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码头迁移到哪里
㈠ 新加坡港的发展策略
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要集合政府职能部门、航运公司、物流企业、金融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一起高效运作,实现前面所述诸多复杂的功能。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要得益于高科技的应用。构筑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两个电子信息系统。早在1990年,新加坡就投资建立了全国EDI贸易服务网-TRADENET。该网络通过横向联合,把新加坡所有国际贸易主管机构连接到一个整体系统网络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通过垂直联合,已与5000多家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确保信息流的畅通。PORTNET系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电子商务系统,该系统连接整个航运界,包括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代理、海关、港务集网、港口用户等,并逐步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PORTNET系统有7 000多家用户,平均每年处理超过7 000万宗交易。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全社会共享的电子信息平台,才使得新加坡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新加坡充分发挥港口的综合区位优势, 利用海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交通体系和宽阔的土地资源的优势, 同时利用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各项生产要素非常集中的优越条件发展临港工业。新加坡港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该港不仅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地, 而且炼油业也很发达, 是仅次于休斯敦、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为满足第三代物流发展和顾客的需要,新加坡港已在裕廊码头建立了物流中心, 培育港口物流链, 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港口园区建设与吸引外资相结合, 将一些临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给跨国公司作为专用中转基地使用, 鼓励大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这样, 港口物流为临港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 提升加工工业水平,进而又促进港口经营效益的提高。 新加坡虽是弹丸小国,港口实力却不容小视。新加坡港是世界第二大货运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1700万标准箱。新加坡港务集团称新港吞吐量创下17个月来新高,营业额增加11.7%。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却传出消息,全球第二大海运公司———台湾长荣集团已经同马来西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长荣将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将其货物中转码头由新加坡转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丹绒港。
位于马来西亚南部的丹绒港建于1999年,与新加坡港的距离只有40分钟车程。与新加坡港相比,丹绒港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与新加坡港相去甚远。年初就传出丹绒港要与新加坡港争夺长荣集团的消息,新加坡港务集团为挽留这个大客户,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长荣集团老板张荣发公开声明,如果在收费上有所调整,他仍然愿意留在新加坡,毕竟长荣集团在新加坡已经20年了。新加坡在这场争夺战中已是胜券在握。而长荣却突然改换门庭,与丹绒港签署合作协议。
原来在这次新马港口之争的最后阶段,马来西亚拿出一份让长荣无法回绝的厚礼。首先,马方同意给予长荣最优惠的服务价格,收费还不到新加坡港务集团的一半,仅此一项长荣每年可节省成本600多万美元。另外,马来西亚还转让给长荣10%至20%的码头股份,并给予长荣集团下属的航空公司和酒店在马来西亚的种种优惠。正是这些超出海港业务以外的优惠条件,促使张荣发最终决定舍弃新加坡。 长荣的撤出已经是新加坡港务集团损失的第二个大客户了。2001年,全球最大的海运公司———丹麦马士基海事公司在结束了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的合约后,将东南亚的转运中心转移至丹绒港,马士基每年180万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改由丹绒港转运,新加坡港骤然失去11%的货运量。
世界航运市场不景气,船务公司靠的是薄利多销,不得不拼命削减成本。而新加坡港虽然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管理最好的码头,服务收费却居高不下。在经济不好的年头,这对船务公司来说可是一笔沉重负担。而丹绒港恰恰是在价格上做文章,为挖走马士基,丹绒港提出的码头收费只有新加坡港的一半,另外还将丹绒港30%股份转让给马士基,允许其参与码头的经营管理,这对马士基来说正中下怀。马士基海事公司本身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港口管理公司,该公司一直要求新加坡港务集团批准它在新加坡经营其自身的终站码头以节省费用,但屡屡遭拒。迁至丹绒港后,马士基既是最大的客户,又是股东,在货物中转方面拥有很大自主权。因此,马士基的30多条航线决定全部停靠丹绒港。
长荣又步其后尘,新加坡港两年间失掉了两个最大的客户,损失了约1/6的集装箱货运量,这将严重威胁到新加坡港作为该地区内首要中转码头的地位。而且由于新马两地差价太大,其他船运公司纷纷向新加坡港务集团提出降低收费的要求,极有可能导致骨牌效应发生。
㈡ 新加坡华人的历史迁移
“石叻”
十九世纪开始,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人民饱受战争、饥荒与贫穷之苦,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部分中国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只好决定飘洋过海到“石叻”(新加坡)来寻找新生机。当新加坡港口全面开放后,大批的中国贸易商船如约而至。许多生活在中国的人民也纷纷来到新加坡,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到了1821年前后,新加坡的华人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1200人。各地的商船为新加坡贸易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将中国的丝绸、锦缎和茶叶运到新加坡,销售给欧洲的私营商人,然后将来自印度的商品带回中国。新加坡河上的驳船码头和中国城(牛车水)已成为东南亚商船贸易活动的中心及全世界的贸易集散地。
南来新加坡的中国人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因为他们在这里的亲戚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更多的人手;另一类则是身无分文,想要到外头闯一闯,希望能因此而闯出一个春天。早期移居新加坡的华人,普遍都是出于谋生的目的而自发依靠宗乡关系的互相牵引,到达新加坡以后,往往聚集在一起,在当地求取生存和发展。故此,他们孤家寡人在人生地不熟的“番边”生活,大多数都抱着一种暂时“流寓”的心态,希望能在“番边”苦干一段时期后,或能衣锦还乡,与家人团聚,或能落叶归根,安享晚年。在新加坡的华人中,福建人一直是占多数,大约是40%,潮州人排第二,但到了1901年,广府人取代了潮州人的地位。要一直到50年代,潮州人才重新成为新加坡第二大的方言社群。
新加坡开端口后不久,华人先辈便在俗称“山仔顶”(朱烈街)、吻基(驳船码头)或称“十八溪墘”、“十八间后”(沙球捞路)、“猪仔场”(克拉码头)、“水仙门”(谐街)、“皇家山脚”(里峇峇利路)、“大老爷宫头”(指位于菲立街的粤海清庙),以及大坡二马路的“新巴刹”(马真街)等地开设胡椒、甘蜜等土产店,这些地区既成为商业活动中心,也成了昔日华人聚居的地方。
19世纪初、中期,华人在当地成为经济开发的奠基者和先锋力量,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同时社会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有些华人还受到殖民当局和当地苏丹、天猛公的倚重,于后涉足于政坛,成为华人社会合法的领导人。
19世纪60年代开始,还有更多华籍成功人士跻身于领导层,并获殖民地政府的垂青,先后成为政坛的重要人物。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的50多年中,还有佘连城、陈永锡、刘长意、蔡子庸、廖正兴、陈振贤、王邦杰、林树森、李伟南、杨缵文、连瀛洲等相继出任华人参事局参事。林义顺、佘柏城、王邦杰、林锦成、刘登鼎、佘应忠、叶平玉等为太平局绅。这些职衔虽然是由殖民地政府所委任,但都增强、扩大了这些华裔移民在华人社会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同时由于各自精明干练,富有公共服务精神,而在热心华侨事务、倡办华人教育和女子学校、推行社会公益等方面,分别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纪念当时艰辛创业而后发迹的先驱的功劳,新加坡有一批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街道和地区,如有进街、成宝路、金炎路、阿佛路、炳源街、振兴街、林大头路、余东璇街、义顺路等等。
㈢ 新加坡去Batam岛的码头在哪里
新加坡去Batam岛的码头在tanah merah码头,靠近tanah merah地铁站。 订票网站www.brf.com.sg
㈣ 新加坡河的码头
莱佛士登陆地地点
在亚洲文明博物馆旁边,新加坡河畔的小广场上,肃立着一座通体洁白的雕像。一位年轻英俊的绅士昂首挺立,双臂插在胸前,凝望远方。这就是传奇人物莱佛士的雕像。这个姿势已经成了他的标准站姿,无数的旅游纪念品都是他的翻版。
这尊塑像除了纪念莱佛士本人,还有一层特别的含义。塑像基座的铜牌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英文翻译):在这一历史性地点,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于1819年1月28日首次登陆新加坡,由此将一个小渔村的命运改写为一个伟大港口和现代化大都会。简单地说,套用李光耀评价孙中山的话就是“莱佛士,一个改变了新加坡命运的人”。这里就是莱佛士首次到访新加坡的登陆地点,新加坡河边又一个可圈可点和谋杀相机内存的地方。身为伟大的历史人物,莱佛士在河畔众多高楼大厦的背景下显得孤单、落寞而忧郁。历史的河水向前,再向前,汇入海洋,无可逆转。风云人物,英雄俊杰,虽然一朝风流,终究化为河边的静默雕塑。
河畔繁华的街区
驳船码头对岸,原是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办公地区,当前还保留下来的代表性建筑物有旧国会大厦(更早时期的法院大厦)、皇后坊和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1905年为市议厅)。其中,皇后坊和旧国会大厦之间沿岸地带竖有莱佛士爵士的白色雕像,一般相信他应该是从这里上岸的。 然后,驳船会通过加文纳桥和安德逊桥。安德逊桥旁便能看到新加坡旅游业最为人熟悉的标志——鱼尾狮公园和它背后的浮尔顿大酒店,浮尔顿大酒店的前身是1924年建成的邮政总局,后来它成为新加坡邮政总局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办事处。离浮尔顿大酒店不远就是俗称“红灯码头”的克利福码头。驳船来到码头外的滨海湾后,调头可开到克拉码头去,这里是欣赏新加坡金融区景色的理想角度。
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码头,1860至1870年代曾是造船和修船的中心。码头东面有福康宁山,相传这里曾是苏丹的王宫所在,莱佛士登陆后,他的官邸曾经设在这里。当驳船往南面朝河口行驶时,游客可以在东面看到即将作为新闻艺术部的禧街大厦。这座建于1934年的大厦,原为警察局。接着,驳船会通过哥里门桥和霭仁桥,来到南岸的驳船码头,在1983年迁离新加坡河之前,这里每天上演着起货卸货的忙碌情景。如今,这里的数十座货仓和办公室已改为多元特色的餐馆和酒吧,翻新后的店屋同背后的现代化摩天大楼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成为附近金融区职员和外国旅客夜晚最爱光顾的消闲去处。
㈤ 新加坡码头航线
坐快艇 去巴丹 属于印尼 我上次去过 还能去民丹岛(Bintan 印尼)你去买船票的时候 他们会和你说的 不会做错的。如果是游船的话一般都是去马来西亚西海岸的兰卡威或者泰国普吉岛
㈥ 新加坡莱佛码头在哪里
新加坡莱佛码头 在新加坡那里
㈦ 新加坡克拉码头的详细地址在哪
克拉码头是新加坡的景点之一,此景点的详细地址是3 River Valley Rd, Singapore 179024,
曾经是一个卸货的小码头,现今非昔比,已经改造成新加坡一个新的美食娱乐聚集地。
以广场为中心分成A-E五个区域,有餐厅、购物城、娱乐设施,还能坐船游览,以及摩天轮可以选择。
白天店铺开门的很少,要想充分享受,还是傍晚以后最佳,吃喝玩乐买、尽情享受新加坡最嗨的夜生活。
周日码头便成为跳蚤市场,有超过70个摊位在这里贩卖古董和艺术品,仔细淘就能买到心仪的东西。
其他信息
参考游玩时间:1-3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tips:具体店铺的营业时间以实际为准。
㈧ 冒险岛新加坡的驳船码头城在哪里呀
你好,以新加坡为起点的话你一直向右走就到了,希望能采纳,谢谢。
㈨ 新加坡主要的港口有哪些
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第二大的港口,世界沿海港口行业比较知名 ,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纪开始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为国际着名的转口港。
新加坡港也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主要工业以电子电器,炼油及船舶修造为三大支柱部门。该港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国,还有炼油业,它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
新加坡港的重要地位
新加坡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中转码头。由小型货轮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运来的商品,在新加坡港口被重新包装组合后,再由大型集装箱货轮运往中东和欧洲各地。
同样,从非洲、中东等地运来的货物也在这里打包,然后分销到亚洲各地。在全球物流中,新加坡港口无疑扮演了一个重要枢纽的角色。
虽然新加坡港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的地位在2010年被上海港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作为全球物流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从上海港发往欧洲以及东南亚各地的主要集装箱仍然会到新加坡港口进行处理。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新加坡港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探访新加坡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新加坡港
㈩ 冒险岛新加坡的驳船码头城在哪里呀
你好!
以新家坡为起点~~右走进主要通道1~~主要通道2~~主要通道3~~郊区1~~进右上角入口~~到达目的地码头城
mxd.766.com(冒险资料站)希望对你有帮助。
http://mxd.766.com/dt/xjp.html这是新家坡地图。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