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年增长多少
㈠ 新加坡的经济概况
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新加坡也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国民所得至2013年为止已是遥遥领先东南亚周边各国至少有六倍以上的差距,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计算,新加坡在全球最富有国家内名列第四。
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经济长期高速增长,1960~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并不严重。
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最严重衰退。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
2014年,新加坡GDP总计(国际汇率)为3080.5亿美元,人均GDP(国际汇率)为56319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8%。
(1)新加坡一年增长多少扩展阅读
新加坡共和国为一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面,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地当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北与马来半岛隔1.2千米宽的柔佛海峡,有长堤相连,可通行汽车和火车,总面积为647.5平方公里。居民中华人占77%,马来人14%,印度人7.6%,其他民族1.4%。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用语。
新加坡经济以转口贸易、金融、航运业为主,还有石油提炼、石油化学、建筑、造船、纺织、橡胶、食品罐头等工业。旅游业也很发达。
财政主要靠转口贸易维持。转口石油、橡胶、锡、纺织品、植物油等,进口粮食、食品及生活用品。交通发达。行政中枢新加坡(市),是东南亚最大海港,附近国家所产的锡、橡胶、石油等大多经此转运,也是联系亚、欧、大洋洲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有造船、橡胶、食品等工业。
㈡ 新加坡经济概况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匮乏。
2.经济简史
新国坡国土小, 人口少, 资源缺乏, 国内市场有限。但是其地处马来半岛南端, 马六 甲海峡南口, 地理位置优越。因此, 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 新加坡就成为一个国际都市, 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 并从此不断繁荣发展,1965年新加坡 脱离马来西亚联邦, 在李光耀总理强有力的统治下, 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加坡从实际出发, 实行全方位开放, 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 济之中, 积极参加国际分工, 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
新加坡政府从1961年起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制定了各阶段的五年发展目标,从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各阶段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1961-1965):为了改变过去单一依赖转口贸易的状况, 并解决殖民统治留下 的严重失业问题, 着手发展进口替代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当时新加坡人口为180万人, 失业的就有20万人,经过5年的努力, 创造了1.7万个就业机会。
第二阶段(1966-1975):这是奠定基础的十年。为了进一步使依靠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 着力发展制造业, 引进电子产品, 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十年中使制造业的产值从4.3亿新元增加到35亿新元, 每年递增26%;同时期, 基础设施 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 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此阶段基本解决了失业问题, 同时基本具备吸引外资的条件, 外国投资设厂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1976-1980):此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电子行 业为先导, 开始大量生产电脑,提倡科研与经济结合, 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制造业继续发展, 其就业人数由21万增加到36万,同时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使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阶段(1981-1985):着力引进高新技术,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阶段(1986-):扩大引进高新技术、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中小企业挂钩。为了引进投资、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 将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由原来的33%减为10%, 同时鼓励外 国人在新加坡办学校、医院, 便于他们长期居住。
3.经济概况
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政府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业为发展中心,加速经济国际化、自由化高科技化。为进一步发展经济,近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和蔬菜种植,农业拥有可耕地面积5900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9.5%。粮食全部靠进口, 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等。
(2).工业概况
自从1965年从马来联邦脱离后, 工业化推动了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主要有制造业, 包 括炼油、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交通设备等部门。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 但面临着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政府正致力于提高生产率, 以在低成本、高技术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3).服务业概况
新加坡服务业发达,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还将进一步增长。金融业是最大的服务 业部门, 在过去几年里增长很快。旅游业发达, 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来新的旅游者近714万人。主要来自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1326亿新元(约合941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6年):7.0%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5835新加坡元
通货膨胀率(1996年):1.4%
失业率(1996年):2%
当今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2月31日晚发表新年献词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新加坡经济目前已陷入衰退,2008年增长率仅为1.5%,低于政府预期的2.5%,而2009年新加坡经济仍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李显龙说,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此次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因此在应对上将更加困难。作为一个小型的开放经济体,新加坡此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出口、旅游及更广泛的经济领域都受到了影响。
他指出,2009年的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很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事情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发生转变。新加坡人必须为艰辛的2009年,特别是前半年做好准备。更多公司将被迫缩小规模,未来几个月将可能出现更多裁员。
李显龙说,经济衰退并不意味着没有机遇。在金融风暴中,新加坡必须继续寻求新的增长机会,确保新加坡能在经济衰退结束后更加强大。新加坡政府已对此次经济风暴迅速作出了反应,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就业问题,要使人们保住自己的工作,并通过再培训,帮助已失业的人重新找到工作。
他最后表示,仅有政府的帮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他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此次经济危机。
此次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使新加坡2008年以来不得不连续4次调低了2008及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其中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被降至负增长1%至增长2%之间
㈢ 新加坡人口有多少
新华网新加坡2010年9月1日电(记者丁其林高川)
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人口首次突破500万大关,达到508万。华人约占78%,约396万。
据新加坡统计局8月31日晚公布的“2010年人口普查”初步报告,新加坡公民人数为323万,永久居民为54万,其余约131万是非居民。非居民包括持有工作许可、就业许可、长期社交访问许可及学生证等在当地逗留的外国人。
统计显示,新加坡过去10年人口增加逾100万。由于新加坡政府减少引进外来人口,永久居民和非居民人口的增长放缓,过去一年内人口增幅为1.8%;永久居民过去一年增加1.5%,而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间,平均每年增幅为至少6%;新加坡非居民人口过去一年增加约4%,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间的19%增幅相比,急剧下降。
㈣ 2020年新加坡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多少呢
新加坡属于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国、日本、欧洲和周边市场,是亚洲“四小龙”之一。COVID-19疫情的暴发及蔓延使新加坡经济深受打击。2020年,新加坡经济增速为-5.4%,创历史新低,其中对外贸易、旅游和零售等领域受疫情影响显着,下降幅度较大;制造业的强劲发展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撑。那么,2020年新加坡经济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特点?环球印象投资分析新加坡事业部多角度回顾2020年新加坡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严重,多个指标创历史新低
1.1 经济增速创历史新低,但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0年,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691亿美元,低于2019年的5107亿美元。从实际GDP看,新加坡GDP全年同比增长-5.4%,为独立以来最低增速。2020年4个季度的增速分别为0、-13.3%、-5.8%和-2.4%。从具体领域看,制造业的快速恢复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新加坡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3%,扭转了2019年负增长的趋势,为近3年来的最高增速(详见下表1)。其中,2020年12月,新加坡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4.3%,连续2个月取得双位数增长。生物医药制造产业、电子和精密工程产业的稳定发展支撑了制造业的快速增长。2020年,新加坡生物医药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和精密工程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3.7%、11.9%和10.6%。
与制造业的快速增长相反,服务业和建筑业产值均为负增长。2020年,新加坡服务业产值同比增长-6.9%,其中只有金融保险业和信息通信业产值保持正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和2.1%,但均低于2019年7.8%和12%的增速。建筑业产值降幅更大,2020年同比增长-36%。
1.2 对外贸易大幅下滑,服务贸易降幅大于货物贸易
一是货物贸易方面。2020年,新加坡货物对外贸易总额为9691.1亿美元,同比减少5.2%,为近年来第二大降幅(见下图1)。其中,货物出口同比下降3.2%,进口同比下降7.4%。由于油价下跌,石油贸易同比下降31%,非石油贸易则小幅增长了0.7%。5月贸易额仅为679.4亿美元,为年度最低值;12月贸易额最高,达864亿美元。与2019年各月度相比较,2020年除了2月和3月保持增长,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其中5月降幅最大,达23.9%(见下图2)。2020年,新加坡的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欧盟、泰国、马来西亚、中国、中国香港和印度尼西亚,贸易额分别同比增长38.3%、27.2%、26.1%、15.5%、8.8%、6.8%、-0.7%、-8%、-15.1%和-16.4%。
二是服务贸易方面。根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公布的数据,2020年,新加坡服务贸易总额由2019年的5800亿美元减少到2020年的4970亿美元,降幅为14.3%。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下降12.7%和16.1%。
㈤ 新加坡华人占多少
华人占74%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类发展指数为0.901。
语言
独立以后,加上曾经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作为四大族群的沟通和教学语。自1979年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 (类似于中国的“推广普通话”)之后,华语成为另一个广泛使用的语言,有超过七成的新加坡人能说华语,是华裔之间的通用语言。
新加坡民间也通行各种汉语方言,一般上35岁以上的新加坡华裔都通晓几种闽粤方言,例如:莆田话、粤语、潮州话、客家话、闽南语、福州话、海南话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新加坡、网络-新加坡华人
㈥ 新加坡发展速度
快速。新加坡2021年第四季度经济加快复苏步伐,迈向逾10年来最快全年增长。新加坡共和国,简称新加坡,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
㈦ 新加坡人口多少2022
截至2022年,新加坡总人口约545万,公民和永久居民399万。
其中居民404.42万(包括352.32万公民和52.1万永久居民),非本地居民164.16万。总人口增长率-0.3%,人口密度7810人/平方千米,性别男女比例为957:1000。
年龄中位数41.5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2%。劳动力人口为371.39万,占总人口65.3%。其中,居民劳动人口为234.55万,大学以上居民劳动力占居民劳动力总数比重为39.1%。
新加坡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区),定名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中区社理会,2020年,这五个社区分为31个选区,包括14个单选区和17个集选区。
民族: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移民进入新加坡。华族在新加坡经济社会中地位较高,其经商表现突出,有“中华总商会”等规模大、影响广的商会组织。
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
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居民中,华族占74.4%,马来族占13.4%,印度族占9.0%,其他种族占3.2%。
截至2020年9月,新加坡居民中,华族占74.3%,马来族占13.5%,印度族占9.0%,其他民族占3.2%。
截至2021年8月,新加坡人口中华人占74%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