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李光耀如何解决新加坡剩女问题

李光耀如何解决新加坡剩女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1-22 03:22:00

A. 李光耀传简介

李光耀,生于1923年9月16日,新加坡华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为新加坡前任总理,曾任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为新加坡的独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新加坡国父”。

2011年5月14日,他宣布退出新加坡内阁。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世界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李光耀曾力挽狂澜,年仅36岁时便领导新加坡走向独立。在随后40年的新加坡总理生涯中,他又大刀阔斧,主导新加坡的转型,在其任内推动了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

(1)李光耀如何解决新加坡剩女问题扩展阅读

李光耀是人才强国的忠实拥护者,李光耀主张高薪养廉,李光耀的政府人员是全世界工资最高的,以此来吸引社会人才并预防腐败。在新加坡,如其它犯罪一样,腐败一方面由严厉的惩罚来预防,从鞭刑到死刑。

李光耀为新加坡的独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担任新加坡总理的数十年间,他排挤政敌,对西方的批评置之不理,牢牢掌握政权,领导新加坡实现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繁荣,把一个缺乏生机的城市国家变成了一个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富国。

B. 李光耀如何纳贤举才的

1959年6月,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总理,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新加坡。一方面,这里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混杂社会;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殖民主义统治,使新加坡政治局面动荡,经济结构单一,社会风气低下,人民生活贫穷落后。尽管李光耀有远大抱负,留学期间也学到了不少治国经验与理论,但是要治理这样一个如此落后的国家,只靠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很难胜任的。要想创建大业,首先需要有一大批第一流的经济专家和其他各方面的精英人才。李光耀站在国家利益之上,以他那博大的政治胸怀,为创建一个现代化的新加坡而广泛地招贤纳士。也正是在一大批志士仁人的帮助下,李光耀才创造了亚洲奇迹。

李光耀上任的首要任务,是急需整顿殖民时代留下的旧官僚机构和改造新加坡的单一经济结构。他首先起用的是吴庆瑞。此人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是当时新加坡较有名气的经济博士,也是1949年英国伦敦组织“马来亚论坛”的主要发起人,李光耀就是在那时结识他的。李光耀十分赏识吴庆瑞的经济才能,大选获胜后,便任命他为财政部长,负责全面的经济整顿和改革。李光耀执政以来,两次遇到经济难题,都是这位得力的助手帮助他排忧解难的。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新加坡经济增长率低下,失业率高达12%,人民生活贫困,住房拥挤破烂的局面,吴庆瑞全力协助李光耀,确立了主要目标应为广大人民寻求“一个幸福、美满和有保障的生活”的经济政策,提出了“出路在于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拟订了五年发展规划。同时还开辟了裕廊工业特区,集资兴办制造业,鼓励私人及外资建厂,广建廉价住房……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政府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及就业率,使新加坡安然度过了自治后最艰难的岁月,并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11月,由于英国提前撤离全部驻军,使新加坡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国内生产总收入减少20%,4万余名职工面临着失业。李光耀第二次起用了吴庆瑞,在4年之内,吴庆瑞在李光耀的全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改革了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独立的出口业和旅游业,开创了金融业和黄金市场。这些措施收效甚大,不仅度过了英国撤军给新加坡经济带来的冲击,而且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吴庆瑞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教育、军事等方面也为李光耀出计献策。一位评论家在论述李光耀起用吴庆瑞时指出:这是李光耀在用人之道方面的一个战略创举。他认为他们的合作是一对“完美的伙伴”,“一个是政治里手,精于谋略,善于斗争”,“一个是经济专家,长于筹划,善于组织”,“两人相得益彰,配合默契”。

除了吴庆瑞之外,李光耀所选拔的内阁班底中,几乎个个都是专家里手。如原国家发展部部长林金山,在助手侯永昌、建筑师郑章远的协助下,成功地解决了新加坡最严重的房荒问题。李光耀曾深有感触地指出:正是“这三位身居要职的杰出人才把几乎失败的事业化为成功”!已故的财政部长韩瑞生也被李光耀誉为仅次于吴庆瑞的“理财能手”。

李光耀被人们称为东南亚最强有力的政治家和领导者,这不仅由于他有足够的胆量与气魄,从容地驾驶着新加坡这艘航船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竞争大洋中乘风破浪,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杰出的政治家难得的政治远见。他认为,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要想生存和发展,人的因素是第一大事。这包括整体人口的一般水平和占人口中1%~2%的尖端人才的质量。正是出于这一战略思考,李光耀把培养造就社会人才作为国家根本性的任务。新加坡独立初期,他就向全国数千名校长和教师强调教育,指出必须大力提高全民素质,从根本上培养爱国精神,使下一代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中坚。他指出在未来居于社会领导地位的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有学术修养,有坚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更要有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为国效忠的精神。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他就十分重视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特别是对那些年轻有为、专业程度较高而且能够胜任国家高级领导的尖端人才,李光耀更是珍惜备至。从70年代起,他就考虑培养第二代接班人。他认为如果能有一批杰出的30~40岁的年轻人承前启后,国家领导层就能继往开来。1984年,人民行动党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首次自我更新的大改组。推选了20多名30~40岁的中青年进入议会。同年11月,在李光耀第7次出任总理组阁时,12名内阁成员中就有7名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同时,他还任命了一批30多岁的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担任各部的政务次长。

1988年7月组成的经济委员会,李光耀大胆地让位年轻一代的领导人、40岁出头的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及李光耀的长子33岁的工贸部长李昱龙去负责,充分发挥年轻人的才干。李光耀曾在宣誓仪式上豪迈地向人民表示:“1959年我当‘前锋’,1981年转为‘中锋’,今天我把‘中锋’的角色让给年轻领袖。他们已经受了各自角色的考验,我现在退当‘守门员’。”李光耀正是这样,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制高点上,以远见卓识的战略家气魄,造就和带领出一批批为国效忠的“中锋”队伍,也正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这支“中锋”队伍在世界经济大较量中踢出了一个个奇迹般的“好球”。

C. 李光耀上任后做了哪些事情使新加坡经济这么快变强(请列举其政策或措施)

1954年10月,李光耀与一些从英国回来的华人、当地受华文教育的左派学生和工会领袖成立人民行动党,参加次年举行的首次选举。这次选举中李光耀本人顺利当选立法议院议员,开始与新加坡的共产党合作争取独立。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在自治政府的首次选举中人民行动党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李光耀出任总理,此后李光耀一直希望能够与马来亚合并成立“大马来西亚”,以取得正式的独立,同时也可以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最后还可以铲除在当地日渐得势的共产党活动。

1961年李光耀为首的反共份子与党内的亲共份子决裂,李光耀坚持新加坡应与马来亚合并。1963年7月,李光耀在伦敦与马来亚政府达成协议,双方正式合并。合并后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李光耀主导的新加坡政府采取行,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共产党高层。但是合并后很快联邦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就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李光耀作为新加坡州长,在马来西亚国会倡导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引起首相东姑的不满。
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政府指责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待遇,并煽动新加坡的马来人反对当地华人政府,这最终导致了新加坡在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
独立后李光耀积极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其任内推 动了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今天的新加坡的政府以高效、廉洁而闻名,人民生活水平较其他亚洲国家为高。
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但是留任内阁资政至今。此外,根据2003年首次披露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董事会,李光耀其实卸任总理后就一直担任着该公司的董事长职务。该公司负责管理新加坡的政府外汇储备,却一直是该国最神秘的公司。他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2011年5月14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和国务资政吴作栋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从内阁退休。两人在声明里说:“我们研究新的政治局势并考虑这一局势对今后的影响……是时候让年青一代推动新加坡在更加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向前。”

D. 据说号称政治强人的李光耀,一生也哭过两次,这两次他究竟是因何而哭

第一次是他的母亲去世,身为人子的流泪;第二次是新加坡被马来西亚逐出,李光耀被宣告新加坡独立时悲伤地流泪。不过我认为政治强人与哭泣并不矛盾,毕竟政治强人也是人,到了悲伤至极的时候也会流泪,李光耀也不一定就这两次,只是这两次比较有名罢了。

所以在蔡认娘去世后,李光耀在读悼词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他永远失去母亲这把“大伞“了,他再也不是一个孩子了,母亲成就了他,为他吃了那么多苦,他像感谢母亲,他还有无数话想说给母亲听,但是他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他这次流泪,是为自己,也是为他饱经苦难的母亲。

E. 李光耀对新加坡的贡献是什么

贡献很大 供您参考

1/首先是经济上的成就,使新加坡繁荣了50年 并且还将继续繁荣下去,改善了人民生活

2/创立了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国家,以及稳定的政局。新的社会环境要远胜于其他东南亚国家。

3/建立了高效率的社会制度 这是国家繁荣的根本。李光耀积极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其任内推动了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今天的新加坡的政府以高效、廉洁而闻名,人民生活水平较其他亚洲国家为高。
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但是留任内阁资政至今。他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李光耀在新加坡有很高威望,在国际上也享有美誉,此外,还有很多国际媒体指责李光耀是个不折不扣的精英主义者, 因为他曾倡导大学毕业的女性应该与受同一教育水平的男子结婚,以保证他们的下一代也能拥有较高的智商。这项政治宣传终因国内过大的反对声音(主要是来自这 群选择独身的高学历女性)而作罢,李光耀本人却依然坚持其立场正确,并在其自传中引用剑桥大学教授的研究为佐证支持自己的看法。

在新加坡国内,虽然反对的声音一直存在,却始终不是主流。大多数新加坡人却还是尊重他对国家,尤其是在经济上的贡献。

F. 据说李光耀的铁腕反腐,有“三大硬道理”值得借鉴,究竟是何

他的这三大硬道理分别是官员的要做君子、官员的收入必须要合理合法、对于贪官污吏的惩罚必须要严苛,这三个道理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从人情层面都是非常合理的,当然值得借鉴。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前总理,使得新加坡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整个官员体系廉洁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执政期间,整个国家贪官污吏减少了,许多甚至被评为世界最廉洁的国家之一。

而另一方面,他对这些贪污受贿的官员惩罚也是非常严厉的,曾经有一名狱警,因为收了犯人的15元跑路费,就被判了三个月的刑法。即便是贪污一新元,在新加坡都会被认定为贪污受贿行为。也正是由于如此严厉的刑罚,给那些贪污官员增加了犯罪成本,使得这些人望而却步。他的这三个道理,无论是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具有很大参考意义的,面对这些贪官污吏,我们一定要用法律的笼子将他们牢牢的束缚住。

G. 李光耀为什么说不能让新加坡成为下一个西方社会

李光耀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新加坡的崛起离不开李光耀的努力。外界一直都认为李光耀是一个亲近西方的人物,但实际上李光耀并非如外界认同的那般,从某种角度来看,他甚至是一个反对西方化的人物,他曾表示绝对不能让新加坡便曾一个西方社会。



所以今天的新加坡变成了一个双语言的国家,而西方人提及新加坡时会认为他们是一个“伪西方化的国家,实际上这种伪西方化的社会正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体现,这样的社会正是新加坡的特色,也是助力新加坡发展的最好的推进剂。新加坡人应该感谢李光耀当年及时推行的宣传东方传统文化的政策,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才有了现在繁华的新加坡。

H.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逆袭史和神预言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文/晏凌羊


01


李光耀管的地盘——新加坡——面积真的好小、人口也好少。


我们去新加坡 旅游 的时候,感觉这个国家还没有广州一个市大,想想都觉得“很好管理”。


在中国的话,李光耀就是一个市委书记,但因为新加坡是独立国家,所以,李光耀成为了新加坡的“国父”。



李光耀的逆袭史,读来挺传奇的。他祖籍广东梅州,早些时候曾祖父下南洋,定居在了新加坡。



李光耀的爷爷李云龙,在新加坡奋力打拼,经营船务公司、做橡胶生意,成为当地一个大家族。


李光耀的爹李进坤是家族里的大儿子,却也是个纨绔子弟,沾染赌博等恶习。

李光耀从小崇拜爷爷、鄙视老爹,好在他妈比较强韧,爷爷也比较给力,所以,哪怕家道中落,他也接受了很好的西式教育,16岁就考上了剑桥大学。

李光耀是第四代移民,家里人讲的是英语和马来语,不会说汉语。当时新加坡还是殖民地,所以,他还曾经因为自己不会说话语而在当地华人圈受过歧视。

二战爆发,李光耀学业中断,只能回家。


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大举入侵东南亚,也占领了新加坡,李光耀作为抗日积极分子也被追踪。但他很聪明,借这机会精进日语,并凭借着流利的日语和英语,成了一家报社的日文翻译员,既能养家糊口,又能了解世界局势。

日本宣布投降后,李光耀为了再考剑桥大学回到学校读书,并在这里认识了妻子柯玉芝。



两人双双考上剑桥,并于1947年在英国登记结婚。



李光耀在剑桥学的是法律,学成回国以后就在新加坡开了律所。当时,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援用的是英国的法律,他也通过帮人打官司声名鹊起,积累了一定的政治声望。




1954年,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并任秘书长。次年,他参加立法议会选举,却因为他不会读写中文,被认为他没资格代表华人选民。

李光耀气得要死,制定了疯狂的学中文计划,把中文学得贼溜,后来还是当上了立法议员。


当时,英国殖民统治已经衰弱,新加坡抓住机会于1959年宣布独立,年仅35岁的李光耀当选成了新加坡第一届自治政府的内阁总理。

独立之初的新加坡,哪方面都不行,他一直希望能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

经过多方努力,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合并成为马来西亚联邦。但合并后,因为马来西亚的种族沙文主义导致新加坡人广受排挤,所以,1965年新加坡脱离联邦,宣告独立。

新加坡当时能独立,完全是由于马来西亚当局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和中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忧虑,而强行把新加坡踢出马来西亚的。

当年的李光耀和他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为了留在马来西亚曾经多次请愿,新加坡真的独立以后,李光耀曾嚎啕大哭。




独立的时候新加坡就是个弹丸之地,没有自然资源,没有工业,传统的港口贸易日趋式微,内部有民族冲突和暴乱的威胁,而旁边还有随时可以切断新加坡供水的马来西亚和虎视眈眈的印尼。


这么小的地盘,想要成为独立国家,在强国如林的地球上怎么博生存嘛。穷则思变,李光耀开始想办法,发誓要把新加坡建设好。


新加坡太小,如果再发生战争,几分钟就被打下来,所以,李光耀先是寻求国际 社会 的承认,加入联合国——这样,别的国家若是皮痒了来打你,就是侵略,道义上就站不住。

紧接着,他抱上英国大腿,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虽然英联邦是个松散的组织,但哪个国家想要打新加坡,也得给老英国几分面子吧?

他还向侵略过这块土地的日本学习管理。


新加坡虽然也被日本侵略过,但他们对日本的感情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移民,那里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地盘,而且日本侵略时间不长、烈度较小,所以,他们比较容易原谅日本

与此同时,李光耀向以色列学习全民兵役,组建了武装部队。



在外交方面,他向瑞士学习,在外交上搞中立,在国际 社会 上不惹事、不树敌,一门心思发展经济。

几套组合拳打下来,李光耀觉得被大国侵略的可能性变小,于是,他着手发展经济。

那时候,中国忙着搞十年浩劫呢,李光耀觉得向西方学习和靠拢才是新加坡实现逆袭的路径,于是,他强令学校进行英语教育,取消传统华语教学,开始发展轻工业、外贸、金融、港口经济。

在执政中,他注重打击腐败,赏罚严明,新加坡一时政治很清明,像违法之后“下不为例”的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在新加坡发生,因为犯法的人一被抓到就要罚,罚到你怕。

到底是小国,人口又少,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新加坡慢慢变得繁荣了起来。当然了,亚洲四小龙之所以能迅速繁荣强大起来,主要还是因为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契机,而且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搞改开。

中国一搞改开,李光耀又敏锐地察觉到东方大国即将崛起,马上在全国推行讲华语运动。


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新加坡不仅解决了一系列内忧外患,在经济上完成了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转变,更是获得了极大的国际地位(新加坡人民去全球170多个国家免签)。

新加坡的法制健全程度、 社会 能见度和公平度、城市宜居度、民众的富庶程度也令人叹服,至少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个国家的。


李光耀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牛逼的创业者,只不过,别人把一个企业搞起来了,而他搞的是一个国家。



新加坡之所以能创造这些了不起的奇迹,当然不能只归功于李光耀一个人。

一个弹丸之地能创造这么了不起的奇迹,当然得靠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的成全。

天时的话,战后五十年本就是各个国家飞速发展的五十年。

地利方面,新加坡拥有两项别的国家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想不富裕都难。

一个是马六甲海峡每年的海峡通过费用以及港口贸易,给新加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加坡周围都是穆斯林国家,在伊斯兰教义里面,存款借款收取利息都是不允许的,因此,这些国家的资金,总要找一个能给年利息的来往又方便的安全度高的地方,恰巧新加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人和方面,李光耀的政治思维非常西方化,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加之新加坡华人占多数,这些华人本就素质相对比较高又很团结勤奋,决策者和民众一起努力建设这个人口比不多的国家,发展起来非常容易。


02



2005年,李光耀让自己的儿子李显龙成为了新任总理 (第二任总理吴作栋实际上是听李光耀话的,只是一个中间的权力过渡人) 。


这个儿子,相比老爹,政治格局就比较一般般。


本来,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在国际关系上不站队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结果呢,在中国南海和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美日搞出来围剿中国的,后来特朗普把它废了) 问题上,他公开选择与美日站队,跟中国关系不大好。

2013年,李光耀出版了着作《李光耀观天下》。在书中,他预言了几点:

第一、未来欧元区将解体;
第二、美国不再强大;
第三、日本会慢慢走向平庸,
第四、印度的经济发展不起来;
第五、中国强大才是常态;
第六、不确定新加坡是否还会存在。

现在我们感觉他的预言好像慢慢成为现实——新加坡也许还会存在,但不一定会以“李家的新加坡”的形式存在。

2015年,李光耀去世,享年91岁。

2016年,中国—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正式开航,后来又与马来西亚在马六甲共建港口,新加坡以前依托马六甲的港口优势“凉凉”了一大半。




而且,风水轮流转,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势头出现颓势,而中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崛起。

2017年,李显龙也跟自己的弟弟、妹妹闹起了遗产纠纷,李家在新加坡的政治声誉进一步下降。至于这场内斗能否将李家的政途掐断,咱们未来再看。


反正,在我看来,每一个某家王朝,都是一个家族公司。

有个强有力的大人物制订好规矩且大家都愿意遵守,家族公司就兴旺发达。若不是,就很容易翻车。

家族公司也好,非家族企业也罢,世界是属于“聪明人”的,而不是“集体中的人”。


话说李光耀在新加坡被称为国父,但马来西亚华人是非常反感李光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马来人心理不平衡。

马来西亚上一辈华人认为,李光耀抛弃了吉隆坡、槟城等地的华人自己搞了独立,而且后来让新加坡华人过得那么好,而马来西亚华人虽然有钱但不得不跟马来人、印度人生活在稍差一点的马来西亚国。

马来西亚、印尼的传统华人,大多以自己的中国文化自豪感,对在传统文化上已经很苍白的新加坡人,也是持鄙视态度的。

当然了,新加坡人轻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华人们,主要是因为他们过得不如他们好。


新加坡人对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态度也很矛盾,一方面奇怪中国人怎么变有钱了,一方面又不大看得起中国人。其实,往上数三代,新加坡人也只是“洗脚上田”的传统华人而已。


事实上,新加坡对马来西亚也有所忌惮,因为自己本国土地太少,粮食果蔬甚至水源都需要马来西亚供给。

也许也是因为这种危机感,让新加坡自己开始建坝拦截新加坡河的河水,以便将来用作饮用水源。


为了遏制新加坡港口贸易,中国和马来西亚达成协议在马六甲海峡联合建港口,新加坡对此比较反感,而马来西亚人则感到欢喜鼓舞。


马来华人希望中国能越来越强大,自己的国家也越来越强大,好让新加坡人别再那么拽。


以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END--

PS:图片全部来源网络。

I. 当年李光耀竟然自称是“最后一个维多利亚人”,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李光耀在多种场合都形容自己是“最后一位维多利亚人”,是对马基亚维利的公开认同。在被人爱戴或是被人惧怕这个问题上,李光耀就是认为马基亚维利是正确的。他还说如果没人惧怕自己,那么自己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

李光耀是在英国学习的,从英国人那里他学到了该怎么样治理国家,该如何去管理人民,也见识过日本人是怎么样去用权力的。他说过日本人当时的侵略是给他上了一堂最深刻的政治课。早在他没有当总理的时候,就说没有因为民意调查纠结过,他说那样的话作为一个领导者那是虚弱无力的。他一直都认同的是马基亚维利,这种认同甚至都让人们觉得惊讶,因为他常常会说自己是最后一个维多利亚人。

J. 新加坡男人为什么娶学历低的女人

因为新加坡大学毕业高文凭的几乎70%都是女性。
所以新加坡男性普遍喜欢低学历的因为价值观相同,而且男人不喜欢能力比自己强的女性。
新加坡现在好多大龄剩女都是高学历的。
总理李光耀都提倡男人要娶高学历女人说这样可以遗传基因好。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