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是左道行车
‘壹’ 新加坡立国后改革的背景
新加坡是一个国家,也是一座城市,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取得独立时,还是一个破落不堪的海港小城,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整个国家建成一座“花园城市”,在经济方面曾经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倍。为了探寻新加坡崛起的成功之道,学者匡导球前两年有幸参加了“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并将其研究成果《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公开出版。
对于大众而言,公务员廉洁、高效的工作风貌,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廉洁是公务员必备的一种品质,而廉洁的基础是公务员不能有私欲,不能感情用事。如果公务员事事为个人着想,打自己的小算盘,那么在公务的执行中必然会损害大众的利益。当然,新加坡的公务员廉洁奉公,其制度约束是前提条件。俗话说:专业人做专业事。
新加坡正是因为倡导公务员的专业化,执行公务才显得高效。而我国有少数人,并无专业技能,依仗人脉关系进入公务员行列,对很多具体的公共事务并不在行,给人“外行领导内行”的感觉,并且公务处理中马虎草率,公务决策中考虑问题要素不周全。这样的人只会给政府形象的树立增加负能量。
为未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从整体上看,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振兴。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基于本国国情基础之上的探索与实践。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加坡除了地理位置与海港运输之优势之外,劣势则更为明显,如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连淡水供给都存在困难。新加坡在建国之初,社会凋敝、工业基础薄弱、失业人口众多,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没有照搬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结合新加坡的地域特点和现实情况,在上世纪60年代建国初期,就把经济发展定位为“外向型、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作者在本书第一章“奋斗的历程”的章节中介绍,当时世界正处冷战的紧张时期,欧美很多企业家为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市场而苦恼,新加坡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取消了300多种关税,大力引进外资,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优厚待遇。几乎是一夜之间,新加坡成为全球的“投资天堂”和“世界工厂”。新加坡依靠外资的大力推动,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实现了国家现代化的华丽转身。其实,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得到了很多启迪,中国也是依靠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才使得经济发展多年来一直保持高昂的态势。
然而新加坡政府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审时度势。当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民生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之后,新加坡决定摆脱低工资和低生产的旧模式,提出了“第二次工业化”的发展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推进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的跨越。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新加坡的高新技术经济、知识经济局面在上世纪90年代业已形成。新加坡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其实道理很简单:制造业在环境污染方面的缺点显而易见,新加坡承受不了“环境之痛”,另外,国家要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必须培育具有产业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阅读本书时,笔者深深感受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现状,和新加坡上世纪90年代的情形尤为相似。经济发展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家则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技研发,以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发展。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突然关停那些环境污染严重但经济效益好的工矿企业,这显然也不现实。经济体制的改革,也确实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伴随着阵痛的过程。
构建“幸福国度”的基石
作为一个国家而言,只有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拿出来让人民共享,国家政权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国家的凝聚力才能真正得到强化。当前的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消除贫困,并在住房、药疗、教育、食品等民生问题方面不断提升层次,为“幸福国度”的发展目标迈进。为了构建“幸福国度”,新加坡重点在“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本书中也分别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对当前我国不断改善民生提供了经验。尤其是住房与养老,笔者更为关注。
众所周知,由于土地空间的局限性,一直使新加坡的房价高位运行。但是新加坡政府为了一般工薪族买得起房,推出了以“自我积累、自我保障”为特征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新加坡的公积金和中国不太一样,中国的公积金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即便是买房或者装修之用,若要取出来要经历无数繁琐的手续。另外,每个人的公积金数目在房价高涨的今天只是杯水车薪。而新加坡人的公积金数目大、取款非常方便,并且看病、求学等等,也可以使用公积金。新加坡政府为了使每个家庭都能有房住,推出了由国家主导的住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策略。
“老有所养”的问题,是很多国家面对的又一个棘手难题。人民的晚年不能安享,幸福生活就是一句空话。本书第五章“自力者,他助之”中,作者认为,养老问题不仅需要家庭内部解决,政府的政策导向更为关键。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老了就不能工作,不能创造财富,只有依靠家庭、社会、政府三个方面的力量才能担当起养老的重任。新加坡最初推出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就是基于“老有所养”的这个目标。民众退休之后,有权一次性连本带息取走自己“个人养老账户”上的全部存款,以作个人养老之用。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这本书中,作者在介绍新加坡诸多成功发展经验的同时,常常与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理性的对比,这样可以带来更多思考的空间。总之,新加坡作为快速崛起的新兴国家,以统筹兼顾、协同创新作为发展的总体思路,书写一个岛国崛起之传奇。新加坡固然有很多方面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之处,但是中国的国情与新加坡的历史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组成与自然环境要素不同,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在新加坡一一找到答案。中国的崛起之路,还是要靠中国人在摸索中寻找。
‘贰’ 新加坡是不是全市的车方向盘都在右边,是不是有些道路行驶设计在靠右手边行驶
方向盘在右侧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爱尔兰、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两种通行的制度,一种是靠右边行驶,一种靠左边行驶,全世界大概有90%的国家在实行右行,剩下的就是靠左边行驶的啦。起初在卡尔奔驰发明汽车之初,汽车方向盘是居中的。但是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90%以上的人习惯使用右手,为准确安全地使用排档和刹车,设计师自然将驾驶座设定在右边。而早自马车时代,欧洲的人、车都有右行的习惯。汽车初问世时,车主绝大部分雇有司机,为方便司机为主人开门,早期汽车自然而然是右驾右行。随着历史的演变,不同国家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英国的右驾左行还得翻开中古时期英国的骑士决斗史,英国骑士在上马决生死时,因右手持用武器,所以马匹必须靠左走,才能准确地刺杀对手。这样在不断地练习和对决中,骑士靠左行就成为习惯,久而久之,朝野蔚然成风。所以当骏马换成汽车时,现代英国骑士仍然沿袭右驾左行的传统,并带到了殖民地。从而影响了一大批地区或国家,如香港、澳门特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欧洲大陆左驾右行
20世纪20年代,随着车祸的频繁发生,有的车厂经研究发现,若右驾又右行,遇到超车,会影响视线,于是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左驾右行的新规定;到了1927年,欧洲大陆达成“左驾驶座靠右行驶”的制式行车规则。当然英国基于保守的传统,仍然坚持右驾座的设计,但在遵守交通安全的共识下,创立道路中央分道标线,得以兼顾行车安全与面子。
‘叁’ 新加坡的行车规范有哪些
道路安全是最需要我们遵守和注意的,每年的交通事故太多了,新加坡车辆靠左行驶,驾驶座在右侧,与国内完全相反,这就特别需要我们改变日常的习惯,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新加坡的行车规范吧。
新加坡的行车规范有哪些
新加坡-驾驶规则
1.注意事项
- 新加坡车辆靠左行驶,与中国大陆相反。
- 全岛以英文书写的道路指示牌清楚、易懂。
- 在早晚交通高峰时间,新加坡一些主要街道会出现短暂的堵车现象。
- 此外,由于当地道路以单向车道为主,请规划好行车路线。
- 晚上7点到早上7点期间开车,车辆必须打开车头灯。
- 此外,若非因交通状况,车辆未行驶时,发动机仍然启用,将被处以最高5000元新币的罚款。
2.环岛
- 环岛内的车辆拥有先行权,准备进入环岛的车辆必须给他们让道。
3.路权(让路)
- 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处,来自右方的车辆拥有先行权。
- 在十字路口处,红灯亮时,如果有允许车辆左转的指示牌,届时车辆可以左转,但前提是车辆必须给行人道上的行人和对面来车及时让道。
4.超车
- 右侧车道是快车道。一般情况下,请从车辆的右侧超车。
5.限速/高速公路
- 市区限速50公里,隧道限速70公里,省道限速70~90公里。超速罚款依情节严重程度罚款130新币到200新币不等。
- 新加坡高速公路基本通过电子收费系统ERP进行收费,在经过高速公路电子闸门前将储值卡插入车内自带阅卡器内即可完成电子缴费。通行费由时间、车流量及车型决定,一般约1~4新币。大部分便利店及油站均提供储值卡充值服务。
6.交通信号灯
- 一般情况下,红灯亮时,车辆禁止左转和右转。除非左转指示灯同时亮起,否则禁止左转。
新加坡骑自行车的规定
1.晚上骑行要开灯,前白后红
新加坡的气候白天炎热暴晒
晚上则会凉爽许多
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晚上骑行锻炼
但是夜晚骑行一定要开灯
而且灯的颜色是有规定的
车前方使用白光灯
车后方使用红光灯
标准化的前后灯颜色
可以让周围的行人、司机以及骑手本身更安全
在能见度差的天气下开灯尤其重要
如果违反此项规定
可能面临1000新币的罚款、3个月的监禁哦!
2.不同道路不同限速
我们在骑行的时候
不同的道路也有不同的限速标准
比如说在人行道上
速度要求在10KM/H以下
在公园内标注PCN的路上
这些路段可以用于跑步、骑行、轮滑等运动
速度则要求在25KM/H以下
如果是在马路上骑行
通常限速为50KM/H
这个速度基本上是奥运会水准了
绝大多数人拼老命也达不到这个限速
但是公路上情况更为复杂
要严守交通规则哦!
如果违反此项规定
有可能面临1000新币的罚款、3个月的监禁哦!
3.禁止骑车时操作手机(打字、接电话等等)
只要是在骑行的时候
就不允许操作手机
比如说接电话、发简讯、打字等等
这样真的很危险哦!达咩!
如果你需要查看路线
可以将手机固定在车把上实时查看
但是需要接电话、打字的话
还是要在安全的地方靠边停车再使用手机哦!
‘肆’ 新加坡是红灯行车绿灯停车
红灯停,绿灯行。
但是新加坡是靠左行驶的,遵照英国的。
‘伍’ 新加坡模式的质疑解析
新加坡不讲意识形态,只讲共享价值。它把自己的文化,与宪政制度结合,是亚洲第二个把东西方文明结合得最好的国家。我认为,日本是第一个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政治民主结合得最好的国家。日本并非是完全的西式民主。日本结合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和西方的民主宪政。自民党内部的派系能够达成共识和传统文化分不开。日本政治人物也勇于承担责任,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份。新加坡领导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政治道路。制度移植在新加坡没有发生,所发生的是制度创新。
美国的制度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了,已经生根了,谁也毁灭不了。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很多民主政体的运作很有问题,成了社会不稳定的根源。本来民主的精神就是相互妥协的,但这些国家往往相互攻击。在亚洲,很多国家实行民主已经有很多年,但政局还是那么乱,社会经济也不发达。新加坡避免了很多发展中民主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制度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新加坡也提出了“后李光耀时代”的问题。我自己的判断是,在“后李光耀时代”,李光耀时代所确立的制度正是确保这个制度延续性的制度保障,同时这个制度里也包含着巨大的制度创新精神。 新加坡在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眼中,是个异数。因为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不民主,不让人民充分享有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就必然堕落为人民的老爷,就不可能使政府廉洁勤政,建立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新加坡却让我们无话可说:它相信权威主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没有充分的新闻自由,建国40年来,一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父亲可以传位给儿子;但它同样很文明,没有人随地吐痰,拥有洁净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人民享有很好的福利,老百姓至少看上去生活得很幸福。
曾经,我们很想把中国搞成一个“大新加坡”。比如中国老百姓对官员腐败非常痛恨,而新加坡政府的廉洁程度比较高,为什么呢?原因是新加坡公务员的工资水平高,就用不着搞腐败了。这条经验非常容易学,要想让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廉洁,只要给他们加工资、加福利就可以了。
中国公务员确实常常加薪,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出公务员加薪和他们的廉洁程度有直接关系。是因为我们加薪加得还不够多,还是这条新加坡经验不适合“中国国情”?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搞清楚。
新加坡确实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华人社会的一个奇迹。 国内对于新加坡经验的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这些直接或者间接的报道,大都是断章取义的,多年来,只让人知道一面,而没有让大家了解另一面。公众所接受的信息经过了不负责的过滤。
如果一位部长在大选中落选,那他什么也没有了。部长薪金看起来很多,但这是全部收入,再没有其他收入,也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待遇,连住房都得和普通市民一样,到市场上购买。
另外,新加坡的政府中公私分得很清楚。有一件事对我震撼很大。一位新加坡部长应邀来北京办公务,有点空闲时间,想看看北京有特色的景点,我介绍了一处。部长一行4人要打车过来,我说,还是我开车去接吧。我跟部长开玩笑说,能给部长开车,对我是不可想象的事。
相对于新加坡的整体富裕程度来说,如果以中国作为参照系,新加坡的官员从自己岗位上获得的利益并不算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新加坡的官员并不是借助政府权力和关系网才变得身价倍增。通常,他们在进入政府之前就已经是富人,能够获得很高的薪酬。比如,一个原来能在企业得到300万元年薪的人,进入政府获得100万元年薪,对他而言,这只能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收人,而不能算是高收人。这些人该有的都有了,本来就是社会公认的精英,进入政府的初衷,往往就是为了回报社会。 新加坡确实是权威主义,但他们的权威主义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新加坡的新闻界不敢随便批评政府,但他们的政府并不会直接干预新闻运作,而是通过事后法律起诉,比如告人家诽谤罪,以公开答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另外,当媒体公开批评政府官员时,政府往往不采取封杀措施,而是主动曝光,向社会全面披露,有问题就主动检讨、严肃处理,没问题也向社会作详细解释。 对于新加坡的成就,有两种观点,一种归功于儒家传统和“东亚价值观”,一种则认为是因为“经济透明和法制严明”。
新加坡的政府官员往往都受过西方高等教育,他们的领导人多出身资产阶级,并且大多是受过剑桥教育的大学生。在新加坡,下层人一般说中国话,比如你坐出租车,或者在小摊上吃馄饨,你和老板用华语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但你到政府办事,大家说的都是英语,好像一下子切换到另一个系统,你似乎在和一帮黄皮肤的欧洲人打交道。
儒家传统和价值观当然也发挥了部分作用。“选贤与能”可以算是儒家的。人民行动党标榜自己是一个由精英分子组成的政党,包括李光耀在内的领导人,也确实是一批受过西方系统教育和熏陶的精英,所以,能够成为人民行动党党员,在新加坡代表一定的社会地位。 要有效集中权力,维持权力和使用权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权力要有载体,需要有组织结构。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是个精英党。党员分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两部分。普通党员不多,干部党员更少。社会上大家感觉不到党的存在。党是隐性的,是政治领域的“看不见的手”。就是说,政党是融于社会的。实际上,政党必须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的精英部分。这是列宁主义政党的要点。政治人物来自民间。如果政党变成了脱离社会的自成一体的既得利益集团,那么这个政党就会处于危机之中。
新加坡尽管是一党执政,但政治体系是向社会开放的。从建国开始,新加坡的领导人就意识到,在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国家,政治人才是国家生存、发展和提升的关键。在西方发达国家,最优秀的人都去经商。新加坡要把这些最优秀的人来从政。因此,执政党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扮演“伯乐相马”中的“伯乐”,在全社会、全世界寻找优秀人才。
在新加坡,政府的官僚系统公务员是内部选拔的,但其政治精英,很多是社会为执政党培养的。或者说,很多政治领袖都不是执政党自身培养的,而是从社会吸收进执政党的。在上世纪70年代,人民行动党吸收了后来成为总理的吴作栋和副总理的陈庆炎。在80年代和90年代,又吸收了已经在职的总理李显龙和副总理黄根成等精英人才。这些领袖人物在成为执政党领导人之前,都是社会各方面的精英人才。他们在哪个领域成功了,执政党才邀请他们入党,为国民服务。所以,在新加坡很少有“党龄”一说。今天不是党员,明天党需要你了,你就可以成为党员。这就解决了很多列宁主义政党党内论资排辈的问题。列宁主义政党的本质就是要吸收社会的精英,但在列宁主义政党成为组织之后,往往会演变成为既得利益集团。新加坡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方法就是维持政党的开放性,向社会开放。 新加坡本身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国家。人民行动党议员都要定期和选民直接见面,讨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这就把执政党内和社会结合起来。如果代表、委员们没有和社会连接的有机机制,都不跟老百姓发生直接的关系。如果这些代表和社会、人民是没有直接的联系的,那么他们如何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呢?
新加坡把民主和一党执政制度很好地结合起来。西方人说新加坡是非自由的民主,但名称并不重要,关键是民主要能够产生一个好和有效的政府。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能够有效运作获益于民主化之前的基本国家制度建设,也获益于比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能够确立基本国家制度和取得社会经济发展之前,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民主化。民主政治因此经常出现问题。尤其是,民主政治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一旦民主化,很多基本国家制度就很难建立起来。这就有可能使得这些国家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应当强调的是,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可能出现一个好政府。中国古代也出过好皇帝和好政府,但那是靠一个领导人的个人素质。领导人好,政府就好,个人的因素扮演了主要作用,缺乏制度性的保障。新加坡是用民主制度来保证这个好政府的。执政党必须通过五年一次的“大考”,即大选。因为有很多反对党存在,尽管他们很小,但也构成良好的竞争压力。反对党本身对执政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制约,在国会里只有少数几个名额。但如果人民不满意执政党,在原则上在大选时是可以支持反对党的。因此,执政党始终有压力。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必须让多数民众满意。
同时,要保障真正的人才被录用。新加坡的一些官员,他们在进入政治之前,都是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但是执政党很开放。政府需要的是具有建设性批评的人。只要批评得有理,执政党就会使用他们。执政党最不喜欢光会讲好话的庸人。你有能力,有业绩,有建设性意见,党都可以把你吸纳进来。如何保持政权的开放性,代表社会利益,这是执政党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执政党本身就会演变成既得利益。
执政党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这很重要。在这一点上,新加坡政府做到了很多发达的民主国家做不到的事情。新加坡政府的立国精神是民本主义,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精神。在很多地方,人们对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对资本和人民的作用争论不休。但新加坡很好地处理了这些方面的平衡。新加坡政府在“亲商”和“亲民”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亲商”也就是亲商人,重视资本的作用。 政治可以集中,权力可以集中,但必须保证这些掌握权力的人,必须是社会上最优秀的人。这是新加坡领袖的重要考量。在民主政治中,反对党的作用是能够制约执政党,但也存在着其他更加有效的制约措施。上面说过,对新加坡执政党最有效的制约并不是反对党,而是社会,也就是人民。
应当指出的是,选拔不是指定,选拔就是党内民主、党内竞争。对新加坡的领袖人物,人民行动党的党内认同很重要。李光耀曾讲过,在吴作栋和陈庆炎之间,前者并不是他的首选。但党内支持吴作栋,最后是党内精英认同而不是个人认同起了作用。
保证候选人的品质、才能,老百姓投票才有意义。这点新加坡做得很好。议员要选举产生。比如,把一个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好的人注册到一个特定的选区,让老百姓选举你。他是先有社会认同,再有政党认同的。党外做得好的,会被党直接吸收进来,所以他很容易当选。
新加坡也在作政治改革,主要是为了更多的民主,增加反对党在国会内的比例。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这个改革是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及保持民众对政府强而有力的授权。新加坡决定修改选举条例,将反对党在国会的保障席位,即非选区议员的席位,由最少3个增至9个。不论反对党候选人的得票多少,在国会都有最少9个席位,令反对党在国会的比例增至两成。新加坡政府强调指出,比例代表制不会是政治改革的选项,否则会出现弱势政府。就是说,发展更多的民主并不一定要学习西方。西方的很多做法在理论上比较公正,但在实际上并非如此。西方的很多做法并不符合亚洲国家。新加坡所作的精神就是在体制内提供给不同的利益和声音以更大的空间,在体制内消化和协调不同利益。
‘陆’ 去新加坡旅游有哪些注意事项
旅游注意事项
1、餐饮购物:
1) 新加坡不鼓励支付小费,酒店和餐馆的帐单上都会列出10%的服务费。机场内禁止支付小费。
2) 新加坡除了Food Court和Hawker Centre,其他大部分餐厅酒楼都会收10%服务费和7%消费税。
3)在新加坡的餐厅就餐要注意一些莫名的附加费。如:有些餐厅会在顾客坐下时递上一碟小菜或茶,但不会告知这是收费的。在高档以上的餐厅里(特别是有酒吧的餐厅里),如需免费的水请告诉服务员要tap water(自来水;新加坡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4) 新加坡的小店铺一般都可以尝试还价,可是几乎都不接受退货。
5) 在农历新年期间,新加坡几乎所有的Food Court和 Hawker Centre中的华人摊位都会关门过节。
6) 新加坡大部分的店铺都在11点以后才开,晚上10点关门。
2、交通出行:
1) 新加坡很小,很多地图上看上去很远的距离,其实步行很快就到了,所以在看新加坡地图时,要特别留意上面的标尺。
2) 在拦出租车时,要先观察一下周围是否有出租车站,绝大部分的旅游景点,商场都有自己的出租车站,在新加坡,如果周围有出租车站,特别在市中心,出租车司机不会沿路停靠。
3) 在新加坡,巴士进站前你需要招手示意——哪怕此站只有一路车,否则巴士会径直开走。巴士上没有报站系统,如果你不确定要在哪一站下车,可以坐在离司机近一点的座位并请他到站时告诉你,一般他们都会热情地帮忙。下车前要记得按铃与刷卡。
4) 新加坡的车辆行车方向和驾驶座位置与中国相反,在左边。过马路时,若看到斑马线,行人可以随时通过,而车辆则会停下来让行人 先行,但是在没有斑马线路口,行人需要按红绿灯的指示过马路。
5)新加坡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一般没有小偷和骗子。
3、部分当地法规:
1) 违反新加坡禁烟规定者最高罚款可达1000 新元,随便吐痰、弃物可罚款1000 新元。
2) 新加坡主张禁烟。公共汽车、剧场、影院、餐馆和装有空调的商店、政府机关办公室都属禁烟区,违禁要罚款500新元。
3) 行人须走人行横道。翻越栏杆罚款50新元,如果50米内无人行横道,要从交通指示灯下过马路。
4) 口香糖是不被进口、携带、食用,违者罚款。
5) 新加坡所有公交车与地铁(包括月台)上除了禁止带榴莲,还严禁进食,水与饮料也不可以喝。
6) 上下扶梯请靠左站立;右边是“超车道”。
7) 新加坡人对“秩序”有完美的诠释,也真正体现了“世界上本没有队,排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队”。地铁站、路边等出租车、食肆等只要有需要等待的地方,几乎都会有队。
4、禁忌:
1) 衣着:在参观庙宇和回教堂时,衣着必须端正,手脚都得有衣物遮盖。
2) 脱鞋:到访印度寺庙和回教堂,都得在进门之前脱鞋,到本地人家里作客也是如此。
3) 进餐:在吃印度餐或马来餐时,请用右手。
‘柒’ 哪些国家车辆是靠左行驶的
目前车辆靠左行驶的国家有:英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爱尔兰、马耳他、新几内亚、斐济、汤加、瑙鲁、牙买加、圭亚那、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因为为首的英国是岛国,习惯上又称这些国家为岛派国家。
采纳哦谢谢
‘捌’ 为什么新加坡是靠左行驶
在中国,开车是靠右行驶的,但像英国、日本一些国家开车是靠左行驶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否和人体结构有关系呢?有人说,靠左行的国家左撇子多,那我就要问了,那为什么这些国家的人不用左手写字呢?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车是靠右边行驶的,靠右有166个国家和地区,靠左的有77个国家和地区:日本、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南非等,主要是英联邦国家
在英国,最先是根据骑士的习惯来决定车行的左右的。大多数人是右利的,用右手持剑,而剑鞘挂在左边。这样,当他们在路上行走时,很自然靠左走,右手持剑对着路中间可能出现的敌人。
法国人为什么靠右走呢?法国农业发达,经常有驭手赶装满农作物的大车,前面拉车的有好几匹马。如果这个驭手是右利的,他应该坐那边?坐左边,这样的话一挥鞭子,几匹马都够得着。车夫坐左边,车如果靠左走,他怎么能看清最右边那匹马是不是跟对面来的的马撞上?法国人靠右走,驭手坐在左边,这样就能看清对面来的交通。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征服了欧洲许多国家。他走到哪里,就把靠右行的制度带到哪里: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俄国。欧洲大陆基本都靠右走了。
同样,英国占到哪里,就把靠左走的制度带到哪里。
可是美国怎么靠右走呢?本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呀。美国从英国争得独立时,法国人帮了忙。美国人想跟英国划清界限,就下令靠右走了。
加拿大,怎么也靠右走?起先法属加拿大,就是魁北克附近,是靠右走的。英占的部分,象大西洋沿岸和不列颠哥伦比亚,是靠左走的。后来为了一致,还要跟美国一致,就改为靠右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瑞典。瑞典本来靠左走,可是周围几个国家如挪威、芬兰都是靠右走。在瑞典和邻国之间有些小路,没有国界标志,开车开着开着,就该换边了,没注意就容易出危险。于是瑞典政府为改制搞了公民投票。老百姓82.9%不同意,都怕麻烦。可是瑞典国会坚决,通过了法律决定左改右,从1967年9月3日早上5点生效。在这个时间前4小时和后1小时,所有私家车禁止出行。工人在这5小时中突击改换交通标志。军队也出动维持秩序。刚开始右行时车速限得很慢,一直慢了一个月才恢复正常。这任务够艰巨的。有的国家因此想改就没改成。
英国想跟大多数欧洲国家一致,在1960年代考虑左改右。可是英国保守势力太大,他们就拼命算帐,一算为了改制要改很多东西,得花几十亿英镑。英国人节约,就不想改了。
巴基斯坦的例子也是在1960年代,政府对左改右考虑了很久,终于下了决心改!可是许多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当时他们用很多骆驼车,尤其是在晚上。老骆驼有个习惯就是喜欢走老路,让它们换边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巴基斯坦就没有改成。
有些国家是因为战争才改的。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是在二战中被德国占领才改的。朝鲜被日本占领,规定靠左走。战后北部跟苏联,南部跟美国,这两国都靠右走,于是整个朝鲜就靠了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