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多少人
㈠ 新加坡有多少人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独立日:8月9日(1965年)
国旗: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五颗白色五角星。红色代表人类的平等,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新月象征国家,五颗星代表国家建立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颗星的组合紧密而有序,象征着新加坡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国徽:由盾徽、狮子、老虎等图案组成。红色的盾面上镶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与国旗相同。红盾左侧是一头狮子,这是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在马来语中是“狮子城”的意思;右侧是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红盾下方为金色的棕榈枝叶,底部的蓝色饰带上用马来文写着“前进吧,新加坡!”
国歌:《前进吧,新加坡》
国花:以一种名为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为国花。东南亚通称兰花为胡姬花。卓锦·万代兰是由卓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丽端庄、生命力特强,它象征新加坡人的气质和刻苦耐劳、果敢奋斗的精神。
国家政要:总统纳丹(s.r. nathan),1999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总理吴作栋(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任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lee kuan yew)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长期担任总理,1990年11月辞去总理职务,改任内阁资政。
重要节日:华人新年:每年1月或2月的农历新年;中秋节:农历8月15;开斋节:回历10月新月出现之时;泰米尔新年:4、5月间;大宝森节:泰米尔历的1、2月间;蹈火节:10、11月间。卫塞节:5月的月圆日;圣诞节:12月25日;复活节:3月21日月圆后的周日。
自然地理: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
人口: 321.75万(1999年6月),其中华人占77.2%;马来人占14.1%;印度人占7.4%,其余为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人。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语为马来语。英语为行政用语。无国教。华人和斯里兰卡人多信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人信奉基督教。
简史:古称淡马锡。8世纪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初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新,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端口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军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46年英国将其划为直辖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颁布“紧急法令”等权力。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
㈡ 新加坡面积和人口是多少
新加坡面积724.4 km²,人口570万(2019年6月)。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之外,还包括周围63个小岛。
气候特征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气不稳定,通常在下午会有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在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岛内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新加坡
㈢ 新加坡有多少人口,面积多大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68万5800人,本土公民为352万人,永久居民为52万人,非居民为164万人;新加坡面积(2020年)为724.4平方公里。
㈣ 新加坡有多少人口
新加坡消息: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六月,新加坡人口达四百四十八万三千九百人,比前一年增长百分之三点三。但生育率仍下滑,导致老年人比例比过去十年要高,而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是移民。
据统计,与十年前比较,新加坡十五岁以下人口稍有增加,从六十九万六千七百人增加到六十九万八千一百人,但是生育率下降却造成儿童和青少年的比例减少。
㈤ 新加坡总人口是多少
截至2020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570万,国土面积724.4 km²。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新加坡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凭借着地理优势,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气候特征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气不稳定,通常在下午会有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
㈥ 新加坡有多少人口,面积多大
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常住总人口临时数字为547万,其中334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3万个“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狮城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有约160万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欧亚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其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殖民统治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
新加坡国土面积为714.3平方公里。新加坡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并在北部和西部边境建有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相通。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气不稳定,通常在下午会有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在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岛内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㈦ 新加坡有多少人口
新加坡是一个亚洲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0个小岛组成,位于东南亚.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心.它位于赤道以北136.8公里,东经103°36′至东经104°25′,北纬1°09′至1°29′之间.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淘沙岛(3.5平方公里). 截至2007年6月为止,新加坡人口总共有468.06万名,比前一年增加了4.4%;其中,约370万名是公民和永久居民,其余约100万名是非居民.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人口增加1.8%,而非居民则增加了14.9%.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人占8.8%,其他种族占2.4%,包括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和西方人.每平方公里达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英语、华语(汉语普通话、福建话为主)、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语为马来语.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使用英语和华语.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华人及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此外,还有人信奉基督教.
㈧ 新加坡有多少人
面积: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武汉面积8467.11平方千米/8410平方千米/8406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07年6月为止,新加坡人口总共有468.06万名,比前一年增加了4.4%;其中,约370万名是公民和永久居民,其余约100万名是非居民。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人口增加1.8%,而非居民则增加了14.9%。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人占8.8%,其他种族占2.4%,包括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和西方人。每平方公里达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语言:
英语、华语(汉语普通话、福建话为主)、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语为马来语。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使用英语和华语。
更多资料:
http://ke..com/view/3593.ht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