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国后经济怎么样
‘壹’ 新加坡只有几百万的人口,靠什么主要行业成为发达国家
靠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以国家认同取代种族认同成为的发达国家。
在新加坡保留了很多民主的重要节日,新加坡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很多人都喜欢移民到新加坡,也是因为这一点。新加坡规定所有的儿童都必须接受正规的教育,以确保新加坡的人能够在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新加坡大力发展英文教育。 新加坡把英文当作第一语言,所有的人都必须学习英语,以确保人们的沟通。
‘贰’ 介绍新加坡第三产业特点及原因
新加坡的经济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增长速度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已进入成熟成长阶段。 回顾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看出,1965-1986 年,新加坡经济处于 “自然成长期”,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其中 1960-1984 年间的 GDP 年均增速 为 9%,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1987-1997 年,新加坡经济进入“稳定成 长期”;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新加坡经济自 1997 年开始转入“成长波动 期”,GDP 的增速或高或低,1997 年为 8.5%、1998 年为-0.1%、1999 年为 6.9%、 2000 年为 10.3%、2001 年为-2%、2002 年为 2.2%、2003 年为 1.1%、2004 年为 5.2%、2005 年为 6.4%,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 2、从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看,新加坡的经济结构是三次产业极不平衡。 新加坡受自然禀赋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三农”(农业、农村、 农民)问题;为弥补先天不足,通过设立开发区,吸引外国投资者,大规模地推 进工业化运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据测算,在 2005 年的新加 坡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占 0.1%,第二产业占 32%,第三产业占 67.9%。 3、从经济成分看,新加坡的经济主要由政府企业和跨国公司“两条腿”支 撑。 新加坡虽然在建国之初就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其政府基于自然垄断、 市场失灵、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升级、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稳定和国民收入分配 等方面的考虑,采取全额投资、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和直接经营、派政府官员管 理等形式, 积极建立和大力发展政府企业。
‘叁’ 新加坡是什么国家,
新加坡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尤索夫·宾·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建国以后,新加坡人民的集体危机感成经济奇迹原动力,靠着勤奋的打拼在逆境中求得生存。
新加坡在建国后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新加坡也协立东盟。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他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失业率当时高达12%。。
新加坡为了求存求活,开始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
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
虽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新加坡还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着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3)新加坡建国后经济怎么样扩展阅读: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着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
”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比淡马锡(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一千多年,8世纪属室利佛逝。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吉宝海港,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到来,称这个居留地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或海城)的称谓出现于1365年的《爪哇史颂》。
新加坡岛开始受到重视是在14世纪,来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苏拉在该区域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后来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毁了河口的据点,18世纪至1824年,新加坡属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肆’ 新加坡的经济概况
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新加坡也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国民所得至2013年为止已是遥遥领先东南亚周边各国至少有六倍以上的差距,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计算,新加坡在全球最富有国家内名列第四。
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经济长期高速增长,1960~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并不严重。
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最严重衰退。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
2014年,新加坡GDP总计(国际汇率)为3080.5亿美元,人均GDP(国际汇率)为56319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8%。
(4)新加坡建国后经济怎么样扩展阅读
新加坡共和国为一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面,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地当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北与马来半岛隔1.2千米宽的柔佛海峡,有长堤相连,可通行汽车和火车,总面积为647.5平方公里。居民中华人占77%,马来人14%,印度人7.6%,其他民族1.4%。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用语。
新加坡经济以转口贸易、金融、航运业为主,还有石油提炼、石油化学、建筑、造船、纺织、橡胶、食品罐头等工业。旅游业也很发达。
财政主要靠转口贸易维持。转口石油、橡胶、锡、纺织品、植物油等,进口粮食、食品及生活用品。交通发达。行政中枢新加坡(市),是东南亚最大海港,附近国家所产的锡、橡胶、石油等大多经此转运,也是联系亚、欧、大洋洲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有造船、橡胶、食品等工业。
‘伍’ 新加坡建国后在经济方面与中国的关系如何
新加坡在中国建立经济方面的情况下,还算挺好的,但是也不是那么太好
‘陆’ 亚洲四小虎,谁的经济实力最虎
亚洲四小虎,谁的经济实力最虎?
亚洲四小虎是指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四国。 这四个国家的经济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呈现高速发展,并且经济实力上仅次于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因而得名。
根据统计数据,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四个地区上半年经济数据表现如下:
上半年“四小虎”经济概况: 1)泰国,上半年完成GDP约为77089.3亿泰铢,折合1.72万亿元人民币,实际下降6.9%;2)马来西亚,上半年完成GDP约为6337.06亿林吉特,折合1.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7%;3)菲律宾,上半年完成的实际GDP为85998.17亿比索,折合1.194万亿元人民币,GDP同比下降9%;4)印度尼西亚,上半年完成的实际GDP为5292.67万亿印尼盾,折合3.6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6%。
由于全球受到严重的疫情影响,四个国家的GDP都呈现负增长。往昔的的“亚洲四小虎”是亚洲经济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国家,生龙活虎,引人注目,时至今日,无论是四小龙和四小虎都沉寂多年,四小龙倒略好,毕竟在亚洲最为发达,而四小虎不复当年之威。
无论是印尼,马来西亚还是泰国,菲律宾从本质上讲,在体量上,都十分有限。下面通过一些数据来透视一些四小虎的经济现状。
从“四小虎”经济总量上对比观察(IMF数据): 2019年,印度尼西亚1.10万亿美元;泰国5166.6万亿美元;,马来西亚为3734.5万亿美元;菲律宾3566.8亿美元。 其中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总量是最大的,是泰国的2.12左右,是最后一名菲律宾的3.08倍左右。
从”四小虎“的人均GDP上对比观察(IMF数据): 人均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比GDP总量更具有实际意义。
2019年,”四小虎“人均GDP分别为:马来西亚为11689美元;泰国7421美元;印度尼西亚为4068美元;菲律宾为3299美元。(以上为IMF数据)。
马来西亚排名第一,比印度尼西亚多出了7621美元。虽然印度尼西亚在经济总量上最大,比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马来西亚多出了约7265亿美元左右, 这个差额数字超过菲律宾(3566.8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的2倍多了 但经济总量一平均立即排到第三。可见马来西亚在生活水平及质量表现更好。菲律宾无论是经济总量上还是人均GDP上,都处于垫底的位置。
马来西亚的11689美元比中国略高一点。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10276亿美元,增长6.95%,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从人均收入对比观察: 马来西亚人均收入大约9650美元、泰国人均收入大约在5950美元、菲律宾大约在3660美元、印度尼西亚大约在3540美元。可见马来西亚在人均收入上是最高的,这与马来西亚人均GDP在四小虎排名中最高有一定关系,印证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质量,生活水平质量在四国中是最好的。
从东南亚华人占比观察 :东南亚华人占比最高的五个国家分别是新加坡占比约74%,马来西亚占比约24%,泰国占比约14%,菲律宾占比约1.5%,印尼占比约1.3%,其他国家华人相对较少。根据这个比例出现很有意思的现象,恰好符合东南亚依次排序为经济最发达的五个国家,华人占比越高的国家,人均GDP越高。新加坡是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人均GDP超过了5万美元。
新加坡人口:563.87万(2018年)
马来西亚人口:3152.86万(2018年)
泰国人口:6942.85万(2018年)
印度尼西亚人口:2.68亿(2018年)
菲律宾人口:1.07亿(2018年)
在东南亚,比如马来西亚,大约70%的中小企业被华人所拥有,其中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可见, 华人人口占比越大,人均GDP越高 。从一个层面充分说明了华人的勤奋与优秀。评价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及质量,人均数据非常重要。
从四小虎国家概况来看: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 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种族;国家宪法规定 伊斯兰教 为国教。马来西亚经济在1990年代突飞猛进,为"亚洲四小虎"国家之一。现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 旅游 业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
马来西亚国土面积330,257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东南亚国家。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 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首都为雅加达。印尼人口超过2.68亿(2018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经历了350年的荷兰殖民统治后,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独立。1967年,印尼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成立了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
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1919.440平方公里
泰国: 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泰国旧名暹罗,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泰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跻身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是世界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 泰国是亚洲唯一的粮食净出口国,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汽车 业是支柱产业,是东南亚 汽车 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 汽车 市场。
泰国是世界最闻名的 旅游 胜地之一。泰国是佛教之国,大多数泰国人信奉四面佛,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九成以上。泰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和创始国之一,同时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泰国国土面积:513,120平方公里
菲律宾: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1565年,西班牙侵占并统治菲300多年。1898年被美国占领。1942年被日本占领。二战后重新沦为美国殖民地。1946年,菲律宾独立。主要分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岛三大岛群,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
菲律宾是东盟(ASEAN)主要成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24成员国之一。
菲律宾国土面积:299,764平方公里
马来西亚国土面积为:330,257平方公里。菲律宾为299,764平方公里 泰国为513,120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为1919.440平方公里。
国土面积:显然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一,泰国第二、马来西亚第三、菲律宾第四。
国家人口: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一,菲律宾第二,泰国第三,马来西亚第四。
综上所述,印度尼西亚经济总量最高、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但仍然属于”大而不强“,因为在人均GDP上、人均收入上落后于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在四小虎中,虽然GDP总量上排名第三,国土面积第三、人口排名第四,但人均GDP、人均收入上都是领先的,说明经济富裕程度更好。其他如泰国、菲律宾相对马来西亚和印尼较弱,尤其是菲律宾在四小虎中是最弱的。
马来西亚的工业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 机电产品是马来西亚的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占比高达43.6% ,这些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品占比大约在55%左右,明显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优秀。
马来西亚对外输出技术和劳动力,不是输出能源、资源,其可持续发展潜力相对不错。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有超过20%多的人口是华人、华侨,并且在马来西亚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较高的位置。据统计,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中大约70%都和华人、华侨分不开,涉及农、商、工、科等各领域。 马来西亚的前50富豪中,大约60%是华人或华侨。
、
马来西亚公共投资银行有限公司研究(PublicInvest)预计马来西亚的GDP正在恢复之中。在一份报告中:“马来西亚价值2500亿令吉(占GDP的17%)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将在很大程度上支持2020年的增长,这是我们 历史 上最大的刺激方案,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刺激方案之一。
东南亚最发达国家新加坡原来隶属于马来西亚。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了赞成票。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新马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有不同的看法。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 社会 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的商人也开始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反而对他们实行固打制。
双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0%增加到60%后升温。当时马来西亚财政部长说这是因为印尼的对抗活动而导致军备预算案增加。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尤索夫·宾·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建国以后,新加坡人民的集体危机感成经济奇迹原动力,依靠大智慧及勤奋努力成就了今天的新加坡。
A、四小虎的经济总量: 根据IMF数据,2019年,印度尼西亚1.10万亿美元;泰国5166.6万亿美元;,马来西亚为3734.5万亿美元;菲律宾3566.8亿美元。把亚洲四小虎经济总量相加:大约为2.34万亿美元左右;
B、四小龙的经济总量 :根据IMF数据,在2019年, 新加坡3728.1亿美元,韩国为1.66万亿,中国香港:3817.2亿美元,中国台湾:6014.3亿美元,把亚洲四小龙2019年的GDP总量相加:大约3万亿美元;
根据IMF数据,新加坡人均GDP为64229美元;中国香港为51333美元;中国台湾为25298美元;韩国为32341美元;四小龙人均GDP数据全部相加:173201美元;
根据IMF数据,马来西亚为11689美元;泰国7421美元;印度尼西亚为4068美元;菲律宾为3299美元。四小虎“人均GDP数据全部相加为26477美元。
根据比较,四小虎全部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四小龙的全部经济总量的大约78%左右,但四小虎在全部人均GDP相加后仅相当于四小龙全部人均GDP相加后的大约15%左右。
亚洲金融危机回顾:发生在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危机。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了泰国。不久这场金融风暴波及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了亚洲国家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 社会 经济萧条,迅速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开始出现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动荡。金融危机中,泰国,印尼和韩国是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则影响有限。
以泰国为例,昔日亚洲"四小虎"之一的泰国,其经济曾经被称为东南亚发展最快的经济,一夜之间突然陷入金融危机之中,成了这次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发源地。
到1997年9月4日为止,泰国在汇率、股市双双重挫下,其经济体质在东南亚各国中目前可能是最差的。出口不振,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银行不良资产膨胀。仅房地产公司这块的银行坏账就已达155亿美元。
综上所述,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四小虎国家经济打击很大。
‘柒’ 建国只有50多年的新加坡,是如何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的
新加坡临近马来西亚,那时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新加坡才会成为发达国家。
‘捌’ 新加坡主要经济地区以及经济活动
新加坡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也是世界电子产品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1959年以前,新加坡国民收入的75%来自转口贸易活动。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另外,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建立“新加坡综合网”。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从改革单一的转口贸易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入手,鼓励发展工业,逐步走上工业化和建立多元经济结构的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初,以石油提炼、电子电器、船舶修造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发展起来,成为世界上着名的航运中心、炼油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中心,并且出色地解决了居民住房和就业问题。到1981年底,71%的居民住进了政府修建的设备齐全、价格低廉的公共住宅,人均住房面积为15平方米,居亚洲首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加坡经济已步入了稳健增长时期,经济发展渐趋成熟,国际竞争力增强。自1994年以来的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中,新加坡连续5年位居第二。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新加坡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的“亚洲四小龙”之首,从不发达国家跨入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成为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国家。近年来,新加坡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对美、日、欧和周边市场依赖性很大。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研究显示,美国的经济增长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最大,美国经济每增长1%,新加坡经济就会增长0.96%。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新加坡凭借健全的金融体制和着眼长远的发展战略,自身所受冲击较小。金融危机爆发时,新加坡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是:制造业4.3%,建筑业13.3%,商业5.8%,运输与通讯业9.2%,金融与服务11%。但由于新加坡经济总量小,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区域经济形势恶化使其1998年的经济增长大幅下降。1999年,新加坡经济好转,2000年经济实现加速增长,GDP为1398.4亿新元,比上年增长9.9%,主要原因是外来需求旺盛以及地区经济复苏。在此以前的10年里,新加坡GDP 年均增长达到7.7%,2000年经济增长率达9.9%。2001年,遭遇世界经济下滑和美国“9?11”事件影响,新加坡经济出现衰退,GDP同比下降2.0%;对外贸易也出现显着下降,其中对外出口1225.4亿美元,同比下降11.8%,进口1096.8亿美元,同比下降13.9%。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新加坡经济似出现典型的“W”型波动。面对经济衰退,新加坡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思路,归纳起来可称为“高科技战略”“中国战略”和“扩大腹地战略”,目的在于提升产业结构,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拓展对外经贸活动的空间。从中长期看,新加坡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可能难以再现金融危机前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新加坡经济增长波动将增大。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同步性增强,它将直接影响到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美、日等发达国家“高科技泡沫”破裂后,世界的电子工业迅速衰退,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萎缩。尤其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周期日益缩短,目前一个周期平均只能维持两年半的时间,这就使以电子业生产与出口为主导的新加坡经济增长周期也将缩短,从而导致国内经济增长波动起伏加大。在投资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吸引外国投资,积极从管理审批制度、产业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包括:通常给予外资以国民待遇,除了与国防有关的某些行业外,对外资在新加坡的运作没有任何限制;完全开放商业、外贸、租赁、直销广告、电信市场,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对先驱公司(即涉及巨额资本开支或复杂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和某些金融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也采取财务、融资便利等措施协助本地企业向海外发展,包括:一般财务支持,即通过经济发展局、贸易发展局、生产力与标准局等机构为本国企业的经营提供商务开发计划、品牌开发援助计划等各种财务支持计划;贸易21计划。为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迎接21世纪的挑战,新加坡在1991年制定了名为《新加坡:新的起点》的跨世纪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20世纪最后10年的同时,着眼于新世纪前30年的发展,制定了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了跨世纪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荷兰的水平;到203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美国的水平,成为一个充分发达的国家。总而言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经济运行比较稳定,国民经济稳健增长。2、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带动制造业增长的是高科投资讯工业,而服务业则主要是由金融服务业带动的。在金融服务业里,新加坡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亚洲排名第三,列东京、香港之后;外汇交易量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3、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扩张。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国外需求推动。4、在全球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了强劲的经济竞争力。新加坡在1989-1993年间,一直是最有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1994-1995年间,新加坡被列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最有竞争力的国家。5、经济区域化成效显着。新加坡海外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缅甸8个亚洲国家。至1997年4月,新加坡对外投资就达100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了59%。6、人均国民收入迅速增加。新加坡的人均国民收入从1990年的23537新元增加到1996年的44020新元;以美元计算,1996年已达28000美元,人均收入居世界第十一位。已达到瑞士在1984年的水平。世界经合组织则在1995年底宣布,从1996年开始,新加坡已跨入“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