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韩国日本新加坡是怎么转型的

韩国日本新加坡是怎么转型的

发布时间: 2023-08-12 05:26:45

❶ 新家坡的经济是怎样发展的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赤道以北137公里,面积682.7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和60余个小岛组成,总人口401.7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万,华族人口约占77%。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没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资源。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正确经济发展路线。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在1965年后的37年间(截止到2000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8%以上。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

在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特别是遭遇今年全球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新加坡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思路,归纳起来,可称三大战略,既“高科技战略”、“中国战略”和“扩大腹地战略”。

❷ 为什么新加坡能够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1985年,新加坡政府的重大思考与决策对该国的产业升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80年代初期之前,新加坡的工业仍然只是跨国公司总部经济链条中的生产加工基地:产品在国外设计,生产线在新加坡,新加坡工厂的任务就是负责产品的生产。这种状况与我们目前的情况非常相似。

1980年以后,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大量吸引外资的激烈竞争,新加坡展开了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运动,朝着研发、工程设计、电脑软件服务业等一系列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迈进。为此,新加坡政府做出了重大的决策:将新加坡作为一个全面的商业中心推向国际市场,由经济发展局开始积极吸引金融、教育、生活、医药、IT、软件等领域的国际性服务公司。新加坡政府决定将制造业的比重保持在25%的水平,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亚洲邻国,而新加坡则集中发展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

新加坡成功转型总部经济的三大经验:

经验之一:全球化网络中准确的定位。新加坡把自身的发展同亚洲的发展密切地关联,以世界的眼光来谋篇布局,从而在联结东西方的世界产业体系中准确定位。其策略是:首先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从事本国以外的生产与工作,推广制造方面的服务,如采购与测试;其次再吸收独立的服务项目,如物流管理等。1986年新加坡推出了总部计划,到2006年,该国重量级的总部达到415家,2010年达到500家。

经验之二:前瞻性的世界新兴产业。不断瞄准世界新兴产业,通过引入新兴产业和本地培育,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

经验之三:精英政府的人才战略。新加坡政府用高薪政策吸引人才,希望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担任高级领导人,包括医生、律师、会计、大学教授、企业家、银行家等有能力,并且诚实和品德优秀的杰出人物。在产业体系上,为了满足高科技产业所需的特定劳动力,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与日本、德国、法国政府共同建立了技术机构,使培训过的新加坡人能够胜任电子以及工程领域的专业工作。

❸ 韩国 日本 新加坡三国经济发展中有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以及南亚的国家现在正在走亚洲四小龙当年的路,作为世界工厂,承接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四小龙国土(地)小,或者有着优越的地理区位(在当时世界格局下),容易完成原始资金积累和之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盘子太大,没法像四小龙那样全部带起来,所以只有东部沿海地区才发展较快,有了原始积累现在也喊着要调产业结构,所以这些产业往内地迁,或者南亚其他劳动力更廉价的地方迁。新加坡和香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行政管理能力,现在主要靠影视娱乐、旅游度假购物;日本和韩国到是值得我们学习,汽车和数码产品等民用科技在世界数一数二。中国这方面做得不够,跟政府的扶持有关;地方政府或者大部门(央企)都唯GDP是尊,要的是在自己任内高快强等表面数据来表现自己的政绩,不会有心思为当地的长远发展谋划。比如近几年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不消说,住房条件有所改善,但更多的是政府超限透支资源,加上拙劣的执政能力甚至是低劣的手段导致社会畸形发展,社会资源和财富过度向一个行业聚集,向少数人聚集,而这个行业其对社会的前进推动作用有限,对于中国来说,又不像迪拜那样能对外创造外汇。就像关上门,满屋子捣鼓一个东西,捣鼓的很起劲,整个屋子都沸腾了,但对屋子本身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房地产本身发展的结果仅仅是部分民众(如果不是本行业及相关行业人员需以高昂的代价)住房条件有改善,更多的是社会财富再度畸形分配,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在拆迁过程中出现各类暴力事件。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高铁也是,当时在任者为了追求快速发展,抛弃自主研发的核心数控技术,全部花钱引进,风风火火的建设,结果是关键技术在别人手里,自主研发的没有得到支持和发展,捣鼓的只是一堆废铜烂铁,技术含量有限。这就是一般政府管理者的思路,不谋为国家为当地力根基,只图表现。中国地广,但农业落后,土地资源没能充分科学合理利用,大部分的地方政府缺乏引导和规划能力,扶持力度有限。工业和制造业要更注意细节,提高附加技术含量,树立品牌和注重品牌信誉。对于中国来说,工农业才是社会的根基,根基力不稳,整个社会可能一时走得快,但走不远,还有可能重重绊倒。古代君王重农轻商,在现在的中国也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国家,重农工轻商也是正确的,这才是共产社会。未来,或许是这样。

❹ 新加坡立国后改革的背景

新加坡是一个国家,也是一座城市,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取得独立时,还是一个破落不堪的海港小城,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整个国家建成一座“花园城市”,在经济方面曾经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倍。为了探寻新加坡崛起的成功之道,学者匡导球前两年有幸参加了“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并将其研究成果《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公开出版。
对于大众而言,公务员廉洁、高效的工作风貌,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廉洁是公务员必备的一种品质,而廉洁的基础是公务员不能有私欲,不能感情用事。如果公务员事事为个人着想,打自己的小算盘,那么在公务的执行中必然会损害大众的利益。当然,新加坡的公务员廉洁奉公,其制度约束是前提条件。俗话说:专业人做专业事。
新加坡正是因为倡导公务员的专业化,执行公务才显得高效。而我国有少数人,并无专业技能,依仗人脉关系进入公务员行列,对很多具体的公共事务并不在行,给人“外行领导内行”的感觉,并且公务处理中马虎草率,公务决策中考虑问题要素不周全。这样的人只会给政府形象的树立增加负能量。
为未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从整体上看,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振兴。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基于本国国情基础之上的探索与实践。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加坡除了地理位置与海港运输之优势之外,劣势则更为明显,如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连淡水供给都存在困难。新加坡在建国之初,社会凋敝、工业基础薄弱、失业人口众多,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没有照搬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结合新加坡的地域特点和现实情况,在上世纪60年代建国初期,就把经济发展定位为“外向型、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作者在本书第一章“奋斗的历程”的章节中介绍,当时世界正处冷战的紧张时期,欧美很多企业家为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市场而苦恼,新加坡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取消了300多种关税,大力引进外资,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优厚待遇。几乎是一夜之间,新加坡成为全球的“投资天堂”和“世界工厂”。新加坡依靠外资的大力推动,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实现了国家现代化的华丽转身。其实,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得到了很多启迪,中国也是依靠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才使得经济发展多年来一直保持高昂的态势。
然而新加坡政府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审时度势。当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民生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之后,新加坡决定摆脱低工资和低生产的旧模式,提出了“第二次工业化”的发展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推进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的跨越。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新加坡的高新技术经济、知识经济局面在上世纪90年代业已形成。新加坡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其实道理很简单:制造业在环境污染方面的缺点显而易见,新加坡承受不了“环境之痛”,另外,国家要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必须培育具有产业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阅读本书时,笔者深深感受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现状,和新加坡上世纪90年代的情形尤为相似。经济发展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家则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技研发,以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发展。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突然关停那些环境污染严重但经济效益好的工矿企业,这显然也不现实。经济体制的改革,也确实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伴随着阵痛的过程。
构建“幸福国度”的基石
作为一个国家而言,只有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拿出来让人民共享,国家政权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国家的凝聚力才能真正得到强化。当前的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消除贫困,并在住房、药疗、教育、食品等民生问题方面不断提升层次,为“幸福国度”的发展目标迈进。为了构建“幸福国度”,新加坡重点在“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本书中也分别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对当前我国不断改善民生提供了经验。尤其是住房与养老,笔者更为关注。
众所周知,由于土地空间的局限性,一直使新加坡的房价高位运行。但是新加坡政府为了一般工薪族买得起房,推出了以“自我积累、自我保障”为特征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新加坡的公积金和中国不太一样,中国的公积金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即便是买房或者装修之用,若要取出来要经历无数繁琐的手续。另外,每个人的公积金数目在房价高涨的今天只是杯水车薪。而新加坡人的公积金数目大、取款非常方便,并且看病、求学等等,也可以使用公积金。新加坡政府为了使每个家庭都能有房住,推出了由国家主导的住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策略。
“老有所养”的问题,是很多国家面对的又一个棘手难题。人民的晚年不能安享,幸福生活就是一句空话。本书第五章“自力者,他助之”中,作者认为,养老问题不仅需要家庭内部解决,政府的政策导向更为关键。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老了就不能工作,不能创造财富,只有依靠家庭、社会、政府三个方面的力量才能担当起养老的重任。新加坡最初推出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就是基于“老有所养”的这个目标。民众退休之后,有权一次性连本带息取走自己“个人养老账户”上的全部存款,以作个人养老之用。
《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这本书中,作者在介绍新加坡诸多成功发展经验的同时,常常与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理性的对比,这样可以带来更多思考的空间。总之,新加坡作为快速崛起的新兴国家,以统筹兼顾、协同创新作为发展的总体思路,书写一个岛国崛起之传奇。新加坡固然有很多方面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之处,但是中国的国情与新加坡的历史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组成与自然环境要素不同,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在新加坡一一找到答案。中国的崛起之路,还是要靠中国人在摸索中寻找。

❺ 新加坡模式的模式历程是什么

新加坡的发展经历了初创阶段(1965~1973年)、高速增长阶段(1974~1985年)、发展服务业阶段(1986~1997年)和步入转型阶段(1998年以后)。纵观其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积累的过程,其发展模式可简单概括为"资本劳力型",新加坡自认为是"管理型",也有一定的道理围绕发展模式所制定的政策,与其说有什么创新,还不如用适用性和配套性来形容更加贴切。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总是与政府的影响和介入分不开,这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背景渊源。新加坡独立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落后的经济基础; 有限的国内市场; 教育不普及; 高失业率; 种族冲突; 无社会和居住保障; 面对外来威胁。

❻ 新加波经济发展概述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匮乏。

2.经济简史

新国坡国土小, 人口少, 资源缺乏, 国内市场有限。但是其地处马来半岛南端, 马六 甲海峡南口, 地理位置优越。因此, 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 新加坡就成为一个国际都市, 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 并从此不断繁荣发展,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 在李光耀总理强有力的统治下, 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加坡从实际出发, 实行全方位开放, 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 济之中, 积极参加国际分工, 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

新加坡政府从1961年起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制定了各阶段的五年发展目标,从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各阶段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1961-1965):为了改变过去单一依赖转口贸易的状况, 并解决殖民统治留下 的严重失业问题, 着手发展进口替代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当时新加坡人口为180万人, 失业的就有20万人,经过5年的努力, 创造了1.7万个就业机会。

第二阶段(1966-1975):这是奠定基础的十年。为了进一步使依靠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 着力发展制造业, 引进电子产品, 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十年中使制造业的产值从4.3亿新元增加到35亿新元, 每年递增26%;同时期, 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 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此阶段基本解决了失业问题, 同时基本具备吸引外资的条件, 外国投资设厂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1976-1980):此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电子行 业为先导, 开始大量生产电脑,提倡科研与经济结合, 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制造业继续发展, 其就业人数由21万增加到36万,同时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使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阶段(1981-1985):着力引进高新技术,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阶段(1986-):扩大引进高新技术、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中小企业挂钩。为了引进投资、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 将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由原来的33%减为10%, 同时鼓励外 国人在新加坡办学校、医院, 便于他们长期居住。

3.经济概况

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政府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业为发展中心,加速经济国际化、自由化高科技化。为进一步发展经济,近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和蔬菜种植,农业拥有可耕地面积5900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9.5%。粮食全部靠进口, 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等。

(2).工业概况

自从1965年从马来联邦脱离后, 工业化推动了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主要有制造业, 包括炼油、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交通设备等部门。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 但面临着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政府正致力于提高生产率, 以在低成本、高技术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3).服务业概况

新加坡服务业发达,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还将进一步增长。金融业是最大的服务 业部门, 在过去几年里增长很快。旅游业发达, 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来新的旅游者近714万人。主要来自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1326亿新元(约合941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6年):7.0%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5835新加坡元

通货膨胀率(1996年):1.4%

失业率(1996年):2%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6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0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69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77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3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9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41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49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62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