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颁布了哪些教育法规

新加坡颁布了哪些教育法规

发布时间: 2023-07-11 21:01:55

①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怎样的

新加坡教育制度简介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目标是为国人及海外学生提供均衡的教育,通过培养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培育好公民。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比较复杂,但基本路线是多次筛选,因材施教。新加坡每个适学儿童都能接受至少十年的学校教育,这包含六年的小学教育和四至五年的中学教育。除了十年的常规教育之外,学生们也能在中学毕亏升业后选择工艺学院、理工学院、初级学院和其他职业训练课程。在这一阶段之后,学生们可以在新加坡或海外大学进一步深造或直接就业。
1. 高等教育
新加坡属英联邦国家,因此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无论从教育体制还是课程设置上大都效仿英国的模式。当然,新加坡也在不断吸收、消化、调整和创新中建立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教育体制。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大学、专科学院和教师培训性质的教育学院等形式。新加坡的学位设置分为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攻读学士学位通常需要3 年时间,在攻读学士学位阶段学习成绩优秀者,可多读一年获取荣誉学位。荣誉学位分等级(如一等荣誉学位、二等荣誉学位)而设,它仍属于第一学位阶段(学士学位阶段)教育。在新加坡攻读硕士学位学制通常为1-2 年。攻读博士学位学制通常为3-5 年。
2. 初等教育
截止目前,新加坡共有小学196 所,5 所附办小学的中学;中学147 所(包括18 所自治学校),8 所自主中学;14 所初级学院和4 所高级中学。此外,还有3 所大学、4 所理工学院、34 所技术和商科训练学院。
新加坡的学童6 岁入学,小学学制6 年,分为4 年基础阶段课程和2 年分流阶段课程。在小学六年级时,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小学毕业考试,渗局称为小六会考。考试成绩将决定学生进入什么中学和参加哪种课程。根据课程不同,中学教育需要4-5 年完成。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特别课程,他们将学习高级母语,并在中学四年级结束时参加英国剑桥举办的O 水平考试。进入快捷课程的学生则学习普通母语,并在中学四年级结束时参加英国剑桥举办的O 水平考试。进入普通课程的学生在四年级结束时将参加丛空让英国剑桥举办的N 水平考试。其中表现优异者则可继续学习一年,并在五年级结束时参加英国剑桥O 水平考试。根据O 水平考试的成绩,学生可报读2-3 年的初级学院、工艺学院或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参加N 水平考试的学生,可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或工艺教育学院继续学习。学生攻读完初级学院的课程之后,可参加A 水平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入大学继续深造。

② 新加坡的升学制度

新加坡小学学制

新加坡小学学制是6年,小学升中学的考试即PSLE,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生转折点,小学1年级-4年级是基础教育阶段,所有课程皆为必修课,这包括了英语、母语、数学和科学。在5年级-6年级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实行科目分班。

小六会考就是对所有的小学毕业生进行彻底的分流,成绩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就读学校。小六会考之后,学生们升到了中学可以读的课程除了O水准课程之外,几个Top名校学校用的都是IP课程、还有使用IB课程。

通过PSLE考试后的升学去向

IP课程

直通车计划(The Integrated Programme, IP),IP课程的学校就是6年连读,大学直通车是为成绩优异的新加坡学生提供6年的中学和初级学院综合课程。新加坡140所中学,只有不到20%的学校采用IP课程,重点培养学霸,精英,领袖,以及未来政要人物。进入该计划的学生可以跳过剑桥O水准考试,直接升学备考A水准考试、国际IB考试或其他同等考试,然后进入本地大学就读或是申请北美、欧洲、澳洲的大学。

O-LEVEL课程

新加坡中学一般都是提供O-LEVEL课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采用的基础教育系统,这是中学后选择初级学院、理工学院的依据。其中学习好的学生会进入初级学院或是进入理工学院,三年后顺利进入职场,当然还有基层的,就是读ITE(相当于技术学校),学会一门手艺再进入职场。以O-LEVEL为跳板,取代雅思成绩去海外的名牌大学,也成为很多学生理想的选择。

国际文凭(IB)课程

如果打算将来出国深造,IB课程极大程度吸取了世界多国的教改精华,推行师生的创造性理念,培养IB学生具有多元化和多学科知识IB课程更注重“探究”,期待更多的动手项目,以及科学、艺术和哲学的融合。更多的课程意味着更全面的教育,为你选择大学课程提供了更多帮助。IB课程设计主要集中在中学的最后两年,通过两年的扎实教育,培养出受全球大学认可并优先录取的精英型人才,选择IB中学课程更容易与世界接轨。

英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接受IB文凭,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也都很欢迎IB学生申请入学。尤其是新加坡IB文凭的通过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国际IB会考已实现七连冠了。

③ 关于新加坡的道德教育

新加坡独立40多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崛起为令人钦佩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东南亚地区可算一个政治强国。除了国家幅员太小给人以缺憾外,对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圈可点的的经验确实很多。原以为,号称“开明的独裁”的国家,只是法制完备严厉而已,细究根源,举国坚持不懈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可谓功不可没,它们构筑全民价值体系的做法,我们中国可资借鉴。

一是在复杂的民族背景基础上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新加坡国民中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他们信仰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在这样复杂的种族宗教背景下,新加坡国会通过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辅助,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勇敢宽容”作为新加坡国民共同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的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做好公民。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又不断融入国际社会,新加坡德育目标又转向重振传统文化、弘扬东方美德、抗拒西方颓废思想的侵蚀。

二是在悠久的儒家文化基础上培育现代的东方价值观。新加坡坚持倡导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东方价值观,对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所谓“忠”,就是爱国,忠于国家,旨在把国民培养成为具有强烈凝聚力的新一代新加坡人;“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与“爱”则是主张国民要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礼”和“义”,是要讲究礼貌和礼节,对外国人不要卑躬屈膝,对同胞应一视同仁;“廉”指为官的德行,要求新加坡的官员树立为国、为民众服务的思想,并且在一整套严密的反腐化制度监督下、在“自律”与“他律”的共同约束下,廉洁奉公;“耻”就是指人们的羞耻之心,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社会进步、富国强民做贡献。

三是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各方面夯实公民道理的基础。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并非简单说教和高调宣传。一方面,道德教育从小抓起,注重实践。政府颁布了详细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循序渐进。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低年级偏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高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加坡政府还经常在社会上举办“忠诚周”、“礼貌周”等活动,培养和强化公民与人为善、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四是以法律规范公民的道理行为。新加坡是个法制国家,但不以法代全,而是依法促德,出台了完备严峻的法律法规,强制人们遵守必要的道德规范。比如一旦被发现乱丢垃圾,违者除了要课以20至1000新元(1新元约合0.56美元)的罚款外,还可能要穿上标有“我是垃圾虫”的黄马甲,参加扫大街的强制劳动。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擅闯红灯。新加坡政府认为,这些“小事”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一旦道德体系崩溃,其他就无从谈起,经济的发展也就偏离了本义。

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展的几次公民道德建设,还有如下问题值得思考:

把共同价值观上升到国家意志,并确实能代表人民意志。无疑,新加坡立国后一直是人民执行党执政(大概是这样吧),而且威望一直不错,全民道德体系构建肯定是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但在国家社会管理面前,国家意志更能让各方面的政治力量和群众接受和遵从。

宗教信仰是这个国家道德建设在中国媒体没有公开说明的意识形态基础。在中学生中就有多数人已经信仰宗教,而且是以基督教为主。不管什么教吧,不是强调罪感就是强调耻感,从小就耳濡目染,民族素质的基础就这样打起来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其实主要还是吸收了英美方面的文明成果,在现代化的强大压力下,那儿的政治精英坚持保留代表中华文明的儒家文化的底线,并使之现代化。

道德建设更要强调以人为本。凡涉及道德层面的,或者是不违法的事,一般不动用司法力量介入,这样也保持了国家法律的尊严。而且注意分类对待,比喻在校学生做了有违道德和规定的事,也使用鞭刑,但不是国家法律意义上的鞭刑,也不报警。而是校内自己的鞭刑,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公开的象征性的鞭刑。这种做法既严厉又有度,让受罚者知羞耻,又不至于今后无法面对社会。

中国进行某种教育有一个说法,叫言传身教,言传不说了,身教一般就是典型示范、树立榜样。但新加坡好象不止于此。对公民的每一种行为都有人有制度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和约束。除了上面所说的对乱丢垃圾等行为的处理外,还有,比喻电梯门口先出后进的规矩,比喻上了厕所必须保洁的习惯,比喻公共场合排队的要求,政府都安排专门的人在那儿矫正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多年坚持,不是说说了事,也不是罚款了事。你用了厕所没保洁,就是用你自己的衣服去擦,也要擦干净了才能走,看你第二次还敢不也懈怠,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就是这样提高的。

现在,新加坡也面临着国家对公民、特别是人才的向心力凝聚力的问题。因为世界开放度越来越大,而新加坡国家太小,很多人不甘心囿于小国发展和生活。所以,它们非常注意培养公民对国家的识同感和责任感。这同我国因为太穷,一些人不不甘心囿于贫穷的状况类似。我们国家人才外流其实远比新加坡严重,因为人才资源基数大,也就没有新加坡那样的危机和压力。

④ 新加坡留学政策有哪些

新加坡优越的气候、美丽的风景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全世界留学生向往的地方。新加坡留学政策有哪些?下面就一起和看看吧。

一、新加坡留学政策

1、母子陪读政策

新加坡实行双语教学,在亚洲教育的排名比较靠前,国内很多家长选择把小孩送到新加坡留学。而新加坡为了保证小孩能安心读书,出台了一项较为人性化的政策——陪读准证。

来新加坡留学的16周岁以下的小孩,其妈妈/外婆/奶奶可以申请陪读准证过来新加坡合法居留,陪同照顾。持陪读准证期间,可以任意进出新加坡,而不必再单独申请旅游签证。

陪读妈妈的工作,陪读准证是不可以直接做工的,需要先申请工作准证——之前规定陪读妈妈必须在新加坡待满一年之后才可以申请,现在政策有所放宽:

如果是申请EP和SP,只要有雇主愿意雇佣陪读妈妈,有申请工作准证的配额,陪读妈妈就可以申请工作准证,在新加坡合法打工;如果是WP,则需要在新加坡待满一年,就可以享受到WP名额的特殊待遇。

2、PR(永久居留证)申请

新加坡移民厅(ICA)官网消息:所有新加坡在读的留学生,不需要邀请函就可以申请PR了!

从2017年12月18日起,申请成为新加坡PR(永久居民)的程序将有改变,流羡陵程变得更简单,申请者只要上网提交所需资料,无需预约后亲自呈交申请文件。这意味着在新加坡留学的学生们都可以申请PR了!不需要邀请函就可以直接申请!

成为新加坡PR,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新加坡生活和出入无限制,而且不必放弃中国国籍。持有PR 满2年后,可申请加入新加坡国籍,成为新加坡公民。除此之外,在教育、医疗、工作等方面也有很多好处。(可参考小文之前的文章重磅消息!国际学生留学新加坡可直接申请PR!不需要邀请函!)

3、新加坡移民

凡是从政府国立院校毕业,均可申请绿卡并享受福利待遇。获得绿卡后,可立即担保配偶和子女获得绿卡,无条件担保父母及岳父母来新居住,并给予多次往返签证。

兄余戚除此之外,获得绿卡可享受住房、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可购买政府福利房,可动用公积金的50%支付每月的银行按揭费用;可享有由公积金支付的医疗福利保障/养老福利保障;子女可入读所有政府学校,并享有相应的政府奖学金或学费贷款。

还有一个关于国籍申请的超级大福利就是!持有PR 满2年后,可申请加入新加坡国籍,成为新加坡公民,持有新加坡护照可以免签161个国家,可自由通行于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等多个国家。

4、新加坡奖学金

新加坡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一向慷慨大方,尤其是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新加坡大学的奖学金主要有“新加坡企业奖学金”和“新加坡政府奖学金”两种。

企业奖学金是新加坡教育部提供给国内合作学校学生的全额奖学金,学生能获得包括学费、生活费、路费在内的全部费用。名额由合作学校推荐产生,每年有推荐资格的学校也不相同。

政府奖学金是新政府为我国留学生提供的部分免费奖学金。能减免65%—80%的学费,但生活费、路费需学生自理。如家庭仍无法负担剩余费用,学生还可向学校申请无息贷款,最高额度毁陪为自费部分的80%。

另外,还有一种针对中国留学生的SM1(Senior Middle)奖学金计划。这项计划由新加坡教育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目的在于吸引优秀的中国学生来新留学。

二、留学生打工政策

在新加坡并不是所有留学生都可以打工兼职的。新加坡公立大学的留学生是允许打工的,但在时间上也有所限制。而私立大学的留学生在原则上是不允许打工的,除非所在学校拥有教育服务认证理事会鉴定认可,但前提也要征得学校同意。否则,就算打黑工,严重的是要被遣返回国的。

三、新加坡留学优势

1、教育质量高

新加坡的教育系统是全球最具创新的教育系统。最为着名的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一直稳居世界前20,亚洲前3。这些着名的公立大学每年均有大量名额接受中国留学生申请。

并且,新加坡不仅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也有实用性强广受雇主欢迎的理工学院,还有目标明确针对市场开设就业率高的私立大学。

2、文凭认可度高

沿袭英联邦的教育体系,领先国际的教学水平,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对新加坡的基础教育课程青睐有嘉。英语是新加坡最重要的商业、社会用语,毕业会考沿袭英国剑桥大学水准考试,成绩受到世界各国承认。

3、社会安定,犯罪率低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法治社会。也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在这里,法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普遍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这与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进法制建设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新加坡留学学生既无自身不安全的顾虑,且又不容易误入歧途。

4、生活节奏轻松自在

新加坡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生活节奏很快,快中有序,序中有调。开车2个多小时,可以逛完整个国家。新加坡也是世界驰名的花园国家,绿树成荫、四季常夏,宁静有序,风景如画,宛如一所世界级的特大校园。放慢脚步,你可以体会很多不同的文化特色。

⑤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怎样的

其实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有利于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新加坡的教育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它的教育非常成功,自成一体。新加坡的教育既可以让孩子学到学习的厚重又可以让孩子们拥有发散思维的机会。

学前教育

新加坡三年制的学前教育,通过有趣的游戏,启迪孩子心智。他们在学习语言、数学和科学的基础知识之余,也能培养社交礼议、发挥创意,并鉴赏音乐和艺术等。学前教育的课程以双语教学,以英文作为第一语言,以华语、马来语或淡米尔语(在当地称作母语)作为第二语言。为我们留学生进入小学的正式学习培养好好的习惯和语言基础。

小学教育

六年制教育;小学一年级入学年龄为7岁;半日授课新加坡的小学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学生在国际数学和科学竞赛中独占鳌头。新加坡小学反对应试教学,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并培养他们课外学习的兴趣。小学教育制度包括四年的基础阶段和两年的定向阶段学生在这两个阶段学习英语、母语与数学。此外,他们还将学习一些辅助科目,如:手工艺、道德教育、体育以及科学。三年级开始自然科学。小学六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小这离校考试(PSLE)。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为期四—五年(四年快捷课程与普通(工艺)课程,五年普通(学术)课程;中学的一般入学年龄为13岁;采用单学时课制;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体育、艺术、小组活动、商务以及工程学(某些学校开设该类课程)。爱好艺术、音乐与语言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选修课程。他们还可以选择高级选修应用课程模块,如:信息技术、商务以及工程学(某些学校开设该类课程)。 新加坡中小学一般采用半天制,和中国制度相比,课堂课没有那么繁忙。初级学院、大专和理工学院则沿用开放全日制。

大学教育

合格中学毕业生凭成绩及兴趣选择初级学院、高级中学及理工学院(大专学府)继续升学,或进入社会工作。初级学院的大学先修课程为两年制,高级中学则为期三年制。新加坡有三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五所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也有许多私立学校,这些学校或学院也设有一些很受欢迎的课程,如语言、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酒店旅游业、美容及电脑等。这些课程很多与英美等国家的着名学府联办,当你完成了该校在新加坡教育的课程和通过了这些国家对其专业的考试可获得文凭。之后,可以到英美等国的母校继续深造。

综上所诉,在这个全球领先的金融、商业和教育港湾,你将会体验到是独一无二、全球化但又带有浓郁亚洲感觉的教育环境。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在新加坡!这里拥有多元文化的氛围,将让您的孩子结交不同国家和背景的朋友并终生受益无穷。

⑥ 新加坡语言政策

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之转变

李懿芳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在众多亚洲国家中,新加坡为少数以英语作为主要沟通语言的国家,然而就
一个由多种种族组合而成的国家而言,这样的决定并非一蹴可成,为顾及各种族
的利益,其间经历许多沟通与协调,均反应在一连串的语言教育政策上面。正由
于新加坡具有多种种族的特征,为了避免引起种族间的冲突,教育一向被政府列
为敏感的话题,因此我国国内有关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的资料,也相形鲜少,仅
片面了解其实施双语政策,并有显着的英语教育成果。我国的语言教育政策自光
复以来多有变化,国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从对立演变至共存、第一外国语(英语
)教育在八十六学年度起,开始延伸至小学阶段……,这些种种的变革值得我们
加以深思与关注。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新加坡在语言教育上的努力与经验
,值得我们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拟先从新加坡语文环境着手,探讨其种族、文化
、历史等社会背景与语言政策发展的关系,再探究自一九六○年代以来,新加坡
所实施主要的语言教育政策内容,以期了解新加坡整体语言教育政策发展与转变
,做为我国未来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的参考资料。

新加坡的语言环境

新加坡为一蕞尔小国,位于东南亚中心,总面积约为633平方公里。分析新
加坡的地理要素,其中影响语言发展者主要有二:第一、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
航运要道上,又有天然良港的条件,成为水路交通的重要枢纽,由于邻近各地的
人种往来频繁,使其形成一多种种族、多种语言的社群;第二、在地形上与马来
半岛连成一体,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举凡政治、文化、语言、生活、历史发展等
方面,均深受其影响。

新加坡的历史尚短,原为一人口稀少的渔村。一八一九年元月二十九日,英
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把新加坡开辟为一自由港,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新加坡历
史的起源。新加坡成为一贸易自由港之后,吸引外地劳工前来,主要以中国、印
尼、印度三地居多。其中印尼与马来人本属同种,因此新加坡居民以华人、马来
人、及印度人为主,号称三大民族。根据一九九七年统计,新加坡人口中以华人
比例最大,占77.4%,马来人次之占14.2%,印度人占7.2%,其他种族占1.2%


新加坡多种种族的背景,是构成语言多样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新加坡的
人口以华、巫、印三族为主,但是各族内又存在许多小族群,根据一九五七年人
口普查,新加坡华、巫、印内部大大小小的种族共有二十五个之多,而且无论种
族的大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间语言之复杂由此可见。

由于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的考量,英语在新加坡社会越形重要。就内在因素
而言:一、新加坡种族多、语言杂,三大族群中,没有一种语言有近半数的他族
人懂得,选择任一族语言做为主要语言,均会引起他族的不满。英语虽本为殖民
地的语言,但有过半数的各族人懂得,较易为各族人所接受;二、新加坡政治权
力与英语关系密切,统治阶级的语言、法律的规定系以英语为主,也奠定了英语
不可动摇的社会地位。就外在因素而言:第一、英语为商业及国际贸易用语,此
为新加坡的经济命脉;第二、英语也是现代科技的主要用语,对追求最新科技不
遗余力的新加坡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能力。

新加坡的语言教育政策

根据学者W.Stewart的分析,多元民族的社会在建国过程中,对语言计划所
采取的政策,可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独尊一种语言:利用教育及法律等手段消
除其他语言,而独尊一语作为国语;第二、多种语言并存,而择一或若干种做为
官方语言,及不同族群间沟通的语言(郭振羽,1995:57)。新加坡的语言教育
政府基本上是采取第二种策略。以下即自新加坡独立以前为起点,探讨一九九七
年以前重要的语言政策,以期获得整体的概念。

一、一九五六年“各党派教育报告书”强调平等对待所有语言

一九五○年代,基于社会文化及政治因素的导向,新加坡众多语言已经发展
成为四个主流-英语、华语、马来语及淡米尔语。根据一九五○年各种语言源流
学校学生注册人数统计,当时华语学校为72,951人、英语学校为49,690人、马来
语学校为8,579人、淡米尔语学校为1,205人(Dudley, 1980:204)。在教育系
统中,华语使用比例虽高居第一,然而若以就业机会来计算,英语则位居首位,
使得越来越多华语学校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尤其在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六年间
更形严重。因此“各党派委员会”(All Party Committee)于一九五五年开始
着手调查华语学校的情况,其报告书为新加坡第一个国家语言教育计划,主导新
加坡日后语言政策发展的方向。

“各党派教育报告书”最重要的建议之一:不论各学校所使用的语言为何,
一律平等对待。为确保本土语言面临英语的冲击不致消失,并增加对本国语学校
的经费补助。虽然各党派报告书对华语学校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但其主要目标是
在打破英语被其他本国语言学校排挤的障碍,并建立一个能对新加坡忠诚、且具
有马来亚意识的教育制度。委员会认为新加坡的发展,必然走向与马来西亚联邦
合并的结果。对日后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在语言与教育方面
的宣示,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平等对待英语、华语、马来语及淡米尔语,尊重各
种语言源流学校并存发展的形态,指定上述四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并规定马来语
为国语等措施。

二、因政治考量,采取以马来语为主的多语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各地纷纷兴起了独立自主的运动,新加坡于一
九五○年代开始,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之下,争取独立。当时由于政治策略上的
考量,领导阶层以谋求与马来亚联邦合并为最终目标,在语言政策上也采取相对
应的措施-即以马来语为主的多语政策。

新加坡政府于一九五九年成为一自由邦,人民行动党在普选后得到多数支持
,成为执政党。同年,自治邦宪法宣布马来语为“国语”,政府并继续以各种措
施,推广及提高马来语的地位,为“合并”做准备。其中较为重要的措施如下(
郭振羽,1995:60):

1.成立“马来语语言及文化协会”。

2.教育部成立“马来语教育谘询委员会”。

3.规定在政府学校任教的教师,须具有第一级马来语程度:公务员程度则须
有第二级马来语程度。

4.开办中学程度马来语课程,并成立马来文中学。

一九六三年新加坡如愿地加入新成立的“马来西亚联邦”,更加积极推广国
语(马来语),例如成立国语行动理事会、推行“国语月”和“国语周”运动、
增加媒体播放马来语的时间、政府公告及公文,开始使用马来文等。

虽然积极地加强马来语的教育,但事实上新加坡政府在教育上仍然坚持四种
语文源流学校平等并重的多语政策。所以尽管在政策上新加坡力求与马来西亚联
邦一致,但在基本语言政策上,二者之间仍存在无法弥补的鸿沟。由于马来西亚
只承认一个国语(马来语),因此星马之间语言和教育政策的分歧,以及二者在
文化和民族政策上的差异,造成了一九六五年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而完
全独立。

三、星马分离,语言政策再次调整

表面上,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对新加坡语言政策没有很大的影响,依旧维持双
语政策、国语仍为马来语,并和英语、华语及淡米尔语共列为官方语言。然而,
当新加坡确定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时,语言政策也产生了些许改变。

首先,一九六六年起,马来语不再被视为国家学制中主要的教学语言,也失
去做为主要工作语言的功能;其次,媒体转移焦点到其他语言上。例如:一九七
七年二份主要的英语日报定期刊载学习华语的方法、发行量最大的二份中文报,
在每日的双语版中刊载华语及英语的教学内容、广播媒体也经常性的播出英语课
程等,这些种种措施与一九六○年代早期倡导马来语为国语时有明显的不同。这
时,马来语的国语地位只是象征性的地位。

此时期有二方面的改变值得注意:英语成为主要工作语言,以及对母语保存
的重视。由于英语在新加坡为一中立语言,没有偏袒任何一个族群,并对新加坡
成为国际商业中心、地区金融中心等角色提供相当大的助力,因此渐渐成为当地
主要的工作语言。另一方面,新加坡人意识到母语的保存,不但能发展文化的根
源、提供次国家层次的统整,并能培养“情感上的归属感”。

四、双语政策的评鉴与改革

一九七○年代影响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最主要的文献,即为“一九七八年教
育部报告书”(the Report on the Ministry of Ecation 1978)。一九七八
年八月,新加坡副总理Goh Keng Swee博士领导的教育研究小组针对新加坡的教
育制度及语言政策进行检讨与评鉴。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九七八年教育部报告”
,对新加坡有关教育方面的语言政策,提出详细及权威的评论。其中重要的发现
如下:

1.读写能力低:至少有25%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未能达到最低的读写能力标准

2.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七年间,参加小学离校考试的学生,62%未能通过第一
或第二语言考试。
3.学校于各种测量能力表现的途径-测验、报纸及书本阅读中,表现不佳。
4.几项提升语言程度的策略,经评估后成效不佳。

简而言之,这份报告发现由于对语言能力要求过高,使得双语政策未能普遍
有效的实施。新加坡政府认为有必要为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兴趣的学
生,安排不同学习课程,因此着手实施学制的改革,亦即于小学及中学阶段实施
分流制度。

依照新教育制度,小学前三年的课程主要以语言学习为主,使学生在此阶段
能为将来学好数学、科学和其他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小学三年级结束后,
学生依分流考试成绩及双语能力分配至“正常双语课程”(normal)、“扩大双
语课程”(extended)、“单语课程”(monolingual)。中学阶段则依小学离
校考试,将学生分流进入“特别”(special)、“快捷”(express)及“普通
”(normal)课程,特别及快捷课程学生学习两种语言,四年级结束时参加GCE
'O' level考试,通过者可进入大学预备学校学习;能力较差的普通课程学生,
四年级末接受GCE 'N' level考试,通过考试者可以再学习一年后参加'O' level
考试,未通过者则参加职业训练或就业。

五、语言标准化问题-语言本文的转变

学者Kloss将语言计划分为两类:一是“语言本文计划”(language corpus
planning),指针对语言的设计和处理,包括新字汇和术语的厘定、字典的编撰
、新拼音方式或书写方式的设计等;一是“语言地位计划”(language status
planning),针对语言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功能,做适当的处理和调整,以达到某
些既定的目标(郭振羽,1995:67-68)。

语言本文计划涉及语言标准化的问题,由于新加坡早期系由外来移民所组成
,使用的语言均为“外来语”,这些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自然与他种语言相互“干
扰”及“借用”,出现与原来语言有异的本土化特色,因此乃有“新加坡华语”
、“新加坡英语”的出现(郭振羽,1995:68)。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开放的国际
都市,若坚持以本地特色的语言做为标准,会造成语言上与外界隔绝的情形,因
此语言标准必须遵循外来(原来)的规范,亦即不涉及主动设计或文字的改革,
而只是在政策上决定采用何种外来规范,或外来的文字改革,以做为本地的标准
。以下分别介绍四种官方语言所涉及的语言标准问题。

华语所涉及的“本文计划”引起的问题最多,影响也最大,其中特别值得注
意的是“简体字”的使用及“汉语拼音”的推行。新加坡一九六○年代开始使用
简体字,为符应政策实施双语政策的一项改革。由于华语最困难的就是书写能力
的学习,简体字可节省书写及学习的时间,因此以简体字取代繁体字,可简化华
语的学习(Dudley, 1980:217-218)。

在拼音方面,早年新加坡华语教学系以“注意符号”为准,自一九七○年代
中期开始,随着中国“汉语拼音”办法的公布实施,新加坡教育当局也决定全盘
采用,规定华族学生必须用华语姓名的汉语拼音,做为学校使用的英文姓名,以
减少方言的影响。但此措施带来极大的反弹,对于不少华人而言,华语姓名惯以
方言发音,因此不论姓Tan(陈)或姓Teo(张),他们的姓氏已成为身份认同的
一部分。由Tan改为汉语拼音的Chen,或由Teo改为Zhang,虽然都是华文“陈”
或“张”,但对他们而言乃是强制改变世代沿用的姓氏,侵犯其基本人权。然而
尽管面临舆论的反对,新加坡政府仍坚持于一九八○年开始在小学实施,并扩及
全国中小学(郭振羽,1995:70)。

马来语本文的转变主要依循马来西亚及印尼二国。印马两国均使用马来语为
国语,并各有其语言策划机构,负责马来语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工作,在印尼的机
构称为“语言与文学机构”(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在马
来西亚的机构称为“国立语言发展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为协调双方关于马来语的语言计划,印马政府组织一个“马印
语言理事会”(Majlis Bahasa Malaysia/ Indonesia),负责协调两国语言发
展的决策。新加坡原则上全盘接受语言理事会的决定,将其实施于学校、大众传
播及政府相关公告文书等。

淡米尔语由于使用人口少,政治及经济效益低,在新加坡一直未受到政府的
重视。印度马德拉斯(Madras)为淡米尔语的中心,对语言计划议题有很大影响
,例如过去直接借用英语的情况相当频繁,未来将逐渐以翻译的方式取代。在马
德拉斯开展的文字改革,经由期刊、杂志等影响新加坡的淡米尔语;本地的淡米
尔报纸在传播上也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英语涉及的语言标准问题,主要是英语方言-“新加坡英语”。政府当局主
张必须推行国际标准的英语,亦即以英国广播公司所代表的BBC English为准,
文法和拼音也以英国本土的标准及规范。然而一些语言学家Tongue(1974)、
Platt(1975)等的研究,发现新马地区的英语虽非标准,但有其特色及社会功
能,不必完全否定本土英语的地位,甚至可适当承认其存在。尽管如此新加坡政
府仍积极推动标准化英语,如招募讲道地英语者任职中小学及训练本地教师、经
常性的举办在职课程及座谈会提升英语水准、教育部也透过语言计划中心提供学
校教师有关提升英语使用的课程等。

六、全国性学制的公告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登记华语源流学校的小学新生,自一九五九年的46%降
至一九八四年的0.7%。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教育部提出,由于少于1%的小学新生
登记华语源流学校,而且已经没有学生登记就读马来语及淡米尔语学校,因此公
告所有学生在一九八七年将以英语做为第一语言,为全国性学制的实施。此措施
引起相当程度的争论,其中主要是来自受华语教育者的抨击,认为华语程度将为
此下降。政府则声称若有足够的家长要求学童进入华语源流学校,则会重新开办
以华语为第一语言、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校;并增加以华语及英语为第一语言的
小学。

七、改进小学教育报告书

一九九一年三月,教育部发表“改进小学教育报告书”(Improving
Primary School Ecation Report)对中小学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调查
当时的教育制度存在几项缺失,急待改进:1.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时间
学习双语;2.小学生转到不同分流课程的比率持续偏高,有延缓一年分流的必要
;3.进入职业暨工业训练局的单语分流学生未具充份准备,且中辍者多。有鉴于
此,改进小学教育报告书主要建议如下:

1.提供三阶段、七年的小学教育(包括一年学前教育,小一至小四基础阶段
,小五至小六定向阶段)。

2.重新修订小一至小四课程分配时间:英语占33%、母语及道德教育占27%
、数学及其他课程各占20%。

3.调整小学离校考试,以“安置性测验”取代“失败-通过性测验”。

4.小三分流延至小四结束时举行,并在小五及小六时提供三种语言分流课程
,分别为EM1(英语和母语均为第一语言程度)、EM2(母语为第二语言程度)、
EMO(母语以口语型式学习)。

结语

由上述可知,新加坡语言教育计划受政治、族群、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深
远。综合分析,今日新加坡的语言政策,系以下列几点为主轴:1.华语、英语、
马来语及淡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并存;2.坚持双语政策,英语为各民族学生必须
学习的共同语言;3.英语为工作语言,并具有国语的实际地位(de facto
national language);4.各族学生均需学习母语,做为保留传统文化的媒介。
新加坡经历三十多年的变革,突破种族间的藩篱,在语言政策上找到了一个平衡
点,虽然无法满足所有种族的需求,但多数均能接受这样的安排。新加坡多年来
处理语言政策的经验,值得做为我国思考这类问题的参考。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云惟利(1995)。语言环境。载于云惟利编:新加坡社会和语言。新加坡:中华
语言文化中心。
郭振羽(1995)。语言政策和语言计划。载于云惟利编:新加坡社会和语言。新
加坡:中华语言文化中心。
英文部分
Dudley De souza (1980).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Language planning in
singapore. In Evangelous A. (E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
(pp.203-232).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Gopinathan S. (1994). Language policy changes 1979-1992: Politics and
pedagogy. In Gopinathan S. (Ed), Langauge, society and ecation in
Singapore: Issues and Trends. Singapore: South East.
Singapore Legislative Assembly Debates (1956-58). Official Report,
(Vol. 2,) 1st Series, p.71.

⑦ 新加坡义务教育什么时候颁布的

新加坡的现行教育制度是1979年建立的,主要结构如下:
1、学前教育。山私立幼儿园、公立学校或公助学校承担。进行启饥森蒙教育和语言教育,语言教育60%为英语,40%为母语。
2、小学教育。小学从三年级结束时起,实行“分班制”。依据前三年期末考试情况分为“正常双语班”“延长双语班”和“单语班”在课程安排上,不同年级和不同类班有所不同。分班前的一至三年级课程相同,主要是语言和数学。分班后,两种“双语班”的课程包括第一誉贺语言、第二语言、数学、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德育、工艺、音乐、健康、体育等;单语班课程较少。
3、中学教育:中学教育仍庆肢派实行“分班制”。学生一入学,即根据小学牛业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流。进入“特殊双语班”“快速双语班”“正常双语班”。

⑧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什么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新加坡中小学校一般采用半天制,而初级学院、大学专科和理工学院则沿用开放全日制。

就华文而言,新加坡有11所特选学校,比如:德明政府中学、华侨中学、立化中学等,它们早期是传统的华校,经政府同意,将华文和英文同时并列为第一语文来授课。这些学校负责培养讲华语的文化专才,同时也背负着传授中华文化的使命。

新加坡中小学校一般采用半天制,而初级学院、大学专科和理工学院则沿用开放全日制。现有350多所中小学、十多所初级学院、一所高中、3所工艺教育学院。

新加坡的教育沿革:

新加坡的社会背景、人口结构、语言环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独特性。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从开创华侨私塾崇文阁算起,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政府逐步统一了语文源流学校,所有学生不分种族都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英语也是主要的教学媒介语。

新加坡的私立学院提供两种课程:预科的课程文凭以及学位的课程。其中学位课程都是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所颁发的国外大学文凭。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新加坡(教育)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7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35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4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5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4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7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