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推行什么经济发展战略

新加坡推行什么经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 2022-05-04 20:00:25

Ⅰ 新加坡的经济概况

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新加坡也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国民所得至2013年为止已是遥遥领先东南亚周边各国至少有六倍以上的差距,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计算,新加坡在全球最富有国家内名列第四。

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经济长期高速增长,1960~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并不严重。

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最严重衰退。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

2014年,新加坡GDP总计(国际汇率)为3080.5亿美元,人均GDP(国际汇率)为56319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8%。

(1)新加坡推行什么经济发展战略扩展阅读

新加坡共和国为一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面,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地当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北与马来半岛隔1.2千米宽的柔佛海峡,有长堤相连,可通行汽车和火车,总面积为647.5平方公里。居民中华人占77%,马来人14%,印度人7.6%,其他民族1.4%。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用语。

新加坡经济以转口贸易、金融、航运业为主,还有石油提炼、石油化学、建筑、造船、纺织、橡胶、食品罐头等工业。旅游业也很发达。

财政主要靠转口贸易维持。转口石油、橡胶、锡、纺织品、植物油等,进口粮食、食品及生活用品。交通发达。行政中枢新加坡(市),是东南亚最大海港,附近国家所产的锡、橡胶、石油等大多经此转运,也是联系亚、欧、大洋洲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有造船、橡胶、食品等工业。

Ⅱ 新加坡的传统经济已商业为主包括哪些

新加坡的经济传统上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
独立后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引人瞩目,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旅游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90年代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5%,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

Ⅲ 新加坡是什么经济体制急!!!

新加坡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以国有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国家通过淡马锡控股等主权财富基金,占有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一半以上的市值。90年代后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长期来看,政府希望建立一个新的增长途径以更好地应对各类产品尤其是信息技术产品的全球需求周期。新加坡在药品和医疗技术生产领域吸引了大量投资,并将会继续致力于建设东南亚金融和高技术中心。

Ⅳ 新加坡是怎么开始发展的

新加坡不大,国土面积仅618平方公里,人口却有217万(1992年数据)。既无矿山又无农田;几条小河最长的也不过15公里,而且无鱼可捕,利用价值极小;饮水要靠马来西亚提供。所以,当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时,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预言,没有资源、没有市场的新加坡将很难生存下去。然而,李光耀却不气馁。一上台便和他的同僚们分析新加坡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世界形势。他们在仔细地研究了瑞士和以色列这两个在人口和面积上与新加坡相似的小国经验后,得出的结论却相当乐观:新加坡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又是天然的良港,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完全可以实现繁荣和强大。

当然,李光耀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加坡工业落后,仅限于对转口产品的初级加工工业和为港口服务的机械、车船修理等小型工业,经过二次大战日本侵略者的破坏,整个新加坡满目疮痍。

新加坡面临几乎没有工业又缺乏发展条件而且人口密度高的困境,新成立的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解决就业问题。只有解决了就业,人民的收入才有保障,人民的生计才有着落;只有解决了人民生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经济发展才有保证。而要求得经济的长足发展,则必须改变殖民的、畸形的经济结构。由单一型经济发展成多元化经济结构。在这种认识下,李光耀政府推行以迅速实行工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多元化经济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1959—1967年为第一阶段,经济处于恢复阶段。新加坡政府以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工业为重点,以此来改变单纯依赖于转口贸易的畸形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的国民经济,并借以解决就业问题。

1968—1979年为第二阶段,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新加坡由“进口替代”转向发展出口工业化时期,也是新加坡经济的起飞时期。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迫使新加坡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上作出新的选择,实行“出口导向”方针,即利用外部经济力量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以此带动外贸、交通、通讯、金融等行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到1979年,李光耀执政已是第20个年头。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加坡的国民经济结构起了根本性变化。新加坡城市也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都市变成了一个人均国民收入达8291新元,仅次于日本的闻名遐迩的新兴工业国家。

1979—1986年是第三阶段,经济处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时期。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也竞相走上工业化道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如果继续以大量劳动密集型工业存在下去,势必处于不利地位。审时度势,新加坡必须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1979年7月,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为期10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鼓励发展技术集约型工业,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工业企业的技术层次,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对此,李光耀充满信心,他认定:“新加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定会成功。”

1980年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5亿美元,人均收入达4600美元,这时新加坡经济已被世界确认为战后亚洲经济奇迹之一。1981年新加坡政府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十年经济发展计划”,新加坡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虽然有石油危机的冲击,新加坡经济仍取得一定的进展,并且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经济衰退时,新加坡的发展是首屈一指的。

Ⅳ 亚洲小国新加坡怎么发展起来的

1965年新加坡的独立新加坡不大,国土面积仅618平方公里,人口却有217万(1992年数据)。既无矿山又无农田;几条小河最长的也不过15公里,而且无鱼可捕,利用价值极小;饮水要靠马来西亚提供。所以,当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时,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预言,没有资源、没有市场的新加坡将很难生存下去。然而,担任总理的李光耀却不气馁。一上台便和他的同僚们分析新加坡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世界形势。他们在仔细地研究了瑞士和以色列这两个在人口和面积上与新加坡相似的小国经验后,得出的结论却相当乐观:新加坡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又是天然的良港,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完全可以实现繁荣和强大。

当然,李光耀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加坡工业落后,仅限于对转口产品的初级加工工业和为港口服务的机械、车船修理等小型工业,经过二次大战日本侵略者的破坏,整个新加坡满目疮痍。

新加坡面临几乎没有工业又缺乏发展条件而且人口密度高的困境,新成立的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解决就业问题。只有解决了就业,人民的收入才有保障,人民的生计才有着落;只有解决了人民生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经济发展才有保证。而要求得经济的长足发展,则必须改变殖民的、畸形的经济结构。由单一型经济发展成多元化经济结构。在这种认识下,李光耀政府推行以迅速实行工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多元化经济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1959~1967年为第一阶段,经济处于恢复阶段。新加坡政府以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工业为重点,以此来改变单纯依赖于转口贸易的畸形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的国民经济,并借以解决就业问题。

1968~1979年为第二阶段,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新加坡由“进口替代”转向发展出口工业化时期,也是新加坡经济的起飞时期。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迫使新加坡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上作出新的选择,实行“出口导向”方针,即利用外部经济力量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以此带动外贸、交通、通讯、金融等行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到1979年,李光耀执政已是第20个年头。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加坡的国民经济结构起了根本性变化。新加坡城市也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都市变成了一个人均国民收入达8291新元,仅次于日本的闻名遐迩的新兴工业国家。

1979~1986年是第三阶段,经济处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时期。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也竞相走上工业化道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如果继续以大量劳动密集型工业存在下去,势必处于不利地位。审时度势,新加坡必须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1979年7月,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为期10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鼓励发展技术集约型工业,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工业企业的技术层次,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对此,李光耀充满信心,他认定:“新加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定会成功。”

1980年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5亿美元,人均收入达4600美元,这时新加坡经济已被世界确认为战后亚洲经济奇迹之一。1981年,新加坡政府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十年经济发展计划”,新加坡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虽然有石油危机的冲击,新加坡经济仍取得一定的进展。并且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经济衰退时,新加坡的发展是首屈一指的。

从1959年李光耀执政到1992年退出政界的几十年中,新加坡的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与令人瞩目的成绩,它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59年的19.68亿新元增长到1992年的644.2亿新元,增长了32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59年的404.5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14714美元,增加了35倍。以建立多元化经济结构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从一个以转口贸易为基础的、殖民地的、畸形的经济结构转变成了一个以制造工业为中心,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旅游与国际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制造工业内部结构也从一个以初级产品初步加工与为港口海事服务的造船修船、机械工业为主的结构转变为一个以电子电气工业、炼油工业、工业用化学材料工业为中心的门类比较齐全、生产技术比较先进的制造工业体系;贸易结构从以转口贸易为主转变成为以出口本国工业产品为主;在原有的转口贸易与自由港的基础上,目前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等国际服务中心。纵观几十年经济的发展,新加坡成功地由“虾”变成了“龙”。

“如果诺贝尔奖设最佳国家领导人奖的话,李光耀一定是得主,而且可能不只得奖一次。”这是香港《亚洲周刊》罗伯特?乌德卢在1984年11月对李光耀的赞语。

Ⅵ 新加坡主要经济地区以及经济活动

新加坡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也是世界电子产品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1959年以前,新加坡国民收入的75%来自转口贸易活动。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另外,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建立“新加坡综合网”。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从改革单一的转口贸易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入手,鼓励发展工业,逐步走上工业化和建立多元经济结构的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初,以石油提炼、电子电器、船舶修造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发展起来,成为世界上着名的航运中心、炼油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中心,并且出色地解决了居民住房和就业问题。到1981年底,71%的居民住进了政府修建的设备齐全、价格低廉的公共住宅,人均住房面积为15平方米,居亚洲首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加坡经济已步入了稳健增长时期,经济发展渐趋成熟,国际竞争力增强。自1994年以来的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中,新加坡连续5年位居第二。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新加坡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的“亚洲四小龙”之首,从不发达国家跨入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成为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国家。近年来,新加坡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对美、日、欧和周边市场依赖性很大。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研究显示,美国的经济增长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最大,美国经济每增长1%,新加坡经济就会增长0.96%。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新加坡凭借健全的金融体制和着眼长远的发展战略,自身所受冲击较小。金融危机爆发时,新加坡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是:制造业4.3%,建筑业13.3%,商业5.8%,运输与通讯业9.2%,金融与服务11%。但由于新加坡经济总量小,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区域经济形势恶化使其1998年的经济增长大幅下降。1999年,新加坡经济好转,2000年经济实现加速增长,GDP为1398.4亿新元,比上年增长9.9%,主要原因是外来需求旺盛以及地区经济复苏。在此以前的10年里,新加坡GDP 年均增长达到7.7%,2000年经济增长率达9.9%。2001年,遭遇世界经济下滑和美国“9?11”事件影响,新加坡经济出现衰退,GDP同比下降2.0%;对外贸易也出现显着下降,其中对外出口1225.4亿美元,同比下降11.8%,进口1096.8亿美元,同比下降13.9%。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新加坡经济似出现典型的“W”型波动。面对经济衰退,新加坡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思路,归纳起来可称为“高科技战略”“中国战略”和“扩大腹地战略”,目的在于提升产业结构,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拓展对外经贸活动的空间。从中长期看,新加坡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可能难以再现金融危机前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新加坡经济增长波动将增大。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同步性增强,它将直接影响到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美、日等发达国家“高科技泡沫”破裂后,世界的电子工业迅速衰退,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萎缩。尤其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周期日益缩短,目前一个周期平均只能维持两年半的时间,这就使以电子业生产与出口为主导的新加坡经济增长周期也将缩短,从而导致国内经济增长波动起伏加大。在投资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吸引外国投资,积极从管理审批制度、产业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包括:通常给予外资以国民待遇,除了与国防有关的某些行业外,对外资在新加坡的运作没有任何限制;完全开放商业、外贸、租赁、直销广告、电信市场,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对先驱公司(即涉及巨额资本开支或复杂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和某些金融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也采取财务、融资便利等措施协助本地企业向海外发展,包括:一般财务支持,即通过经济发展局、贸易发展局、生产力与标准局等机构为本国企业的经营提供商务开发计划、品牌开发援助计划等各种财务支持计划;贸易21计划。为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迎接21世纪的挑战,新加坡在1991年制定了名为《新加坡:新的起点》的跨世纪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20世纪最后10年的同时,着眼于新世纪前30年的发展,制定了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了跨世纪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荷兰的水平;到203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美国的水平,成为一个充分发达的国家。总而言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经济运行比较稳定,国民经济稳健增长。2、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带动制造业增长的是高科投资讯工业,而服务业则主要是由金融服务业带动的。在金融服务业里,新加坡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亚洲排名第三,列东京、香港之后;外汇交易量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3、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扩张。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国外需求推动。4、在全球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了强劲的经济竞争力。新加坡在1989-1993年间,一直是最有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1994-1995年间,新加坡被列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最有竞争力的国家。5、经济区域化成效显着。新加坡海外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缅甸8个亚洲国家。至1997年4月,新加坡对外投资就达100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了59%。6、人均国民收入迅速增加。新加坡的人均国民收入从1990年的23537新元增加到1996年的44020新元;以美元计算,1996年已达28000美元,人均收入居世界第十一位。已达到瑞士在1984年的水平。世界经合组织则在1995年底宣布,从1996年开始,新加坡已跨入“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行列。

Ⅶ 二战后新加波如何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经济的.

二战之后新加坡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这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
1945年~1962年 新加坡事实上是马来亚联邦(马来西亚)的一个自治领,不是独立国家。再加上当时马来西亚国内政局混乱,共产党人武装活动频繁,尤其是对新加坡的威胁很大,由此,新加坡从1948年,为了防范共产党人的威胁,进入了长达12年的紧急状态。这些政局的动荡,使得新加坡在这个时期经济并没有发展起来,虽然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真正的发展是得益于独立后。1963年,新加坡的独立后,为了应对周边国家的潜在威胁,大力发展经济,这其中,地理位置是新加坡的巨大优势。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东端,扼守海峡要道。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因而新加坡就利用商船往来的优势,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以海运,金融,国际贸易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经济。
60年代,70年代时候,欧美发达国也正在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加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其便利,成为了西方国家竞先投资的主要对象,新加坡抓住机会,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飞速发展。
此外我还想多说点和地理位置关系不大的:新加坡非常注重人们的素质的提高,政府重视教育和培养人才,注重提高人民素质,这也就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
纯手打的,给个最佳吧,谢谢。

Ⅷ 新加坡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包括哪些

从宏观上讲,新加坡的经济体制无疑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范畴,但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同,新加坡实行的是在政府指导下的、开放性的、自由经济与经济统制相结合的混合型市场经济体制。
其主要特点是:
1、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1)自由经济和自由竞争政策:鼓励自由兴办企业,对私人企业予以大力扶持。
(2)贸易自由化政策:“自由港”政策,除烟酒之外,一切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
(3)自由价格政策:除对少数公用事业,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铁路、通讯、邮政等实行行业性收费和少数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实行严格控制外,其他一切商品价格全部放开,使其依赖于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上下波动。
(4)自由金融货币政策:从管理机制来看,新加坡不设中央银行,而由金融管理局、货币局和投资局分别行使对银行、货币和外汇的管理职能。
2、国家调控和干预
(1)计划手段:政府通过制定国家各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调节,指导国家经济的发展。
(2)法律手段:陆续颁布各种法规法令,如企业法、外国投资法、外贸法、金融法、会计法、税法等,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法律体系。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健全法律制度,为经济运行创造了和谐的外部环境。
(3)发展国有企业,参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新加坡独立之初,国内一系列重要的产业部门均掌握在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新加坡政府通过政府投资,大量发展国有企业。新加坡国有企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所属的控股公司,二是半官方的由国会批准建立的法定机构。
(4)其他宏观管理措施:由政府控制大部分的国民收入(包括财政收入和公共机构收入),由政府控制货币的发行。

Ⅸ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大力发展什么工业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新加坡的崛起:
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8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90年代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
新加坡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1.政府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
2.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3.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90年代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4.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3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6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85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4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9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5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81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91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2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04