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创业家有哪些
‘壹’ 可以详细介绍一下新加坡立腾学院吗是新加坡过来的吗
Lithan于1997年成立,主要以SAP ERP专业培训及行业顾问为主体。于2002年,集团决定成立Lithan Academy作为教育窗口提供一系列高等教育课程,运用理论实践同步的应用型教育理念培养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高端专业人才,以及有创造力的高科技创业家。学院的办学特色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效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融合实用性技能与现代行业需求,最终获得向高端专业领域成功转型的方式。注重发展体验式学习,包括参与某项目或工作实践,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过渡,进而符合就职要求。学院更积极的联合企业雇主提供实习实践和就业机会给学生,承担起桥梁作用,实现学而致用。目前,已为电子信息通讯领域高端从业者提供8项NICF文凭及多种单项培训,不仅使国际学生即时就业率达70%以上,而且培养了大批信息通讯领域的高端人才,使普通技术人员均华丽转身为行业专家。包括:ERP顾问、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管理员、创新科技市场与营销等。在未来的规划中,还将开设多过20个国际专业证书及多达100个单项培训课程。
多年来学院实施应用型教育理念,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 注重能力拓展、结合行业实践、运用‘翻转课堂’等应用型授课方式。在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下,所有科目为模块式设置,并具备容易被吸纳的特点,可以被包含在其他现有的教学计划中,这推动了立腾学院展开多方面的国际合作,成为应用型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学院已经在印度、马来西亚、印尼、中国、缅甸等地启动不同程度的合作项目。
2016年5月20日,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张副院长与新加坡LITHAN学院代表进行了友好会谈,并签订合作协议。本次签约仪式的圆满落幕,标志着“中国SAP ERP国际化专业顾问培训基地”正式于天津落成
‘贰’ 女企业家榜前十强都是谁
10月26日消息,胡润研究院今日发布其子榜《2017胡润女企业家榜》(Hurun Richest Women in China 2017),榜单显示,36岁杨惠妍以财富1600亿元继2014年之后第五次成为中国女首富;“触屏女王”46岁周群飞以700亿元排名第二,而第二次成为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前女首富53岁吴亚军以525亿元排名第三;去年女首富76岁陈丽华以505亿元居第四。
7位“80后”进入中国女企业家前50名。“传媒女王”36岁吴艳是其中唯一一位“80后”白手起家女企业家。其他6位“80后”是28岁的纪凯婷、34岁的许阳阳和周晏齐、36岁的杨惠妍、37岁的卢晓云和刘畅。
房地产和金融投资是最多上榜女企业家所从事的行业,分别占比24%和20%。
深圳超过北京成为中国女企业家的居住地首选,比去年增加2位,有11位;北京比去年少3位,以9位排名第二;上海增加2位,以7位排名第三。有4位女企业家住在大陆以外,3位在香港,1位在新加坡。
从出生地来看,粤商仍然最多,有5位;浙商今年增加2位,与粤商并列第一。今年胡润百富榜上粤商人数第一次超越浙商。白手起家女企业家中,也是粤商最多。
胡润女企业家榜过去11年中,平均每年有3成新人上榜,但今年只有不到2成新人,比去年减少3位,仅有9位,是历史上老人最稳定的一年。新人中,白手起家的有7位。
14%(7位)上榜女企业家是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比去年增加1位,女企业家拥有话语权的比例高于百富榜总榜的10%。
前50名女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一共拥有员工近150万人。
平均年龄49岁,比去年大1岁,而比百富榜总榜平均年龄小5岁。
‘叁’ 探秘李鸿章家族:父亲打开仕途之门,后代家字辈三兄弟皆为企业家
李鸿章家族后人人才济济,为官经商者不乏其人。在新加坡,李鸿章家族后人设立了一个李鸿章家族寻根网,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家族为主题的网站。上面刊登海内外李鸿章家族后人的状况与专家学者研究李鸿章及其家族的论文。李鸿章家族后人成为李氏后人的佼佼者,增加了李姓在百家姓中的分量。然而,很少人知道,李鸿章的七世祖并不姓李,而姓许。
明朝时期,有一支许氏族人从江西迁到了安徽合肥。之后,许氏族人在此繁衍生息,渐渐与当地的李氏族人交往甚密。很多许氏族人的后裔与李氏族人的后裔成为了至交。两个姓氏族人为增进感情,甚至很多结为秦晋之好。到了清初时,李氏族人中一位叫李心庄的男子,结婚后,却因一些原因膝下一直无子。有一位姓许的好朋友看到李心庄因无子整天眉头紧锁,闷闷不乐。为了能缓解朋友的心中之苦,许姓朋友欲将自己的儿子许祯所过继给李心庄为嗣。当他把这件事告诉李心庄后,他那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许祯所过继给李心庄后,许祯所也改成了李祯所。这位李祯所不是别人,正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七世祖。李祯所成家有了儿子后,制定了李门家规,即李氏与许氏永不通婚,当然,与外族许姓联姻则不禁止。李祯所之后,后人一直以耕读为业,与科举无缘。到了李祯所的五世孙李殿华,李家门依然在科举之路上步履维艰,没有突出的进步。李殿华失意后,不得不将进入仕途的希望寄托到儿子们身上。
李殿华生有四子:李文煜、李文瑜、李文球、李文安。四兄弟中,最小的李文安从小体弱多病甚至有些呆笨,因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要比三位哥哥读书更努力。谁也不会想到,李殿华的前三个儿子虽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却没有一人敲开科举仕途之门。然而,那位从小就不被看好的弟弟,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后来,李文安借着那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不但考中举人,还高中戊戌科进士。走上仕途的李文安先后在刑部任职,后又担任记名御史。李文安为李氏家族敲开了进入仕途的大门后,李氏子孙一发不可收拾,走上开挂之路。
李文安成家并育有六子一女。其六子为依次为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此六子皆以父亲李文安的别号“愚荃”的荃取号。很多人只知道李鸿章,却很少人知道其兄李瀚章。李瀚章在清朝那也是一代封疆大吏,曾担任过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每个职位在清朝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李鸿章六兄弟中,老四李蕴章最为特殊,因其一目失明无法像兄弟们一样出外闯荡。老三李鹤章,字季荃,智略俱全,有胆有识,协助其兄李鸿章,立下卓着战功。曾国藩也曾誉其为“将才”,谓其“战争之才超越时贤”。然而,因李鸿章“避嫌不举,殊负其上进之心”。李鹤章有功不居,辞去朝廷奖励,归隐安徽合肥老家,返乡后,置产兴业,颇有财富,并对公益事业很上心。
老四李蕴章,聪颖五悟性与二哥李鸿章不相上下,只可惜十二岁时一目失明,虽勤于读书,悟性极高,但已很难走哥哥的仕途之路。因此,他留居家中,一边照顾长辈,一边打理家务。其最擅长理财,虽身有残疾,却能双手打算盘,经常与人谈论经营之道。后来,他豪掷钱财买下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府邸。与其三哥李鹤章以巨富享誉安徽合肥老家。
老五李凤章虽没有大哥二哥的高官候爵、显赫身份,也没有三哥四哥的万贯家财、经营手段。而在早年。他也曾随父亲效力疆场,并得到曾国藩的器重,其武功韬略使其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只可惜,因其大哥二哥的光环太过耀眼,以致于李凤章名气不显,在当时,他也选择退居芜湖,尽量在公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六李昭庆,号幼荃,六兄弟中最小的一位。李昭庆虽最小,但从军很早。跟随曾国藩征战太平军,极得赏识。就连曾国藩也不无感慨地对其评价道:“文武兼资之才,自是令器,毅英练不亚诸兄,海内人才萃一门。”然而,李昭庆不恋功名,与他资历同等的诸将,最后因功高居显位,而他却辞功不受奖,治军十余年,大小数百战,从未邀过功请过赏。李昭庆不爱财,不居功,在兄弟六人中,人称“穷老六”。
李鸿章的事迹,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取号少荃。从小就是闻名乡里的神童,更是在18岁就考中秀才,25岁考中进士。在过去,这绝对是少年得志,在仕途上有大好前程。但谁也不会想到,此后李鸿章却是以战功开始了仕途生涯。他曾拜曾国藩为师,并成为曾的幕僚,在老师的调教下,李鸿章开始编练淮军,之后被朝廷任命为江苏巡抚,一跃成为手握重兵的人物。在剿灭太平军后,李鸿章又在洋人的帮助下,消灭了捻军,先后升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晋爵一等侯。李鸿章的青云直上,步步高升,也预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李氏家族达到了巅峰。
李鸿章去世后,儿子李经述承袭一等侯爵,李鸿章三弟李鹤章的次子李经羲先后出任湖南盐粮道、湖南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巡抚等官职,民国时期曾担任过国务院总理等职。李鸿章过继六弟李昭庆之子李经方为养子。李经方曾出任邮传部左侍郎,其子李国焘受赏获得举人资格。李经述承袭一等侯爵,去世之后,其子李国杰12岁承袭一等侯,并担任过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农工商左丞,民国时期,担任中国轮船招商局董事长,后来上海沦陷,李国杰投身伪政府,但下场很惨。1939年,李国杰被刺杀身亡。
谁也不会想到,李家六兄弟中“穷老六”李昭庆的后代却成为李氏家族后人中耀眼的明星。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儿子李经叙先是以二等参赞的身份赴秘鲁,负责代办公使事务,后又担任墨西哥外交官,并在任上去世。后来,李经叙的大儿子李国源与侄子李国栋都相继成为外交家。李鸿章家族定下的辈份取名为“文章经国、家道永昌”。我们可以看到,李氏家族在文、章、经、国这四辈,基本以在朝为官为主,并权倾朝野,位高权重。而到了家、道、永、昌这四辈,则多闯荡世界,叱咤风云,成为大企业家与大科学家。穷老六李昭庆在六兄弟中最穷,但他的后代却在李氏家族中最富有。李昭庆的曾孙,家字辈的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曙,都是亿万身价的大企业家,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鸿章三弟李鹤章的玄孙李道增是李氏家族后人中学术最高的一位,曾担任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的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曾孙李家载,曾师从京剧老生名角,大学士松筠玄孙言菊朋。李家载曾经常活跃在当年上海的京剧大舞台上,与李玉茹等一些名家合作,并得到上海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代表作品有《卧龙吊孝》、《二进宫》等。
安徽合肥李氏家族能延续至今,依然人才辈出,其中最重要的内因就是注重教育。自李鸿章之父李文安之后,家族以诗书传家告诫晚辈。李鸿章兄弟六人虽然都有可能担任要职,高居显位,但因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所以六兄弟中老大与老二混迹官场,老三与老四混迹商场,老五与老六养精蓄锐。但不论他们站在何种位置,从事何种职业,他们要没有忘记让晚辈们读书养性。李家后人能出现学者,出现富商,出现艺人,并能延续家族先辈的余荫,与他们的家族传承不无关系。
‘肆’ 2021印尼富豪榜华裔企业家过半,闽粤居多,晋江籍二兄弟霸榜
东南亚的印尼,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国家之一,每个地区独一无二的文化与遗产吸引了很多的全球观光客。奇妙的印尼,也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 历史 原因,不可思议的是,华人在印尼多从商,华人经济是印尼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其中超一半是华人企业家,可见印尼华商之份量及影响力。
闽粤籍华商富豪最多,晋江籍二兄弟霸榜
黄惠祥
2021福布斯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上榜最低门槛是11亿美元,其中,祖籍晋江的印尼闽商黄惠忠(R. Budi Hartono),以205亿美元身家为印尼首富,紧随其后排名第二的是他的兄长黄惠祥(Michael Hartono),上榜财富为197亿美元。、
黄惠祥、黄惠忠从父亲手上继承丁香烟生产企业针记集团(Djarum),不过,相对于烟草,印尼首富黄氏二兄弟最大的资产是银行业,家族旗下的中亚银行(Bank Central Asia),是印尼最大的私有银行,该集团有两家银行Bank Hagakjta和Haga Bank,遍及印尼各地。
多元化经营,是海外华商的一大经营特色,黄惠祥、黄惠忠兄弟还经营房地产、酒店及购物中心等多元产业,家族旗下的PT Bukit Mulia,是印尼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
在福布斯印尼富豪榜中排名第三的是印尼石化巨子普拉卡什·洛希亚(Sri Prakash Lohia),上榜身家65亿美元,他持有在泰国曼谷上市石化企业Indorama Ventures相当多股份。
印尼“木材大王”彭云鹏及家人
印尼“木材大王”、印尼“胶合板大王”、巴里多太平洋集团董事长彭云鹏(Prajogo Pangestu),与普拉卡什·洛希亚在印尼富豪榜并列第3,也是65亿美元身家。
彭云鹏,祖籍中国广东省陆河县东坑镇小郑村,他的父亲彭瑞出身穷苦农家,早年漂洋过海南下印尼谋生,先是在橡胶园做割胶工,也做过裁缝。
上世纪60年代初,仅初中毕业的彭云鹏来到雅加达,在印尼木业巨子黄双安旗下材源帝集团工作,1977年自主创业,开办巴里多太平洋公司,如今这家企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商及出口商。
彭云鹏及夫人张明联,1993年曾回故乡陆河东坑镇福新村小郑自然村探亲谒祖,去年他捐出百万美元支持中国抗疫。彭云鹏旗下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也是多元化综合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除了伐木、胶合板、造纸外,在银行业、酒店及房地产投资等亦有建树。
印尼CT集团创始人兼理事长凯鲁•丹绒(Chairul Tanjung),排名第5,上榜身家48亿美元。
翁俊民(左)与儿子翁大川及外孙陈冬亮在李文正博士祖屋
69岁的国信集团主席翁俊民及家族,上榜身家33亿美元。获马来西亚苏丹颁赐拿督斯里的翁俊民(Tahir),曾是被寄望出任印尼副总统的华族第一人,祖籍福建福清。
翁俊民,现任印尼国信集团董事局主席、印尼国信银行主席、印尼华文报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及印尼翁俊民基金会创办人等职务,也被被誉为“印尼大慈善家”。
翁俊民,1952年出生于印尼泗水,是印尼第二代华人,祖籍福建福清,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美国San Francisco, Golden Gate大学。1988年,他从经营 汽车 销售公司起步,创业失败后转向服装制造业,后又进入金融业。国信银行(MAYAPADA Bank),1990年在雅加达成立。目前,翁俊民是他所收购的印度尼西亚最大中文日报《国际日报》之主要股东,也是印度尼西亚《福布斯》杂志股东。此外,翁俊民旗下产业涵盖金融、医疗、零售、地产和媒体等多个领域。
翁俊民祖籍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漆林村,他的父亲翁文英早年下南洋谋生。翁俊民,是莆田籍“印尼钱王”李文正的女婿,其岳父李文正祖籍莆田江口。
富豪榜上排名第七、第八的是Eddy Kusnadi Sariaatmadja与Jerry Ng,上榜身家分别为25亿美元和20亿美元。
吴笙福
福布斯印尼十大富豪里,吴笙福(Martua Sitorus)排名第9,他于1991年与“糖王”郭鹤年之侄子郭孔丰联合创办“丰益国际”,是世界五大粮商中唯一的华侨企业,也是新加坡交易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吴笙福现为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 董事兼联席首席运营官。
61岁的吴笙福,现有子女4人,祖籍福建晋江市磁灶镇三吴村。在印尼棕榈产业,吴笙福是行家之一,他在大学毕业后就跨入这个行业。
排名第10的71岁郭桂和(Djoko Susanto),是印尼超市巨子,上榜身家17亿美元。他1950年出生于雅加达,祖籍广东大埔县大麻镇,他是客家人,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印尼第二代华裔企业家。
爱发连锁超市老板郭桂和
郭桂和的父亲郭孟铎(1903-1989)与母亲黄说娘(1914-1979),都是原籍广东大埔客家人,上世纪30年代乘帆船南渡印尼,在椰城结婚成家,后定居于北多瑶一带,靠经营杂货店为生。
郭孟铎育了5子5女,郭桂和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小名“阿桂”。上世纪70年代,郭桂和经营家族的”幸福源泉“杂货店时,一直在思考如何扩大生意,后来他发现香烟市场的潜力,获得了雅加达多家代理商的信任与支持,特别是印度尼西亚 历史 最悠久的丁香烟制造商——林天宝家族的三宝麟公司。三宝麟是超过百年 历史 的烟草公司,也是富过三代的顶级豪门。
靠烟草批发起家的郭桂和,在印尼有“烟神”之誉,后来他又深耕连锁零售业,家族旗下拥有1200多家的连锁超市,又成了印尼零售业巨子。
郭桂和的Alfamart(爱发)便利超市,不仅开设在印尼各大城市,也触及穷乡僻壤。
目前,郭桂和、陈丽珍夫妇,有5个子女,均事业有成。上世纪80年代,在妻子陈丽珍的支持下,郭桂和又发展了“慈育”教育机构,这家私营教育机构从中小学到大学都有,兴办教育,也是他为弥补自己早年失学之遗憾,让更多人有读书的机会。
印尼“钱王”、力宝集团创办人李文正
上榜的22位印尼富豪里,年岁最大的92岁的Lim Hariyanto Wijaya Sarwono(林联兴),林联兴又名“林谋禄”,祖籍福建省福清市,任印尼华裔总会名誉主席、印尼林氏宗亲会永久名誉主席团第一主席、中华总商会名誉主席等职务,上榜身家为11亿美元。
年龄第二大的富豪是印尼“钱王”、力宝集团创办人、现年92岁的李文正(Mochtar Riady)及家族,他与翁俊民翁婿二人同榜,也是一篇佳话。
李文正,祖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新店村,莆田古称兴化,他的祖地家门口,就是兴化湾。兴化湾与福清湾毗邻,福清籍的翁俊民成了莆田籍李文正的爱婿,也有地缘关系。
事实上,李文正与另一个福清人、前印尼首富林绍良二人关系情同手足,携手共建中央亚细亚银行,还一起合作创办力宝集团。
李文正,1929年5月出生于东爪哇离省会泗水以南80公里的玛琅镇,他的父亲李亚美与母亲施碧兰早年从江口过番南下,移居印尼东爪哇,在东爪哇的玛琅开办一家经营蜡染的印尼花裙及日用品杂货店。李亚美有2子3女,李文正排行老三。
二战时期,李文正曾回国,就读于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注:今“东南大学”)哲学系,后来他辗转香港重返东爪哇,在李嘉业、李王十二妹夫妻开办的商店做事。获得李家赏识的李文正,1956年他与李嘉业、李王十二妹夫妇的爱女李丽梅结婚。
婚后,李文正夫妻到雅加达谋生,先是与人合开小商店,后和人合办“东方三人”公司,创办“和平航运”,十年下来,他积蓄不多。跨入银行业,也是偶尔之为。
李文正,被誉为擅长医治银行的“印尼钱王”。
1960年,因运营不佳濒临倒闭的印尼基麦克默朗银行的经理皮拉马·沙里来登门拜访,请求李文正投资20万美元,拯救这家银行。李文正开始有些愕然,可他又瞬间转念,朝思暮想的银行家梦想不是来了吗?于是,李文正认购了这家银行20%的股权,并任职董事;他那笔20万美元投资,多是从关系好的福建老乡们筹借而来的,日后这家银行起死回生。
新加坡金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江和
身家14亿美元的新加坡金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江和,曾多次问鼎印尼首富,也是莆田籍,与李文正同样是江口人,祖籍福建莆田涵江区江口镇石西村。
陈江和,1949年生于印尼,1937年他的父亲陈金荣下南洋谋生。陈江和17岁时,父亲陈金荣因操劳过度卧病在床,他被迫辍学,子承父业的他,雇用三名员工,为印尼石油公司供应机车的零部件。靠承包石油工程起家,到他26岁时,已赚到了一千万美元。
陈江和所创办的新加坡金鹰集团,是一家集林浆纸、农产品工业、特种溶解木浆与纤维素纤维以及能源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跨国工业集团,总资产超过180亿美元,全球范围内有员工6万余人。上世纪90年代后,他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热心公益慈善的陈江和,与夫人黄瑞娥于1981年创设了“陈江和基金会”。目前,金鹰集团旗下有八大公司,即亚太资源集团、亚太森博集团、亚洲种植集团、顶峰集团、巴丝集团、Asia Pacific Rayon(APR)、以及太平洋油气有限公司。
陈江和与夫人黄瑞娥有四个孩子,为历练二代接班人,他曾让二女儿到柬埔寨做义工,将小儿子陈建升派到偏远小镇做事。家风家训,是指引家族前行的指路明灯,陈江和亲自订立“陈府家训”,第一条是“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善,犹为不教也。 ”
陈江和说:如果你真正爱孩子,好好教导他;如果没有好好教导他,不是真正爱;如果教导的方式不正确或教导错误,也不能算成功。
印尼梅地亚集团(CCM)创始人兼总裁傅志宽(左2)
籍贯广东梅县的印尼梅地亚集团(CCM)创始人兼总裁傅志宽(Murdaya Poo),上榜身家为12亿美元。
80岁的傅志宽家族,多元化经营,CCM集团是中国西电在印尼的合作伙伴。
有必要提及,2014年3月,印尼前总统苏希洛曾发布总统第12号决定书,宣布撤销1967年内阁主席团传阅文件,正式废除官方用词“Tjina/China/Cina”(支那),重新采用Tionghoa(中华)一词作为华人的称谓,同时将Republik Rakyat China改回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雅加达邮报》后来有文章称,这次称谓的变化与印尼华人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无关系,此外,是前任印尼华裔总会主席、印尼民族建设基金会的创办人汪友山和前国会议员傅志宽持续的游说,最终说服了苏希洛总统废止使用“支那”。
记住这位梅县籍华裔企业家——傅志宽!印尼华人百年沧桑,历经磨难。从Cina(支那)到Tionghoa(中华),这一称谓的变化,标志着华人作为一个印尼重要族群,向获取应有的尊重和正常的政治、 社会 地位又迈出了具有重要性的一步。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最后二位的印尼富豪,也是华裔企业家,分别是刘德光(Low Tuck Kwong)和陈明立(Hary Tanoesoedibjo),也是华人圈非祖籍闽、粤二地的华人富豪,上榜身家均为11亿美元。
刘德光出生于新加坡,后入籍印度尼西亚,是有名的“煤老板”。而55岁的陈明立,是印尼有名的“媒老板”,是印尼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公司Global Mediacom总裁,旗下MNC电视集团囊括多家知名的电视台和有影响力的报纸,系印尼传媒业巨头之一。
福建、广东两省人在印尼为什么富豪多?
力宝集团创始人、前印尼大学董事会主席李文正博士(右)
到2015年底《李文正自传》出版前,时年86年的力宝集团创始人李文正,全家四世同堂共96 口人。他在“自序”写道:“ 我生于1929 年。从有记忆力开始,我所经历的就是战争,就是逃难,就是灾难,就是死亡与贫苦。生命的旅途就是颠簸,充满变数,前途总是渺茫莫测。 ”
在自传里,李文正分享了他一生的奋斗史,他说:力宝集团是随着印尼共和国的经济与政治的成长而成长的,可以说是与印尼共和国共患难、同成长。几十年来,同样也经历了大风大浪,勤俭苦斗才有今天的力宝。
李文正说:我的大学时代是在中国度过的。1950年,我回到印尼,1949年12月底印尼的独立被认可,1950年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印尼的独立发展同我个人事业的起步时期刚好吻合。他意味深长地写道:“ 我事业中的每一个成功与失败实际上是印尼 社会 不同时代的缩影和写照。时而,我走在时代的最前头;时而,我被卷入时代的大浪之中。 ”
如印尼华商巨子李文正说的,华人在印尼的 历史 ,其实也是印尼近现代史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印尼政府放宽华侨入籍,绝大多数人成为印尼公民,华人经济实质上也由华侨经济演化为印尼人经济,不过,即便是现在,印尼华商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境。
印尼首富黄惠忠
福建、广东两省人在印尼为什么富豪多?
进入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印尼富豪,共计22位,有12位华人,超过一半人数。其中,除了刘德光、陈明立是其他省籍外,上榜的福建籍印尼华人富豪共计7位,分别是:印尼首富黄惠忠及胞兄黄惠祥,祖籍福建晋江;翁俊民,祖籍福建福清;吴笙福,祖籍福建晋江;李文正,祖籍福建莆田;陈江和,祖籍福建莆田;以及林联兴,祖籍福建福清。
广东籍印尼华人富豪有3位上榜,分别是:彭云鹏,祖籍广东陆河;郭桂和,祖籍广东大浦;傅志宽,祖籍广东梅县。
印尼是东南亚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估算有1000万人之多。印尼建立共和国初期,对华侨入籍是采取宽容政策的,实施以出生地主义为原则的国籍法。当年,印尼首都是日惹,也正因如此,多数华人集中于爪哇一带。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印尼国内排华情绪喧嚣尘上,出生地主义被血统主义替代,华侨归化入籍受限,这段时间,不少印尼华侨被迫移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有的回到祖国。
1990年中国和印尼恢复外交关系(注:1967年两国断交),印尼在民主化进程中,华人地位也得以恢复,他们的政治地位与生存状况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印尼富豪榜上有过半华人,也是印尼华人在经济上拼搏与努力成就的最好展现。
印尼泗水
福建、广东两省人在印尼,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富豪?首先是人口基数,印尼华人福建人居多,其次是广东人。目前,印尼三大城市里,分别是首都雅加达、泗水、棉兰。第二大城市泗水,约有400余万人,其中有100余万是华人,且78%经济为华人所掌握。
而泗水华人中,约60%是福建闽南人,约30%是客家人,其他汉族民系的华人占一成。客家人移居印尼具有悠久的 历史 ,且多数是广东人,据《广东省华侨志》,在唐朝时就有客家人移居印度尼西亚。目前,海外客家人祖籍地,以梅县、海南、潮州等地居多。
再者,福建人高居印尼富豪榜之首,也是财富金字塔构造之使然,在近现代一百多年里,华人各大群体在向东南亚迁移时,也带着浓烈的籍贯文化,而财富的分布与集聚是 历史 记忆和 社会 现状的一种糅合。这一百多年以来,随着几次移民潮,福建人、客家人、广府人等群体在东南亚各国的势力、规模及影响力也一直在变化中。
现如今,广东潮汕人在泰国经济包括华人圈里的地位,无人可撼动;同样,在新马及印尼、菲律宾,福建人又占据了优势。像菲律宾富豪榜,福建晋江籍老板也是霸榜的。
身处异国他乡,对于多数华人企业来说,即便全球化时代,基于血缘、地缘、亲缘,也包括原乡文化的文缘而构造起来的商业网络依旧是存在的,这使得他们可以借助“抱团”力量和优势,获得更多竞争实力的筹码。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伍’ 马云为什么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10月15日晚,在新加坡举行的2019福布斯全球CEO大会现场,马云被授予福布斯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和倡导企业家精神,帮助一代人通过互联网获得成功。马云也是13年来全球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互联网行业领导者。
他告诉记者,未来数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一定会实现网络化,小企业和年轻人可以全球买、全球卖。19年间,马云用极具前瞻性的商业思想,和始终关注小企业、普通人的企业家精神,帮助整整一代中国人抓住了电子商务机遇,实现了当年的宏愿。
如今,阿里巴巴已从18人的创业团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体,为社会带来4000多万就业机会,也为全球小企业和年轻人打造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这一努力也得到了世界的正视和回报。20天前,同样是为了表彰马云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以及在全球公益和教育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比利时国王菲利普亲自授予马云比利时王国大将军级皇冠勋章。
‘陆’ 着名的酒店企业家
中国的国有酒店集团都是行政管理 靠天吃饭 公款消费 ,外国的全是洋人,中国人主要扮演经理人的角色。民营的成功企业还不多。
唯一 值得钦佩的是 彭年酒店
作为深圳最好的五星级酒店之一(排名见易比网:http://www.91bi.com/html/112001/2006121316461468781.htm),
彭年酒店这家五星级酒店57层,有518间客房。彭年酒店董事长余彭年当年为了建成这家酒店,他收缩了自己在香港、台湾和海外的其他投资,亲自擘画,连客房都自己动手设计。然而,在2000年6月28日酒店的开业庆典上,余彭年却明确对外宣布:将这座浸透自己心血的酒店的全部纯利润永久地捐献给慈善事业。他比喻说酒店是一只母鸡,他要把它下的所有的蛋都拿来做好事。
为了让这只母鸡多下蛋,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亲自打理酒店业务。他是酒店的董事长、总经理和九个部门的经理,每天从早上七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在他的领导下,彭年酒店每年的利润是一个多亿。美国希尔顿酒店亚太区副总裁西蒙•鲍尔认为,酒店在没有总经理或管理公司管理的情况下,由八十多岁的董事长亲自经营而达到这样一流的水准,实在是“一个奇迹”。
现在他把“鸡”也放在了余彭年慈善基金会名下,留本,将利用于“彭年光明行动”。彭年酒店目前的市值近20亿,这就是胡润榜单上20亿捐献款的主要来源。而据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公布的数据,余彭年的个人总资产是30亿元。
2002年6月1日,余彭年以个人名义书面请求深圳市人大立法保护他的捐献意愿和捐献产业。随后,余彭年又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签署了一份慈善托管与监督合同,按照这份合同,银行将安全保管余彭年的慈善资产并监督慈善资产的使用。为了保证自己百年之后,财产仍然能用于慈善事业,余彭年正在拟定很详细的遗嘱,目前遗嘱框架已经完成并经过公证。
他不怕做出头的椽子,在别人最多捐一亿两亿的时候一下捐出20个亿,个人总资产的2/3。他不怕露富,在多数富人对个人资产讳莫如深的时候,公然宣称自己有30亿的身家。当不少人还因捐赠机制不健全而在慈善之路上踌躇时,他已经开始尝试从法律上保证他的捐献能真正地永远地用在慈善方面。他是有意识地大张旗鼓地做慈善,他认为总得有人带个头。他对记者说:我不是要拿这个第一,我是要把这个事情扩大影响,吸引海外同胞都来参与做好事,这是积极有效的办法。现在国内有钱的人也多得很,我要吸引他们都来做慈善,都来参与,最好是比我做得更好,更有效果。
亲力亲为
2002年6月1日,余彭年与希尔顿酒店管理公司签署协议,以一年1500万元的价格将彭年酒店交予希尔顿酒店管理公司管理。与大多数国有企业或国内民营企业不同,港资背景的公司在大陆进行慈善捐赠时,更注重捐款的后期监管,即使如此,像余彭年这样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的富豪也还是极为罕见。他说:“我给它(指希尔顿酒店)托管,每年要花一千多万的管理费,但我有时间来做好事;假如它不来管理,我没有时间做好事。”
余彭年对许多采访他的记者都提到这样一件事:1988年他向湖南有关单位捐赠了10辆三菱救护车,两年后他得知,救护车里面的设施被改造,本应用于急救病人的车成了有关部门的公务车。盛怒之下,余彭年将捐赠车全部收回,转赠给了自己的家乡。没想到家乡人也辜负了他的心,转赠的救护车再次被挪作他用。
“做善事的钱,要真正交到老百姓手里我才放心。”余彭年说,他不希望自己拿出的一百元钱只有二三十元能送到百姓手里,剩下的都流到其他地方了。所以,当他最大的慈善项目——“彭年光明行动”于2003年底启动后,他便将酒店托管,成为一名专职慈善家。
若干年前,余彭年患上了白内障,报纸上的字在他的眼前一点一点地变模糊,到后来连人走到跟前都看不清了。由此他知道了“失去光明是非常难过的,眼睛比任何一个器官都重要。” 于是他“病吾病以及人之病”,启动了“彭年光明行动”。
他为“彭年光明行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说:我不锦上添花,我要雪中送炭。有钱人我不医,没钱人全免费。彭年光明行动的救治对象是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9个省、自治区贫困人口中的白内障患者,为他们提供检查和手术期间的往返交通费用,住院期间吃住费用,手术前的检查费用,眼科手术费用,治疗期间的药品费用以及手术的医疗保险费用。他还向美国订购了价值近400万元的眼科流动手术车15辆,组成“彭年(慈善)眼科流动医院”,由北京同仁医院和深圳市眼科医院组成的彭年光明医疗队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
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几乎参加了彭年光明医疗队的每一次行动。每到一地他亲自与当地的有关部门联系,遇到具体问题直接解决。他说:“我要亲自看到病人动手术直至康复的全过程,我要亲眼看到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彭年光明行动”原计划用5年时间救治20万人,但刚刚过去两年就已经有近10万人得到了救治。可是余彭年对这样的成果仍不满意。当记者说,你捐了20个亿,数目很大了时,他竟然激动地说:“国内白内障患者有多少你知道吗?全国十几亿人,有几百万例,很多都集中在贫困地区,而且现在每年新增长的病人是40万例左右。但我能做多少白内障手术呢?到现在做了还不到10万例。我说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我的20亿,对全国的白内障患者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那种慈悲的胸怀和急切的心情让人感动。
传奇人生
据相关报道,余彭年1922年生于湖南省涟源县。他的父亲名叫彭麟阁,母亲姓肖,都是涟源人。父亲一直在家乡经商,历经磨难。在军阀混战时期,身遭枪击,险些丧生。又遇洪水,房屋财产全被冲跑。水灾过后,幸得父老乡亲的帮助,才得以重建家园。由此父母常告诫余彭年,对乡亲们苟富贵,毋相忘。果然,余彭年发达后首先给家乡捐款建水坝,购买医疗设备。他还在春节带领儿孙回乡看望乡亲,给乡亲发红包,他说:百多万元,发到手软。
余彭年大学尚未毕业便在长沙等地做小生意,什么生意都做,但似乎都不顺利。1981年余彭年曾手书条幅回忆这段时间的窘况:“商场如战场,由北到南,败当阳,走夏口,失新雅,走樊城,无容身之地。”
1949年余彭年辗转来到上海。拉过黄包车,摆过地摊。不过应该也有风光的时候,因为从一张摄于1953年的照片看,此时的余彭年西装革履,风度翩翩。
1954年,余彭年因为被人诬告有海外关系而被捕,罪名为“逃亡地主”。服刑期间,余彭年因为“表现好”和“有文化”被安排拆阅犯人的外来书信,并加以归类分发。这个工作所看到的人情冷暖,让余彭年悟透了人性。
1958年,在朋友的帮助下,36岁的余彭年抛妻别子,经澳门偷渡至香港。他将自己的名字由彭立珊改为余彭年。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清洁工。据他后来的片断回忆看,在香港的最初日子应该是相当艰难的。他说:“湖南人不懂广东话,又没有背景、没有亲戚,找一个工作不容易。” “现在的打工者比我们那时候好得多。他们有空调,到我的酒店打工很舒服,吃的穿的都好。我们那个时候,一个面包一杯开水就是一餐了。”
对于余彭年是如何发家的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为盛行的是说: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猝然离世,留下了一幢1000平方米的豪宅。因为据传李小龙的死是因为和自己的居住地——九龙塘相冲,此宅便成为凶宅,无人问津,余彭年得以100万的低价购得。此后,香港房价逐年上涨,这所房子竟升值到7000万,余彭年因此成为巨富。
成为巨富的余彭年仍然提倡节俭。他每天在职工食堂吃饭,一日三餐吃的多是简单的素菜和汤。食堂的墙上有他的亲笔字:反对浪费、宁可多盛一次。他衣服的后腰处缝着松紧带,他说这样无论胖瘦都能穿。
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都在他的手下做着一般职员。除去捐献的20亿,他的其他财产他也已经明确表示用于慈善事业,一点没有为儿孙留下。他常说: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
‘柒’ 属兔的企业家有哪些人
1、王少岩:17岁时进入父亲与友人合伙开设的茂延记商号学做生意。
2、郑周永:韩国统一国民党创办人,韩国现代的创始人。
3、李成伟:一名新加坡华裔富商,原籍福建泉州南安市。
4、王又曾:台湾力霸集团董事长、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工商企业家。湖南省长沙县(今长沙市望城县)人。
5、刘廷安:1939年3月生,吉林大安人。1967年9月中南工业大学机械系凿岩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英、俄、日语可读、译专业资料。
6、王石(这个就耳熟能详啦):(1951年1月-),原籍安徽金寨,生于广西柳州,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毕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集团董事会主席。
7、任志强(原华远集团董事长):(1951年3月8日-),籍贯山东莱州,地产商。
‘捌’ 新加坡有哪些民族
1 华族
华族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因此,华族文化在新加坡的方方面面都占据着突出地位,从语言和食物到娱乐和节日。
大多数华族来自中国的福建和广东等南方各省。来自闽南语和潮州话方言区的华族人数最多,其次是来自粤语区、海南话方言区和其他少数方言区的华族。
许多人是为了逃离家乡艰苦的环境而来到这里,但最终却沦为苦力或劳工。其他一些人则表现出营商的天赋,而且新加坡的许多知名创业家都是华族后裔。如今,新加坡华族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表现突出,从政治和商业圈到运动和娱乐,各层面都有他们的身影。
2 马来族
在最早来到新加坡的定居者中,马来族是第二大族群。因此,他们的文化也影响了后来到达这里的其他族群。
新加坡马来族人最早来自周边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爪哇岛和巴韦安岛,以及马来半岛。
在这里,本地人讲的马来语更接近于马来半岛的马来语,而非印尼群岛的马来语。
3 印度族
印度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而且新加坡的印度族是海外印度族人数最多的族群之一。
自 1819 年英国人在新加坡定居以来,许多印度族人从印度南部来到这里。今天,这里约有 60% 的印度族居民都是淡米尔人的后代。新加坡一半以上的印度族裔居民都信奉兴都教。
这里的印度族人以创业精神闻名于世,许多印度族人在这里创立企业,经营从纺织品到珠宝等各行各业的生意。今天,他们在政界和学术界也有出众表现。
4 欧亚族
生活在新加坡的欧亚族人虽然人数少,但影响力深远,是展现东西方在这里融汇共生的一个鲜活的缩影。欧亚族人融合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血统,自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在新加坡生活。
大多数新加坡欧亚族人的欧洲祖先是葡萄牙人、荷兰人或英国人,而他们的亚洲祖先则是中国人、马来人或印度人。
‘玖’ 新加坡有哪些民族
新加坡人是城邦国家新加坡的公民,新加坡为多种族(英语:Multiracialism)和多元文化的国家,种族包括华裔、马来裔、印度裔和其他较小的族裔社群。
民族:
华裔、马来族、印度裔、欧亚族/混血
新加坡人口与人才署发布其最新人口数据,截至2011年12月,新加坡总人口526万,比前年增加了约8万人;其中,新加坡公民327万,永久居民54万,非居民146万,分别占62%、10%和28%。新加坡公民主要以种族区分:华族(汉族)为242万,占74.1%;马来族为44万,占13.4%;印度族为30万,占9.2%;余者为欧亚裔/混血,占3.3%。
新加坡华人基本源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四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海南人、莆田人、上海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