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加坡政府
Ⅰ 新加坡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特点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新加坡是着名的自由贸易港,集中着世界一流的商品。
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
国土: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入、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堪称"亚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国国面积为626.4平方公里,城市面积占绝大部分,因而被称为"城市国家"。
气候:新加坡全部国土都位于北纬1度线内,距赤道不过137公里,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以最暖热湿润为特征,全年温度大约在24℃到32℃之间,昼夜温温差不大,降水量在2400毫米左右。10月至次年3月雨较多,4月至9月雨 量相对较少。
国家简史:传说在远古时代,亚历山大大帝的后裔乌塔马王子在海上航行时,船被暴风雨刮到现在的新加坡岛上,在岛上,王子看到一头怪兽,浑身赤红色,头部的毛黑亮,胸前还有一撮白毛。随行人员告诉王子这是狮子,王子便把这个不知名的小岛称为"新加普拉",也就是狮子的意思,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Ⅱ 新加坡是什么样的国家
问:新加坡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啊?
答:
新加坡是中国境外唯一的华人执政的独立国家,华人占全国人口的76%。它地处欧亚大陆的连接地带,特殊地理位置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形成了新加坡自己的文化氛围。它拥有世界上第一大机场、第二大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和港口)。它的机场服务质量及速度更连续三年被评为世界第一。而它的先进的通讯设备及信息传递系统,快捷的交通设施,完善的旅游服务,优越的居住条件(90%以上的人拥有自己的房子)和生活水准,高素质的国民文化教育及其高速成长的经济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就连香港、美国也位居其后。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和机构都在这里设置了办事机构。
就业情况及外籍员工新加坡的经济状况及发展速度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新加坡的失业率几乎为零,而且每年还有近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级管理、技术人员被聘请来此工作。新加坡有许多行业依赖于外籍劳工。
治安环境新加坡的经济格局、政体模式是亚太地区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而其治安环境更是亚洲地区的典范。在当今世界各大城市都被暴力、凶杀、吸毒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阴影所笼罩时,新加坡政府却靠严格的法律、法规治理着国家,使其成为亚洲\"最适合居住\"的国家。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有的保持鞭刑的国家之一,16岁以上的居民如违反有关法律条规,就有可能被处以鞭刑。法律严格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不许抽烟、喝酒;21岁以下公民不许看限制级电影。
Ⅲ 新加坡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新加坡已注册的政党有24个。主要有:
(1)人民行动党(The Peoples Action Party):执政党。1954年11月由现任内阁资政李光耀等人发起成立,奉行既非资本主义、又非共产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路线。人民行动党纲领是维护种族和谐,树立国民归属感;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确保国会拥有多元种族代表,努力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至今一直保持执政党地位。李光耀长期任该党秘书长,1991年吴作栋总理接任秘书长至今。
(2)工人党(The Workers Party):1957年11月创立。主张和平、非暴力的议会斗争。1971年重新建立领导机构,提出废除雇佣制,修改国内治安法,恢复言论和结社自由。近年来在群众中影响有所扩大。在1991年、1997年和2001年大选中各获1席。秘书长惹耶勒南(Jeyarepnan)。
(3)新加坡民主党(Singapore Democratic Party):1980年7月成立。主张反对党联合起来,打破人民行动党的一党统治,积极争取工人支持。在中、上层知识界有一定影响。在1991年大选中获3个席位,在1997年大选中未获席位。秘书长徐顺全(Chee Soon Juan)。2001年大选中,民主党和新加坡人民党、国民团结党和工人党结成新加坡民主联盟,人民党秘书长詹时中和工人党助理秘书长徐程强各获1个席位。在过去的40多年中,人民行动党一直是唯一的执政党,在议会中也鲜少有能够形成监督力量的反对党。外界普遍认为,人民行动党对反对党以及异议分子的打击是毫不留情的,包括在选举前重新划分选区、运用行政资源以及诉诸法律行动等。但同时不容否认的是,人民行动党确实在新加坡民众中拥有很高威望,在建国后的历次选举中该党的总得票率从未低于65%。
【有关评论】
批评者认为人民行动党拥有了议会的绝对主导权,使得权力制衡受到破坏,反对党根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有些西方国家指责人民行动党主宰了新加坡主要的政治舞台,因为国会成员绝大多数都是该党党员,三任总理李光耀,吴作栋与李显龙也都是人民行动党党员。不过,由于国会的构成来自选举结果,这些指责并不具太大的说服力,而且法律已经努力保障议会中有反对党的声音存在。不过,新加坡即便是实行选举制度,也有些人认为新加坡政府体制似乎更接近专政统治而不是民主政治。
一般认为,新加坡言论自由的空间自1965年独立之后就一直受到压制,虽然近年来为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展现更开明的政府态度,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放松。有些人认为,人民行动党政府通过政府持股的方式间接控制了该国两大媒体集团,反对声音也因为种种限制很难通过其他私人出版机构出版其着作或发表言论。外国媒体对新加坡政府的批评往往会导致诽谤官司,或被限制在新加坡的发行量。此外,个人或民间组织也被禁止自行安装卫星天线接收器,所有外国电视节目都可被审查。政府也对网络进行管制,具体管制情况不详,不过封锁的网站多为色情网站。
人民的行动自由并没有受到太大限制,但当局对一切集会活动都非常关注。在新加坡,只要达到一定数量的户外集会都必须向警方备案。新加坡的内部安全局拥有非常大的权限,被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内部安全法授权可在必要时无限期拘留任何被怀疑可能对种族和谐与社会稳定造成威胁的人士,并可以在不经审讯的情况下扣押多年。有些人认为,这部法律在人民行动党政府对付共产党的时候被滥用。
此外新加坡的高压管制还表现在对日常行为的监督上:口香糖被禁止在新加坡境内销售(医疗用口香糖除外);随地扔垃圾、使用厕所后未冲水、地铁上喝水或进食都会导致高额罚款或强制劳役。该国还拥有可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禁毒法律,携带毒品入境或藏毒作贩卖用途的主要刑罚为绞刑。此外对于成人男性犯罪者还可使用笞刑处罚。不过虽然大多数外国人无法理解这些严厉的刑法,大多数新加坡人却都认可以重罚来遏制犯罪或破坏性行为。
Ⅳ 新加坡的政府部门有哪些
新加坡有:总检察署,内阁,司法部,总统府,交通部,社会发展体育部,国防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
Ⅳ 新加坡为什么被称为威权政治
新加坡立国于1965年,其创始人李光耀,自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他从心底里接受了英国的那套文化和政治体系。
李光耀是客家人,他从小又接受汉人的儒家文化教育,中华文化的一大统思想,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基于上述两种文化的交融,李光耀建立新加坡时,由于旁边有马来西亚的虎视眈眈,必须尽快的使新加坡从经济上、从国防上强大起来。
多党制的拖拉、纷乱,使行政效率比较低(印度就是个例子,与新加坡同属英联邦)。李光耀就是搞一党专政,但又从经济上、从行政上,又引入了英式的议会民主制度。使新加坡很快走上了经济自由,行政清廉,欣欣向荣的道路,才有今天新加坡人均45000元美元的亚洲富国局面。
新加坡属英联邦,亲近五眼联盟的米国,很正常。小国家没站好边,如何面对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
GDP排在世界第三,人均GDP排在世界前列的日本,采取的政治制度,和新加坡很相似…
东亚民族的最佳社会管理模式应是贤能主义。
由于东亚人民主体性发育相对不充分,履行一人一票的民选政治,甚至于连做好个人自律,都有困难。因而东亚社会实行贤能治理有一定的必然。
在全社会奉法律为神圣之下,建立完善制度,由品德贤良、才干能力突出的社会管理精英代民行使公权,公务员在社会上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实行高薪养廉,对其中腐败弄权的害群之马严惩不贷,以维护社会对公务员队伍的信心。这基本上就是新加坡社会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新加坡自从马来西亚分家独立另过,一直都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该党领导人先是李光耀,后是其子李显龙或其心腹亲信。权力一直集中在李家父子及其小圈子内打转,说是家天下党天下也不为过。
新加坡政府虽集权但不滥权,官吏勤政能政廉政。严刑峻法的统治风格,因治理尚称做到官民一体守法公道,大体还能服众。
新加坡居民主要由三大族群构成:约三分之二多为华人,土着马来人,以及印裔。权力能在这三族群中适当分置(如实权的总理为华人,荣誉性的总统为马来人,外交部长多是印裔),因而民族相处比较融洽。
新加坡的这一套治理模式保证了民众的基本权益,照顾到了东亚政治的贤能传统,使整个国家社会经济人文发展在亚洲地区独树一帜,成绩亮眼。其人均国民收入进入亚洲最高的行列,国虽小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一定话语权,其高等教育水平居于全球先进。
Ⅵ 新加坡政策的作用历史
新加坡政策的作用历史如下:
新加坡人口政策是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即开始实行人口控制政策,取得巨大成效。但在控制人口取得显着成效后,又实行了鼓励部分人口增殖的政策。故其人口政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严重控制人口增殖阶段,第二阶段属鼓励部分人口群体增殖阶段。
基本介绍
第一阶段(公元1965-1982),新加坡政府全力控制人口增长,采取了一系列立法、经济、行政组织、心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和计划措施,把人口控制纳入五年计划轨道,并在各个五年计划时期为人口控制规定了不同的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元1966-1970)期间,政府期望人口出生率从29.5‰降低至20‰,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至1.5‰。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规定的措施有:向已婚妇女提供家庭生育计划咨询和门诊服务;宣传小家庭利国益民;对三子女以上家庭征收高额所得税;生第三个孩子的母亲假不发工资,但分娩后自愿接受绝育手术,产假工资照付;鼓励公务人员做绝育手术,给带薪假7天;等等。第二个五年计划(公元1971-1975)期间,要求把出生率进一步降至18‰,自然增长率降至1.7%。具体措施有:“两子女家庭模式”,对少子户给予种种优待:子女入学选择学校优先、减免所得税、住进公房后有权出租部分房间以增加家庭收入,等等。第三个五年计划(公元1976-1980)期间,把实现更替水平作为人口目标提出。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鼓励晚婚、晚育,劝阻不到20岁的青年男子结婚生育,鼓励拉长两胎的间隔时间。同时规定,分娩费随子女数量增长而递增。一系列的控制人口增殖措施,加上强有力富有成效的宣传,使人口政策收到巨大成果,人口出生率从60年代初的40‰锐降至1982年的17‰,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65年的2.4%降至1982年的1.1%。到80年代初,新加坡已基本实现了两子女家庭模式。
Ⅶ 什么是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模式,又称为新加坡经验,是指新加坡建国后几十年里建立起了一个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和谐、环境优美国度的治国方略和模式。是让新加坡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的样板和追求的模式。
新加坡于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3年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被迫独立建国,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从贫穷落后发展到和谐繁荣,这一切都与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采用的经济模式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关。
(7)什么是新加坡政府扩展阅读:
新加坡模式的好处
1、从纯粹经济方面来看,新加坡的发展依赖的是开放的市场和有力的人力资源战略,秉承开放的原则建立资本市场的。一方面利用外部资金的流动弥补本国资金的短缺;另一方面其税收为公共财政提供了税源,也为制造业建立了融资平台。
2、在人力资源方面,新加坡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在国内实行义务教育为主导和职业技术教育为辅助的普通劳动者的培养体制;另一方面大量引进最优秀的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甚至不惜代价帮助年轻人进入新加坡接受教育。
3、建立了普惠的社会保障体制,使每一个公民享有尽可能高的社会保障。政治上的专制、家天下的管理模式与开放的经济环境相结合,加上以儒家文化的价值理念为基础,以吸引精英治理为手段,也许就构成了新加坡经济增长之谜的谜底。
Ⅷ 新加坡政治体制 新加坡是什么制度
根据新加坡共和国宪法,新加坡与英国殖民历史渊源,法制深受英国影响,秉承英国西敏士议会民主制,是一个类似于英国的单一制,议会民主内阁制国家,国会为一院制的议会,与总统构成了完整的新加坡立法机构,议员每5年一次,是通过选民投票直选产生,为共和民主政体,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6年,通过民选产生,赋予宪法权限。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党魁为政府总理,组织内阁。
Ⅸ 新加坡的总体概况
新加坡整体介绍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着称。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根据调查,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发展至今,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绩斐然,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加坡土地面积仅714平方公里,故无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简称(社理会)管理 。5个社理会是按照地区划分,定名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中区社理会,这五个社区再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包括12个单选区和15个集选区。
许多人都以“常年是夏,一雨成秋” 来形容狮城的天气。新加坡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新加坡11月至次年2月底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风影响,基本上每天都会下点雨。通常是下午的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左右。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在这几个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酷热,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
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8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90年代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 2004至2007年之间,实质GDP平均增长7%,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跌至1.1%,多个行业遭受冲击。对此,政府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升投资者信心。
服务业在新加坡经济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占GDP约3/4,主要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业(含贸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金融服务业、膳宿业(酒店与宾馆)、其他共六大门类。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由于包括贸易在内,因此份额最大。新加坡商务服务业则包括不动产、法律、会计、咨询、IT服务等行业。交通与通讯行业,包括水陆空交通及运输,也包括传统的邮政服务和新兴的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则包括银行、证券(股票、债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2012年8月23日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第二季度服务业收入指数显示,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的教育服务收入下跌15.3%,休闲和个人服务收入下跌8.4%,金融与保险服务收入下滑1.1%。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服务业的整体收入则同比增长6.0%,其中教育服务与保健和社会服务,分别上升 13.6%与9.2%;不包括房地产和租赁的商业服务以及交通和仓储服务则上扬7.9%与6.8%.[10]
外贸是新加坡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进出口的商品包括:加工石油产品、消费品、机器之零件及附件、数据处理机及零件、电信设备和**等。主要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包含香港和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印尼等。
新加坡元以S$标记,是新加坡的法定货币。新加坡元可分为纸币和硬币。目前在新加坡流通的钞票有:10000元、10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2元面额;硬币有:1元、50分、20分、10分、5分与1分钱。(人民币:新币=5:1)
自1979年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类似于中国的“推广普通话”)之后,华语成为新加坡华裔的母语。新加坡民间也通行各种汉语方言,比如:莆田话、粤语、潮州话、客家话、闽南语、福州话、海南话等。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一致的简体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语,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