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新加坡有多少印度军队
㈠ 二战日军中竟然有5万印度兵,到底怎么回事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世界大战。而亚洲战场,主要是日本在不断的入侵,在中国战场无法取得进展后,转而将目光投向东南亚,甚至南亚。但是,你知道么,二战几百万日军纵横亚洲,其中除了韩国人,还有5万印度兵。这到底怎么回事?
㈡ 问一句二战英国有多少兵力,来自哪里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总体数量明确而具体的数字不好查 当可以分开算,大致为以下几个部分:本土军和殖民军以及联邦军,本土军是二线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殖民军还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外作战的正规军,另外就是各殖民的地方军如英印军非洲各地的驻军及征召当地人组成的部队,联邦军就是主要指加拿大和澳新联军以及南非,这是比较明确可查的例如北非战场和诺曼底登陆后的加拿大军团。再为你提供几个战场的资料,仅供参考。 北非战场:为了对抗隆美尔军团3个师的德军,英军先后投入16个师和10个旅,包括第英军1,2,7,10装甲师,第2,44,50,51,70步兵师,印度第4,5,10师。还有南非第1,2师,新西兰第2师(第4,5,6,8旅),澳大利亚第6,9师,这是在北非所出现的所有英军番号。 远东方面:1942年初英国在远东的兵力只有第1缅甸师,师长是英国的斯科特Scott少将。这个师是1941年4月才组建的,士兵训练不足,武器装备低劣,而且缅甸士兵对英国殖民者有敌意,士气低落。另一个师是从印度调来的第17英印师,开战以后才仓促运到,师长是科文Cowan少将。除了这两个师之外,还有刚刚运到的英国第7装甲旅。指挥驻缅英军的是赫顿Hutton中将。1943年以后战争形势好转盟军重新调整缅甸战场的指挥结构:韦维尔上将转任印度总督,奥金莱克上将出任印度总司令。从此时起,印度总司令不再负责缅甸战场对日作战。作战事务归新设立的盟军东南亚战区,海军上将,英王乔治六世的表弟,德国血统的蒙巴顿勋爵出任战区最高司令,下设第11集团军群,实际是战区地面部队司令部, 司令官吉法德中将。集团军群主力是由东方集团军改编而成的英国第14集团军,另一支部队是史迪威指挥的中国驻印军(孙立人和廖耀湘的新1军新6军)。斯利姆的14集团军下辖斯康斯中将的第4军(驻防中段的英帕尔地区),和克里斯蒂森中将 的第15军(驻防南段的若开地区)英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岛屿的部署:英军几千、澳军6个步兵团+2个机抢团+辅助部队共计18500人,其余为印度兵。 再说下新加坡的情况 英国在新加坡部署有印度军第12旅,其中包括两营的英军,印军第九师一旅驻防于吉兰丹哥打巴鲁(Kota Bahru)另一旅驻防于彭亨关丹。这两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北马的东海岸。 印军第十一师驻扎在吉打和霹雳等地,主要的任务为防守暹马边境及北马的西海岸。 上述两师印军合成为一个军团,叫做印军第叁军团,在喜士(Sir L. M. Heath)中将指挥之下澳洲军第八师驻防于柔佛,东至兴楼(Endau)西至麻坡(Muar),包括丰盛港(Mersing)等地。英军当局觉得敌军在丰盛港登陆的可能性极大。在新加坡岛上驻有重炮队,高射炮队,也有若干英印的步兵。 此外还有以英人为军官的马来军一团,和以马来人为军官的柔佛军一团指挥官森门士(Keith Simmons)少将英军投降前不久还有18师运到了新加坡。 其余太生僻繁杂了只能以后靠你自己慢慢考证了或是大家多交流
㈢ 为什么二战时期驻守在新加坡的10万英军会被日军俘虏
1,战略上的失误,英军对日军很歧视,觉得这群矮小的亚洲人根本无法和大英帝国对抗,等到日军全面进攻把盟军打的满地找牙的时候,就发现已经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只能全部龟缩在新加坡。然后日军很快就包围了新加坡,并且一举歼灭前来救援的英国舰队,新加坡已经完全变成了故城,即使能固守下来陷落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等到日军攻破城市的防线以后,英军其实已经溃不成军根本无法抵抗,只有投降了事。
2,双方战斗力上的差距,大英帝国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他的军队曾经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但是在二战时期,英军陆军的战斗力已经给很多国家超过了,在欧洲他们给德军打得满地找牙,在亚洲他的步兵远远不是日军的对手,而且东南亚都是丛林地带居多,英军唯一有优势的重装部队用处很小,这种地形又是日军最擅长喜爱的地形。英军严重缺少日军所拥有的那种毅力和忍耐力,在日军丛林闪电战面前一溃千里,面对拥有绝对质量和数量上优势的日军,英军根本没有胜算。在欧洲英国本身还面对德军强大的压力,又舍不得放弃新加坡,只得不断从各处增兵,然后希望能利用新加坡这个堡垒能抵挡住日军,结果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打又打不过,跑又跑步了最后只能投降。
3,守在新加坡的10万英军中真正的英军数量不多好像只有一万左右,其余主要是印度人和澳洲人,印度人的战斗力么,整个2战中除了新西兰第一军的那支部队以外其他都没什么好的印象,而且战斗意识也很差,基本上就是混的角色。而澳洲人的战斗力虽然很强,但是军纪很差,如果打得好能打得很顽强,打得不好就会一溃千里。2支军队本来就不是本土作战,本来就略有怨言,而且英军部署失误,主动放弃外围阵地固守市区,10万大军龟缩起来不敢动,而且又是给包围孤立无援,海军舰队的覆没,再加上开战当初宣传的日军都是矮小无能智商低下如今给打成这样对士气打击很大,又是这样一些不太可靠的士兵,在这种情况肯定无心恋战。所以日军一突破城区防线,大规模逃兵出现,甚至连英军的主帅也没心思打下去了,赶紧投降了事。
4,当时英军对日军的残暴还没有什么认知,日军在中国的暴行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一定会信,西方国家的士兵和将领还是很传统的觉得既然打不过那就体面地投降吧,至少可以保住性命,等战争结束了自然就可以回家了,根本预料不到日军如此残忍。
㈣ 二战时期日军是如何攻占新加坡的
1941年下半年,德军转向东线进攻苏联,大英帝国本土所受的压力已逐渐减少,同时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意图日趋明显。丘吉尔决定派遣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护航舰只组成新太平洋舰队(Z舰队)奔赴远东。 12月4日,Z舰队达到新加坡。 Z舰队也就是防守新加坡的海军全部主力。这时马来半岛和新加坡陆军部队共有约8.8万,由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军组成,帕西瓦尔中将负责指挥陆军。空军有约150架老式飞机,如美国淘汰的F2水牛式战斗机。
日军的实际战略目标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尼),袭击珍珠港也只是战略支援任务。为取得荷属东印度,必需要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日军对马来半岛的进攻兵分两路:一是陆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已经进占印支南部的近卫师团,从陆上进入泰国,占领曼谷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将率领的第5和第18师团,分批从海上登陆。新加坡的防御是针对海上进攻的,岸炮只有极少数可以作大角度旋转,所以对付后面的登陆毫无用处。此时新加坡还有英、澳、印联军约8万人,粮食弹药虽较为充足,士兵士气低落,无制空、制海权。
整修一周后,马来虎山下奉文向狮城发出了致命的吼声。42年2月8日晨,日军炮兵和航空兵对新加坡岛上的火炮阵地、机场等设施进行了猛烈轰炸。随后,近卫师团在新加坡东北角的开阔地带佯装登陆,使守卫在东北部的英军主力第18师不能向其他处调动。2月8日夜,日军主力第5和第18师团乘冲锋舟在长堤以西灌木和沼泽地登陆,守在这里的是疲惫不堪且疏于防范的澳大利亚军。日军登陆后,着手建立并巩固登陆场,随后近卫师团也向西转移并在登陆场登陆。日军3个精锐师团并肩向南推进。至2月14日,日军先后占领了武吉知马高地、因保丁水库和加冷机场等要地,并对城区造成三面包围之势,同时加紧空袭。2月15日,在日军登陆一周后,帕西瓦尔签定了无条件投降书,这座“东方第一坚城”落入日军之手。
帕西瓦尔用了9周的时间最终将大英帝国苦心经营的狮城交给了日本帝国,其中战略处于被动当然是主要原因,但防御战术的失误也不可忽视的。
㈤ 打仗时候的粮食有多稀缺,印度兵把什么东西当饭吃
把树叶、草、树皮之类的东西当饭吃,据说是跟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不过咱也不清楚,可能真的是这样的吧。据说这件事发生在二战时期,因为印度在很久之前,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时候,就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一直被英国殖民统治。所以后来,印度想要借着外部力量摆脱英国的统治。
但是好死不死的是,印度的宗教信仰中,牛的地位极其高。虽然现在印度也有养牛出口的,但是他们自己是不吃牛肉的。所以说,日本人可以吃牛肉代替军粮,但是印度人不可以。这个时候,日本将领表示,他们大和民族自古就是吃草的民族,而当时牛也杀得差不多了,日军也开始吃草,那么这些饿得发慌的印度人自然而然的就开始食草、树皮等东西充饥。
㈥ 问一句二战英国有多少兵力,来自哪里
总体数量明确而具体的数字不好查
当可以分开算,大致为以下几个部分:本土军和殖民军以及联邦军,本土军是二线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殖民军还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外作战的正规军,另外就是各殖民的地方军如英印军非洲各地的驻军及征召当地人组成的部队,联邦军就是主要指加拿大和澳新联军以及南非,这是比较明确可查的例如北非战场和诺曼底登陆后的加拿大军团。再为你提供几个战场的资料,仅供参考。
北非战场:为了对抗隆美尔军团3个师的德军,英军先后投入16个师和10个旅,包括第英军1,2,7,10装甲师,第2,44,50,51,70步兵师,印度第4,5,10师。还有南非第1,2师,新西兰第2师(第4,5,6,8旅),澳大利亚第6,9师,这是在北非所出现的所有英军番号。
远东方面:1942年初英国在远东的兵力只有第1缅甸师,师长是英国的斯科特Scott少将。这个师是1941年4月才组建的,士兵训练不足,武器装备低劣,而且缅甸士兵对英国殖民者有敌意,士气低落。另一个师是从印度调来的第17英印师,开战以后才仓促运到,师长是科文Cowan少将。除了这两个师之外,还有刚刚运到的英国第7装甲旅。指挥驻缅英军的是赫顿Hutton中将。1943年以后战争形势好转盟军重新调整缅甸战场的指挥结构:韦维尔上将转任印度总督,奥金莱克上将出任印度总司令。从此时起,印度总司令不再负责缅甸战场对日作战。作战事务归新设立的盟军东南亚战区,海军上将,英王乔治六世的表弟,德国血统的蒙巴顿勋爵出任战区最高司令,下设第11集团军群,实际是战区地面部队司令部, 司令官吉法德中将。集团军群主力是由东方集团军改编而成的英国第14集团军,另一支部队是史迪威指挥的中国驻印军(孙立人和廖耀湘的新1军新6军)。斯利姆的14集团军下辖斯康斯中将的第4军(驻防中段的英帕尔地区),和克里斯蒂森中将 的第15军(驻防南段的若开地区)英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岛屿的部署:英军几千、澳军6个步兵团+2个机抢团+辅助部队共计18500人,其余为印度兵。 再说下新加坡的情况
英国在新加坡部署有印度军第12旅,其中包括两营的英军,印军第九师一旅驻防于吉兰丹哥打巴鲁(Kota Bahru)另一旅驻防于彭亨关丹。这两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北马的东海岸。 印军第十一师驻扎在吉打和霹雳等地,主要的任务为防守暹马边境及北马的西海岸。 上述两师印军合成为一个军团,叫做印军第叁军团,在喜士(Sir L. M. Heath)中将指挥之下澳洲军第八师驻防于柔佛,东至兴楼(Endau)西至麻坡(Muar),包括丰盛港(Mersing)等地。英军当局觉得敌军在丰盛港登陆的可能性极大。在新加坡岛上驻有重炮队,高射炮队,也有若干英印的步兵。 此外还有以英人为军官的马来军一团,和以马来人为军官的柔佛军一团指挥官森门士(Keith Simmons)少将英军投降前不久还有18师运到了新加坡。
其余太生僻繁杂了只能以后靠你自己慢慢考证了或是大家多交流
㈦ 请问二战时期为什么亚洲东南亚国家参战兵力那么少
二战以前,东南亚只有一个独立国家:泰国。
越南,老挝,柬埔寨是法国的殖民地,当时称法属印度支那,日本称为法印;缅甸,马来亚(注意,不是今天的马来西亚),北婆罗洲(沙捞越,沙巴,文莱),新加坡(当时和柔佛,槟榔屿合称英属海峡殖民地)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菲律宾是美国的保护国,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当时称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本称为兰印)。
当时在这些地区全是英法荷的殖民地部队,比如法印真正的法国军队很少,除了越南人就是法属北非的摩洛哥人和法属西非的黑人。英国的军队绝大部分是印度人,在新加坡被日军俘虏的英军中有9万阿三。荷兰本土已经被德国占领,兰印名义上效忠于流亡伦敦的荷兰女王的流亡政府,而实际上流亡政府只直接统治苏里南等美洲殖民地,出于防御日本的需要,早就把兰印委托给英国了。美菲联军也是大部分是菲律宾人。
所以美英法荷东南亚部队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从训练,装备,战斗力,意志等各方面都无法和日军相比。
澳大利亚二战时,陆军师番号编到9,但是其中有空番号。实际总兵力不足9个师。战斗力最强的几个师还被英国调到北非战场和德意军队作战去了。诺大的澳大利亚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只有1个师了。最后在澳大利亚总理马克唐纳的激烈要求和澳大利亚国会投票决议的压力下,丘吉尔才被迫放回一个澳军师。还没到,新加坡已经失守了。所以后来澳大利亚都准备放弃澳洲北部,退守大沙漠以南,防守南澳洲了。
㈧ 被称为不落堡垒,东方第一坚城的新加坡,二战时为何一周就落败了
大英帝国的耻辱之战,号称大英帝国坚不可摧的远东之盾,被日本的远东之矛轻易撕碎!
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而这一天也被丘吉尔视为“黑道日”
他说:
“英国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规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
㈨ 二战期间印度的军队表现如何
二战的时候,印度只是充当英国在缅甸以及新加坡同日军作战的大后方和补给基地。印度的军队战斗力:在战斗中更多的充当了仆从军和辅助军的作用,在二战中没有什么明显的作为。只有部分的廓尔克军队尚可算得上精英,随从英军在对日作战中偶尔露峥嵘。
㈩ 新加坡要塞固若金汤,13万英军为何向4万日军投降
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很讨厌,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其实在二战时期是属于比较强大的国家,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武器装备,都还是比较先进的那一列。这场在新加坡的战斗,拥有绝对人数优势的英军向日军投降,原因很简单,因为现代战争不是靠人数能够决定的。
并且这13万英军说是军队,但是因为英国人本来就比较少,加上日不落帝国把地图铺开的太大。导致这13万英军只有少数的是训练有数的英国士兵,大多数都是一些殖民地的民兵,流勇组成而成的军队,而日军则是全副武装的4万军队,所以不管怎么看,这场战斗都是必输无疑的。天时,地利,人和,英军就占一个地利的优势,但是在现代战争中,地利的优势已经被削弱了,所以这场战斗基本上是属于必输无疑的战斗,当时的英军会选择投降也是能够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