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宏船法师是哪里人

新加坡宏船法师是哪里人

发布时间: 2023-01-22 17:58:07

⑴ 开正法师的师傅是谁

住持开正法师,五十余岁,广东省中山市人,一九八三年出家,开正法师师傅宏船法师,兼任福建省厦门市佛教协会.

⑵ 宏船法师的经历

十五岁时,闻泉州承天寺住持会泉法师,在寺中讲经,乃诣承天寺,依会泉法师剃度出家,法名宏船。翌年,赴莆田广化寺,依本如老和尚受具足戒。
一九二四年,厦门南普陀寺住持转逢和尚,将子孙庙的南普陀寺改为选贤制的十方丛林,选会泉法师为首任住持。宏船法师也随着会公到了南普陀寺,在会公身边为侍者。晨夕亲炙,会公亦为之口传心授,受益良多。
一九二七年,会公任满告退,太虚大师继任住持,宏船因之亦有亲近太虚大师的机会。
一九三二年,会泉法师常住厦门虎溪岩,改虎溪岩为净土道场,翌年,就万石莲寺开设佛学研究社,宏船法师升任监院,纲维寺务,使会公得以专心讲学。太虚大师到万石莲寺访会公,曾书一联赠宏船法师云:“海上有山森万石,人间度世仗宏船。”由此可见大师对宏船法师的器重。
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开始,南普陀寺受战争影响,殿堂被毁,僧众四散。宏船法师随着会公长老,南渡星洲。先后游化仰光、印尼、槟城各地。一九四〇年,随会公回到新加坡,驻锡普陀寺,与创建光明山普觉寺的转道和尚,在普觉寺共建大悲法会,祈祷世界和平。转道和尚以普觉寺传继人的问题和会公商议,欲传法于宏船法师。宏船法师念恩师会公嗣法于南安杨梅山雪峰寺喜宗上人,是佛化老人的法孙,而转道和尚亦受学于佛化老人,彼此渊源甚深,故受转公和尚记别,嗣法于转公和尚。
继之,宏船法师随会公到槟榔屿,初住李氏书室,会公曾于广福宫讲经。一九四二年,槟城林炳照、炳坤兄弟,发心为会公建妙香林寺。寺甫落成而会公示寂,宏船法师继任妙香林寺住持,并由新加坡请得广余法师出任监院,二人合力于妙香林寺的增建工程。为感念会公法乳之恩,特建会公老和尚纪念塔,供养会公舍利。 一九四六年,新加坡普济寺住持转岸老和尚,以光明山普觉寺信托人的身分,聘请宏船法师出任普觉寺住持。普觉寺是转道老和尚所创建,一九四三年,转道老和尚于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示寂,二次大战后光复,转岸老和尚也由避难的峇淡岛回到新加坡,考虑到宏船法师是转老的法嗣,自然由他出任普觉寺住持为宜。同时新加坡的居士林,中华佛教会等团体也联名力请,宏船法师乃由槟城抵达新加坡出主普觉寺。
宏船法师初到普觉寺时,光明山面积有三十英亩,十分广阔,唯地点偏僻,十分荒凉,仅有一座大殿,及前庭一处僧寮。周围则是蔓草丛生,坟冢垒垒,行人罕至。寺前原有一处放生池,但已颓废。宏船法师晋山,初则农禅并重,种植花生、蕃薯以自给,继而与转岸老和尚共议,开发建设光明山,先后扩建寺宇,兴建大悲殿、钟鼓楼、甘露戒堂、藏经楼、方丈禅楼、客座禅楼等。在建设期间,宏船法师广宣法化,普结善缘,发起大悲法会,为民祈福。同时每年在普陀寺、居士林等处,开坛讲经,先后讲《金刚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阿弥陀经》、《心经》、《地藏经》、《大乘起信论》等。并在信众间组织诵经会,以培育教化。
继而进一步美化光明山,将寺前空旷之地辟建为放生园,成立“建园委员会”,推请长于建筑设计的转岸老和尚为主任委员,将原有的放生池凿为巨池,以为鱼鳌之属的放生之所,园内配置亭囿台榭及禽畜栖止的栅舍,并广植花木,使光明山风景改观,有如公园。以此建设,将一处荒凉僻地,发展成为星洲最大的名胜巨刹。以后多年,每年二月十九日举行大悲法会,光明山车水马龙,里里外外挤满人潮,一日间要开两三千桌素斋,可见法缘之盛。 一九四九年,新加坡佛教大护法李俊承居士,发起组织“新加坡佛教总会”,一九五〇年注册成立,选举执监委员,自委员中选出正副主席及常务委员。选举结果,李俊承居士当选为主席,宏船法师当选副主席,常务委员有广洽、达明二师,及张淑源、毕俊辉、陈光别、庄丕唐诸居士。佛总委员及主席每两年改选一次,以后多届之主席副主席,均由李俊承与宏船法师连任。一九六四年,李俊承居士以年事已高,坚辞主席,不再连任,宏船法师在众望所归的情形下,为众公推继任主席。
依照佛总新会章,主席每年改选一次,宏船法师有生之年,均连选连任。宏船法师接任后,推动会务,不遗余力,如改建由佛总所办的菩提学校为五层大楼,为佛总购置位于巴登律的新会所,每年卫塞节时,联络新加坡各民族的佛教徒,共同联合扩大庆祝。同时于每年卫塞节时,筹募慈善基金,分发给各慈善团体。一九六九年,在常凯法师的建议下,成立“佛教施诊所”,以后施诊所发展为五处,受惠贫民不计其数。
在那几年内,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访问团、菲律宾佛教访问团,以及台湾的续明、道安、印海、真华、常觉、圣印等诸团体法师到新加坡访问,宏船法师领导佛总同仁欢迎接待,并安排到各寺院社团访问,及参观风景名胜,妥尽地主之谊。特别是一九六九年三月,礼请台湾的印顺导师到新加坡弘法,假维多利亚剧院公开讲演,听众千余人,极一时之盛。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即使是同为佛教,也有南传与北传之分,同为僧侣,有中国籍、锡兰籍、越南籍、泰国籍、柬埔寨籍。以语言不同,习俗各异,彼此联络之际,不免有所困难。以此,宏船法师乃与法乐法师,邀请各民族诸山长老举行座谈,筹备成立“僧伽联合会”,即席推举筹备委员,负责草拟章程,向政府申请注册等手续。一九六六年,僧伽会假光明山普觉寺召开成立大会,宏船法师当选为僧伽会主席,阿葛汉玛法师及本道法师当选副主席,理事由不同国籍的僧侣担任。 此际宏船法师年逾六旬,僧腊近五十年,在新加坡声望日隆,众尊之为长老。他除了担任佛教总会、僧伽联合会两会主席外,还兼任新加坡佛教施诊所主席、济世之家主席、文殊中学董事长、菩提学校董事长、弥陀学校创办人,以及其他许多佛教中的荣誉职。佛教中诸团体每有困难,宏船法师从不袖手,出面号召为之解决。一九八〇年,中国大陆开放,宏船法师屡应中国佛协之邀请,率领弟子赴大陆朝礼四大名山,及名刹胜地。并回到家乡泉州参礼祖庭,捐款重修了泉州承天寺,厦门万石岩、虎溪岩、以及开元寺、雪峰寺、及漳州南山寺等处。以上这些地方,都是早年会泉大师弘化之地,在“十年动乱”中受到破坏,寥落已久,而宏船法师一一予以修复,可谓光前裕后,法门增光。
一九八五年,宏船法师计画在光明山兴建万佛塔,泰国副僧王率团莅临,主持奠基大典,随后即动工兴建。一九八六年,宏船法师八十诞辰,四众弟子为他祝寿,门下广净、广纯、法徒印实、广余等,并于农历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在泉州开元寺举行三天诵经法会为老人寿。一九八七年,泰国国王蒲美蓬,御赐宏船法师“华僧大尊长”的尊号,并授予爵扇,这是泰王授予外国高僧最高的称号。
宏船法师八十岁以后,逐步辞去许多兼职,在普觉寺静修。他在新加坡积财巨万,但全拿来修建梵宇,举办社会救济事业。他自己简居斗室,自奉俭朴。一九九〇年世缘告尽,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岁次庚午年十一月初九),舍报西归,世寿八十四岁,僧腊六十九夏,戒腊六十八夏。

⑶ 什么叫舍利子(舍利子究竟是什么玩意)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你不知道的灵异事件第34讲)

一个死刑犯被处决,火化时竟然烧出舍利子。佛教的舍利子究竟是什么玩意?有人说是欺骗;有人说是圣物;有人说根本没有什么神奇的。到底怎么回事。听萨沙说一说吧。

先说一个故事。

因涉及宗教,我们就不说真名了。

新加坡建筑商人林尤某,1985年4月26日,在樟宜机场被捕。

林尤某是新加坡本地人,出生于1个佛教家庭。

众所周知,东南亚的佛教氛围很浓烈,很多国家的男人一生中必须出家为僧。

在这样的家庭中,林尤某从小礼佛,是个小信徒。

成年以后,林尤某就把这一切丢在脑后。他结交了一群损友,开始放荡的生活。

这种生活是需要钱的。

林尤某自己是个小建筑商,生意的收入也就能糊口而已。

没有钱又要花钱,他自然而然的考虑去犯罪。

在新加坡,一种犯罪是暴利的,就是贩毒。

几年前,林尤某开始和几个马来西亚人合作,开始偷偷贩毒。

在东南亚,毒品这种东西并不稀奇。

八十年代,缅甸泰国老挝交界处有着名的金三角,大量海洛因从这里流出。

美国人这么说:整个东南亚到处都是毒品和瘾君子。

然而新加坡却是东南亚的乐土,这里没有毒品。

为什么呢?

很简单,除了严厉扫毒以外,新加坡还对贩毒者处于最可怕的惩罚,就是:绞刑。

在新加坡,贩毒就是死刑。

犯罪风险大,利润自然就高。通过海洛因赚了不少钱,林尤某维持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上得山多终遇虎。

85年4月25日,林尤某栽了。

通过新加坡樟宜机场时,林尤某和2名同伙,被追踪他很久的警方逮捕。

从这3个人的身上,警方顺利搜出高达3公斤的海洛因。

平均每人1公斤,肯定是上绞架了。

被捕之时,林尤某万念俱灰,一度试图自杀。

在宗教人士的规劝下,林尤某又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信仰,开始佛教的修行。

外国的死刑,是不会很快执行的。

林尤某在85年被捕,被新加坡高院判处死刑时,已经是88年7月29日。

而预计执行死刑的时间,则是92年,前后长达7年时间。

在这7年内,林尤某一心礼佛,忏悔之前的罪恶,竟然也颇有心得。

很多人认为,林尤某已经快要修成正果。

92年4月3日清晨,政府突然通知林尤某今天会执行死刑(怕提前通知,死刑犯会受不了压力自杀或者暴动)。

听到宣告以后,林尤某表情很平静。

而他的2个同伙,1人立即大哭大闹,1人则虚脱过去。

清晨6点执行绞刑的时候,林尤某是自己安静走上绞架的,他说“自己的罪业要自己承担”。

而另外2个同伙,1个人已经无法走路,屎尿齐流,是被拖上去的。

另外1个人则拼命挣扎,乱踢乱打,最终只得给他注射了大量镇静剂。

随后,3人都被绞死。

以上说了这么多,似乎没什么特殊,不过是罪犯恶贯满盈而已。

神奇的事情在后面。

新加坡领土面积狭小,除了穆斯林以外其他死者一律火葬。

林尤某等3人被处决以后,送入火葬场火化。

让火葬场极为惊讶的是,林尤某被火化后出现了异常情况。

他的骨灰呈白、粉红等纯色,还发现了二十多颗舍利子,及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舍利花。

另外2个同伙的骨灰,则没有什么异常。

对于林尤某的舍利子,新加坡的佛教机构很惊讶。

他们认为,林尤某在最后7年进行佛法修行,应该是领悟到真谛,修行有了正果,才会有舍利子。

自然,林尤某的事件并不是偶然的。

在他被处决前2年,也曾经出过类似的事情。

1990年12月,新加坡华人高僧宏船法师圆寂。

火化后,人们在他的骨灰中捡到480颗彩色的、类似水晶体的硬物,有些还闪烁着钻石般的光亮。

一般认为,这也是舍利子。

那么,问题来了,舍利子是什么?

佛教观点认为,舍利子是佛教的修行者的成果之一。

通过修行,一些信徒可以达到超过轮回的正果,舍利子就是产物之一。

释迦牟尼佛圆寂后,信徒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舍利子。

目前,科学对于舍利子有什么解释?

大体有3种。

第一,素食后遗症。

一些人认为,僧侣几十年素食,导致体内摄入了大量纤维素和矿物质。

这会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

火化以后,这些结晶体就可能成为舍利子。

这个说法表面上很有道理,也很容易被拆穿。

这个世界上,素食者不计其数。

以13亿人口的印度为例,完全素食的就有百分之二十。

这么多人

火化后,从没发现过什么舍利子。

第二,结石。

一些人认为,舍利子是结石,比如胆结石、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等等。

其中一些结石和骨骼的无机成分类似,可能火化后会形成结晶物。

佛教僧人素食的习惯,也容易产生结石。

舍利子,可能就是结石的火烧后产物。

诚然,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但也站不住脚的。

舍利子有时多有时少,比如释迦摩尼就有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

而人体内结石数量肯定是很少的,无论怎么烧也不可能烧出很多的东西。

况且,有了结石后,人体往往会伴随着剧烈疼痛。

僧人是肉体人身,不可能常年强忍疼痛不去治疗。

更关键的是,老人中患有结石病的不再少数,他们火化并没有发现过舍利子。

第三,随身物品

还有些人,直接认为舍利子都是假的。

所谓的舍利子,只是弟子、亲友在火化时丢进火堆的随身物品,尤其是一些天然或者人工的宝石。

在火化炉的高温条件下,这些二氧化硅会被溶解,并与人体骨骼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类似于骨瓷、琉璃、陶瓷之类的物品。

所谓的舍利子,不过是这些宝石高温后的产物。

至于舍利子是什么样,要看投入什么种类宝石: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像钻石一样光彩照人。

这个结论似乎最有道理。

一些高僧火化时,确实会带着一些随身的宝石。

只是,就上面那个故事就可以戳破这个说法。

死刑犯林尤某的火化,不会有人投入什么宝石什么,完全只是一身囚衣而已。

他却烧出了舍利子。

总之,直到今天没有人能够断言舍利子是什么。

或许,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到了我们灵魂离开肉体的一瞬间,也许我们就明白什么是舍利子了。

⑷ 宏船法师的简介

释宏船,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霞福村,为家中独子。幼读私塾,十岁丧母,深感孤苦。十三岁因观看目莲救母傀儡剧,深受感动,遂有出家的念头。

⑸ 姓“福”村的幸福事NO.16丨泉州晋江霞福村:蕴藏着浓浓的侨味人情味

【开栏语】

世遗泉州的“福”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带“福”的地方多达600多个,这些“福地”遍布全市。每个“福”地都是“福”文化的一抹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泉州人的血液中流动着爱拼敢赢的基因,带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信念,他们用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

当姓“福”村遇上幸福事,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泉州市 委网信办和联合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姓“福”村的幸福事》,为你讲述“福”地的故事。

9月20日讯(记者 陈玉玲 洪方博涛文/图/视频)毗邻泉州刺桐大桥的晋江池店霞福村,一条凤池路穿其而过。古时,霞福与溪头、溜石合三为一,通称“溜江”,后改称溜滨、溜石,直到1961年才从溜石村拆出。

回溯历史,霞福村的发展过程中带着“爱拼敢赢”的色彩,“下南洋”闯荡的人不在少数。虽背井离乡,一封封写着“泉州南门外”的侨批隔山跨海,将这头与那头的亲人紧密联系起来。多年来,这些海外华侨心系桑梓、反哺家乡,出资为家乡盖楼、修路、建学校、搭戏台……传续乡情,而更多的霞福村民则生活于斯、拼搏于斯,也努力着让家乡变得更好。

这个村庄,既蕴藏着浓浓的“侨味”,也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夜幕下的霞福村

特色侨建洋楼延续记忆与乡愁

历史在霞福村留下了“踪迹”,记录了村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在霞福古寺内,有一座宏船和尚纪念堂,纪念的是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的住持宏船法师,其还历任东南亚佛教会主席、世界僧伽会副会长等职。1907年,宏船法师出生在霞福村,自幼受佛教熏染,于承天寺礼会泉法师披剃,并追随远赴南洋弘法。1983年,他回到中国访问时,曾募资重兴承天寺,对泉州开元寺、花桥慈济宫、晋江庆莲寺、南安雪峰寺、宁波天童寺、厦门南普陀寺、万石岩、虎溪岩寺、漳州南山寺等的建设也十分关注,为其捐助巨资。为缅怀宏船法师,新加坡华侨朱金卜家族独资建设了这座纪念堂。

宏船和尚纪念堂

历经数十年风雨,霞福村里仍保留着不少侨建洋楼。村民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东区的两栋番仔楼。两栋楼皆由华侨建造,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因为没有取名,大家用楼层数“二楼”“三楼”来称呼它们。

保留相对较好的“三楼”,占地700多平方米,已有50多年历史,共有26间房,一层12间、二层8间、三层6间。透过围墙的铁门往里看,“三楼”的院子里种满绿植,整理得很干净。推开一楼木门,屋内又是另一番景象,里头保留着“眠床”、梳妆台、桌椅等年代物件,彩画图、石雕、砖画、拼砖等嵌在楼房的各个角落。

中西合璧的洋楼

据悉,“三楼”是菲律宾华侨朱氏两兄弟在1965年建造的。当时,两兄弟从菲律宾寄回了图纸和钱建楼。为了让亲堂们能多一份营收,朱氏两兄弟还提出,除建筑公司提供的设计师和技术外,所有的“小工”都必须用本村的村民。村里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曾在这当“小工”领“工分”。

“朱氏兄弟的后人,如今都在菲律宾、中国香港等地。”霞福村党支部书记朱章愿说,为防止房屋长期无人居住自然损坏,村里协调了相关人员前来打理,为海外的侨亲们延续记忆与乡愁。

眷恋家乡人情味 “老北漂”回村养老

今年72岁的朱奕该是霞福村的原住民,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因为识字又喜欢文学, 朱奕该年轻时经常帮村民们写信寄到南洋。每每在纸上写下“泉州南门外”的字样,他的心里都满是感慨。

“在海外的侨亲没有忘本,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朱奕该说,从懂事至今,他目睹了村里的变化。霞福村在晋江是比较早能自己发电的村庄,有了电,村民们也很快买了电视机。原本坑坑洼洼的泥巴村道变成石板路、水泥路……路好走了,环境也变好了,这些都得益于海外华侨、企业、村民们的帮助。

改革开放的东风掀起了创业热潮。朱奕该也萌生了出去闯荡的念头,他把目的地选在北京。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朱奕该频繁往来北京与泉州,在北京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他最怀念的还是霞福村。

“小时候家里种了很多地瓜,有的同学家庭比较困难,我带他来家里,在书包里装满地瓜让他带回去。”朱奕该回忆道,霞福村的人淳朴、真挚,谁请他吃了几分钱的冰棒、吃了一角五分钱的面汤,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带着这份眷恋,他最终回到了霞福村。朱奕该的三个子女中,女儿也嫁在霞福村,两个儿子没有分家,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四代同堂、生活美满。

“霞福村是我的家乡,都说亲不亲故乡人,我喜欢在这里,很有人情味。”朱奕该说。

五星级敬老院 提供晚年安居之所

在霞福村,老年人口的比例大约占了4成。2012年,村两委牵头酝酿建一座敬老院。筹建委员会几经奔走,争取到了各级政府、海外华侨、乡贤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在2014年动工建设。历时3年,敬老院于2017年12月建成投用,取名为“霞福村幸福院”。

据介绍,幸福院总投资1300多万元,共12层,其中6至8层为老人宿舍,宿舍内配备有床、衣柜、电视、独立卫生间、热水器等。幸福院内还配有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健身房、医疗室、餐厅、老人大学、老人活动中心。投用后,幸福院的功能也日渐完善,不仅增设了药房、门诊,还邀请医生坐诊,面向社会开放,给更多人提供便利。

幸福院董事长朱金塔介绍情况

敬老院内的多功能活动厅

作为晋江池店镇首个敬老院,幸福院的成立惠及了霞福、溜石、溪头等周边村近6000名老年人,还被福建省民政厅评为“五星级养老服务设施”。

幸福院董事长朱金塔说,院里目前有近30个老人,平均年龄92岁左右,最高龄的一位是107岁。院内设施齐全、团队专业,入住的老人中还有一些是从香港、澳门和菲律宾回来的。平日里,一些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也不定时到幸福院开展慰问活动。

“我们也在不断提升幸福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朱金塔透露,接下来将依托幸福院的优势,成立日间照料中心,让需要外出工作的家人、子女没有后顾之忧,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移风易俗入民心 打造文明新风村

整齐洁净的村道、独具特色的洋楼建筑、琳琅满目的文化墙……近年来,霞福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移风易俗等举措,让文明之风吹进街头巷尾,村风民风持续得到改善,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下午时分,居民们在散步休闲

村道干净整洁

霞福村的屏幕上有一串滚动的名单,上面记录着村民简办婚丧喜事并将钱捐给霞福村慈善基金会的“善举”。简办16岁生日、结婚、满月……村民们捐资的金额从2000元到30000元不等,换另一种方式守护着霞福村。

夜幕下的霞福村,门口就是凤池路

移风易俗倡议

朱章愿

朱章愿表示,霞福村有原住民1200人,常住人口12000人左右。早前,在闽南地区,很多村庄有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这让一些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2015年前,由村两委牵头,霞福村先行先试,向村民们发出了“婚丧喜事简办的倡议”,希望村民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孩满月、周岁、十六岁等一律不分发风俗物品。

这一倡议,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婚丧嫁娶不用大操大办,省钱省心,有热心的村民把钱捐给霞福村慈善基金会,帮助村里开展更多公益活动。一个带一个,一户传一户,全村的氛围越来越好了。”朱章愿说。

⑹ 宏船法师圆寂后,人们得到多少颗“舍利子”

1990年12月。新加坡华人高僧宏船法师圆寂,火化后,人们在他的骨灰中捡到480颗彩色的、类似水晶体的硬物,有些还闪烁着钻石般的光亮。

⑺ 朱氏辈份是怎么排的啊

朱姓郡望
沛郡、河南郡、凤阳郡、丹阳郡、太康郡、钱塘郡 吴郡、
朱姓以“沛国”为其堂号,也有以“凤阳”“紫阳”为堂号的。“沛国”堂号已存在2000多年,“紫阳”堂号已存在800多年,“凤阳”堂号已存在600多年,“凤阳”及“紫阳”堂号均出自“沛国”堂号。
朱氏中江苏的这一支朱姓,则为中国南方朱氏家族的主要来源。朱氏大举南迁是在“永嘉之乱”前后。
“朱倪同宗”的渊源:周武王时,封颛琐的后代于邾。战国时,邾国国君邾武公封其次子公子肥于郳(今山东滕县),称为郳国。郳国被楚国灭后,公子肥后代以国名郳为姓、称郳氏。后为避仇,去“邑”旁,称“儿”氏,最后加上“人”旁,成“倪”姓。由此可见,朱、倪两姓先祖皆为颛琐帝,所以称“朱倪同宗”。另古北魏时,有一支鲜卑族原姓氏为“贺倪”,后此姓改为“倪”姓,清代满族中也有倪姓,当代,回、苗、白、傣、蒙、土家、仡佬、哈尼等族中均有倪姓者。
朱姓向海外迁衍的历史:朱氏向海外迁衍的第一次高潮是明末清初。时作为国姓的朱氏族人受到迫害,纷纷迁居海外,至今海外朱姓已逾百万人。世界上15个国家或地区均有朱姓族人,美国30多个州都有朱姓,南北朝鲜约有朱姓20万人,而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朱姓总数达数十万人。
朱姓与台湾:朱姓是历史上大陆通台湾的先行者。早在公元607年,羽骑尉朱宽奉隋炀帝之命赴台湾考察,这是见于文献最早记载的大陆官员入台。朱姓大量迁台是在明末。明灭亡前夕,以宁靖王朱术桂为首的大批朱氏皇族随郑成功父子入台定居。嘉庆12年(1907),泉州朱姓族人入台,初居基隆。现台湾朱姓约有12万人,分布台北、高雄、新竹等地。
晋江朱姓人口约有1?郾6万人,主要分布于:(一)池店镇的溜石、霞福、溪头、茂厝等村,人口有6000人左右。出生于霞福村的宏船大法师,原为世界佛教协会副会长,新加坡普觉寺住持。宏船法师俗名朱成基。(二)内坑镇后山村有朱姓2000多人。(三)陈埭镇岸兜及高坑二村也有朱姓居民。(四)安海镇赤店村后山自然村、仁寿村、后桥自然村为朱姓聚居地。革命烈士朱仁寿出生于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上岭,后桥两自然村合并取名“仁寿村”以资纪念。(五)磁灶镇的岭畔村也有部分朱姓民居。
池店镇朱氏辈份:联步趋朝端簪缨奕世新祖宗传太白。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