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鱼生有什么好处
1. 新加坡人在过年时必须吃一道称为“鱼生”的菜,请问吃法是:
哈哈,笑死我了,你们都不懂,鱼生是由好吃的各种蜜浅、油炸的小食品,什么都能放,最后淋上蜂蜜拌匀就能吃了,每人拿一双长筷子围着桌子捞,这叫捞鱼生,边捞边说,希望捞出一个好年头。
2. 新加坡鱼生怎么做
鱼
在华人的世界里,流行着每年的新年里都要吃鱼的传统,意思是“年年有余(鱼)”,这个习俗不但满足了人们的“口福”,还让大家都讨个吉利,皆大欢喜,不亦乐乎!
鱼生
鱼生亦叫“捞鱼生””也有称之为“捞生”,“鱼生”基本上由“鱼”和“菜蔬”组成,将“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各种配料,做着向上搅调的姿势。据说,此举象征着在未来的事业中发财和幸运。 。
新加坡鱼生
“捞鱼生”在南洋的新加坡华人世界里非常受欢迎,算是新加坡华人独特的庆祝新年的方式。实际上,“捞鱼生”是一道带有吉祥意味,祈求来年有好运,发大财的菜式。以往。华人都是在大年初七这一天,举家进行“捞鱼生”仪式。如今,即便在年前,各市场就已经推出各式的“捞鱼生”了,而且,“捞鱼生”的仪式大可持续到大年十五的元宵节了(附图)
在新加坡,一份上等材料制成的鱼生,其售价可达上千新加坡元。
捞鱼生的习俗
当围在圆桌的家人(或朋友、同事等人)准备好,要举筷子进行“捞生”时,再淋上特制的酱汁(通常含有麦芽糖及酸柑汁等等)。然后一个人发号施令,大家就开始以筷子将大圆盘中的各式材料高高的夹起,一边夹高还要一边以广东话说:“捞起!捞起!(捞喜)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把鱼生盘中的材料夹得愈高,听说来年就会赚得越多,在新的一年中更容易实现心愿。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会说各式各样的贺年词句,如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等等。而且,也不一定都是说广东话。还有还有,除了大人喜欢捞生,小孩子也喜欢捞生的热闹气氛啊。所以呢,小孩子啊,就可以站在椅子上,一样和大人一起进行捞生了。
捞鱼生的食材
“捞鱼生”是以生鱼条(或者使用三文鱼等等可以生吃的鱼肉条)为主食材,搭配腌姜丝及各种有颜色的蔬菜丝及水果丝,如青红椒、西芹、红白萝卜丝及柚子肉等。“一堆堆”蔬菜丝,以达到七彩缤纷、色泽诱人为目的,预先排列在一个大圆盘上,然后洒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等。
捞鱼生的做法
关于“捞鱼生”的来源,其实说法不一。“捞鱼生”在新加坡是被归类为广东菜,但是,过年时广东人好像是不吃鱼生的。其中一个比较可以相信的说法是:“在人日当天,古人以七种菜为羹,作为七日的象征。七彩羹源自六朝时代,也是今天七彩鱼生的出处。吃了由七种蔬菜煮成的食物之后,就意味着春节告一段落,从年初八开始,每个人得脚踏实地过日子。”而这其中七种菜,其实就是包含了各种好意头的蔬菜。这七样菜各有兆头,取的是其谐音。芹菜是“勤”,吃了蒜,就会“算”,芫菜要取的便是“缘”,吃鱼,年年有“馀”等,这道菜起了祈福则喜作用。
3. 【年味大作战!】鱼生捞起星洲年
离除夕夜尚有几日,在新加坡的各个餐厅已经能听到这样的“口号”声:“发啊!发啊!恭喜发财!”“捞起!捞起!年年有鱼!”原本是非常安静优雅的就餐环境,因为这些口号变得有些嘈杂,然而一向以爱complain着称的新加坡人,却惊人地保持着一致的沉默。没有在喊“口号”的食客们,在人声中欣然就餐,愉快交谈,脸上没有一丝不耐,反增几分喜色。当我第一次露出惊讶神色的时候,旁边的安娣告诉我说:他们是在捞鱼生啦!
原来新加坡人年夜饭桌上有一道必备的前菜 —— 捞鱼生。 “捞”就是粤语中“拌”的意思,“捞起,捞起”实际是要大家把七彩缤纷的菜丝果丝和配料,与生鱼片拌在一起。“捞”得越高,夹得越高,就预示着步步高升,又有“风生水起”,越来越旺的美好寓意。 每逢过农历新年的时候,合家欢聚一堂,大人们中意捞鱼生的吉祥寓意,小孩子则喜爱全家捞鱼生的热闹氛围。因此在新加坡,捞鱼生可是年夜饭里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据传捞鱼生这道菜,最早的起源是在中国南方,那里河网密布,沟渠纵横,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也许是第一个生吃新鲜鱼肉的人,发现了鱼生的美味,这种吃法逐渐推广并延续下来,当地人佐以葱姜,酸荞头、芫荽等菜料,加少许酱料和鱼生一起吃下,就成了一道颇具地方特色的美味。显然,最初的捞鱼生,几乎不需要烹饪技巧,方便易学,美味实惠。 因此这道美食的做法,就跟随着南洋华人的祖先们,一路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来到了现在的新马地区。
捞鱼生的核心材料,自然是生鱼片。最初所使用的鱼类,是淡水鱼的鲩鱼,或者贵一些的西刀鱼。这道菜一度在中国的广东、香港都十分的流行。但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变迁,香港和广东过年时已经不再有捞鱼生的传统。这道菜却意外地在新马地区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端上了每一个华人家庭的年夜饭餐桌。
按照新加坡的说法,现在出现在年夜饭桌上的捞鱼生,已经是在1960年代经过4位新加坡名厨改良、研发出来的贺年食品。这4位名厨在当时新加坡的厨师界称为“四大天王”,是厨艺最高水平的代表。改良后的鱼生多用海鱼如三文鱼作主料;盘底铺设红白萝卜丝,西芹丝,生菜丝及各色果丝,再洒上花生碎、干果、脆片、酸甜酱等,五彩斑斓,秀色可餐,令人不禁食指大动。等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捞”好了鱼生,夹一片入口, 鱼片的鲜,干果的脆,菜丝的回甘,果丝的清甜,再加上秘制酱料的酸爽,好一盘色味俱佳的珍馐美味!
更重要的是,捞鱼生讲究食材新鲜,不能过度烹饪,低油盐,低脂肪以及低卡路里的理念,正好顺应了当今健康饮食,健康过年的趋势。在让人“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年菜大系里,捞鱼生简直就是一股令人耳目一新,口齿皆爽的清流。
除夕夜在饭店吃捞鱼生,服务员在上菜时,往往会当场将配料撒好,并放置生鱼片,每撒一样,就会喊出一句讨喜的吉祥话来:年年有“鱼”,大吉大利,遍地黄金,甜甜蜜蜜,鸿运当头……客人们随后把撒好配料的生鱼片共同“捞”起,边捞边喊着"捞啊!huat ah(发啊)!"即使是华文水平已经退步的年轻人和小孩子,也都跟着家人一起“huat ah!huat ah!”这样热闹的场景,欢快的氛围,比中国的年夜饭也不遑多让。
我们很难想象一群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会围着几块鱼片或者一盆沙拉,嘴里齐呼“Fortune!Fortune!” 可是在华人的世界里,不分地域,无论国籍,在新年里都一改平时的中庸含蓄,将心中的祝福与希望说出来!捞起来!
新加坡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上海的十分之一。这里没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春运;也没有全球覆盖最广的电视节目——春晚;这里甚至基本没有南北的分野和四季的差别。最早下南洋的行商与劳工,来到与故国远隔重洋的山陬海澨之地,竟将中国的年味与菜肴一代代地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当年在珠江江畔捕鱼吃肉的垂髫小儿,现在或许已在星洲繁衍出四五代人的大家族。而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新加坡华人,由父辈在除夕夜晚执着自己的手捞鱼生的记忆,又将成为生命中不段重温的幸福画面,代代延续。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当年餐桌上奢侈的西刀鱼,现在早已升级为三文鱼,还有更高级的北崎贝、波士顿龙虾和斯里兰卡螃蟹……斗转星移,世殊事异,连捞鱼生也在变,但华人的文化底色和情感记忆却将永存。
入口星洲肴,钩沉上百年。华人存四海,万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