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拐点什么时候出来
㈠ 人口拐点的人口拐点正是转型契机
作为人口学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我国21世纪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对策研究”的首席专家,左先生的数据均来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联合国的最新人口展望,他有一句话让人警醒:“未来中国面临的将不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劳动力不足。”我想,一个在过去30年收获了巨大人口红利的国家,当人口红利开始消退,将意味着什么?
人口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数据问题,它包含有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意义。按左学金的说法,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很快会在2015年出现下降。拐点到来的时候,真的会出现用工紧缺,年轻人找工作不愁,并且能拿到一份比前辈更高的工资吗?这些问题我们还得拭目以待。左学金认为拐点正是转滚渗型的契机,现在我们更需要一种思维的拐点,那就是加快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
今年的经济表明,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以低工资、高强度、低保障的劳工代价换取人口红利的时代正在逐渐远去,依靠高储蓄率、高投资推动的投资型经济也面临挑战。而城市超低的生育率,加速的老龄化,人们家庭中老少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逆转,这种变化也将影响社会结构的转变,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如何尽快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人力资源结构的提升、户籍制度及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应对人口结构性变化颤返可能带来的冲击,以改革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回到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本,这是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都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如果展望未来30多年,我们国家的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中央强调科学发展,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特别要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很多的客观原因。
我研究比较多的是关于人口的问题,从人口变动趋势来说我们一个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人口的增长正在放慢,劳动年龄人口在三年之内可能会出现下降,我们劳动年龄人口对老龄人口的支持比在下降,然后劳动密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会下降。未来中国面临的将不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会变得比较贵。
由于人口的变化我们的储蓄率也会下降,国内投资的钱是从储蓄来的,所以储蓄率下降后投资率也会下降。我们现在主要出口是劳动力和制造业的产品,出口的劳动密集制造业竞争能力也会下降。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南非的劳动力可以更便宜,可以制造更便宜的出口商品。
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会在未来20年、30年逐步下降,会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甚至低速的增长,过去30多年我们平均增长率在9%以上,这一个五年规划国家把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在7%,这两年我们的增长率还是高于7%,但未来的增长率会从目前8%左右下降到7%左右,甚至会下降到6%以下,这都是很大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国家资源禀赋的变化。什么叫资源禀赋?就是我们劳动力丰富,资金丰富。这些因素变化会倒逼我国经济增长,倒逼我们国家经济的转型,所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但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如果我们不能有效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去竞争技术,我们又不能和发展茄备饥中国家去竞争廉价劳动力,那么我们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查数据再一次确认了我国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人口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和变化的趋势比我们原来预料的要快一些。我们现在有很多研究,包括联合国关于世界人口前景的展望,预测我国人口总量峰值大概是14亿,原来我们说16亿,低于我们原来的预测,而且峰值到来的时间会提前到2025年左右。
联合国对中国大陆人口预测分为中方案、低方案和高方案。高方案脱离我们的现实。根据中方案,大陆人口总量在2026年达到接近14亿的峰值以后开始进入负增长,在本世纪末会下降到9.41亿。根据低方案预测,大陆人口总量将在2017年达到13.58亿峰值以后进入负增长,并且在本世纪末下降到5.06亿,低于1949年的水平。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无论中方案还是低方案,印度都会在2021年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头号人口大国。
有个指标叫总和生育率,指一个国家妇女平均生孩子的数量。联合国中方案预测我国总和生育率2010年到2015年是1.56,不到1.6个孩子,然后下降到2020年的1.51,以后逐步回升,在本世纪末达到2.01。低方案是从2010年到2015年的1.31,下降到2025年的1.03,到本世纪末回升到1.51。国内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在1.4~1.5之间。按人口理论,总和生育率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维持既有人口数量不变。低于2.1被称为低生育率。
未来中国人口到底怎么变化,取决于今后年轻人生多少孩子。孔夫子强调多子多育,但未来是不是这样?可以看看和中国文化接近的东亚地区。2010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是1.39,韩国1.23。全球最低的四个地区是中国的台湾地区1.16,中国香港1.09,中国澳门0.92,另外新加坡1.02。尽管他们有多项鼓励生育的政策,但生育率还是最低。因为华人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很多钱花在小孩身上,大家可能不愿意生很多孩子。综合各方面情况,我个人判断我国未来人口变化可能在中方案和低方案之间。
我国人口总量变化,劳动人口也会变化。按15岁到64岁这个定义来算劳动年龄人口,我国劳动人口会从2010年9.77亿增加到2015年9.96亿,然后开始逐步下降,在本世纪末中国劳动人口会降到5.26亿,就是说大约相当于2015年峰值时的一半多一点,在2075年后我们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略高于55%,现在是高于72%。就是说到那时总人口里老龄人多了,拿养老金的人占比大幅提高。
还要说明一下,我们的就业人口实际上是少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如,现在很多人在读大学读研究生,所以真正从事劳动的人口比劳动年龄人口要少得多,这样对经济是有影响的,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没有劳动力数量增加以及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制造业、服务业转移,根据研究我国经济增长率将放慢1/3以上。这里还没有考虑因为人口变化对投资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
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要更多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所以中央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中央早就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今后的政府可能要“三重”:第一是重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没有回报,企业不大愿意做,但是基础研究对整个社会有好处,应该政府来做。第二抓基础设施,包括教育设施、通讯设施、能源设施。第三重环境,商务环境、法制环境,知识产权的保护,信息的透明,执法公平公正,这些东西对创新都非常重要。
另外三个减少。第一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第二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第三减少过度规划和不断变化的规划。我们现在无论是产业还是城建都有很多规划,但是有的规划过度了,而且经常变化。
㈡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出现拐点
自武汉新新冠状病毒肺炎出现至今已经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了,自武汉封城以后,全国各地更是有着不少的病例在不断的增加。对此许多的市民都觉得惶恐不已。根据最新消息,全国疫情将在正月十五这个关键的日子出现拐点,这也是见证此次疫情是否成功得到控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疫情拐点将出现
1月29日,武汉、重庆、四川、山东、贵州、上海和安徽等地患者相继治愈出院。
同日,央视播出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戚基专访。张伯礼表示:“根据武汉近期疫情变化的数据,我们期盼的拐点可能将要出现。新增的病例开始减少,出院的病例增多,死亡的病例还要下降。出院的病例超过了死亡的病例,这一点显示了非常好的前景,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武汉输出病例降到最低,甚至降至零,这对国内国际意义重大。因为国际上的确诊病例都属于武汉输出病例,现在国际上也还有病例在增加,原因在于潜伏期还没有到。武汉封城前出去的人,有部分出去时在潜伏期内,还没有症状,过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因此,从1月23日推算,大概到正月十五,应该看到明显的成效。”
武汉人民的奉献
我相信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的措施是很坚决的,是全方位的。它是为了使全国各地不再有输入病例。14天最长潜伏期,现在,6天就有所变化了,过后几天还要有变化,这个变化对全国的槐改影响是很大的。这个拐点的出现,就是武汉人的贡献。
全国战场第一位
现在我们疫情防控的战场分两部分,一个是武汉以外,一个是武汉。我们要把全国战场放在第一位。
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片森林着火,火烧到了其他树林,你说先救哪个?我说两个都要救,但更重要的是先救那些刚着火的。因为刚着起来的控制难度相对比较低。如果全部着火了,损失会大得很。
正月十五应该看到明显成效
疾病有潜伏期,从1月23号推算的话,大概到正月十五,应该能看到明显的成效。现在是一个时机,第一步一定要把武汉之外的病例迅速控制。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加以控制了。
防感染为首要
我们现在不是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有些病人不到肺炎的程度,但是他是传染源。所以现在诊断标准出了4版,是因为病毒变化快,我们在适应,跟它赛跑。
无需恐慌
我们的人口太大了,这么多人坐火车、飞机、轮船特别是长途客车,这些都是密封空间,会给疾病传播造成一定的机会。但我要强调,公共卫生工作也要兼顾到社会正常运转,只要我们做最大程度上的防范,是可以在动态中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在理想的静态中解决问题,那是不现实的。
将重心放到社区
武汉现在在调整,把工作重心下到社区去,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对的。不要都到三甲医院去,门诊进不去人山人海的,大家怨声载道。
温馨提示
目前随着病毒检测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病例的确诊也是逐渐的增快和增多,当疫情增加到达高峰点以后,按照目前的防护措施,便能够出现拐点和回落的情况,所以希望大家也可能耐心的进行等待铅仔判,在家中做好防护措施和隔离。
㈢ 拐点是谁第一个提出来的
你说的是高脊颤数里面的拐点还是经济学里樱返败面的拐点?
高等数学里面的拐点指的是二阶导数为零的,由牛顿和莱布尼茨提出的。
拐点论是万科老板王石提出的。之前都有相似的经济论断,但是明确提出拐点论的,就是那个号称高素质精英人才的王世轮石!
㈣ 为什么新加坡被评为幸福指数最低的国家
美国学者麦耶斯在分析了1991年世界人均国民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发现,当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国家财富与国民幸福感的相关系数就消失了。也就是说,个人的财富与其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一个拐点,1991年的拐点是 8000美元。收入8000美元以下的人,钱挣得越多,人就越感开心, 收入8000美元以上的人,钱挣得越多,人未必越感开心。201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3600美元,我们的经济发展存在这个拐点吗?
按照中国社科院的调查,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比上一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根据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 2006年的调查显示,有85.3%的人感觉自己的收入虽然增加了,但生活负担却比10年前更重了。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也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十年中是先升后降,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
㈤ 疫情拐点无法预测,峰值应在2月中下旬出现,峰值和拐点的区别在哪
区别很简单,它俩长得不一样,意义不一样,用法不一样,峰值虽然是代表到达了顶峰,但是并不能代表没有比它更高的峰值了。而拐点不一样,都拐弯了,就说明这件事有了不一样的结局,除非再拐回来!
01.从它俩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来,二者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峰值在数学上,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那个最大值就叫做峰值,但是呢,就像是在一个函数图里,峰值不一定是最大值,它只是在你抽取的那个片段里,还有很多跟它一样的小片段,也可能会出现比它大的数值。
拐点代表一个凹凸的分界线,就像小土坡一样,前面是上坡路,到了拐点之后肯定就是下坡路,它跟峰值不一样,它说话算话,说拐就拐,说回家就回家,完全不带一丝留恋的。
也可以简单地说,峰值代表着疫情爆发达到最近一段时间的最大值,未来可能还会增加,但是短时间内上升的那条线是走平的,而拐点呢,代表着疫情得到了好转,不用成天担心这哪哪儿又多了多少人,只要在家乖乖等着,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