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多少人种
① 新加坡主要人种分布
新加坡目前人口大约400万人,其中以华族为77%,其次为马来族14%,印度族为8%,尚有1%为欧亚混种入及其他民族。
土生新加坡人的简答。
② 新加坡人种是什么
华族为主(华人居多),还有马来族,印度族
③ 新加坡人的四大民族
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为新加坡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而不同文化并存成为密不可分的社会整体,更令人叹为观止。新加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民,除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人四个主要种族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在新加坡可以驻足每个文化街区,感受最直接的民族文化。 新加坡的华人占新加坡人口的74.1%,分成近10个不同的籍贯。他们大多数的祖先来自中国南方,主要是海南、福建和广东省。新加坡的福建、潮州和海南籍贯总共占新加坡华人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主要是广东、客家籍贯以及其他籍贯。中国南部福建省方言族群是最早移民新加坡的华人族群。现在的福建籍贯的新加坡华人占了总数的41%。潮州籍贯占了约21%。而广东籍贯的则占新加坡华人总数的15%。客家籍贯占11.4%,其余主要是海南籍贯。
中华文化最能表现在伦理道德观念上,这种观念在新加坡的华人社会中继续保存。家祖宗舍的创立,可以维持乡党友爱的互助精神。华人结婚要选黄道吉日,时髦的华裔新娘在婚礼中端出一只小小的瓷制茶杯给新郎的父母,当公婆从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时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纳到这个家庭。
峇峇娘惹(或称海峡华人/侨生)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淡马锡(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移民后裔。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没有来源证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明朝移民后裔。这些唐宋明后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新加坡新传媒8频道在2008年末推出《小娘惹》作为台庆大戏,内容从30年代展开,横跨70年,直到现代。此剧带出古代足不出户的娘惹们在家庭为了争宠而产生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并以峇峇娘惹文化精致地带出整部剧的故事。 印度人是新加坡的第三大种族,占新加坡人口的9.2%。有趣的是,今天的新加坡是海外印度人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大多数印度人是1819年后移民过来的。最早的移民者包括众多短暂停留的工人、军人和囚犯。最后形成印度群体是在20世纪中叶。新加坡的印度人几乎来自印度所有主要种族,其中最大一部分来自印度南部。在新加坡的印度居民中有58%由源自泰米尔人祖先的印度人组成,少数印度人种包括马拉亚利人、旁遮普人、信德人、古吉拉人等。
印度的文化与他们的宗教思想关系密切,无论文学、艺术、舞蹈,都含有极浓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俭朴,但对于庙宇的建筑则非常讲究,各种的雕塑都精致无比。 印度人的婚礼在庙里伴着宗教的圣歌和祷告举行,显得十分肃穆。新娘身上包裹着一件挂满珠宝的丝绸,丈夫则跪在她面前悄悄地在她的脚趾上套一枚戒指。婚礼的高潮是新娘戴上用茉莉花和兰花编成的沉重的花环时,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抛洒花瓣,在芬芳的花香中,完成了隆重的结婚仪式。 欧亚人是新加坡最早的定居者之一,是殖民地时期欧洲人和当地人联系生育的后代,他们用各种的独特传统创造了一个个混血族裔家庭。有些欧洲人是在20世纪20年代就从马六甲、果阿、锡兰、明古连、澳门和槟城来到新加坡。1849年首次正式用于英属海峡殖民地记录的“欧亚人”一词包括本地基督徒、印度华裔英国人、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等组成的小种族。今天,新加坡有大约15000到30000欧亚人,占总人口的不到1%。多样文化和不同背景相互交融,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群体。大多数欧亚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
④ 新加坡的人种比例是怎样的
人口: 331.91万(截至2001年6月),其中华人占76.7%;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种族1.5%。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语为马来语。英语为行政用语。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新 加 坡 概 况
国名: 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国名来由: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独立日:8月9日(1965年)
国旗: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五颗白色五角星。红色代表人类的平等,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新月象征国家,五颗星代表国家建立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颗星的组合紧密而有序,象征着新加坡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国徽:由盾徽、狮子、老虎等图案组成。红色的盾面上镶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与国旗相同。红盾左侧是一头狮子,这是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在马来语中是“狮子城”的意思;右侧是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红盾下方为金色的棕榈枝叶,底部的蓝色饰带上用马来文写着“前进吧,新加坡!”
国歌:《前进吧,新加坡》
国花:以一种名为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为国花。东南亚通称兰花为胡姬花。卓锦·万代兰是由卓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丽端庄、生命力特强,它象征新加坡人的气质和刻苦耐劳、果敢奋斗的精神。
国家政要:总统纳丹(S.R. Nathan),1999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2004年8月宣誓就职;内阁资政李光耀(Lee Kuan Yew)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长期担任总理,1990年11月辞去总理职务,改任内阁资政。
重要节日:华人新年:每年1月或2月的农历新年;中秋节:农历8月15;开斋节:回历10月新月出现之时;泰米尔新年:4、5月间;大宝森节:泰米尔历的1、2月间;蹈火节:10、11月间。卫塞节:5月的月圆日;圣诞节:12月25日;复活节:3月21日月圆后的周日。
首都:新加坡(Singapore)。
自然地理: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鉴2002),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
简史:古称淡马锡。8世纪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初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新,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端口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军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46年英国将其划为直辖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颁布“紧急法令”等权力。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
政治:宪法规定: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6年。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总统有权否决政府财政预算和公共部门职位任命;可审查政府行使内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谐法令所赋予的权力以及调查贪污案件。总统顾问理事会受委向总统提供咨询与建议。总统在行使某些职权,如主要公务员任命时,必须先征求总统顾问理事会的意见。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议会称国会,实行一院制。议员由公民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
新 加 坡 金 融 区
经济: 新加坡的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独立后,政府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90年代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5%,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旅游业是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景点有圣淘沙岛、植物园、夜间动物园等。货币名称:新加坡元(简称新元)
新闻出版:英文报有《海峡时报》、《商业时报》、《新报》;华文报有《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马来文报有《每日新闻》;此外还有泰米尔文报《泰米尔日报》。广播电台于1936年开播,1959年1月起以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广播。新加坡广播电台拥有并经营12个国内电台和3个国际电台。新加坡电视机构拥有并经营2个频道,一个播送华文节目,另一个播送英文节目,每天播送24小时。12电视私人公司经营2个频道,一个主要为马来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务,另一个主要播送体育及文艺节目。1995年有线电视网开通,用户可接收30多个频道、10余个国家的电视节目。1995年开通卫星电视。
新加坡着名商业购物区乌节路的一景
外交:立足东盟,将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印度等国的合作关系;奉行“大国平衡”政策,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与中国关系:1980年6月14日,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关于互设商务代表处协议在北京签字,次年9月两国商务代表处正式开馆。1990年10月3日,中新两国建交。2005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2005年10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⑤ 新加坡分民族么还是分什么血统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居民的人种源流复杂,有亚洲、欧洲等五大洲源流,所以被称为“世界人种博览馆”,但它的主要居民由中国血统、马来血统和印度血统的人所组成。根据1993年年中预测,在全国287.38万人口中,华人为222.86万人,占77.5%;马来人为40.76万人,占14.2%;印度人为20.41万人,占7.1%;其他种族3.35万人,占1.2%。
1、华人
华人的祖先移民新加坡已有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国古籍的记载,在唐、宋时期,已有中国人到新加坡从事经贸活动,其中有的人已定居于当地。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末,信诃补罗王国时期,新加坡极为鼎盛,从各方来的商贾不可胜数。元朝政府不仅承认该国,与之互派使节,且两国人民贸易往来甚密,定居新加坡的华侨日增。
中国人大量移居新加坡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1821?1931年的110年间,新加坡人口由4727人增加至55.77万人,其中,华人由1159人增至41.86万人,增长了360倍。直到1931年,在新加坡总人口中,入境移民占了61%,在当地出生的人口仅占39%。
目前,华人在新加坡经营的经济活动和从事的职业几乎无所不包。举凡农渔业、制造业、建筑业、采掘工业、水电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与通讯业、批发与零售商业、对外贸易与餐旅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都有华人的资本与劳动。华人在当地各个经济部门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地民族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战后,特别是新加坡独立以后,广大的新加坡华侨都把新加坡作业自己的家乡,在那里落地生根,自愿地选择了新加坡的国籍,成为新加坡的公民,成为新加坡民族的组成部分。
2、马来人
马来人是新加坡的第二大民族。属于蒙古人种,身材不甚高,肤包淡褐。
马来人也不是新加坡的原住民。目前的马来人大都是世世代代早已居住在新加坡的近现代马来人(其中亦包括极小部分的原始马来人)的后裔,其先人移殖到新加坡比华人、印度人早,有的已达几十代。
马来人的入境运动,按其时间的先后和出发地不同,大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元前2500年至1000年间,原始马来人的祖先从亚洲中部地区移入马来半岛。第二部分是公元7世纪以后到现在为止,从南面的印度尼西亚诸岛(如苏门答腊、爪哇等)移入,称为近、现代马来人。1830年前,马来人是新加坡最大的民族。之后,其人数被华人超过,成为第二大民民族。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马来人主要是从事农业,种植椰子、橡胶、胡椒、甘密、木薯、水果等作物,也在沿海捕鱼。新加坡独立后,他们大都参加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等现代化建设,为新加坡的经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印度人
新加坡人口统计中的“印度人”,是包括具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这些南亚次大陆人种的血统并已取得新加坡国籍的人。其中,以印度人后裔为主体,所以行文上统称“印度人”。它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民族。印度人何时开始移居新加坡不详。12?14世纪“信诃补罗”王国就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印度人大量移往新加坡是19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因为这时印度及新加坡都沦为英国殖民地。印度是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英国用其宗主国的势力,从拥有大量失业人口的印度寻找劳动力供应来源,把大量破产农民、士兵、犯人迁移到新、马,从事开垦原始森林,兴建港口、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开辟种植园的苦役。于是,新加坡的印度人逐年增多:从1821年的132人增至1931年的5.08万人,110年间增长了383.8倍。据1947年的人口调查,新加坡的印度人共有6.9万人,其中,土生的印度人只占36.3%,新入境的却占了63.7%。到1993年中,新加坡的印度人为20.41万人,比1947年增长了195.8%。在19世纪以后进入新加坡的印度人,除了开垦丛林,在种植园做工外,还被役使去修建公路、港口、码头、桥梁等。到1900年,几乎所有新加坡、马来西来的铁路,都是由印度人劳工修筑的。随着新加坡社会的发展进步,印度人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印度人已走进新加坡的各个经济领域,不少人当了工程师、医生、教员和律师,有的进入工、商、金融、建筑行业界,有的跻身政界及军警部门。印度人虽由若干个民族组成,但以来自南部印度的泰米尔人多最多,所以泰米尔语就成了印度人的代表语。在新加坡,既有泰米尔文小学,还有泰米尔文报纸等。
4、其他种族
在新加坡人口统计中,常列有“其他”一项,它包括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大洋洲人、其他亚洲另家(如日本、泰国、菲律宾等)的人以及欧亚混血种人等等。当中,既有已取得新加坡公民权资格的,亦有纯属外侨的。1993年,“其他”一项的人口为3.35万人,虽然占新加坡总人口的1.2%,但这部分人大多是新加坡的大银行家、大工厂主、商业企业主、跨国公司的负责人或代理人,他们在新加坡拥有的经济实力远远超过其人数的比重。
⑥ 新加坡的主要民族是什么
新加坡很多华人。他们是中国汉族人的后裔。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来区分:华人占了人口的74.2%,还有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等公民。
⑦ 新加坡居民属于什么人种
新加坡有4大种族
-
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欧亚裔。
而且如今的新加坡,完全是一个国际社会,世界各国的国民都选择移民到新加坡。
因此,新加坡居民不能以什么人种来分类。
⑧ 新加坡的人种特点
根据我国(新加坡)2010年人口普查,华族新加坡人占74.1%,马来族新加坡人占13.4%,印度族新加坡人占9.2%,其他族群新加坡人占3.3%;土生新加坡人占人口的77.2%,外来移民占人口的22.8%,以马来西亚人占有10.2%,其余分别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印尼,印度,巴基斯担,孟加拉,斯里兰卡,美欧澳加等国家。
⑨ 新加坡包含哪些民族
新加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民,除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人四个主要种族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被称为“世界人种博览馆”。其中,华人人口占总人口的75%,马来人人口占总人口的15%。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总人口临时数据为553.5万人,其中337.5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52.7万人属于“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狮城的外籍人士相当多,约163万人。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文化、风俗与节庆。异族通婚及融合不仅造就了新加坡社会的多元化,更赋予了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为新加坡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一)华族
华人的祖先移民新加坡有悠久的历史。据中国古籍记载,在唐、宋时期,已有中国人到新加坡从事经贸活动,其中不少人已定居于当地。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末的信诃补罗王国时期,新加坡的经济极为鼎盛,从各方来的商贾不可胜数。元朝政府不仅承认该国,并与之互派使节,两国人民贸易往来甚密,定居新加坡的华人与日俱增。中华文化习俗也深深地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如欢欣的农历新年,祭奠先人的清明节和传统祭祖普度的中元节等。
峇峇娘惹(或称海峡华人/侨生)是指15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淡马锡(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移民和马来女性所生的后裔,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这些唐、宋、明后裔的生活、文化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于中土文化的娘惹文化。华人不但加速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还带来了丰富的华族舞蹈文化。
华族舞蹈
⑩ 新加坡有哪些民族
新加坡人是城邦国家新加坡的公民,新加坡为多种族(英语:Multiracialism)和多元文化的国家,种族包括华裔、马来裔、印度裔和其他较小的族裔社群。
民族:
华裔、马来族、印度裔、欧亚族/混血
新加坡人口与人才署发布其最新人口数据,截至2011年12月,新加坡总人口526万,比前年增加了约8万人;其中,新加坡公民327万,永久居民54万,非居民146万,分别占62%、10%和28%。新加坡公民主要以种族区分:华族(汉族)为242万,占74.1%;马来族为44万,占13.4%;印度族为30万,占9.2%;余者为欧亚裔/混血,占3.3%。
新加坡华人基本源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四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海南人、莆田人、上海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