈眈,必须尽快的使新加坡从经济上、从国防上强大起来。
多党制的拖拉、纷乱,使行政效率比较低(印度就是个例子,与新加坡同属英联邦)。李光耀就是搞一党专政,但又从经济上、从行政上,又引入了英式的议会民主制度。使新加坡很快走上了经济自由,行政清廉,欣欣向荣的道路,才有今天新加坡人均45000元美元的亚洲富国局面。
新加坡属英联邦,亲近五眼联盟的米国,很正常。小国家没站好边,如何面对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
GDP排在世界第三,人均GDP排在世界前列的日本,采取的政治制度,和新加坡很相似…
东亚民族的最佳社会管理模式应是贤能主义。
由于东亚人民主体性发育相对不充分,履行一人一票的民选政治,甚至于连做好个人自律,都有困难。因而东亚社会实行贤能治理有一定的必然。
在全社会奉法律为神圣之下,建立完善制度,由品德贤良、才干能力突出的社会管理精英代民行使公权,公务员在社会上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实行高薪养廉,对其中腐败弄权的害群之马严惩不贷,以维护社会对公务员队伍的信心。这基本上就是新加坡社会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新加坡自从马来西亚分家独立另过,一直都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该党领导人先是李光耀,后是其子李显龙或其心腹亲信。权力一直集中在李家父子及其小圈子内打转,说是家天下党天下也不为过。
新加坡政府虽集权但不滥权,官吏勤政能政廉政。严刑峻法的统治风格,因治理尚称做到官民一体守法公道,大体还能服众。
新加坡居民主要由三大族群构成:约三分之二多为华人,土着马来人,以及印裔。权力能在这三族群中适当分置(如实权的总理为华人,荣誉性的总统为马来人,外交部长多是印裔),因而民族相处比较融洽。
新加坡的这一套治理模式保证了民众的基本权益,照顾到了东亚政治的贤能传统,使整个国家社会经济人文发展在亚洲地区独树一帜,成绩亮眼。其人均国民收入进入亚洲最高的行列,国虽小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一定话语权,其高等教育水平居于全球先进。
B. 请问现在新加坡的政治立场是怎样的
确切讲,想脱离大国依附。
特别是在国土狭小,且整个民族受中华传统影响比较大的情况下,这种背景下,新加坡更希望能够跟一个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结成联盟。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最近表示,如果马来西亚能够给予华裔和印度裔人民公平的教育机会,新加坡可能考虑重新加入马来西亚联邦。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宣传部门官员莫哈末泰益12日认为,马国政府有能力治理好国家,因此新加坡“最好还是维持现状”。
他说:“我们不需要新加坡,就如(前首相)阿卜杜勒·拉赫曼当年指出,新加坡还是单独成为一个国家比较好。”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莫哈末泰益针对李光耀重提加入马国的条件发表评论时说:“我们比新加坡更好,例如在教育方面,我们容许许多源流学校存在。”他还说:“我们允许人民自由养猪,新加坡却完全禁止。我们允许民众吃香口胶、定期举行大选、容许反对党存在及批评政府,反观新加坡就没有这样的自由。”
而《马来西亚前锋报》专栏作者阿旺12日认为李光耀的观点是“错误和肤浅的”。他还说:“李光耀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他的谈话绝对不会动摇马来西亚的耐力。”
他强调,马国人民没有梦想跟新加坡这个对邻国采取消极态度的国家复合。他也指李光耀目睹马国的竞争力提高之后,越来越感到担心。
《星洲日报》12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今天的新加坡人“打死也不愿重回马国怀抱,维持现状是他们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李光耀作为一位老练的政治家,他不可以不知民之所愿。”
文章指李光耀只是善于挑起话题,并再一次使用了激将法,假借“重新合并”之说,唤起新加坡人的危机意识,若新加坡要维持现状,就要不断超越马国。
文章指出:“维持现状,马新共赢是今天许多人的共识和期盼,新加坡人这样想,马来西亚人也认为如此。”
C. 新加坡的政治体系和中国的政治体系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
新加坡的政治体系和中国的政治体系有什么不同处和相同处,我觉得他们的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以人为本的,而且我国的这一个政治体现会更加强烈一些,所以我们很庆幸能够生长在中国。
D.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弊端呢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 独裁专制 精英治国
“要砥柱中流和赢得选举,政治议程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
由于新加坡有100多年被英国殖民者统治的历史,因此新加坡在独立时采用的政治体制,基本采用了英国的威斯敏斯特体系,但也根据新加坡的情况作了一些改进。
新加坡政体是议会共和制,全国被划分成84个选区,每个选区选举产生一名议员组成议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组成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
由于新加坡是个小国,因此只有一个统一的议会,没有上议院、下议院之分。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出任总理,总理在议员中任命政府部长。因此在新加坡要成为执政党,首先必须在议会选举中获胜;要成为政府部长,首先必须被选为议员。在新加坡,执政党、议会、政府实际是三位一体的。因为执政党是议会的多数党,政府的部长都是议员,所以政府决定的事在议会很容易通过,政府总理拥有最高权力。
新加坡设有总统,这个职位有点像英国的女王,是个象征性的职位,基本没有实权。开始时总统的任命由执政党推荐,议会批准,从1993年起改为民选。民选总统的权力较以往的总统有所增加,增加了三项职权:一是对国家的储备金进行监管,新加坡的储备金数额很大,资金安全受国人关注,为防止政府滥用储备金,总统负责对储备金的监管,确保储备金安全。二是一些重要的人事任命,如大法官、三军总司令,总统有否决权,这是以往总统所不具有的权利。三是负责对总理的监督。新加坡的贪污调查局拥有很大权力,可以调查任何公务员,它直属总理办公室,只对总理负责。那么谁来监督总理?这就是总统。如果总理刻意拖延有关对他本人、他的部长或高级官员涉嫌贪污的调查,总统就有权进行干预。
新加坡的政府官员,分为政治领导和公务员。政治领导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公务员负责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政治领导的产生,需要通过选举,有一定的任期。如议员,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如政府部长、政务部长、政务次长等,这些官员由总理提名任命,政府换届时他们的职务也随之终止。新加坡的政治领导包括:议员、内阁成员、各部政务部长、政务次长等,人数不是很多,但都是高级官员。公务员不通过选举产生,但只有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包括面试、心理素质测试等,要求非常高。一旦成为公务员后,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如被判刑、严重的纪律处分等,就可以一直做下去。公务员的最高职务是各部的常任秘书。高级常任秘书的工资和政府部长同级。
议员在新加坡又叫代议士,他是选区内所有居民利益的总代表。议会开会一般是一月一次,一两天开完。每次会议有些什么议题,都事先公告。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开会时的辩论一般都不是很激烈。在新加坡,议员不能作为一个人的职业,所以每个议员除在议会开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外,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有的是律师,有的是医生,有的是企业管理人员等,但议员不能任政府公务员。议员靠自己的薪水谋生,但每月能领到一两万新元的津贴。这是因为作为议员,一方面本职工作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也会有一些额外的支出,如逢年过节要到社区慰问群众,都要表示表示,碰到生活困难的居民,给予一定资助等。
每个议员都必须对本选区的选民负责,这是新加坡政治制度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则。议员把选民的意见带到议会,最后形成国家的意见。在这样一种机制下,议员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必须和选民打成一片,取得选民的信任,维护选民的利益。新加坡有个议员接待选民制度,每个议员每星期必须拿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接待选民。选民有困难、有建议意见,都可以找议员表达。
在新加坡,成立一个政党比较容易。几个人,有一个党纲,到有关部门登记一下就行了。目前新加坡的合法的政党有20多个,影响最大的是人民行动党,还有工人党、民主进步党等。现在新加坡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从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时开始执政,在每一届的大选中都获得胜利,是世界上连续执政最长的政党之一。
在上世纪60年代早期选举的时候,人民行动党差一点被反对党社会主义阵线挑下了马,据说两者只差关键的一票,这让李光耀惊出一身冷汗。后来政府就设法对选举办法进行了修改,推出集选区制度。本来一个选区选一名议员,现在把五六个选区绑在一起选,叫集选区,理由是要让少数族裔在议会里有自己的声音。因为如果按单一选区选举,每个选区选出来的可能都是华人。现在改为了集选区,每个党派推举出来的候选人中,都必须有至少一名少数族裔,这样才能确保少数族裔的参政。由于反对党的势力都很小,要他们一下子推出多名候选人参加集选区的选举十分困难,因此在集选区人民行动党往往是?战而胜。目前新加坡有14个集选区和9个单一选区。李光耀曾经说过:“要砥柱中流和赢得选举,政治议程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
当然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也导致人们政治参与意愿的降低。新加坡人的政治参与度不是很高,很多人对政治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反正自己有工作,有饭吃就行了。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政治表达,新加坡对议会进行了改革。他们在84个选举议员之外,设立了非选举议员。那个得票最多又没有当选的反对党的领袖可作为非选区议员,这样确保反对党也能进入议会。此外还设立了官委议员,他们通过任命而不是选举产生,共有八名,是新加坡社会各界的代表。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可以参与议会辩论,但没有表决权。通过设立非选举议员和官委议员,增加了议会的代表性。
在新加坡的选举中有一个怪现象,凡是人民行动党组织的政治集会,往往没多少人去,会场上比较冷清。但凡是反对党组织的政治集会,一般会有很多人参加,会场上很热闹。但在选举投票时,人们还是投人民行动党的票。这反映出人们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政治上有新的变化,但同时还是觉得人民行动党好,对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有较深的认同。
E. 新加坡的政体是怎样的
议会制共和制
根据宪法,新加坡是一个类似于英国的单一制、议会民主制国家.
国家元首
新加坡的政治体制追随的是英国的威斯敏斯特体系,因此总统是国家元首,只拥有象征性的权力。在1991年以前,总统由议会任命。1991年宪法修改后,总统由民选产生,任期6年。修正后的宪法也赋予总统更多的权限,包括否决所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或种族和谐的政府法案,在总理的推荐下任命内阁官员和部门首长,以及启动腐败调查程序。但是总统在采取这些行动前必须首先咨询总统顾问理事会(Council of Presidential Advisers)的意见。
新加坡历史上的首次总统民主直选于1993年8月28日举行,当选者为王鼎昌。现任总统塞拉潘·纳丹是于1999年经选举上台的第六任总统。
总统顾问理事会是1991年宪法修正案所建立的机构,宪法明确规定,总统在动用任何权力之前必须首先咨询该理事会的意见。该理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2名由总统本人任命,2人由总理推荐任命,1名由最高大法官推荐任命,还有一人由主管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委员会主席推荐任命。现任总统顾问理事会主席沈基文是淡马锡控股的董事,他在总统无法行使元首职责时代理元首行使职责。在总统顾问理事会主席也不能代理元首职责时,由国会议长代理行使。
议会
新加坡拥有一个一院制的议会,其中大多数成员由平均5年一次的民主直接选举产生。议会与总统构成了完整的新加坡立法机构。议会中的多数党党魁将获总统任命为政府总理,然后再由总理推荐内阁部长和部门首长,经总统任命后组成内阁与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并接受议会的监督与质询。一届议会(以及政府)的任期最长为5年,但是总理可决定提前解散议会,举行大选。大选必须在议会解散后的3个月内举行。
议会议长在议会首次召集开会后选举产生,当总统和总统顾问理事会主席均因故无法行使国家元首职责时,将由议会议长代为行使职责。
现有的议会共有94名议员,其中包括84名选区议员(Constituency Member of Parliament)、1名非选区议员(Non-Constituency Member of Parliament)以及9名官委议员(Nominated Member of Parliament)。由于长期以来人民行动党主宰了议会,1991年修正后的宪法规定,议会内必须有至少3名反对党议员,如反对党议员未达法定人数,必须由政府委任得票最高的反对党议员进入议会(见下)。
目前在94名议员中,只有3名反对党议员,其中2人是单一选区议员,另一人则是政府根据选举法律所委任的得票第三高的反对党候选人。批评者认为人民行动党拥有了议会的绝对主导权,使得权力制衡受到破坏,反对党根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但是新加坡政府则指出,绝大多数的人民行动党议员都是直选产生,而且法律已经努力保障议会中有反对党的声音存在。
内阁
内阁成员由总理从政府部门首长中选出,内阁由总理负责,设2名副总理。1991年李光耀下台后设内阁资政,由李光耀担任;2004年吴作栋下台后,李光耀继续留在内阁内担任内阁资政,而吴作栋则出任国务资政。国务资政与内阁资政的位阶高于副总理。由于现任总理李显龙是内阁资政、前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之长子,两人同在内阁中工作也引起许多人的批评。
内阁成员同时也是议会议员,其中多名内阁成员兼任多职(如李显龙担任总理,兼任财政部长)。
F. 新加坡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既是极权政治,又保持世界第一的政府清廉度
我也想知道。
我觉得他们统治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国家小,严政哪怕苛政可以彻底推广并且充分执行。
新加坡对贪污的惩罚也是非常重。我觉得还是因为国家小,严格的律法可以推行。
记得他们的总理说,他管理新加坡可以成功,但是如果是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就不一定了。
一点浅显之见。
G. 新加坡政治未来为什么会出现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维持现状,即行动党继续维持一党独大的局面,如过去历届选举一样,将反对党的力量禁锢于国会不超过10个席位之内。平实地讲,这种情况已然不可能长期持续。行动党这一次的大胜有其特殊原因,尤其是50周年国庆和李光耀去世,对该党有着特殊的加票因素,而这些因素,下一次选举将不复存在。无论是政绩还是个人魅力都还深得人心的李显龙总理下一次大选后可能不再担任总理,而该党推出的其他候选人其实并没有特别高的民望和魅力,也并没有被选民认为有很强的能力。反对党能够网络到的优秀人才也越来越多。这一次反对党工人党虽然没有能够继续扩大地盘,但其推出的若干候选人背景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大学教授、律师、高级白领等,这在以前的大选中几乎不可能出现。随着新加坡政治控制的放松和热心从政的人越来越多,可以预计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反对党,在未来的选举中,反对党能夺得的席位会越来越多,虽然在短期内尚不能组阁执政,但可以在国会对执政党形成更大的制衡。
第二种可能性是随着反对党力量的壮大,在新加坡形成两党恶性对抗的政治。行动党的支持者和很多政治观察家认为,这会是一种最差的结果。这种局面亚洲社会并不陌生,泰国、菲律宾、台湾地区等经济体的政治生态,都让很多新加坡人觉得应该引以为戒。这种政治生态的主要表现是,为了选举上位而大打出手,互相攻击,选举花招和激烈或哗众取宠的语言层出不穷,而对真正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议案则互相掣肘,生怕对方得分。
反对两党制的人认为,对新加坡来说,这种局面最为可怕,因为新加坡有着几个天然缺陷,导致承担不起这种折腾。一是国家太小、市场太小、人口太少,且几乎没有资源,经不起折腾,一两个重大政策实施有误,都可能导致国家翻船崩溃。二是人才太少,如果从政人才资源平均分散到若干党派,可能出现一流人才甚少且受到众多三流人才制约的“劣币驱逐良币”局面。
第三种可能性是良性竞争的两党制,一个政党上位则执政,下野则做“忠诚的反对党”,虽然选举取胜也是目的,但不会将此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支持两党制的人们认为,恶性对抗和人才不足在新加坡都不会出现,因为新加坡也是富裕已久,教育发达,人民素质较高,也不会容忍素质低劣的政客上台和恶搞。此外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新加坡如今人才很多,远不是建国之初遍地是素质不高的草根局面,所以如果出现两党制,两党都会有一流的人才。再者,小国之内的两党充分竞争,也不必然导致恶性竞争国家动乱。比如以色列,也是两党激烈竞争的政治体制,但国家之治理堪称善政和民主模范。
H. 新加坡政治制度怎么样白天有抢劫的吗
新加坡是政治制度非常好,不仅白天没有抢劫的,就连半夜两点,三点在外面也不会有什么抢劫事件发生,至少我在新加坡呆的6年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抢劫的时间,新加坡的法律制度非常严格,所以偷盗,抢劫之类的,都很少发生的,放心吧
I. 新加坡政治体制 新加坡是什么制度
根据新加坡共和国宪法,新加坡与英国殖民历史渊源,法制深受英国影响,秉承英国西敏士议会民主制,是一个类似于英国的单一制,议会民主内阁制国家,国会为一院制的议会,与总统构成了完整的新加坡立法机构,议员每5年一次,是通过选民投票直选产生,为共和民主政体,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6年,通过民选产生,赋予宪法权限。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党魁为政府总理,组织内阁。
J. 新加坡的政治体制与西方国家民主体制的区别
新加坡政治制度是按照威斯敏斯特式议会民主模式建立的,然而这种政治模式运作的重要基础
之一是两大党的对抗体制,而在新加坡却是人民行动党长期一党主导,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新加坡的政治体制源于西方国家,但又不同于西方国家。
在国际政治体制中,新加坡的政治体制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制度,这个制度是由在新加坡国人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资政李光耀所创建的,这个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运用执政党历史上形成的权威资源,通过对政治资源、经济财政资源与社会资源近乎垄断的控制,通过对程序立法的精心设计,以及经过对选战策略的一系列精巧的技术性安排与处理,从而把反对党的活动有效地限制在对执政党不可能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政治挑战的范围内。这样,新加坡一方面既可以实行国际上通行的多元民主,成为多元民主大家族的一员,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执政党的长期执政,保持着持续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历史纪录。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正因为如此,有些政治学者把新加坡的政治模式称之为“选举权威主义”:一方面新加坡政治体制具有所有多元民主政体的基本选举程序与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又成功地享有了权威主义的政治权势。可以说,是一种介乎于权威主义与民主政治之间的特殊政体模式。它是一种在多元选举制外壳下的权威政治,或者说是一种在权威性的政治资源垄断下的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