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什么从新加坡进口石油
1. 四小龙是个什么,是国家联合吗
“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
先说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港口城市,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它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交通的必经之地马六甲海峡,而且处在其咽喉,占了地利。近几十年,世界经济相对平稳发展,东西两半球商业来往大增,海运(特别是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发达,过往马六甲海峡的商船鳞次栉比,每年约八万艘。在新加坡中转的飞机航班也极多。新加坡经济因此而繁荣。当然,新加坡自身也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吸取,特别是它的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商业、服务业等等。
再说香港。1949年的香港经济远不如上海(若论工业和科研,香港现在也远不如上海)。大陆解放后,美国封锁中国,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进口,大都只能通过香港进行。作为中转、中间商的香港,因此而繁荣起来;这几十年有一个规律:大陆经济发展顺利,香港就繁荣;大陆经济紧缩,香港经济就衰退。1985年我们大陆进行治理整顿,降低增长速度,香港经济马上处于困境,据说有7位资本家因此而跳楼自杀。
现在的香港,是亚洲的一朵“花”,也是世界罕见的一朵“花”。但是,香港这朵鲜艳的“花”,是靠根、茎、叶和泥土――大陆供给它养分而开的。
1990年初,正当许多人以香港为例反对大陆承社会主义道路之时,香港财经学院院长在香港刊物上着文说:“我多次讲过,不能把香港说成是‘小龙’,因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的,香港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正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一样。
近十几年,香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GNP直线上升,主要原因是大陆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增长很快。
我国沿海地区开放后,大陆通过香港进行的过境贸易,l 978年为108亿港元,1988年跃升为2264亿港元,10年增长20倍。转口贸易的利润率一般为7.5%,仅1988年,香港通过大陆转口贸易就得利润170亿港元,而香港总人口只540万。90年代初,大陆沿海约有500万人为香港企业工作。他们的工资比内地高,但与香港比,则是极低的工资。人口540万的香港,有500万廉价劳动力为它工作,所以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很高。但香港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制造业只占18%,工业化程度远低于上海、广州、厦门、福州、青岛等城市。
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台湾。
台湾的情况使内地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常有内地朋友向我谈到,他们村一个农民当年被国民党抓壮丁而去到台湾,现在靠台湾当局发的救济费为生,在台湾过得很苦,连妻子也娶不上。这位老兵回大陆家乡探亲,却显得“腰缠万贯”似的,手面相当阔绰,令同乡人羡慕。但这老兵告别家乡返台时又叫苦,说他在台湾是最底层的穷苦人。这是什么道理?
2. 中国也有不少油气资源,为什么还要进口石油呢
其实大家想一下,地球海洋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咱们还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咱们国家的电力资源足够多,可为什么还在用电高峰期限电呢?
石油也是一样的,我们的油气资源的确丰富,但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石油资源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每一个国家都不能忽略的战略资源,咱们进口油气资源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国内巨大需求。
当然了,虽说我国在全球石油进口国中是数一数二的,但不是说我们只进不出,像朝鲜、印尼、新加坡、越南、菲律宾等就是咱们的主要出口国。就算是美国,它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每年也会出口大量的石油资源到别的国家。
3. 为什么大量商船会选择在新加坡加油
因为欧洲到亚洲的经过地主是走红海到亚丁湾斯里蓝卡,新加坡过来到菲律宾,香港、中国、日本等国家。中间可以补充的点有亚丁湾,斯里蓝卡,新加坡。斯里蓝卡因为周边没什么产油国,亚丁湾是因为安全问题,所以大量的商船在新加坡加油。
4. 新加坡市与香港行政区的相似之处,是两个城市,不是国家
下面是新加坡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在香港身上也是完全包括,一个都不少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而香港处于中国南海,靠近中国经济活力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处于太平洋黄金航道上。
二、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而香港则是紧靠大陆,利用大陆的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和外向经济。
2、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 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而在香港这里,则是传统的造船工业以及电子服装技术优势。
3、投资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仅次于香港,我想你该明白了吧,香港也有这样的优势。
4、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来发展 旅游业,而香港则是通过良好的购物环境来发展旅游业,香港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哦。
总之,新加坡(香港)利用本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5. 为什么我国每年从韩国和新加坡进口那么多石油了
因为我国缺油啊
6. 中国从新加坡和日本转口的920万吨石油主要来自中东,为什么不直接从中东进口呢,还要转口呢
青菜和白菜为什么不从农民伯伯手中直接买呢?这是一样的道理。有利益链存在。
7. 香港汽油为什么从新加坡进口
香港汽油从主要是新加坡和韩国进口其次是大陆,柴油主要是从大陆进口。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便利,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枢纽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新加坡还是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香港不是一个生产石油的地方,而且上个世纪末早就已经去工业化,本土没有炼油厂。香港所有汽油柴油都需要外地购买进口,大部分都是来自新加坡。
新加坡有属于自己的炼油厂,当然他们也是需要从产油国购买原油再加工提炼汽油。生产出来的汽油,再通过油轮运输过来香港。这里就可以说明2个问题:第一,香港的油价会受到新加坡汽油出口价格影响;第二,就是运输费用比较高。
8. 中国油气进口过度依赖外籍油轮运输,受制马六甲海峡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我国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和非洲。2008年上述两个地区的进口量约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66.98%。由于地域的原因,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渠道是海上油轮运输,其中90%左右要依靠外籍油轮运输,而且80%的进口量要通过世界上最不安全的马六甲海峡。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轮船约60%是为中国服务的船只。本国船运公司承担的10%左右的运输任务还大多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目前承担中国90%份额的外国航运公司包括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各大航运巨头。如丹麦的马士基,日本的日本邮船、川崎汽船、商船三井,以及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的航运公司。在中东东行和西非东行航线上,中国船所承运的份额更少。而这两条航线所在地区局势一直不太稳定,恰恰又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航线;从供应链的角度而言,也是风险最大的航线。
我国两大石油进口商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没有自己控制的油轮船队,大部分运输任务是由外国公司来承担的,船型多为苏伊士型油轮。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国内航运企业承担的能源运输比例太低,石油运输极易受制于人,一旦战争爆发或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石油供应安全将面临极大威胁。
为了抵御现在的海运风险,中国正在积极地寻求在俄罗斯、中亚的陆地运输管线和印度洋的入海口。俄罗斯和中亚的陆地运输将实现我国石油进口方式的多元化,而获得印度洋的入海口,可以大幅度降低我国的海运风险。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周边很多潜在的运输线路先后受到关注,其中包括中哈石油管线、俄罗斯远东泰纳石油管线、中缅油气管线和中巴石油管线等方案。
9. 香港的汽油是哪里生产的
本地成品油全部来自新加坡,而生产出来的汽油则会经运油辆运来香港,再储存在青衣的油库,邮轮的运输成本较陆路为高。由于油库的租金不菲,全港也只有四间油公司会从新加坡进口汽油,它们分别是 Shell 蚬壳、Caltex 加德士、Sinopec 中石化及 Esso 埃索。而中国石油和东方石油都只是从前面四间油公司购买成品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