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属于什么类型空港城市
㈠ 新加坡港的港口功能
从1960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1972年投入运营。通过逐步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除了海运,新加坡还在空运、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衍生出了许多附加功能和业务,丰富和提高了新加坡作为现代意义上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发达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吸引了许多船公司把新加坡作为集装箱管理和调配基地,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集装箱管理与租赁服务市场。
在许多港口经常会出现因为没有足够空箱可以提供,只能眼看生意转到其他船公司的情况。但在新加坡由于集装箱管理与租赁形成了市场,这种因为缺少空箱而丢失生意的情况却很少发生。
空港联运。空港联运是新加坡海港与新加坡空港合作开展的一项增值业务。它是指通过海运和空运的配合与衔接,有交往地利用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空港联运本身并没有给新加坡带来可观的箱量和收入,但它确实满足了客户的应急之需,极大地提升了客户对新加坡港的信任度和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知名度,在广泛和长远意义上为新加坡港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新加坡港拥有一个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和两个30万吨级的旱船坞,能够同时修理的船舶总吨位超过2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在为船舶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新加坡港还提供国际船舶换装与修造一体化的服务。需要检修的船舶往往满载货物从其他港口驶往新加坡,将货物在新加坡港换到其他船舶后,就近在新加坡进行维修,节省了成本,方便了船主,也为新加坡的修船业带来了更多的生意。
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排名前列的Shell、Exon Mobil、BP等石油公司均把新加坡作为石油提炼和仓储基地。产业的规模效应使得船用成品油的价格相对较低,加上位于国际航线的要冲,新加坡已发展成为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往返欧亚航线的船舶大部分只选择在新加坡或鹿特丹两地加油。 新加坡港有天然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港口物流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产业之一加以大力发展。政府一贯重视发挥港口的优势,将港口视为新的重要生财之道,因此能从长远的战略发展角度来规划港口的发展,在扩充、改善、提升港口相关设施水平和能力方面,既有资金(包括政府投资、民间企业投资和国外投资),又有技术和人力保障,使新加坡港的基础设施水平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㈡ 新加坡,文莱的经济来原是什么
经济
新加坡建国历史不长,但是其工商业发展十分迅速,连续四年在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中排名第二。并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最佳的商业城市。
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以制造业为主体,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高技术产业,主要有石化、船舶与钻井台修造、冶金、机械、电子等。全国共建成裕廊20多个出口加工区。
海运业对外贸易发达。70年代后推行花园城市运动,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支柱部门之一。游客主要来自印尼、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新加坡在通信、海港、空港上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建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8亿吨以上。近年来新加坡也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在电子通讯,生物医学等尖端科技上,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加坡目前是继纽约,伦敦和东京之后国际上第四大外汇市场交易中心。新加坡拥有超过200家银行,以及71家银行办事处,提供了一整套的金融服务。
以转口贸易、金融、航运业为主,还有石油提炼、石油化学、建筑、造船、纺织、橡胶、食品罐头等工业。旅游业也很发达。财政主要靠转口贸易维持。转口石油、橡胶、锡、纺织品、植物油等,进口粮食、食品及生活用品。交通发达。行政中枢新加坡(市),是东南亚最大海港,附近国家所产的锡、橡胶、石油等大多经此转运,也是联系亚、欧、大洋洲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有造船、橡胶、食品等工业。
一、文莱经济形势、政策及其走向:
文莱历史上曾是东南亚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国,从本世纪初发现石油到60、70年代石油、天然气的大量开采,文莱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为文莱政府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加之国家人口少,文莱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80年代初人均GDP达2万多美元,文莱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石油王国,是典型的石油经济国家。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文莱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的弊端日趋显露。石油、天然气属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将开采殆尽。文莱政府为了改变经济过分依赖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单一格局,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倡导发展多元化经济,力求逐步增加非石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政府多元化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的主要领域有:
1、石油、天然气的下游产业及能源工业,如炼油、天然气液化、化肥、塑料、化工原料;
2、农、林、渔业,包括扩大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牛、羊、鸡、鱼、虾的养殖及蛋奶的生产,增加食品的自给率,减少进口;
3、鼓励国内外商人在文莱投资、经商,促进中小型私人企业、商业部门的发展,允许外资在高科技和出口导向型工业项目拥有100%的股权;
4、推行私有化,逐步将政府管理的电讯、邮政、水电、交通等公共服务部门私有化,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减少政府财政负担。通过推动私有化,实现文莱经济发展朝着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向以私人界为主导的方向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文莱非石油产业得以一定的发展,其产值占GDP的比例不断提高,1980年为16.3%,1990年为37%,2001年则上升为46.5%。,而油、气所占比例则由80年代的83.7%下降到2001年的53.5%。
前些年,政府对公共服务业和建筑业投入较大,使得这两个部门的产值占到GDP的30%。而工业、农业、渔业、商业等生产性部门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其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几十年来仅增长几个百分点。
2002年文莱经济增长率为3%,失业率4.6%, GDP达到45亿美元。近年来文莱的经济增长跟不上人口的增长是文莱人均收入水平下降的一个原因,自1984年独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仅为人口增长的一半,除非这种趋势得到控制,否则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准仍将会继续下降。文莱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由80年代的世界第一跌至90年代的亚洲第一,现在已下滑至亚洲第三。2002年文莱人均GDP为1.3万美元。
自去年以来,文莱汽车销售十分兴旺,主要是因为汽车进口税大幅下降。
文莱政府认为经济问题会对社会和政治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如不加以解决,就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现在文莱政府把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多样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文莱要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大力提高经济竞争力,以应对各种挑战,使文莱继续享受和平与繁荣。
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刺激经济发展,努力由土地资源经济转型至人力资本经济。小国没有大国所拥有的全方位竞争能力,只能选择具有优势的领域重点开发。文莱当前所面临的四个重要挑战是:经济增长、多元化、就业和投资挑战。
文莱私人企业界的发展步伐还需要加快,否则将无法担负起提供足够就业机会的重任。这也需要国内的金融机构给与企业更多更好的贷款支持。文莱私人企业就业人数从2000年的66700人增加到2001年的72000人。现在政府号召私人企业优先雇佣本地人,以取代外籍劳工。
文莱经济除了1998是负增长外,1996-2000年期间,每年的经济都取得了增长。在第七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中,文莱经济增长率为1.2%,这是由于美元的稳定以及石油价格处于高水平的原因。1998年-1999年初,由于世界油价大跌而使文莱的经济陷入萎缩的困境。石油和天然气为文莱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日本是文莱最大的出口市场,占了43.6%,其次是东盟23.3%,韩国11.3%,美国8.3%。2001年文莱对东盟的出口下降了5.2%。文莱进口的一半来自东盟,欧洲占15.3%,日本占6.83,美国占8.77%。
目前每天生产20万桶石油,2001年出口原油价值31亿文元。其中出口到泰国8.329亿文元,日本4.966亿文元,美国4.451亿文元,澳洲3.792亿文元,韩国3.943亿文元,中国2.815亿文元,新加坡1.112亿文元,印度9360万文元,新西兰4430万文元,印尼3040万文元。液化天然气27.093亿文元。其中日本24.976亿文元,韩国2.117亿文元。
截止到2001年,文莱工业发展局(BINA)共批准12家制衣厂,该行业创造了20000个就业职位,但大部分是外籍劳工,主要来自孟加拉、泰国等国。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多纤维协议,非工业化国家可在关税保护配额下出口成衣制成品予工业化国家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盈利。文莱属于美国给予特别待遇的国家,多年来外国投资者已在多纤维协议出口配额名义下,在文莱成立制衣厂。目前文莱工业发展局已修订了制衣厂的一些申请条件:本地股东必须持有至少30%的股份;厂方必须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配套设施;制衣厂在第一年里的本地雇员不可少于10%,第二年增加到20%。
目前纺织业充分利用美国综合市场优惠期,提高竞争力,美国给文莱的综合市场优惠,将在3年后到期,优惠期之后,文莱就必须与其他国家在同等条件下竞争。服装是文莱除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三大出口商品, 99%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
二、今后几年的经济发展规划:
在文莱的八五计划(2001年—2005年)中,石油及天然气工业拟定了总体规划,以吸引外来投资,为中小型企业创造商机。文莱继续朝非石油工业领域持续挺进,而其中60%的增长需要依靠私企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占了文莱国内私人企业界的95%,2000年有注册公司5784家,文莱国内市场太小,如果单靠国内市场,根本无法使文莱的经济在短期内取得较大发展,为了协助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发展,政府为他们提供培训、辅导,并计划设立行销中心。
文莱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减少各种福利性补贴以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化和民营化,大力鼓励民间中小企业的发展。文莱经济经过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后目前已开始复苏,在文莱八五计划下,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将增加5-6%。并将积极朝非石油工业领域努力,重点是旅游业、纺织业、信息业和工业。八五计划中政府拨款70亿文元,另外再增加10亿文元作为特别经济拨款。其中3100万元推出多项中小型工程,以促进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八五计划政府拨款9亿文元发展信息业,建立电子政府和电子商务,为政府部门、学校、社区中心和回教堂及城乡居民提供电子服务,目标是使之成为本区域率先广泛使用电子的政府之一。现在文莱95%以上的家庭有电话,40%有手机,但只有9%的家庭上网。电子化的文莱将最广泛地使用互连网作为沟通、经商、教育、卫生、理财的主要工具。为减轻政府负担,同时也为提高服务质量,电力局等政府部门将企业化,鼓励私人界参与电力服务,八五计划拨出5.29亿元发展电力服务,该预算占总预算的7.26%。
文莱目前虽然没有转口贸易,也没有足够的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但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谐的种族关系,没有外债、外汇储备丰富。文莱没有个人所得税、销售税、外汇管制等,在中心注册的岸外公司不须缴纳公司营业税。文莱有完善的英国普通法系统,以及中心应该具备的国际法规。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宜人的环境,因此有条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外资不是比较富裕的文莱的唯一目的,这个马来回教王国更要借此培养国际金融人才和创业的企业家,文政府现在正致力于把文莱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三、吸引外资的重点领域及相关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以提高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文政府通过与主要贸易伙伴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议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寻求解除投资障碍,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其制定的鼓励投资措施,目标是改善投资环境,简化手续,减少审批时间,对于出口型、高科技等企业,进口所需的原材料免关税,文莱工业和初级资源部根据鼓励投资法令,划定十个项目工业以及这些工业所生产的产品为“先驱工业”或“先驱工业产品”,如轧钢厂、玻璃工业、造纸厂等,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免缴30%公司税,根据投资额多少,享受不同免税期,可免缴公司税2—8年。但不能独资,须和马来人合资,文方拥有51%的股权。森林和深海捕鱼领域不对外开放。但对于高科技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工业投资可以独资,进口的相关机械、原料、配件等享受免税。文莱投资由工业和初级资源部工业发展局管理。政府在第八个五年计划结束的2005年时,希望能够获得44亿文元的外来投资。主要领域为旅游、高科技、运输和转运站。
外国公司特别是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利用技术、资金、人才和品牌的优势,顺应文莱政府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同文莱政府合作开发文莱特有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渔业等,如荷兰壳牌与文莱政府合资成立的文莱壳牌石油公司在开发文莱的油气资源方面已形成先入为主的、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且由于其合作领域为文莱国家经济命脉,因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文莱政府部门设有专门机构,组织文莱企业到国外参加展览会并提供一定的资助。对需要引进外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文莱有关政府部门也走出国门招商引资。文莱在海外投资方面的做法:一是政府决策的国有资金的对外投资,二是企业自主决策、政府放任自流的民间对外投资。
石油和天然气是经济支柱,约占出口收入的99%。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东南亚第二,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1990年人均收入15200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万美元,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
㈢ 新加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效果显着,故亦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国名来由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盘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人口概况截至2008年6月,新加坡人口总共有484万名,比前一年增加了1.03%;其中,新加坡公民为316万,永久居民为48万,非居民为120万。新加坡公民以主要种族区分:华族为272万,占74.7%;马来族为49万,占13.6%;印度族为32万,占8.9%;余者为其他种族。每平方公里达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的华人基本源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福建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 自然地理 新加坡共和国 位于东南亚,是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99.4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海岸线长193公里。水域率:1.444% 。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湿度84.3%。 经济发展
着名商业购物区乌节路 新加坡的经济传统上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独立后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引人瞩目,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旅游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三大经济支柱产业: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
独立后,政府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90年代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5%,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旅游业是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
教育新加坡教育制度类似英国式制度,除了各语文类科外,均以英语为媒介语言。一般修读完十到十一年的中小学后能选择到初级学院、高中或理工学院就读,前两者半数以上能升上国内大学。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学院与三所大专学府,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都是亚洲颇具盛名的学府。
新加坡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中国各地区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留学生前来升学,令该国成为亚洲的区域教育枢纽。
新加坡教育制度常被批评为过分依赖制式教材,不鼓励个人独立思想空间,强调以考试方式的区别学生素质(升学至上主义),贬低其他的学习方式及职业的贡献,新加坡本土电影《小孩不笨》即以讨论该制度可能扼杀其他新加坡各类型人才发展,及因个人无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无法回应社会变迁挑战为电影主题。
㈣ 世界机场所有制的几大特点
世界九大国际机场,为何“最佳”总是他们?你发现特点了吗?
机场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交通设施,现在人们出国旅行,一般都会选择效率高,有飞机场的城市,这足以说明机场的重要性。但是世界上飞机场的数量非常多,有的是以规模出名,而有的则是以口碑和设施出名。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世界上最佳的九大国际机场,排名不分先后。文中的机场数据,是根据英国权威服务调查机构Skytrax,总结出来的,我惊讶的发现,这九大国际机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
我们中国能上世界前10的机场,目前就只有中国香港国际机场,而排名世界10名以后的机场却非常多,如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等,这样一说,大家心里就应该非常清楚,是什么原因了吧?
㈤ 关于新加坡和上海的地理知识!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2、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 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3、投资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㈥ 新加坡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是什么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气不稳定,通常在下午会有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在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岛内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
(6)新加坡属于什么类型空港城市扩展阅读:
新加坡的位置境域
新加坡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并在北部和西部边境建有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相通。
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的民丹岛和巴淡岛都有轮渡联系。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是719.1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00余公里,全国由新加坡岛、圣约翰岛、龟屿、圣淘沙、姐妹岛、炯岛等六十余岛屿组成。
最大的三个外岛为裕廊岛、德光岛和乌敏岛。由于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陆域,将增添额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
㈦ 简述空港城市类型并举例说明
1、政治外交型:主要职能是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心,城市人口较少、没有大型工业企业,污染少。例如:华盛顿、堪培拉、日内瓦、布鲁塞尔等。
2、经济贸易型:为国际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例如:伦敦、巴黎、多伦多、东京香港、北京、广州等。
3、枢纽型:地理位置优越,国际重要的运输集散地,处于重要的国际航线上。例如:香港、首尔、上海、伦敦、芝加哥、波哥大等。
4、旅游型:有多种着称于世的名胜古迹、秀美的自然风光、现代化游乐设施等,吸引世界各地。例如:罗马、雅典、弗洛伦萨、梵蒂冈、曼谷、西安、桂林、杭州等。
(7)新加坡属于什么类型空港城市扩展阅读
特点
1、资源流动快速化
产品与市场之间反馈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商品的生命周期将会越来越短、产品的改进升级将会越来越频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敏感系数将会把人类的消费生活体验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产业结构高端化
随着大空间中快速流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随着全球共同市场的形成,经济组织的时间成本和交流成本将会越来越低,促使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经济占据越来越高的份额,虚拟化的知识产品和创意商品将会不断扩大规模,人类将彻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3、生活消费个性化
更加方便地接触全球多元化信息和文化,以及丰富多样的商品,促使消费需求趋向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丰富化。适应这一消费趋势,产业组织也将呈现出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特征。
4、全球发展均衡化
高端产业呈现出依托空港功能,点对点、跨洲际网状布局的大空间格局,颠覆了传统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正在使广袤的内陆地区摆脱以往的区位劣势,与沿海地区站在同一起点上,世界经济版图将更加均衡。同时,全球产业分工更加趋于细腻化和专业化,空港成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核心。
㈧ 什么是空港城市
空港城市
《Air City》(韩文:에어시티;中文官方译名:空港城市)
由崔智友、李政宰、李真旭、文贞熙等参与演出。
[编辑] 剧情介绍
金智成与同伴在香港尖沙咀执行情报任务时被职业杀手伏击,同伴被杀害。智成为了缉拿兇手,擅自跟踪疑人回到韩国,在航机上遇到神色可疑,在仁川国际机场四处挑剔地勤人员服务表现的韩都京,两人其后因为阻碍警方进行反运毒任务而被强制收押,两人身份亦因此曝光,原来都京是从新加坡转职的新任机场营运总部室长,而智成则是韩国国家情报院的特工。智成跟踪的其中三个中国人原来涉及伪造护照集团,另一名以假护照入境,虽然相信是凶嫌的中国人黄伟被智成在机场行李输送系统捕获,奈何证据不足只能依照处理非法入境者方式,强制遣返原居地。其后,怀疑被凶嫌威胁的韩藉科学家被杀,智成认为事件是香港黑帮窃取高技术的推断得出证实,国家情报院于是撤销他因追捕凶嫌而擅离职守及违反航空安全法等的处分,但将智成调往仁川国际机场203室的国家情报院监控室,智成只好无奈接受。另一方面,都京与夏俊相认,两人回到童年生活的乡下,原来都京毅然回国之真正目的是重遇失散多年的妹妹-伊京。
为了搜捕在逃疑犯,国家情报院同意智成提升仁川国际机场保安级别的要求。正当都京与营运总部为保安措施疲于奔命之际,事件主谋的香港黑帮骨干魏查理在釜山港出现,智成与情报人员成功将之诱到仁川国际机场,都京在追捕期间一度被挟持,最后获智成救出,都京因此对不依规章办事的智成有所改观。智成在追捕犯人期间受伤,在机场医疗室重遇旧情人徐明友,两人误会甚深而无法释怀。其后发生北朝鲜高层女儿在机场自杀不遂的事件,智成最后答应明友协助该女子与逃离北朝鲜的男友见面,两人关系才有所改善。同时,都京在夏俊协助下联络到已经成为韩亚航空见习机师的伊京,为了道歉与驱散跑道的鸟群,都京与营运总部合力在跑道绘画大型的鹰图,不仅修补了姊妹的关系,营运总部各人亦正式接纳了都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