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苏联解体后新加坡得到什么技术

苏联解体后新加坡得到什么技术

发布时间: 2022-05-01 17:50:55

A.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什么那么虚弱



二十世纪末,世界政治版图出现剧烈波动,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频频变色使苏联东欧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苏联在经历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后,又经历了“震撼世界的十个月”,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最终以宪法的形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同时,叶利钦宣布苏共组织为非法,查封苏共大楼,并禁止苏共一切活动。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一切发生的时间是那样的短暂。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什么会葬送了苏联?究竟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使苏联解体?苏联国民积累了70年的财富,工农业总产值高达三万亿美元(1980)年的超级大国,为什么顷刻见灰飞烟灭?

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庞大的资产倒地到哪儿去了?

在波兰取得重大成功的震荡疗法为什么用在俄罗斯身上却造成了整个国家经济的极端衰退?

第一节苏联经济的遗留问题

众所周知,苏联第一位改革家是列宁。

在反协约国武装干涉中的战时共产主义尽管显现了很大的优越性,但却伤害到了农民的利益,于是于1921年发生农民风暴。

列宁紧急下令调控国家经济,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得到复苏。

接下来是斯大林的舞台。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本来可以延续更长的时间,但是复杂的国际形势迫使斯大林被迫放弃新经济政策:“当我们不需要它的时候,就把它抛开。”

斯大林果断地选择放弃新经济政策,最主要的根据来源就是风雨飘摇的中国:“中国没有重工业,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他。”

中国的遭遇使得斯大林认识到了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重要性,因此苏联把重工业和军工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不过在当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因为苏联毕竟面临着周围资本主义国家的团团包围,旁边还有一个不安分的德国。

但是问题出现了: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看起来太过于完美了,前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全部超过20%(第三个五年计划因战争而中断,西方苏联的损失为年均3.7%,总计约20%,苏联实际年均损失应该在7%~10%左右,总计损失约40%的经济),苏联成为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在初期焕发出了强大的生产力,当然,这是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度高涨所带来的经济空前增长。

其实计划经济在那个时代最突出的贡献出来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外还有在抵御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相对封闭的市场(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市场)避免了国际银行家一次规模空前的“剪羊毛”行动,在这场全球大衰退中,美国损失最严重,接近3000亿美元的资产流入了国际银行家们的腰包。

但是与此同时,特立独行的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之下,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苏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重工业体制,而且由于资本是靠自己人民的节约累积起来的,有效地规避了风险,外国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很快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

只不过斯大林没有利用到这一有利的时机大量吸引外资,或者说是以政府名义出面低价吸纳美国以及西欧的优质资产,但是还是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工业能力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侵占了除英吉利之外的西欧的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业能力加起来仍然不够苏联的一半,苏联庞大的生产能力为他在战争中提供了足够的坦克、飞机和火炮,是苏联制胜的利剑。

在战争过后,斯大林更加坚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走向共产主义的正确的、便捷的途径的片面认识。

但是斯大林很清楚,他必须对苏联采取某种改革,这种改革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政治上的改革,也就是我以前说过的改革苏联官僚主义,但是这种改革以失败告终了。

接下来是赫鲁晓夫。

在赫鲁晓夫之前还有一段插曲,苏维埃主席马列林科试图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身份推到改革,提高工人的工资,但是赫鲁晓夫很快就制止了这次反扑,牢牢地控制住了政权。

但是尽管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从头到尾地批判了个遍,但是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国家依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斯大林——苏联模式。

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唯一一位让人赶下来的总书记,换句话说,赫鲁晓夫被迫“自愿下台”,然后是带领苏联走向“极盛”的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期间,重要苏联部长主席柯西金以及谢列平等一系列有才干的人,推到苏联的新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三驾马车”。改革起初异常成功,苏联经济有了很大的起色,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美苏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年均)比较(%)

苏联 美国

1929-1932 16.2 22 -10.7% -8.2%

1933-1937 16.2 24 ? -2.1%

1938-1940 10.0 19 ? 0.8

1941-1945 -3.7 -10 ? 4.2

1946-1950 14.6 21.2 ? 4.5

1951-1960 10.2 13 3.3 2.7

1961-1970 7.1 14.1 3.9 1.1

1971-1975 5.7 15.2 1.8 1.6

1976-1980 4.2 8.8 4.5 3.9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初期苏联经济是很不错的。然而,一切都在“布拉格之春”中毁灭了。当苏联领导人们意识到如果各个加盟国或者盟国单独搞出一套经济制度,会危机到苏联的利益,苏联和美国的对抗将处于劣势时,苏联开始强硬起来,自身的改革与布拉格之春一起毁灭掉了。

安德洛波夫确实是一个实干家,他明白苏联存在着势力多么庞大的官僚,他决心花大功夫整顿苏联的贪官,在执政的2年时间内安德洛波夫居然挑出了上千名贪官,他们侵蚀了苏联人民的财富,使得底下的农民一直怨声载道。然而安德洛波夫无能为力,因为他的健康问题实在太严重了,他只在总书记的宝座上呆了不到两年,就让给了契尔年科,契尔年科的身体状况比安德洛波夫好不到哪儿去,可以说他执政期间基本上什么事情也没做,也没有政绩,很快病死了。

接下来是戈尔巴乔夫。苏联的青年们把契尔年科的死和戈尔巴乔夫上台合在一起喊“乌拉”,足以表明契尔年科在苏联人心中的地位有多轻。

苏联 美国

1971-1975 5.7 15.2 1.8 1.6

1976-1980 4.2 8.8 4.5 3.9

这就是戈尔巴乔夫面临的巨大问题,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经济已经开始明显减速,同时,欧美国家的“黄金期”也开始了,美国在多条战线上对戈尔巴乔夫组织了反攻。现在,摆在戈尔巴乔夫案头上的问题有:

1、 怎样处理好民族关系,也即是怎样处理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关系,防止分裂主义分子、极端民主主义分子阴谋分裂国家的计划得逞;

2、 怎样缓和和其他国家(如中国、阿尔巴尼亚)的矛盾;

3、 如何建立一种新的秩序代替原有的斯大林——苏联经济模式;

4、 如何对付那些势力庞大的官僚。

第二节苏联经济改革——导火索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无疑是失败的,但这仅仅是根据社会实践得出的结论,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会失败,究竟是什么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呢?

让我们来听听俄罗斯政府官员和政治精英近来对苏联解体原因发表的某些评论:社会改革应是渐进的;苏联最终解体,不是意识形态的失败,也不是一党制的失败,而是领导层政策的失败;苏共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脱离群众,只搞自我摧毁,不求自我完善;戈尔巴乔夫不懂苏共对苏联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作用,推行错误改革路线,削弱党的领导,从而引发了亡国的灾难。

众所周知,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实行的美苏对抗政策和大量增加军费使苏联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或许谁也没有想到,高福利政策恰恰是拖垮苏联经济的重要因素。

我们来看看1980年美苏经济对比:

人口:苏联26450万人美国22260万

国民总收入:7054 亿美圆,美国:10528亿美圆,是美国的67%

人均国民收入:苏联2667美元;美国4730美元,是美国的56%

钢产量:苏联14800万吨,美国10380万吨,是美国的143%

发电量:苏联12950亿度;美国24750亿度,是美国的52%

石油产量:苏联60300万吨;美国43000万吨,是美国的140%

天然气产量:苏联4060亿立方米;美国6000亿立方米,是美国的 67.7%

商品煤:苏联65300万吨;美国78400万吨,是美国的83.3%

家用轿车产量:苏联133万辆;美国658万辆;是美国的20.2%

塑料:苏联360万吨,美国1386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

化学纤维:苏联117.6万吨,美国390万吨,是美国的30%

化肥:苏联2480万吨,美国224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11%

水泥:苏联12500万吨美国770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62%

纺织品:苏联71亿平米,美国40亿平米,苏联是美国的178%

联合收割机:苏联11.3万台,美国3.18万台苏联是美国的355%

拖拉机:苏联55.7万台,美国27万台,苏联是美国206%

粮食产量:苏联18910万吨,美国2637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71.7%

肉制品产量:苏联1500万吨,美国267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56.2%

奶制品产量:苏联9060万吨,美国5830万吨, 苏联是美国155.4%

棉花产量:苏联332万吨,美国238万吨,苏联是美国139.5%

捕鱼量:苏联920万吨,美国35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2.9%

商船吨位(注册吨位数):苏联2226.2万吨,美国1618.8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37.5%

(以上选项,苏联超过美国的用红色标注,且带有黄色背景,落后美国的用蓝色标出,不足美国一半的添加了蓝色背景)

尽管当时苏联的各项指标平均来说占据美国的三分之二强,但是,由于人口比美国多,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总值却大大低于美国,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高福利,而且高福利的增长速度甚至高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成为苏联经济崩溃的又一重要因素:

“以军备工业为核心的经济格局每年军费约占国家预算的1/4

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六大上,提出加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仍然是优先高速度地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以军备工业为核心的外延或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变本加厉地把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放至扩建军备中去。据报道,苏联大约40%的资源用于军工生产。军工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左右。苏联机械制造业产品的近半数,在直接或间接用于军需生产。又据前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上披露,苏联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其国家预算的1/4,约1150亿卢布。据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披露:1989年,苏联的军费开支为1192亿美元。因此,进入90年代,苏联的经济再也无法维持,而彻底地崩溃了。一个长期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军备竞赛的苏联,虽然使美国从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沦为最大的债务国;但同时,把它自己也拖垮了。

高福利令经济衰败雪上加霜低效率的工业基础拖垮苏联。

80年代苏联的经济状况不佳是人所共知的,不少学者往往只强调苏联计划经济体系的僵化、过度发展国防工业、民用工业技术水平落后等等,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苏联的全面福利制度和高福利、高消费水平也是苏联经济日益衰败的重要原因。

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苏联就不断提高国家福利的水平;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由于社会的不满日益增加,只有“花钱买稳定”。因此,到了70年代末期,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品供应充足,物价低廉,大量分配新建住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迅速普及,老百姓的储蓄也不断增加,那时苏联人的购买力就几乎相当于今天中国人的购买力。

但是,这种高福利虽然是老百姓的福音,却是苏联经济的噩耗。因为,苏联低效率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只能应付低收入、低消费,无力长期支撑这种高福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没有竞争压力,虽然提高了福利和教育水平,却并不会相应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只不过促使更多的人转移到轻松干净的工作岗位上,造成白领岗位上大量冗员、工作纪律松懈,而蓝领岗位却严重缺员。所以,高福利时代越长,对苏联经济实力的消耗也越厉害。因此,到了80年代后期,苏联已经债台高筑,再也供不起这样的高福利了。于是,商品短缺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停滞,经济情况明显恶化。

其实,在苏联实行重工业优先、低收入低消费政策的年代,经济并没有垮掉。只是因为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连续实行了20年的高福利,才使经济陷入绝境的。在这种政策下,想要既维持一个重工业、军事工业为重心的经济结构,又维持高福利,是力不能及的。或早或晚,国力‘透支’就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现在,苏联再也没有能力实行高福利政策了,但是人民的不满情绪已经开始蔓延。

戈尔巴乔夫最重大的错误就在于改革过于激进,在新秩序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就匆忙打破了旧秩序,导致社会出现混乱。正是在这个时候,苏联的黑市出现了,他们高价倒卖粮食、工业品,使得政府的调控日益艰难。

更重要的在于戈尔巴乔夫把开放的门槛打得太大了,很快,外国许多“非法”的电台闯进了苏联,并大肆宣扬美国的民主,美国经济的发达,于是,在苏联人羡慕美国人富裕生活的同时,出现了对苏联共产党的失望。

是政府对人民的投入不过多吗?是的,有这个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投资下去的资金全部被层层克扣,到最基层,恐怕就已经没有多少了。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济一直赶不上从前,但是为什么俄罗斯人民却仍然不支持俄国共产党呢?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党彻底失望了,而这失望的原因正式因为“资金上流”,当然,这只是好听的一个名词,实际上就是贪污腐败。

就在这时,一场最重大的针对苏联风波开始了。

第三节金融战争:目标苏联!

保罗·沃尔克在1978年11月9日提出了“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论。

问题是,解谁的体?如何解体?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严重负债的第三世界国家,其次是苏联与东欧。

在美元和英镑彻底摆脱“金本位”的束缚后,资本家们就可以放心的使用“通货膨胀”这部高效能的“绞肉机”了。

在美元和英镑的利率猛涨过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巨额债务在如此惊人的“高利贷”的压榨之下,已经使他们注定成为资本家绞肉机里的肉了。

当然,首先的目标并不是苏联东欧,而是日本。

日本在二战过后凭借着强大的外国资金和自身的软实力迅速崛起,日本经济的蓬勃上升使得日本国民的信心空前高涨,当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半时,日本人沸腾了。但是资本家们胆怯了,如果日本再继续发展下去,日元势必会冲击美元,造成他们利益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于是他们对东京股市投出了“股指认沽期货”这枚金融核弹,日本损失惨重,横尸遍野,一个月内,自杀、跳楼的人不下数千之众。

轮到了苏联。

金融寡头索罗斯与美联储前任主席保罗·沃尔克、花旗银行副总裁安诺·鲁丁、哈佛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一同炮制了让东欧和苏联一击毙命的“震荡疗法”。索罗斯自己是这样总结这一疗法的:

我考虑到必须展现出政治体制变化会导致经济改善。波兰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地方。我准备了一系列广泛的经济改革措施,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看紧货币、调整结构和债务重组。我认为三个目标同时完成要好于单独实施。我主张一种宏观经济的债务与股份置换。

调整产业结构相当于对宏观经济秩序进行全面手术,同时却偏偏要紧缩货币供应,等于动大手术却拒绝给病人输血,最后的结局当然是经济彻底解体,生产严重衰退,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工业企业成片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加剧。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带来了空前的混乱,苏联的经济很大程度上确实“休克”了。

改革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资本家的势力大幅增强,已经达到了足以和政府分庭抗礼的地步;由于生活水平的下降,共产党政权越来越不得人心;贪污腐败盛行、黑市比比皆是;资本和财富全部转移到了贪官和资本家的手里,政府的权利进一步被削弱。

让我们来看一则报道:

苏联27.5万亿美元消失的真相

如果你从未听说过里欧.万塔(Leo Wanta)这个名字,请不要感到惭愧,因为应该感到惭愧是哪些号称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西方新闻媒体。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它早已在从新加坡到巴黎的国际金融和外交圈子里闹得沸沸洋洋,但西方主流媒体们却保持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沉默。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金融事件,如果问题失控,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将面临信用崩溃!

这也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金额,它涉及高达27.5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归属,如果记入利息和投资回报,总金额将高达70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30倍!

这将是一个波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银行的惊天大案。

2006年5、6月份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一笔4.5万亿美元的巨款从瑞士秘密汇到了美国,用以“私”了这一案件。如此巨大的资金转移引起了世界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短缺危机,由此直接导致了2006年5、6月份横扫世界的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包括黄金和白银)的暴跌。

究竟谁是万塔?他又是如何拥有27.5万亿美元的财富的?不是说世界首富身家才500多亿美元吗?怎么可能有人拥有比比尔. 盖茨还要多500多倍的财富呢?

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万塔的真实身份是当年里根总统最信任的金融战争专家,曾是美国财政部、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的高级官员。80年代,万塔直接受命于里根总统从事旨在颠覆苏联卢布的秘密金融战争。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和金融集团”(New Republic Financial Group),公司运作资本仅1万7000美元,但是很快在美国秘密的海外账户资本注入后,万塔的生意越玩越大。到1990年10月,万塔以高于黑市一倍的比价(28卢布比1美元)完成了一笔以50亿美元买进1400亿卢布的利润极高的交易,这要感谢他在苏联内部的同谋们。在1991年1月和2月,万塔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黄金高达2000吨。早已疲弱不堪的苏联经济,全靠着黄金出口这点养命钱,金价的暴跌在苏联的棺材盖上打进了最后一根钉子。

万塔的秘密行动被称为“伟大的卢布骗局”(Great Ruble Scam)。

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中,万塔和其他美国金融战争的高级专家们与前苏联内部的腐败势力里应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苏联的国家财富。情况一度荒唐到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撒克斯(Jeffrey Sachs)直接帮叶立钦修改总统令,美国律师乔纳森.海(Jonathan Hay)亲笔制定了无数俄罗斯法律条文和政$府规定,美国财政部的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给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的信中甚至详细指导如何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俄罗斯经济的病情在“美国大夫”的“悉心关照”之下,下场可想而知。

1991年的冬天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异常严酷的,俄罗斯经济体业已严重失血的身躯,在国际金融家开动的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碾过之后,大批前苏联的社会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纷纷走上严寒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讨。戈尔巴乔夫参加1991年11月马德里的西亚和平讨论会时,甚至不得不偷偷提前离开会议,因为他的俄罗斯代表团付不起宾馆住宿费。

苏联人民积累了70年的国家巨额财富到哪里去了?真像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苏联经济早已“资不抵债”?人民的财富真会“蒸发” 得无影无踪吗?

其实在超级通货膨胀中,财富并不曾蒸发,财富只是发生了转移。万塔的27.5万亿美元就是前苏联人民“蒸发”的财富的下落之一。

与历史上贫穷弱小的国家无力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前苏联拥有着强大到让美国无法安睡的军事力量,在军事实力仍然相当强大的状态下,整个国家遭到外部势力疯狂与彻底的洗劫,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金融战争所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丝毫不亚于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损失程度,所不同的是,卫国战争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是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而金融战争的惨败,导致了国家解体和经济长期衰败。战争对苏联的破坏仅仅持续了4年,而金融崩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灾难已经接近16年。

同时,一些反动广播和报纸大肆宣传共产党政府专制、腐败,没有“自由和民主”,号召苏联人民“夺回属于自己的自由和民主”,苏联的社会空前混乱。

此时,在1923年德国出现的超级通货膨胀在苏联重新出现,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人民购买能力大幅下降。

同时,最致命的金融打击开始。

先是资本家狂抛黄金,使得以黄金出口以争取外汇的苏联财政陷入危机;然后是石油价格的回落,使得苏联本来就脆弱的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再加上农业年连的歉收,层层的贪污腐败,黑市的盛行,加上军费的巨大开支使得苏联的财政彻底崩盘。

此时,戈尔巴乔夫又一个重大错误彻底葬送了苏联。

第四节政治体制改革——自掘坟墓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出现重大失误和社会秩序混乱的关键时刻,再次犯下大错,试图用政治改革推进经济改革。

再次的全盘否定斯大林使得戈尔巴乔夫自己被后路堵死,紧接着,叶利钦等人开始向戈尔巴乔夫进攻。

戈尔巴乔夫于是开始了“最激进的改革”,正当人们仔细阅读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章程时,却突然地发现:居然和西欧与美国流行了几百年的议会制度如出一辙。

很快,全苏大选开始。

令人吃惊的是,苏联共产党的一些重要州领导,例如莫斯科州、列宁格勒州等地的领导纷纷被激进派窃取,苏共在政治上陷于不利,尽管戈尔巴乔夫仍然当选苏联总统,但是权势已经大不如前了。

正是这样,戈尔巴乔夫开始了自掘坟墓的重要一步——实现权利中心的转移。

在叶利钦、外部资本主义势力的怂恿下,戈尔巴乔夫做出决策,改变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正式将权利中心移交最高苏维埃。

这样就使得共产党势力进一步削弱,戈尔巴乔夫想也不会想到,此时的最高苏维埃是叶利钦的天下。

戈尔巴乔夫开放过头了,由于“政治民主”,大批苏联前期的资料被解密,许多不利于苏共的资料广为流传,包括卡庭森林事件,导致人民对苏共的不信任加剧,苏共在随后的选举中越来与不利。

叶利钦一步步地走向权利的中心。

此时,苏联共产党“传统派”的精英们终于看出了叶利钦的意图,于是他们立即行动,准备做最后的努力——挽救苏联。

1991年8月18日,政变正式开始,这就是着名的“八·一九”事件。

但是,由于“全盘否定斯大林”、苏共的贪污腐败、改革的失败以及西方电台利用苏联新闻真空而宣传的反动新闻使得民心向背,“人民的政党”居然得不到人民的支持,真是天大的笑话。

随着“八·一九”政变的失败,苏联解体已成定局。

但是话也不能说死,苏联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人大。

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自从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过后就将权利移交了最高苏维埃,现在苏联危机,绝大部分苏联人大代表支持苏共,苏联人大主席建议戈尔巴乔夫召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特别人民代表大会”,夺回被最高苏维埃(叶利钦)抢去的权利,完成“八一九”政变未完成的任务。

然而,戈尔巴乔夫最终也没有下达这个命令。

12月26日,一个萧瑟冬日,戈尔巴乔夫对全体苏联人民宣布苏联已经不复存在,并建议苏共自行解散,苏联彻底崩盘,苏联经济遭到外国资本家强大资金的洗劫。

先是由于超级通货膨胀,生活用品价格飞涨,大规模饥荒开始出现,人民被迫贱卖家产,国外势力趁机廉价收购这些优质资产,然后转移到西欧和美国,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打劫。

B. 苏联解体后,哪国受益最大

美国啊。
1、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的主要竞争对手没了,从那个时代起,联合国才成为美国的一言堂;
2、冷战之后美国用不到1%的代价收购了前苏联的大部分资产,可以说搞垮苏联吃饱美国几十年;
3、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前苏联的部分影响力,但是财富可是一点都没继承,而且还被美国人那个“休克疗法”搞的民不聊生,出现严重的饥荒。

C. 苏联解体究竟给原苏联各国带来了什么

好处:一定程度上的确是给了各国民主自由,因为它们有自由去选择本国的国体、执政党、制度等。
弊端:由于各国从一个联合体解散为单个国家,所以国力难免衰弱,在外交上,在本国的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看,当然是不如当初作为一个整体的时候那样强大,那样发展迅速,国家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需要付出更多。

D. 苏联解体的时候,中国从中获得了什么好处

得到了人才!!!
苏联解体后,美,英,法,德纷纷在独联体国家挖人才,就连韩国和新加坡这种小国都急了眼!
中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由国家总理直接指挥这个行动,取名双引工程!
中国从独联体挖走了几百名顶级专家和上万名各种人才,在全球挖前苏联墙角大赛中荣获冠军!
其他国家挖人才只有一招:钱,中国是人性化挖墙角,既讲人情,又讲钱,还给名,连其家属都有份!
从此以后,中国的舰用发动机,坦克发动机,灰机发动机,空空导弹,大型灰机等两千多个项目突飞猛进!
不是这些前苏联顶尖专家的到来,指望中国科学院那些老年痴呆院士,中国的军事科技能这么迅猛发展吗!

E. 苏联解体后,究竟留有多少先进的“黑科技”

苏联解体之后,留下了非常多正在研制的黑科技,笔者今天就挑出几个来,和大叫聊一聊。首先就是随着苏联解体胎死腹中的雅克141战斗机。还有今天在大型船舶上经常使用的QC280燃气轮机。最后就是目前许多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使用的同轴反转螺旋桨技术。

其次就是现代许多大型船舶上使用的QC280燃气轮机,我国和俄罗斯的航母都在使用这型燃气轮机。而且这型燃气轮机的可靠性非常强大,而且相比于西方同等级别的燃气轮机,经济型更高,动力也更加强大。

最后就是同轴反转螺旋桨技术。同轴反转螺旋桨和普通的螺旋桨最大的区别就是,同轴反转螺旋桨是在单个发动机上有两组并列转动的螺旋桨,但是这两组螺旋桨转动方向相反,这样一来,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偏航力矩就可以相互抵消。虽然同轴反转螺旋桨这个技术欧美在这方面也有研究,但是却没有苏联研究的更加彻底和精辟。而且无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苏联都想方设法的利用同轴反转螺旋桨技术,创造出了无数经典的机型。

F. 苏联瓦解后的国家拥有苏联全部的技术吗是技术不是装备!

这是不可能的!任何技术,只有将它放在适当的地方,它才能派上用场。

举个例子来说,前苏联的海军很强大,造船业也比较发达。但苏联解体之后,有些独立出来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诸如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都是内陆国,连海岸线都没有。你说它们可能会拥有和具备前苏联全部的海军科技或造船技术么?~~

G. 瓦良格航母回国之路详细经过

  1. 谈判

    1995年12月,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2.起运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TC公司的Sable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

3.受阻

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美国的干预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当时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当时,土国总理府和外交部都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坚决反对。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

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4.放行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众所周知的军火出口),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20项苛刻的安全条件。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诺。在极短期间,中国备妥了土耳其当局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希腊籍拖船;同意给予“国家担保”,负责可能涉及的赔偿问题。

5.多次遇险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启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该海峡,于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

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经过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

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号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试图固定拖缆时殉职。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6.后续航程

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因为其无动力),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

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中国南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她在6艘拖轮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上午9时许,“瓦良格”抵达内港。中午12时正,“瓦良格”号安全靠泊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

H. 地区性大国是如何在国际中博弈的

小国也分不同的小国。有的小国虽然地方小,但实力极其雄厚,可以视作一个大点的国家来看待。
比如以色列,以色列背靠国际金融巨头。以色列之父爱德华·罗斯柴尔德爵士便是鼎鼎大名的罗家财团的重要人物。以色列的靠山是美国,原因很简单,犹太资本家在美国赚钱,然后控制美国给以色列各种保护和资金。并且,以色列所在的位置,也对美国很重要。因为,以色列的存在,是中东的不稳定因素。只要以色列存在一天,中东就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如果不明白原因,自己去网络知道查巴以过去的恩怨把~因为中东不稳定,所以,中东各出口石油的国家,对于大宗石油贸易,都不敢接对方的货币。而只用美元来结算石油贸易。如此一来,以色列站在中东——中东不稳定——石油贸易用美元——美元霸权得以奠定——美国再给以色列提供保护形成了对于美以有利的循环。而且,罗家在二战期间的少掌门戴维·罗斯柴尔德曾效力于曼哈顿工程,后来以色列在罗家的鼎力支持下,自己也研制成功核弹。于是,以色列的黑脸作风加上拥有核弹的中东绝对优势,使得以色列得以生存,并且犹太人的人脉极广:巴菲特、格林斯潘、沃伯格家族、索罗斯等国际响当当的大人物都是犹太人。这国家别看小,实力绝对不容小视。
但最近,以色列收到了威胁,因为伊朗也在研究核弹。毕竟以色列地方太小了,用不了几颗核弹就能炸过来一遍。以色列是黑脸,伊朗同样也是黑脸。以色列以后的前途就要看能不能阻止中东的核扩散。如果搞得中东人人都有核,以色列就危险了。

伊朗这个国家,属于政教合一的国家。你别看内贾德天天老挨美国人骂,实际上,内贾德只是个前台。不过内贾德很聪明的。真正控制伊朗的,是伊朗那个什叶派教主。你就想吧。内贾德当了总统之后,要举行的仪式,是要亲吻那个人的脚,你就可想而知那个教主多牛了。伊朗想造核武的主意,基本就是那个白胡子教主的意思。就算美国人把内贾德踢了,换上来得人,也得乖乖听教主的。而美国可惹不起那个教主。伊斯兰内部两大教派之一什叶派的绝对领袖。美国人是不敢对她说什么做什么的。美国小布什时代的大中东计划,就是先荡平伊拉克,在用从伊拉克卖石油的钱,把伊朗打下来,这样美国一家独占中东。此举在打完伊拉克后,开始找伊朗麻烦的时候,便引起了中、俄、欧盟、阿盟的重视。于是,形成了联合国内,大伙齐努力,一起救伊朗的态势。一方面大伙在联合国伊朗制裁案上,替伊朗减压,另一方面,各国暗中支持、赞助伊拉克持续混乱,让美国赚不到钱。就这样美国从04年到08年一直解决不掉伊朗,直到美国金融危机。我说内贾德聪明,主要是在之前大伙救伊朗的过程中,内贾德说话都恰到好处,利益计算精妙准确,大势判断也基本正确。算得上是世界领导人里,一个比较聪明的领导。

印度可不是一个小国啊~~咱们国家领土面积世界第三,印度第七,印度要是小国,那世界上,大国也太少了。而且印度人口现在也10亿,可耕地面积比中国都大(人家都是平原地),还有开放的出海港口,毗邻波斯湾,而且靠近赤道(靠近赤道,有理由太空发射)。这个位置,可不比中国站的位置差。
如果中国不强,那么印度就会被世界各大国围追堵截。而现在正因为中国发展太快,引起西方国家的警觉,这才给了印度以机会。西方国家一直是这样,一旦一个他们视为潜在敌人的国家,就会在其周围,物色能替他们抗刀子,实力能跟这个国家有一拼的国家,然后培养他,让潜在敌对国与这个国家闹矛盾。这样西方国家就安全了。过去他们想对付苏联,所以从1974年到1989年,西方一直技术经济方面都支持中国。结果苏联解体了之后,中国因为太低调,所以欧美一直在处理中东问题。等回过神来,才发现中国已经和平发展快30年了。于是开始支持印度。印度领导其实很聪明的。他们在态度上,极力跟中国闹矛盾,但做的基本都是虚招,完全没有实招(他们其实也没把握真打起来能赢中国)。什么总理访问臧边,拉臧边百姓投票,国内报纸渲染中国微鞋伦等等。弄得印度上到军方,下到百姓对中国都态度很差。结果是印度可以在世界各国的军火商中任意选择想要的武器。自己国家的国防工业,也可以顺利得到ZF拨款,而老百姓还很支持。这样印度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也在进行快速发展。

小国要想过得好,一定要找大国靠。大国间博弈的时候,往往事情都发生在小国家。有资源的小国,就绝对不能搞中立,必须全身投靠。否则反而一直乱。大国为你争取利益时,不能急着拿胜利果实,而要先看你的靠山想分多少给你。说白了,你一个前台赚的钱是要上交公司的,最后你只能拿工资,至多老板给你点提成、奖金什么的。然后就要放聪明点,大国不想惹事的时候,小国就要安静,大国想拿你当牌打得时候,也要表现的稳准狠才行。

小国里,我觉得最近几年玩的不错的,有以色列、伊朗、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玩的差劲的,看不清形势,导致自己又丢面子,发展又慢的,有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北韩挺会跟中国合作打牌的,但自己经济迟迟搞不上去~~

I. 去过发达国家的请进

发达国家 英文:Developed Country 法文:Pays développé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已开发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er capita GDP),不过,通过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而这样的国家未必有较先进的技术(比如沙特阿拉伯开发石油,瑙鲁开发磷肥等)。

其他常常用来表示发达国家与开发中国家(又称发展中国家)这两个团体的词语有:第一世界/第三世界、北方国家/南方国家、工业化国家/非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落后国家、富裕国家/贫穷国家。西方国家虽然有类似的涵义,但是并不等同于发达国家。

在联合国的运作中,目前并没有建立出一套传统来指出哪些国家或地区是属于已开发或开发中。普遍观念认为,亚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欧洲是属于已开发的区域或地区。在国际贸易统计学上,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被视为是一个已开发区域,而以色列是一个发达国家;东欧国家以及欧洲的前苏联解体的国家既不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也不被认为是开发中国家。有些人认为,成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不过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和土耳其也是成员国),就是获得国际承认,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

普遍而言,根据各种资料(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CIA发布的《世界概况》、联合国)的显示来看,已开发的国家或地区有以下这些(依照其拉丁字母顺序排列):
安道尔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百慕大
加拿大
丹麦
法罗群岛
芬兰
法国
德国
中国澳门
希腊
冰岛
爱尔兰
以色列
意大利
日本
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
摩纳哥
荷兰
新西兰
挪威
葡萄牙
圣马利诺
西班牙
瑞士
瑞典
英国
美国
梵蒂冈

有些资料也将下列国家或地区视为已开发:
塞浦路斯
马耳他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韩国
新加坡
斯洛文尼亚
土耳其

与发展中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国家。通常指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4个成员国,其中以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国最为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使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世界经济、政治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70年代初期~8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之后便是经济低速增长。这些国家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的集中,垄断也有很大发展,并且垄断资本国际化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有所发展,但矛盾也随之发展和趋向激化。

发达国家又分为超级大国和第二世界。超级大国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具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大国,其特点是依靠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军事侵略或控制,企图独霸整个世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是处于超级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达国家。这是毛泽东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三个世界时提出来的。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如超级大国,不同程度地受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但是,它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比发展中国家雄厚,不少国家还保留着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形式的殖民统治。

从世界经济政治地理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大致位于北半球,所以又常被称为北方国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大致位于南半球,因此被称为南方国家。长期以来,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旧秩序,以侵略、扩张战争、以超经济的和经济的手段,始终维护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和掠夺,使被压迫民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处于任人宰割的附庸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随着亚非拉美地区一系列国家的独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帝国主义在国际政治事务中为所欲为的时代基本结束。但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由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三部分组成。其核心就是发达国家居于垄断地位,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体,同发达国家一道,以“分工贸易”、“等价交换”为名,利用早已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继续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控制和剥削,严重阻碍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第三世界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发达国家的概念是经合组织提出来的。

1995年6月,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曾经宣布,从1996年起,将新加坡划为“发达国家”,根据是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4万美元。但新加坡认为自己国内的工业基础还比较弱,要求经合组织对发达国家的标准再作研究和明确。1996年1月,经合组织改变了原来的决定,将新加坡改划为“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是按照人均国民产值来划分的,但是不完全,比如中东石油国的人均国民产值比许多发达国家但是仍然不是发达国家。

狭义的发达国家就是七国集团成员更是胡说。在任何发达国家的定义中都包括北欧各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瑞士、奥地利等国。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

狭义的发达国家:包括北欧,广义的西欧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日本。

广义的发达国家:包括北欧,广义的西欧各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南非:之所以是发达国家因为他的经济结构和发达国家一样。
南非2001年的人均GNP为3060美元,好像不足以评为发达国家。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它是该地区最富裕的国家,而且发展背景也和其他黑非洲国家不同。南非基本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非的贸易伙伴主要为欧洲国家,近年来南非同亚洲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作为非洲的领头羊,评为发达国家就是理所应当了。

同样的道理:中东石油国的人均国民产值非常高在80-90年代甚至排世界前几名,但是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同样的还有文莱。原因是他们的经济结构和发展中国家一样。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发达经济体(Advanced economies)为29个,和经合组织有差异,分别为: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芬兰、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卢森堡、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省、瑞典、瑞士、香港(特别行政区)、丹麦、挪威、以色列、新加坡、新西兰、塞浦路斯、冰岛 。

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比利时、荷兰、芬兰、挪威、丹麦、瑞典、希腊、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卢森堡、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南非等。(联合国公认)

俄罗斯2001年的人均GNP只有1690美元,不及巴西的一半(3610美元)。俄罗斯早已失去昔日经济大国的风采。

2005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24国):

欧洲(18国): 卢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爱尔兰 (46,335) 丹麦(45,015) 冰岛 (44,133) 瑞典 (38,451) 英国 (36,977) 奥地利 (35,861) 荷兰(35,393) 芬兰 (35,242) 比利时 (34,081) 法国 (33,126) 德国 (33,099) 意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腊 (18,995) 葡萄牙 (16,658)

美洲(2国):美国(42,076) 加拿大 (32,073)

亚洲(2国):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29,761) 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 (19,008) 巴哈马 (18,190) 斯洛文尼亚 (17,660) 以色列(16,987) 韩国 (14,649) 马耳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J. 苏联解体人才流失哪个国家才是大赢家

苏联人才流失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都抢了不少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有技术,还有对俄罗斯科学实力的了解,俄罗斯的家底几乎全部暴露在世界面前。
可以这样说 ,苏联人才流失,输的只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得到苏联技术和人才的国家都赢了。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正面意义也不可小觑,少了一个强大的邻国威胁,中国改革开放外部的威胁几乎就少了一半。更不用说俄罗斯还被迫与中国结盟,这等于给中国提供了助力。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8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4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5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6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5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8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