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女乒原一号叫李什么
Ⅰ 刘国栋的介绍
刘国栋坦言 去新加坡就是为了证明自己2008年08月16日 13:40国际在线(北京)【大 中 小】 【打印】“刘国梁的哥哥”刘国栋
刘国栋这个名字开始被中国人所熟悉,一个原因是他在2006年出任了新加坡乒乓球女队的教练,并很快使新加坡队成为中国女乒的竞争对手;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有一个实在太有名气的弟弟——前奥运会乒乓球冠军、现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因此,当人们介绍刘国栋时,总忘不了加一句,他是刘国梁的哥哥。
刘国栋和刘国梁一块儿学球,一块儿长大。但作为球员,两人的际遇却大不相同。比刘国梁大三岁的刘国栋,练球比弟弟早,成就比弟弟小。1994年,刘国梁作为球员在国家队已经站稳了脚跟,刘国栋这时也来到了国家队,但身份是中国女队的陪练。在那时,有人就开始使用那个前缀:他是刘国梁的哥哥。
由于机遇和天赋的不同,同样勤奋的刘国栋作为球员取得的成就,不如弟弟辉煌。然而,作为教练,刘国栋表现出了并不逊色于弟弟的水平。2002年前后,刘国栋在执教陕西银河俱乐部期间,一手调教出了马龙、郝帅两名新秀。如今,这两名球员已经成为中国男乒新一代球员中的佼佼者。之后,刘国栋以学员的身份,进入了中国男乒的教练组,这时,弟弟刘国梁已经是中国男乒的主教练了。
2006年1月,应新加坡乒协的邀请,刘国栋登上了前往新加坡的飞机。刘国栋在15日的女团半决赛结束后告诉记者:“当初决定前往新加坡,就是为了要证明自己。”临走时,他还丢给弟弟一句话:“我要把新加坡队带成中国队最强的竞争对手。”
“魔鬼教练”刘国栋
在刘国栋接手前,新加坡女队在世界上已经小有名气了,但与同样由原来的中国内地球员组成的中国香港队相比,新加坡队的战绩逊色了许多。刘国栋上任后很快发现,新加坡女队的球员李佳薇、王越古等人虽然实力不俗,但整支球队的管理松散,纪律松弛,这是阻碍新加坡队进一步提高的症结所在。刘国栋上任后,就开始从严治军。他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是用中国乒乓球队严格的管理方式来要求她们。”
在刘国栋的带领下,新加坡队每天训练的时间延长了,“挨批”更成了队员们的家常便饭。队内的“一姐”李佳薇,每天训练完都会被第一个拎出来“挨批”:从严治军,就是得从“头”管起。那时全队从李佳薇到小队员,个个都红着眼眶走回宿舍。
回忆起最初这段略显“残酷”的磨合过程,刘国栋说:“刚开始,她们会对我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但运动成绩的提高是最有说服力的,渐渐地,她们从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中尝到了甜头,和我也越来越配合。”
在刘国栋的训练下,新加坡女队的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今年年初的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上,新加坡女队史无前例地打进决赛,李佳薇还在决赛中击败了中国队的郭跃,惊出了中国队一身冷汗。如今,刘国栋又带领着新加坡女乒,实现了新加坡人48年的奥运奖牌梦。
“小伯乐”刘国栋
在15日的北京奥运会女团半决赛中,新加坡队的两位大姐李佳薇、王越古先后在单打中败北。关键时刻,1986年出生的冯天薇力挽狂澜,连拿两分,使新加坡队转危为安。而力邀冯天薇加盟新加坡女队,正是刘国栋的得意之作。刘国栋在赛后说:“我刚到新加坡队后就感觉,这个队在人员配备和技战术打法上不完整。”于是,2007年,在日本联赛打球的冯天薇进入了刘国栋的视野。刘国栋说:“冯天薇就是在我的联系下,加盟新加坡队的。”
在刘国栋看来,冯天薇的优点,一个是肯吃苦,服从教练安排,另一个就是她的右手横拍结合快攻的打法,在技术上有发展前途,有可塑性。2007年3月,冯天薇正式加盟新加坡女队,她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新加坡女队第三号位置上的实力,新加坡女队近年来的取得的佳绩,与刘国栋的慧眼识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好哥哥”刘国栋
虽然刘国栋如今已经成为新加坡体育史上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外籍教练,但中国记者的问题却还总是离不开他和刘国梁的那层特殊关系。虽然同住在奥运村,但刘国栋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他还没有时间和弟弟单独小聚一次。两人只是通过电话互致问候。
刘国栋说,兄弟俩平时聊天,只愿意谈乒乓球以外的事。特别是在自己成为新加坡队的教练后,兄弟俩更少谈论关于乒乓球的话题。不过,这一次有点例外。刘国栋说:“这次团体半决赛抽签,中国男队抽到了韩国男队,新加坡女队抽到了韩国女队,我和国梁约好了,要带领各自球队,打败韩国队,如今,我兑现了我的诺言。”
实际上,虽然刘国梁此前的名气比自己大很多,但刘国栋一直在呵护着弟弟。当年在为中国国家女队作陪练期间,刘国栋总是利用休息时来照顾弟弟。当时,刘国梁有一阶段状态特别低迷,思想上也出现波动。急在心里的刘国栋在开导弟弟时着了急,一脚把“刘国梁的床”踹出个大窟窿,事后却发现,这床是刘国粱的室友孔令辉的。在回顾这段往事时,刘国栋说:“他后来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也许是人生际遇的不同,刘国栋和刘国梁兄弟俩在气质上完全不同,相比刘国梁与人交谈时的神采飞扬,刘国栋待人接物显得温和、谦让。当记者抛出这次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来,弟弟是否在心理上给了你压力?”刘国栋从容说:“弟弟从来没有给过我压力。”随后,他又狡黠地一笑:“我是哥哥,弟弟得听哥哥的。”(本文来源:国际在线作者:任灏瑜)
Ⅱ 介绍一下新加坡乒乓球女队员的情况
冯天薇个人档案
出生日期:1986年8月31日
原籍:中国黑龙江
打法:右手横板两面反胶
世界排名:第40名
职业战绩:
2002年中国全国青少年女单冠军
2003年世界青少年巡回赛新西兰站女单八强
2007年中国台北公开赛21岁以下女单冠军
2007年中国台北公开赛女单亚军
原籍中国黑龙江的冯天薇今年3月正式加入新加坡乒总,至今已代表新加坡参加了国际乒总职业巡回赛五站赛事。在9月6日,冯天薇正式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使得她和李佳薇、王越古组成的新加坡女队实力大幅度提升,有望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冲击奖牌。
今年21岁的冯天薇在2002年就夺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女单冠军,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但是由于在国家队一直未能取得好成绩,感觉出头无望的冯天薇2005年前往日本参加俱乐部联赛。随后她在友人的帮助下与新加坡乒总取得联系,最终前往新加坡发展。今年3月她加盟新加坡女队,并于9月6日正式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
在上个月下旬的中国台北公开赛上,不仅拿下21岁女单冠军,还勇夺公开组女单亚军,一鸣惊人。 尽管最后的决赛败给了队友李佳薇,但冯天薇在杀入中国台北公开赛决赛途中,先后把三位世界名将王越古、奥地利的刘佳和日本的福冈春菜拉下马,实力可见一斑。甚至有媒体认为她的实力已经超越新加坡二三号人物王越古和孙蓓蓓,直逼头号女将李佳薇。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深圳公开赛上,冯天薇杀入女单八强,在与郭跃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失利。
冯天薇代表新加坡出战了五站赛事,表现越来越出色,她表示自己正在逐渐适应国际比赛的节奏:“参加了五站比赛,中国台北站的成绩最好。不过,由于太久没有参加国际赛,一时适应不过来,因此前三站(韩国、日本、中国南京)的表现不是很好。”
新加坡女队主教练刘国栋认为冯天薇这个队员非常听话,很乖,自我约束力很强。冯天薇自己是通过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短短一个月时间她的世界排名就从73名窜升到40名,确实是新加坡女队的希望所在。
面对明年的北京奥运会,冯天薇表示自己将全力争取赢得奖牌:“我在日本打了两年甲级联赛,之后通过友人的推荐和拉线与新加坡乒总取得联系。我当时很想到新加坡发展,所以就来了。希望有机会代表新加坡,实现夺得奥运奖牌的梦想。”
姓名:王越古(Wang Yuegu)
性别:女
国籍:新加坡
生日:1980.6.10
籍贯:辽宁鞍山
身高:
体重:
项目:乒乓球
打法:右手正手反胶、反手生胶
主要战绩:1997年全国乒协杯第二名,全国八运会混双铜牌;
2006年国际乒联巡回赛日本站女单冠军、俄罗斯站女单亚军、德国站女单冠军;
1980年出生的王越古6岁时开始跟随鞍山铁东体校的石海梅教练学习乒乓球,很快便显示出过人的天赋。在1989年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比赛中,9岁的王越古获得女单比赛的第一名。1990年,王越古被八一体工队挑选入队训练,1993年进入国家二队。1995年进入国家一队。1997年全国乒协杯击败王楠、李菊获得亚军。由于右脚踝的伤势,王越古做了一次大手术,但随后,在国家队失去位置。
2001年,王越古以中国乒协的名义交流到日本打球。她在日本征战四年,其中三年还取代前中国名将何智丽,成为全日本女单冠军。
2005年,王越古接到新加坡国家队的邀请,并加入新加坡国家乒乓球队。同年6月首次代表新加坡参加韩国公开赛,阔别国家赛场6年的王越古与队友配合,获得女双亚军,并打入女单复赛。
2006年国际乒联巡回赛中,王越古获得日本公开赛女单冠军、俄罗斯站女单亚军和德国公开赛冠军。已经成为中国女单的主要对手之一。
原籍中国辽宁省的乒乓球女将王越古日前正式入籍新加坡,她将和李佳薇,孙蓓蓓联手代表新加坡出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越古的加盟也大大增强了新加坡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整体实力。
在之前结束的亚运会中,新加坡女乒超水平发挥,在爆冷击败了中国香港队以后,又3-2力克卫冕冠军朝鲜队,令人刮目相看。世界排名第五位的李佳薇与屡屡扮演关键角色的孙蓓蓓成为了新加坡的大功臣,虽然在决赛中,新加坡以0比3不敌中国,拿下银牌。不过,这已是新加坡乒乓球运动历来在亚运会的最佳成绩了。如今王越古的加盟可谓是如虎添翼,2008年新加坡极有可能对中国造成威胁。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第一时间对这件事情给与了报道,报道中称,王越古(26岁)是中国八一队前队员,打法为右手横板快攻结合弧圈,两年前到新加坡发展事业。她目前世界排名第八,是世界排名第二高的新加坡女将。有了王越古,加上世界排名第五的李佳薇、孙蓓蓓(世界排名第37)和张雪玲(世界排名第49),新加坡娘子军在明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希望提高了不少。根据条例,明年奥运会的乒乓球将设四个项目——男单、女单、男团和女团。由于每个国家或地区只能派出一队参加团体赛,因此新加坡有望在女团项目争取奖牌。
王越古在13岁时曾入选中国国家二队,与世界头号女将中国的张怡宁是同一时代的球员,两年后还进入中国国家一队。1997年,王越古连败前世界冠亚军王楠和李菊,获得中国全国乒协杯赛亚军。她之后由于右脚踝受伤,接受了手术,继而失去了国家队的位置。
新加坡乒总总经理郑杰奇昨天受访时说:“王越古在本月初获得公民权,我们乒总上下都对这个消息感到雀跃万分。她将成为奥运计划中的重要成员,而且也将可以参加一些区域性的国际赛,如东运会等。因此我们都感到很开心。她也将加入0812奥运特别计划,备战明年的奥运会。”
郑杰奇也肯定,王越古将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但至于是否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目前还言之过早,毕竟乒乓球是相当耗费体力的运动,因此到时还必须视她的体力而定。
李佳薇简介
[ 2008-3-2 19:26:00 | By: 寒塘鹤影 ]
出生日期:1981.8.9
项目:乒乓球
性别:女
身高:172cm
体重:60kg
国籍:新加坡
俱乐部:
李佳薇6岁开始打球,右手横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1990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1994年进入北京队,1996年远赴新加坡,成为新加坡队的主力。
李佳薇的打法秉承了北京队横拍快攻的特色,技术风格类似当年的国手王燕生和滕毅。李佳薇的发球多使用反手位一个带“拱”的迷惑性动作的侧上、侧下旋发球,正手位可以用正胶发半下蹲发球。李佳薇接发球多用正胶突击或者直接劈长和对方打相持,相持中她的反手速度快、力量大、角度开,多使用压反手变正手的战术。
李佳薇正手位正胶的低球突击非常有质量,加上身高优势和出众的摆速,她能够给所有高手制造不少麻烦。由于正手没有什么旋转,李佳薇的弱点也在于对方发下旋长球后过渡的一板,另外在接发球中她的正手一味的依靠正胶发沉的特性,而晃动和迷惑性动作不够。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李佳薇2比1领先王楠,第四局20比16最终还是没有拿下比赛,此战成为乒乓球历史上的经典战
Ⅲ 李佳薇的相关报道
李万祥,一个被中国乒乓球队教练李晓东称为“乒乓伯乐”的基层教练。但就是这样一个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基层教练培养出了郭焱、李佳薇、张雪玲等名将,在他培养的弟子中曾经一批12个孩子中有11个被输送到专业队,这样的高成材率是许多教练甚至国家队教练所无法企及的。
李万祥的运动员生涯的顶峰也就是入选过乒乓球队青训队,曾经的世界冠军梦想在一次意外受伤之后破灭了。他把希望寄托于弟子身上。受伤退役后,他随即托朋友以700元优惠价买了一张红双喜球台,又花了325元买了1300个乒乓球,靠这些家当在自己家中办起了乒乓球班,免费教孩子们打球。12平方米的家被改造成训练室,而家里的家具被搬到临时修盖的平房里。妻子和女儿被他打发到母亲那里,老少三代挤在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小平房里。
这样一折腾就花掉了1000多块钱。这笔他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巨款”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北京家庭一年的收入。
墨绿的球台成了梦想的摇篮,也成了他的床,他在这张床上一睡就是3年多。家人支持了他3年多,上海的姐姐姐夫也接济了他3年多。李万祥的付出,感动了孩子们的家长,也打动了北京市西区邮局的领导。1988年12月14日,北京市西区邮局体校正式挂牌成立。其实,所谓的体校也就是一个60多平方米刚刚容纳下4张球台的地下室,但对李万祥而言,已非常满足。
在这个位于北京复兴门附近的新天地,他成了46个孩子的教练、保姆、爸爸。在那个时候,没有一个孩子将他视为自己的爸爸,背后都叫他“魔鬼”,连女儿也是如此。他太严厉了,太苛刻了。“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要求技术全面,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比赛最为较劲的时候肯定会吃亏。所以我要求这些孩子的正手攻、反手攻、小球、底线、搓球、抢发等每一项都要达到95分。再说,孩子家长每个月花5块钱到这儿练球不是让孩子来玩,是真想让孩子成材。”李万祥说,自己当年训练得确实狠了点,“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就用休息时间给他们‘开小灶’。从晚上7点到11点,这一练往往就是四五个小时。现在,我这两只手都患上了严重的腱鞘炎,经常疼。”李万祥的付出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冠军。体校成立一年后,他的孩子便囊括了所有的冠军。这样的垄断持续了8年。
当然,长大了的孩子们在登上领奖台的那刻都会想到这个“魔鬼”,想到这个爸爸。 郭焱在获得世界冠军后得到一辆大众甲壳虫的奖励,她对着电视机镜头说将这辆车送给李万祥教练。李万祥说,有孩子这句话,自己就非常知足了。 李晓东曾评价李万祥训练小孩“有一套”,而且选材“独具慧眼”。李万祥选队员首先要学习成绩好,只要有一门课低于90分就停训补好文化课再回来练,“文化课对他们的心理素质、应变等有好处,而且我还得看这孩子的眼神,好的苗子要有震慑对手的眼神和眼观六路的机敏。” 李万祥的选材在专业人士看来是那么的另类,中国乒乓球协会的一位副主席曾指着一个孩子说,“这孩子不行,把她开了吧。” 这个孩子就是如今中国乒乓球的主力、世界冠军郭焱。
其实,在这位副主席之前,郭焱已经被废了一次。当时,郭焱被着名的乒乓球教练拒之门外,而让她改练柔道,心有不甘的家长带着她找到了李万祥。看中了她不服输劲头的李万祥留下了这个“黑不溜湫”的孩子。感恩的郭焱常跟记者提及在“李教练”手下训练的6年,“没有李教练的栽培,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如果说,郭焱的今天是李万祥用心栽培的结果,那么李佳薇的辉煌则是无心插柳的收获。 当年,李万祥并没有让李佳薇学乒乓球的打算。一次训练中,李万祥感受到了女儿的乒乓球天赋。当他给小队员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动作的时候,小佳薇在旁边嘟囔了一句:真笨。李万祥让小佳薇来做一遍,结果女儿做得有板有眼的,让她再做其他的动作俨然是个老球手了。
原来,孩子是观察中偷师。自此,小佳薇在爸爸的“魔爪”下开始了一段令她刻骨铭心的训练生涯。 到今天,李佳薇都数不清自己挨了爸爸多少骂,哭了多少次,“反正就是天天挨骂,我实在受不了了,每天就想着怎么能离开家,不挨骂。我妈妈也没少因为这事哭过,他严格的太过了。不信,你问问郭焱,我打不好他就揍我。”在哭的同时,小佳薇也在暗处和爸爸作对,有时趁着李万祥不留神就用脚猛踩乒乓球,在小佳薇看来“踩坏一个就可以少练一个”。 爸爸的严厉更多的是来自于望女成凤的期望。而且别人家的孩子不敢打,也不敢骂的太厉害,只能拿自己的女儿“开刀”,“佳薇是队里的主力,她做到了别人就会以她为榜样。她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所以我就拿她‘开刀’。我不后悔当初对她这么狠,不狠出不了成绩。” “如今,我的所作所为就是犯罪了。”李万祥说。 十几年前,新加坡选择了在北京队打球的李佳薇。对新加坡而言,小佳薇身上具备的潜力与天赋彰显着大好前途。而对小佳薇来讲,选择新加坡唯一的理由是逃离“魔鬼”爸爸的手掌。十几年前的那个大逃离,对父女俩而言充满了眼泪。李万祥开着车送13岁的李佳薇去首都机场,一边流泪一边开车的他不得已在高速公路的中间停下了车,“如今,一看我哭,我爸爸就跟着哭。看着两边不断超过的车,我赶紧把眼泪擦干不哭了,我爸这才把车开到机场。”在此后,每当李佳薇回新加坡,一家人在机场分别的时候都要大哭一场,甚至有路人对此非常不解。5年前的一天,一家人在北京首都机场抱着哭,走过来一热心路人问李万祥这是要把孩子送哪里去,李万祥说新加坡。
“我还以为送农村呢,哭成这样!”李佳薇把眼泪也带过了马六甲海峡。刚到新加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教练异常凶狠的训练,小佳薇每天想家想得吃不下饭,第一堂训练课就练到凌晨三点。归心似箭的小佳薇经常是把所有的行李打包,时刻准备回家。爸爸每次都在电话中告诉孩子,已在办让她回家的手续,今天说差这个,明天说差那个没落实。在爸爸的“拖拉”战术中,小佳薇逐渐适应了新加坡的一切。
其实,适应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个巨大的挑战。刚到新加坡时,不仅要面对艰苦的训练,还要适应陌生环境。在新加坡高温高湿的生活中,小佳薇的训练中没有空调,生活中没有洗衣机,所有的衣服都要自己手洗。
“魔鬼”爸爸疼在心中,经常托空姐给孩子带衣服,其中有一次便一下子带了150件运动衫,李佳薇仍记得那些衣服上的长城、毛主席像、米老鼠等图案,“感觉太爽了,当时是穿完脏了就扔,一上午扔两件是常事,后来买了洗衣机,那些衣服穿不过来就全送人了。”
经过5年的坚持,不断成长成熟的李佳薇逐渐在新加坡乒坛立足,并引起国内的普遍关注。李万祥说,李佳薇与其他到国外打球的运动员不同,她到新加坡的时候还是无名小卒,“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新加坡乒总一直非常用心而耐心地培养佳薇,对此佳薇也很感激。”
悉尼奥运会,王楠淘汰了19岁的李佳薇。
而4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上,李佳薇则以正手生胶、反手反胶的独特打法淘汰了卫冕冠军王楠,并让同胞记住了自己。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如果当年李佳薇的教练阅历再丰富一点,她本人再成熟一点,李佳薇的成绩可能就不止是当年的第四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佳薇回家!
2008年8月15日,新加坡队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半决赛中以3比2战胜韩国队。 创造了新加坡队48年来的奥运会最好成绩。获胜后的李佳薇任泪水在脸庞流淌。赛后,她说这是自己第一次为胜利而哭泣。
新加坡体育部长维文对《联合早报》说:“我很想给佳薇一个拥抱……想让她知道我们绝对会给予她最大的支持。我不希望这是佳薇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2009年4月25日,李佳薇大婚引起了新加坡的广泛关注。而当她的儿子李天睿满月之际,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亲自到场祝贺,足见这位新加坡国宝的分量。 2008年的8月15日,在秋阳的照耀下,北京气温上升明显,阳光充足。北京气象台提醒到户外活动和观看比赛的朋友,“要做好遮阳防晒的准备”。
这一天,李佳薇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新加坡奥运历史上最好成绩。
就是这样一天,父母的馅饼也制造了一场崩盘式的失败。李万祥原本想拿馅饼给女儿加油,没想这馅饼如同刺向气球的一根针一样使得李佳薇在赛前就已经泄气了。
当天,55岁的李万祥和妻子站在北京大学的西门口,手里拿着刚烙好的馅饼候着孩子。他给李佳薇打了一个电话说是自己送来了她的最爱——妈妈烙的猪肉白菜馅饼。
这个电话把女儿的馋劲儿给勾起来了,“爸,我马上就上场比赛了,别说那些没用的了,然后就挂了。”走上赛场的女儿面对的对手是曾在雅典奥运会上战胜过自己的韩国选手金景娥。此前不久,李佳薇还赢过对手。一心想在奥运赛场上复仇的她,满脑子想的却是馅饼,而且还是白菜馅的,“我觉得自己都吃透她了,可是总想着馅饼肯定就走神了,结果输了。当时哭的不行,就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就把电话给我妈,我妈又把电话给我爸,谁都不敢接。他们俩一直在西门那儿站着,结果在大太阳下等了一下午。”
好在,失败之后的李佳薇很快就调整好自己。在随后第三盘双打比赛中她与王越古搭档战胜了金景娥与朴美英,并赢得了奥运会乒乓球团体的决赛权。
要不,李万祥的“罪过”可就大了。
后来,李佳薇在北大门卫异样的目光中一口气吃完了父母给她带的馅饼,李万祥还问女儿要醋吗,他连醋都给带来了!
单打比赛开始前,李万祥给女儿打电话说找着个买糖葫芦的地方,40块钱一串,李佳薇没说话就把电话给挂了……
她非常理解爸爸的添乱,完全源自于对自己的爱。
实在是因为“着不起那急”,李万祥不敢到现场也不敢看电视直播女儿的比赛,所以他根本掌握不好女儿的比赛节奏。 2009年,李佳薇在北京与心上人李超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李超是安徽蚌端口人,从事医药贸易的成功商人。随后,喜得贵子,取名李天睿,因为孩子属牛,小名叫“牛牛”。
初为人母的喜悦很快被一个期望打破。新加坡乒总希望她能够再战一届奥运会,为了报恩于新加坡乒总,她告别了北京的家。
回到新加坡后,李佳薇坚持一天两练,从不间断。为了与女儿每天保持联系,李万祥一口气买了几十张电话卡。爸爸明白,女儿最难过的不是“身体关”,而是对孩子的牵挂,“走的时候夺门而出,都不敢回头看一眼。如今每天只能通过视频、电话和儿子联络感情。”
李佳薇说,自己虽然很想念儿子,有时从视频上看到他眼泪都会不停地流,“但我只能狠下心,不去计划几时回去看他,因为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训练不能分心,我还要拿奥运个人奖牌,只好暂时地与孩子分别。”
其实,北京的家中,有李佳薇牵挂的爱人、牛牛,还有90高龄的奶奶。每次回家,懂事的孙女都要给奶奶洗澡、洗脚、梳头。佳薇说好在奶奶有爸爸陪伴,90岁的奶奶经常下巴脱臼,身边一直离不开人,更离不开这个儿子。
谈到自己乒乓球的领路人,李佳薇对爸爸是又痛又恨。
痛的是爸爸对乒乓球的痴情让他落下一身伤病,恨的是他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别看他是培养运动员的,他自己的身子骨都不健康,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一天下来要吃十几种药。他的睡眠非常不好,但一见球台就来精神。现在,基本上一天要训练五六个小时,对健康人来讲都是很大的强度,更何况他浑身是病……”
李佳薇说,爸爸可以为了乒乓球放弃一切。
20多年前,一位家长买了一包万宝路给李万祥,一起抽烟时,李万祥发现这位家长抽的是极其廉价的烟,当即李万祥把整盒烟给“撅折了”。从此,李万祥戒掉香烟,并时刻与家长保持距离,“他就是不想使自己的爱好给家长添负担,他觉得,每让家长多开支一分钱就会有不少人练不起球。所以他对送礼的家长都是先板起面孔训人家一气,然后让人家把东西拿回去。”
而异常“好面子”的爸爸还经常“假私济公”,爸爸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同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机会经常是各个体校轮流坐庄,先是交流然后吃饭。每次李万祥都是参加交流后不吃饭就往回赶,他得给46个孩子做饭。李佳薇说,即使是爸爸自掏腰包代表体校坐庄请大家吃饭的话,也都要先回去把饭做好才回去尽东道主之谊。
李佳薇说,爸爸受到的最大奖励是1995年邮局奖励给体校的那辆金杯车。那还是邮局为了方便爸爸带队员到天津交流比赛用的,属于集体财产、精神鼓励。
而爸爸说,“孩子们那些奖杯和证书就是对我的最大奖励,人家把孩子送到我这来吃苦,不出成绩对不住人家,不能让孩子白受罪。”
在培养新生力量的同时,李万祥还广纳弟子,街坊成了他的弟子,陌生人也成了他的弟子。20多年来,作为北京监狱管理局的乒乓球教练李万祥走遍了北京所有的监狱。他不仅教授球技,更多的是教服刑人员做人的道理。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李万祥的两位荷兰弟子获得了乒乓球比赛的奖牌。而他的第一个外国徒弟则获得过英国冠军,这个令他兴奋的消息还是在1989年应邀到联邦德国多特蒙德观摩比赛时偶遇英国弟子时知道的。而且,当时德国的俱乐部还以每月5000马克的高薪挽留他,李万祥一点没动心。他牵挂着体校的孩子,牵挂着监狱里的学生和小区里的徒弟们。
女儿说,爸爸就是乒乓球的播种机。女儿则是爸爸的骄傲。女儿的照片和各种奖状奖杯环绕着整个客厅。李万祥说自己时常看看,感受一个生命的成长,看着自己的女儿也就想起了其他的孩子,感觉自己虽然清贫辛苦,但很值。
李万祥非常期待伦敦奥运会,这种期待源自于对女儿的信任,“到那时候,她肯定是更成熟了。”
李万祥说,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向看台上的自己求助时,“我只要一抱着牛牛站起来,她就懂了,肯定拿下。”
Ⅳ 新加坡乒坛女王李佳薇,和男友同居5年被抛弃,现状如何了
乒乓球项目作为中国的“国球”深受国人的喜爱,国内涌现出许多如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王楠,张怡宁以及如今的马龙,丁宁,张继科,刘诗雯等优秀的运动员,而随着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国外也出现了如冯天薇,李佳薇,石川佳纯,水谷隼,张本智和,伊藤美诚等成绩突出的选手,乒乓球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项目。
图
Ⅳ 乒坛美人李佳薇:14岁独闯新加坡,击败巅峰王楠也拿过奥运银牌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女单赛场爆出冷门,作为卫冕冠军王楠在四分之一决赛里输球了,她输给了一名新加坡选手李佳薇。
这个有着甜美笑容的女选手曾是中国海外兵团里最大的“威胁”,20年前她一个人扛起了新加坡乒乓球的兴衰荣辱,14岁从北京到新加坡,从此,她一个人的奋斗史就成了新加坡乒乓球的发展史。
但她从北京走向新加坡,从业余球手走向奥运奖牌得主,其实是从逃离开始的。
1981年8月李佳薇出生于北京,2个月后同样在北京一个叫张怡宁的孩子也出生了,20多年后,她们会在两个国家乒乓球台上各自开启新的故事。
李佳薇的父亲李万祥是一名乒乓球教练,80年代末在一间不到60平米的地下室里成立了自己的学校,别看它小,李佳薇、郭焱、张雪玲都从这里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队员们私下给李万祥取外号叫“魔鬼”,李佳薇也这样称呼他。有时候其他队员犯错结果挨打的还是李佳薇,从小他就像逃离“魔爪”。
她会趁父亲不注意踩烂乒乓球,她认为没有乒乓球就不用训练了,结果又是一顿打。
9岁那年她进入了什刹海体校,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张怡宁,年纪相同的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跳皮筋、丢手绢、跳房子她们都玩过。也是从那时开始,李佳薇就没赢过张怡宁。
除了体校的训练,李佳薇还要忍受父亲的加练,这对于一个孩子无疑是煎熬,她太想脱离那个环境。
1993年来自上海的井浚泓在世乒赛女单第三轮击败了“不可战胜”的邓亚萍,让新加坡乒总找到了一条快速提升成绩的新路——归化中国球手为新加坡打球。
1996年他们来到了北京队,首先看中的是张怡宁,结果北京队不放人,后来找到了李佳薇,“我是铁了心要走。” 一方面因为父亲残酷到有些压抑的训练方式,另一方面她觉得要在国内打出来实在太难了。
不到15岁,她离开了家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对于任何一个小孩子都是痛苦的成长,在脱离了父亲的“魔掌”后,李佳薇意外的发现她十分的想父母,想家,想所有人。
哭,也贯穿着初到新加坡时李佳薇的生活。“天天哭,上学、比赛、打球都哭……当时打了一个大箱子的电话卡,父亲和我都在哭。”
除了思念,她还需要面对残酷的训练,“5个人训练,想用5张台子,没有!新加坡国家队训练馆一排4张台子,第2排4张台子,很窄,而且灯光不亮。男女队员在一个馆,只能各用两张台子,这样5个人没法同时练。”前新加坡主帅周树森曾说。
当时新加坡的训练环境很差,而且她还是学生,白天上完课后晚上7点半开始训练,经常打到凌晨两三点,然后又要去上学……甚至还有一次因为训练得太晚,连警察都招来了!
凌晨两点,训练馆内灯光昏暗,风扇呼呼地吹着,另一边是队员们训练的呐喊,结果警察以为出事了过来查看。
2000年19岁的李佳薇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奥运会之旅,女单八分之一决赛,她遇到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新加坡只能仰望的王楠。 结果没想到3局过后,李佳薇2:1领先,第四局甚至拥有4个赛点,20:16只要再赢一分她就将爆出本届赛会的第一个冷门。
但是无论总教练蔡振华还是主管教练李隼都认为王楠的机会渺茫,可作为当时的女单一姐王楠硬是逆天改命,挽救多个赛点最后胜利逃往。
那场比赛人们记住的是王楠临危不乱,愈战愈勇的逆转,丝毫没注意给她造成威胁的这个19岁小将已经不可小视。
那场比赛王楠还是教会她很多,不到比赛结束就不放弃的精神,赛场瞬息万变一点也不能放松斗志, “那次失败对我来说或许是个教训,让我从此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
2004年的雅典,她又来了,站在她对面的还是那个对手,王楠以卫冕冠军的身份与她隔台相望,可能她也会想起四年前她如何被这个小姑娘逼入绝境,可这次没那么容易。
而那年的李佳薇却给世界一个惊喜,那是很多中国球迷记住李佳薇的开始,当时有媒体采访她问及对这场比赛的看法, 李佳薇一脸坚定的说:“我一定要赢她。” 当时她是冲着一枚奖牌来的。
可惜她未能更近一步,半决赛输给金香美,铜牌争夺战输给金景娥,走下球台的李佳薇特别伤心,她原本一位挑落王楠自己夺牌希望大增,可惜最后还是未能如愿。
“佳薇,你的电话。”在她哭得伤心的时候,教练让她接一个电话,这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打给她的,“整个新加坡都支持你,就算输了你也是新加坡的骄傲。” 这话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她一心想着一定要为新加坡在奥运会夺冠,她的目标是4年后的北京,对于中国队那是回家,对于新加坡女乒同样如此。
同样是在雅典的羽毛球男单赛场,第一轮新加坡选手苏西诺挑落头号种子林丹,而当时苏西诺和李佳薇是一对恋人, “或许我该把这场胜利归于我的女朋友李佳薇,自打认识她以后,我的球艺大长,是她带给我好运。”
当时他们是新加坡体坛的金童玉女,可能谁也没想到几年后他们会因为这段恋情而对簿公堂,所有的甜蜜化作恨意,两人分手时因为同居时的财产分割闹上法庭,苏西诺要追讨在恋爱时期一同购买的公寓和 汽车 费用。
而这一切发生在北京奥运会的前一年,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李佳薇成了新加坡代表队的旗手,她向鸟巢内所有观众挥手,而在电视机前李万祥看着女儿自信的笑倍感欣慰。
2008年8月15日,女团半决赛,李佳薇的队友是来自鞍山的王越古,来自哈尔滨的冯天薇,那场与韩国的3:2终于让新加坡女队圆梦。
那场艰难的胜利让新加坡女队 历史 性地进入了决赛,同时也预定了48年来的最佳成绩,对阵中国其实输赢已经不重要了,能够闯进决赛对于李佳薇和新加坡队都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而在奥运村西门外李万祥和妻子烙了女儿最爱的猪肉馅饼坐在马路边等她,他们笑盈盈地看着女儿吃着馅饼,李万祥想了一件事说:“要醋吗?你妈还带了腊八蒜。”
单打比赛李佳薇又一次打进四强,那场她输给了张怡宁,铜牌争夺战面对20岁的郭跃,她又一次饮恨, 不过在中国军团之外,李佳薇已经成为第一档的球员,那年她27岁了,对于很多运动员也意味着之后的每天都距离巅峰越来越远,她结婚生子,经历了漫长的恢复期,不过在2010年的世乒赛上她的名字还是出现在新加坡的名单里。
她一场没打结果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施之皓在决赛里雪藏郭跃、李晓霞让年轻的丁宁、刘诗雯出战,结果被击溃,九连冠的梦想就此破灭,李佳薇就这样躺着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世界大赛金牌。
三次奥运会两次四强却没有一枚奖牌,李佳薇的单打缺了一些运气,与郭跃的那场比赛随着她的回球打飞,她又一次功亏一篑,之后李佳薇笑了,只是那个笑容里多少有些不甘和无奈。
2012年的伦敦她本打算隐退,冯天薇等已经扛起了新一代女乒的大旗,结婚生子后她的重心也想回归家庭,可总理李显龙让她在打一届,那也是所有新加坡人的夙愿, 备战伦敦奥运的三年她和儿子只见过21天,她把自己的排名一点点从60名开外拉到前20,在伦敦尽管已经是第三单打,但老将李佳薇依然是新加坡女乒的支柱。
一枚铜牌她的乒乓生涯完美收尾,14岁独闯新加坡,再到国家大赛上扬威,李佳薇的乒乓征途写满了奋进和果敢,当年结束那段不堪回首的恋情后,有朋友想给她介绍男朋友,几次试探性的问过后,李佳薇说“最好姓李”。
之后她就认识了比她大8岁的李超,一名医药行业的商人,同时也是乒乓球迷,2009年两人大婚,李显龙总理亲自送上祝福,可以说李佳薇已经成为了新加坡的国家英雄。
如今李佳薇已经年过不惑,可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她还是那个打球宠辱不惊,实力与颜值皆在的球员,6岁练球,14岁出走新加坡,23岁掀翻王楠,27岁拿下奥运银牌,四届奥运会女单项目两次进入四强,这样的成绩足够耀眼,也足够不凡。
Ⅵ 加入外国国籍华人乒乓球队员名单
太多了,下面是一些资料
■男子
10 高宁:现为新加坡男单1号球员,原籍中国河北省。2006年高宁取得新加坡国籍;
13 李静:原籍中国广东,现效力于中国香港队;
17 韩阳:原籍中国辽宁,后入籍日本。曾获2007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巴西和智利两站赛事的男单冠军。
■女子
6 王越古:原籍中国辽宁,后于2007年年初入籍新加坡。王越古曾经效力于中国八一队,是右手横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
7 姜华珺:1984年出生于山东,现效力于中国香港队。虽然现在尚未取得特区护照,但球队正努力争取让她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
8 李佳薇:原籍中国北京,1996年即远赴新加坡发展。李佳薇为右手横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曾经代表新加坡队征战过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
9 帖雅娜:原籍中国河南,1995年进入中国国家二队,2002年代表中国香港队出战釜山亚运会并与张钰合作夺得混双冠军;
11 林菱:原籍中国福建,1995年进入中国队担当陪练,2002年赴港;
14 孙蓓蓓:原籍中国山东,在2006年与高宁一道取得新加坡国籍;
15 吴佳多:原籍中国浙江,入籍德国; 16 刘佳:原籍中国北京,后入籍奥地利。11岁开始打球的她与张怡宁(张怡宁Qzone)等人都师从李隼,为左手横握球拍;
19 李佼:原籍中国山东,后入籍荷兰。现为荷兰头号女子单打运动员;
20 高军:曾代表中国出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并获得银牌,入籍美国
Ⅶ 新加坡乒坛一姐李佳薇近况如何
大家都知道的是,我国的体育王牌项目有很多,其中乒乓球就是一项最让其它国家的运动员感到害怕的运动,同时它也是国人的骄傲,而且乒乓球也被世人誉为中国“国球”,可见乒乓球这项运动在我国是多么地受欢迎。当然其它各个国家也有着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说美国有篮球和田径,俄罗斯有体操,英国有皮划艇以及自行车等等,这些都是它们最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它们国内普遍流行。
她是新加坡乒坛一姐,曾3次击败王楠,39岁气质出众,嫁中国富豪,在新加坡的职业生涯中,李佳薇为新加坡拿下了不少的成就,曾带领新加坡女乒队拿到了奥运会银牌的最好成绩,也在01年世界杯、04年奥运会以及08年乒联公开赛上击败过中国的乒乓名将王楠,可见她的实力确实不一般。如今已经39岁的李佳薇气质越发出众,而且还嫁给了中国富豪丈夫李超,过上了阔太的生活,令人羡慕不已!
Ⅷ 她被誉为新加坡一姐,生在北京打哭王楠,如今现状如何呢
王楠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她是乒乓球三大项目的第一位女性,她的名气和成就相信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可能有人已经忘记了王楠曾经丢球,胜利者是李佳薇,使得李佳薇在一战中声名鹊起,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然而就是这个损失让王楠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不够优秀,然后开始更加努力的训练。
而李佳薇此后多次与王楠比赛都未能击败王楠,成绩远不如王楠。但是在2009年,她和有钱的丈夫李超布的婚礼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婚后李佳薇还是坚持玩。他有钱的老公不但不反对还很支持她很爱她。2012年,李佳薇正式宣布退役。退休后她回到了中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家人丈夫和孩子身上。三口之家虽然生活低调,但是很幸福。
Ⅸ 谁能提供新加坡女乒运动员李佳微的资料
姓名:李佳薇(Li Jiawei)
国籍:新加坡
性别:女
籍贯:北京
生日:1981.8.9
身高:1.73米
体重:58公斤
奥运会报名项目:乒乓球
2008年8月排名世界第6
男友:印度尼西亚华侨新加坡籍着名羽毛球运动员苏西洛
转会历程
[编辑本段]
李佳薇6岁开始打球,右手横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1990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1994年进入北京队,1996年远赴新加坡,成为新加坡队的主力。
技术特点
[编辑本段]
李佳薇的打法秉承了北京队横拍快攻的特色,技术风格类似当年的国手王燕生和滕毅。李佳薇的发球多使用反手位一个带“拱”的迷惑性动作的侧上、侧下旋发球,正手位可以用正胶发半下蹲发球。李佳薇接发球多用正胶突击或者直接劈长和对方打相持,相持中她的反手速度快、力量大、角度开,多使用压反手变正手的战术。
李佳薇正手位正胶的低球突击非常有质量,加上身高优势和出众的摆速,她能够给所有高手制造不少麻烦。由于正手没有什么旋转,李佳薇的弱点也在于对方发下旋长球后过渡的一板,另外在接发球中她的正手一味的依靠正胶发沉的特性,而晃动和迷惑性动作不够。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李佳薇2比1领先王楠,第四局20比16最终还是没有拿下比赛,此战成为乒乓球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今年的韩国公开赛她战胜了郭跃。
辉煌战绩
[编辑本段]
1999年捷克公开赛女单八强、女双四强,法国公开赛女单四强,卡塔尔公开赛女单、女双八强;
2000年亚锦赛女单、女双八强,26届奥运会女单、女双16强,巴西、丹麦、波兰、美国公开赛女双四强,瑞典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1年中国公开赛女双亚军,丹麦公开赛女双四强,世界杯女单八强;
2002年国际乒联巡回赛奥地利站女单亚军,意大利站女单四强,韩国站女双亚军,日本站女双冠军,第14届亚运会女单四强、女双八强;
2003年亚锦赛女单16强,世乒赛女双八强,韩国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4年奥运会女单第四名,世界杯第四名,亚洲杯女单第三,美国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5年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5年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美国公开赛女单冠军,中国台北公开赛、韩国公开赛女单亚军,日本公开赛、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单四强,亚锦赛四强。
2006年俄罗斯公开赛女单冠军,德国公开赛女单亚军,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女单四强;俄罗斯公开赛、德国公开赛女双冠军;亚运会女单四强,亚洲杯女单亚军。
2007年世乒赛女双四强,中国台北公开赛女单冠军、女双亚军,中国松下公开赛、日本公开赛女单八强;亚锦赛女单八强。
2008年世乒赛女团亚军主力成员之一,首盘以3:0战胜中国小将郭跃。
2008年新加坡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体银牌
已经获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队银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单打第四名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贡献者(共14名):
letla、laihuaimin、冷潇寞、小霞公主、dawn0309、520陵、chinawqwhy6688、doraemon28、心湘名、szjyg、root23、7842614、雄霸天下_狂、gglbbt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娜塔莉亚·帕蒂卡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