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企基金怎么样
① 新加坡房产相对于其他国家有何优势
在新加坡不限制外国人具有公寓、无货币管制、无资本收益税。
新加坡销售的房屋面积是按使用面积计算,不计公用面积,即得房率为100%。
外国人能够申请房屋贷款、贷款额最高可达购屋价钱的70%、贷款利率较低,如今最新固定利率为每年1.8%左右。
租金回报率普通高于利率,当物业被租出后,房贷利息付款能够扣税。
保证物业权。在新加坡,开发商只要在规划及营销取得市区重建局的允许后,才敢出售项目。
② 主流的房地产私募基金产品有哪些产品模式
|他山之石——国际主流基金模式
在目前国际私募地产基金格局中,美国的黑石地产基金一枝独秀,依靠其最近在全球募集的133亿美元,牢牢巩固了全世界最大的地产基金地位,喜达屋资本集团、领盛投资管理、铁狮门、凯雷等其他美国系基金在市场上募资活动也非常活跃,同时,新加坡系的凯德基金近年也异军突起,开始在全球主流基金中占据一席之地。从中我们选了黑石地产基金和凯德置地基金来观察国际主流基金的运作模式,对中国私募地产基金以及上市公司来说,都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美国基金模式代表:黑石房地产基金
黑石集团(BlackstoneGroup)又名佰仕通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一家金融咨询服务机构。其另类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企业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机会基金、对冲基金的基金、优先债务基金、私人对冲基金和封闭式共同基金等。
黑石集团的房地产基金成立于1992年,经过20余年的扩张,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房地产私募股权公司,旗下通过机会基金和债务战略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达790亿美元。当黑石地产基金团队由遍布世界各地的逾200名房地产专业人士组成,投资组合包括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优质物业,涵盖酒店、写字楼、零售业、工业、住宅及医疗保健等各种业态。自2009年年末以来,随着市场的回归,Blackstone的房地产基金已透过其债务及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或承诺投资规模达313亿美元。
黑石房地产投资基金一贯倡导的投资理念是:买入、修复、卖出(Buy it, Fix it, Sell it),即买入:以低于重置成本的价格收购高质、能创收的资产;修复:此处的修复是指黑石会参与所投资公司管理经营,并迅速并积极地解决其资本结构问题、硬伤或经营问题,这也是黑石房地产基金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卖出:一旦问题解决,黑石会将所投资公司卖出,通常是出售给核心投资者。这种模式实际上和我国目前以项目为主的模式非常相似,也因此黑石地产基金的平均持有期一般在三年左右。
从投资策略来看,黑石房地产基金投资从核心型到机会型皆有覆盖,但其最擅长的还是在机会型投资环境中寻找良机,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黑石更加偏好因过度杠杆融资而致使所有权结构受损的房企,或是寻求大规模退市的上市公司,累计实现业绩改善成效217亿美元。
作为独立的房地产基金,黑石地产基金的运作关键在于修复而不在于运营,所以在退出环节基本上不会接触最终销售终端,快速将改善过的物业或者公司股权转让是最主要的方式,接盘方通常是知名上市房企,如零售商业开发商西蒙地产、工业地产普洛斯等,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比如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等,尤其2012年以来,国际资金成本的降低以及主权财富基金日益增加的避险需求使得黑石基金的退出流程更加通畅。
作为典型的美国基金,黑石普遍偏好高杠杆下的高资产收益,并强调规模扩张和由租金收益和资产升值收益的总收益率。一般黑石每完成一次收购,可提取相当于收购资产总价1%的管理费,每卖出一项资产可提取不超过卖出资产价值1%的管理费,其他的基础管理费和运营费也都与资产规模挂钩,这也导致黑石集团在扩张时追求快速的资产价值提升,尤其是在资产连续三年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升值时,业绩提成就变得相当可观。数据显示,黑石从1991年开始至今共实现投资规模279亿美元,累计净IRR达到16%。
(二)新加坡模式:凯德置地地产基金
凯德集团原名嘉德置地,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房地产集团之一,总部设在新加坡,并在新加坡上市,地产业务主要集中于核心市场新加坡和中国。凯德集团房地产业务多元化,包括住宅、办公楼、购物商场、服务公寓和综合体,并拥有澳洲置地、凯德商用、雅诗阁公寓信托、凯德商务产业信托、凯德商用新加坡信托、凯德商用马来西亚信托、凯德商用中国信托和桂凯信托等多家上市公司。
凯德基金的起步源于凯德集团轻战略的确定,2000 年新成立的嘉德集团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战略转型目标和执行方案,而这一战略重组规划成为嘉德未来地产金融业务成功发展的基础。经过十余年发展,今天凯德集团已构建了一个由6只REITS和16只私募地产基金组成的基金平台,管理资产总额达到410亿美元,其中私募基金规模占到166亿,而投资于中国的私募基金规模达到近半。
凯德置地的私募基金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两点:1、借助国际金融巨头或当地优势企业合作力量迅速进入新市场。凯德的私募地产基金合作方包括荷兰ING金融集团、欧洲保险集团Eurake、伊斯兰投资银行Arcapita Bank、花旗集团等,依靠国际金融巨头的影响力,为公司进驻新市场打开窗口,其次,凯德还积极寻求本土优势企业的合作,比如在中国,凯德与深国投、华联商场、万科等合作,为旗下三只私募基金和1只REITS输送后备零售物业资产,并与中信信托合作发起CITIC CapitaLand Business Park Fund,尝试工业地产拓展。2、与REITS协同推进。凯德置地在重点市场的公募基金(REITS)都有对应的私募基金与其“配对”发展。在2006年以中国零售物业为核心资产的CRCT在新加坡上市,与CRCT同时成立的还有两只私募基金CRCDF和CRCIF作为CRCT的储备基金,CRCDF向CRCT输送相对成熟的项目,而CRCIF则储备更多孵化阶段项目;在马来西亚,嘉德有私募基金MCDF孵化写字楼项目然后再输入REITSQCT(Quill CapitaTrust);在印度,CapitaRetailIndiaDevelopment Fund的成立同样是为筹备中的印度零售物业REITS做准备。总体而言,REITS为私募基金提供了退出渠道,而私募基金则为REITS输送成熟物业,彼此间的相互支持成为嘉德基金模式的关键。
在基金杠杆运用方面,新加坡基金与追求资产总规模的美国基金不同,它更强调租金收益的分享和管理费的提成,关注于真实的收益增长。比如凯德 CRCT的管理协议中关于业绩提成的约定是“每年净物业收入(经营收入-运营支出)的4%”,而非总收益的提成,另外在物业管理费提取方面CRCT也是与物业收入挂钩。而CRCT对租金收益的强调也影响着为其输送资产的私募地产基金的发展理念——既然作为退出渠道的REITS只根据租金回报来选择收购对象并给出估值,那么为其输送资产的私募地产基金也必然把重心放在孵化过程中租金回报的提升上,从而减少了整个资产链上的泡沫化程度。
从集团内部孵化、到私募基金的开发培育,再到REITS的价值变现和稳定收益模式,凯德集团构造了一个以地产基金为核心的投资物业成长通道,而这种协同成长模式也成为新加坡地产金融模式的核心。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凯德置地以更为安全且高效的模式实现扩张:从2000年到2013年,凯德集团布局的地域范围从33个城市扩张到123个城市,旗下购物中心数量从7处扩张到105处,服务型公寓从6000套扩张到33000套;而规模扩张的同时,ROE从1.5%提高到6.3%,净负债资本比从92%下降到44%,利息覆盖倍数从1.8倍上升到6.0倍。
③ 新加坡房产投资优势有哪些
1.经济稳定、法律健全
新加坡以稳定安全的政治社会环境、严明健全的法律制度而着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社会与经济稳定为各种方向的投资都能带来极大的保障。同时,新加坡拥有健全的法律与制度,能够让投资者们在投资各项资产时省去不必要的麻烦步骤,轻轻松松享受收益。
2.房价合理,房产泡沫少
新加坡这些年的房产数据分析来看,新加坡的房价并非市场走弱,而是政府对房价的调控。政府的严格监督让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更加平稳,减少了由于胡乱投资导致的房地产泡沫,房价合理,投资准入门槛低。
3.流通性高,租金回报率高
投资房地产不是看房子的价格,而是要看价值,房子能够带进的租金收益,就是它的价值。
新加坡房市非常活跃,二手房产流通性很高。同时,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很多要依赖国外人才的入驻,由于国外人才的入驻则导致了人口替换率高。很多国外人不会直接在当地购房,而是选择租住当地的公寓。越来越多的人才入驻便增加了公寓出租的需求量。所以新加坡房产的出租率很高,能够拿到期望的出租回报率。
4.房价稳定,呈上升趋势
新加坡近年房市火爆,投行纷纷看好~这可不是小希信口胡说,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国际领先房地产顾问高力国际等都在预测报告中指出新加坡房市将出现上涨趋势!
5.全球宜居城市,位列前茅
新加坡在近些年曾多次被评为全球宜居城市。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都开始将投资、养老的目光转移至新加坡,新加坡将生活中必要的优良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建设的高度现代化相结合,让新加坡成为居住的首选地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新加坡居住。
④ 新加坡房价大涨销量翻番,为何大家热衷于房地产
房子永远是全世界人热议的东西。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房子的价格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许多人都热衷于购买房产。好多富豪也是干房地产起家,从而变得十分有钱。那么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房地产,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房子的价值在逐年攀升。从2000年以来,房价几乎就没有跌过,除了遇到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房价每年都在稳步上升。投资房产就等于买了一个非常保值并且每年增值的基金。
在年前听到过一则消息,在那一段时间内,全世界房价涨幅最快的三个地方分别为韩国首尔、中国上海和新西兰。房价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好多人会说,如果我多少年前购买了房子,那么现在已经翻了好几倍。可惜没有,如果大家也回不到以前,希望大家好好工作,可以购买属于自己的房子。
具体的事情经过是什么?
对于房价上涨,我相信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陌生。毕竟我们是房价上涨的见证者,虽然因为新冠疫情导致全世界的经济都很萎靡。但是房价却不在萎靡之列。新加坡的房价在近期又发生大幅度的上涨。有消息报道,一间77平的样板房,已经可以卖到900万元人民币。而且新加坡的房价已经连涨一年。而且房子一经推出就立马被抢光,可见新加坡人对房子有多么渴求。
⑤ 新加坡非盈利基金会有什么作用
1:公益形象——容易获得公众认可,容易募集初始基金 对投资的宣传能获得好感信任,出来做项目的太多走心的太少。有了基金会也是实力的展现。
2: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不允许个人,公司参透交易平台,但未对基金会(非营利组织)的投资标的作出禁止性规定,所以基金会可以运作募资资金打理事宜,多数项目都宣布成立了基金会,以前投资人可能不理解基金会但是现在的投资人比项目方都还要知道的清楚。所以基金会的用途显而易见,真实的落实到实际注册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3:基金会无董事法人——所有费用以基金会名义开销,可起到监督作用,同时无法追责到发行方,公司是以团体名义成立的,并不是某个人在做这件事情,所以合理的规避了个人风险,不会说涉及到牵头的责任人。
⑥ 论述香港房产政策与新加坡房产政策的异同之处,最好详细一点
一、相似点
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相似,房地产业起点状况相同;
土地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相似;
政府在解决住宅紧缺问题上都发挥了主导作用;
对房地产的需求都经历了从量到质的转变;
房地产开发都经历了从政府为主到公私兼有再到私人企业为主的发展过程;
都经历了房地产集中过程,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房产开发公司在这个过程中
规模迅速扩大,最后占据了相当市场份额;
内部市场有限,因此主要房地产企业都开始在国外寻求市场,以分散业务风险,增加业务增长点。
二、不同点
香港经历的房地产周期经历了比较大的起伏,而新加坡起伏较小;
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强制性与灵活性兼备,对香港及内地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新加坡房地产业的发展以政府为导向的倾向很强,因此房地产公司大多有国有股份,比如:如建屋发展局下属全资子公司盛邦新业(GDB Corp)、房屋与城市开发公司(HUDC)等所开发房产就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香港高度市场化特征使其大的地产公司基本上都是公众公司。
具体对比如下:
1、香港的经济政策:采取"尽量扶助、减少干预"政策,政府不对经济作任何强制性规划,经济高度自由化(美国传统基金会把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连续10年位列榜首)。
新加坡的经济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是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经济发展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2、香港的土地所有制度:沿袭英国土地制度,核心是土地所有权归政府,政府出让的只是土地若干年限的使用权(租期一般为75 年,期满后可续租,但需补交地价),而土地或其地上建筑物的转让也只是其使用期限的转让,这一点与我国土地制度类似。
新加坡土地制度:新加坡公共部门持有全国80%的土地。负责修建政府组屋的建屋发展局可以无偿得到政府划拨的土地,但私人房地产开发商必须通过土地批租来有偿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政府对组屋的开发成本进行严格控制,通过优化使用土地、节约设计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等手段来降低成本。
3、香港的土地管理、批租、交易、回收制度:香港土地法律体系健全,包括《房地产法》、《收回官地条例》、《土地征用法令》、《地契条款》、《拍卖地产条例》等。政府只是依据这些法例进行管理。香港土地批租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用地要求在《批地条款》中有详细说明。批租的形式主要有公开拍卖、公开招标、私人协议和临时租约四种,前两种是主要形式。不论何种形式取得土地,获得土地者都需与政府订立《土地契约》。
香港政府在土地回收上的政策是:公平合理地赔偿,使受影响的单位或个人不但可收回土地损失,也可收回商业损失。如果当事人仍有异议,可将争议提交土地审裁处。
新加坡的土地征用、交易制度:根据《土地征用法》规定,凡为公共目的所需的土地,政府都可强制性征用。为了防止滥用《土地征用法》赋予的权力,政府详细规定了征地程序、操作流程和土地补偿标准。土地交易则采用拍卖、招标、有价划拔和临时出租等方式,将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出售给使用者。出让后的土地可以自由转让、买卖和租赁,但年限不变。使用期满后,政府无偿收回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若要继续使用,须经政府批准,再获得一个规定年限的使用期,但须按当时的市价重估地价第二次买地。
4、香港房地产业税收制度:直接或间接土地收入是港府重要而稳定的财政来源,拍卖土地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一般占15%左右,有的财政年高达37%。具体税种与税率有:
对不动产交易征收的印花税(税率为0.75%-2.75%);
对物业所有人征收的物业税(按出租物业所得收入扣除20%后的余额征收,税率为15%);
对物业使用人征收的差饷费(一般按租金的一定比率征收);
遗产税(遗产税税率为6%-18%),其中价值200 万港元以下的遗产免征遗产利得税;
在香港经营地产行业专业或兼业而获得盈利的个人或公司均须缴纳利得税又称溢利税),税率为16.5%。
新加坡房地产业税收政策——主要有四项:
不动产税:税率23%,其计价的认定是以不动产每年所能获得的租金总收入计算。空置土地按估计成本的5%计,旅馆客房按年总收入的15%计,旅馆餐饮按年总收入的5%计。
印花税和律师费:不动产转让差价9万元以下为1%,9—15万元为2%,超过15万元为3%。律师费的收取按律师费用条例,收费根据不动产的价值视不同种类,分别为0.15%—0.20%,标的价值在2000万元及以上者,可协商确定。
开发收益费:变更使用分区、增加密集率或规划比率等而使土地增值时,须缴纳增值部分50%的开发收益费。
遗产税:税率按遗留不动产市价估定。不足50万元免税,1000万元(扣除一切许可费用)以内5%,以上部分为10%,许可费上限为300万元。
5、 香港房地产业金融政策:
对房地产企业来讲,融资渠道畅通,既可从银行获得支持,也能以较低的成本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
对购房者来说,政府提供法律保障,支持银行或财务机构发放购房抵押贷款。首付l0%,其余90%由银行或财务机构一次用现金支付,把房契交给银行或财务机构作抵押,并定期地将本息分期偿还发放贷款单位。按香港惯例此种贷款按最优惠利率1.5厘左右,每三个月调整一次利率,还款期最长15年。
此外,政府公共资金的支持也是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20世纪70、80年代,房屋委员会建造的公屋资金有60%左右来自港府发展贷款基金。
新加坡房地产业金融政策:
住房资金来源构成:中央公积金局和邮政储蓄银行占80%,商业银行、金融公司、开发银行、契约基金等机构占20%。
房地产金融基本由政府控制,中央公积金局直接行使住房金融职能,邮政储蓄银行则为住房发展局以投资政府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这两家政府机构成为解决住房资金问题的重要组织。
金融机构能够密切配合政府房地产发展计划,提供种种必要的金融服务,其经济效益已远远超过住房金融范围。不但促进了住房问题的尽快解决,还推动宏观经济形成了“高积累—高投资—高效益—高增长”的良性循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住房资金良性循环的契机在于作为福利基金的中央公积金采取金融经营方式,资金运用有借有还(加利息),财政给予少量补贴或资助,把社会福利基金重点用于发展住房,使它具有发展基金的性质。
6、香港的住房福利政策:
从70年代开始,香港实行住房福利政策,大量投资建设公共住房,政府每年用于住房建设的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
(1)十年建屋计划(始于1972年):建设可供150万人居住的公共房屋,使公共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3.5平方米;10年中,每年的建房速度在3万单位以上,共建成40多个不同规格的居住小区;
10年建屋计划没有完全实现,但促进了公共房屋的建设速度,到1977年进住"廉租屋"的居民达到200万人。
(2)居者有其屋计划(1977-1985):使中下收入的家庭能以合理价格购房自居;
建成"居屋"屋村46个,共有6.6万套,住进23万人;
"居屋"楼宇质量较好,设施齐全,建筑面积一般为50~60平方米,各项服务周到。屋村的管理和服务都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只维持基本费用开支,不盈利。
"居屋"楼宇的售价不计地价,比私人开发楼宇售价低25%左右;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者才允许购买"居屋":
a 家庭成员不少于两名;
b 家庭总收入每月8500港元以下;
c 申请人最少有一名家庭成员为香港永久居民;
d 家庭成员不能拥有任何战后楼宇和不受管制或业主自住的战前住宅楼宇。
购买到"居屋"者应让出其原来由政府补贴的廉租屋,重新由政府配置给更需要的家庭。原来租住私人楼宇的,则通过该计划有了自己的住所。
(3)"八万五"计划(1997-1999):从1997年开始,每年建造八万五千套公共居屋,以供中低收入者居住。该计划的制定,对"居者有其屋"政策做出了贡献,有效平拟了当时过高的房价;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房价在1999年前后暴跌,最后被迫宣布取消该计划。
新加坡福利住房政策: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组屋和商品房两部分组成。
其中,类似于中国经济适用房的政府组屋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也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使用。包括共管公寓等高级公寓和私人住宅在内的商品房则是由私人投资修建,按市场价格发售。
政府组屋建成后,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以国民的收入水平为依据,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合理分配。
符合政府配房条件的住户一律排队等候政府分配住房,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廉价租房待遇,中等收入者可以享受廉价购房待遇。组屋按地段与面积不同,每套的价格从15万新加坡元(1美元约合1.52新元)到25万新元不等。符合条件者,可以向建屋发展局申请优惠按揭贷款,而设立于1955年的中央公积金则是新加坡人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在购买组屋时,公积金可以用来支付购房的首付款,也可以用于支付“月供”。此外,政府还以各种形式向国民提供大量的住房补贴,从而使组屋价格保持在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新加坡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监控,以防止房价剧烈波动。
新加坡福利住房政策主要包括“五年建屋计划”和“居者有其屋政策”,其特点为:
设立专门机构,确立政府为住房建设和住房供给的主体地位;
公营房屋实行优惠的土地和金融政策;
按居民的不同收入水平,确定住房类别和价格政策;
实行公积金制度,保证建屋安民计划的实施。
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央公积金局管理的公积金数额约600亿新元,是新加坡的“最大财东”,每年公积金的运营都创造数亿元利润,但公积金局雇员实行的是类似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其工资收入不和公积金运营的经济效益挂钩,公积金局的每笔支出都要按规定计划执行,避免了公积金局为追求利润偏离为会员服务的宗旨,保证了公积金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廉洁。
新加坡实行的公积金制度使得国家“建得起”住房,家庭“买得起”住房,从而新加坡在短时间内解决居民住房问题。
⑦ 投资新加坡房产把握原则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投资新加坡房产把握原则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标准1:搞好前期调研前期准备工作
新加坡房地产业投资是一个价钱换使用价值的网络游戏,千万不要投资这些看上去很诱人,但却不掌握内在价值的东西了,也就是说千万不要投资你不了解的货物,建议横着(以往5年成交价和未来发展)和竖向(这个区域的许多类似产业链价钱),充分了解房地产业总体价钱后再做决定,新加坡的房屋交易价是十分透明色,每一个成交价,政府发展趋势计划,每一块土地资源的小细节,价钱招标会都是能够在政府网址能查到的.
遵从金融家的建议没有买,丧失股票抄底的好机会,有些人遵从开发商建议,高价位买进卖不出的产业,其实真正最有价值的建议依据我个人的房地产经纪人从业经历应当参照这些不断投资地产的投资家,她们每一年数次交易房地产,
在市场上的实枪上演实际操作工作经验,他们对于产业链其价值,有比较好的掌握,他的建议可以参考一下,自然一项取得成功房产投资必须有你单独的实地考察,数据统计分析,一切所谓的专家建议也就只能做参考,不然会提升你投资风险性。
标准4:收益率最高地区是发展的发展区
新加坡城市发展局(URA)会在每5年城市的发展计划(MASTERPLAN)中发布未来计划,精明的投资者会从这当中发觉投资的好机会,比如政府在2008年的计划中关键所提到的便是开发设计市区滨海湾国际金融中心和Kallang河边的通讯卫星巨涟金融,那时候顾客投资这个区域新楼盘,现阶段获得到很不错的盈利。
标准5:比较好的投资项目是房地产投资家最热衷于的一个项目
着名的新项目,有品牌的一个项目,不一定是最高品质比较适合投资的项目,当地投资家是一个对当地房地产最具有探索的人,他的市场嗅觉是平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但是许多中国顾客是因为对本地市场的不太熟悉,乃至找到一些欠缺职业道德规范的中介,投资在一些当地人不是很选购的项目上,转卖难以,一定要记住取得成功房地产投资客她们投资的项目大多是高品质,
有上升发展潜力合适投资的项目,这样的项目,经的起销售市场磨练,在市场好时,许多买家不用看房,只需看楼房,房屋朝向,总面积就购买,转卖非常容易。最为可信赖的投资确定源于一个优秀的专业经纪人的帮助跟自己实地考察以客观事实,具体数据信息为依据所作出的的投资确定才算是明智的。
实地考察,事实胜于雄辩
这世界上没有多少权威专家,仅有技术专业,相信自己的双眼,实地考察,事实胜于雄辩,去新楼盘附近调查投资自然环境,有一些房屋入住率高,但不一定会有特别大的增值发展潜力,而另一些房屋恰好相反,因而,投资前对总体目标新楼盘所在的位置开展实地考察显得至关重要,考试内容能够重点考虑下列三点:一是掌握总体目标房地产所在城市段将来政府整体规划二是掌握总体目标产业增值发展潜力;三是掌握潜在性租客的种类与需求,了解房租起伏状况,为此大约估计出隐性的租金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